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68 MB
- 文档页数:10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一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研究昼夜的变化,认识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1、注明地球、月球旋转轨道和太阳、地球、月球相对位置的挂图或反映地球、月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录像带。
2、地球仪。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白天就到来了,人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学习;太阳从西方落下,黑夜就降临大地。
请同学们观察这幅日出、日落图,结合平时的了解想一想: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2、提问:(1)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出了什么现象?(2)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3、谈话: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的昼夜就交替着循环出现,那么是什么原因引导了地球昼夜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了解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情况。
(1)谈话: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月球绕着地球旋转,它们在宇宙中的相对位置及地球、月球的旋转情况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
(地球、月球在宇宙中围绕着太阳旋转的有关录像)闭着眼睛想一想茫茫的宇宙之中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转的情形。
(2)提问: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公转和自转的?2、观察实验,探求地球昼夜变化的原因。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运动,月球绕着地球运动。
那么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是由什么运动造成的呢?教师演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月球的运动情况。
(2)提问:从地球仪的演示中可以看出,地球在绕太阳转动的同时还进行着什么样的运动?(3)讨论:你认为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是由于什么运动造成的?(4)谈话:我们每天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下面我们通过一些活动弄清这个问题。
(5)分组活动,一个同学坐在转椅上,另一个同学使转椅转动。
思考:①坐在转椅上不动时,看到周围的物体怎样?②转动转椅,你看到周围的物体是怎样的?③坐在转动的转椅上,你看到的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转椅的转动方向有什么关系?④坐在转椅上,从左向右转动,你看到周围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6)分组讨论:①我们知道,在地球上看到太阳、月球、星星等天体,每天都有东升西落的现象,这说明什么?(地球自西向东运动)②由此可以推测,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在作什么样的转动而形成的?(7)小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这个分析是正确的。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1《中国的疆域》教案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地图,学生能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领土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的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知道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学会分析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建立我国地理位置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读图、析图、比力、会商、探究、多媒体辅助课时放置】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视频)近山为农,居水为渔,临路行商,探寨问俗,访镇寻风。
我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多姿多彩,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首先来了解一下我国在世界上的位置。
二、新课研究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多媒体出示“中国活着界上的位置”图,读图回答:1.根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限(赤道、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说出我国划分位于哪两个半球?(北半球和东半球)2.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亚洲东部,宁靖洋西岸)3.哪条纬线穿过了我国南部?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哪个温度带?(北回归线穷穿过了我国南部,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承转过渡: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影响着地理环境的特点和人民的经济活动,我国的地理位置有怎样的优越性呢?活动设计1:1.与哈萨克斯坦、日本相比,我国海陆位置有什么不同?会商分析: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内陆国,日本是一个岛国,而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宁靖洋,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很多国家交界。
2.比较我国与俄罗斯、巴西的纬度位置有什么不同?会商分析:俄罗斯被北极圈穿过,属于中高纬度,气候较为冰冷;巴西被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位于热带,气候湿热;而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四序分明,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中国的疆域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的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用具:《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地球仪、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课时安排:二课时板书设计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伟大的祖国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二、辽阔的国土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2、跨近50个纬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某某国——中国。
〔板书〕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伟大的祖国〔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活动)读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我国在南北半球中在哪个半球、东西半球中在哪个半球?〔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限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限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案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完整)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3课时)
