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导学案
- 格式:ppt
- 大小:2.08 MB
- 文档页数:20
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2、了解透镜的构造及成像原理;3、能够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
难点:理解物距、焦距与成像大小、虚实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1、了解凸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成像原理;2、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3、根据成像规律,学习透镜在不同情况下成像的特点;4、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四、学习内容及方法1、学习凸透镜的构造及成像原理;2、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了解物距、焦距与成像大小、虚实的关系;3、学习凸透镜在不同情况下成像的特点,如:当u>2f、f<u<2f、u<f 时,分别成什么样的像;4、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如: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的使用方法。
五、学习效果检测1、完成相关练习题;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不同情况下凸透镜的成像特点;3、根据实例分析,掌握不同情况下如何使用凸透镜。
六、学习反思与总结1、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及特点;2、分析自己在掌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3、对于难以理解的地方,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我的课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flash课件《我的课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Flash课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方式也在逐步转变。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不再仅仅是听取教师的讲解,而是通过各种多媒体课件,更加直观、生动地学习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款名为《我的课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Flash课件,该课件对于帮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课件概述《我的课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一款针对中学物理课程的Flash 课件。
该课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通过动画演示和互动式学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该课件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将知识点进行细化,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突出特点1、动画演示: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将抽象的物理现象进行直观的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经历探究过程,提升对证据的分析和论证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实验探究活动对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学习难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过程。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蜡烛、凸透镜、光屏和光具座,分别把上述物体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得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光屏的作用是承接并显示凸透镜所成的实(选填“虚”或“实”)像。
2.完成下表的填写:(焦距、物距、像距分别用f、u、v表示)物距u像的性质物与像的位置像距v光屏能否承接应用u>2f倒立缩小实像异侧2f>v>f能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异侧v=2f能测焦距f<u<2f倒立放大实像异侧v>2f能投影仪u=f不成像u<f正立放大虚像同侧不能放大镜【合作探究】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哪些因素有关?【猜想假设】①可能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有关。
支持事例: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特点不同,是因为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不同。
②可能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支持事例:同一物体通过照相机成像,当照相机镜头的焦距改变时(调焦),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会改变。
③像的正倒很可能跟它与物体是否在同侧有关。
支持事例:照相机与投影仪,物体和所成的像分居在凸透镜的两侧;通过放大镜观察物体,物体和像在透镜的同一侧。
【设计实验】(1)相关概念①物距u: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如图所示,物距为30cm;②像距v: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如图所示,像距为60cm;③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实验思路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
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凸透镜的焦距f有关系,所以研究物距u的变化时,焦距可能是个应该注意的参照距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 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2一、学习目标1.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本内容。
2.掌握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
3.能够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光学现象。
二、知识回顾1.什么是凸透镜?凸透镜是由两个球面更曲率的透镜片合成的光学元件,它会使光线经过透镜后发生偏折。
2.什么是凸透镜的主轴?凸透镜的主轴是通过透镜两个球面中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一条直线。
3.在凸透镜的两侧各有一个物体,如何确定成像的位置?根据光线传播的三条基本规律,我们可以通过绘制光线传播的示意图来确定成像位置。
三、新知引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凸透镜的基本知识和成像规律。
在本次导学案中,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请你回想一下,在成像过程中,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有哪些?在凸透镜上方放置一个物体,并设置一个屏幕观察,我们会发现在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投影,这个投影就是由凸透镜成像产生的。
那么,我们如何确定这个投影的位置呢?下面我们将学习具体的方法。
四、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1.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光线从凸透镜左侧射入时,一个比物体较小的倒立实像将在凸透镜的右侧形成。
如果光线从凸透镜右侧射入,实像倒立。
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会遇到以下几种情况:–物体在凸透镜的远处,成像位置是实数(可测量的)。
–物体在凸透镜的近处,成像位置是的负实数(不可测量)。
–物体距凸透镜很近,成像位置无穷大(平行光)。
2.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问题的步骤:–分析问题,确定物体的位置、凸透镜的参数等。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绘制光线传播示意图。
–根据图中的几何关系,求解成像位置和成像大小。
例如:当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凸透镜焦距为5cm时,求成像位置和成像大小。
3.虚物成像规律:当光线从凸透镜中心射入时,不存在实像,只存在一个放大的虚像。
虚物成像规律是在特殊情况下的凸透镜成像规律。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凸透镜的焦距时,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不会发生偏折,因此不能形成实像,只能形成一个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
【学习目的】
1.能用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剖析照相机、投影仪、缩小镜的成像特点,提高实验操作才干。
2.经过实验探求和小组协作,学会应用三条特殊光线研讨成像规律的方法。
3.树立生活与物理知识的联络,乐于探求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运用说明与学法指点】
1. 依据目的仔细阅读课本,勾勒并思索本节的重点内容(凸透镜成像规律),完成预习案局部,联络生活实践,尝试探求案效果,用红笔标出疑问,以备上课交流。
2. 结合上一节所学的照相机、投影仪、缩小镜的成像特点,总结凸透镜成像特点随物距变化的规律。
预习案
1.完成以下光路图。
2.你知道实像与虚像有哪些不同?
