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至今香港地区TVB刑侦剧的文化变迁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7
香港电影发展史
香港电影发展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20世纪初至50年代:在这一时期,香港电影主要是黑白无声电影,通常是根据小说或传统戏剧改编的作品。
香港电影的主要市场是东南亚,特别是华人社区。
在50年代初,
香港开始制作有声电影。
2. 60年代至70年代:这一时期是香港电影业的黄金时期,也被称为“香港电影新浪潮”。
电影制作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香港电影开始涉足不同类型的电影,如武侠片、警匪片
和喜剧片等。
在这个时期,香港电影开始进军国际市场,尤其是在东南亚市场上取得了很
大的成功。
3. 80年代至90年代:在这一时期,香港电影业面临了许多挑战。
由于盗版和影片制作成本的上升,香港电影的利润开始下降。
然而,香港电影依然能够制作出一些非常成功的电影,如《英雄本色》和《无间道》等。
4. 2000年代至今:在这一时期,香港电影业继续面临着许多挑战。
由于大陆电影业的崛
起和互联网的普及,香港电影的市场份额继续下降。
然而,香港电影仍然能够制作出一些
非常成功的电影,如《功夫》和《无人区》等。
此外,香港电影业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制作
方式和市场机会,如与内地和海外制片厂合作、制作网络电影等。
香港TVB刑侦剧的成功之道作者:党美容李思璋来源:《新丝路杂志(下旬)》2017年第05期摘要:刑事侦缉电视剧简称“刑侦剧”,是香港TVB的招牌之作,掺杂悬疑推理成分、情爱因素甚至是恐怖情节,剧情惊险重重,是活跃在上世纪90年代荧幕并深受观众喜爱的一个电视剧种。
本文较为详细的梳理了TVB刑侦电视剧30年的发展过程,并从叙事情节、人物角色来剖析香港TVB刑侦剧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TVB;刑侦剧;叙事分析【DOI】10.19312/ki.61-1499/c.2017.05.07490年代的TVB刑侦剧以其悬疑重重、扑朔迷离的剧情,牵制着观众的好奇欲望去探索真相,但结局往往出乎意料,让人惊叹。
观众也可从剧集中了解到香港的文化以及香港人的生活方式,这似乎已成为一代人难以抹去的记忆。
一、TVB刑侦剧30年的发展之路1. TVB刑侦剧概念职业剧是TVB电视剧的主流剧种,以各个行业为蓝本描写行业人士的生活,如医生、律师、警察等等。
然而在涉及不同领域的众多剧集之中,警察这一角色深受观众的喜爱,因此刑事侦缉剧(简称刑侦剧)从中脱颖而出,成为职业剧的代表。
B刑侦剧发展初期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TVB刑侦剧的剧情没有涉及完整的系列性案件,内容较为单一,虽然在剧情上没有大幅度的跌宕起伏,但是对角色的配置却是十分考究,因此剧集不会显得枯燥无味,树立的人物形象都年轻、开朗、热情,富有活力,充满正能量,观众可从中得到启发,感受到其所暗喻的励志作用。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警花出更》和《新扎师兄》。
3. TVB刑侦剧发展的黄金十年20世纪90年代,TVB刑侦剧已经迈入了黄金发展时期。
在这一时期,TVB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同时涌现出大批的优秀创作人和优秀演员。
此时的TVB刑侦剧不仅逐渐融入了单元式的案件,还吸取了日本的悬疑推理,可以说TVB刑侦剧鼻祖级的创作也是在这一阶段产生。
4.21世纪的TVB刑侦剧TVB刑侦剧在20世纪90年代完胜,获得超高评价赢得收视狂潮之后,TVB剧集的创作人和监制人想谋求新的套路并有所突破,不断尝试在剧集中添加新的元素符号。
试论香港警匪动作片的四种江湖作者:赵国靖来源:《美与时代·下》2021年第11期摘要:警匪动作片作为香港最具代表性的类型片,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飘摇里见证了香港社会和香港电影的起落兴衰。
自1986至2006年,香港警匪动作片依次经历了“英雄的浪漫江湖”“古惑仔的热血江湖”“小人物的宿命江湖”和“现实主义的人性江湖”四个阶段,而梳理和探讨这四个阶段所透露出的社会变迁和文化意义尤为必要。
香港警匪动作片在本土化的发展过程中以其独特的地缘政治、文化积淀,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香港社会的变迁过程,也成为港人几经波折心路历程的最佳记录。