第一课时位置优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记住我国陆疆面积、邻国、临海、海疆概况;能够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特点及其优越性;知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图获取地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
运用地图帮助学生建立地理事物空间概念,养成用图、读图、分析图的地理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建立学习中国地理的兴趣;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中国轮廓的审美,丰富想象力,感受快乐。
教学重点:优越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位置、疆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地球仪、挂图(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辽阔的疆域伴随着《我爱你,中国》的乐曲,展开一幅世界政区图指出:“我爱你,
中国”这是亿万中国人的共同心声。
像一只东方
报晓的雄鸡,版图位置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在地理学习的时间里,更深刻地了解我们的祖国。
“知之深,爱之切”今后才能更好地报
效祖国。
聆听、感悟。
讲授新课
半球位置呈现“中国在地球位置”示意图提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提供地球仪并要求一名学生用地球仪讲解。
指出: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 培养读图能力;形成地理位置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反复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运用资料,分析、对比,获得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1. 地理位置空间感的建立。
2. 地理位置优越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回顾七年级地理学过的知识,还记得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吗?(学生回答、更正)(教师补充、归纳)主要从经纬度位置(包括半球位置与五带位置)、海陆位置(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等方面来分析,有时还从与邻国或邻区的相对位置来描述。
二、展示目标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三、问题引导自学探究1、猜一猜:“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
”请同学们猜一猜:描述了我国的哪些位置?(学生回答、更正)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2、“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居东”判断的依据是什么?(1)在地图上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2)在地图上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3)观看教材第3页图1.2标出的五个国家,说说从东、西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从南、北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学生回答、更正)(1)俄罗斯、蒙古、日本 (2)俄罗斯、加拿大、蒙古、日本3、综合比较以上五个国家,说说从经度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者来看,最能体现我国位置优越性的是什么位置?4、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及北纬30°、60°纬线的大致位置。
探讨下列问题:(1)在地图上指出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所处的纬度范围。
地理位置优越地理位置及其特点说出利用东、西半球地图或地球仪掌握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通过与邻国位置比较,认识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内容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行为程度 【 课 题 】八上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1节 辽阔的疆域(第1课时) 【 课 型 】新讲课 【课标要求及解读】●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教学目标】1.运用东、西半球图说出中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与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纬度位置的比较,熟悉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通过与日本和蒙古海陆位置的比较,熟悉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重点)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当堂达标【教学方式】读图观看、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讨法、比较法、归纳、综合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制作、地球仪、讲义插图、地理助学。
【教学进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 导入与 交流[多媒体情境导入]:配背景音乐《大中国》,多媒体展示我国的天安门城楼、长城、珠穆朗玛峰 、西北大漠、江南园林、山东泰山、南沙群岛等自然、人文景观图片。
[指导读图]请看课本P2图[教师点拨]:上面两幅图第一个是我国的最西端,第二个是我国的最东端。
下面两幅图第一个是我国的北方,第二个是我国的南方。
学生观看我国的地域风景图片感受祖国之伟大[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作答。
1.东西昼夜差异明显是因为东西跨度大造成 2.南北季节差异显著是因为南北跨度大造成的。
3.东西昼夜差异明显,南北季节差异显著是疆域辽阔的必然结果。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对中国地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东西昼夜差异明显、南北季节差异显著的景观图片的比较,说明我国的疆域十分的辽阔。
衔接通过看图,我们知道我国的东西跨度非常大,南北跨度也非常大。
所以,小资料: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2°(73ºE —135ºE ),自西向东跨越东五区至东九区共五个时区。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知识网络】半球位置 东半球 北半球位置 纬度位置 跨纬度广,大部分在中纬度,属于北温带海陆位置 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位置优越有利于农业生产优越性 有利于对外交往与合作有利于海洋事业的发展陆地领土 960万平方千米疆域辽阔 海洋国土37万平方千米陆上国界线 2万多千米疆界绵长 大陆海岸线 1万8千多千米省(自治区、直辖市) 划分 县(自治州、自治县、市) 乡(民族乡、镇)34个省级行政区 名称简称分布 [内容提要]本节主要包括我国的地理位置、国土组成和行政区划。
重点是从我国的地理位置入手,理解其优越性,学会分析和评价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
难点是省级行政区的空间分布、轮廓及省级行政中心在地图上的位置。
