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喷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32.50 KB
- 文档页数:19
缸内直喷名词解释缸内直喷是一种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技术,即将燃油喷射到汽车发动机的燃烧室内,从而实现更高效、更环保的燃烧。
本文将从原理、优点、缺点、应用等角度全面解释缸内直喷技术。
一、原理缸内直喷技术是指将燃油直接喷射到汽车发动机缸内,而不是传统的喷油嘴将燃油喷射到进气道上。
缸内直喷技术通常采用高压喷油系统,将燃油以高压喷射到发动机缸内的燃烧室内,与空气混合后点火燃烧,从而产生动力。
二、优点缸内直喷技术相比传统的喷油嘴喷射技术有以下优点:1.更高效的燃烧缸内直喷技术可以将燃油直接喷射到燃烧室内,与空气混合更加均匀,从而实现更完全的燃烧,提高燃油利用率。
2.更低的排放缸内直喷技术可以更好地控制燃烧过程,减少未燃尽的燃料和有害气体的排放,从而更加环保。
3.更高的动力输出缸内直喷技术可以更好地控制燃烧过程,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和响应速度。
4.更低的噪音缸内直喷技术可以更好地控制燃烧过程,从而减少噪音和振动。
三、缺点缸内直喷技术相比传统的喷油嘴喷射技术也存在以下缺点:1.成本较高缸内直喷技术需要采用更高压力的喷油系统和更复杂的控制系统,从而成本较高。
2.维护困难缸内直喷技术的高压喷油系统和控制系统较为复杂,维护和修理难度较大。
3.易受污染物影响缸内直喷技术的高压喷油系统和喷油嘴容易受到污染物的影响,从而影响喷油效果。
四、应用缸内直喷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中,尤其是高端汽车和跑车中。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缸内直喷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总之,缸内直喷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技术,具有更高效、更环保、更高动力输出、更低噪音等优点。
虽然存在成本较高、维护困难、易受污染物影响等缺点,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缸内直喷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缸内直喷式的汽油机工作原理缸内直喷式的汽油机是一种高效的内燃机,它采用了直喷技术,能够更好地控制燃油的喷射和燃烧过程。
这种发动机结构简单,燃油的利用率高,能够在提供足够动力的同时减少尾气排放。
缸内直喷式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如下:1.压缩行程:在发动机的第一次行程中,活塞从上死点开始向下移动,压缩燃料和空气混合物。
在这里,燃油被喷入燃烧室的底部,然后与空气充分混合。
引入燃油的方式有两种:均质混合和分层注射。
2.点火和燃烧行程:当活塞接近下死点时,点火塞设备会在燃料喷射完成后自动点燃混合气。
点火塞会产生火花,点燃燃料和空气混合物,从而引发爆炸。
爆炸产生的高温和高压推动活塞向下运动,驱使曲轴旋转。
3.排气行程:在活塞运动向上行驶时,废气通过排气门排出。
通过排气管可以将废气导出汽车。
缸内直喷式发动机的特点是可以更好地控制燃油的喷射和燃烧过程,从而提高燃油的利用率和发动机的效率。
这是通过以下几点实现的:1.精确的燃油喷射:缸内直喷式发动机直接将燃油喷射到燃烧室内,而不是喷射到进气歧管。
这种直接喷射的方式可以更精确地控制燃油的喷射量和喷射时间,从而获得更好的燃烧效果。
2.高效的燃烧过程:由于燃油直接喷射到燃烧室内,混合气的温度和密度更高,形成更好的燃烧条件。
这种高温高压的燃烧过程可以提高燃油的利用率,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灵活的喷射方式:缸内直喷式发动机可以根据需要和条件灵活地调整喷射的方式。
根据引擎工作负荷和转速的不同,喷射可以采用均质混合和分层注射两种方式。
均质混合可以获得良好的燃烧效果,而分层注射可以提高低负荷工况下的燃油经济性。
缸内直喷式汽油发动机相比传统的多点喷射发动机具有更高的燃油利用率和更低的尾气排放。
同时,由于直喷系统更加复杂,需要更高的精确度和控制能力,因此缸内直喷式发动机的研发和制造成本也较高。
尽管如此,由于其高效节能和环保的特点,缸内直喷式发动机已经成为了主流的汽车发动机技术。
直喷技术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1.4TSI的缸体和活塞部分。