关键词:香港;警匪动作片;浪漫;热血;宿命;人性素有“东方好莱坞”之称的香港,曾凭借其成熟的电影工业和源源不断的优秀作品一度让全世界的观众为之着迷。
作为最典型的警匪动作片,从《英雄本色》系列到《古惑仔》系列,再到小人物承当主角的《一个字头的诞生》《暗花》,最后到《黑社会》系列,在风格的演变和人性的角逐中,为观众呈现了不一样的观影体验。
一、英雄的浪漫江湖香港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时间节点大概在20世纪60—70年代,此时香港民众生活优渥,轻松悠闲,追求享乐与娱乐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消遣,受此影响,香港电影逐渐向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方向迈进。
1986年,吴宇森携带《英雄本色》闯入观众的视野,影片中由周润发饰演小马哥一角,身穿风衣、眼戴墨镜、英俊潇洒的形象和侠肝义胆的性格成为其最显著的标签,用钞票点烟的场景更是俘获了万千观众的心。
然而,当小马哥落魄之后,他仍然不放弃任何希望,最后历经枪林弹雨牺牲之时,其忠义豪情的形象满足了观众对英雄的想象,也给予了处于焦虑中的香港人以精神的释放。
此后吴宇森接连拍摄了《英雄本色2》(1987年)、《喋血双雄》(1989年)、《喋血街头》(1990年)、《纵横四海》(1991年)等警匪动作片,这些作品在风格上与《英雄本色》基本一致。
影片以警匪矛盾冲突为背景,重点在于展示重情重义、为兄弟两肋插刀的英雄形象,这类英雄形象无论从穿着打扮还是个人气质上,都基本符合高大帅气、忠义礼信的形象设定。
经典TVB电视剧TVB 1967年开台11月19日《太平山下》开台第一部电视剧1968年:12月05日《梦断情天》开长剧先河,逢周四播1969年:07月《法网难逃》(100分钟)由黑白横跨至彩色10月《录音机情杀案》(90分钟)[单元剧]1970年:02月《君子好逑》03月19日《奔》第一部每星期播放03月26日《瘾君子》04月30日《幼吾幼》06月11日《心焰》07月02日《少爷的扇子》07月30日《三个演员及他们的戏》08月06日《天之骄子》09月10日《陋巷》10月08日《清宫怨》(5集)11月19日《小城风光》12月24日《今夕何夕》12月31日《刻薄成家》1971年:01月21日《年晚钱》01月28日《梁上君子》03月04日《罪恶根源》03月11日《巡按使》04月15日《诗礼传家》06月03日《佳期近》06月20日《冷暖亲情》(31集)[长篇电视剧]第二部长篇电视剧07月08日《父归》07月15日《西施》09月02日《家》10月21日《玻璃动物园》11月18日《镀金世界》12月09日《雷雨》1972年:02月03日《油漆未干》03月02日《文天祥》04月14日《向日葵》[长篇电视剧]04月27日《我爱夏日长》05月14日《慈母恩》母亲节特备电视剧05月18日《杀妻记》05月20日《歧途》首部用16mm胶卷拍摄剧06月08日《患难真情》06月26日《斗室》〈一三五剧场〉07月14日《武则天》〈电视剧场〉08月02日《星河》〈一三五剧场〉09月21日《不速之客》〈电视剧场〉10月16日《紫薇园的秋天》(12集)〈一三五剧场〉10月14日《琉璃世界》[单元剧]长寿短篇电视剧10月19日《梦影》〈电视剧场〉10月20日《乐韵雏声》(22集)首部以儿童合唱团为主题的剧集11月13日《紫薇园的春天》(12集)〈一三五剧场〉11月16日《万世师表》(7集)〈电视剧场〉12月21日《春晖》(7集)〈一三五剧场〉1973年:01月04日《智多星》(4集)〈电视剧场〉02月01日《喜事重重》(4集)03月01日《刽子手》03月08日《一家人》03月19日《烟雨蒙蒙》无线第一部彩色的长剧03月30日《小凤仙》[长篇电视剧]04月16日《浪子》04月19日《不义之财》(2集)05月03日《悬崖》(4集)05月06日《杀妻记》05月14日《大江东去》(30集)〈翡翠剧场〉04月27日《73》第一部环境喜剧06月14日《野玫瑰》(5集)06月25日《变》(16集)〈翡翠剧场〉07月13日《私恋》(26集)长篇电视剧07月23日《乱世儿女》(30集)〈翡翠剧场〉07月26日《正在想》(3集)08月12日《万世师表》08月16日《水落石出》08月30日《父亲的保险金》(2集)09月03日《智能的灯》(20集)〈翡翠剧场〉09月13日《姊妹情》(2集)09月27日《意料之外》(4集)10月01日《船》(25集)〈翡翠剧场〉10月25日《情场战场》(4集)11月05日《横街窄巷》(30集)〈翡翠剧场〉11月30日《萍萍》(14集)[中篇电视剧]12月05日《积善之家》〈电视剧场〉12月12日《天作之合》〈电视剧场〉12月17日《朱门怨》(25集)〈翡翠剧场〉1974年:01月02日《月黑风高》(2集)01月21日《望子成龙》[新春特辑喜剧]01月23日《财归财路》[新春特辑喜剧]01月24日《跨凤乘龙》[新春特辑喜剧]01月25日《欢喜冤家》[新春特辑喜剧]01月28日《福星高照》[新春特辑喜