分析和评价地理位置,一般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我国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生产影响最大,我国南北跨近50个纬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海陆位置使我国东部降水丰沛,利于农业生产,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和海上航运;西部与中亚、西亚及欧洲的陆上交通便利。
国土组成和行政区划这两部分涉及的地名很多,空间概念的建立非常重要。
学习时要注重地图的作用,多识图、读图、指图、记图、填图、画图,将地理名称落实在地图上。
运用地图记忆我国省级行政区的方法有很多:①在地图上联系其他已知的重要地理事物,如某某在太行山以西,某某流经某某省;②在地图上分区域记忆,如东北为黑、吉、辽三省,西南为川、黔、滇三省;③在地图上根据相对位置记忆,如某某和某某,某某和某某;④在地图上根据各省区的形状记忆,如某某像只皮鞋,某某像肉骨头。
另外,动手做拼图游戏,指图竞赛,省区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的抢答比赛能很好的帮助记忆,运用歌诀记忆邻国、省区也很有效。
【综合能力训练】一、填空1、举出两个能说明我国疆域辽阔、疆界漫长的数字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课时1 优越的地理位置海陆兼备的大国1.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语言描述、画出我国轮廓图,用经纬度表示.)2. 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说明中国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指出中国是海陆兼备的大国。
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从本学期开始,我国将学习中国地理,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国是文明古国,东方大国.请大家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的版图,判断它的海陆洋位置和所在半球.【出示板书课件】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一、地理位置【展示电脑投影】P2图1.1中国在地球上位置示意图【提问】 1.划分南、北半球的界线是什么?我国在哪个半球?2.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我国在哪个半球?【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图】用红线闪烁再现赤道,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等三条经纬线。
【指图归纳并板书】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引导】再从地球仪上观察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邻?【指图归纳并板书】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小组讨论】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做P3活动1和活动2)【用多媒体展示俄、加、巴西、地图并全班归纳】俄、加均为北极圈穿过的国家、巴西为赤道与回归线穿过的国家,而我国没有寒带,只有少数地区在北回归线以南.【展示蒙、日多媒体地图并全班归纳】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板书】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海陆兼备【活动】完成P4活动3【全班讨论并展示多媒体课件】国土位置的优越性发展农业生产略对外交往合作:陆兼备,既能在北部、西部、西南部与欧亚邻国进行陆上交往,也能利用东部沿海优良港湾进行对外海上交往合作发展海洋事业:东临太平洋,海洋环境多样,地跨温带、亚热带、热带近42个纬度,岛屿众多,盐场、渔场;有海底石油、天然气等丰富资源,海上交通便利其他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属于温带,过冷、过热的地区很少,利于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各种社会活动。
八年级上地理教案设计一、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1 地球的认识学习地球的形状、结构以及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知识。
通过地图和图片,了解地球的地理位置和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1.2 地图的阅读学习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坐标轴、方向、图例和注记。
练习阅读不同类型的地图,如地形图、交通图、世界地图等。
二、第二章:亚洲2.1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学习亚洲的地理位置,了解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关系。
掌握亚洲的边界和主要的海陆分布。
2.2 亚洲的自然环境学习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了解亚洲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三、第三章:欧洲3.1 欧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学习欧洲的地理位置,了解欧洲与其他大洲的关系。
掌握欧洲的边界和主要的海陆分布。
3.2 欧洲的自然环境学习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了解欧洲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四、第四章:非洲4.1 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学习非洲的地理位置,了解非洲与其他大洲的关系。
掌握非洲的边界和主要的海陆分布。
4.2 非洲的自然环境学习非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了解非洲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五、第五章:美洲5.1 美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学习美洲的地理位置,了解美洲与其他大洲的关系。
掌握美洲的边界和主要的海陆分布。
5.2 美洲的自然环境学习美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了解美洲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六、第六章:大洋洲与南极洲6.1 大洋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学习大洋洲的地理位置,了解大洋洲与其他大洲的关系。
掌握大洋洲的边界和主要的海陆分布。
6.2 大洋洲的自然环境学习大洋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了解大洋洲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七、第七章:人文地理7.1 人口与城市学习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等基本知识。
了解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7.2 农业与工业学习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等基本知识。
了解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类型等基本知识。
八、第八章: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8.1 经济发展概述学习经济发展的概念、指标、阶段等基本知识。
第一节疆域第1课时优越的地理位置知识与技能认识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过程与方法运用“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俄罗斯、加拿大、巴西、蒙古、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明确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理解我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疆域,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难点运用不同的地图,学会分析与评价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收听歌曲《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我们不禁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我们伟大的祖国国土究竟有多大呢?它在地球上的位置如何呢?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以便更深入地认识我们的祖国。