和涡轮增压技术一样,缸内直喷技术是1.4TSI发动机另外一个关键点,因为与直喷技术最相关就是发动机的供油系统,缸体和活塞结构了。
那么,最后就让我们来了解下1.4TSI发动机最内部最核心的缸体及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缸内直喷到底有何优势。
1.4TSI发动机和普通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的不同就是其采用了缸内直喷技术。
目前市面上一般的电喷发动机都是将喷油嘴安置在进气歧管内,气门之前的位置。
因此油气混合的过程是在进气歧管内进行的,在气门打开吸入油气的短暂时间里,进气歧管内的混合气的空然比难以得到十分精确的控制,因此也影响到了最终的燃烧效果。
而缸内直喷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将喷油嘴直接置于汽缸之内,燃油的喷射和油气的混合均在气缸内进行,使燃油喷射时间和油量与油气混合的控制更为精准。
这样,汽缸内的混合气浓度可以得到精确控制,而高压燃油和在缸内湍流的作用下也能够得到更充分的混合,因此,燃烧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可以进一步减少尾气中的有害物质。
一、高压共轨供油系统:按需供给,合理分配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height=514>1.4TSI的高压供油系统可以分为发动机控制模块(ECM)、高压油轨、高压油泵和喷油嘴四部分。
缸内直喷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将燃油直接喷入压力很高的气缸内,并且喷油系统还需要对喷射的燃油进行精确的控制,这样才能保证缸内直喷的燃烧效率。
首先,将燃油直接注入高压的气缸内,就气缸内就必需具备足够的喷射压力。
另一方面,要想精确控制每一滴燃油,喷油孔就必须设计得很细小,细小的喷口对于制造精度要求更高。
因此要从技术上实现缸内直喷,对高压供油系统设计水平和制造工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直喷发动机的燃油供给系统成本和技术含量相比传统发动机有了明显的提高,它也是直喷发动机中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
高压油泵600)makesmallpic(this,60 0,1800);" height=400>通过四方凸轮驱动的高压油泵高压燃油泵是燃油加压的关键环节,1.4TSI同时配备高压燃油系统和低压燃油系统,低压为4bar,在低压油泵将燃油送到高压油泵之后,高压油泵可以将汽油加压到100bar的压力(这是普通汽油泵压力的数十倍),并将其送入油轨。
缸内直喷名词解释缸内直喷(Direct Injection)是一种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技术,也称为直喷燃油系统(Fuel Direct Injection System),是一种将燃油直接喷射到发动机燃烧室内的技术。
传统的汽车发动机采用了间接喷射(Indirect Injection)技术,即通过喷油嘴将燃油喷射到气缸壁上,然后燃烧室的吸气门将空气吸入气缸,将喷到气缸壁上的燃油混合并燃烧。
而缸内直喷技术则是将燃油直接喷射到燃烧室内,使燃油与空气混合更加均匀,燃烧效率更高。
缸内直喷技术主要由喷油器、喷油嘴、高压燃油泵、燃油压力调节阀、燃油滤清器等组成。
喷油器将压力较高的燃油通过喷油嘴直接喷射到发动机燃烧室内,形成雾化的燃油颗粒,与通过进气门吸入燃烧室内的空气混合,并在火花塞的点火作用下燃烧。
相比于间接喷射技术,缸内直喷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 燃油利用率提高:缸内直喷技术能够将燃油直接喷射到燃烧室内,燃油和空气混合更加均匀,燃烧效率更高,可以提高燃油的利用率,减少燃油消耗。
2. 动力输出增加:通过缸内直喷技术,燃油可以更加精确地喷射到燃烧室内,燃烧更为充分,产生更多动力输出,提高了汽车的动力性能。
3. 排放减少:缸内直喷技术能够在点火之前将燃油喷入燃烧室,使燃油均匀混合并燃烧,减少了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排放,降低了排放污染。
4. 噪声减少:缸内直喷技术喷油噪声减小,能提高发动机的工作平稳性,降低噪音污染。
5. 发动机响应速度更快:缸内直喷技术能够更快地响应发动机负荷的变化,提供更高的动力输出,使发动机的响应速度更快。
尽管缸内直喷技术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由于喷油器直接喷射到燃烧室内,因此对喷油系统的要求更高,需要更高的燃油压力和更精确的喷油控制。
