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优质课 2014 平顶山电生磁说课
- 格式:ppt
- 大小:24.16 MB
- 文档页数:65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4年度河南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评选结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15.09.14
•【字号】教基二〔2015〕799号
•【施行日期】2015.09.1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
正文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4年度河南省“一师一优课、一课
一名师”活动评选结果的通知
教基二〔2015〕799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教基二〔2014〕914号)精神,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办法,我厅对各地推荐上报的候选“优课”分学科组织专家进行了集中评审,共评出一等奖466节,二等奖913节,三等奖896节。
现将评选结果予以公布。
各地要统筹协调电教、教研等相关部门,结合网上“晒课”和“优课”评选,通过组织看课评课,开展网络教研,总结典型经验,推广优秀案例,鼓励广大教师继续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新方法、新模式,为促进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2014年度河南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评选获奖名单
河南省教育厅
2015年9月14日。
《2014年河南省第十二届中学化学优质课评比暨观摩会议》思想总结此次有幸去聆听河南省2014年高中化学优质课,本次活动于2014年10月9—10月12日在平顶山市一高举行。
本次公开课吸引了全省众多的化学教师和专家到场观摩,参赛内容围绕高中化学新课改课堂模式公开课-----微课(微型课堂实验)这一主题展开。
无论是在知识点的讲解,语言的组织,实验设计的新颖,还是在启发学生的探究性思考上,都给我一种全新的感觉。
参赛选手的精彩表演和专家的精彩的点评给我流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以下即是此次听课的感想:一:新课导入各有千秋。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老师们开场白各不相同,但都异彩纷呈,有的老师利用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变魔术,有的老师以梦想作业引入,还有的老师放声高歌。
二:注重学生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们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真正体现出我们教师的角色是“导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实验,进行现场即兴表演,对学生精彩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等手段,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让整个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例如:有一位老师依托课后习题设计电解水及氢氧燃料电池试验由浅入深启发学生思考探究从哪些方面着手、如何去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去探究“电解池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把教材进行整合的恰到好处。
三:实验设计便于操作、贴近实际。
用学生感兴趣的分组形式,借助一些常见的生活物品例如注射器做NO反应的密闭装置、饮料瓶做氨气的喷泉实验、水果做的贺卡铃声电池等等,既简单明了又体现了微型课堂实验的安全环保这一核心。
四:合理的情境创设,让知识易于理解。
“创设情境的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形成富有情感的行为,并以其自身的行为来感染周围学生的情感与行为,有利于师生情感互动的运行。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教师罗莹莹,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二节《电生磁》。
在新课改背景下,各种教育模式、理念层出不穷,但有一点被大家普遍认可,那就是“尊重学生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对于这节课的理解。
《电生磁》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电学、磁现象基础上,进一步揭示电和磁的关系,也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这节课是以实验为基础展开的,所以实验是这节课的灵魂,也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重要手段。
我设计了三个学生活动贯穿始终,不仅要动手提高操作技能,还要动脑领悟思想方法,还要动情陶冶情操,以此来达到三维目标。
本节课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一个好的引入不只为了吸引学生眼球,最重要引发学生思考,为此我选择魔术来引入。
(举起展示)“大家看,这颗螺丝钉螺丝帽紧密的套在一起,非常牢固。
但我可以用我的意念就让螺丝帽自动旋转起来,你相信吗?请看……”。
在学生好奇心被点燃的时候,我暗示“螺丝帽是受到了磁力的作用运动起来的,你猜一下这个螺钉内部藏着什么?”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很快想到里面可能有个磁体,我进一个揭秘“其实啊,里面有个电路,我巧妙的接通电路,让电流流过,就能给螺帽一个磁力作用。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电流可以产生磁场,由此引入新课。
向学生介绍,“早在1821年,一个看似偶然的机会,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经过很多次探索实验,在世界上第一次发现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
他当时是如何发现电和磁之间联系的呢?让我们一起重现当年的实验吧”。
进入活动一:探究电流磁效应。
强调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电流能否产生磁场,观察小磁针是否偏转(手势:指向器材),对比电流方向改变后的偏转方向,充分利用了转换法、对法比等物理思想。
学生实验后讨论总结,规范语言,得出结论:通电导线周围存在一个与电流方向有关的磁场,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
“通过实验可知,这根导线通电后周围存在磁场,但为什么却连一根大头针也吸不动呢?人们发现把导线绕在圆筒上,做成螺线管(举起螺线管展示),各圈导线磁场叠加在一起,磁场就会强得多”?螺线管的磁场是如何分布的呢?进入活动二:对通电螺线管磁场的探究。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4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品
视频公开课立项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15.01.04
•【字号】教高〔2015〕1号
•【施行日期】2015.01.0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等教育
正文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4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视频公
开课立项名单的通知
教高〔2015〕1号各高等学校:
按照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4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与推荐工作的通知》(教高〔2013〕1103号)要求,经过学校申报、专家评审和我厅公示,确定郑州大学《人际交往与沟通艺术》等15门课程入选2014年度河南省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立项名单,现予以公布(详见附件)。
入选课程面向社会免费开放,课程内容按照知识产权协议受法律保护,禁止商业使用。
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可以登录河南省高校精品课程共享平台
()免费浏览。
有关高校要高度重视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推进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造就一批“名师名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对上网展示后社会反响良好的课程,我厅将授予“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视频公开课”称号和经费支持。
河南省教育厅
2015年1月4日
附件。
第二十章第二节《电生磁》说课稿横梁初级中学胡慧珍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二十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磁体,磁场的前提下,进一步认识电磁关系的一节内容。
通过奥斯特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电流(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这种现象就是电流的磁效应,从而揭示电与磁之间的联系。
本节内容由“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安培定则”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电流的磁效应是本节学习的基础知识,也是重要知识之一,是后面学习其他电磁现象的基础。
课本中将奥斯特实验设置为演示实验,我的教学设计中将演示实验改进为学生实验,设计的初衷是因为实验器材简单易得,实验现象直观明显,由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完成实验,收获实验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在引导学生进行奥斯特实验时,让学生观察将小磁针平行放到直导线附近,通电、断电时小磁针的变化,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让学生认识到小磁针发生偏转的原因是电流产生的磁场。
这个过程同时复习了磁场的旧知识,也加深了对磁场的理解。
实验的设置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热情。
第二部分: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也是本节的重点知识,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更是重中之重。
要通过演示实验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与条形磁体相似。
有前面的探究条形磁体磁场分布的实验基础,本节的探究实验就有的放矢,相对简单一些。
进行演示,观察即可。
采用层层递进的问题来解决教学重点问题。
首先提出问题,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如何?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抛出新问题:电流方向发生变化,磁场如何变?极性如何变?再次通过实验加以解决,最后得出结论。
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明确任务,目的,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安培定则及其应用是本节的重点及难点问题,也是中考必考题型之一,通过对比的方法得出安培定则,再通过具体的实例加以解释,之后通过动态分解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安培定则的理解。
这个过程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手中的笔增强对通电螺线管的立体感知。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二十章第五节磁生电宝丰县三中李艳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得条件。
2、过程与方法探究磁生电得条件,进一步了解电与磁之间得相互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就是相互联系得,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秘得科学方法。
2)认识任何创造发明得基础就是科学探索得成果,学习法拉第敢于实践,不怕失败得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概括出电磁感应。
教学难点:由实验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电磁感应。
教学准备:检流计、蹄形磁铁、导体、开关、手摇发电机教学方法:发现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谁知道我们国家哪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屠呦呦),她与她得团队成功研制出青蒿素挽救了无数人得生命,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我们今天认识一位科学家,晚一百年,能当之无愧得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请听她得颁奖词:就是谁让漆黑得夜晚五彩缤纷?就是什么让我们得生活丰富多彩?就是什么让我们得出行如此快捷?就是什么让工厂得机器转个不停?一切都源于她得伟大发现,她就就是----法拉第。
今天,让我们沿着这位伟大科学家得足迹,来探寻先哲得智慧之旅吧!、板书课题:磁生电二、新课学习自从奥斯特发现了电流得磁效应知道了电能生磁,许多科学家都尝试磁能否生电,从安培到科拉顿,最终法拉第发现了磁就是可以生电得,磁生电需要什么条件呢?活动一:如何才能磁生电介绍实验器材,学生选出方形线圈,蹄形磁铁与检流计。
请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试验时,电路就是断开还就是闭合?2,如何知道电路中就是否有电流?3,如何判断电流得方向就是否相同?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后回答。
把蹄形磁铁上下放置,学生画出磁感线方向。
按照表格设计分别进行探究实验:上述实验说明磁能生电吗?(能)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磁生电现象?(各小组交流后回答)为什么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斜着运动时能产生感应电流,而上下运动或者静止时却不能呢?如果把磁感线想象成一棵棵小草,把导体想象成一把小刀,表达起来会方便些,讨论一下如何表达?讨论分析: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斜着运动时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而上下运动或静止时不切割磁感线,所以不产生感应电流。
教课资料范本通用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电生磁讲课稿编辑: __________________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9.3电生磁讲课稿一. 说教材本节课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 , 本节知识是学生学习了磁场知识后 , 知道磁体四周拥有磁场 , 并在学生已有的电学知识基础上 , 认识并认识电流也拥有磁效应 , 并研究通电螺线管四周磁场及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电流的磁效应是学习电磁现象的重要基础。
