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篮球二线队伍后备人才的现状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1
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探析我国篮球运动在近年来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其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基础不牢,长期投入不足。
我国青少年篮球基础不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青少年篮球长期受到政策和投入的制约,目前的青少年篮球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
青少年篮球的技术、理论知识、战术意识等方面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需要更多的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
二、队伍建设不规范。
由于对青少年篮球人才培养的重视不够,许多区域或学校的篮球教练经验不足,队伍建设不规范,缺乏有计划、有组织的篮球训练,专业化较差。
三、缺乏专业的教练和比赛机会。
在整个青少年篮球培养中,教练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我国目前篮球教练队伍整体实力还需要提升,无法全面、深入地促进青少年篮球运动的健康发展。
此外,比赛机会也是影响青少年篮球人才的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据了解,当前我国青少年篮球竞赛活动的水平还很低,缺乏高水平的比赛机会。
四、缺乏多元化的培养模式。
当前,我国青少年篮球培养主要依靠校园篮球和城市联赛的运作模式,而缺乏更多的培养方式和场地。
缺少完善的青少年篮球职业化体系,很难发挥出后备人才的潜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逐步改进目前的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一、多方合作,加大对青少年篮球人才的支持力度,增加学校、社区和家庭的联手支持,创新机制,提高篮球教练的工资待遇,同时落实财政资金投入,注重知识宣传和激励政策。
二、注重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管理的专业性和规范化。
现有篮球教练队伍需要重新规范和培训,学校、社区、体育系统中优秀的青年篮球教练应该有机会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其职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拓宽比赛渠道,增加重大比赛的举办次数,提高比赛水平,增加比赛场地和设施条件。
目的是为青少年篮球运动提供多样化、多元元化的发展空间,不断创新比赛模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探析【摘要】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严峻,存在问题如参与度不高、培训质量参差不齐等。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支持不足、资源分配不平衡等。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加强学校篮球课程设置、拓展社会培训渠道、提高教练水平等并进行可行性探讨。
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亟待改善,我们需认清问题所在,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展望未来,提升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影响因素、对策建议、可行性、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篮球运动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国体育项目中备受关注的一项。
青少年篮球作为培养未来篮球人才的重要环节,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近年来,我国在青少年篮球培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整体水平和竞技实力还有待提高。
与国际顶尖水平相比,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在技战术、体能、心理素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培养和提升。
青少年篮球培养存在“重训练、轻教育”倾向,导致部分学生因篮球训练过度而忽视学业,影响学业成绩和全面发展;一些篮球培训机构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杂乱等问题,影响了培养质量。
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也受到了社会环境、家庭支持、教练团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关注不足、缺乏优质的教练和培训资源等问题也制约着青少年篮球人才的全面发展。
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困难,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和策略加以解决。
部分为了解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信息。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并对其可行性进行探讨。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促进我国青少年篮球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更好地培养和选拔未来的篮球人才做出贡献。
对目前篮球运动队、运动员及运动选材状况的调查分析
近年来,中国篮球运动在发展和提高水平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以下是对目前篮球运动队、运动员及运动选材状况的调查分析:
1. 篮球运动队:中国篮球职业联赛(CBA)是国内最高水平的篮球赛事联赛。
CBA联赛的竞争激烈程度提高,球队水平有所提升。
然而,与国际顶级联赛相比,中国篮球仍存在差距,特别是在战术、技术、体能等方面。
2. 运动员:中国有一些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如易建联、周琦、郭艾伦等,他们在国内外赛事中表现出色。
但与顶级球星相比,中国球员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
一些问题包括身体素质、技术能力、智商和心理素质等方面。
3. 运动选材:篮球运动选材在中国有一定的改革,力争通过科学的选拔方式发现和培养年轻有潜力的球员。
各级篮球训练体系也在努力提高,以帮助年轻人发展篮球技能。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基层青少年篮球发展的不平衡、基础设施和训练资源的不足、训练方法和理念的改进等。
同时,篮球运动需要更多的宣传推广,激发更多人参与和关注篮球运动。
总体而言,中国篮球运动正朝着提高水平、培养更多优秀球员和推动整体发展的方向努力,但仍需要继续改进和加大投入以实现更好的发展。
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探析【摘要】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对现状进行了分析。
现阶段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原因包括基础训练不足、学校篮球教育缺乏以及青少年人才挖掘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三点对策:建立完善的基础篮球训练体系、加强学校篮球教育推广与普及、加大对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和挖掘。
展望未来,应该注重全面发展青少年篮球,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只有通过系统和科学的培养方法,才能真正提高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水平。
