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杂交制种的播期调整与花期预测
- 格式:docx
- 大小:15.94 KB
- 文档页数:2
玉米杂交制种花期预测与调节十法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采用杂交制种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玉米杂交制种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花期的预测和调节。
下面将介绍玉米杂交制种花期预测与调节的十个方法。
一、根据气象条件预测花期。
来自气象部门的气象数据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如降水、温度和日照等,这些因素对玉米花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根据土壤条件预测花期。
土壤中的水分、养分和结构等因素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开花,因此对土壤进行合理管理和调理可以有助于预测玉米的花期。
三、根据玉米品种的生育期预测花期。
不同的玉米品种有不同的生育期,通过了解品种的特点和生育规律可以推测出花期的大致时间。
四、根据玉米苗期生长情况预测花期。
玉米苗期的生长情况可以用来预测其后的生长发育情况,通过观察苗期的生长情况可以推算出花期的时间。
五、根据玉米的农艺管理措施调节花期。
合理的施肥、灌水、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农艺措施可以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开花,进而调节花期。
六、通过调整栽培密度调节花期。
适当调整玉米的栽培密度可以增加植株之间的竞争,从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开花时间。
七、通过人工授粉调节花期。
在玉米的开花期间,可以人工授粉以促进结实,通过控制授粉的时间和方法可以调节花期。
八、通过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花期。
合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通过影响玉米的生长激素合成和传递来调节其开花时间。
九、通过地理位置调整种植花期。
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种植玉米可以因地制宜地调整其花期,比如在北方推迟种植时间以避免寒害。
十、通过灯光照射调节花期。
合理使用人工光源可以模拟光照条件,通过调整光照周期和强度可以影响玉米的开花时间。
玉米杂交制种花期的预测和调节对于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通过以上十个方法的应用,可以更好地预测和控制玉米的花期,从而达到优化生产的目的。
玉米杂交制种花期预测与调节十法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杂交制种是现代玉米生产的主要方式之一。
杂交制种的成功主要依靠合适的花期,因此花期预测与调节对于杂交制种的成功至关重要。
下面介绍玉米杂交制种花期预测与调节十法。
一、土壤温度法。
玉米生长和开花需要一定的土壤温度,通过检测土壤温度,可以推算出花期。
一般来讲,当土壤温度达到15℃时,玉米就开始开花。
二、生长周期法。
玉米的生长周期大约为三个月,因此,从播种开始计算,大约在第75-80天左右,玉米就会开始开花。
天气温度对花期的影响非常大,当气温在20℃到25℃之间时,玉米的开花期会更容易掌握。
此外,玉米也需要适宜的湿度和阳光来决定花期。
四、植株高度法。
玉米植株高度也能反映出其开花期,通常玉米的开花期会在其植株高度达到150厘米左右时开始。
五、化学物质法。
花期调节剂能够延后或提前玉米的开花期。
提前玉米的开花期可以增加种子的灵活性,而延后开花期可以避免玉米受到低温天气的影响。
六、选择适宜品种。
不同的玉米品种开花期也有所不同。
通过选择适宜的品种,可以更好地掌握花期。
七、控制氮肥用量。
氮肥的施用量直接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开花,合理的氮肥用量可以保证玉米的生长健康,提前开花。
八、控制灌水量。
灌溉是玉米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但是灌溉的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玉米的开花期。
因此,掌握适量的灌溉量非常重要。
九、及时除草。
除草可以为玉米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以便更好地开花。
但除草时尽量不破坏玉米根部。
十、控制病虫害。
病虫害的出现会对玉米的生长和开花带来很大影响。
因此,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掌握花期非常重要。