剧]01月29日《欢乐满堂》[新春特辑喜剧]01月30日《繁华梦》[新春特辑喜剧]01月31日《同居乐》[新春特辑喜剧]02月01日《龙凤喜迎春》[新春特辑喜剧]02月04日《吴园柳庄》(25集)〈翡翠剧场〉02月20日《阵阵疑云》03月11日《啼笑姻缘》(25集)改编张恨水小说03月13日《职业杀手》(3集)〈电视剧场〉03月18日《慑魄惊魂》[单元剧]03月24日《西游记》〈长篇电视剧〉04月03日《真相大白》(2集)〈电视剧场〉04月15日《她的一生》(20集)〈翡翠剧场〉04月17日《孩子,我错了》06月25日《太太团》06月24日《蓝与黑》(30集)〈翡翠剧场〉08月05日《乌龙剑客》(30集)〈翡翠剧场〉09月16日《漫漫长夜》(20集)〈翡翠剧场〉10月14日《芸娘》(30集)〈翡翠剧场〉10月27日《秋海棠》〈电视剧场〉11月04日《民间传奇》[单元长寿剧]11月25日《永恒的春天》(25集)12月22日《杨乃武与小白菜》(7集)〈电视剧场〉12月30日《梁天来》〈翡翠剧场〉巨资制作1975年:01月09日《香港风情话》02月03日《长白山上》(40集)〈翡翠剧场〉02月09日《创业兴家》03月31日《清宫残梦》(45集)主题曲「清宫怨」由张之钰/汪明荃合唱03月31日《洛神》(7集)(郑少秋,苗金凤,周润发,吴孟达)04月08日《同屋共住》[处境剧]04月10日《两家人》04月25日《七十三》06月02日《巫山盟》(25集)主题曲由伍卫国主唱07月07日《董小宛》(40集)剧中插曲由关菊英主唱,顾家辉作曲07月08日《创业兴家II》(10集)07月09日《波叔》07月13日《红楼梦》(5集)〈电视剧场〉09月16日《爱情组曲》(3集)10月06日《小妇人》剧中插曲由关菊英主唱,顾家辉作曲10月09日《乘风破浪》(20集)10月10日《良友世界》(13集)[单元剧]11月02日《黑钻石》〈电视剧场〉11月09日《新婚之夜》〈电视剧场〉11月10日《功夫热》(20集)11月14日《相见好》(13集)11月15日《晚晴》〈电视剧场〉12月07日《血弹情书》(2集)〈电视剧场〉12月08日《夜深沉》(20集)〈翡翠剧场〉1976年:1.1《龙虎豹》1.2《少年十五二十时》(26集)1.5《春残》(20集)〈翡翠剧场〉2.3《杨贵妃》(19集)〈翡翠剧场〉3.1《三年零八个月》(20集)3.7《人间世外》(19集)[单元剧]3.3《睇开d啦》(13集)3.29《大江南北》(20集)〈翡翠剧场〉4.18《二叔》4.26《江湖小子》(25集)4.29《CID》5.4《黄飞鸿》(13集)5.31《心有千千结》(20集)石修主唱无线剧集播映时间开始由每集30分钟改为1小时6.2《戆直青年蛊惑仔》(13辑)[单元剧]6.28《书剑恩仇录》(100集)(郑少秋,任达华,石修)无线第一部改编自金庸武侠小说剧集7.2《光怪陆离》7.7《小太阳》8.3《挑战》[单元剧]8.12《无花果》(13集)[单元剧]8.13《家家有本难念的经》9.3《阿Q正传》9.9《龙虎豹Ⅱ》9.11《夕阳无限好》9.22《相见好Ⅱ》10.8《诸事丁》(13集)[单元剧]11.1《狂潮》(120集)第一部百集时装剧,掀起百集热潮11.4《七女性》11.5《近代豪侠传》(13集)[单元剧]11.2《北斗星》11.14《世界名著》[单元剧]11.14《甜姐儿》11.14《唔驶问亚贵》(13集)11.19《迫上梁山》[单元剧]11.26《香港传奇》[单元剧]12.6《陆小凤》主题曲由郑少秋主唱12.25《畸人列传》(13集)[反映现实剧]1977年:01月02日《男人女人》05月01日《为两餐》(12集)05月01日《大报复》(67集)改编自《基度山恩仇记》05月03日《CIDⅡ》(13集)05月23日《13》(13集)06月02日《杀手,神枪,蝴蝶梦》主题曲由李掁辉主唱07月04日《扭计祖宗》(4集)07月06日《问我知》07月09日《大家庭》08月01日《家变》(110集)主题曲由罗文主唱,同年发生梁淑怡集体跳槽事件08月19日《一屋,两伙,三人行》10月02日《玛丽关77》(13集)10月05日《霸王谷》(13集)10月06日《陆小凤Ⅱ之决战前后》(刘松仁,郑少秋,黄杏秀,黄元申)(8集)10月07日《乌龙捕快》(4集)10月18日《年青人》1978年:01月01日《为两餐Ⅱ》01月02日《大亨》(85集)主题曲由徐小凤主唱01月05日《小李飞刀》(13集)罗文主唱02月14日《黑色报告》首部全胶卷拍摄的剧集03月28日《人海奇谈》主题曲由关正杰主唱04月06日《国际刑警》04月15日《一代桥王》(13集)05月01日《强人》(110集)05月05日《甜姐儿》乐声特辑05月07日《星期日首映》(13集)[单元剧]05月13日《倚天屠龙记》(郑少秋,汪明荃,赵雅芝,夏雨,石坚)由郑少秋主唱06月22日《陆小凤武当之战》06月27日《的士司机》07月04日《一十一》(13集)[单元剧]07月15日《契爷皇帝》08月04日《第三类房客》[乐声特辑]08月06日《青春热潮—disco fever》09月04日《小李飞刀Ⅱ之魔剑侠情》(8集)09月09日《行运一条龙》(13集)由东芝赞助09月06日《父子乐》10月02日《奋斗》(85集)主题曲由甄妮主唱10月03日《四十一枝花》10月12日《三及第》11月02日《萧十一郎》主题曲由罗文主唱11月03日《冤家路窄》11.5《一剑镇神州》(郑少秋,冯宝宝,陈鸿烈,黄杏秀。
