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计算
- 格式:docx
- 大小:22.03 KB
- 文档页数:4
化学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摩尔质量是指一个物质的摩尔数与相应质量的比值。
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如下:M=m/n其中,M表示摩尔质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n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
粒子数是指一个物质所含有的粒子的数量,其中粒子可以是原子、分子或其他类似的个体。
粒子数的计算公式如下:N=n*N_A其中,N表示粒子数,n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N_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
摩尔体积是指一个摩尔的物质所占据的体积。
摩尔体积的计算公式如下:V=V_m*n其中,V表示摩尔体积,V_m表示摩尔体积常数,n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
摩尔浓度是指一个溶液中单位体积溶液中的物质的物质的量。
摩尔浓度的计算公式如下:C=n/V其中,C表示摩尔浓度,n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V表示溶液的体积。
5.反应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在化学反应中,不同反应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存在一定的关系。
对于化学方程式:aA+bB→cC+dD反应物A和B与生成物C和D之间的物质的量之间满足以下关系:n_A/a=n_B/b=n_C/c=n_D/d6.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量计算在已知反应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计算确定其物质的量。
例如,对于氧化亚铜(CuO)的燃烧反应方程式:2CuO(s)+C(s)→2Cu(s)+CO2(g)已知反应物质量分别为10g和5g,可以按照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物质的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确定生成物的物质的量。
综上所述,化学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粒子数的计算公式、摩尔体积的计算公式、摩尔浓度的计算公式、反应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量计算。
这些公式对于化学计量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计算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化学学科中,物质的量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量的大小不仅会影响到化学反应的进行,还与物质的性质密切相关。
因此,高中化学学习中的物质的量计算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
一、物质的量的定义和单位物质的量简称为摩尔,符号为mol。
物质的量是物质的数量表征,是国际制定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国际单位制规定,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
1 mol物质中包含6.02×10^23个粒子,这个数值被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通常表示为Nₐ。
在化学中,物质的量可以用n表示,单位是mol。
当物质的量为1 mol时,其内含粒子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Nₐ。
因此,物质的量n与物质内包含的粒子数N之间具有n=N/Nₐ的关系。
二、摩尔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摩尔质量是指一个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其单位为g/mol。
在计算物质的量时,需要用到摩尔质量的概念。
摩尔质量的计算可通过以下公式进行:摩尔质量 M = 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以计算水的摩尔质量为例,水的分子式为H₂O,相对分子质量为1(H)+1(H)+16(O)=18。
因此,水的摩尔质量为18 g/mol。
三、摩尔、质量、体积间的转换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通常会伴随着质量或体积的变化。
为了方便计算,需要进行不同物质指标之间的转换。
1. 摩尔与质量的转换在已知物质的质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将其与摩尔数进行转换:物质的量 n = 物质的质量 m / 摩尔质量 M2. 摩尔与体积的转换对于气体来说,可以利用理想气体方程PV=nRT来进行摩尔与体积之间的转换,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
根据该方程可以推导出n=PV/RT。
四、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的量计算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以及物质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是化学计算的重点。
根据平衡方程式及物质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可以进行物质的量计算。
