老年血脂异常患者调脂治疗的现状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19.27 KB
- 文档页数:3
老年人血脂水平分析(一)【摘要】目的观察老年人群的总体血脂水平,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血脂水平的变化。
方法将163例老年人按年龄分中年组、老年前组、老年组,抽空腹静脉血查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观察各组血脂平均水平的情况。
结果中年组、老年前期组和老年组血脂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血脂异常是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为了减少老年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防治高脂血症是很重要的,不能忽视老年患者的调脂治疗。
【关键词】血脂异常;老年人血脂异常是老年人常见的代谢紊乱疾病,也是老年患者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在老年患者中是否也需要调脂治疗等问题仍有争议〔1〕。
血脂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其引起的心血管事件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防治中迅速发展的领域之一〔2〕。
目前许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脂血症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
我们分析了部分病人的血脂水平,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连续选择2005年1月~2006年7月在我院老年科住院的163例未经药物调脂治疗的患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年龄划分标准分为中年组(45~59岁)、老年前期组(60~74岁)、老年组(75~89岁)。
其中中年组18例,年龄48.2±6.5岁,作为对照组,老年前期组86例,年龄66.9±4.0岁,老年组77例,年龄79.2±3.9岁。
1.2检测方法均在住院第一天未用药前抽取空腹静脉血送检,分别检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4项。
各组求平均值,用x±s表示。
1.3统计学处理应用PEMS统计软件3.1版本进行均数方差分析。
2结果2.1各年龄组血脂水平值见表1、2、3。
表1中年组和老年前期组的比较(略)表2中年组和老年组的比较(略)表3老年前期组和老年组的比较(略)2.2结果分析由上述表格可见,中年组的总胆固醇平均值为4.410±0.17mmol/L,其中高于5.17mmol/L的占16.7%。
调脂药物的研究现状华鹤娟项美香[摘要]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调脂治疗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意义重大。
目前指南推荐他汀类药物作为调脂 治疗的一线用药,然而,部分患者存在他汀类药物不耐受或他汀类药物抵抗现象,另有研究表明,即使他汀治疗后LDL-C达 标,仍存在心血管剩余风险,这可能与TG升高和HDL降低有关,另外,载脂蛋白B和脂蛋白(a)亦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
近年来,随着新型调脂药物的研发,调脂治疗有了更多选择,各类调脂药物通过不同机制调控血脂代谢,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 地位亦有所不同。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血脂异常调脂药物2015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居民高LDL- C的患病率为7.6%,高TG的患病率为13.7%,低 HDL-C的患病率为11.0%,且我国血脂异常的知晓 率、治疗率、控制率均较低' 除了一线降胆固醇药 物他汀类,新型降胆固醇药物以及作用于其他血脂 靶点的调脂药物,在降低心血管事件中的作用不容 忽视。
本文对目前调脂药物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降低胆固醇为主的药物1.1他汀类通过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 (HMG-CoA)还原酶,从而减少内源性胆固醇合成。
代表药物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MIRACL、PROVE-IT、AtoZ、TNT等研究均表明他汀类药物 可以显著降低LDL-C水平,通过强化他汀治疗可使 心血管事件进一■步减少。
发表于Lancet的一■项研究表明,LDL-C每下降1.0mmol/L,主要心血管病事 件降低21%。
且男女均可从中获益[2]。
H0PE-3研究 显示瑞舒伐他汀治疗组比对照组LDL-C水平低 26.5%,同时降低心血事件达24%(P=0.002)[3]。
他汀 类药物降低胆固醇效果确切,在减少心血管病事件 上证据充分,是目前指南推荐的一线降脂药物。
但 他汀类药物可能导致转氨酶升高、肌酶升高甚至横 纹肌溶解,另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能增加糖尿 病风险[4],同时部分患者存在他汀类药物抵抗的情 况,此时,非他汀类药物可作为选择。
老年冠心病患者中降脂药物应用现状分析目的: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中降脂药物应用现状。
方法:以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门诊就诊的230例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降脂药物主要分为他汀类、烟酸类、苯氧芳酸类等。
调查中2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他汀类药物使用率63%;统计显示三组不同年龄的患者(60~69岁、70—79岁、80岁一)降脂药物的使用率(47.3%、65.3%、78.4%)。
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降脂药物应用情况较冠心病用药指南尚有差距,及早合理地应用降脂药物,能使患者长期受益。
标签:冠心病;降脂药物;老年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成为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近十年来,男性冠心病发生率上升了42.2%,女性冠心病发生率上升了12.5%。
冠心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但冠心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控制的疾病,血脂异常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关系密切。
近三十年来,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均可证实:冠心病一、二级预防的有效措施是药物性降脂治疗。
因此,我们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使用降脂药物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提高老年患者规范化用药。