作者: 刘茜
作者机构: 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出版物刊名: 西部广播电视
页码: 67-67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8期
主题词: TⅦ法证先锋 香港 文化
摘要:TvB电视剧即香港TvB电视台制作和播出的电视剧。
从内地观众认识的第一部香港电视剧《霍元甲》开始,到后来的《射雕英雄传》、《创世纪》等经典剧集,都让观众印象深刻。
通过研究不难发现,无线剧集的各种风格与香港自身的本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其正是依靠着这些隐含在剧集中的香港文化,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的内地观众。
本文将以《法证先锋3》为例,浅析本剧中与其他TvB剧集一样包含着的特色鲜明的“香港文化”。
“香港之光”的银幕变迁史:TVB剧里的警察形象刑侦剧作为TVB类型剧的典型代表,一直深受观众的欢迎。
即使是港剧辉煌不再,TVB依旧还是能靠着经典刑侦剧持续圈粉。
相对固定的叙事模式、充满猎奇和刺激的案件元素、充满智慧和人情味的警察们,不仅引导观众与主角们一起剖析案情,同时亦满足了观众们的猎奇心理和“恶有恶报”的原始道德愿望。
自上世纪80年代起,TVB 就开始了刑侦剧谱系构建之路,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对香港警察荧屏呈现的中心也已经过了几次变迁。
从“人本位”到“案本位”,奠定TVB刑侦剧基本框架,80年代,以“人”为主的励志成长的警察新丁剧上世界80年代初,在TVB粤语长片时代结束后,古装武侠剧和江湖枭雄剧迅猛发展,刑侦剧未成气候。
此时期的刑侦剧往往是讲述刚入行的警察新丁,在职场和情场发生的故事,代表作有梁朝伟、刘嘉玲主演的《新扎师兄》系列,欧阳佩珊、郑裕玲主演的《警花出更》等。
作为“师兄剧”里最成功的一部,《新扎师兄》系列的成功要归功于演员阵容,当时初出茅庐的梁朝伟、曾华倩、刘嘉玲等人,将帅气靓丽的警察新丁诠释得入木三分。
梁朝伟饰演男一张伟杰,这是他继《鹿鼎记》韦小宝之后再次饰演男主角。
梁朝伟自此一炮而红,从当时香港流传的“无人不识韦小宝,人见人爱张伟杰。
”这句话就能感受到他的风头无两。
这类剧集总是“以人为主,案情为辅”,虽然剧情简单,但胜在TVB一向对故事节奏把握得当,而且男女主人公俊朗靓丽、积极向上,他们也可能会一时陷入迷惘消沉,但总能在逆境中成长,将青春励志带给观众。
其中,《猎鹰》中刘德华饰演的新丁警察江大伟,一身黑色警官制服,英姿勃勃,不仅俘获万千少女芳心,连英女王也都被迷倒。
该剧播放后,香港报考警察学校的人数爆增,创下了历史记录,足足影响了香港一代年轻人的择业志向。
TVB刑侦剧的黄金时代:以“案”为主,题材细分化、女性意识凸显到了20世纪90年代,TVB刑侦剧的制作逐步系统化,并走向成熟,涌现了大批经典之作。
香港电影的历史变迁香港电影自上世纪初逐渐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一个辉煌而又多变的历程。
本文将对香港电影的历史变迁进行探讨,分析其发展阶段以及对全球电影产业的影响。
一、早期发展阶段香港电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但在早期阶段发展相对缓慢。
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电影才真正崛起。
这一时期,香港电影产业开始通过引进外国电影来吸引观众,同时也开始培养起本土电影制作人才。
这一阶段,香港电影主要以商业片为主,以快节奏、动作、犯罪等题材为特点,深受观众喜爱。
二、黄金时代的崛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被认为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
在这一时期,香港电影产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电影人和电影作品。
香港电影不仅在华语电影界取得了重要地位,同时也吸引了全球观众的关注。
这一时期的香港电影以浪漫爱情、武侠、黑帮等题材为主导,代表作品如《霸王别姬》、《无间道》、《英雄》等,被誉为亚洲电影的经典之作。
三、逆境与新观众群体的兴起然而,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到来,香港电影遭遇了一系列挑战。
