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与政策研究——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57 MB
- 文档页数:10
加快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需求的升级,中小企业的发展压力也愈加明显。
面对新的市场形势,中小企业如何转型升级,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的课题。
本文将重点分析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
一、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现状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与此同时,我国政府近年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提出“双创”、“众创”、“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对于加快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政策支持。
在实际中,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面临很多因素的制约,首先是技术和资金的问题。
中小企业在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投入往往比较有限,导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相对较差。
其次是市场营销问题,中小企业往往因为品牌知名度低、渠道不广等原因,导致企业营销手段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最后是人才队伍问题,由于人才流动性大,企业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
2.问题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不仅体现在技术和资金方面,更多的是在人才、管理和市场等多方面的问题:(1)人才问题:中小企业往往缺乏高素质的人才,缺乏高水平技术研发人员和市场营销人才,出现招聘难、留人难的情况;(2)管理问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管理机制、人力资源管理不尽善尽美,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3)市场问题:中小企业营销手段单一、渠道窄、市场份额较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二、加快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措施1.优化产业政策加强产业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制定相关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创新措施,重点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升级和管理提升,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基础。
2.强化人才引进和培养积极吸引优秀的人才加盟中小企业,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学习,提高企业的人才素质和技术水平,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人才在中小企业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中小企业的生存及其发展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愈发突出。
本文旨在探讨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发展困境及解决策略,以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1. 生存环境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竞争环境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
政策环境的稳定性、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竞争环境的激烈性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2. 经营状况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普遍表现为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含量低、管理粗放等问题。
这使得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难以与大型企业抗衡。
三、中小企业的发展困境1. 融资难题资金短缺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信用等级低,很难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2. 人才匮乏中小企业往往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导致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3. 市场竞争力不足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缺乏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四、中小企业发展策略1. 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 融资渠道拓展中小企业应积极拓展融资渠道,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如引入战略投资者、发行企业债券等。
同时,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
3. 人才培养与引进中小企业应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通过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福利待遇等方式,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
同时,积极引进外部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4. 创新驱动发展中小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等方式,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五、结论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小企业的生存及其发展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化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中的主要支柱之一。
在就业、税收、技术进步、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种种内外部因素,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
本文将对当前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及其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并就其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寻求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二、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一)中小企业的定义及重要性中小企业是指在规模、资金、人员等方面相对较小的企业,通常与大型企业形成互补。
它们在我国经济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二)生存现状分析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着多种困难和挑战。
如资金链紧张、人才流失、技术创新不足、市场竞争激烈等。
此外,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如政策调整、市场变化等也对中小企业的生存造成了较大压力。
三、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一)资金问题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金来源有限,融资渠道不畅,导致其难以扩大生产规模或进行技术创新。
(二)人才问题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然而,中小企业往往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
这主要因为其薪资待遇较低、发展空间有限等。
(三)技术创新问题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然而,中小企业往往由于资金、人才等资源的限制,难以进行技术创新。
四、解决策略及建议(一)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更多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如减税降费、融资支持等,以减轻其经济负担,促进其发展。
(二)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中小企业应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水平。
同时,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
(三)推动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中小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同时,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
(四)拓展市场和加强合作中小企业应积极拓展市场,扩大销售渠道。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近年来,中国中小企业(以下简称中小企业)发展迅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对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涵盖了中小企业的定义、发展趋势、挑战与机遇等方面。
一、中小企业的定义与特点中小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注册、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其从业人数和年度销售收入均处于一定范围内。
根据我国的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的《中小企业定义(修订)》规定,从业人员不超过300人,年度销售收入不超过3000万元的企业被视为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 规模相对较小:相较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从业人数和资金规模有限。