总的来说,预测与调节玉米杂交制种的花期需要多方面的因素考虑,需要农民们综合考虑气象、土壤、化肥、水灌等多方面的因素,才能更好地掌握玉米的开花期,从而更好地进行杂交制种。
玉米杂交制种播期与花期调节措施摘要通过调整播期、花期预测以及花期调节使玉米杂交制种的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提高制种产量和种子纯度。
特介绍播期调整、花期预测以及花期调节的一些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制种;播期;花期;调整;预测玉米杂交制种的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不仅使母本结实率高,制种产量高,而且会减少自交和外来花粉污染的机率,进而提高种子纯度,增加玉米杂交制种成功机率。
1播期调整1.1播期调整的目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
一般地,花粉较花丝寿命短,花粉粒在田间条件下仅存活几个小时,而花丝的活力可保持6~7d以上,因此在无霜期较长的地区,要本着“宁可母本等父本、不能父本等母本”的原则,一般以母本吐丝比父本散粉早1~3d为宜。
1.2播期调整的方法由于春播时气温较低,早播的天数不等于作物开花期提前的天数,一般经验是,父、母本错期的天数应比开花期相差天数多1~1.5倍。
如父、母本开花期相差6~7d,播期要错开12~15d。
即使是父母本生育期相同,也应该父本迟于母本播期。
为了保证花期相遇良好和父本有较长的花期,通常要将父本分2期或3期播种。
实践证明,以天数为计算单位进行错期播种,没有看苗情和参考生理指标可靠。
因此,在玉米杂交制种播期安排上要以看苗为主,参考错期天数。
1.3影响播期调整的因素1.3.1土壤墒情。
特别是错期时,两个时期的墒情不同,虽然播种错期正确,也会出现指标上的误差。
例如掖单2号制种,先播母本,母本3叶1心时播父本,而播父本时土壤墒情极差,就等于父本晚播,造成父本出苗偏晚,从而出现父本花期偏晚,所以错期播种时一定要注意土壤墒情的一致性。
1.3.2土壤温度。
在土壤湿度适宜的情况下,土壤温度直接影响着出苗速度。
在适宜温度内,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从播种到出苗的间隔时间缩短。
因此,错期播种时一定要考虑先后播种的土壤温度的变化,否则会拉大或缩小错期时间,导致花期不遇。
1.3.3引种。
玉米杂交制种花期预测与调节十法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杂交制种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玉米的开花期对杂交制种的成功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对玉米花期进行准确预测并合理调节是玉米杂交制种的关键之一。
下面将介绍玉米杂交制种花期预测与调节的十个方法。
一、气象观测法。
利用长期气象观测资料,结合气象因子和玉米的生理特性,进行模型拟合,预测玉米的开花期。
二、生理生化指标法。
通过测定玉米不同生育期的生理指标,如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无机离子含量等,判断玉米的生育进程,从而预测开花期。
三、农艺记录法。
根据玉米的生育过程,记录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农艺管理情况,包括播种期、追肥期、病虫害防治期等,依据经验进行花期预测。
四、遗传育种法。
通过对玉米的遗传背景进行研究,选择花期稳定的杂交组合进行杂交制种,提高玉米的开花期稳定性。
五、光照调节法。
通过调节玉米生长环境中的光照条件,延迟或提前玉米的开花期,使其适应不同的杂交制种条件。
七、水分调节法。
通过合理浇水、灌溉以及排水,调节土壤的含水量,提前或延迟玉米的开花期。
八、激素处理法。
利用激素处理技术,如喷施激素等,调节玉米的生长发育,控制开花期。
十、综合调控法。
综合运用上述各种调节方法,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合理的调控,预测和控制玉米的开花期。
通过上述十个方法的预测和调控,可以使玉米的开花期更加准确和稳定,为玉米杂交制种的成功提供有力的保障,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也为农民提供了科学的种植技术,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玉米杂交制种花期预测与调节十法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杂交制种花期对于高产、优质的玉米生产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玉米杂交制种花期预测与调节的十个方法:1. 农民可以通过观察玉米植株的生长情况来预测花期。
一般来说,玉米种植后大约需要70到90天才进入到开花期,因此可以按照播种日期计算或预计花期。
2. 天气条件也是影响玉米花期的重要因素。
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助于玉米的生长和开花,而寒冷、干燥的气候会延迟花期。
