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卫生镇乡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10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DB 33/T XX —XXXX美丽乡村建设规范Construction regulation for beautiful village(报批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前言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吉县人民政府、安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安吉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安吉县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
本标准起草人:彭永之、应珊婷、郑勤、方桥坤、闵杰峰、李健、杨伟、冯骆、席兴军。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美丽乡村建设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建设与常态化管理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以建制村为单位的美丽乡村的建设,社区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9981 农村住宅卫生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 17217 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GB 18055 村镇规划卫生规范GB 19379 农村户厕卫生标准GB/T 26361 旅游餐馆设施与服务等级划分GB/T 27770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GB/T 27774 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通则GB/T 28840 乡(镇)村商业零售店经营规范GB 50039 农村防火规范GB 50188 镇规划标准GB 50201 防洪标准(附条文说明)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GB 50373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445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GB 50846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CECS 285 村庄景观环境工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CJJ 123 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CJJ 124 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DL 493 农村安全用电规程TD/T 1033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YD 5102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DB33/T 440 浙江省准四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试行)DB33/T 502 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DB33/T 669 农家乐经营户(点)旅游服务质量星级划分与评定DB33/T 700 户外广告设施技术规范DB33/T 842 村庄绿化技术规程DB33/ 1040 普通幼儿园建设标准DB33/ 1066 村镇避灾场所建设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浙江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卫生厅•【公布日期】2013.11.25•【字号】浙卫发[2013]274号•【施行日期】2013.11.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浙江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办法(试行)的通知(浙卫发[2013]274号)各市、县(市、区)卫生局:为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涵建设,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根据我厅《2013年全省基层卫生工作要点》精神,自2013年起,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工作。
现将《浙江省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浙江省卫生厅2013年11月25日浙江省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办法(试行)一、评审目的意义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乡镇卫生院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实行乡镇卫生院评审制度。
通过开展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促进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就医环境,规范执业行为,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综合服务功能,提高群众满意度。
二、评审原则(一)按照“以评促建、以建促评、评建结合、规范发展”的原则。
(二)将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工作与推进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紧密结合,与满足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相结合,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三)将周期性评审和不定期重点评价有机结合,促进评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三、评审范围和周期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执业的乡镇卫生院均可参加评审。
第一周期从2013年开始,3年一个周期。
医务人员少于10名的乡镇卫生院暂不参加评审。
四、评审标准《浙江省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标准(试行)》(详见附件2)主要依据《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试行)》、《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3版)》等文件制定。
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公共卫生强化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2.04.09•【字号】浙卫发[2012]86号•【施行日期】2012.04.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公共卫生强化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卫发[2012]86号)各市、县(市、区)卫生局、发改委(局)、财政局:为贯彻落实《浙江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加强公共卫生工作,切实保障人民健康安全,我们组织制订了《浙江省公共卫生工程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财政厅二○一二年四月九日浙江省公共卫生强化工程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浙江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加强公共卫生工作,切实保障人民健康,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一)总目标到2015年,建立与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相适应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监管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健康素养得到提升,城乡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岁。