首先,由于内地电影的崛起,香港电影市场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其次,盗版问题的严重,也使得香港电影的盈利能力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此外,社会的变革也导致了观众口味的改变,观众对于香港电影的需求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然而,面对逆境,香港电影产业并没有消失,反而开始寻求创新。
一方面,香港电影开始与其他地区的电影产业进行合作,出现了一系列跨地区合拍的电影作品。
另一方面,新的观众群体的兴起也为香港电影带来了新的机遇。
年轻观众对于不同类型、突破传统的电影更加感兴趣,这使得香港电影产业得以在市场上重新拥有一席之地。
四、国际市场的影响与变革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崛起,香港电影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电影市场巨大的观众数量和潜力吸引着众多香港电影人的眼球。
许多香港导演、演员纷纷加入到合拍片的制作中,也使得香港电影更加国际化。
同时,新兴的网络平台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也为香港电影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TVB⼗⼤经典警匪⽚你睇过⼏多今天⼩编来带福利,哈哈,把⼼⽬中陪伴成长的tvb⼗⼤经典警匪⽚带上,你⼜看过多少咧……1.《陀枪师姐》系列,tvb⼥警题材的代表作《陀枪师姐》系列电视剧⼀向是港剧引以为傲的品牌,⾃从1997年播出之后,收视飘红,1999年的第⼆部收视率更是⾸播有30多点的⾼收视率,该剧也让关咏荷坐稳TVB天后之位,⼒捧了欧阳震华、姚莹莹、滕丽明、魏骏杰等⼀批明星外,⽽且“⼥警花”的故事也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不得不继续下去;⽽在《陀枪师姐》的第三部与第四部中,⼥主⾓关咏荷退出,由蔡少芬出任,收视继续得到保证,并凭借⾃⼰的演技突破关咏荷之前的“师姐”定义,也证明了另⼀位“警花”蔡少芬的魅⼒。
在TVB的众多情侣搭档中,欧阳震华和关咏荷是相当有⼈缘的⼀对,不过他们不同于⼀般情侣的风趣温情的相处⽅式,在不少观众的⼼⽬中,早已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更是造就了魏俊杰与滕丽名,从屏幕情侣⾛进了现实婚姻,⼩编那时候看着⼼⾥⼀个爽!不过绿叶有⼀个“鲍国平”的⾓⾊也很是经典的,还记得那时候看到“陈三元”(滕丽名饰演)和他的对⼿戏时,⼼⾥那个紧张啊~2.《隔世追凶》很多⼈看《隔世追凶》的结局说反映了⼀种佛学思想,也有⼈认为编剧太过荒谬,抛开这些不谈,回过头来说说陈慧珊的表演,在⼀部剧中塑造两个完全不同的⼈本⾝是⽐较困难和考较演技的,须得让⼈看到另⼀个⾓⾊时有“不同”之感,若产⽣混淆则可算失败。
该剧讲述⽗⼦两代⼈因为⼀个旧电话⽽时空连接,在两个时空内联⼿追凶的故事,于2004年由郭晋安、陈慧珊主演。
剧中郭晋安饰演的“何天光”是⼀名重案组CID,为⼈⿊⽩分明,头脑机灵,能⼒⾼超,⽆论⾯对多棘⼿案情,仍松容⾃若。
说实话,初见“⾼珊”时我并不喜欢这个⾓⾊,不要说“⾼珊”那染了的齐眉半长发型不够适合她,⼀个轮椅上喋喋不休的侦探作家会有什么作为呢?⾃⼰⼼下先就打了个问号。
然⽽接下来的发展却是我始料不及,当我逐集仔细看下来,却不禁深深地被这个开朗明敏的⼥⼦吸引了。
香港电影的历史变迁香港电影产业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自上世纪初开始,香港电影不断经历着历史的变迁与发展。
本文将从早期的默片时代起,逐步介绍香港电影的历史演变,包括黄金时代的兴起和衰落,以及当今蓬勃发展的新世纪。
第一章:默片时代香港电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的默片时代。
当时,电影技术尚未发达,无声电影成为主流。
香港电影工业开始崭露头角,许多默片明星如徐颂琴和周璇出现在银幕上。
这个时期的电影多以故事情节简单、喜剧为主导,娱乐性较强。
第二章:黄金时代的兴起随着技术的发展,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成为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香港电影创造了许多经典作品,不仅在东亚地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在国际影坛崭露头角。
在这个时期,武侠片和警匪片是香港电影的代表作品。
