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14
教案: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结束时刻减去起始时刻的方法计算经过时间。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经历探索经过时间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经过时间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结合实际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难点:理解经过时间与起始时刻、结束时刻之间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时钟模型、教学卡片。
2. 学具:学生用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时钟,回顾已学的钟表知识。
2. 提问:我们知道,时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时间。
那么,如何计算从一个时间点到另一个时间点经过的时间呢?二、探究新知1. 出示课件,展示一个简单的经过时间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三、巩固练习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2. 强调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2. 计算方法:结束时刻起始时刻 = 经过时间3. 示例:9:00 7:00 = 2小时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 观察生活中的时间问题,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经过时间的过程,掌握了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的实施与学生的参与度。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展示实物或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四单元《时间的认识》中的“经过时间”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经过时间的概念,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能够运用经过时间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经过时间的概念,掌握计算简单经过时间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经过时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计算复杂的经过时间,如涉及多个时间段的叠加。
2.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简单经过时间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时钟模型。
2. 学具:练习本、笔、计时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时钟,并提出问题:“现在几点了?如果上课铃声响了,我们开始上课,10分钟后下课,下课时间是几点?”引导学生思考经过时间的概念。
2. 讲解经过时间的概念:解释经过时间的含义,即从一个时间点到另一个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长度。
3. 例题讲解: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如何计算经过时间。
例如:“如果小明下午2点开始做作业,他用了30分钟做完,那么他完成作业的时间是几点?”引导学生跟随步骤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讨论并计算一些简单的经过时间题目,如:“如果小红下午3点开始画画,她用了45分钟,那么她完成画画的时间是几点?”5. 教学难点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如何计算复杂的经过时间,如涉及多个时间段的叠加。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6.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解决一些复杂的经过时间题目,如:“如果小明下午2点开始做作业,他用了30分钟,然后休息了15分钟,再继续做作业,又用了20分钟,那么他完成作业的时间是几点?”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包括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和步骤,如:1. 确定起始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2. 计算时间长度3. 如果有多个时间段,需要叠加计算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小明下午2点开始做作业,他用了30分钟,那么他完成作业的时间是几点?答案:小明完成作业的时间是下午2点30分。
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问题导入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过程讲解1.读题,观图,获取数学信息已知条件:火车9:00开始出发,同一天下午6点到站。
所求问题: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2.理解题意火车9:00就开,下午6点到站,求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就是求从上午9时到下午6时一共经过多长时间。
3.区分时刻与时间(1)“时刻”表示一天内某一特定的时间点。
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的每一个位置都表示时刻。
如本题中火车出发时的9:00,到达时的下午6点都表示时间里的某一点,即表示的是时刻。
表示时刻用时、分等词。
(2)“时间”是指从某一个时刻(或日期)到另一个时刻(或日期)的间隔,也就是经过的时间。
如一场文艺演出从开始到结束经过2小时,本题中坐火车去奶奶家所用的时间等。
4.探究解题方法方法一直观观察法。
观察钟面,数出所经过的时间。
方法二分段计算法。
(1)方法分析。
求从上午9时到下午6时所经过的时间,可以在中午12时处将经过的时间分为两段:第一段是从上午9时到中午12时经过的时间,是3小时,第二段是从中午12时到下午6时经过的时间,是6小时,合在一起是9小时。
(2)列式解答。
3+6=9(小时)方法三直接计算法。
(1)方法分析。
下午6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为18时,求从上午9时到下午6时所经过的时间,直接用到达时刻减去出发时刻即可。
(2)列式解答。
18-9=9(小时)答:到奶奶家要坐9小时火车。
5.检验结论的正确性(1)检验方法。
用火车出发时间加上经过的时间看是否等于到达的时间。
(2)检验过程。
火车9:00出发,经过9小时后,到达奶奶家的时刻为9+9=18(时),18时是下午6时,与题中的到站时刻相同,说明到奶奶家要坐9小时火车这个答案正确。
方法总结。
三年级下册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时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概念,我们需要计算时间来安排日常活动,预估行程时间以及解决时间相关问题等。
在三年级下册,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我们将会轻松掌握这些技巧。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三年级下册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通过加法计算经过时间。