(二)具体目标--疾病防控能力得到加强。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达到国家和省要求,以县为单位常住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主要慢性病社区规范化管理率达60%以上,确保不发生因控制不力而导致的传染病传播和蔓延,力争如期实现消除麻疹和疟疾目标。
--妇幼保健水平继续提升。
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叶酸服用率达90%,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以上,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10万与9‰以下。
--应急救治能力不断增强。
市、县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建成率分别达100%和60%;建立覆盖城乡、统一调度的急救系统;省、市采供血机构采供血能力达到国内同类机构先进水平,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比例保持在100%。
浙江省卫生计生委、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设备配置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浙江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4.12.08•【字号】浙卫发[2014]146号•【施行日期】2014.12.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浙江省卫生计生委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设备配置指导意见的通知浙卫发[2014]146号各市、县(市、区)卫生计生委局(卫生局)、财政局: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科学合理配置医疗设备,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现将《浙江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设备配置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浙江省卫生计生委浙江省财政厅2014年12月8日浙江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设备配置指导意见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科学合理配置医疗设备,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设备配置原则(一)分类配备与功能适宜原则。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不同类型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配置与医技人员的技术水平、开展的业务项目及工作量相适应的适宜设备,满足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功能需要。
(二)条件具备与严格审批原则。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购置医疗设备的,应具备业务用房、防护设施等基本条件,并配备相应资质的医技人员。
购置设备前须进行充分论证,严格审批程序,避免盲目、重复采购。
(三)资源共享与实用高效原则。
医疗设备的购置要充分考虑社会公益性和设备使用效率。
推广建立县域临床检验中心、影像诊断中心、心电会诊中心等资源共享平台,提高区域医疗设备规模化、集约化利用率,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卫生资源配置效率。
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导则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重大决策,切实加强对“一加强三整治”主要内容的技术指导和支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力量,深入各地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做法,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本导则。
本导则主要内容是:1.总则;2.加强规划设计引领;3.整治环境卫生;4.整治城镇秩序;5.整治乡容镇貌。
本导则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导则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地址: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28号,邮编310030)。
本导则主编单位: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本导则主要起草人员:杨晓光赵华勤余建忠陈勇江勇贺晓琴董翊明许小良本导则主要审查人员:张奕江胜利洪湖鹏陈允法孙健张新卫何青峰王淑敏张烈鑫陈华汤贤孙蔡金鑫陈建芳姚苏华李月红王素琴张志林目录1 总则 (1)2 加强规划设计引领 (2)2.1 编制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2)2.2 加强整体风貌规划管控 (2)2.3 强化整治项目设计引导 (4)2.4 完善规划设计实施制度 (5)3 整治环境卫生 (7)3.1 加强地面保洁 (7)3.2 保持水体清洁 (8)3.3 争创卫生乡镇 (9)4 整治城镇秩序 (12)4.1 治理道乱占 (12)4.2 治理车乱开 (13)4.3 治理摊乱摆 (13)4.4 治理房乱建 (14)4.5 治理线乱拉 (15)5 整治乡容镇貌 (17)5.1 加强沿街立面整治 (17)5.2 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 (18)5.3 整治低小散块状行业 (19)5.4 完善配套设施 (20)5.5 提升园林绿化 (23)5.6 提高管理水平 (25)附录A 中心镇、一般镇、乡(集镇)环境综合整治内容分类表 (27)附录B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编制基本要求 (31)引用文件及标准目录 (37)1 总则1.0.1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实施以“一加强三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加快推进“两美”浙江建设,依据国家和省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导则。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浙江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4.27•【字号】浙发改规划〔2021〕141号•【施行日期】2021.04.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浙江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浙发改规划〔2021〕141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有关单位: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浙江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浙江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年4月27日附件浙江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加快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的基础,也是浙江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重要内容。
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实现健康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健康浙江2030行动纲要》和《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浙江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背景(一)现实基础在“八八战略”持续引领下,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扎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在浙江生动实践。
