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数学
- 格式:pdf
- 大小:128.95 KB
- 文档页数:3
初二下学期物理知识点_初二数学下学期知识点1.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光的传播方向、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2.光学仪器:凸透镜、凹透镜、显微镜、望远镜知识点:凸透镜的构造、凹透镜的构造、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凹透镜的成像规律、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方法、望远镜的构造与使用方法3.电的基本知识:电流、电压、电阻、电阻率知识点:电流的定义、电流的方向、电流的测量、电压的定义、电压的方向、电压的测量、电阻的定义、电阻的单位、电阻率的定义、电阻率的计算4.电路的基本知识: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阻的连接知识点:串联电路的组成、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分布、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的计算、并联电路的组成、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分布、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的计算、电阻的连接方式及其特点5.简单的电学应用:电灯、电铃、电炉等知识点:电灯的工作原理、电铃的工作原理、电炉的工作原理、功率的计算1.初等代数:代数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识点:代数式的定义、代数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方程的定义与解的意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方程组的解法2.平面图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长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3.几何画图:直线、线段、角的画法知识点:直线的画法、线段的画法、角的画法、相等角的判定、平行线的判定、垂直线的判定、三角形的画法4.分数与比例: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比例的基本性质、简单的单位换算知识点: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比例的定义与性质、比例的计算、简单的单位换算5.统计与概率:频数与频率、统计图、简单的概率计算知识点:频数与频率的概念、统计图的绘制与分析、简单的概率计算方法、事件的排列组合以上为初二下学期物理和数学的知识点概述。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1. 下列各数中,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的是()A. 0.5B. 0.333...C. 0.625D. 0.1010010001...2.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2cm,那么它的表面积是()A. 8cm²B. 16cm²C. 24cm²D. 32cm²3. 已知三角形ABC中,∠A=60°,∠B=45°,那么∠C的度数是()A. 75°B. 105°C. 120°D. 135°4.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4cm、3cm、2cm,那么它的体积是()A. 24cm³B. 26cm³C. 28cm³D. 30cm³5. 一个圆的半径增加了50%,那么它的面积增加了()A. 50%B. 100%C. 150%D. 200%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6.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根是3,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7.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cm,腰长为8cm,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cm。
8. 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64cm³,那么它的棱长是______cm。
9. 已知圆的半径为5cm,那么它的直径是______cm。
10.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²,经过5秒后,物体的速度是______m/s。
三、解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1. (10分)一个梯形的上底长为6cm,下底长为10cm,高为8cm,求这个梯形的面积。
12. (10分)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cm和4cm,求这个三角形的斜边长。
13. (15分)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5m/s²,求物体在10秒内的位移和速度。
四、附加题(每题20分,共40分)14. (20分)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10cm,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初二数学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二学习是学生们基础知识扎实的重要阶段,数学和物理作为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对初二数学物理的部分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一、数学知识点总结1. 整数运算:在初二数学中,整数运算是非常基础且重要的知识点。
主要包括整数的加减乘除、整数的大小比较和整数的混合运算等。
需要注意的是,对整数运算时要善于利用正负数的性质,掌握好正负数之间的运算规律。
2. 分数与小数:初二阶段,同学们将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的相关知识。
包括分数与小数的互相转化、分数的加减乘除和小数的四则运算等。
这是基础也是扩展的一部分,同学们在学习中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自己的计算水平。
3. 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初二学年,同学们开始接触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
在解决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问题时,需要严格遵守勾股定理,能够熟练地计算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4. 线性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学们需要学会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方程式,然后通过适当的运算找出方程的解,从而解决问题。
同时,还要掌握方程的拓展运用,例如含有两个或多个未知数的方程,并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5. 平行线与等角:平行线与等角是初二阶段的几何内容。
同学们需要熟悉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平行线与其他几何形状的关系。
同时,学习等角的性质和判断方法,解决与等角相关的问题。
二、物理知识点总结1. 运动与力:初二物理学习的基础之一是运动与力的知识。
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规律,如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等。
同时,同学们还需要理解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等。
2. 能量与功率:初二物理学习中涉及到能量与功率的内容。
学生们需要明确能量的概念,以及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同时,了解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学习功率的转换和应用。
3. 电学基础知识:初二物理还包括电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八年级上册物理洋葱数学八年级上册物理洋葱数学视频课程
第一章:走进物理的世界
1. 什么是物理?