【关键词】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原因、对策、基础训练、学校教育、挖掘、培养、展望、总结核心观点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探析引言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和体育竞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篮球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度和参与度逐渐增加。
篮球不仅是一项具有高强度运动的竞技项目,更是一项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身心健康的优秀运动。
当前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情况并不乐观。
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机制、专业的训练师资和合理的训练环境,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存在许多问题。
有些优秀的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在日后发展中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篮球,这既是对他们个人潜力的浪费,也是对我国篮球运动的遗憾。
对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对于提升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整体水平,促进我国篮球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意义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体育锻炼和培养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体育竞技水平的提升。
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不仅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篮球运动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的篮球普及率和篮球基础水平,有利于我国篮球事业的长期发展。
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对于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篮球运动培养青少年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和竞技精神,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个性。
38 上海篮球二线队伍后备人才的现状分析高茜茜 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摘要:上海篮球曾多次位列全国三甲,但在第十三届全运
会中上海男、女篮18岁以下年龄组则分列第十、第七位,说
明上海同样面临着篮球后备人才匮乏的问题。
各区少体校和上
海队之间的枢纽是二线队伍,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上海
篮球二线队伍现状进行调查,找出存在问题,为提高上海篮球
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上海篮球;二线队伍;后备人才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而“三大球”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标志,篮球是其重要一环。
上海篮球也曾多次位列全国三甲,但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中上海男、女篮成年组皆位列第四、18岁以下年龄组则分列第十、第七位,说明上海同样面临着篮球后备人才匮乏的问题。
各区少体校和上海队之间的枢纽是二线队伍,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上海篮球二线队伍现状进行调查,找出存在问题,为提高上海篮球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上海市青少年篮球三队现状(见表1)2013年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设置U18小年龄组,上海设置篮球三线队伍,培养U-18队员,为备战四年一届的全运会,本文将上海市青少年篮球三队划分为二线队伍。
2017年上海李秋平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中心在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以下简称:市少体)揭牌之后,社会力量和上海市少体校进行合作,新增培养青少年男子篮球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
目前上海
女篮三线队生源主要来源于市少体和各区少体。
(二)上海市少体校篮球队现状市少体做为二线队伍是各区少体(三线队伍)向专业
队(一线队伍)输送人才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
近十年来面临着本市户籍的学生减少,篮球后备人才储备不足
的问题。
在第十三届全运会(U18)组别中,上海男篮三队中无
本市户籍的队员,其中体制中引发的学训矛盾,导致父母不同
意将孩子向上输送,在招生时受到
很大的影响。
(三)上海二线篮球运动队现状(见表2)二线运动队是指培养的运动员
要具有发展潜力和一定的训练基础,需要完成比赛任务、队员输送的青少年业余运动队。
学校二线需建立
“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体系,重视运动队梯队建设的合理性。
对教练员的资格认定、带训人数、训
练计划等,严格监督运动队的管理。
目前二线运动队主要基层训练的
基本功不够扎实和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输送至专业队,希望升学至高校。
还有存在“一枝独大”的现象,二线运动队存在着一些招生优势,在上海缺乏同等实力的竞争对手,在上海市真正高质量可以“练兵”的比赛机会不多。
三、结论与建议(一)结论1.上海市青少年篮球三队在招生上海户籍的队员较困难,
男篮主要以上海李秋平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中心和市少体合
作,从外地引进人才,而女篮是从市少体和区少体进行招生,生源面较窄。
2.上海市少体校在招生上海户籍的队员也越来越难,主要于体制问题中引发的学训矛盾,导致父母不希望将孩子向专业队进行输送。
3.上海二线运动队可以直接从外地引进人才,但存在着“一枝独大”的现象,在上海缺乏同等实力的竞争对手,真正高质量可以“练兵”的比赛机会不多。
(二)建议目前上海市处于体教结合的转型期,扩充二线运动队,让所有参加篮球项目的学生都可以升学,在体教相结合模式之下,有效解决学训矛盾问题。
在扩大篮球人口基数的同时,提高各学校办训质量,切身关注基层情况,加强监督管理,为上海篮球培养好苗子营造良好环境,真正做到让“体育”回到“教育”中去。
参考文献:
[1]秦文宏,黄军海.上海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基础培养状况及风险——典型案例分析[J].体育科研,2012,33(4):55-57.[2]刘洋.体教结合模式下上海市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及
可持续发展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系,2013.[3]董超,田来,崔洁,等,上海市业余训练运动员队伍建设及培养方式转变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34(6):58-62.[4]周战伟.基于发展方式转变的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系,2016.作者简介:高茜茜(1991,2-),
女,汉族,上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表1 2018年上海青少年篮球三队生源表队伍外地引进本市户籍非本市户籍(就读上海)总人数上海男篮三队17人2名无19人上海女篮三队1人7人6人14人注:非本市户籍——从小在上海读书、训练的队员
表2 2015—2018年度区县和学校办二线运动队汇总表序号区县二线单位批准项目小项运动员规模数1黄浦区上海李秋平篮球俱乐部篮球男子篮球122上海市向明中学篮球女子篮球123浦东新区上海市建平中学篮球女子篮球124徐汇区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篮球男子篮球12注:由于上海市李秋平俱乐部不是学校,所以不被本文纳入二线运动队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