“十三五”期间,围绕全面建成卫生强省、全力打造健康浙江总体目标,聚力推进“1+5”卫生健康改革发展攻坚战,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数字化治理水平快速提高,“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健康浙江建设大格局基本形成,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健康浙江2030行动纲要》,率先推进健康浙江考核,深入开展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率先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全覆盖。
附件6:相关指标解释一、环境美指标1、美丽载体:包括美丽民居、美丽庭院、美丽街区、美丽社区、美丽厂区、美丽河湖和美丽田园等美丽载体。
2、建成区对外交通通达时间:从建成区驾车到达最近的高速公路出入口或高铁站或轨道交通站或高等级公路或码头所需的最短时间。
3、农村公路技术状况评定:农村公路技术状况(MQI)评定结果为优、良、中等路的里程占总评定里程的比例,即(优等路+良等路+中等路里程)/评定总里程*100%。
4、城乡客运公交行政村覆盖率:城乡客运公交覆盖的行政村占镇域行政村总量的比例。
5、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标饮用水覆盖的人口与总人口的比值。
6、污水零直排区:对区域生产、生活和经营活动产生的污水,实行截污纳管、统一收集,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做到“晴天不排水,雨天无污水”。
7、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区域的覆盖面积与建成区面积的比值。
8、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符合《浙江省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评价标准》的小区。
9、建成区公共厕所服务半径:以建成区公共厕所为中心点,能够辐射和覆盖的空间范围。
10、人均应急避灾场所用地面积:城镇应急避灾场所用地面积与城镇人口的比值。
11、4K超高清电视信号覆盖率:建成区4K超高清电视信号覆盖用户数与建成区总用户数的比值。
12、4K超高清终端入户率:有线电视4K超高清终端覆盖家庭户数与总家庭户比值。
13、雪亮工程:“雪亮工程”是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二、生活美指标1、装配式建筑: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2、绿色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2021修正)【发文字号】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1号【发布部门】浙江省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9.30【实施日期】2021.09.3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2008年8月1日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11年12月13日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等六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7年9月30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浙江省水土保持条例〉等七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8年11月30日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等八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正根据2021年9月29日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浙江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七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四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市容管理第三章环境卫生管理第四章公共环境卫生设施第五章管理监督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建设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城市建成区的市容和环境卫生的管理。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中心城区)、其他镇的建成区和开发区(园区)等实行城市化管理的区域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布的其他区域的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除本条例有特别规定的外,按照本条例关于城市建成区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应当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市容和环境卫生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环境卫生专项规划,保障市容和环境卫生事业所需经费,具体经费额度按照任务量核定。
浙江省卫生镇(乡)标准(试行)一、爱国卫生组织管理(一)爱卫会及其办事机构组织健全,镇(乡)政府重视爱国卫生工作,主要领导担任爱卫会主任,各有关单位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二)爱国卫生工作纳入镇(乡)发展规划,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爱国卫生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卫生活动,定期开展检查评比,资料档案齐全。
(三)卫生镇(乡)创建工作有计划、有方案,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以镇带村,整体发展。
二、健康教育(一)健康教育网络健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学校、企业、村(社区)有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按照《亿万农民健康教育促进行动规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二)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做到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90%,健康行为形成率≥80%。
(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街道、广场等公共场所有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宣传内容每年至少更换4次。
(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资料进村(社区)入户。
(五)按照《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行为》测试,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80%,健康行为形成率≥70%。
(六)开展控烟工作,公共场所设有禁烟标志,无烟草广告。
三、环境卫生(一)镇(乡)有建设规划,镇容整洁有序,无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摆摊点现象。
镇区道路平整清洁,无坑洼积水,下水道通畅。
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
(二)清扫保洁队伍健全、责任落实,主要街道不低于12小时保洁。
垃圾日产日清,密闭储存运输,清运率达到100%。
(三)50%以上的村(社区)生活垃圾实行户集、村收、镇(乡)转运,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
(四)垃圾中转站、垃圾箱设置合理,数量足够,设施密闭;四周清洁,无暴露垃圾及蝇蛆。
(五)镇区公厕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布局合理,清洁卫生,无蝇,全部为水冲式。
无露天粪缸和简易棚厕。
每个行政村至少建有一座无害化卫生公厕。
(六)建筑工地管理符合《建筑工地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要求,建筑物料堆放整齐,围挡作业,不占道施工,不影响道路通畅和环境卫生。
(七)镇区内禁止放养家禽家畜,饲养宠物符合有关规定,不得影响镇容环境卫生和周围居民正常生活。
(八)镇区绿化覆盖率达20%以上,人均绿地面积达5平方米以上,行道树无缺棵死株,路灯亮灯率≥95%。
(九)集贸市场管理规范,卫生制度落实。
