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液体的压强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5.61 KB
- 文档页数:3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9.2液体压强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情境引入,通过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液体,让他们直观地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知道液体压强与深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知道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深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与深度、液体密度的关系。
难点:液体压强的测量方法,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液体压强计、水、盐、玻璃管、U型管等。
学具:记录表格、画笔、测量工具等。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境引入:让每个孩子手上拿一个液体压强计,将液体压强计放入水中,观察U型管的液面高度变化。
然后,让孩子们将液体压强计分别放入盐水和清水中,再次观察U型管的液面高度变化。
2. 探索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让孩子们将液体压强计放入水中,逐渐加深液体压强计的深度,观察U型管的液面高度变化。
然后,让孩子们将液体压强计放入盐水和清水中,重复上述操作。
3. 探索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让孩子们将液体压强计放入不同密度的液体中,如盐水、糖水等,观察U型管的液面高度变化。
5. 课后实践: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家中的液体容器,如鱼缸、水壶等,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液体压强的现象。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与深度、液体密度的关系。
难点:液体压强的测量方法,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孩子们通过实践情境引入,直观地感受到了液体压强的存在。
在探索液体压强与深度、液体密度的关系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动手实践,培养了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但也有部分孩子在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拓展延伸: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潜水员潜水的深度限制、船舶的浮力原理等。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9.2 液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1. 液体的压强概念:介绍液体压强的定义,即液体对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2. 液体压强的特点:讲解液体压强的方向、大小与液体密度、深度等关系。
3. 液体压强的计算:介绍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其中P表示压强,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深度。
4. 液体压强的应用:举例说明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潜水艇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实验台、演示文稿。
2.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用水压清洗地面,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存在。
2. 讲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深度有关,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液体压强向各个方向都有。
3. 液体压强的计算:介绍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讲解公式的含义和应用。
4. 实验操作:让学生使用液体压强计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深度处的压强,验证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公式。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液体压强的题目,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6. 液体的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解液体压强在船舶、潜水艇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液体的压强2. 板书内容:a. 液体压强概念b. 液体压强特点:方向、大小与密度、深度关系c.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 = ρghd. 液体压强应用:船舶、潜水艇等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已知液体密度ρ为1.0×10³kg/m³,深度h为2m,求该液体产生的压强P。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9.2液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的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
2. 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其中p表示压强,ρ表示液体的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的高度。
4. 液体压强的应用: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水坝的设计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
3. 液体压强的应用: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水坝的设计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水槽,潜水艇模型,水坝模型。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份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小卡片,一份实践作业纸。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潜水艇模型,让学生思考潜水艇是如何上浮和下潜的,引出液体压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液体压强的定义、特点和计算公式,通过实验演示液体压强的特点。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液体压强计测量不同深度液体的压强,验证液体压强的特点。
4. 例题讲解:讲解液体压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水坝的设计等。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液体压强计算的公式的应用,解答相关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液体压强的概念。
2. 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
4. 液体压强的应用: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水坝的设计等。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2液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1. 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 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 液体压强的计算:液体压强公式p=ρgh,其中p表示压强,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深度。
4. 液体压强的应用:液体的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水泵、潜水艇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和应用,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2.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水、盐水、玻璃管、U型管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生活中液体的压强现象,如水塔、水泵等,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兴趣。
2. 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学生分组实验,使用液体压强计测量不同深度水的压强,观察并记录数据。
3. 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和特点:根据实验结果,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液体压强与深度、液体密度的关系。
4. 学习液体压强计算方法:讲解液体压强公式p=ρgh,引导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5. 应用液体压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水坝、潜水艇等,引导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液体压强的概念2. 液体压强的特点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七、作业设计1. 液体压强的概念理解:请用一句话描述液体压强的概念。
2. 液体压强的特点应用:请举例说明液体压强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科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教案:9.2液体压强我的教案设计意图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我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液体压强的存在,并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液体压强计、水、盐水、尺子等实验器材。
第一步,我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引入液体压强的概念。
我将一个空的塑料瓶子放在水槽中,然后向瓶子中注入水,学生会观察到瓶子底部受到的压力增大,从而引入液体压强的概念。
第二步,我向学生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计算不同深度处的液体压强。
第三步,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如为什么深海中的生物能够生存等。
活动重难点是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拓展延伸:液体压强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解释很多实际问题,如船的浮力原理、深海探测等。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液体压强在工程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通过实验引入液体压强的概念,这个环节是学生初次接触液体压强的概念,因此实验的设计必须直观且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
我选择了将塑料瓶放在水槽中的实验,通过注入水,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瓶子底部受到的压力增大,从而理解液体压强的存在。
第二个关键细节是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的讲解。
这个环节是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核心,因此我需要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掌握计算公式。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9.2《液体的压强》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以孩子们的天性为出发点,设计了一节充满乐趣和探索精神的课程——液体的压强。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探索和游戏互动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液体的压强概念。