此外,由于燃油的直接喷射,喷油器容易受到积炭和沉积物的堵塞,需要对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清洁。
总的来说,缸内直喷技术是现代汽车发动机技术的一大突破,通过直接将燃油喷射到燃烧室内,实现了燃油和空气更加均匀混合并燃烧,提高了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动力输出和排放性能。
缸内直喷和多点电喷有什么区别,哪个更好?傲威清积碳06-15 10:54 2赞踩很多人都有那么个误区,车不是直喷就是电喷的。
电喷车是指装备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车辆,歧管喷射和缸内直喷都属于电喷。
看看汽车发动机的发展过程会更清楚些。
汽车发动机经历了化油器时代,到电喷车(歧管喷射车型),再后来缸内直喷车蓬勃发展,近两年歧管喷射、缸内直喷混合喷射车型悄然跃进大众视野,她具有哪些特点呢?一、发动机发展史(从不同的纬度看,汽车发动机都会有一部自己的发展史,这里选取汽油喷射的角度)1、化油器时代节气门响应性差,供油量控制差,油耗高,燃油雾化效果差,冷启动不良,排放污染严重。
(当时这可是牛哄哄的一项技术,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2、电喷(歧管喷射)车型通过电子控制的形式将燃油喷射到进气管内与空气混合,再由发动机的吸气行程将油气混合气吸入缸内。
特点:燃油供给控制十分精确,让引擎在任何状态下都能有正确的空燃比。
降低了燃油损耗,满足更为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
3、缸内直喷喷油嘴从进气歧管被移到了汽缸内部,因此缸内油气的量不会受进气阀开合的影响,而是直接由电脑自动决定喷油时机与份量。
由于油、气的混合空间、时间都相当短暂,因此缸内直喷系统必须依靠高压将燃油从喷油嘴压入汽缸,以达到高度雾化的效果。
*特点:直喷会比歧管喷射的喷油更精确,燃烧更好,可以节省燃油并达到更大的马力。
但缸内直喷相比歧管喷射,对油品要求较高,并且进气阀积碳严重且难以清洗。
缸内直喷发动机由于混合气燃烧过程短,容易形成更多颗粒物,其尺寸甚至要小于PM2.5。
4、混合喷射拥有两套喷嘴,发动机根据高低负荷工况调整选择合适供油方式。
低负荷工况时,歧管喷油嘴在气缸进气行程时喷油,混合气进入气缸,再配合压缩行程时气缸内喷油嘴喷油。
特点:更从容应对各种工况,改善了颗粒物排放,进气阀上的积碳可用添加剂的方式进行清洗。
二、哪些车型搭载了混合喷射发动机?还有哪些车型搭载了混合喷射发动机呢?三、混合喷射发动机会有积碳吗?以下是搭载了混合喷射发动机的奥迪A4L的情况:初检:43105KM,进气阀座及周边有油泥积碳附着,部分区域能看到发动机原有金属色泽;喷油嘴及周边附着黑色积碳;活塞顶局部覆盖积碳呈灰白色。
图2
实现天然气的燃烧做功。
在每个工作循环,对扭矩的贡献很小,做功主要靠燃气完成。
一般占到燃料总量的5%,
气罐中有燃气压缩泵,高压油驱动罐内燃气压
缩泵做往复运动,通过燃气压缩泵将液态天然气压缩到30MPa ,被压缩的液态天然气经过换热变为高压气态天然进入缓冲罐,经过调压器(GCM )后,进入天然气气轨,
最后进入喷射阀,
如图3所示。
其中GCM 连接柴油高压油通过柴油轨压对燃气压力进行调节(见图1)。
的火花点火天然气发动机相比响应性有很大的提高。
保性:因柴油量很少,
其排放污染物中PM 降低最明显,和柴油机相比,可以降低70%。
CO 降低60%,NO X 约45%。
3缸内高压直喷技术推广应用
图1
图3燃气供给、液压控制示意图
换向阀
旁通阀
HSP
油罐
发动机
AGT
GSP
IGM
GCM
TSOV GDT
隔热层。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的开发与展望近年来,汽车技术的发展飞快,特别是对于发动机技术的研发更加注重,以改善燃油效率和减少排放为目的。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新兴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缸内直喷技术传统的汽车发动机采用的燃油喷射方式是在进气道的气流中加入燃油,然后在汽缸内进行混合燃烧。
而缸内直喷技术则是将燃油直接喷射到汽缸内,这种喷射方式比传统的喷射方式更为高效,能够提高燃油利用率并降低排放。
缸内直喷技术还具有调控发动机功率和油耗的作用。
它可以根据车速、转速等不同的行驶状态进行燃油喷射量的控制,从而实现不同动力输出和油耗要求。
二、电动增压技术在传统汽车车型中,增压技术是通过机械方式实现的,从而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电动增压技术则是通过电机代替传统的机械增压器,让增压器旋转时的操作更加灵活和快捷。
