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R3 layout for APM processor
- 格式:pdf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27
DDR3布局布线规则与实例DDR3 布局布线译自飞思卡尔官方文档Hardware Development Guidefor i.MX 6Quad, 6Dual,6DualLite, 6Solo Families of Applications ProcessorsIMX6 Serial Layout Recommendations2 / 343 / 344 / 341.DDR 原理性连接框图图 1、图 2 为 I.MX6DQ/SDL 与 DDR 连接框图,连接示意一目了然。
图 1 DDR3 与 i.MX6DQ/SDL 连接示意图5 / 34图 2 LPDDR2 与 i.MX6DQ/SDL 连接示意图2.DDR 布局布线规则DDR3 在布线中十分重要,它必须考虑阻抗匹配问题,通常单端为 50Ω,差分 100Ω。
图 3 给出了 DDR 及其去耦电容的最终布局,其中左图是顶层布局,右图为底层布局,共计 4 片 DDR3 芯片,顶层、底层各两片。
DDR 应该尽量靠近 CPU,这样可以减小寄生参数和传播延时。
6 / 34图 3 DDR 和去耦电容的布局DDR3 的有两种布线形式:一种是所有信号线等长,另一种是以字节为单位分组等长。
所有信号线等长布线,该种布线方式在信号完整性上是最理想的,在设置约束规则上是简单的,但由于布线空间,使得这种方法耗时费力,甚至设计无法实现,在此只是提及一下,并不推荐使用该种方法。
各信号线布线长度要求如表 1 所示。
表 1 所有信号线等长的布线方式7 / 34以字节为单位分组等长布线,该种布线方式以“小组”为单位作等长处理,实际工程当中等长处理容易实现,但是这种方式约束规则较为复杂,毕竟每“小组”都需要一个约束规则。
表 2 给出了以字节为单位分组等长布线要求。
表 2 以字节为单位分组等长8 / 349 / 341. Clock(min): Clock 的最短长度,因为它有一个±5mil 的容差最后,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是阻抗匹配问题,推荐单端 50Ω,差分 100Ω。
经典DDR3PCB设计指导DDR3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设计是一项关键性任务,它直接影响到DDR3内存模块性能和稳定性。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DDR3 PCB设计指导。
1.布局设计首先,要确保PCB布局以尽量减小信号传输长度和最小化信号路径的交叉。
为此,可以采用层叠设计,将电源和地线平面放在内层,并尽量将数据和时钟线路与其他信号线路分开。
同时,还要保持清晰的电源和地线分布,以减少电磁干扰。
2.阻抗匹配DDR3接口要求较低的阻抗匹配,一般为50欧姆。
因此,在设计DDR3PCB时,需要使用特殊的阻抗控制技术,包括差分阻抗控制和单端阻抗控制。
通过正确选择PCB板材和线宽/线间距来控制阻抗,确保数据线和时钟线的阻抗匹配。
3.时钟信号时钟信号对DDR3接口的性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在PCB设计中,时钟信号应该尽量与其他信号线隔离,并保持尽可能短的信号路径。
此外,要确保时钟信号的最大和最小延迟在规格范围内,并且要避免信号树中出现反向或环形延迟。
4.功耗分析和管理DDR3内存模块在运行时会产生较大的功耗,因此在PCB设计中需要进行功耗分析和管理。
这包括考虑供电线路的宽度和连接方式,设计足够的电源滤波电容,并确保电源线路的稳定性和低噪声。
5.地线规划合理的地线规划对于DDR3PCB设计至关重要。
正确规划地线可以减少信号的噪声干扰和串扰。
建议使用实特性阻抗为0的地线平面,以减少反跳和电磁干扰。
6.差分信号DDR3接口主要使用差分信号传输,如数据线和时钟线。
在PCB设计时,差分信号应该尽可能保持信号的匹配性,并采取差分对的布线方式,减少差分信号之间的串扰。
以上是经典的DDR3PCB设计指导,注意这只是指导性的建议,具体设计仍应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产品要求进行调整。
此外,使用专业的PCB 设计软件进行仿真和分析也是十分重要的,以确保DDR3PCB设计的性能和稳定性。
ad ddr3规则