二、讲授新课教师:同学们,拿出地图册,请在世界政区图中找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位置,观察我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读图练习]学生阅读图1.1“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结合已有的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的方法,完成探究活动。
学生活动:找一找,动手画一画。
教师指导学生在自己手中的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和东经160˚,用红色笔描出;找出赤道,用蓝色笔描出;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用其他颜色的笔描出轮廓,学生讨论完成问题:(1)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试说出我国在哪个半球。
学生: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2)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试说出我国在哪个半球。
学生: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圈,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
(3)指出高、中、低纬度划分界线,并说出我国所处的纬度范围。
学生:高、中、低纬度的划分:0˚到30˚之间为低纬度,30˚至60˚之间为中纬度,60˚至90˚之间为高纬度。
我国大部分地区在中纬度。
(4)指出五带划分界线,我国位于哪个温度带?学生: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我国的位置、疆域,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知道我国的四至及邻国;2.知道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及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及行政中心。
能力目标1.通过反复读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对地理事物分布的空间想像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图文资料的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领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意识;2.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众多地名在地图上的空间位置的落实。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述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相关地图、地球仪。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伴随着炎热的酷暑渐渐消散,金色的九月把大家迎入了初中的第二个学年。
在这一年里,我们地理课将要学习哪些知识呢?请大家打开目录,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学年我们将学习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方方面面。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板书)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讲授新课]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初一学过的,关于地球和地球仪的基础知识。
(活动)大屏幕展示世界政区图1.请大家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下列特殊的经纬线:0°经线,180°经线,20°W经线,160°E经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南北纬30°、60°纬线。
(请同学上前在大屏幕地图上一一指出)2.提问,请同学指图回答: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五带的划分;低、中、高纬的划分。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并用红色胶带贴在相应位置上;找出东西半球界线,并用黄色胶带粘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把红色胶带剪成的五角星贴在首都北京的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出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以上活动依次进行,教师可巡视指导)(承转)刚才大家复习回忆了初一的一些基础知识,“温故而知新”,请大家仔细观察地球仪。
(提问)1.看看我国位于哪块大陆,哪个大洲?2.邻哪个大洋?3.位于哪个半球?4.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温度带?有没有热带和寒带?(学生回答)略(师生共同归纳小结)(板书)1.我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2.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3.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少数地区在低纬度,属热带,我国没有寒带。
(承转)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呢?(活动)以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总结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加以补充。
1.我国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纬度位置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优越性?2.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优越性?3.观察我国地形图,看看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如果东西倒置,会对气候和农业产生什么影响?(学生讨论时,教师巡回参与讨论,指导启发学生分析比较的方法等)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补充(略)(归纳小结)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大,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只在高山地区有终年冰雪带。
我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南北的气候差异,使得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在我国都可以找到生存的场所,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这使得我国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便于对外贸易的发展,便于同海外各国友好往来;我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交往,便于与周边国家的边贸往来。
在这里,古代有著名的“丝绸之路”,现有横贯亚欧大陆的铁路线——亚欧大陆桥。
我国的地势呈西高东低的态势,这使得夏季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可自东向西深入我国,给我国东部带来丰沛的降水,造就了南方的“鱼米之乡”,如果我们把高大的喜马拉雅山搬迁到东部太平洋岸,它就会像一堵高大的挡风墙,挡住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使我国的气候将趋于干旱,“鱼米之乡”的江南美景也将不复存在。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们伟大祖国的优越位置。