电动增压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其快速响应和可变增压能力,它可以根据汽车行驶状态的变化即时进行调整,从而实现更加精准的提速和油耗控制。
三、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已经成为汽车发动机的一项新兴技术。
它能够将氢和空气作为燃料在电池中反应,然后将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将水作为唯一的废气排放物质。
相对于传统内燃机,燃料电池的优势在于其高效、清洁和可持续能性。
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技术和成本上的挑战,但燃料电池作为汽车未来发展的趋势是可以预见的。
四、电力化技术汽车电力化已经成为汽车企业的一项研究重点。
传统的汽车发动机主要依靠燃油来提供能源,而电动发动机则通过电池储存的电能来提供动力。
这种技术能够更加灵活地调控车速、强化启动加速性能,同时还能够降低噪声和减少碳排放。
尽管目前电动汽车的成本和性能还存在一些局限性,随着新的技术的推出和成本的下降,电动化将成为未来发动机技术的中心领域。
未来发动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在于提高燃油效率和降低碳排放,为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和开发,“技术驱动”的汽车行业将实现更加强大的发展,并为人类的未来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发动机的燃油喷射技术发展历程发动机作为现代交通工具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组件,其性能和效率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动力和经济性。
燃油喷射技术在发动机中的应用,对于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排放和增加动力输出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从早期喷油系统的出现开始,系统地介绍发动机的燃油喷射技术发展历程。
一、早期喷油系统的出现在20世纪初,汽车使用的是较为简单的化油器供油系统。
然而,由于化油器在燃油供给和混合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供油不均匀、调整不方便等问题,因此需要引入更加先进的燃油喷射技术。
二、机械式喷油系统的兴起为了解决化油器的不足,20世纪40年代,机械式喷油系统开始在发动机中被广泛应用。
这种系统通过机械式泵将燃油压力升至一定数值,然后通过喷油嘴将燃油喷射到气缸内,完成供油操作。
机械式喷油系统极大地改善了燃油供油效果,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和燃烧效率。
三、电子喷油系统的出现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20世纪80年代,电子喷油系统开始应用于发动机中。
相较于机械式喷油系统,电子喷油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发动机工作状态,将这些信号传递给电控单元,然后由电控单元对喷油嘴进行控制。
这种系统能够更加准确地调整喷油量和喷油时间,使燃油喷射更加精确和高效。
四、直喷技术的引入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经济性,直喷技术逐渐应用于发动机中。
相较于传统的多点喷射技术,直喷技术将燃油直接喷射到气缸内,形成高压燃油雾化,使燃油更充分地与空气混合,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和动力输出。
五、高压共轨喷射系统的发展随着发动机性能的不断提升,对燃油喷射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压共轨喷射系统采用高压油泵并将燃油储存在共轨中,通过电控单元对喷油嘴进行控制。
这种系统具有喷油压力高、喷油量精准和响应速度快等优势,对发动机的性能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目前,高压共轨喷射系统已成为大多数现代发动机的标配。