AD DDR3是一种计算机内存标准,以下是其详细规则:
1. 物理规格:
- AD DDR3内存模块的尺寸为240针。
- 内存模块的长度为133.35毫米。
- 内存模块的宽度为30毫米。
- 内存模块的高度为4.06毫米。
2. 电气规格:
- AD DDR3内存模块的电压为1.5伏特。
- 内存模块的总线频率为800兆赫兹至2133兆赫兹。
- 数据传输速率为每秒800兆字节至每秒1700兆字节。
- 内存模块的总线宽度为64位或72位。
3. 容量规格:
- AD DDR3内存模块的容量范围从1GB到16GB。
- 内存模块的容量单位为字节。
4. 时序规格:
- AD DDR3内存模块的时序规格包括CAS延迟、RAS到CAS延迟、预充电延迟等参数。
- 时序规格是指内存模块在不同操作中的响应时间。
5. 兼容性规格:
- AD DDR3内存模块可以与兼容DDR3规格的计算机和主
板一起使用。
- 内存模块的兼容性可以通过DDR3标志来确认。
总结:AD DDR3内存模块的规则包括物理规格、电气规格、容量规格、时序规格和兼容性规格。
这些规则是为了确保内存模块能够在兼容的计算机系统中正常运行。
DDR3布线技巧DDR3布线技巧DDR3是电子系统中极其重要的一种芯片。
它可以在时钟线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分别对数据进行读取操作。
故有着很高的读写速率。
但正是这高速的读写速率是的DDR3的系统在布局布线上有着很高的要求。
正确的布局布线不仅可以使的DDR3存储系统可以正常的工作。
并且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电磁干扰。
下面是一些关于DDR3的布线规则和建议:1:最少三层信号线,最好四层2:使用FBGA封装的DDR器件,要求DQ,DQS,DM和时钟信号线以Vss为参考。
地址,命令,控制线以VDD为参考。
为了保证良好的电源供电,通常的方法是在PCB外层信号层铺上VDD。
3:减小信号返回路径的长度,减小传输电流和电磁辐射。
Micron要求把Vdd和Vss相邻近放置。
4:Vref的建议:低电感去耦电容离Vref引脚越近越好。
Vref的线越粗短越好。
为了减少耦合,Vref离信号线最少2cm。
5:对于轻载,(小于四个DDR3器件)可以通过简单的电阻分压产生Vref。
这样Vref可以跟踪到VddQ的任何电压变化。
6:对于器件非常多,负载特别重的情况下。
用一个电源IC就可以了。
常用的DDR3比如Micron成功的使用了很多内置MOSFET的开关电源。
7:这些电源可以为VTT电路提供3A的电流,并且有一个独立的线性的可提供3ma的Vref。
8:ref设计准则:最小20-25mil宽,以减小线上的电感。
和其他邻近的信号线最少有15-25mil 的间距。
Vref和VddQ之间放置0.1uf的去耦电容。
Vref和VssQ之间放置0.1uf的去耦电容。
放置去耦电容以去耦。
9:在设计DDR存储器的时候,电源需要认真的考虑。
因为DDR需要3个精准的电压。
1:VddQ,Vtt和Vref。
VTT是存储器总线端接电压所需电压值是VddQ/2.10:VDD和VDDQ有着很高的电流,用于给DDR内核和器件的IO口供电。
Vref大小为Vdd的一半,用于和DDR内部信号做比对。
DDR3布局的那些事儿前面高速先生团队已经讲解过众多的DDR3理论和仿真知识,下面就开始谈谈我们LATOUT攻城狮对DDR3设计那些事情了,那么布局自然是首当其冲了。
对于DDR3的布局我们首先需要确认芯片是否支持FLY-BY走线拓扑结构,来确定我们是使用T拓扑结构还是FLY-BY拓扑结构.常规我们DDR3的布局满足以下基本设计要求即可:1.考虑BGA可维修性:BGA周边器件5MM禁布,最小3MM。
2.DFM 可靠性:按照相关的工艺要求,布局时器件与器件间满足DFM的间距要求;且考虑元件摆放的美观性。
3.绝对等长是否满足要求,相对长度是否容易实现:布局时需要确认长度限制,及时序要求,留有足够的绕等长空间。
4.滤波电容、上拉电阻的位置等:滤波电容靠近各个PIN放置,储能电容均匀放置在芯片周边(在电源平面路径上);上拉电阻按要求放置(布线长度小于500mil)。
注意:如有提供DEMO板或是芯片手册,请按照DEMO板或是芯片手册的要求来做。
1.滤波电容的布局要求电源设计是PCB设计的核心部分,电源是否稳定,纹波是否达到要求,都关系到CPU系统是否能正常工作。
滤波电容的布局是电源的重要部分,遵循以下原则:CPU端和DDR3颗粒端,每个引脚对应一个滤波电容,滤波电容尽可能靠近引脚放置。
