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5紫桑葚课文原文素材语文S版
- 格式:docx
- 大小:16.40 KB
- 文档页数:2
语文版2018-2019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5课《紫桑葚》同步练习一、基础运用(共5题;共29分)1.读拼音写词语sāng shèn rúdóng zhàn yìruóyǒu ruówú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méng lòng shūtan shújiēruóyǒu suǒsī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形近字组词儒________ 箩________ 眬________ 葚________蠕________ 萝________ 胧________ 勘________3.按要求写句子。
①不久以后,被写入战史的孟良崮战役胜利结束。
(缩写句子)②他把桑葚摘下来,塞到警卫员的嘴里。
(改成“被”字句)③快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两个警卫员还没回来。
(修改病句)④他发明自己养的蚕吃得很饱。
(修改病句)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①他又抓起一把桑叶,摘下桑葚,放到旁边的一个小凳子上,再把桑叶撒给蚕宝宝。
________②他的心里有点儿为自己的警卫员担心,两个小鬼可要小心哟。
________③“你俩再去一趟,要扩大搜索的范围。
”“但必须采到桑叶。
”________5.读课文《紫桑葚》中下面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个多小时过去了,两个警卫员还没回来。
他默默地站起来,又慢慢地走到西屋门前。
手刚伸到门上,又猛地缩回来。
他自嘲地笑了笑,走到大门口:“这两个小鬼,怎么搞的?”二、阅读理解(共2题;共39分)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周恩来总理一生________是尽人皆知的。
1958年夏天,总理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他日夜操劳,十分辛苦。
新会县委的负责同志看在眼里,很是过意不去,在总理离开的前夕,决定设宴送行。
15 紫桑葚 同步练习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15课紫桑葚》同步练习卷(6)一、给下列生字和多音字注音.1. 生字注音:2. 多音字注音:撒网________ 撒种________3. 抄写下列词语,解释加点的词语。
若有所思若有若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收集表现爱国情感的古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紫桑葚》)课文讲述了在激烈的孟良崮战役中,许世友将军_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革命前辈________的崇高精神。
6. (《紫桑葚》)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7. (《紫桑葚》)许世友为什么一定要做这件事?8. (《紫桑葚》)思考:第30自然段的留言条突出了许世友将军的什么品质?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15课紫桑葚》同步练习卷(6)一、给下列生字和多音字注音.1.【答案】shèn,rú,huō,yì,lóng【考点】拼音【解析】本题考查了给汉字注音,注意平翘舌的运用,声调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葚:[shèn][桑葚]桑树结的果实。
[rèn][桑葚儿]桑树结的果实,用于口语。
故“桑葚”的“葚”读音为shèn。
豁:[huō]裂开。
[huò]开阔;开通;通达。
[huá]见〖划拳〗(豁拳)。
故“豁口”的“豁”读音为huō。
2.【答案】sā,sǎ【考点】拼音【解析】考查了多音字,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
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根据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
15 紫桑葚同步练习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
蠕.动(yú rú)思索.(shuǒ suǒ)豁.开(huō hē)播撒.(shǎ sǎ)杂质.(zhǐ zhì)嘲.笑(cháo cáo)二、比一比,再组词。
蠕()役()眬()葚()儒()投()拢()甚()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咱们就在这里落脚吧,老乡的东西,我们要照管好啊。
”(用加点的词语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战场上硝烟滚滚打得非常强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词填空。
战斗战役战争(1)不久以后,被写入战史的孟良崮()胜利结束。
(2)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
(3)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结束,才二十分钟。
严厉严峻严肃(1)对待工作,爸爸总是那样认真()。
(2)在这场斗争中,每个同志都经受了()的考验。
(3)对老首长的()批评,我们十分感激。
五、提高题他锁着眉头没吭声过了半天才又轻声说道你俩再去一趟要扩大搜索的范围他把手使劲儿往下一按声音略大了—点儿但必须采到桑叶“保证完成任务!”两人的眼角有点儿湿,敬礼后拿着筐又跑了出去。
1.在空白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他锁着眉头,没吭声”,“他”当时在想什么?3.两人的眼角为什么有点湿?六、《紫桑葚》是以什么为线索?15《紫桑葚》课时练答案一、rú suǒ huō sǎ zhì cháo二、蠕动儒家战役投入朦胧聚拢桑葚甚至三、1.老师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下黑板,然后写了几个字。
2. 战场上硝烟滚滚打得非常激烈。
四、五、略六、《紫桑葚》记叙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许世友在激烈的孟良崮战役中,关心人民群众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许世友为人民群众着想,关心群众利益的崇高精神。
语文S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5 紫桑葚课文精读练习卷现代文阅读1. 阅读理解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两个警卫员还没回来。
___手刚伸到门上,又猛地缩回来。
他自嘲地笑了笑,走到大门口:“这两个小鬼,怎么搞的?”又过了一会儿,门口传来怯怯的声音:“报告首长!我俩没看到桑叶。
”他看了他俩一眼,见他们还喘着粗气,一副疲劳的样子,就把心里腾起的火强压下去,指指他俩,冷冷地问□□怎么回事□□(1)在选文第二自然段的“□”处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对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默默地”“慢慢地”说明许世友十分疲劳。