2. 灵活度高:中小企业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快速调整策略。
3. 创新能力较强:中小企业常常是市场创新的主要推动者,其灵活性和创新意识使其能够寻找并满足市场需求。
二、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1. 创业热潮持续升温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营商环境改善和支持政策的推动下,创业热潮不断升温。
中小企业创业者逐渐从传统的制造业转向新兴的科技和服务领域,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
2. 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受到资金短缺的困扰,许多中小企业一直面临融资难题。
然而,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包括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支持等。
这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稳定的金融保障。
3. 科技创新成为关键驱动力随着中国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逐渐显现。
他们通过技术转型和自主研发,推动了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应用,提升了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1. 融资难题仍未解决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依然严峻。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往往缺乏资产抵押品以获取贷款,同时由于风险较高,银行也相对谨慎。
因此,中小企业仍面临着融资渠道狭窄的问题。
2. 人才和管理不足中小企业对于高端人才和专业管理人员的需求较大,但在吸引和培养上仍面临困境。
湖南省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引言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于促进就业、增加税收、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然而,在湖南省,中小企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旨在对湖南省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以促进湖南省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湖南省中小企业的现状分析1. 中小企业的规模和数量湖南省中小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企业员工数不超过500人。
统计数据显示,湖南省中小企业的数量逐年增长,但整体规模较小。
2. 融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湖南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由于缺乏抵押物和信用担保,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
此外,中小企业通常缺乏资金管理能力和必要的财务监控手段,导致无法满足发展需求。
3. 人才问题湖南省中小企业普遍面临人才匮乏的问题。
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普遍偏向于就业在大型企业或者政府机构,中小企业很难吸引到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发展相对较慢,很多员工缺乏培训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导致员工流动率较高。
4. 市场竞争压力湖南省中小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
在行业内迅速崛起的大型企业通过规模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对中小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此外,湖南省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相对薄弱,也限制了其在市场上的发展空间。
二、湖南省中小企业发展对策1. 加强融资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提供贴息贷款等方式,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
此外,还可以鼓励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
2.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到中小企业就业。
同时,还应该加大对中小企业员工的培训力度,提供职业发展机会,留住人才。
3. 加强技术创新能力中小企业应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升级的要求,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本次调研旨在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现状、转型升级需求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深度访谈主要是针对部分中小企业的经营者或管理者进行访谈,以了解他们在转型升级中的心态和行动。
三、调研结果1. 中小企业的经营现状: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中小企业在面临市场竞争和转型升级的压力下,经营状况不佳,部分甚至处于亏损状态。
2. 转型升级需求:中小企业普遍认识到转型升级的重要性,85%的受访企业表示有转型升级需求。
3.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调研结果显示,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主要包括缺乏资金支持、市场销售能力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以及人才短缺等。
四、建议和措施基于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以支持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1. 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贷款、担保和优惠政策,帮助企业渡过资金困难期。
2. 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培训和指导,提升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政府应建立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吸引和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人才保障。
4. 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合作,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五、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问题和困难,但同时也看到了政府和企业的努力和希望。
我们相信,只要政府和企业齐心协力,共同推动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就能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研究报告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研究报告近年来,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本研究报告对中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一、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就业、推动创新和提升经济效益发挥了关键作用。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在中国企业总数中占比超过90%,是中国经济中最主要的企业类型。
同时,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逐渐扩大,不仅在国内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还开始扩展到国际市场。
二、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小企业在发展中表现出了活力和潜力,但依然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中小企业在自身管理、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方面存在一定的瓶颈。
其次,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和成本压力较大,造成了发展难度增加。
此外,中小企业在法律法规、知识产权保护和人才引进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加强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包括减税降费、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和提供融资支持等。
二是加强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三是加强中小企业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培养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四是加强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开拓市场并分享资源。
五是加强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四、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展示出以下几个趋势。
一是中小企业的数量将进一步增加,规模将继续扩大。
二是中小企业将不断提升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三是中小企业将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四是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
五是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之间的合作将加强,形成互补共赢的局面。
综上所述,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取得了重要的成绩,但仍面临一系列挑战。
加强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措施。
中国的中小企业与经济转型中国的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对中小企业的消极影响,这一群体在经济转型中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从中小企业的现状分析、政策调整和市场环境改善等角度来探究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转型之路。