农民可以通过查看当地的气象预报来了解天气情况,并相应地调节种植时间。
3. 玉米的种植海拔也会对花期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高海拔地区的气温较低,因此花期相对较晚。
农民应根据当地的海拔高度来合理安排播种时间。
4. 肥料的施用也可以对玉米的花期进行调节。
适量的氮肥可以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开花,但过量的氮肥可能会导致花期过早。
农民应根据土壤质量和应用肥料的建议来施用肥料。
5. 光照长度也是调节玉米花期的因素之一。
玉米是一种对光照敏感的作物,一般来说,较长的日照时间有助于促进花期的早来。
农民可以通过延长日照时间或选择适宜的光照条件来调节花期。
6. 有些品种的玉米有较早或较晚的花期。
农民可以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生长条件的品种,以调节花期。
8. 病虫害的防治也是调节玉米花期的重要措施之一。
病虫害的侵袭可能会导致玉米生长不良和花期延迟。
农民应定期巡视田间,发现病虫害及时进行防治。
9. 适当的农田管理措施也可以对花期进行调节。
适时的除草和翻耕可以改善土壤质量,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开花。
10. 农民也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来预测和调节玉米的花期。
利用气象数据、土壤水分监测等技术手段可以提前预测玉米的花期,并进行相应的调节措施。
玉米杂交制种花期的预测与调节需要综合考虑种植时间、气候条件、海拔高度、肥料施用、光照长度、品种选择、灌溉管理、病虫害防治、农田管理和科学技术手段等因素。
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和调节玉米的花期,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玉米杂交制种花期预测与调节十法1. 引言1.1 介绍玉米杂交制种的重要性玉米杂交制种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在玉米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花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对花期的预测和调节将直接影响到玉米的受精率和产量。
花期预测的准确性对于农民采取合理的措施非常重要。
通过准确预测玉米的花期,农民可以合理安排种植时间,选择适宜的品种和密植程度,以及科学施肥、除草和防治病虫害,从而保证玉米在花期的生长状况良好,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
调节花期也是玉米杂交制种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通过调节植株间的关系、保证充足的光照、适度的浇水以及促进授粉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的受精率和穗粒饱满度,进而提高产量。
玉米杂交制种花期预测与调节不仅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对于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预测和调节花期,可以为玉米生产提供科学的指导,推动玉米产业的发展。
【字数:278】2. 正文2.1 花期预测的意义花期预测对于玉米杂交制种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准确预测花期可以帮助种植者做好农事管理,合理调整施肥浇水等措施,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花期的掌握可以预防和治理病虫害,保证植株的健康生长,减少损失。
花期预测还可以帮助种植者更好地安排时间和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对花期的准确预测,种植者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损失,保证玉米的生长和收获。
花期预测的意义在于帮助种植者做出科学的决策,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减少损失,提高生产效率。
在进行玉米杂交制种时,花期预测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需要引起种植者的重视和注意。
只有做好花期预测工作,才能确保玉米种植的顺利进行和取得较好的效益。
2.2 十法之一:确定定植期确定定植期是玉米杂交制种的关键环节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整个作物生长发育的过程。
在确定定植期时,我们需要考虑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品种特性等因素,并结合当地的气候资料和农事经验做出科学的决策。