导演如张徹、刘家良和吴宇森等打造了一系列标志性的电影,其中包括《英雄本色》和《无间道》等。
这些电影以其紧凑的剧情、刺激的动作场面和精湛的演技吸引了众多观众。
同时,爱情片和家庭剧也成为黄金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关锦鹏执导的《花样年华》和杜琪峰的《暗战》等作品,通过深入剖析人性和情感的复杂性,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第三章:衰落和新兴然而,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香港电影逐渐衰落。
政治和经济的变革以及与中国内地电影的竞争,使得香港电影产业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票房下滑、制作成本上升导致了许多电影公司的破产。
然而,正是在这个时期,一股新的力量在香港电影中崛起。
导演王家卫以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深度的故事情节重新定义了香港电影。
他的代表作品《重庆森林》和《花样年华》赢得了国际电影界的赞誉,并为香港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四章:新世纪的蓬勃发展进入新世纪,香港电影产业迎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中国市场的崛起,香港电影开始与中国内地合作,互相借力发展。
合拍片的兴起使得香港电影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同时,一些新锐导演如侯孝贤和许鞍华也涌现出来,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创作了一系列备受瞩目的作品。
20世纪90年代至今香港地区TVB刑侦剧的文化变迁作者:刘璐彭来源:《知与行》2015年第05期[摘要]香港地区TVB刑侦剧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的二十多年时间体现了一系列的文化变迁,包括剧中办案模式的变化、人物特征的变化和破案手段的变化,这些都充分体现了TVB刑侦剧在改良的过程中逐步看重理性文化、迎合大众心理以及传播社会科学知识等特点。
在TVB刑侦剧日趋成熟的过程中,剧中隐含的一些文化喻义也越来越多地为人熟知,港人的婚姻家庭观念和多元信仰体系尤为突出。
然而在TVB刑侦剧日益完善的同时,大陆由于受传统文化及政策影响,使大陆公安剧在昙花一现之后有销声匿迹的势头。
如果大陆公安剧可以借鉴TVB刑侦剧的情节结构(即单元剧的形式)来改变现存的“线性结构”,并且加入TVB刑侦剧惯用的知识普及的情节因素,那么大陆公安剧也许会有转机,并重新回到观众的视域中。
[关键词]TVB刑侦剧;人物特征;情节结构[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5)05-0060-05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简称TVB,于1967年正式营业,70年代开始制作电视剧,剧种繁多,其中包括:邻里剧、喜剧、时装爱情剧、宫廷剧等等。
刑侦剧则是从90年代开始兴起并风靡一时的,从单纯的警匪剧逐步发展成为相关部门联合共同处理案情的剧集。
剧情一般围绕感情生活和侦破案件两个主题展开,主要人物的特点鲜明,执法人员办案时执行力强、感情故事融于生活,很容易使观众产生共鸣。
刑侦剧从20世纪90年代兴起至今的二十几年间也发生了许多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并非剧情本身个性上的不同,而是随时代变化而出现的文化变迁,剧中隐含的文化喻义也越来越为人所熟知,这些都给大陆公安剧一定意义上的启示。
一、TVB刑侦剧的文化变迁TVB刑侦剧的文化变迁在进入2010年之后体现得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办案模式、人物特征和破案手段三个方面。
(一)办案模式的变化:从压迫式转向减压式TVB刑侦剧从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首先变化的就是剧中人物所处的室内环境。
由于刑侦剧的情节主要是围绕着警务人员和嫌疑犯,其常规的室内环境就是办公室、会议室和审讯室。
这些地点的室内环境主色调和道具在情节展现过程中出现了变化。
1.室内环境主色调变化。
1997年开播的《鉴证实录》系列和2006年开播的《法证先锋》《法证先锋Ⅱ》中办公室的主色调为白色,无论是墙壁还是办公桌椅的颜色都以白色为主。
但是在2010年开播的《读心神探》和2011年开播的《法证先锋Ⅲ》以及2015年开播的《天眼》中都更换了办公地点的主色调,即由白色改为蓝色。