一、中小企业的现状分析虽然中小企业占据了中国经济总产值的一半以上,但这一群体仍然处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态。
与国外中小企业相比,中国中小企业在技术、管理和资金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距。
此外,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设备升级、管理创新、人才引进和金融支持等方面的巨大压力。
由于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影响,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权益也长期受到削弱。
比如,银行贷款短期内主要支持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借贷难度较大。
此外,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不足,环保等监管成本也较高,对中小企业产生了较大的负担。
二、政策调整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提高其竞争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
首先,银行业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同时,创新金融服务,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租赁、股权融资、保险产品等多元化融资渠道,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便利度和融资质量。
其次,改革税收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税收减免力度。
针对中小企业的税种、税率调整,制定较为精准的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减轻部分中小企业的负担。
此外,支持中小企业加强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和效率,为企业提供免费培训、指导等服务。
在人才引进方面,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学院派企业员工深入到研究所、工程中心等高校科研机构进行深度交流和合作,促进人员流动和技术创新。
三、市场环境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还需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这需要政府加大对市场环境的监管,加强市场规划和市场容忍度,促进市场竞争公平。
此外,加强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合作,推动经济的转型和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
在技术创新方面,政府需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支持,提高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率,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中小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就业机会和创新的孵化器的重要角色。
随着市场环境和技术变化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本文将分析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问题分析1·资金问题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常常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无法支持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等需要大量投入的项目。
2·技术问题许多中小企业在技术方面的积累相对薄弱,难以进行技术创新和应对市场竞争。
3·市场问题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中小企业往往难以获取足够的市场份额,产品销售渠道少,市场覆盖面窄。
4·人才问题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具备新技术、新行业的专业人才来支持,但人才市场的供求矛盾使得这一点成为一个难题。
5·管理问题中小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不成熟和不规范的问题,往往难以进行有效的战略规划和资源整合。
三、对策分析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对中小企业进行资金扶持,降低其资金压力。
2·加强科技创新支持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等支持服务。
3·拓宽市场渠道中小企业可以寻找合作伙伴,开拓新的市场渠道,通过跨界合作、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
4·人才引进与培养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招聘外部专业人才等方式来填补人才缺口,并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
5·强化内部管理中小企业应加强内部组织管理,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提高业务流程的效率,提升企业的运营能力。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1·资金需求表2·技术创新计划书3·市场拓展计划4·人才引进与培养方案5·内部管理制度手册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小企业:指根据国家部门的规定,根据企业注册资本、年营业额、从业人数等多个指标确定并给予一定政策支持的企业。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为了了解这一现象,本调研报告对日本的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市场需求的变化、竞争压力的增大以及技术进步的影响。
首先,市场需求的变化使得原有的产品或服务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企业需要进行转型升级以提供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其次,竞争压力的增大使得中小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最后,技术进步的影响使得企业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和生产方式,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
调研报告还发现,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
首先,缺乏资金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转型升级所需的投入。
其次,技术和人才的匮乏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小企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并且缺乏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机制,导致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最后,对新兴市场和新技术的认知不足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往往缺乏对新兴市场和新技术的了解与认识,导致无法把握转型升级的机会。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调研报告提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政府可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并提供相关的贷款和优惠政策,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其次,应当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培训与支持,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最后,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当加强与中小企业的合作与对接,提供市场信息与技术支持,帮助中小企业把握转型升级的机遇。
总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现象。
通过深入调研与分析,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原因与问题,还可以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促进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其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2014年2月第36卷第2期Feb.2014Vol.36No.2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与政策研究———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笪刘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北京100038)眼摘要演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面向市场求生存、求发展中极具活力,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成分。
但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局部性困难突出,新老问题交织,尤其部分行业小微型企业面临严峻形势,强大的市场倒逼机制推动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目前,阻碍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市场准入隐性壁垒依旧存在,转型升级下新生需求的多元化的金融业务、市场和机构发展滞后,中小企业成本全面上升导致转型升级动力不足,转型发展面临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瓶颈,中小企业的政府管理部门协调不力使得转型升级缺乏保障。
未来必须充分认识中小企业的重要地位,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破除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缓解转型升级中融资难问题,同时通过加大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支持力度以及鼓励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等,保障和促进中小企业转型与升级。