3.总结照相机、投影仪、缩小镜的成像特点,思索比拟三种光学仪器中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的大小。
探务实验
1.提出效果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照相机、投影仪,外面都有凸透镜,缩小镜自身就是一个凸透镜,它们都是应用凸透镜使物体成像。
照相机所成的像比物体小,而投影仪所成的像比物体大;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而缩小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那么,凸透镜所成像的真假、大小、正倒跟什么有关系?
2.停止猜想
针对提出的效果,说出自己的猜想。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习目标:一:掌握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二: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复习旧知: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光路图和以下问题:(1).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
(2).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
(3).从凸透镜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
2:实像和虚像(1).实像:而形成的。
(2).虚像:而形成的。
3:概念(1).物距:的距离,叫物距,用字母表示。
(2).像距:的距离,叫像距,用字母表示。
(3).焦距:的距离,叫焦距,用字母表示。
自学指导一:根据示例完成二,三,四,五题的光路图,并根据图回答问题:(1)物距满足u>2f,像距满足f<v<2f,像的特点倒立,缩小,实像,像物异侧。
(2)物距满足,像距满足,像的特点,,,像物侧。
(3)物距满足,像距满足,像的特点,,,像物侧。
(4)物距满足,像距满足,像的特点,,。
(5)物距满足,像距满足,像的特点,,,像物侧。
(6)物距满足,像距满足,像的特点,,,像物侧。
自学指导二:(1)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2)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实像?有没有缩小的虚像?(3)像的正倒: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讲解释疑:结合图像(1)(2)(3)理解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有什么共同点?结合图像(5)(6)理解“焦点以内反变化。
”虚像有什么共同点?口诀:小结: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当堂练习:1.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实像能用光屏接到,虚像不能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则相反。
C实像一定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虚像都是放大的。
2.发光体从距凸透镜很远的地方向焦点移动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得到的像,像距和像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A像距变大、像变大B像距不变、像变小C像距变小、像变小D像距变大、像变小。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凸透镜的基本概念,如焦点、焦距等。
2、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3、学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理解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三、学习过程(一)知识准备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3、相关概念(1)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
(2)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光心。
(3)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二)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距有什么关系?2、猜想与假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对凸透镜成像的情况进行猜想。
3、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2)实验步骤①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②点燃蜡烛,调整蜡烛的位置,使物距分别为大于 2 倍焦距、等于2 倍焦距、大于 1 倍焦距小于 2 倍焦距、小于 1 倍焦距,移动光屏,观察光屏上是否能承接到像,并记录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距、像距。
4、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5、分析与论证(1)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总结凸透镜成像的特点:①当物距大于 2 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
②当物距等于 2 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 2 倍焦距。
③当物距大于 1 倍焦距小于 2 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 2 倍焦距。
④当物距小于 1 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过程和方法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试验。
学习重、难点:1、实验的过程。
2、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器材:透镜、光屏、蜡烛、刻度尺学习课时:2课时一、课前预习: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__时,成倒立缩小的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倍焦距时,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__________,成的像是__________立的,大小与物体__________。
2、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_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__________时不成像;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__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二、课前展示1、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25cm时,成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5cm时,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像的光学原理制成的。
照相机的调焦装置是用来调节镜头到__________的距离的,当拍摄近的景物时,镜头要往前冲,离胶片__________一些。
光圈是用来控制进入镜头的__________多少的;快门是用来控制曝光__________的。
3、投影仪是根据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像的光学原理制成的。
在投影时由于屏幕上的画面太小,同学们看不清楚,需让画面再大些,调节的方法是,向__________调镜头(填“上”或“下”),同时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要__________。
三、创设情景: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规律,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凸透镜所成的像?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重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学法指导:探究法一、自主学习:1、凸透镜有作用;凸透镜能将光线会聚一点,这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
凸透镜凸透镜有个焦点。
2、焦距:到光心的距离,用表示。
3、能够在上得到的像叫实象,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不能在光屏上接受到的像叫虚象。
4、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叫,用表示,像到透镜的距离,用表示。
二、合作探究:1、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学生分组实验探究P97)注意:应该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蜡烛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探究过程:详看课本思考:(1)如上述实验中,用凹透镜代替凸透镜,能在光屏上得到实象吗?为什么?(2)认真分析上述实验探究过程,你能分析出凸透镜成像是由什么决定的?分析与论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
自我检测:1、用一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总是正立的,虚像总是倒立的。
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
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2、当物体距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
则凸透镜的焦距为()A.f<2cmB.2cm<f<4cmC.4cm<f<5cmD.5cm<f<8cm3.一个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20cm处逐渐移向30cm处的过程中( ).A.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4.如果要使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物体的清晰、缩小的实像,测应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A.5cm B.10cm C.15cm D.20cm5、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需要从高空飞机上向地面拍照,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mm,则胶片与镜头的距离应为( )A.100mm以外B.恰为50mm C.50mm以内D.略大于50mm 6、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8 cm处,在透镜另一侧20 cm处成一清晰像,则此透镜的焦距()A.一定大于20 cmB.一定小于9 cmC.一定在10 cm到8 cm之间D.一定在9 cm到10 cm之间7、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 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