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PPT获奖说课稿
- 格式:ppt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14
《登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杜甫的《登高》。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登高》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一首七言律诗。
本单元所选的诗歌均为唐代诗歌,旨在让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和艺术特点。
《登高》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古典诗歌,对诗歌的基本常识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律诗的格律要求和深层的情感内涵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引导。
此外,高一学生的生活阅历相对较浅,对于诗人的身世遭遇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可能难以产生深刻的共鸣,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掌握律诗的格律特点和对仗手法。
品味诗歌的语言,赏析诗歌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
运用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的画面和情感。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领悟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豁达胸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2、赏析诗歌的对仗和写景手法,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这种情感在诗歌中的体现。
2、引导学生将诗歌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情境教学法:创设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登高》说课稿一、课程背景《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著名诗歌,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本课程为高中语文课程中的一篇课外阅读文章,在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文学鉴赏方法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诗歌的主题、意义和价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文学素养,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背景和历史背景,理解该诗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
2.掌握阅读诗歌的基本技巧,如语音语调,韵律节奏,情感表达等。
3.探讨该诗的主旨和情感表达,理解“居安思危”、“求卓竞优”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4.进一步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在文学鉴赏中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其生平经历了唐代衰落的历史背景,创作了大量的反映现实和人民命运的诗歌,成为后世文学史上的一位巨擘。
2. 诵读诗歌本节课的诗歌是《登高》,请大家先听一段诗歌朗诵。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 诗歌的解读3.1 诗歌情感表达《登高》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是何?请同学们仔细品味,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
3.2 诗歌的主题《登高》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何?请同学们回答这个问题并说明理由。
3.3 诗歌的文学价值《登高》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文学价值?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3.4 诗歌的意义《登高》这首诗歌在历史和现实中有何样的意义?请同学们探讨一下。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解、互动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听课的同时,获得思考和创造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课前引导思考、课堂板书、分组讨论、个人思考以及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不断地交流和探究中,全面理解和掌握《登高》这首诗歌的内涵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