物质的量计算公式是什么?撰文丨尼克编辑丨文档小组手来源丨《热搜图片网》 2020年第6期文题展示n=m/Mn=m/M即质量与摩尔质量之比即质量与摩尔质量之比n=cVn=cV即物质的量浓度与体积之积即物质的量浓度与体积之积n=V/Vmn=V/Vm即气体体积与摩尔体积之比即气体体积与摩尔体积之比n=N/NA,n=N/NA,即物质的微粒数与阿佛加德罗常数之比即物质的微粒数与阿佛加德罗常数之比思考点拨物质的量公式总结物质的量公式总结“物质的量”的复习指导一、理清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三者的关系物质的量在国际单位制(SI)中是七个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用于表示微观粒子(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的数量,我们在计量物质的多少时通常就是用质量、体积、物质的量;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SI单位;而阿伏加德罗常数NA则是mol这个计量单位的计量标准,此计量标准(注意:它不是单位)等于0.012Kg12C中所含碳原子的数量,根据定义,阿伏加德罗常数本身是一个实验值,其最新实验数据NA=6.0220943×1023mol—1。
如氧气分子的数量为此数的两倍,就可以记为2molO2。
二、识记两种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由固体配制溶液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转移⑤洗涤⑥定容、摇匀仪器:容量瓶、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由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步骤:①计算②量取③稀释④转移⑤洗涤⑥定容、摇匀仪器:容量瓶、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三、理解三个公式 1.物质的量计算的万能公式:n=m/M=V(g)/Vm=N/NA=c*V=xs/[m*(100+s)]式中n为物质的量,单位为mol;m为物质质量,单位为g;M为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1;V(g)为气体体积,单位为L;Vm为气体摩尔体积,单位为L?mol-1;N为粒子个数,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mol-1; c为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L-1;V(aq)为溶液体积,单位为L;x为饱和溶液的质量,单位为g;S为溶解度,单位为g。
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在化学的世界里,物质的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就像是一座桥梁,将微观的粒子世界和宏观的可测量世界连接了起来。
而要准确地理解和运用物质的量,掌握相关的计算公式是关键。
首先,咱们来聊聊什么是物质的量。
简单来说,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就好比我们去买水果,不会说买几个原子或者几个分子,而是说买几斤或者几袋。
物质的量就是用来衡量这些微观粒子数量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单位是摩尔(mol)。
那物质的量是怎么计算的呢?这就得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式:n = N / NA 。
这里的 n 表示物质的量,N 代表粒子的数目,NA 则是阿伏伽德罗常数。
阿伏伽德罗常数约为 602×10²³个/摩尔。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知道了某种粒子的数目,除以阿伏伽德罗常数,就能得到这种粒子的物质的量。
举个例子来说,假如我们有 1204×10²⁴个氧气分子,那么氧气的物质的量 n 就是 1204×10²⁴÷(602×10²³)= 2 mol 。
再来看另一个公式:n = m / M 。
在这个公式中,m 表示物质的质量,M 是物质的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者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克/摩尔。
比如说,我们想知道 16 克氧气的物质的量。
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32,所以氧气的摩尔质量就是 32 克/摩尔。
那么氧气的物质的量 n = 16÷32 = 05 mol 。
还有一个与气体相关的重要公式:n = V / Vm 。
这里的 V 表示气体的体积,Vm 是气体摩尔体积。
在标准状况下(0℃、101kPa),气体摩尔体积约为 224 升/摩尔。
假设我们有 112 升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那么氢气的物质的量 n =112÷224 = 05 mol 。
这些公式看起来可能有点复杂,但只要我们多做几道练习题,多结合实际的例子去理解,就能熟练掌握。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1.溶质的物质的量=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x溶液的体积n=c·v2.物质的量=微粒数/阿伏伽德罗常数(n=N/Na)3.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n=m/M)4.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的摩尔体积(n=V/Vm)5.c=1000ρ(密度) w% / M注:n(mol):物质的量;V(L):物质的体积;M(g/mol):摩尔质量;w%: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密度单位:g/cm^36.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使用在稀释溶液时,溶液的体积发生了变化,但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即在溶液稀释前后,溶液的物质的量相等。
