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前言
- 格式:pdf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14
《经济生活前言》教案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主要是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竞争,会学习将成为人们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未来世界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学习方式,重视科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对学习能力的养成。
高中政治课的学习也是如此,下面根据我的教学实践,和同学们一同探讨一下如何系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我这旨在抛砖引玉,每个人各方面特点不同,学习方法也应有所差异,真正适合自身的科学的学习方法要靠学习者自己在学习中去逐渐摸索。
下面我分四个方面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二.科学掌握高中政治课的一般学习方法三.牢固掌握所学概念和原理四.学会运用知识,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应试成绩一、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有的同学感觉政治课比较枯燥,所以,对政治课缺乏学习的兴趣。
其实,理论都是对具体问题的总结和升华,都可能存在抽象、枯燥的一面。
请同学们想想,高中各科哪一科你最感兴趣?哪一科你感觉最不枯燥?其实,枯燥是一种感觉,感觉来自于兴趣,兴趣来自于需要,需要最终缘于高考的指挥棒。
事实上,高中政治课绝大多数内容是非常生动有趣的:当我们谈到我国GDP总量今年第二季度首次超越日本,位居全球第二的时候,同学们声情凝重,因为人均我们尚不足日本的1/10;当我们论及日本蛮横要求钓鱼岛主权,扣押我们的船长的时候,同学们无不义愤填膺;当我们看到嫦娥二号发射成功;十二五规划将提出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的时候。
我们又一同为之欢欣雀跃.这些都是“政治”,你还说政治课不生动吗?首先,要消除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政治课的误解。
现实生活中,对政治学科的误解大量存在。
这种误解主要是由于对政治课的不了解造成的。
一些人不了解政治课的学科体系和价值,本能地把政治课和行政工作划等号、和思想政治工作划等号,认为政治课就是说教----假、大、空,想当然地把政治课看成是传统灌输----给人洗脑,使政治课处在一个不利的社会氛围中,从而影响了同学们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经济常识前言一、教材分析:本课的前言部分主要介绍学习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以及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通过前言部分的学习,可以使我们把握本课程的知识体系,认识到学习经济知识的重要性。
(新教材前言部分根据《中学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指导意见》删除了经济的含义,但是在整个教材的体系还是在围绕经济的含义在叙述,因此我们在重点难点中还是介绍了经济的含义。
因为教材删除此点主要是从降低教材的难度着想,而不是有知识性的错误)整个经济常识由前言和两大部分(共八课)组成,具体见下表:生产:指人们利用生产工具改造自然,创造出人们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过程。
分配:已生产出来的产品分给社会、社会集团以及社会成员的过程和形式。
交换:指人们的交换活动或交换劳动产品的过程。
消费:指人们为满足需要对物质资料、精神产品和劳务的消耗。
二、重点难点分析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因为人类要生存、要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必须有相应的物质生活和生产资料,否则无法生存,相应的其他活动就成了空中楼阁了。
这一观点成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现代化建设是当今中国最大的政治等观点最强有力的论据。
2、对经济含义的了解对经济含义的理解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理解经济是一种活动,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活动。
人类要生存,就必须首先通过物质资料生产来解决吃、穿、住、行等问题,只有在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得到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进行科学、宗教、艺术等活动。
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方式。
广义的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活动。
狭义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指广义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中的一个环节——生产活动,即生产过程中创造产品的活动。
如工人制造机器、农民耕种粮食。
分配是指把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分给国家、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的活动。
如工人通过劳动所得报酬、国家通过税收所得的收入等,分配是由生产决定的。
如果没有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不可能进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