1降脂药物降血脂药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还原酶抑制剂(即他汀类药物),烟酸类,苯氧芳酸类,胆酸螯合剂等。
目前应用最多的是他汀类降脂药物。
1.1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一类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竞争性抑制HMG -CoA 还原酶,这种酶催化胆固醇合成的限速步骤,受到抑制后胆固醇合成减少,加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分解代谢,因而显著降低总胆固醇、LDL-C,同时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轻微降低甘油三酯(TG)水平。
另外,他汀类药物除了有降脂作用外,多项临床试验证明他汀类药物还可以稳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抑制炎症及抗氧化反应,抑制心肌重塑以及心肌细胞的凋亡,调节心脏植物神经以及抑制心脏电生理重塑。
老年人血脂变化分析摘要】目的观察老年人血脂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
方法将120 例老年人按年龄分高龄组(>90岁)、老年组(75~89岁)、老年前期组(60~74岁)3组,抽空腹静脉血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2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2C)、总胆醇(TCH)、甘油三酯(TG)四项,观察了各组血脂平均水平,了解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
结果高龄组HDL2C、LDL2C、TCH水平明显低于前两组,老年组TCH、TG水平低于老年前期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老年组HDL2C、LDL2C 较老年前期组也有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别。
结论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其血脂水平异常有所不同,应根据血脂变化规律进行干预,而并非所有老年人都需要服用降脂药。
【关键词】血脂老年人血脂异常是老年人常见的代谢紊乱,同时也是冠心病、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中不同年龄段血脂变化的临床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现将我院2003年6月至2004年3月门诊及住院的老年患者血脂情况做一分析报道。
1 材料及方法1.1 病例资料选择无严重器质性病变,化验前未经过药物调脂治疗的病例,共有120 例符合入选条件,年龄60~96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年龄划分标准分为老年期组(60~74岁)、老年组(75~89岁) 及高龄组(90岁以上)。
其中老年前期组69人,年龄67.5±4.7岁;老年组39人,年龄78.3±3.8岁;高龄组12人,年龄92±2.1岁。
1.2 血脂检查方法均在门诊或住院第1天未用药前抽取空腹静脉血送检,分别检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2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2C)、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四项。
检验仪器为日本日立706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由四川迈克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质量控制采用Precipath公司提供的批号为171778 的血清标本。
各组求平均值,用-x±s表示。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现状和进展血脂异常(dyslipidemia) 一般是指血中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超过正常及/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血脂异常也常称为高脂血症(hype rlipidemia),则主要是指TC或/和LDL-C或/和TG增高。
血脂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 o-sclerosis,AS) 的发生发展及其引起的心血管事件(cardiovascular events,CVE)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近平来AS和冠心病(CAD)防治中飞速发展的领域之一。
本文拟对血脂异常药物治疗的几个主要问题作简单介绍:5个W、1个H,即6个问题的英文字头。
1、为什么要调脂(或降脂)治疗(Why to treat )1.1首先,血浆TC及LDL-C增高与AS及CAD关系最为肯定。
高胆固醇血症,特别LDL-C增高,增加发生CAD的危险,在临床脂质研究与冠心病一级预防(LRC-CPPT , 1984 )及多种危险因素干预试验(MR FIT, 1986 )中均证实了这一点。
Hebert等1997分析他汀类使L DL -C下降30%,非致死性和致死性冠心病下降33%,脑卒中下降29%,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28%,总死亡率下降22%。
这些试验充分论证了降低TC及LDL-C对降低死亡率及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性。
最近Goud等在荟萃分析中强调TC下降10% ,CAD死亡率的危险下降15%(PV0.001 ),而且各种原因的死亡危险亦下降11% (PV0.001 ),未见非心血管原因的死亡危险有所增加。
从上述临床流行病学、一级及三级冠心病预防及冠脉病变回缩等大量资料,已无可争辩地证实TC及/或LDL-C的升高是冠心病最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而各种治疗干预特别是他汀类对降低TC或LDL-C,对降低冠心病患病率、病死率及粥斑样块的回缩具有肯定的效果。
1.2其次,TC及LDL-C处的其他血脂异常也与AS及CAD有关系。
老年人血脂异常现状及325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调查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现状及探讨治疗情况。
方法对我院老年病区2011年1至8月份随机抽查821名住院病人中,以清晨空腹采血,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得到325例血脂异常的老年患者。
