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日本
- 格式:pptx
- 大小:72.79 KB
- 文档页数:3
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目标1.识记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了解幕府统治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2.通过对有关中日交往历史的讨论,初步培养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大化改新的学习,认识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一种重要途径。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武士和武士集团。
教学难点武士和武士集团;幕府统治的影响。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出示图片《富士山》,让学生说一说富士山位于哪个国家。
提问:日本是怎样发展而来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导入本课。
探究新知一、6世纪前的日本(一)日本的兴起【教师活动】出示地图的图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概述日本兴起的时间及统一的过程。
【学生活动】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教师活动】提问:大和政权是如何统治管理国家的?【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等等。
来自中国、朝鲜的移民也依其特长分别被编入锦织部、锻冶部等。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古代日本与中国的“通使”【教师活动】出示图片《“汉委(倭)奴国王”金印》《倭王印》《“汉委(倭)奴国王”金印印文》和材料。
讲述古代日本与中国的“通使”。
【学生活动】知道古代日本很早就与中国“通使”。
二、大化改新(一)改革背景【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概括大化改新的背景。
【学生活动】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国际: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二)改革时间、人物【教师活动】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第11课古代日本1.(2020年云南昆明)日本是亚洲东部的国家。
5世纪,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7世纪中期,日本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进入封建社会,这主要是通过A.大化改新B.彼得一世改革C.明治维新D.废除农奴制改革【答案】A【解析】7世纪中期,日本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仿行隋唐制度颁布改新诏书,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A正确;彼得一世改革发生在18世纪的俄国,B排除;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的日本,C排除;废除农奴制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开展的改革,D排除。
故选A。
2.(2019·甘肃靖远�中考模拟)孝德天皇在公元646年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一系列改革,颁布改新诏书,“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这一改革被称为A.大化改新B.查理·马特改革C.明治维新D.彼得一世改革【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646年开始,日本孝德天皇时期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一系列改革。
实行“班田收授法”;国家班给农民口分田,六年一班,死后归还。
另分给园地和宅地,可以世袭占有。
另外,对贵族官僚授予封食,对功臣贵族另赐功田。
改革租税制度,实行租庸调法;改革国家机构,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制度。
中央政府设二官八省,分别掌握各项政务;地方行政设国、郡、里等单位,国司和郡司由中央任命,里长由地方土豪充任。
所以这一改革被称为大化改新,A项符合题意;B项是欧洲法兰克王国的改革,C项是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时期开始进行的改革,D项是俄国历史上的改革。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3.(2020·河南初三二模)某同学将“西欧庄园、西欧城市的兴起和日本大化改新”纳入一个专题进行研究,下列最适合该专题的名称是A.古代东西方文明的冲突B.古代东西方奴隶制的终结C.欧亚国家封建制度的形成D.古代欧洲的衰落启示录【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欧庄园、西欧城市的兴起于封建社会,日本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古代日本》课堂笔记古代日本一、日本的形成1.原始社会早期的日本人大多是以狩猎、渔业以及采集为主要生存手段的原始社会人类,他们往往居住在一些离海较近的山林地带。
这个阶段大约持续了5000~2000年之间。
2.稻作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稻作的兴起,日本出现了以稻米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农业社会,农民成为了社会的主体。
其中山城国和山背国的力量逐渐膨胀,他们开始向周围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扩张。
此时的日本已经出现了一些小的政权,如九州地区的邪馬台国,以及东北的倭国等。
3.名字的由来那时倭国(日本的古称)还没有统一,分为许多小国。
由于倭国地处偏远,与中国的疆界非常模糊,所以中国人称之为倭人。
唐代后,由于日本以学习先进文化为主,很多重要的文化名流也开始前往日本,故再改称为日本人。
二、日本的古代政治形态1.驰骋于日本古代政治的领主古代日本的政治形态有许多,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开国、王朝、幕府、封建等多种阶段。
但无论在哪个阶段,领主的地位都是至高无上的。
领主继承父辈的领地、贤良将领、早期属于部落性质,后来出现家族性质,世袭制也日益确立。
2.日本古代政治的演变①日本的开国后,天皇作为政治权力的中心开始运作,天皇还享有很高的崇拜度。
此时的领主地位还比较低下,各势力之间掌握的权力也比较松散。
②随着时间的变迁,领主逐渐被赐封,他们依靠自己的军事实力和贵族的支持,相继向全国各地扩张,实力逐渐增强。
③隐藏着在民间的平民势力则逐渐膨胀,当平民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时,领主的地位开始下降,最终走向衰落。
三、日本的古代文化1.古代日本的文学古代日本的文学作品丰富多彩,代表作品有万叶集、土佐日记、枕草子、竹取物语、源氏物语等。
其中,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约4269首诗歌,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习俗等,被公认为是日本文学的瑰宝。
2.古代日本的绘画古代日本的绘画风格多种多样,其中以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为主。
源氏物语的插图被认为是古代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绘画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