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4.77 MB
- 文档页数:87
生态环境知识:野生动物保护与生态环境野生动物保护与生态环境野生动物,是指自然界中独立、自由生长繁衍的动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野生动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自然生态环境的状态和生态平衡的状况,是维护生态安全和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
野生动物数量的减少、种类的灭绝,将造成生态平衡失调,进而对人类的经济、社会和生存造成威胁。
因此,保护野生动物和其生存环境已成为全球共同的责任。
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整个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健康和发展息息相关。
野生动物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野生动物的繁衍和存活,可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
野生动物还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野生动物还可以用于药材、食品、皮革、衣服等各种方面,为人们带来经济利益。
保护野生动物的方法为了保护野生动物,人们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控制猎杀和非法贸易。
此外,还可以改善野生动物栖息环境,设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站等。
人们还可以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和研究,加强对野生动物的生态学、遗传学、生理学和繁殖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
在国际上,各国之间可以进行野生动物保护的合作和交流,共同保护和管理野生动物资源。
野生动物调查与保护保护野生动物的第一步是了解野生动物的分布、种类和数量。
野生动物调查是了解野生动物自然分布和数量的必要手段,是制定保护计划的依据。
野生动物调查可以分为现场调查和间接调查。
现场调查是指到野外进行实地调查,记录野生动物的数量和地理分布情况。
间接调查是指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如红外线摄影、追踪划痕等,来判断野生动物的存在和数量。
野生动物保护的挑战在现代社会中,野生动物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
其中最常见的是人类破坏和盗猎,导致野生动物数量减少和种类灭绝。
同时,野生动物保护还受到生态恢复不足、保护设施缺乏、科学保护手段不足等方面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促进野生动物保护的科学化和专业化。
保护野生动物调查方案范文(通用7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我国几种珍稀野生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状况。
2、引导学生通过收集和简单的设计、制作、展示活动,懂得动物与环境、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保护动物的重要意义。
3、学习简单的画册设计制作,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
4、通过活动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5、让学生懂得爱护环境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认识我国几种珍稀野生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状况。
教学难点:学习简单的画册设计制作。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制作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检查学生搜集的我国珍稀野生动物资料,对搜集资料多的同学予以表扬。
2、导课:同学们,在我国的土地上生长着一些世界上著名的珍稀动物。
可由于生态环境被破坏,以及人类对野生动物的过度捕杀,这些珍稀动物已濒临灭绝,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国家的巨大损失。
为了使大家懂得我国珍稀动物的现状,增强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些我国的珍稀野生动物。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资料,下面请各小组代表上台给大家作介绍。
(学生展示资料)2、师:同学们收集了这么多,老师也整理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我国最为珍贵的野生动物有:大熊猫、东北虎、华南虎、扬子鳄、白暨豚、金丝猴、藏羚羊、野骆驼、丹顶鹤等。
大熊猫--中国的“国宝”。
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陕西、甘肃等地。
全世界约一千只。
白鳍豚——我国特有,有“水中熊猫”之称。
生活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中。
不足三百只。
扬子鳄——扬子鳄或称作鼍,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俗称猪婆龙,土龙,亦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
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
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
华南虎——华南虎亦称“中国虎”,是中国特有的虎种,生活在中国中南部。
华南虎是虎所有种类中最为濒临灭绝的一种,到目前为止,中国存活的圈养华南虎仅为70余只,正在南非野化的7只,野外目前仅存于广东、湖南、江西和福建交界的山区,可能不足25只。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在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方面的工作职责自然资源部作为我国负责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的专门部门,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
在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方面,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承担着重要的工作职责。
本文将介绍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在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方面的具体职责。
一、制定和推进保护政策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负责制定和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政策。
他们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国内外的保护经验和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完善我国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和相关政策。
同时,他们还负责协调和推动各地区和部门的保护工作,确保政策的落地实施。
二、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与监测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负责组织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与监测工作。
他们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我国各地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与监测,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不仅为决策提供依据,也为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支持。
三、野生动植物保护区规划与管理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负责制定野生动植物保护区规划和管理办法。
他们根据野生动植物的分布特点和保护需求,制定相应的保护区划分方案和管理措施,并进行实施和监督。
他们还负责指导和协助各地区和部门的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确保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四、野生动植物保护培训与宣传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负责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培训和宣传工作。