2. 物理学的历史和发展。
3. 物理学的应用和重要性。
第二章:测量与单位
1. 长度、时间、质量的测量。
2. 国际单位制和单位换算。
3. 误差和有效数字。
第三章:运动的世界
1. 机械运动和参照物。
2. 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3. 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
第四章:声的奥秘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 噪音和乐音的控制。
第五章:光的世界
1. 光的直线传播和影子的形成。
2. 光的反射和镜面成像。
3. 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
4. 眼睛和眼镜。
第六章:物质的形态
1. 物态变化和温度。
2. 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
3. 升华和凝华。
初二数学学习中的跨学科应用数学作为一门科学,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它还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常常在实际应用中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在初二数学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到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本文将探讨初二数学学习中的跨学科应用。
一、数学与物理的跨学科应用物理是一门与数学关系密切的学科。
通过数学的方法和工具,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在初二数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力的概念和计算。
通过数学中的向量运算,我们可以推导出牛顿第二定律F=ma,进一步理解和解决物理中与力有关的问题。
例如,在物理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合适的数学公式计算物体所受的合力,并进行相应的实验验证。
二、数学与化学的跨学科应用化学是一门依赖于定量分析和计算的学科,而数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工具。
在初二数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比例和化学计算。
通过数学中的比例关系,我们可以计算物质的摩尔质量、反应的摩尔比等,为化学实验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此外,在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中,我们也需要运用数学的知识解方程组,找到合适的平衡系数,以实现化学反应的平衡。
三、数学与经济的跨学科应用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也深受数学的影响。
在初二数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比例、百分数和利息等知识。
这些数学知识在经济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数学的方法,我们可以计算物价指数、通货膨胀率等经济指标,了解经济的发展趋势。
此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利息的计算方法,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理财规划,实现资产的增值。
四、数学与地理的跨学科应用地理学中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数学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和解决。
在初二数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正弦、余弦和切线等三角函数的知识。
这些知识在地理测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地图测量中,我们可以通过三角函数的关系来求解地图上两地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
此外,在地理数据的可视化处理中,我们也需要依靠数学的统计方法和图表来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
初中物理的数学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学习过程中涉及到许多数学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和解决物理问题至关重要。
以下是初中物理中常见的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基本运算- 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
- 百分数:在计算百分比、折扣等问题时经常使用。
- 比例:物理中的很多概念,如速度、密度等,都可以通过比例关系来表示。
# 2. 代数- 未知数与方程:在物理问题中,经常需要设定未知数x,并建立方程来求解。
- 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 二元一次方程组:在涉及两个变量的问题中,需要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例如在电路分析中。
# 3. 几何- 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物体的面积和体积对于理解物体的物理属性非常重要。
- 三角形的性质:在光学和力学中,三角形的性质经常用于计算和分析。
- 圆的性质:圆的周长、面积以及与圆相关的几何问题在物理中也有应用。
# 4. 函数- 函数的概念:物理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可以用函数来描述。
- 线性函数:物理中很多关系是线性的,如胡克定律描述的弹性关系。
- 二次函数:抛体运动等物理问题中,经常涉及到二次函数的求解。
# 5. 统计与概率- 平均值:在处理大量数据时,需要计算物理量的平均值。
- 误差分析:实验数据往往带有误差,需要通过统计方法来分析和处理。
- 概率:在随机事件中,概率论的知识有助于理解和预测事件的可能性。
# 6. 单位与换算- 国际单位制:物理学中使用的标准单位系统,如米、千克、秒等。
- 单位换算:不同单位之间的转换,对于物理量的计算和比较至关重要。
# 7. 图表- 坐标系:使用坐标系可以直观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 图形的绘制与解读:如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等,通过图形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物理过程。
# 8. 三角函数- 正弦、余弦和正切:在解决涉及角度的物理问题时,三角函数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 三角恒等式:在处理复杂的三角关系时,恒等式可以帮助简化计算。
八年级的数学和物理知识点在学习初中数学和物理课程时,八年级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是基础知识,不仅对后续学习有好处,而且对实际生活也有很大帮助。
下面我们将列举八年级数学和物理的一些重点知识。
数学知识点:1. 代数运算:加减乘除是代数运算的基础,八年级时,需要熟练掌握这些基本运算。
同时,也需要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和乘法。
2. 方程和不等式:八年级时,需要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绝对值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
3. 函数与图像:八年级时,需要学习一元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等,并能够画出相应的函数图像。
4. 三角形的性质:在八年级时,学生需要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周长、面积等性质。
5. 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八年级时,需要学习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并能够灵活应用它们解决相关问题。
物理知识点:1. 运动学基础:在八年级时,需要掌握速度、加速度、路程、位移、时间等基本运动学知识,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八年级时,需要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并能够应用它们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
3. 压力和浮力:八年级时,需要了解压力和浮力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它们解释水中物体浮力的原因。
4.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八年级时,需要了解光的概念、颜色和速度,并掌握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的基本原理。
5. 电学知识:八年级时,需要了解电学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和电路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进行基本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总结:以上列举的数学和物理知识点只是基础内容的一部分,而在实际学习中还需要反复强化这些基础知识,加深理解。
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后续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八年级下册数学物理知识点在八年级下册,数学和物理知识点备受学生们的关注。
数学和物理作为理科学科,尤其对于考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讨论八年级下册数学和物理知识点。
一、数学知识点1. 代数方程在代数方程知识点中,我们需要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运用。
并且要学会应用公式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同时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进一步学习如何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 空间几何在空间几何知识点中,我们需要掌握点、线、面、体的相互关系,学会计算几何体积和表面积。