B.写出了许世友关心战士的品质。
C.“默默地”“慢慢地”说明了许世友担心战士找不到桑叶。
(3)读选文,你认为许世友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2. 阅读理解躲出去的房主人回来了,他发现自己养的蚕吃得很饱,旁边一只筐里还有小半筐桑叶。
在一堆紫色的桑葚边,还压着一张纸条:打扰了,感谢给我们留门。
许世友1947.5.13看到这里,老乡的眼睛湿润了。
朦胧中,他发现那堆紫桑葚更加鲜亮了。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潮湿——( ) 模糊——( ) 明亮——( )(2)“老乡的眼睛湿润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3)“蒙咙中,他发现那堆紫桑葚更加鲜亮了。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语文S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5 紫桑葚课文精读练习卷现代文阅读1.【答案】(1):“?”B(3)他是一个关心战士的人。
【考点】现代文阅读【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略(2)略(3)略2.【答案】(1)湿润朦胧鲜亮(2)老乡被许世友的举动感动了(3)老乡看到紫桑葚就像看到了战士们热爱人民,关心群众利益的美好品德;老乡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与光明。
【考点】现代文阅读【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略(2)略(3)略。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15课紫桑葚》同步练习卷(1)二、标题1.(3分)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
(1)他把桑葚摘下来,塞.(sāi sè)到警卫员的嘴里。
(2)两人抬着一大筐碧绿的桑叶回来了,脸上显露着兴.(xīng xìng)奋的神情。
(3)他慢慢推开虚掩着的秫秸..、(shùjiéshújiē)扎.(zhāzā)的门。
(4)他不敢分散.(sǎn sàn)精力,又马上把注意力转.(zhuǎn zhuàn)回到对战事的考虑上。
(5)说着,他小心地把桑叶撒.(sāsǎ)到笸箩里。
2.(3分)用“\”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蠕懦)动秫(桔秸)自(嘲潮)(搜收)索考(虑虚)(慰蔚)劳3.(3分)预习课文后,我已知道课文叙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许世友司令在激烈的战役中,的感人故事,表现了革命前辈为人民群众着想,关心群众利益的崇高精神。
4.(3分)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四字词语。
(1)这里起来,那里下去。
形容接连不断。
(2)形容事物不清晰或关系不亲密。
(3)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5.(3分)品析句子。
(1)“咱们就在这里落脚吧。
老乡的东西,我们要照管好啊!”这是对许世友的描写,从这个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2)“他端起茶杯,举到嘴边,还没碰到嘴唇,又猛地放下,桌面被碰得响了一声……”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会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读读句子想一想,许世友将军此时在想些什么?。
6.(3分)小练笔。
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老乡看到许世友留下的纸条,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看到这里,老乡的眼睛湿润了。
蒙眬中,他发现那堆紫桑葚更加鲜亮了。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15课紫桑葚》同步练习卷(1)参考答案二、标题1.sāi;xīng;shú;jiē;zā;sàn;zhuǎn;sǎ;2.蠕;秸;嘲;搜;虑;慰;3.孟良崮;关心人民群众;4.此起彼伏;若有若无;若有所思;5.语言;关心爱护百姓,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紫桑葚》教学设计《紫桑葚》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记叙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许世友在激烈的孟良崮战役中,关心人民群众的感人故事,表现了革命前辈为人民群众着想、关心群众利益的崇高精神。
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了许世友在老乡西屋里发现了蚕宝宝的生长情况和急需喂养的情景;接着写许世友两次命令俩警卫员去采桑叶的情况,表明许世友对老乡家的蚕宝宝十分关切;最后写许世友亲自把桑叶撒给蚕宝宝,还把摘下的桑葚留给房东的孩子吃,表明许世友在激烈的战斗中仍然关心人民、热爱人民的崇高品质。
【知识与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葚、役、眬”3个生字。
正确读写“若有所思、舒坦、若有若无”等词语。
2、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革命前辈关心群众、热爱人民的精神。
3、指导学生简要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革命前辈关心群众、热爱人民的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革命前辈关心群众、热爱人民的精神。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简要复述课文。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请看大屏幕(向学生展示桑葚的图片),你们认识吗?都谁吃过?谈谈感受。
2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跟桑葚有关的课文,知道是哪篇课文吗?3板书课题,请认真观察并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注意做到正确、美观)。
4 齐读课题。
5 当你们读了课题,你在想什么?师:紫桑葚是那么的诱人,让人爱不释手,真想咬一口尝尝呀!那这篇课文到底围绕着紫桑葚写了一件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到书中找答案吧!【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他们喜爱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提出读书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懂、读不通的地方请用笔画下来,多读几遍,也可以向同桌请教,做到同桌互读。
15 紫桑葚
“小鬼,怎么好像不太对头啊?”他四下里扫了一眼,问警卫员。
警卫员扭头向西面的山峰看了一下——每个山头硝烟滚滚,枪声炮声此起彼伏——就把两脚啪地一并:“报告首长,老乡都躲了,门没顾上锁。
”
“唉,打仗嘛。
”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咱们就在这里落脚吧。
老乡的东西,我们要照管好啊!”