他们组织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相关人员的保护意识和技能。
同时,他们还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宣传工作,提升公众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关注和认识。
五、打击非法野生动植物交易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负责打击非法野生动植物交易的工作。
他们与公安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合作,加强对非法野生动植物交易的监测和打击力度。
通过加强执法合作、提升技术手段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他们努力遏制非法野生动植物交易的发展,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负责组织和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篇一:周志县厚畛子林场野生动物调查报告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告前言周至县厚畛子林场位于秦岭北麓中部,总面积51167公顷,地理位臵介于东经108°44—108°57,北纬33°46—33°57之间,海拔800—3082米,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西北临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与周至自然保护区接壤,周边与老县城,佛坪等自然保护区相连。
区内有野生动物328种,其中二级以上保护动物62种,如:大熊猫,金丝猴,羚牛,血雉,大鲵等;三级以上保护植物26种,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地理位臵重要。
为各相邻自然保护区物种交流提供了通道,对改善种群基因质量和壮大种群数量做出了贡献。
实施天保工程后,林场加大了保护力度,但随着该区域的旅游开发,大众游客的纷至沓来,该区又面临了新的压力。
林场缺少区域内野生动物的本底调查资料,也没有专业的野生动物巡护监测队伍,这些都制约着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发展。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秦岭保护与发展共进项目,致力于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生态旅游项目,以更广阔的视野,谋求与社会各方面尤其是非传统保护力量的合作,实行开放式保护,最终达到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双赢。
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该项目与厚畛子林场进行合作,资助林场建立了野生动物巡护监测队伍及其运作机制,并提供资金及相应的技 - 1 - 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告术支持进行本次野生动物及其活动区域的调查。
为下一步的野生动物保护,同时也为该项目项下的“秦岭南太白山区域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本次活动采用路线法,对大熊猫及其它重点野生动物的实体和痕迹作以统计分析,在该场走廊带范围及大熊猫可能活动的地域进行了调查,另外对该区的植物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人为干扰状况等影响野生动物活动的其它因子也进行了调查,取得了林场区域内第一手野生动物本底资料,本次调查是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秦岭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共进项目和基金会项目经理刘晓海先生的大力支持下,由佛坪国家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雍严格先生指导、厚畛子林场野生动物巡护队队长朱东锋负责开展的。
目次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与定义 (1)4 预调查 (2)5 调查内容 (2)6 抽样原则 (2)7 分布区域调查 (2)8 种群数量调查 (2)8.1 自动相机法 (2)8.2 样线法 (4)8.3 样方法 (4)8.4 直接计数法 (5)8.5 鸣声定位法 (5)8.6 标志重捕法 (6)8.7 铗日(夜)法 (6)9 栖息地调查 (7)10 受威胁状况调查 (7)11 保护现状调查 (7)12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7)12.1 原始数据的记录、校正、保存 (7)12.2 分布面积计算 (7)12.3 栖息地面积计算 (7)12.4 种群密度及数量计算 (7)12.5 受威胁因素分析 (7)12.6 保护现状分析 (7)13 调查成果 (8)13.1 成果材料 (8)13.2 成果要求 (8)14 质量控制 (8)14.1 基本方法 (8)14.2 补充调查 (8)14.3 重新调查 (8)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技术规程第3部分:兽类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陆栖兽类野生种群及栖息地调查的内容、方法、成果、质量控制等。
本文件适用于陆栖兽类野生种群数量及栖息地调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7364.1 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技术规程第1部分:导则GB/T 38590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程3 术语与定义GB/T 37364.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兽类mammals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动物,也称哺乳动物。
3.2调查地点survey site具有明确的边界和固定的范围,调查结果具有相对独立性。
调查地点的边界可为自然阻隔界限,也可为行政区界。
3.3综合性调查mutispecies survey调查对象为多个物种、多个类群的调查。
红外相机技术在我国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中应用的实践分析【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红外相机技术在我国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从野生动物活动监测、物种数量统计、物种行为研究和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探讨了红外相机技术的应用。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揭示了红外相机技术在我国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结论部分指出红外相机技术为我国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展望未来红外相机技术在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中的发展前景。
红外相机技术的广泛运用将为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有助于推动野生动物的有效管理和保护。
【关键词】红外相机技术、野生动物研究、保护、活动监测、物种数量统计、行为研究、实践案例、可能性、发展前景1. 引言1.1 背景介绍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许多野生动物种群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甚至濒临灭绝。
为了更好地了解野生动物的生态习性、行为特征以及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科研人员一直在寻找更有效的研究方法。
本文将通过对红外相机技术在野生动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实践分析,探讨其在野生动物活动监测、物种数量统计、物种行为研究以及保护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同时结合我国的实践案例,评估红外相机技术在我国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中的价值和意义。
1.2 研究目的通过使用红外相机技术在我国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中的实践分析,旨在探讨红外相机技术在野生动物领域的应用情况,并总结其在活动监测、物种数量统计、物种行为研究和保护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