玉米杂交制种花期预测与调节十法玉米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种植过程中,花期的预测与调节对于产量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玉米杂交制种花期的预测与调节的十种方法。
1. 参考历史资料:通过查看过去几年的种植经验和气象数据,可以预测玉米的花期。
不同品种的玉米株的花期也会有差异。
2. 土壤温度检测:花期的预测与调节与土壤温度密切相关。
通过使用温度计来测量土壤温度,并与不同玉米品种的最佳温度进行对比,可以预测它们的花期。
3. 确定光照强度:光照对玉米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花期的形成和控制。
使用光照计来测量光照强度,并与玉米品种的最佳光照要求进行对比,可以帮助预测花期。
4. 引入生长激素:适量的生长激素可以促使玉米的花期提前或推迟。
通过引入适量的生长激素,可以调节玉米的花期。
5. 控制水分供应:合理的水分供应对于玉米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花期的形成和控制。
通过控制灌溉和排水,可以调节玉米的花期。
6. 施用适量的肥料:合理的施肥可以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进而调节花期。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应根据土壤肥力和玉米的生长需要,合理施用适量的肥料。
7. 剪除辅助芽: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辅助芽的生长会消耗植株的养分和水分,从而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并可能导致花期的推迟。
及时剪除辅助芽是调节玉米花期的一种方法。
8. 控制病虫害:病虫害是影响玉米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可减少对玉米的伤害,保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进而调节花期。
9. 控制密度:玉米种植密度的不同也会影响花期。
较高的密度会促使玉米的花期提前,而较低的密度会推迟花期。
在种植过程中,可以适当调节种植密度,以达到调节花期的目的。
10. 控制栽培技术:采用适当的栽培技术,如适时整地、适时播种、适时施肥、适时除草等,可以提高玉米的生长和发育水平,并促进花期的形成和控制。
通过以上十种方法的应用,可以预测和调节玉米的花期,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们对玉米作物的需求。
玉米杂交制种花期预测与调节十法一、光照调节法光照是决定玉米花期的重要因素。
玉米当年的光照分布与温度分布是直接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与灌浆的。
光照充足且温度条件适宜时,花期将提前;反之则推迟。
因此,利用人工光照调节可适当提早或推迟玉米的花期。
二、温度调节法温度是影响生物生长和发育的基本因素,对玉米花期也有直接影响。
温度高时花期提前,温度低时花期推迟。
因此,在进行玉米杂交制种时特别是室内制种时,需控制好温度,以保证种子发芽与幼苗的正常生长发育。
三、土壤调节法玉米的花期与土壤中的养分、水分等有关。
在制种过程中,土壤含水量不稳定,土壤有水时花期推迟,反之则提前。
因此,在制种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土壤的水分,避免过干或过湿。
四、肥料调节法肥料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和花期也有明显影响。
在进行玉米杂交制种时要注意给予正确的肥料,以保证玉米健康生长发育。
同时,肥料分配也需符合生长阶段的需要,以达到调节花期和增加产量的目的。
五、机械挑取法研究表明,玉米开花时与顶芽上单子叶的生长密切相关。
因此,在种植时可通过机械挑选阻止单子叶的生长,从而达到调节花期的目的。
六、化学药物调节法化学药物调节法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通过叶面喷施等方式调节玉米植株生长发育,以达到调节花期的目的。
七、防虫调节法在进行玉米制种时,有时会发现虫害的出现会导致玉米花期的提前或推迟。
因此,在进行玉米制种过程中要注意防虫,以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花期调节。
八、照明调节法玉米灌浆期的照明较为关键,过强或过弱的照明都会对玉米灌浆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推迟或提前玉米的花期。
因此,要合理控制灌浆期的照明强度,以达到调节花期的目的。
九、植株密度调节法研究表明,植株密度与玉米的花期密切相关。
适当控制植株密度可达到调节花期的目的。
如在制种过程中,如需推迟花期,可适当增加植株密度;反之,可适当减少植株密度。
十、掌握适宜制种时间适宜的制种时间也是影响玉米花期的关键因素。