六、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动机燃油喷射技术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先进的燃油喷射系统技术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燃油喷射系统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该行业的重要关键。
先进的燃油喷射系统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汽车的燃油效率和性能,还可以减少废气排放,对环境更加友好。
本文将着重介绍几种先进的燃油喷射系统技术及其优点。
1. 直喷燃油喷射系统直喷燃油喷射系统是一种将燃油直接喷射到气缸内部的技术。
相比于传统的多点喷射系统,直喷系统能够更准确地控制燃油的喷射量和喷射时间,提高燃烧效率。
同时,直喷系统还能够实现可变压缩比,进一步提升发动机的动力性能。
此外,直喷系统还可以减少碳沉积和油污,延长发动机寿命。
2.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是一种根据发动机负载条件自动调节气门的开启和关闭时间的技术。
传统的固定气门正时系统无法满足不同工况下的最佳燃烧效果,而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可以根据实时工况调整气门的开闭时间,使燃烧更加充分,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
此外,可变气门正时系统还可以减少排放物的生成,降低环境污染。
3. 涡轮增压技术涡轮增压技术是一种通过提高气缸内进入的空气密度来增加燃烧效率和动力输出的技术。
涡轮增压系统利用废气的能量驱动涡轮转子,从而将更多的空气压缩送入气缸。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功率和扭矩,还可以降低排放物的生成。
涡轮增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汽车发动机中,其燃油经济性和动力输出都有了显著提升。
4. 电喷系统电喷系统是一种利用电子装置控制精确燃油喷射量和喷射时间的技术。
相比于传统的机械喷射系统,电喷系统更加精准和高效。
它能够根据发动机的实时工况和驾驶员的需求调整燃油的供给,实现最佳的燃烧效果。
电喷系统还可以提供多种喷射模式,如连续喷射模式和间歇喷射模式,以适应不同的驾驶条件。
此外,电喷系统还可以实现自动熄火和冷启动功能,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和使用便利性。
总结起来,先进的燃油喷射系统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优点不仅体现在提高燃油效率和性能,还包括减少废气排放和对环境的保护。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发的不断深入,相信燃油喷射系统技术会进一步提升,为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直喷技术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1.4TSI的缸体和活塞部分。和涡轮增压技术一样,缸内直喷技术是1.4TSI发动机另外一个关键点,因为与直喷技术最相关就是发动机的供油系统,缸体和活塞结构了。那么,最后就让我们来了解下1.4TSI发动机最内部最核心的缸体及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缸内直喷到底有何优势。1.4TSI发动机和普通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的不同就是其采用了缸内直喷技术。目前市面上一般的电喷发动机都是将喷油嘴安置在进气歧管内,气门之前的位置。因此油气混合的过程是在进气歧管内进行的,在气门打开吸入油气的短暂时间里,进气歧管内的混合气的空然比难以得到十分精确的控制,因此也影响到了最终的燃烧效果。而缸内直喷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将喷油嘴直接置于汽缸之内,燃油的喷射和油气的混合均在气缸内进行,使燃油喷射时间和油量与油气混合的控制更为精准。这样,汽缸内的混合气浓度可以得到精确控制,而高压燃油和在缸内湍流的作用下也能够得到更充分的混合,因此,燃烧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可以进一步减少尾气中的有害物质。
一、高压共轨供油系统:按需供给,合理分配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height=514> 1.4TSI的高压供油系统可以分为发动机控制模块(ECM)、高压油轨、高压油泵和喷油嘴四部分。缸内直喷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将燃油直接喷入压力很高的气缸内,并且喷油系统还需要对喷射的燃油进行精确的控制,这样才能保证缸内直喷的燃烧效率。