紧张忙碌过后,瞅点儿空隙,他走出房门,两手举过头顶,伸了个懒腰,然后看看田野里的青草和绿树,感到舒坦了一些。
正想转回身去,钻进耳朵里的枪炮声中,似乎夹杂着一种若有若无的咝(sī)咝的声音。
他仔细听了—阵,就来到西屋门口。
警卫员立即跟了过来。
他先敲了敲门,没动静,就慢慢推开虚掩着的秫枯(shújiē)扎的门。
迎门是一个大秫秸笸箩(pǒluo),里面养着已长到一寸左右的蚕宝宝。
一条条蚕虫,在蠕(rú)动着,叠压着,有的还把头抬起来,来回扭动几下。
他笑了笑,慢慢退出来,又轻轻地把门关上。
回到正房的指挥所,他问了一下25、26、27师所在的具体位置,命令道:“不许从任何人手下漏掉一个敌人!”
他端起茶杯,举到嘴边,还没碰到嘴唇,又猛地放下,桌面被碰得响了一声,人们都抬起了头。
他谁也没看,大声叫道:“警卫员!”
“到!”两个警卫员跑到他跟前,举手敬礼。
他严肃地看了他俩一眼:“我命令你俩,马上去给我采一筐桑树叶子来,要干净,要肥实。
”
警卫员稍一愣神,随即大声应道:“是!”看着警卫员跑步出了院子,他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然后,又大步走到地图前,看了看部队目前所在的位置,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个多小时过去了,两个警卫员还没回来。
他默默地站起来,又慢慢地走到西屋门前。
手刚伸到门上,又猛地缩回来。
他自嘲地笑了笑,走到大门口:“这两个小鬼,怎么搞的?”
又过了一会儿,门口传来怯怯的声音:“报告首长!我俩没看到桑叶。
”
他看了他俩一眼,见他们还喘着粗气,—副疲劳的样子,就把心里腾起的火强压下去,指指他俩,冷冷地问:“怎么回事?”
警卫员回答:“在方圆两公里之内我们找了一圈,没有桑树,所以……”
另一警卫员说:“西边倒是有三棵桑树,但被炮火打得光秃秃的了,树上一片树叶也没有了。
”
他锁着眉头,没吭声。
过了半天,才又轻声说道:“你俩再去一趟,要扩大搜索的范围。
”他把手使劲儿往下一按,声音略大了—点儿,“但必须采到桑叶。
”
“保证完成任务!”两人的眼角有点儿湿,敬礼后拿着筐又跑了出去。
四下里的炮火仍很激烈。
他的心里有点儿为自己的警卫员担心,两个小鬼可要小心哟。
他不敢分散自己的精力,又马上把注意力转回到对战事的考虑上。
太阳已经过午,当他再次抬眼往大门外看时,两个警卫员终于走进了视野。
两人抬着一大筐碧绿的桑叶回来了,脸上显露着兴奋的神情。
他走出来,高兴地说:“给我给我,你俩快去喝口水。
”
但警卫员并没有走,与他一起抬着桑叶来到西屋。
他瞅着一个个蚕宝宝,嘿嘿地笑着,慢慢抓起一把桑叶,反过来顺过去地看了看,没有杂质,只是叶柄上带着几个紫色的桑葚。
他把桑葚摘下来,塞到警卫员的嘴里。
警卫员没防备,只好吃了:“首长?”
他笑了:“慰劳你俩一下。
”
说着,他小心地把桑叶撒〔sǎ〕到笸箩里。
蚕宝宝快速地蠕动起来。
刷刷刷,绿油油的
桑叶一会儿就被咬出一个个大豁(huō)口。
他又抓起一把桑叶,摘下桑葚,放到旁边的一个小凳子上,再把桑叶撒给蚕宝宝。
警卫员看到首长非常投入,就咂(zā)咂嘴,小声说:“首长,桑葚真好吃,您尝尝吧。
”
他摇摇头:“不,给房东的孩子留着吧。
”
炮火越来越猛了……
不久以后,被写入战史的孟良崮(gù)战役(yì)胜利结束。
躲出去的房主人回来了,他发现自己养的蚕吃得很饱,旁边一只筐里还有小半筐桑叶。
在一紫色的桑葚边,还压着一张纸条:
打扰了,感谢给我们留门。
许世友
1947.5.13
看到这里,老乡的眼睛湿润了。
蒙眬(lóng)中,他发现那堆紫桑葚更加鲜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