著名情绪管理专家智然在其研究的颜色心理分析中指出,颜色与心情的关系非常亲密。
白色可以反射全部的光线,空间较小时不利于保持人的精神集中,并且白色对于患孤独症、精神忧郁症的人群易导致其悲伤绝望的情绪。
但是蓝色却是令人遐想又严肃的颜色,并且具有调节神经、镇静安神的作用。
工作忙碌压力大的人群在居室中设计蓝色可以缓解压力、安定情绪,所以用在办公室中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1]。
TVB刑侦剧中应该就是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把办公环境的主色调从白色调整为蓝色,充分体现了电视剧设计方面的细节处理,在关注剧情的同时也关注到周围环境的变化。
2.剧中审讯室和会议室的桌子形状改变。
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的剧集中审讯室的桌子是方形的,审案时,警察和嫌疑犯是面对面交谈。
而在2010年之后的刑侦剧中审讯室的桌子变成三角形的,这样就使得审讯时警察和疑犯的位置不是正坐面对面,也就减少了疑犯心理上的压力,同时减少了疑犯的警惕,使案件审查和审讯更为合理。
同时,审讯室在审讯过程中是全程录像的,如果桌子是三角形的,那么就可以清楚拍到疑犯身后或左右有没有其他人指使或强迫他怎么说,这样使得执法更公正更加具有可信性。
而方形的桌子就会因为角度所限所拍范围受限,存在有碍于司法公正的可能性。
TVB刑侦剧会议室的布置也从教堂训话式改为圆桌讨论,这种变化体现了刑侦剧中重案组组长与组员之间关系的变化。
以上两种变化都可以归纳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香港地区在1997年之前一直是英国殖民地,受欧洲文化影响很大。
欧洲文化是典型的理性主义文化,比较强调个体的独立自主和创新自由。
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则偏重于群体本位,否认个体存在的价值和自由。
在这两种文化交互发展和影响下,香港地区文化兼顾了个体和群体,就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二)人物特征的变化:从身份特殊的边缘人转向边缘心态的普通人TVB刑侦剧中一直都有同性恋、虐童、性侵犯、仇杀、变性人或整容等具体情节。
但在人物情节处理上已经从简单的具有此种特殊特征的受害者和嫌疑犯,发展到具有长期心理阴影或童年受到重创的剧中主要角色(即警察、法医、法证官等)。
比如20世纪90年代的《鉴证实录》系列中杀人犯洪天飞是变性人,卢瑞昭虐待自己儿子,00年代《法证先锋》前两部中也有受害人立仁因情绪不受控而对妻子施以暴力的情节。
但TVB刑侦剧发展到2010年,具有边缘心态的人物已经从配角转为主角,例如《读心神探》中的警长姚学琛因儿时亲眼看见父亲所坐的船爆炸而留下心理阴影;《法证先锋Ⅲ》中的法医钟学心因目睹父母被杀而导致选择性失忆;《仁心解码Ⅱ》中的警员林颂恩同样有选择性失忆,但不同的是她所目睹的是其父亲杀害别人一家三口直到最后自己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这种人物特征的变化使得主角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杜绝了英雄主义毫无缺点的片面形象,同时使整部剧的情节更加连贯,并且在剧集结尾会出现突然转变,剧情的反转设计也是迎合了现在观众对于生活中惊喜刺激的渴望。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生活压力较大、生活节奏快。
TVB刑侦剧的这一改变使观众在看剧的同时满足其猎奇心理,迎合了大众文化的变化趋势。
(三)破案手段的变化:从单纯技术手段的展示转向人文社科知识的普及刑侦剧的情节重点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10年代有所转移,像《鉴证实录》系列和《法证先锋》前两部中都注重展示侦查的过程、方法和手段,可以让观众了解香港地区“执法部门”的运作情况。
而到了10年代的《读心神探》和《法证先锋Ⅲ》已经开始转向对人物心理的剖析。
具体分析,在《读心神探》中频繁出现“人际交往距离”“微表情”“肢体语言”等学术名词,警长姚学琛用很大篇幅来具体解释每个学术名词,让观众在被扑朔迷离的剧情吸引的同时也对相应的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知识加以初步了解。
比如,观众就可以通过观看剧情了解到“揉鼻子代表说谎;眼睛向左上方翻动表示回忆,而向右上方翻就代表说谎话;如果一个人视线和手指方向不相同也表示说谎”。
而在《法证先锋Ⅲ》中最令观众难忘的就是律师Eva和身为法证官的丈夫在法庭上针对在尸体上留下的痕迹和证物是否真实而进行的辩论,在辩论过程中作为法证官的布国栋引用了大段的香港地区基本法条文来驳斥Eva。