首先,将燃油直接注入高压的气缸内,就气缸内就必需具备足够的喷射压力。另一方面,要想精确控制每一滴燃油,喷油孔就必须设计得很细小,细小的喷口对于制造精度要求更高。因此要从技术上实现缸内直喷,对高压供油系统设计水平和制造工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直喷发动机的燃油供给系统成本和技术含量相比传统发动机有了明显的提高,它也是直喷发动机中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
高压油泵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height=400> 通过四方凸轮驱动的高压油泵 高压燃油泵是燃油加压的关键环节,1.4TSI同时配备高压燃油系统和低压燃油系统,低压为4bar,在低压油泵将燃油送到高压油泵之后,高压油泵可以将汽油加压到100bar的压力(这是普通汽油泵压力的数十倍),并将其送入油轨。TSI的高压燃油泵是一个结构简单的单柱塞泵,用螺栓倾斜的安装在凸轮轴盖上,靠进气凸轮轴上的四方凸轮来驱动。高压油泵里集成了燃油压力限制阀,为系统提供过压保护。高压油泵按照控制单元中的脉冲,只泵入喷射所需燃油量进入燃油分配管,以此减少了高压燃油泵的驱动功率,有助于节省燃油。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height=200>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height=200> 进气凸轮轴利用四方凸轮设计驱动高压燃油泵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height=400> 由于高压油泵内可能残留有较高的油压,因此拆卸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高压油泵的另一个特点是,供油系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0.5S)内建立起60bar的压力,因此就可以实现在低温条件下的高压分层启动。此外,由于高压油泵在工作之后,内部仍会有较大的压力,因此在拆装过程中都要倍加小心。
注释: 高压分层启动:在低温条件下,1.4TSI发动机的ECU会调整喷油模式,在点火前提前喷油,利用分层燃烧技术启动发动机。高压分层启动技术不仅能提高低温天气下冷启动的成功率,还有利于降低油耗和排放。
控制模块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height=343> 控制模块等于是发动机的大脑,它通过采集发动机数据,按照预定程序控制喷油时机和喷油量,从而实现最高燃烧效率。而大众1.4TSI发动机的控制模块则是来自于博世,型号为Motronic MED 17.5.20,为适应国内的油品,这套程序经过了针对性的升级。控制模块拥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可以通过传感器识别出车辆使用的燃油标号,环境温度和大气含氧量,从而根据这些数据合理调整喷油程序,使发动机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
喷油嘴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height=495>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height=400> 1.4TSI发动机的喷油嘴被安装在燃烧室的上方,将燃料直接喷入燃烧室,喷嘴工作控制精度为0.01毫秒,喷油压力最高达100 bar,而进气歧管喷射方式的喷射压力一般只有3bar。六孔燃油喷嘴进过优化之后具有更合理的三维喷雾分布,有效改善喷油效果,提高燃烧效率。 ◆你所不知道的1.4TSI:取消分层燃烧并不是所谓的减配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height=400 自动豪华型? 1.4TSI 2010款 高尔夫 一汽-大众>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height=400 自动豪华型? 1.4TSI 2010款 高尔夫 一汽-大众> 在欧洲,最早推出的TSI发动机是拥有分层燃烧和缸内直喷两项技术的,而引进国内版本的TSI发动机只保留了缸内直喷技术,在正常工况下取消了分层燃烧技术,这也被很多网友质疑为减配。不过在事实上,除了欧洲市场,大众TSI发动机在全球范围内都没有使用分层燃烧技术,那么这一项 “减配”到底原因何在? 什么是分层燃烧? 首先,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分层燃烧。我们都知道,气缸内混合气必须达到一定的空燃比后,才有可能被点燃,而能够让缸内混合气在浓度在低于空燃比时依旧被点燃的技术则被称为稀薄燃烧。我们文中提及的分层燃烧便是实现稀薄燃烧目的的手段之一,它能够使发动机在低负荷时的燃烧效率得到大大提高,从而拥有更低的油耗。