商品划行归市,摊位摆放整齐;有专职保洁人员,垃圾日产日清;给排水设施完善,有符合卫生要求的公厕和垃圾房;严禁无证、占道经营。
(十)镇区河道、湖泊等水体清洁,水面无漂浮垃圾。
岸坡整洁,无乱搭乱建,无垃圾杂物。
四、环境保护(一)认真贯彻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法规,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故。
(二)镇区空气、地表水、噪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要求。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5%。
重点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70%。
危险废物处置率≥95%。
(三)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和医源性污水的处理排放符合国家的法规规定。
落实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98%及以上,当年无因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件。
五、病媒生物防制(一)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方针,防制人员、经费落实,防制措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防鼠防蝇设施完善,孳生地得到有效治理。
(二)在化学防制中,注重科学合理用药,不使用违禁药物。
(三)通过综合防制, 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得到有效控制,鼠密度达标,蚊、蝇、蟑螂密度至少有一项达到国家标准,另两项不超过标准的三倍。
四害监测方法正确,数据可靠。
(四)全镇开展常年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群众性的集中灭鼠活动。
六、食品与公共场所卫生(一)认真贯彻国家卫生法律法规,镇区内各类公共场所和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单位环境整洁,卫生制度健全,卫生许可证、健康证齐全有效。
(二)各类饮食店、食堂、食品加工摊点餐具消毒措施落实,操作规范。
制售食品过程符合卫生要求,生熟食品分开存放。
定型包装食品符合规定,无变质、腐败和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及原料。
防尘、防蝇、防鼠及上下水设施齐全。
(三)旅馆、美容美发厅、歌舞厅、公共浴室、网吧等场所环境整洁,公共用品的清洗、消毒措施落实,通风采光良好,垃圾箱和卫生公厕配备合理。
旅店、宾馆放置安全套和艾滋病防治宣传资料。
(四)集中式供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和二次供水的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二次供水水箱定期清洗消毒。
(五)近两年未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故、食品与饮水污染事故。
七、传染病防治(一)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规划、有制度、有措施,有关资料齐全。
医疗机构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漏报率控制在2%以下。
(二)近两年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无医院内感染引起的传染病暴发疫情和死亡事故。
(三)医疗机构门诊日志健全,按要求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开设肠道门诊和发热呼吸道门诊。
(四)免疫规划工作落实,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95%;免疫接种规范,安全注射率100%。
免疫规划实施信息化管理。
接种门诊达到规范化要求。
托幼机构、学校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开展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五)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八、社区单位卫生(一)爱国卫生网络健全,有专人负责卫生管理工作,有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检查评比活动。
(二)环境整洁,绿化、美化,车辆摆放整齐,楼道、院落内不堆放杂物,无违章搭建,无乱涂乱画,乱拉乱挂。
(三)环卫设施完善,垃圾收集和公共厕所管理符合卫生要求,无乱排乱倒现象。
(四)单位食堂管理符合食品卫生有关规定。
职业卫生符合国家规定要求,对劳动者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学校卫生工作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
(五)单位卫生工作纳入社区统一管理。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除四害活动。
九、镇辖村卫生(一)村委会有专人分管卫生工作,卫生制度健全,措施落实,开展卫生检查评比。
(二)村有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宣传内容至少每季更换一次。
按照《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测试,村民健康知识知晓率≥70%。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0%,在为参合农民进行健康体检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80%。
(四)自来水普及率≥90%。
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85%,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普及率≥60%。
每个行政村至少建有一座无害化卫生公厕。
(五)村庄道路硬化、平整、清洁,村容整洁,村内垃圾密闭存放,及时清运,垃圾实行无害化处理。
(六)积极开展创建卫生户活动,村民卫生习惯良好。
农户居室内外整洁,柴草、杂物堆放整齐,家禽牲畜实行圈养。
(七)30%的村建成市级卫生村。
十、群众满意度群众对卫生状况满意率≥90%。
省级卫生镇(乡)考核命名和监督管理办法(试行)一、申报条件申报镇(乡)必须达到以下条件方可申报省级卫生镇(乡)。
(一)取得市级卫生镇(乡)称号满一年以上。
(二)50%以上的村(社区)生活垃圾实行户集、村收、镇(乡)转运,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
(三)通过上级爱卫会“灭鼠先进镇(乡)”的考核。
(四)近两年内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
(五)近两年内无重大食物中毒事故、无饮水污染事故、无职业危害事故。
(六)近三年内无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故。
(七)全镇(乡)自来水普及率≥90%,卫生厕所普及率≥85%,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普及率≥60%。
(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0%,在为参合农民进行健康体检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80%。
二、申报程序申报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逐级考核的办法进行。
创建镇(乡)应按照《浙江省卫生镇(乡)标准》积极开展工作,自查合格后向上一级爱卫会提出书面申请。
三、考核命名各市爱卫会负责组织对申报镇(乡)进行调研、考核。
考核合格者向省爱卫会推荐,推荐截止时间为每年8月底,推荐材料包括市级考核鉴定意见、申报镇(乡)创建工作计划、方案、总结汇报材料等。
省爱卫办通过资料审核,组织专家组或委托市组织专家组进行考核。
对通过考核的镇(乡),省爱卫会将公示两周,无重大分歧意见,将于每年年底前予以命名。
四、日常管理省级卫生镇(乡)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并在镇(乡)醒目位置设置“省级卫生镇(乡)”标识,接受社会监督。
各市、县(市、区)爱卫会办公室应加强对辖区内省级卫生镇(乡)的日常管理,要求各市、县(市、区)每年对省级卫生镇(乡)至少督查一次,并于每年11月底以市为单位向省爱卫办上报书面督查报告。
省级卫生镇(乡)满4年复查1次,要求以市为单位在每年12月底前上报第二年需要复查确认的省级卫生镇(乡)名单。
省爱卫办将组织专家组对申请复查的省级卫生镇(乡)进行考核,符合标准要求的镇(乡)予以重新确认,达不到标准的镇(乡)将给予警告,限期整改,再次考核仍不符合标准的,撤销其荣誉称号。
超过4年未申请复查的,将撤消其荣誉称号。
主题词:爱国卫生 标准 办法 通知浙江省卫生厅办公室2008年6月4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