线短而粗,回路尽量短;CPU和颗粒周边均匀摆放一些储能电容,DDR3颗粒每片至少有一个储能电容。
图1:VDD电容的布局(DDR颗粒单面放)如图2所示:VDD电容的布局(DDR颗粒正反贴)DDR 正反贴的情况,电容离BGA 1MM,就近打孔;如可以跟PIN就近连接就连接在一起。
2.VREF电路布局在DDR3中,VREF分成两部分:一个是为命令与地址信号服务的VREFCA;另一个是为数据总线服务的VREFDQ。
在布局时,VREFCA、VREFDQ的滤波电容及分压电阻要分别靠近芯片的电源引脚,如图3所示。
图3:VREF电路布局3.匹配电阻的布局为了提高信号质量,地址、控制信号一般要求在源端或终端增加匹配电阻;数据可以通过调节ODT 来实现,所以一般建议不用加电阻。
不是所有DDR3都可以用Fly by结构!趁着时间还早,打开电脑正想百度下今天是什么好日子,突然桌上的电话铃声叮叮叮叮的响起来了,平时很少响的电话一大早怎么会有人找呢,不会打错电话了吧。
我索性拿起电话,原来是公司分部的设计人员小A。
小A说他最近摊上大事了,正急得满头大汗呢,希望我能给他找找原因,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前不久小A设计了一块单板,单板很简单,上面有一个主控芯片拖着2片DDR3颗粒,客户也没有任何要求,就说按照常规布线即可。
小A也觉得这个设计很简单,凭着自己好几年的设计经验那还不是小菜一碟、信手拈来之事,所以也没有太多顾虑,三下五除二就完工了,DDR3布线,常规还不就是用Fly_by拓扑,走线简单又省空间,哈哈,等着拿奖金吧。
最近板子进入调试阶段,DDR3系统却死活运行不到额定频率,还老是死机,但是降频又能正常工作,各种办法用尽也无济于事,客户只好又来找小A,怀疑是不是PCB板设计有问题,小A此时也摸不着头脑,这么简单的板子怎么可能有问题呢,自己都是按照公司设计规范来做的啊,如果有问题那不是规范有问题?所以小A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也就只好找到我们制定规范的SI工程师了。
听了小A的描述,DDR3运行不到额定频率,但降频却工作正常,第一反应是时序问题,肯定是什么影响到了DDR3的时序。
小A也算是经验较丰富的设计人员了,对于等长、线间距及电源设计等注意事项应该是烂熟于心的,而且公司也会不定期的培训,查板后也排除了这些问题,板子见如下图一所示。
图一看来要查看芯片手册了,打开芯片功能规范手册,直接找到DDR控制器部分,下面这句话真是亮瞎了我的“24K钛合金火眼金睛”:问题找到了,原来这个主控芯片不支持读写平衡功能!既然不支持读写平衡功能,那么这个设计就不能使用Fly_by的拓扑结构,这确实是典型的疏忽大意。
由于无法修改主控芯片内部的参数,也不想降频使用,看来只能使用T型拓扑改版了,可惜啊,小A的疏忽大意差点酿成了大错,还好客户只是前期的小批量测试版本。
本文主要使用时域分析工具对DDR3设计进行量化分析,介绍了影响信号完整性的主要因素对DDR3进行时序分析,通过分析结果进行改进及优化设计。
1 概述当今计算机系统DDR3存储器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数据传输率一再被提升,现已高达1866Mbps。
在这种高速总线条件下,要保证数据传输质量的可靠性和满足并行总线的时序要求,对设计实现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本文主要使用了Cadence公司的时域分析工具对DDR3设计进行量化分析,介绍了影响信号完整性的主要因素对DDR3进行时序分析,通过分析结果进行改进及优化设计,提升信号质量使其可靠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
2 DDR3介绍DDR3内存与DDR2内存相似包含控制器和存储器2个部分,都采用源同步时序,即选通信号(时钟)不是独立的时钟源发送,而是由驱动芯片发送。
它比DR2有更高的数据传输率,最高可达1866Mbps;DDR3还采用8位预取技术,明显提高了存储带宽;其工作电压为1.5V,保证相同频率下功耗更低。
DDR3接口设计实现比较困难,它采取了特有的Fly-by拓扑结构,用“Write leveling”技术来控制器件内部偏移时序等有效措施。
虽然在保证设计实现和信号的完整性起到一定作用,但要实现高频率高带宽的存储系统还不全面,需要进行仿真分析才能保证设计实现和信号质量的完整性。
3 仿真分析对DDR3进行仿真分析是以结合项目进行具体说明:选用PowerPC 64位双核CPU 模块,该模块采用Micron公司的MT41J256M16HA—125IT为存储器。