7.c混·V混=c1·V1+c2·V2+……+cn·Vn(有多少种溶液混合n就为几)8.同温同压时 V1/V2=N1/N2=N1/N2 正比同温同体积 P1/P2=N1/N2=n1/n2 正比同压同物质的量 V1/V2=T1/T2 正比同温同物质的量 V1/V2=P2/P1 反比同体积同物质的量 P1/P2=T1/T2 正比同温同压同体积 m1/m2=Mr1/Mr2=M1/M2 正比同温同压同质量 V1/V2=p1/p2=M2/M1 反比同温同体积同质量 p1/p2=Mr1/Mr2=M2/M1 反比同温同压密度1/密度2=Mr1/Mr2=M1/M2 正比9.n、V、Vm、N、NA、m、M、c的关系n=m/M=N/NA=V/Vm=cVPS:V----体积 p------压强T-----温度 n ------物质的量N ----分子数 Mr----相对分子质量M------摩尔质量 m-----质量c------物质的量浓度9.关于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转化(推导和演化)C=ρ·ω·1000/M其中,C: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ω:溶液的密度,(形式为质量分数,<1)ρ:密度,(单位g/mL)M: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g/mol)c=n/Vn(溶质的物质的量)=ω*m(溶液质量)/Mm(溶液质量)=ρ· V溶液的溶质质量=ω(质量分数)·ρ(密度)·V 故,n(溶质的物质的量)=ω·ρ·V / Mc= n/V=(ω·ρ· V /M) / V=ω·ρ· V /M V=ω·ρ/M若密度ρ单位为1000kg/m^3(国际单位)=1 g/cm^3.。
精心整理关于物质的量的计算1、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1)物质的量:表示含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符号:n(2)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
符号:mol①它反映了化学反应的实质;②它把看不见的、不可量度的粒子数(微观量)和看得见的、可量度的质量或体积(宏观量)联系起来了;③它把气体的体积和分子数联系起来了;④可以建立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联系其它各种物理量的一个完整的化学计算体系;⑤由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既是粒子数比,又是物质的量之比,也是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
这种比值较相应的质量比简单,因此,用物质的量的关系进行计算就比较简捷。
=摩尔质量大的质量就大。
=⑥ 1 mol分子(或原子)的质量是1个分子(或原子)质量的6.02×1023倍。
⑦不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不同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
⑧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既是粒子数之比,也是物质的量之比。
?化学反应定律?提示:高中化学计算主要是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学习中要养成把其他物理量转化为物质的量这一思维模式4.有关物理量及符号、单位(1)配制溶液时,需要根据所选择容量瓶的容量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溶质或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溶质。
(2)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这是因为在配制的过程中是用容量瓶来定容的,而容量瓶的规格是有限的,常用的有50 mL、100 mL、150 mL、2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
所以只能配制溶液体积与容量瓶容积相匹配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3)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不能直接将溶质放入容量瓶中进行溶解,而要在中溶解,待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恢复到室温时,才能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7、阿伏加德罗常数常考八大方面中含有的氯原子数目(1)考物质的状态:标准状况下,22.4 L CHCl3为3NA为液态错,标准状况下,CHCl3(2)考分子的组成:10 g氖(相对原子质量为2)气所含分子数为0.25NA错,氖为单原子分子(3)考粒子的质量:任何条件下,48 g O3气体含有6.02×1023个O3分子对,质量与条件无关(8)考反应原理:常温常压下,4.6 g NO2气体含有0.602×1023个NO2分子。
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计算物质的量(Mole)是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用来描述物质中粒子的数量。
在化学反应和计量中,常常需要根据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式来计算物质的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物质的量计算的相关知识。
物质的量与粒子数量的关系:在化学中,物质的量用摩尔(mol)来表示。
而1摩尔的定义是,在单位质量为一个摩尔的物质中包含的粒子数目等于阿伏伽德罗常数(约为6.022 x 10^23)。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得知不同物质的质量与其包含的粒子数有关。
质量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物质的质量与其数目相关,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摩尔质量(M)其中,物质的摩尔质量是指一个摩尔的物质的质量。
