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防治原则与治法
- 格式:ppt
- 大小:18.50 MB
- 文档页数:347
2024年《中医学》防治原则与治疗方法考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一、防治原则1.中医防治原则的基本内容:辨证论治、辨别因时、借助外物、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治疗与预防结合等。
2.各类疾病的防治原则:各类疾病的防治原则根据病情特点和病机变化有所不同,如急性病与慢性病的防治原则、本虚标实与本实标虚的防治原则等。
二、治疗方法1.辨证施治方法:包括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以及常见疾病的辨证施治方法,如感冒、腹泻、高血压等。
2.药物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及其配方、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的选择等。
常考的有中药药效、中药经典及重要方剂的应用等。
3.针灸治疗方法:包括经络与穴位的选择、各类针刺操作方法和调和技法等内容。
常考的有针刺经穴的定位和操作、针刺手法的应用等。
4.按摩推拿治疗方法:包括常见按摩推拿技法的学习和应用,如推、拿、揉、点、按等。
5.针药结合治疗方法:针灸与中药的辩证应用、草药外敷、药物止痛等。
6.其他治疗方法:如气功疗法、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等。
三、疾病的辨证分型1.外感病辨证分型:风寒、风热、风湿、湿邪、燥邪、寒邪等。
2.其他疾病辨证分型:热证、寒证、虚证、实证等。
四、各类疾病的辨病论治1.常见疾病的辨病论治:感冒、肺炎、支气管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胃炎、消化不良、失眠、神经衰弱等。
2.妇科疾病的辨病论治: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症、乳腺增生、白带异常等。
3.男科疾病的辨病论治:前列腺炎、阳萎、性功能障碍等。
4.儿科疾病的辨病论治:儿童感冒、儿童腹泻等。
以上内容仅涵盖部分考点,考生还需结合教材和历年真题进行综合复习。
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总论:一、中医历来重视对疾病的预防,明确地提出“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治未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二、中医治疗学,分为治则与治法两大部份。
1、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总原则。
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2、治法――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是治则的具体化。
即“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第一节、防治原则一、预防为主预防为主:就是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一)、未病先防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疾病的发生与正气和邪气有关,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而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和根据,外邪通过内因起作用。
因此,治未病,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
1、注重调养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1)、注意情绪的调节,保持健康的心态。
(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3)、起居饮食有节,劳逸结合。
(4)、适当的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
2、注意防止邪气的侵害(1)、讲究卫生,防止环境、水源、食物的污染。
(2)、避免六淫、疫疠等邪气的侵袭。
3、养生保健:又称摄生,分为运动与饮食两个方面的内容。
(1)、化佗创造了五禽戏;及逐渐形成的太极拳、气功等保健疗法。
(2)、药膳的使用。
(二)、既病防变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已经发生,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
1、早期诊断:掌握疾病的发展规律及传变途径,做到早期诊断,有效治疗,才能防止其传变。
2、先安未受邪之地:如“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倒受肝之邪”;又如清代叶天士,根据温热病伤及胃后,热病进一步发展耗及肾阴的病变规律,主张在甘温养胃的方药中加入某些咸寒滋肾之品,此即是既病防变法则的具体应用。
二、治病求本定义:1、治病求本:就是要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其根本原因来进行治疗。
2、本与标:本即本质,标即现象之意。
中医防治原则与治法1.辨证论治:中医学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即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病因,进行辨证施治。
辨证论治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来确定病因和病机的变化,进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以整治为主:中医学认为疾病是整体功能失调的结果,治疗应以整体的调节为主,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病症的治疗。
中医治疗注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机体的自愈能力,达到疾病治愈的目的。
3.防未病为主:中医学认为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为重要。
通过调整饮食、作息、锻炼等生活方式,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4.因势利导:中医学注重因势利导的治疗方法。
即根据病理变化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来治疗疾病。
例如,对于阳明暑热证,可以使用寒凉解表的药物来降低体温,治疗病症。
中医治法是中医学中用于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技术。
中医治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药物治疗:中医药物治疗是中医学的核心治疗方法。
中医药物包括草药、矿物质、动物药等,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物治疗主要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治疗具有疗效明显、疗程短、无副作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3.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学的传统治疗方法之一、通过手法的推拿按摩,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推拿按摩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4.饮食调理:中医学认为饮食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
通过合理的搭配食物,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例如,对于寒凉体质的人来说,可以适量食用一些温热的食物,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
综上所述,中医防治原则与治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中医治疗实践的指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