眼关键词演中小企业发展;现状;转型与升级;问题;对策建议眼中图分类号演F270眼文献标识码演A眼文章编号演1673-0461(2014)02-0009-10收稿日期:2013-12-27网络出版网址:/kcms/doi/10.13253/ki.ddjjgl.2014.02.003.html网络出版时间:2014-2-1010:07:29作者简介:刘方(1984-),女,贵州贵阳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企业改革与发展。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一)中小企业数量稳步扩大我国中小企业主要是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①,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状况基本上反映了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
2012年底,全国内资企业私营企业实有1085.71万户,比2009年底增加345.56万户,平均增长13.4%。
2012年,全国个体工商户实有4059.27万户,比2009年底增加861.9万户,平均增长8.3%。
个体工商户当年新注册732.89万户,比2009年平均增长2.3%。
(二)中小企业行业主要分布于批发零售业和部分制造业私营企业主要从事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以及租赁和商业服务业,2012年该行业企业数量分别为366.84万户、220.15万户和118.97万户,占全部私营企业户数的比重为65%。
目前,水利、电力等领域仍较难进入,私营企业数量分别为4.86万户、 4.4万户(详见图1)。
全国个体工商业主要分布在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2012年该行业企业数量分别为2176.26万户、354.04万户和300.52万户,占全部个体工商户的比重超过60%。
个体工商户分布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金融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三个行业中的数量最少(详见图2)。
目前,不少中小企业已经从早期的劳动密集型、多品种、小批量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纺工业以及建筑、运输、商贸等领域,不断向机电制造、新兴服务、高新技术等领域拓展,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三)中小企业是扩大就业的主力军目前,城镇75%以上的就业岗位由中小企业提供,大部分进城农民工在中小企业务工,中小表1全国私营企业户数情况(单位:万户)年份内资私营企业户数2009740.152010845.522011967.6820121085.71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2013)》。
表2全国个体工商户数情况(单位:万户)类型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城镇个体工商户数2081.902266.602471.3②2673.86农村个体工商户数1115.471186.291285.171385.42个体工商户数总计3197.373452.893756.474059.27本年新登记工商户688.30691.42715.34732.89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2013)》。
DOI:10.13253/ki.ddjjgl.2014.02.003当代经济管理CONTEMPORARY ECONOMIC MANAGEMENT企业也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
2003~2012年,我国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年均分别增长12.9%和10.1%。
乡村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年均分别增长5.7%和6.07%。
其中,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增速最高,其次是城镇个体从业人员(详见表3)。
图12012年我国私营企业行业分布情况(单位:万户)表3我国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情况(单位:万人)年份城镇农村私营个体私营个体20032545.172377.02259.601753.9720042993.732521.22065.882023.5220053458.432777.72122.832365.6420063954.283012.52147.192632.022*******.003310.02187.002672.0020085124.003609.02166.972780.0020095544.304244.62340.833062.6420106070.904467.52540.063346.6720116912.005227.02728.403441.7220127557.405642.73738.702985.60年均增长12.9%10.1%5.7%6.07%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2013)》。
图22012年我国个体工商户行业分布情况(单位:万户)我国个体及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主要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2011年我国个体及私营企业就业人员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的分布比例依此为17.65%、27.82%、54.53%,并主要分布在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如图3)。
图3按行业分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数(单位:万人)另外,根据《2012年中小企业发展年鉴》提供的统计数据,2011年第二产业内部中小企业从业人员数在前10的行业分布结构情况如表4。
其中,中小企业从业人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数比重超过80%的有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产品。
然而,这些行业的技术水平并不高。
表42011年中小企业在第二产业从业人数最多的十大行业行业从业人员(万人)中小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总计中小企业纺织业588.8415.370.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17.0441.885.5通用设备制造业494.5399.280.7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599.6380.463.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54.9321.270.6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819.5316.038.6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382.4313.482.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579.5297.951.4农副食品加工业360.7283.678.6金属制品业311.5261.083.8资料来源:《2012年中小企业发展年鉴》。
根据《第三产业统计年鉴(2012)》提供的数据,2011年第三产业内部中小企业从业分布结构情况如图4。
私营企业及个体从业人员所占比例位居前三的是批发和零售业(59.11%),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8.62%),住宿和餐饮业(8.54%)。
图4第三产业内部私营企业及个体从业人员分布(%)(五)中小企业发展类型具有多样性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存在三种类型,一类是依附于大企业而发展的中小企业。
它们以大企业为龙头,聚集数量众多结构合理的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通过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不仅吸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而且有利于各类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各自优势互补和资源优化配置,并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同时,大企业的技术进步、设备升级、服务改进还带动了产业链各环节和产业集群中配套的中小企业不断发展。
第二类是遵循市场引导的中小企业。
这些中小企业市场敏锐度较高,主要以传统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和外向型企业为主。
但这些企业的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单个企业的资金规模有限,高素质技术人才缺乏,没有有效和可靠的技术团队和技术依托,品牌意识不强,市场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低劳动力成本。
企业以家族化管理为主,企业决策具有随意性,缺乏有效的内部监控和制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投资决策和投资效率。
第三类是科技型中小企业。
近几年为(四)中小企业经济总量占据半壁江山中小企业经济总量较高,社会贡献突出,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力量。
特别是近年来小微企业的发展,其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作用不“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也不“微”。
在工业领域,目前我国中小微企业占全国经济总量近60%(如上表5和表6)。
但是,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仍有加大差距。
如表7,在工业总产值、资产总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以及从业人员方面,每户大企业分别是微型企业的59倍、74倍、72倍、108倍和87倍。
表52011年大中小微工业企业主要指标(单位:亿元)类型工业总产值资产总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总计844268.8675796.9841830.261396.33大型企业351507.3342998.9358893.226433.71中型企业199366.2162942.1195162.715310.06小型企业288177.7165789.5283400.119438.93微型企业5217.74066.44374.3213.63资料来源:《中小企业年鉴(2012)》。
表62011年大中小微企业的比重(单位:%)类型工业总产值总产总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大型企业41.650.842.643.1中型企业23.624.123.224.9小型企业34.124.533.731.7微型企业0.70.60.50.3中小微比重58.449.257.456.9资料来源:根据《中小企业年鉴(2012)》计算而得。
表72011年每户中小微企业的平均规模与大企业的比较(单位:亿元)项目工业总产值资产总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从业人员(人)总计 2.59 2.08 2.590.19282大型企业38.5837.6539.39 2.903547中型企业 3.82 3.12 3.740.29564小型企业 1.120.65 1.110.08115微型企业0.660.510.550.0341(大企业为中、小企业的倍数)中型企业101211106小型企业3458363831微型企业59747210887资料来源:根据《中小企业年鉴(2012)》计算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