当我们需要计算从某个时间点开始,经过一段时间后的时间点时,我们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例如,如果我们从上午9点开始,经过2小时,我们想知道现在是几点钟,我们可以通过将2小时加上上午9点来计算。
这样,我们可以得出现在的时间为11点钟。
除了加法之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减法来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当我们已知一个时间点,然后又知道经过一段时间后的时间点,我们可以使用减法。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现在是下午4点钟,然后想知道再过2小时后是几点钟,我们可以使用减法。
我们可以将下午4点钟减去2小时,得出答案:下午2点钟。
当然,有时候我们需要计算经过时间跨越了一天的情况。
这时候,我们需要将时间换算成12小时制。
例如,如果我们从早上9点开始,经过15小时之后,我们想知道现在是几点钟,我们可以将15小时除以12,并用余数来表示小时数。
这样,我们可以得出答案是午夜3点钟。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考虑分钟的情况。
如果我们需要计算从上午10点15分开始,经过1小时45分钟后的时间点,我们可以将小时和分钟分开计算。
第一步,我们将1小时加上10点钟,得到11点钟。
接下来,我们将45分钟加上15分,得到60分钟。
由于60分钟等同于1小时,我们可以将60分钟重新换算成1小时,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最终时间点为中午12点45分。
除了基本的加减运算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画时间轴的方式来计算经过时间。
如果我们想计算从上午9点钟到下午1点钟之间经过了多长时间,我们可以先画出一个时间轴,将9点钟和1点钟标出来。
然后,我们可以从9点钟开始,按照每小时为单位沿着时间轴走到1点钟,直到走完全部的时间。
三年级下册数学《求简单的经过时间》教案求简单的经过时间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2、学情分析经过时间如何来计算?常规方法是: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此教材的意图还在于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以口头表达自己的思路,可以用算术方法来计算【计算时有两种方法:一是用分段计算。
即在同一天内的分为两段,以中午12时为界。
在跨越两天的以一天为一段(难度稍高点)。
二是直接计算。
即同一天的使用24时计时法直接来算】。
3、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难点: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谈话导入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4时计时法,你能说说什么是24时计时法吗?学生回顾24时计时法。
2.学生自主解答考考你,完成填空。
教师根据填空引导学生比较、归纳时与小时的区别3.出示教材第53页的节目预告表,并提问:你能把这些时刻改成普通计时法吗?指名汇报后引入课题: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还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新的知识。
4.1.2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交流共享1.计算整时到整时经过的时间。
(1)出示例4,提出问题。
提问:这张预告表上的节目你喜欢吗?最喜欢哪一个节目?根据你的观察,你觉得哪个节目播放的时间会长一些?你是怎么想的?引导:播放的时间是这个节目从开始到下个节目开始的时间,《动画剧场》从什么时候开始?(14:00)什么时候结束?(16:00)一共播放了多长时间?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小组里交流算法。
师:钟面上是从2:00到3:00经过几小时?(1小时)从3:00到4:00经过几小时?(1小时)一共就是经过几个小时?(2小时)指名上台拨一拨,并让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表示。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3《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对于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3《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人教新课标有着深入的理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三章第六节“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该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能够根据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计算出经过的时间,并且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经过时间的定义,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利用经过时间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经过时间的概念,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经过时间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经过时间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准备:黑板、粉笔、教学PPT。
学具准备:学生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如小明早上8点出门,乘坐公交车经过20分钟后到达学校,引出经过时间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经过时间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讲解经过时间的定义,即从开始时刻到结束时刻的时间差。
然后教授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即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
通过PPT展示一些例子,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计算,加深对计算方法的印象。
3. 例题讲解:讲解一些关于计算经过时间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计算方法。
例如,题目:小明下午3点开始做作业,用了40分钟后休息,休息了20分钟后继续做作业,问小明一共做了多长时间?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如何利用经过时间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计算经过时间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经过时间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关键点,如开始时刻、结束时刻、时间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