Freescale 公司P5020为处理器进行分析,模块配置内存总线数据传输率为1333MT/s,仿真频率为666MHz。
3.1仿真前准备在分析前需根据DDR3的阻抗与印制板厂商沟通确认其PCB的叠层结构。
在高速传输中确保传输线性能良好的关键是特性阻抗连续,确定高速PCB信号线的阻抗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印制板成为“可控阻抗板”,这是仿真分析的基础。
ddr3 电路设计
DDR3是一种双数据速率(Double Data Rate)的SDRAM(同步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它具有高速、高密度和低功耗的特点。
在
进行DDR3电路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时序设计,DDR3内部时序非常严格,需要精确的时钟控制
和信号同步。
在电路设计中,需要确保时钟信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同时要考虑数据和控制信号的延迟和对齐。
2. 信号完整性,DDR3的高速传输需要考虑信号完整性,包括
信号的传输线路设计、阻抗匹配、信号串扰和噪声抑制等方面。
在
电路设计中需要合理布局PCB,减小信号传输路径的长度,采用差
分信号传输等方法来提高信号完整性。
3. 电源和接地设计,DDR3需要提供稳定的电源和接地,以确
保芯片的正常工作。
在电路设计中需要考虑电源线和接地线的布局
和连接方式,减小电源噪声和提高电源供电的稳定性。
4. 自校准和时序校准,DDR3内部具有自校准和时序校准的功能,可以校正时钟和数据信号的偏移和延迟。
在电路设计中需要考
虑这些校准功能的实现和控制。
5. 热管理,DDR3在高速运行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需要考虑散热设计,包括散热片的设计和散热风扇等。
总之,DDR3电路设计需要全面考虑时序、信号完整性、电源和接地、自校准和时序校准、热管理等多个方面,以确保DDR3芯片的正常工作和高速稳定传输。
xilinx ddr3复位i奥准引脚约束电平标准Xilinx DDR3 (Double Data Rate 3)复位IO (Input/Output)引脚约束电平标准,是指在设计中对DDR3芯片进行复位操作的时候,约束其引脚电平的要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Xilinx DDR3复位IO引脚约束电平标准,并对其进行详细解释。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DDR3引脚约束电平标准的基本背景。
DDR3是一种用于高速、大容量存储器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标准。
在DDR3设计中,复位是一个重要的操作,用于将DDR3芯片的内部状态复位到初始状态,以确保正常的操作。
因此,正确的复位操作对于保证DDR3芯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
在DDR3设计中,复位引脚主要包括两个:DDR3_RESET_N和DDR3_RESET_B。
其中,DDR3_RESET_N是一个复位信号,用于将DDR3芯片复位到初始状态;DDR3_RESET_B是一个复位使能信号,用于控制是否对DDR3芯片进行复位操作。
根据Xilinx的规范,DDR3_RESET_N的电平标准应满足以下条件:1. VIL (Voltage Input Low):当DDR3_RESET_N被拉低时,其电平应小于0.4V。
2. VIH (Voltage Input High):当DDR3_RESET_N被拉高时,其电平应大于2.0V。
3. VILH (Voltage Input Low to Voltage Input High):DDR3_RESET_N的上升边沿应在从0.3V到1.7V之间。
4. VIHL (Voltage Input High to Voltage Input Low):DDR3_RESET_N的下降边沿应在从1.7V到0.3V之间。
而DDR3_RESET_B的电平标准应满足以下条件:1. VIL (Voltage Input Low):当DDR3_RESET_B被拉低时,其电平应小于0.4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