本节知识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 在本章据有重要的地位。
2.教课目的依据本节的内容 , 和纲领对本节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质状况将本节的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术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 初步认识电和磁之间的某种联系。
知道通电导体四周存在着磁场,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相像。
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头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 2).过程与方法察看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互相作用。
经历研究通电螺线管外面磁场的过程。
(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电生磁”现象 , 初步认识自然现象之间存在互相联系 , 乐于研究自然界的神秘3 教课重难点 : 依据本节课的内容特色 , 我把本节课的教课要点放在教材的第一部分。
即电流磁效应 , 这是知识的要点二. 说教法针对本节要点 , 我主要采纳了演示实验 . 演示实验利处是形象、直观 , 能迅速切入主题 , 深受学生欢迎。
同时演示实验也可揭穿事物的前因后果 , 引起学生思虑等 , 并附以多媒体教课使学生不易理解的抽象问题变得直观。
察看法、练习法和小组合作法 , 小组合作培育学生学会沟通, 学会参加 , 学会聆听 , 学会尊敬。
三. 说学法学生经过自学、察看、思虑,, 而后一同沟通合作, 最后得出结论, 学生从中不单学会了经过察看提出问题 , 还学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如何和别人沟通与合作。
四 . 说教课程序( 1)观看视频 , 引入新课观看小磁针放入通电导体中小磁针发生的变化 , 并作简单介绍 , 是什么使小磁针转动 , 进而引出课题。
《电生磁》说课稿汝州市三中崔杰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磁现象第三节的内容,本节知识是学生学习了磁场知识后,知道磁体周围具有磁场,并在学生已有的电学知识基础上,了解并认识电流也具有磁效应,并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及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电流的磁效应是学习电磁现象的重要基础。
本节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章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某种联系。
B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相似。
C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2).过程与方法A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B经历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电生磁”现象,初步认识自然现象之间存在相互联系,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3、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特点。
〈2〉.难点:安培定则二、说教法针对本节重点,我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的的方法,并附以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不易理解的抽象问题变得直观。
三、说学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接着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然后一起交流合作,最后得出结论,学生从中不仅学会了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还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及怎样和他人交流与合作。
四、说教学程序(一)复习电荷和磁体,引入新课通过对比电荷和磁体的相似性,让学生思考:电和磁有没有联系哪?从而引出课题。
(二)实验探究,进行新课:1、电流的磁效应简单介绍,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这一重大发现轰动了科学界,今天,我们一起来作这个实验。
教师有步骤的进行实验,指导学生仔细观察:⑴把小磁针放在导线下方,分别通断电,观察N极指向变化?⑵把小磁针放在导线上方,分别通断电,观察N极指向变化?⑶改变电流方向,再次观察以上两种情况。
后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实验现象,得出结论:(A)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我们把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
八年级物理电生磁说课教案藁城区韩家洼中学陈士军一、对教材的分析:本节课是在已有的电学知识和简单的磁现象知识基础上,将电和磁对立统一起来。
本节课是初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一个重点,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物理学习的必要基础。
本节课主要包括三个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奥斯特实验明确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安培定则,是一节内容较多、信息量较大的课。
但是这节课的优点是知识结构上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本节课有两个实验,并且都有着直观的实验结果,相对较为生动,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对学生的分析初四学生是初中的毕业年级。
学生的心智较为成熟,认知水平比起刚接触物理时有了很大提高,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与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加进步。
但是一分为二去看待,初四的学生往往是不爱发言,不主动表现自我,课堂气氛比起初一初二的学生沉闷。
需要教师的积极、灵活的调动。
三、教学理念:(1)实现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和谐发展。
感动不了自己的演员就演不出感动观众的戏,同样感动不了自己的老师也感动不了自己的学生。
教师不是千人一面,也都有自己各自的风格。
教师的多样性会给学生新鲜的感觉, 但是不管是什么风格的教师都要有自身的魅力。
一个有魅力的教师首先要品德高尚、业务精通,钻研教材,学识广博,热爱学习和生活,喜欢和学生的交流和思想碰撞;如果能够做到这些,不管这位教师是慈爱的还是严肃的、是幽默的还是平易的,都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现在很多的教育者都能够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但是,落实到实际当中,很多学生依然还是学习的奴隶。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班级教学的模式依然还在,考试和作业的压力依然还在,老师的框框依然还在,学生被逼迫学习的往事记忆还在。
如果老师一味做秀,强迫学生非要表现的很活跃,也是不现实的。
那些有创造性的学生即便处在填鸭教学中,他们也是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
那些不爱思考不爱表现的学生,即便处在民主的环境中,也不愿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