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87
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年度总结7篇篇1一、背景概述本年度,我们致力于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深入实施,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切实履行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职责。
本报告将全面回顾本年度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成果与不足,并提出未来工作计划。
二、工作内容及成果1. 调研与规划本年度,我们组织了多次野生动植物资源调研活动,覆盖了森林、湿地、荒漠等多种生态系统。
通过调研,我们获得了大量关于野生动植物分布、数量变化及栖息地环境状况的基础数据,并据此制定了针对性的保护规划。
2. 物种保护工作推进(1)珍稀濒危物种保护:针对大熊猫、朱鹮、长臂猿等濒危物种,我们实施了严格的保护工程,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与繁育基地,有效保障了其生存环境的稳定与种群数量的增长。
(2)一般物种保护:除了濒危物种外,我们还关注其他普通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通过宣传教育和社区参与等方式,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有效遏制了非法狩猎和破坏栖息地行为的发生。
3. 生态保护与修复我们围绕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加大了对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度。
通过开展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改善了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工作,减少了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4. 执法监管力度加强本年度,我们联合相关部门强化了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和打击非法行为,有效遏制了非法狩猎、贩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了联合执法的长效机制。
5. 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我们积极开展了一系列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媒体宣传、科普讲座、志愿者活动等形式,提高了公众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同时,我们还与学校和社区合作,培养了一批批环保志愿者,为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虽然我们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
野外动物调查方案篇一:动物调查方法鸟类种类与数量1. 调查地点在生物、气象、水文和土壤要素长期观测的主要观测场内或其附近相似群落内进行。
2. 时间和频度一年中在鸟类活动高峰其内选择数月进行观测,在每个观察月份中,确定数天进行观察,观察时段在鸟类活动高峰期(早晨6:00~9:00,傍晚4:00~7:00)3. 调查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路线统计法、样点统计法、样方法。
观测工具包括标记木桩或PVC管、带玲绳子、计步器、望远镜和记录表等。
4. 鸟类鉴别方法对于数量多、比较熟悉的鸟类、通常根据鸟鸣省判断其种类,根据鸣声丰度推断其数量;或通过望远镜观察其形态特征判断其种类和数量。
必要的时候和数码摄像机拍摄相关过程,返回基地后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其种类。
对于数量少、遇见频率少的鸟类,在上述判别方法的基础上,野外采集标本,带回走访当地长期居住,有经验的村民群众都有助于对不确定鸟类的鉴别。
大型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1. 调查地点大型兽、中型兽的调查均采用样线调查法,在所围样方的对角线上进行。
2. 调查工具路线图,GPS,望远镜,木板夹,计步器,油性记号笔等。
3. 调查内容与方法(1)大型兽种类调查。
根据不同兽类的活动习性,分别在黄昏、中午、傍晚沿样地线矣一定速度前进,控制在每小时2~3km,统计和记录所遇到的动物、尸体、毛发及粪便,记录其距离样线的距离及数量,连续调查3d,整理分析后得到种类名录,汇入附表中。
根据下面的公式分种计算个体数,结果记录在附表中。
小型兽种类调查。
每日傍晚沿一样线布放置木板夹50个,间隔为5米,于次日检查捕获情况。
对捕获动物解剖登记,同一样线连捕2~3d。
整理分析得到种类名录,汇入附表中。
并按下面节的公式分种统计捕捉的动物个体数,结果记录在附表中。
4. 结果描述种群组成可直接记录样方中出现的所有野生动物中文名和拉丁名,而数量则可用一定面积上的动物个数来表示。
最后,将结果汇入附表中。
5. 注意事项首先对大型兽类和鸟类进行调查,原因是其比较容易受其他调查的影响;其次是森林昆虫和小型兽类;调查完毕后应将不知在样方及其对角线延伸线上的所有夹板全部取回,以免发生意外;避免重复计数。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2016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02.06•【文号】国务院令第666号•【施行日期】2016.02.06•【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野生动植物资源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2年2月12日国务院批准1992年3月1日林业部发布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下简称《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陆生野生动物,是指依法受保护的珍贵、濒危、有益的和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下简称野生动物);所称野生动物产品,是指陆生野生动物的任何部分及其衍生物。
第三条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陆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
自治州、县和市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四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鼓励、支持有关科研、教学单位开展野生动物科学研究工作。
第五条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本条例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配合。
第二章野生动物保护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开展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教育,可以确定适当时间为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爱鸟周等,提高公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第七条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建立资源档案,为制定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发展方案、制定和调整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提供依据。
野生动物资源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
第八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生物技术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维护和改善野生动物生存环境,保护和发展野生动物资源。
090705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野生动植物保住与利用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
培养的硕士生具有扎实的自然保护理论与科研技术,充分掌握野生动植物生态与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濒危动植物保护生物学、自然保护区管理与森林旅游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能追踪相关研究方向的最新研究动态,独立开展和完成科学研究工作,能在相关行业中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生物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动植物资源的持续利用、产业开发、行政管理、生产管理、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01、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以西南地区特有的珍贵植物物种为研究对象,运用各种生物技术在植物资源数据信息管理、野生植物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及其物种保护、可持续利用等方面进行研究。
〔杨远庆、邹天才、杨成华〕02、保护生物学:用种群易危分析方法对野生动植物种群的表现型、环境和种群结构、种群最适度进行研究,以探求野生动植物的最低生存种群,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利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开展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刘济明、熊源新、赵杨、苟光前〕03、动植物相互作用生态学:在系统学习野生动物〔昆虫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分类学、野生动物资源学等基础上,重点学习植物〔主要是种子植物〕分类学、繁殖生物学、动植物相互关系生态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动物传粉、传播种子、草食动物对植物的捕食、化学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未来主要从事动植物相互作用方面的科学研究。
〔冉景丞、粟海军〕04、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在系统学习野生动物〔昆虫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分类学、野生动物资源学等基础上,重点学习野生动物生态学、保护生物学、野外研究技术、野生动物养殖学、野生动物产品学等专业知识,掌握野生动物资源,尤其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对经济野生动物资源的养殖、产品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