从世界看,中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这样的位置使我国受益匪浅,这是值得我们每个炎黄子孙自豪的。
※板书设计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活动与探究_查阅地图,分析比较中国与英国,中国与美国,中国与蒙古的地理位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后反思: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二课时)[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的优越位置。
我们中华大地不仅位置优越,而且国土辽阔,这一点曾引起某些邻邦的觊觎。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我国的国土到底有多辽阔。
[讲授新课](活动)请大家看大屏幕:1.比较我国领土面积的大小;2.计算表中所列国家占世界陆地总面积比重,填在第四栏中;3.计算中国领土面积是下列国家的多少倍?日本:37.8万平方千米;英国:24万平方千米;法国:55万平方千米;韩国:9.9万平方千米。
(活动中可请同学上前在黑板上计算)(问)中国的面积大不大?(学生回答)略。
(讲述)我国的疆域辽阔,面积很大,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与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之一。
(承转)如此之大的祖国,她的四至点又在哪儿呢?(活动)阅读“中国疆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四至(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的位置,请同学在大屏幕地图前指出;2.量算中国南北两端的纬度差及距离;3.量算中国东西两端的经度差、区时差及距离。
(请同学在黑板上计算)(提问)计算结果(略)(归纳)我国的国土辽阔。
领土的最北端位于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纬度为53°N多;最南端位于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为4°N。
南北两端纬度相差49°多,相距5500千米,因此当海南已春耕大忙时,黑龙江省还是一片冰天雪地。
我国领土的最东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是135°E;最西端位于新疆帕米尔高原,经度是75°E。
东西两端相距万里之遥,经度差接近60°,因此当乌苏里江上阳光灿烂,人们已经开始忙碌的一天时,帕米尔高原还是繁星满天。
(承转)我国辽阔的国土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和陆上疆界,请大家读“中国疆域示意图”。
(活动)读图量算:1.我国陆上疆界和海上疆界的长度。
2.将二者之和与赤道周长相比较。
(提问量算结果)(讲述,承转)我国有长达两万千米的陆上疆界和1.8万千米的海岸线,二者的总长度接近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圈——赤道的周长4万千米,同时与此相关的,我国还有许多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邻国。
(活动)阅读“中国疆域示意”图。
1.按逆时针方向,自东向西找出我国陆上邻国;2.从北向南找出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3.从北向南找出我国的四大海域;4.从北向南找出我国的主要岛屿与半岛。
(以上问题可以请几个同学在大屏幕地图前一一指出)(补充讲述)1.领海与临海:临海是指与我国大陆相邻的海域,领海是在一国主权范围内的,属一国的领土,它是不允许别国侵犯的;而一个临海海域则不一定全部隶属于某个临海国。
2.内海:有自然地理和政治地理两个范畴的概念。
自然地理上的内海是指伸入大陆内部,面积不大,仅有狭窄的水道与大洋相通的海。
如我国的渤海。
政治地理上的内海是指国家内水的一部分,它包括各海港、领海基线以内的海域,以及为陆地所包围但入口较狭的海湾和通向海洋的海峡。
内海处于沿海主权之下,沿海国有权关闭内海,不让外国船只进入,或规定进入内海必须遵守的规则。
琼州海峡是政治地理上的内海;渤海既是自然地理上的内海,也是政治地理上的内海。
3.我国不仅有辽阔的陆地国土,还有300万平方千米广袤的海洋国土,是世界上的海洋大国之一。
4.我国有如此众多的陆上邻国和海上邻国,一方面有利于我国的对外交往与合作,但也可能由于利益争端而导致领土纠纷。
5.众多的陆上邻国,记起来很不容易,大家可以自编一些打油诗、顺口溜等来帮助记忆。
如: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锡、不;南部还有缅、老、越。
以上几条补充内容,可穿插于学生活动中讲述。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辽阔的国土,深刻领会了我们中国泱泱大国的风范,加之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因此用“上下五千年,纵横一万里”来形容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当之无愧的。
※板书设计※活动与探究_查阅相关资料,分析讨论国土面积辽阔对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发展有什么有利之处?试举例说明。
教后反思: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三课时)[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
当南国已春花烂漫时,北国风光仍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当乌苏里江阳光普照时,帕米尔高原还是星光满天。
纵横一万里的祖国大地地区差异十分显著。
为了便于行政管理,为了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我国设置了各级行政区划。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本节的第三个内容:中国的行政区划(板书)。
[讲授新课](讲解)什么是行政区划呢?行政区划是指一个国家行政管理的区域组织系统。
比如你们如果要到学校找一个同学,一般要知道他所在的班级,这样可以很快找到。
而学校之所以这样分是为了学校管理的方便。
一个国家为了便于管理,将国土分为若干地区,并设立若干级别,这就是行政区划。
下面请大家看大屏幕,填出自己的户口所在地。
请几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户口所在地。
大屏幕展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三级县(自治县,自治州,市)乡(民族乡、镇)(讲述)我国采用的是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
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共包括23个省,如山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等;五个自治区,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四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和重庆市;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每个省级行政单位还各有自己的小名,即简称。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本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行政管理,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国防,对省级行政区及各级行政区可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变更。
如1967年1月,国务院决定将河北省辖天津市改为中央直辖市;1997年6月,将重庆市从四川省划出,设立为中央直辖市。
(承转)下面我们就来认识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
(活动)在中国行政区图上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轮廓和相对位置。
1.在中国行政区图上找出我国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及其首府、2个特别行政区的位置;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及省级行政中心所在地;并说出以上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