活动围绕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展开,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液体压强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知道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密度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及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密度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直观地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密度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液体压强计、容器、液体、测量工具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实验小组,包括实验记录表、画笔、剪刀等。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液体压强的故事,如“海底世界里的液体压强”,引导孩子们关注液体压强的概念。
2. 观察与探索:(1)让孩子们观察液体压强计,了解其构造和作用。
(2)指导孩子们进行实验,观察液体压强计在不同液体中的示数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3)让孩子们讨论: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密度之间有什么关系?3. 游戏互动:(1)设计一个关于液体压强的游戏,如“液体压强接力赛”,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液体压强的作用。
4. 知识拓展:(1)讲解液体压强的应用,如潜水艇、液压等。
(2)让孩子们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及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密度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直观地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密度之间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实验和游戏,表现出较高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教案新版一. 教材分析《9.2液体的压强》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的特点以及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液体压强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压力、重力等基本物理概念,对物理学习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液体压强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实验和具体的例子来加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
2.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液体压强的概念和特点。
2.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问题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理论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液体压强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水、液体压强计、容器、尺子等。
2.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液体压强计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计算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深度液体的压强,记录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液体的压强,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
5.拓展(10分钟)讨论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的浮力、水坝的设计等,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液体压强的计算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5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1、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教案一等奖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教案1(新人教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整体设计说明通过复习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提出新问题:液体也受重力,在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有没有压强呢?继而用实验来直观地观察液体产生的压强,再对液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展开讨论与探究,最后进行整理总结。
这样的安排使知识学习过程过渡自然,不是突兀地提出液体的压强,并能自然地了解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探究,使学习过程成为在探究中学习的过程,既学到知识,又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压强在液体中的表现。
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较少,已有的感性认识少,使得本节知识比较抽象,加上学习本节内容需要用到密度和重力的知识,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液体压强是固体压强知识的延深,并是浮力产生的原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因而要重视本节的教学。
教法建议探究、实验、分析讨论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固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压强的因素,并具有密度知识,这为学习液体压强打好了基础。
在我们的生活中,能体验到液体压强的事件很少,就是游泳,由于水不会太深,也难以觉察到水的压强的存在,造就了液体的压强这一知识比较抽象。
教学过程中多用现象比较直观的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就容易接受新的知识。
学法引导自学与互学总结归纳实验探究。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的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 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 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
的大小和方向。
◎ 尝试采用不同实验方法探究问题,增强创新意识和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 能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解释相关现象,提高科学技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鼓
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难点:正确理解液体的深度,能从题设条件中分析出隐含条件。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好实验器材:薄塑料袋、盛水的容器、、矿泉水瓶两个(一个瓶身扎竖直方向扎三个小孔,各异底部挖空、侧壁扎一小孔、瓶底瓶盖包上橡皮膜的各一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有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坝上窄下宽,为什么潜水需要不同的装备,还有海洋馆的潜水员,被压扁的深海带鱼,看起来非常厚重的潜水艇,是不是在水里面存在一双无形的打手对这些东西有压力作用呢?是不是就可以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呢?)引出本节课的课题-----------§13.2 液体的压强
二.新课教学
( 上节课我们学过固体的压强,一物体由于对另一物体表面有压力作用,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我们把它叫做压强,满足公式S F
P ,那液体的压强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
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做几个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
(一)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演示实验(做实验前可想让学生猜想实验现象,明确观察目的,做好观察的思想准备。
)
1.用封膜的矿泉水瓶做实验:
①竖直放置,装入水,发现下端的橡皮膜向下突出,说明液体由于重力作用,对容器下方有压强。
②水平放置,装入水,发现两端的橡皮膜向外突出,说明液体由于流动作用,对容器侧面有压强。
③用塑料袋装水时,它会胀起来,让学生感知液体会产生压强,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 用扎了孔的矿泉水瓶做实验
①矿泉水瓶装有水,让学生观察到水从小孔流出来,且处于不同位置的小孔流出来的的射程
都不一样。
(可先将三个小孔封上,让学生一个一个思考他们的射程。
)让学生知道射程不一样的原因是因为液体的压强不一样,液体的压强跟深度有关。
且压强随液体的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②在矿泉水瓶另一边再扎一个小孔与其中任一个小孔等高,观察水的射程相等,说明同一液体的深度,压强相等。
引导学生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2)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也可引导学生猜想(4)在相同深度,液体的压强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二、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通过以上了实验,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那液体的压强到底有多大呢?接下来我们以水的压强为例,同学们猜想一下,水的压强会和那些因素有关?
三、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容器叫做连通器。
2.连通器里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3.举例分析连通器:茶壶、锅炉的水位计、花洒、水塔与自来水管。
4.介绍连通器的应用之一——三峡船闸。
四.巩固练习:
1.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各图中的操作。
(1)比较图中代号为______的三幅图,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方向的压强相等。
(2)比较图中代号为_____的两幅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__________。
(3)比较代号为______的三幅图,可以知道:液体
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两只容器中分别盛有相同高度的酒精和水,A、
B、C三点中,液体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 A、p B、p C,则p A、
p B、p C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
提高题:
3.如图两一样的试管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不同种液体,液面恰好在同一水平线上,
则管底受到液体的压强()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无法比较大小
五.布置作业:课本P73---1、2。
六.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