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高一经济政治常识前言-
- 格式:pdf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10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经济常识教案前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物质资料的消费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开展的根底,经济活动决定其他一切活动;使学生准确理解并正确掌握经济的根本含义;使学生全面理解经济常识这门课程的根本特点、主要内容和学习它的重要意义。
帮助学生认识开展社会主义场经济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
教育学生懂得学习和具备一定的经济常识,培养和进步参与经济活动的才能,学会用法律法规和高层道德准那么标准自己在经济活动家的行为,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详细要求知识方面识记:经济的根本含义、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
理解: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经济建立为中心和公民参加经济活动的实际需要这三个方面,来分析、说明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才能要求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识记知识的才能,即再现和再认识所学知识的才能。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才能,即在识记知识的根底上对有关知识进展转换的才能或者者解释、推理的才能。
如,深化理解“物质资料消费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开展的根底〞这一根本观点的才能。
培养学生理论联络实际分析问题的才能。
如引导和训练学生考虑: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坚持以经济建立为中心和公民参加经济活动的实际需要这三个方面,来说明学习社会主义场经济的根本知识的很需要性。
3.觉悟要求通过本课教学,深化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做奉献的远大志向。
教育和帮助学生确立起这样一个信念:面对21世纪中国的社会主义场经济,我们必须拥有经济知识、经济头脑和参与经济活动的才能,否那么将难以在场经济的大潮中游刃有余。
教育和帮助学生认识到兴隆的场经济必然是法制经济,中学生应注意理解和掌握公民在经济活动中必须具有良好的场道德准那么,并以此来标准自己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
教学重点经济的根本含义学习经济常识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经济的根本含义课时安排一一共1课时复习提问在初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上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受到了哪些教育?请同学们考虑后用简洁的语言来答复。
高一政治前言我们的经济生活知识点整理经济生活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以下是前言我们的经济生活知识点,请大家阅读。
1.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生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础。
交换是经济活动的流通过程。
分配是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
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动生产力发展(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立足我国经济不发达的现实条件,顺应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持续开拓促动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迅速提升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快速发展生产力,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4.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1)以人为本(2)全面发展 (3)协调发展 (4)可持续发展5.我国人民生活在2000年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到2000年,我国人民生活总津上达到小康水平。
这是中华民族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
但是,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主要是就经济目标来说的。
总体上的小康只能说是剐跨过小康的门槛,还偏重于物质消费,不能更多地注重精神消费;还偏重于生存消费,不能更多地满足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
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均衡的小康。
6.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实现经济目标、追求物质文明的丽时,还要促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7.学习和使用经济知识,用“经济眼光”分析问题前言我们的经济生活知识点的内容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精品学习网预祝大家取得更好的成绩。
前言教学目标知识:感知有关市场经济的经济现象,懂得《经济常识》主要是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识记《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
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经济现象的意识和习惯,确立用市场经济的思想方法分析说明经济现象的能力。
思想觉悟:懂得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主要是发展经济;认识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的正确选择,使学生能自觉用市场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
教学重点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的正确选择。
2、学习经济常识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学习经济常识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回顾法、比较法、阅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CAI课件。
学生活动设计1、课堂活动:听讲——提问——讨论——互评——小结。
2、课外活动:请长辈谈谈改革前后我们家、我们的社会有了哪些变化,探讨导致这些变化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改革)。
从而懂得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改革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进一步认识到学习经济常识(主要是市场经济知识)的意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初中思想政治课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增加了我们对国情的了解,增强了我们的法律意识,健康了我们心理,提高了我们的道德水平,使我们变得比较成熟,这些为我们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简要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常识。
它将帮助我们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使我们成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
高一思想政治课主要讲述经济常识的内容。
上、下两册由前言、商品经济的基础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常识三部分构成。
前言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经济常识的基本特征,了解其主要内容,从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公民参加经济活动的实际需要三个方面,说明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思想觉悟: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概况,明确各项工作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的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从而认识到作为青年学生,将面临着更加发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努力提高自己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增强法制和道德观念,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
在明确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本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学习经济常识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学习经济常识的重要意义教学方法阅读与讲解相结合、实例法、归纳总结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大家一定喜欢看电视,喜欢看什么节目呢?(法治在线、同一首歌、足球、篮球比赛、新闻联播.....)这些节目都给我们提供了各方面的信息。
现在我再给大家提供一些信息,看大家能否判断出哪些是经济方面的信息。
(读给大家听,让其判断作答)1.学会区分经济现象(板书)(1).2020年9月3日来自中国证券报的一条消息:国家统计局宏观经济分析课题组日前发布的报告称,受国际输入、部分商品供求不平衡、成本持续上升、结构调整及流动性过剩等因素影响,中国近两年价格涨幅创近10年来的新高。
(2).上个月来北京参加奥运会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人士亲身感受到了与他们想象中不一样的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摆脱了贫困和落后,充满活力,正阔步走向繁荣富强。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计划转向市场经济(3). 2020年1-7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40881.71亿元,同比增长30.5%,增幅比上半年回落2.8个百分点。
(4).9月2日猪肉价格继续略降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监测,9月2日36个大中城市超市、集市猪肉(精瘦肉)零售价格平均每500克14.13元,比1日下降0.02元。
经济常识前言一、教材分析:本课的前言部分主要介绍学习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以及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通过前言部分的学习,可以使我们把握本课程的知识体系,认识到学习经济知识的重要性。
(新教材前言部分根据《中学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指导意见》删除了经济的含义,但是在整个教材的体系还是在围绕经济的含义在叙述,因此我们在重点难点中还是介绍了经济的含义。
因为教材删除此点主要是从降低教材的难度着想,而不是有知识性的错误)整个经济常识由前言和两大部分(共八课)组成,具体见下表:生产:指人们利用生产工具改造自然,创造出人们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过程。
分配:已生产出来的产品分给社会、社会集团以及社会成员的过程和形式。
交换:指人们的交换活动或交换劳动产品的过程。
消费:指人们为满足需要对物质资料、精神产品和劳务的消耗。
二、重点难点分析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因为人类要生存、要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必须有相应的物质生活和生产资料,否则无法生存,相应的其他活动就成了空中楼阁了。
这一观点成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现代化建设是当今中国最大的政治等观点最强有力的论据。
2、对经济含义的了解对经济含义的理解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理解经济是一种活动,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活动。
人类要生存,就必须首先通过物质资料生产来解决吃、穿、住、行等问题,只有在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得到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进行科学、宗教、艺术等活动。
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方式。
广义的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活动。
狭义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指广义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中的一个环节——生产活动,即生产过程中创造产品的活动。
如工人制造机器、农民耕种粮食。
分配是指把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分给国家、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的活动。
如工人通过劳动所得报酬、国家通过税收所得的收入等,分配是由生产决定的。
如果没有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不可能进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