摩尔质量可以通过化学式中每个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来计算。
例如,对于H2O,摩尔质量就等于氢的相对原子质量(1.01 g/mol)与氧的相对原子质量(16.00 g/mol)之和,即18.01 g/mol。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物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来计算物质的量。
例如,如果已知一定质量的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那么物质的量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物质的量=质量/M物质的量与体积的关系:在气体的化学计量中,物质的量与体积有一个关系,即摩尔气体体积。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气体的物质的量和体积成正比。
这个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V=nRT/P其中,V表示气体的体积,n表示物质的量,R表示理想气体常数(约为0.0821 L·atm/(mol·K)),T表示温度,P表示压力。
在上述的公式中,注意单位的转化。
如果在公式中使用的是SI单位,那么P需要用帕斯卡(Pa)表示,V需要用立方米(m^3)表示,而温度T需要用开尔文(K)表示。
总结: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物质的量在化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根据物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来计算物质的量。
在气体的化学计量中,物质的量与体积有一个关系,可以用摩尔气体体积公式计算。
化学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计算化学物质量的公式是一个重要的原子计量学常识,也是分析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它主要用于计算某一特定化学物质的量。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计算化学物质量的公式及其相关概念及其应用。
一、计算化学物质量的公式化学物质的量通常使用Avogadro常数来计算,Avogadro常数是6.02 ×10 ^ 23,即6.02 × 10 ^ 23分子/摩尔(或6.02 × 10 ^ 23个原子/摩尔)。
公式:量(g)= 原子量×6.02 × 10 ^ 23 ×质量分数例如:某化合物包含1mol氧原子,1mol氢原子,2mol氮原子,氧原子的单子量为16g/mol,氢原子的单子量为1g/mol,氮原子的单子量为14g/mol,求该化合物的量。
解:量(g)= (16 × 1 + 1 × 1 + 14 × 2) × 6.02 × 10 ^ 23 ×1 = 416 g二、Avogadro常数的概念及其应用Avogadro常数的概念由意大利物理学家Avogadro提出,它是物质质量的定义,引用Phoenix文库给出的解释:“Avogadro常数指的就是任何化学物质中的某种原子的数量等于6.02千克的数量。
”Avogadro常数的应用和引申主要有以下几点:(1)在实验中,Avogadro常数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较准确的估算物质的质量、分子量以及原子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
(2)Avogadro常数具有计算微观粒子数量的应用,如有多少个原子或分子在一定体积中,等等。
(3)Avogadro常数也可以用来计量热量和物质的量等。
总之,Avogradro常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子计量学概念,也是分析化学课程里必备的内容,上述仅是计算化学物质量的公式及其相关概念及其应用的简要介绍,未来有机会我们讨论还有更多其他的使用Avogradro常数的例子。
高中化学预科三A
裴老师教你学高中化学
课时一物质的量
一、原子结构
二、几个小质量
1个质子的质量1.67 26 *10-27 kg
1个中子的质量1.67 49 *10-27 kg
1个电子的质量一个质子的质量的1836分之一
1个C的质量1。
993 *10-26kg
1个C的质量的1/12 =1.66*10-27 kg
三、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
证明:Ar =
=(a+b)*1.67*10-27kg/1.66*10-26kg
=a+b
四、SI制
五、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单位是摩尔,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12g12C中所含的C原子数相同,约为6。
02*10 23,把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称为阿---------------------,符号为------------,用6.02*10 23 mol -1表示,公式:n=N/NA
六、摩可以计量所有的微观粒子
七、1mol O3 中含有?molO ?
个数比=物质的量比
1molCO2中含有多少个电子?。
物质的量计算1
1.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g·mol -1,则一个该原子的实际质量是
A .Mg B.1M g C.M 6.02×1023
g D.6.02×1023M g 2.相等物质的量的CO 和CO 2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
②它们所含的O 原子数目之比为1∶2
③它们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3
④它们所含的C 原子数目之比为1∶1
⑤它们所含的电子数目之比为7∶11
A .①和④
B .②和③
C .④和⑤
D .①②③④⑤
3.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不.