分层燃烧的工作原理: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height=246>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height=246> 第一次喷射先充分混合 第二次喷射形成混合气较浓的区域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TSI发动机的分层燃烧技术具体工作原理。首先,发动机在吸气行程活塞到达下止点时,ECU控制喷油嘴先进行一次小量的喷油,使气缸内形成稀薄混合气,而在活塞压缩到上止点时再进行第二次喷油,利用活塞顶的特殊结构让火花塞附近出现混合气相对浓度较高的区域,然后利用这部分较浓的混合气引燃汽缸内的稀薄混合气,从而实现气缸内的稀薄燃烧,这就可以用更少的燃油达到同样的燃烧效果,使得发动机的油耗更低。
为什么要取消正常工况下的分层燃烧?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height=400 自动豪华型? 1.4TSI 2010款 高尔夫 一汽-大众>
分层燃烧的确可以更好的提高低负荷工况下的燃烧效率,但是它也有一个较难克服的问题。在分层燃烧的过程中,由于气缸内混合气的空燃比很高,使气缸内的空气大大超过了维持汽缸内燃油燃烧所需要的量。在气缸内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在未参与反应空气中,氧气和氮气就很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而为了对付这些氮氧化物,则必须对现行的三元催化器装置进行全面升级,才能达到尾气排放的标准。升级尾气处理系统不仅需要较昂贵的成本,而且使用分层燃烧技术之后对燃油质量要求也更高,会导致消费者使用成本增加。
另外,实际应用中,分层燃烧只是在低转速、低负荷工况下使用,节油作用有限,相对于升级三元催化和使用高标号燃油所产生的成本,分层燃烧技术所节省的燃油并不划算。大众在对制造成本和消费者的使用成本进行一番权衡之后,决定在全球范围内取消分层燃烧技术,只保留了缸内直喷均质燃烧技术。所以,没有使用分层燃烧技术的中国市场其实并没有受到不公平待遇,因为大众在在全球范围都已不再使用分层燃烧技术。欧洲市场也只有少部分发动机保留了分层燃烧技术。
取消正常工况下的分层燃烧技术并不等于减配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height=400 自动豪华型? 1.4TSI 2010款 高尔夫 一汽-大众> 在使用成本和生产成本综合考虑之后,大众最终决定在全球范围内取消分层燃烧技术
虽然国内的TSI发动机正常工况下取消了分层燃烧技术,但是对于发动机本身的结构来说,取消了分层燃烧只是在喷油程序做了一些调整,别的地方并没有发生变化。而且,所谓的取消了分层燃烧是指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发动机只使用均质燃烧,但不表示它不能进行分层燃烧。比如在东北地区,天气气温降到零下30度以下时,点火启动就会变得比较困难,此时TSI发动机通过调整喷
油程序,使用分层燃烧(高压分层启动)从而保证点火的一次成功。 二、活塞顶结构:均质燃烧的关键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height=400>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height=400> 我们看到,1.4TSI发动机的活塞顶结构比较与众不同,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平面,而是有一个凹坑,另一侧还有一小段凸起。这样的结构又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均质燃烧。所谓均质燃烧即为普通燃烧方式,燃料和空气混合形成一定浓度的可燃混合气,整个燃烧室内混合气的空燃比是相同的,经火花塞点燃燃烧。这种燃烧方式由于混合气形成时间长,可以使燃料和空气充分混合,燃烧更均匀,从而获得较大的输出功率。均质燃烧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