结果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的趋势。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甘油三酯总体水平与正常水平相似,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老年人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强调在降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同时,提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在防治心、脑血管事件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老年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治疗随着人们对血脂异常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调脂治疗,本研究在(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指导下,调查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现状及探讨治疗情况。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对我院老年病区2011年1至8月份随机抽查821名住院病人中,得到325例血脂异常的老年患者,男性164例,女性161例,年龄60-94岁。
按年龄段分3组,60-69岁患者111例(男66例,女45);70-79岁129例(男58例,女71例);80岁以上85例(男40例,女45例),其中90岁以上3例(男2例,女1例)。
入选标准:年龄60岁以上,未曾服用调脂药物、曾经服用调脂药物、正在服用调脂药物,符合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血脂异常患者。
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肾病综合征等)、急性感染。
1.2 方法清晨空腹采血,全自动生化仪检测。
每名受检者均至少做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检查,正常值TC<5.2mmol/l,TG<1.7mmol/l,HDL-C>1.0v,LDL-C<2.6 mmol/l。
老年血脂异常患者调脂治疗的现状分析顾华丽;秦明照;陈一文【期刊名称】《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0(012)001【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血脂异常患者调脂治疗情况及影响血脂LDL-C达标率的可能因素.方法应用统一的调查表,调查2007年8月~2008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607例患者调脂治疗情况,按年龄分老年组(≥60岁,403例)和非老年组(<60岁,204例).对患者进行血脂异常危险分层,以LDL-C为判断标准,计算血脂控制达标率.结果与非老年组LDL-C达标率(36.8%)比较,老年组LDL-C达标率为4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中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LDL-C达标率分别为100%、77.4%、45.7%和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异常危险分层、医疗付费方式、有无合并疾病与血脂控制达标率显著相关.结论老年血脂异常患者调脂治疗与2007年新指南标准仍有差距,危险分层越高,达标率相对越低.【总页数】3页(P6-8)【作者】顾华丽;秦明照;陈一文【作者单位】100730,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100730,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100730,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进行调脂治疗的效果探究 [J], 来丽萍2.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进行调脂治疗的效果分析 [J], 马曹;虎瑞娟;李静3.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临床调脂治疗达标现状分析 [J], 刘惠霞;钟志安;靳朴;陈勇驰;黄平4.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调脂治疗现状 [J], 顾华丽;秦明照5.老年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特点及调脂治疗 [J], 郭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患者调脂治疗达标状况分析张秀锦;李小鹰【期刊名称】《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0(012)005【摘要】目的初步了解2007年血脂异常防治指南颁布后老年患者的调脂治疗达标情况.方法选择2009年2~7月在我院老年病房住院并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4周以上的男性患者144例,按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危险分层方案,分为高危组(65例)和极高危组(79例),并按指南规定的不同危险分层血脂控制目标值,判断调脂治疗是否达标,分析可能影响达标率的因素.结果高危组与极高危组患者多数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平均治疗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药4周后,2组间TC、LDL-C、TG及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总达标率为41.7%,LDL-C总达标率为54.9%,TC+LDL-C总这标率为41.7%.高危组TC、LDL-C及TC+LDL-C达标率分别为67.7%、70.8%和66.2%;极高危组达标率分别为20.3%、41.8%和21.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极高危组达标率与年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控制情况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目前,老年患者的调脂治疗达标率仍较低,与指南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其中的影响因素值得进一步探讨.【总页数】3页(P428-430)【作者】张秀锦;李小鹰【作者单位】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心血管一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心血管一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调脂治疗血脂难达标临床原因分析 [J], 巨雅平2.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临床调脂治疗达标现状分析 [J], 刘惠霞;钟志安;靳朴;陈勇驰;黄平3.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调脂治疗现状及血脂达标情况分析 [J], 刘芳;黄丽;罗圣平4.118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调脂治疗达标情况分析 [J], 韦育林;王景峰;伍卫;欧阳素仪;徐凤琴;李芳萍;宛霞;李梅5.军队离退休干部冠心病调脂治疗依从性及达标情况分析 [J], 李春辉;邢春生;李扬;季瑞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