同时还需要熟悉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球形等图形的面积、周长、角度等概念和计算方法。
3. 数据统计在数据统计知识点中,我们需要掌握各类图表的绘制和分析,如:折线图、柱状图、饼图、频率分布表等。
同时学习如何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中心和散布情况。
4. 三角函数在三角函数知识点中,我们需要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进一步学习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的图像和变化规律。
同时也需要应用三角函数求解实际问题。
二、物理知识点1. 光的反射与折射在光的反射与折射知识点中,我们需要了解光线的传播规律,并能够应用光线的反射和折射去解析实际问题。
同时学习物体的像和影的形成原理。
2. 电流学在电流学知识点中,我们需要掌握电学基础知识,如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
并且学习如何应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解决电学问题。
3. 热学在热学知识点中,我们需要掌握热学基本概念,如热能、温度、比热等,并能够应用热学公式去解析实际问题。
同时还要了解热传导、热辐射等基本知识。
4. 力学在力学知识点中,我们需要了解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并能够应用这些定律去分析运动和受力情况。
同时还要了解动量、功、能量等基本概念。
总之,在学习数学和物理知识点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多做习题,深入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同时需要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实际问题的结合。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总结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001m ;1nm=0.000000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数学知识总结点、线、角的定理点的定理: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点的定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角的定理: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角的定理: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直线定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直线定理: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三角形内角定理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边角边定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边角定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定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定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定理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定理相似三角形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相似直角三角形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角的平分线定理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矩形的定理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菱形定理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正方形定理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性质定理:1.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等腰梯形判定定理:1.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2.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平行四边形定理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几何平行定理平行定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证明两直线平行定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推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对称定理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中心对称定理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S=L×h圆的定理12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圆经过一点可以作无数个圆经过两点也可以作无数个圆,且圆心都在连结这两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定理:过不共线的三个点,可以作且只可以作一个圆推论:三角形的三边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就是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叫三角形的垂心1.3垂径定理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是它的对称中心圆是周对称图形,任一条通过圆心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评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推论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推论2:弦的垂直平分弦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推论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评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1.4弧、弦和弦心距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弧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二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2.1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圆没有公共点,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圆相离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圆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切点定理:经过圆的半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这个圆的切线定理:圆的切线垂直经过切点的半径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圆有两个公共点,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圆相交,这条直线叫这个圆的割线,这两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只能由相离、相切和相交三种2.2三角形的内切圆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各边所在的直线,都和一个圆相切,这个多边形叫做圆的外切多边形,这个圆叫做多边形的内切圆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是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一内角评分线和其余两内角的外角评分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旁心。
1.电磁继电器是利用 的通断,来间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的电路装置,电磁继电器就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 .
2.利用电磁继电器,可以用控制 电路的通断间接控制 电路,还可以利用电磁继电器进行远距离操纵和自动控制.
3.如图3是张强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为某仓库设计的一种防盗报警器,其踏板放在仓库的门口,电铃和灯泡放在值班室内.观察电路可知,这个报警器的工作原理是:有人踩踏板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人踩蹋板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功能中,电磁继电器能完成的是( )
A.控制电路中电流的连续变化
B.控制电路中电流的有无
C.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
D.远距离自动控制和操作
5.电磁继电器工作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比起控制电路来说一般是( )
A.高电压、弱电流 B.高电压、强电流
C.低电压、弱电流 D.低电压、强电流
6.下列装置中没有应用电磁铁的是( )
A.扬声器 B.电磁继电器 C.电热器 D.电铃
1、(每题4分,共8分)化简:
①②
2、(8分)如图所示,校园内有两棵树,相距12米,其中大树
高11米,小
树高6米,一只小鸟从大树的顶端飞到小树的顶端,至少要飞多少米?
12米
6、(10分)某船向正东航行,在A处望见灯塔C在东北方向,前进到B处望见灯塔C在北偏西30o,又航行了半小时到D处,望灯塔C恰在西北方向,若船速为每小时20海里,求A、D两点间的距离。
(结果不取近似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