具体目的包括:1. 探讨红外相机技术在野生动物活动监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在监测濒危物种活动范围、活动时间和行为特征等方面的优势。
2. 分析红外相机技术在物种数量统计中的应用情况,探讨其在野生动物普查和种群数量监测中的准确性和效率。
3. 研究红外相机技术在物种行为研究中的应用方式,分析其对野生动物行为模式和生态习性的深入理解程度。
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技术规程一、简介本文规定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的技术方法,以支持相关活动。
本规程不适用于水生生物及其体系研究,也不适用于实验室对样品的研究。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中国境内或境外地区天然物种及其栖息地调查。
三、技术要求1、研究工具1)调查研究范围内的野生动物,应使用如杨杆、马铃薯和尺、穿孔盘、鱼类分拣网等仪器,以及野生动物拍摄设备,如相机、视频机等;2)调查研究范围内生物栖息地的物种组成情况时,应使用如裂叶望远镜、罐尺、量筒、气象计等调查和考察工具;3)在野生动物栖息地调查中使用野生动物标本,应遵循动物园学《野生动物园学标本采集、收集、管理规范》;4)野生动物栖息地调查中不得使用毒素、毒药等有害物质。
2、调查方法1)野生动物调查应采用打时网、样方、样线等方法进行;2)野生动物栖息地调查应采用评估记录、分布格局调查、植被结构调查、生物社会调查、食物链/能量流调查等方法进行;3)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时,要树立安全意识,适当使用安全工具、安全防护帽,在野外调查过程中,应注意人、车、火机、宠物等安全问题,尽量保护栖息地,避免物种灭绝和栖息地损毁;4)根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区域的野生动物和栖息地的抽样个数、样本重复数等抽样策略;5)确定野外调查时期,以确定最有利的抽样时机;6)从野生动物的生态学、形态学及生理生化学等多方面, tree立和检验野生动物的归属物种,以确定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四、报告编写调查结果应以报告形式反映,内容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1)调查地点;2)报告日期;3)调查目标;5)调查的执行者;6)调查结果准确性;7)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现状及变化情况;8)给出建议管理及保护措施;9)参考文献。
五、数据安全和准确性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法》及其实施条例,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得出的数据和结果,要确保其安全及准确性。
六、实施主体各级环保、农林、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科学研究机构及其它有关部门和单位,在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和研究过程中,应根据本文规定执行,以确保调查活动的安全及准确性。
领导论坛强化野生动植物与湿地保护的重大举措——全国首次野生动植物、湿地和第三次大熊猫资源调查情况综述赵学敏赵学敏副局长(左三)在贵州考察工作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历史古老,地形、气候复杂,生物物种多样,第四纪冰期受北方大陆冰盖影响较小,因而孕育保存了极其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且分布广泛。
我国仅脊椎动物就有6000种左右,其中,兽类约500种,鸟类约1258种,爬行类约412种,两栖类约295种;高等植物达3万多种。
特别是我国还有大熊猫、朱鹃、金丝猴、华南虎、扬子鳄等数百种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和水杉、银杉、百山祖冷杉、香果树等17000余种特有濒危珍稀野生植物。
在上述种类丰富的野生动植物中,有许多是在北半球其他地区早已灭绝的古老孑遗人称“活化石”的物种,还有药用植物11000余种和药用野生动物1500多种,并且还有大量的作物野生种群及其近缘种和许多畜禽的起源种,其生态、经济和科研等方面具有难以估量的巨大价值。
为有效加强对上述宝贵资源的保护,了解掌握资源分布、数量、结构和利用状况等各项基本数据,彻底改变我国野生动植物、湿地资源底数不清的现状,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在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国家林业局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决定先后启动全国首次陆生野生动物、重点野生植物、湿地资源调查和第三次大熊猫资源调查。
本次野生动植物、湿地资源调查在我国尚属首次,其调查范围之大、调查种类之多、调查内容之丰富、调查方法之复杂前所未有,并且必将成为我国保护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必然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意义十分巨大。
而大熊猫调查是建国以来的第三次,比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末期进行的第一、二次全国大熊猫调查,其范围更广(包括所有可能有大熊猫分布的地区),技术更全面(运用了GPS、GIS和RS作者为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口GO蚰帽加e等新技术),相当全面地揭示了现今大熊猫资源的全貌。
方法和手段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如此大规模的调查工作,没有严密的组织保障,是不可能完成的。
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一、前言为了解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现状及其分布特征,科学规划与管理野生动物资源,保障生态安全与人民幸福,根据国务院有关部署,经过调研、论证与征求意见,制定本技术规程,以指导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
二、任务与内容(一)任务本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任务是了解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繁殖情况等基本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收集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的相关数据。
(二)内容本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野生动物资源种类调查;2、野生动物分布范围调查;3、野生动物数量调查;4、野生动物生态习性调查;5、野生动物保护状况调查;6、野生动物利用情况调查;7、野生动物对人类活动影响评估。
三、方法与技术(一)方法本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野外调查方法;2、实验室实验和分析方法;3、综合材料分析方法;4、专家评估方法。
(二)技术本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远程遥感技术;2、定点鸟类监听技术;3、网格调查方法;4、模型推算技术;5、统计分析方法。
四、调查质量控制与数据管理(一)调查质量控制本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质量控制,确保调查结果准确可靠,调查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遵守技术规程,确保调查操作规范、科学、合理;2、加强人员培训、考核和管理,确保调查人员素质过硬、工作细致;3、对关键问题组织外部严格质量复核,确保调查结果准确、可靠。
(二)数据管理本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数据应采用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存储,应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规范,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利用价值。
五、组织实施(一)主要责任部门本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主要责任部门为国家林业局,具体执行单位由国家林业局确定。
(二)工作分工本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工作分工如下:1、国家林业局:制定调查计划、负责组织实施、组织编制调查报告;2、“双非”办公室:协调各地和相关部门开展工作;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配合国家林业局组织实施调查;4、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协助开展调查工作;5、专家组:参与调查工作,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核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