不同品种的玉米其适宜的制种时间也不同,因此,在进行玉米制种时要掌握好适宜的制种时间,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玉米杂交制种的播期调整与花期预测
玉米杂交制种的质量和产量与父母本花期相遇程度息息相关,因此在根据亲本特性确定播期调整外还要做好花期预测,确保花期相遇达最佳状态。
玉米杂交制种因父母本花期长短不同,播种时要进行播期调整,并在苗期及时搞好花期预测。
然而制种者多忽略因特殊气候因素的变化与自交系本身习性的关系而发生的生理指标变化,只注重数量指标,导致虽然正常播期调整,也会造成花期预测不准确,出现花期不遇的现象。
下面就杂交玉米制种播期调整与花期预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谈谈自己的看法。
1.播期调整
1.1播期调整的方法
播期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花期相遇良好,一般情况下花粉比花丝的寿命短,花粉在田间的条件下仅活存几个小时,而花丝的活力可保持六七天以上。
所以在无霜期较长的地区,要宁可母本等父本,不要父本等母本。
一般以母本吐丝比父本散粉早1-3天为宜。
由于春播时气温较低,早播的天数并不等于生育期提前的天数。
一般经验是,父母本错播的天数应比花期相差天数的1-1.5倍。
如果亲本开花期相差4-5天,播期调整要错开6-8天。
即使是父母本生育期相同,也应使父本迟于母本的播期。
为了保证相遇良好,通常还将父本分两期或三期播种,以便延长父本散粉时间。
实践证明,以天数为计算单位进行错播不如看苗参考生理指标可靠。
因种子出苗要求一定的积温,而春播时地温年份之间有较大差异。
1.2影响播期调整的因素
1.2.1土壤墒情
玉米从播期到出苗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3%-6%,此时田间持水量在70%左右才能保证良好出苗。
因此,土壤含水量过大造成缺氧而坏种,过小种子得不到充足的水分吸胀发芽困难,都会延迟出苗时间,导致缺苗断垄和幼苗参差不齐。
特别是错播时两个时期的墒情不同,虽然播期正确,也会出现生理指标的误差。
1.2.土壤温度
在土壤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土壤温度直接影响着出苗的速度,在适宜的温度内,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播种到出苗的间隔时间缩短。
因此,错播的父母本在春播时一定要考虑播种时的土壤温度变化。
否则播种错期拉大或缩小会导致花期不遇。
1.2.3引种
引种时要对原种产地的错播技术做适当调整,一般地从低纬度低海拔地区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引种,对原来错播期限要适当加大,加大幅度要根据原错播天数而定,反之亦然。
这是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春季有效积温比较低的缘故。
1.2.4品种习性
品种习性是不同自交系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适应性问题,特别是部分品种对土壤温度反映相当敏感,对温度敏感的品种要提前在田间管理上采取措施。
2花期预测的一般方法
2.1预测的一般方法
2.1.1叶片观察法
从苗期开始要经常观察,分别观察父母本植株相差叶片数,对总叶片数相同的父母本,要以母本比父本多1-2片叶为宜。
当叶片不同时,应把相差叶片计算在内,当植株拔节后,观察内叶片数,可不考虑父母本总叶片数的误差,内叶片数以母本比父本少1-2片叶为宜。
2.1.2幼雄穗观察法
当植株拔节后15-16片叶时,结合内叶观察,辅以幼穗观察较为可靠,一般以母本比父本幼穗大1/3-1/2为宜。
2.2气候因素和栽培方法对花期预测的影响
生产上尽管通过花期预测确定父母本相遇良好,但仍有花期不遇或相遇不良的现象。
但原因就是忽略了气候因素和栽培方式,从而影响植株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分化速度。
因此,要准确地搞好花期预测,首先要了解父母本的生活习性,如出现异常气候现象,就不要单纯看预测指标,要综合考虑气候因素对父母本影响的程度,以便在苗期管理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
2.3花期调节
2.3.1改进管理措施
在苗期要对偏小的亲本偏水偏肥,增加铲趟次数,提高地温促进幼苗发育。
2.3.2喷施激素
对偏晚的亲本喷施九二〇(20 ×10-6)或磷酸二氢钾,尿素水(1%-2%)混合液,喷施叶面或灌叶心。
2.3.3抽雄期调节
对母本偏晚的实行大握苞抽雄,可带2-3片叶,以促进提前分化生长雄穗,提前吐丝。
或剪熊穗顶端3-5厘米,以促进花丝提前生出。
对母本偏早的采取剪花丝的方法,留花丝长3-5厘米,顶端剪掉,保证花丝充分接触花粉。
2.3.4人工辅助授粉
在父本花粉量较少且天气无风的情况下,组织人员在上午露水散失之后,左右摇晃父本,扩大花粉飘落面积,对父本花粉严重缺少的种子田借采花粉进行人工授粉。
采粉的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采粉要在上午8-10时无露水时进行,授粉要避开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