这一精彩桥段给观众上了一堂香港地区“法律知识”的普及课[2] 。
但是之前播出的《鉴证实录》系列和《法证先锋》前两部一直是比较注重解剖、化验等一系列化学和医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大多为专业知识的陈述。
观众可能并不理解其中具体术语,只是在形式上接受了这种说法。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刑侦剧的剧情作用已经从专业文化知识的陈述转向对社会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
对观众而言,剧集已经不仅仅是娱乐的方式,而更多具有学习的媒介作用。
二、TVB刑侦剧的文化喻义TVB是中国香港地区本土的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其所拍摄的影视剧无不展示了香港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多重元素。
二战后的50年间,香港地区从中等港口城市发展成为亚洲金融、贸易中心,这期间香港地区社会发生了深刻的转型与变迁。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批上海人来到香港,内地传统文化随之冲击香港华人社会。
到60年代,香港地区的经济发展作为殖民地区和西方联系密切,同时西方的生活方式及思潮也随之深入香港地区,直到60年代后期香港地区文化进入本土化过程,逐渐形成具有香港地区特色的文化模式。
经济的转型、政体的变迁、社会意识的演进,本质而言都是文化的转型,是香港地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3]。
到了20世纪90年代,香港地区文化模式已经达到成熟阶段,许多文化现象在刑侦剧中都有所体现,最具特色的是婚姻家庭观念和宗教形式。
(一)开放的婚姻家庭观念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几乎每部TVB刑侦剧中都有再婚家庭,《鉴证实录》系列剧中曾家原督察和生父、继母以及同父异母的弟弟住在一起;《法证先锋》前两部中法证官高彦博丧妻之后和警察梁小柔再组家庭;《法证先锋Ⅲ》中布国栋和律师Eva离婚后,与法医钟学心重组家庭;同样,《读心神探》中姚学琛督察生活在继父、生母、同母异父妹妹的四口之家,最终也和离婚的叶展婷警员开始新生活。
这种开放的婚姻家庭观念有别于中国传统的婚恋观,这与香港地区100多年的殖民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尽管进入21世纪后我国大陆地区再婚现象增多,但将其搬上荧屏的机会并不多,少数的再婚情节也是作为故事主线进行展开的,绝非TVB剧中以交代背景形式出现。
可见再婚现象在香港地区绝非可以吸引市民关注的罕见生活情节,这与大陆地区大不相同。
具体分析再婚现象就必须要提到由离婚到再婚这一段时间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
这一部分的描写也是TVB刑侦剧中为缓解破案紧张气氛而首选的感情细节。
心理学家保罗·波安南把这一段时间称为“心理离婚”,即离婚后重建关系最后的工作,简而言之,就是“学会再次爱”,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过程。
首先,一个人必须具有一种自主感,以致他感到自己并不完全依赖于一种亲密的关系而因此变得脆弱。
同时还要走出和之前配偶的感情纠葛,重新评价过去的婚姻,建立单身人的新身份。
其次,一个人还必须学会再次信赖另一个人。
这对于一个受伤的人来说是很需要勇气的,否则他们很容易对新的亲密关系进行破坏。
这一过程所需要的时间长短取决于以下四点:其一,以前婚姻的亲密程度;其二,谁首先提出的离婚;其三,是否有第三者插足;其四,严酷的现实要求[4] 。
这一系列的心理过程都会或多或少的体现在剧情中。
这一细腻的心理过程加入到情节紧张的刑侦剧中,的确增色不少,也使剧情更加立体化,减少了单一破案情节的单调化。
(二)多元的信仰体系香港地区是一个世界宗教的荟萃地,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都拥有许多信徒。
这一点在TVB刑侦剧中也有许多情节展示:《鉴证实录》系列中曾家原和聂宝言到车公庙求风车保佑顺利,同时嫌犯达森的继母阮佩云的葬礼是在基督教堂举行的;《读心神探》中玄灵子批中姚学琛生父还活着;《法证先锋Ⅲ》中天眼少女在未知情况下看出布国栋和钟学心是情侣或夫妻关系;《八卦神探》中的警察阿仁在关键时刻运用玄学来找线索;《仁心解码Ⅱ》中神父为救自己的“儿女”而妨碍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