正确的是 A .6.02×1023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B .0.012kg 12
C 含有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C .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
D .1molNH 3所含原子数约是2.408×1024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磷酸的摩尔质量以g·mol -1为单位时,与6.02×1023个磷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B .6.02×1023个N 2和6.02×1023个H 2的质量比等于14∶1
C .32gO 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6.02×1023个
D .常温、常压下,0.5×6.02×1023个一氧化碳分子质量是28g
5.20gA 物质和14gB 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C 物质、3.6gD 物质和0.2molE 物质,则E 物质的摩尔质量为
A .100g/mol
B .108g/mol
C .55g/mol
D .96g/mol
( ) ( ) ( ) ( )
(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常温、常压下,11.2LN 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
B .标准状况下,22.4LH 2和O 2的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数为N A
C .标准状况下,18gCCl 4的体积是22.4L
D .1molSO 2的体积是22.4L 7.在标准状况下,由CO 和CO 2组成的混合气体13.44L ,质量为20g 。
此混合气体中C 和O 两种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3∶4
B .4∶3
C .2∶1
D .1∶2
8.如果ag 某气体中含有该气体的分子数为b ,则cg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各选项中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A. 22.4bc aN A L
B. 22.4ab cN A L
C. 22.4ac bN A L
D. 22.4acN A L 9.标准状况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一个装有O 2,另一个装有CH 4,两瓶气体具有相同的
A .质量
B .原子总数
C .密度
D .分子数
10.固体单质A 和气体单质B 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生成气体C ,相同温度下测得容器内压强不变,若产物气体C 的密度是原气体密度的4倍,则判断正确的是
A .两种单质A 、
B 的摩尔质量之比是1∶4
B .反应前后的气体质量之比一定是1∶4
C .在生成物C 中,A 的质量分数为50%
D .C 中A 、B 两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3∶1
( )
( ) ( )
( ) ( )
11.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 2气体和CO 2气体,下列有关比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密度比为16∶11 ②密度比为11∶16 ③体积比为16∶11 ④体积比为11∶16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2.某非金属单质A 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B ,B 为气体,其体积是反应掉氧气体积的两倍(同温同压)。
以下对B 分子组成的推测一定正确的是 A .有1个氧原子B .有2个氧原子
C .有1个A 原子
D .有2个A 原子
13.(2008年高考全国卷)取浓度相等的NaOH 和HCl 溶液,以3∶2体积比相混和,所得溶液中的c(OH -)=0.01mol/L ,则原溶液的浓度为
A .0.01mol/L
B .0.017mol/L
C .0.05mol/L
D .0.50mol/L
14.已知气体的密度与它的摩尔质量成正比。
一只气球若放在空气(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是29g·mol -1)中可静止不动,那么在相同条件下该气球放在下列气体中会下沉的是
A .O 2
B .Cl 2
C .CO 2
D .CH 4
15.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土,这些物质按照不同的比例加以混合、压制,就可以制成铅笔芯。
如果铅笔芯质量的一半是石墨,且用铅笔写一个字消耗铅笔芯的质量约为1mg ,那么一个铅笔字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
A .2.5×1019个
B .2.5×1022个
C .5×1019个
D .5×1022个 ( )
( )
( )
( ) ( )
16.等质量的CuO和MgO粉末分别溶于相同体积的硝酸中,得到的Cu(NO3)2和Mg(NO3)2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amol·L-1和bmol·L-1。
则a与b的关系为
A.a=bB.a=2b
C.2a=bD.a=5b
17.VmL密度为ρg·mL-1的某溶液中,含有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溶质mg,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那么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m=Vρw
1000B.c=
1000ρw
M C.w%=
cM
1000ρ% D.c=
1000m
VM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28g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质量一定是44g B.与VL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体积一定是VL C.所含原子数相等的CO与CO2的密度之比为7∶11 D.所含原子数相等的CO与CO2的密度之比为21∶22
19.(8分)下列物质中,物质的量最大的是
含分子个数最多的是
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质量最大的是
A.6gH2;B.0.5molCO2;C.1.20×1024个HCl分子;D.148gH2SO4;E.92g乙醇(C2H5OH);F.4℃时10mL水(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