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二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第1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97.00 KB
- 文档页数:4
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知识点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特点生长素可以促进生长,生长素在促进生长时具有两重性。
两重性是指“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
这里所说的“低浓度”和“高浓度”是相对于“最适浓度”而言的。
所谓最适浓度是指对植物某器官生长促进最明显时的浓度。
当低于最适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加强,而高于最适浓度后,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下降,直到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在此应把握以下几点:(1)低浓度的促进作用,如促进茎叶生长;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脱落等。
(2)高浓度抑制生长,如顶端优势、2,4-D的除草作用。
(3)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生理效应不同(如图)。
【要点剖析】生长素的作用——两重性(1)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生长。
生长素促进生长,是通过促进细胞伸长来实现的。
之所以能促进细胞伸长,一方面是因为生长素能诱导细胞壁酸化,使细胞壁松弛,可塑性增加;另一方面是因为生长素促进细胞中RNA 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促进原生质增多和新的细胞壁物质形成。
(2)生长素的作用和浓度的关系十分密切。
首先应明确,每一种器官都有一个促进生长的最适宜的生长素浓度,在适宜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大,对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超过最适浓度后,再加大生长素的浓度,对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当生长素浓度增大到一定的临界线后,再继续增大则会对生长起抑制作用。
此即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一般来说,生长素只有在低浓度时才会促进生长,高浓度时则会抑制生长,这种作用的两重性,突出地反映了它是一种起调节作用的物质。
其次要明确,不同的器官促进生长所需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同一生长素浓度对不同器官有不同的作用。
这就是为什么茎的顶端分生组织产生的生长素分布到下部,既能促进茎的生长,又能抑制侧芽的发育,使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的原因。
知识点二生长素类似物及其应用科学家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发现了一些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具有生长素(IAA)相似的生理效应,称为生长素类似物,如α-萘乙酸(NAA)、2,4-D等,这些生长素类似物在实践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①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的形态学下端,上下不能颠倒,否则扦插枝条不能成活。
第三章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教材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植物的激素调节”中第二课时的内容。
这是一节很好的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素材,因为学生在“生长素的发现”的学习中虽然已经初步了解了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但还停留在理论的学习上,没有机会付诸实践,而本节的重点教学内容“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是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的良好素材。
希望通过课外的探究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设计实验、实施实验、交流实验结果,亲身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
有待反复考虑的是,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有关图片、观看录像,提高分析资料获取信息、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完成部分探究实验,提高统计数据、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提高图形间的转换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协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难点: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生长素的发现》这节课的学习中已经进行了的相关实验和探究活动的训练,虽然有些问题的解决有困难,但大多学生已经习惯这种学习方式。
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仍然安排了较多的探究活动,以期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
虽然如此,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习惯于传统的学习模式,不习惯于探究式学习,不愿意也不善于动手操作,所以在课的设计上还要注意全体学生的参与性。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前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利用《课前预习学案》预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第1课时
【课时测练】
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
B.顶端优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
D.可利用生长素类似物防止落花落果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用生长素处理的枝条扦插是不能成活的
B.顶芽产生生长素,所以顶芽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此现象称顶端优势
C.生长素的浓度越高植物生长越快
D.发育着的种子能产生生长素,是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必要条件
3.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C.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
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4.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给你的信息是
()
A.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例如10-2ppm)抑制生长
B.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芽的生长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5.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茎生长的影响,下列叙述中
错误的是()
A.P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是该植物茎生长的最适浓度
B.当生长素浓度高于P小于M时,茎生长仍被促进
C.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D.当生长素浓度高于M时,该植物的根生长开始受到抑制
6.关于右图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f
B.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
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f
C.除草剂灭草的原理是使杂草的生长素浓度处于大于h状态下
D.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是图中曲线的E点及E点以后区间
7.如右图所示,如果茎的a侧的生长素浓度对应的作用效率表现为曲线OB段,
下列对茎的b侧的生长素浓度所对应作用效率的描述中,较为准确的是
()
A.在OD范围内
B.在CA范围内
C.在BD范围内
D.在BA范围内
8.绿色植物倒伏后,它的茎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
()
A.受重力影响,向地性
B.受重力影响,背地性
C.受水的影响,向水性
D.受光的影响,向光性
9.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往往不同。
甲图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要求:用乙图根、茎、芽三条曲线上相应字母所对应的浓度来表示甲图相应各点的生长素浓度):
(1)乙图____点浓度可表示甲图①处生长素浓度,________点表示②处生长素浓度。
②处结构长不出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解决的办法是____ ____,此后②处生长素浓度将会低于________mol/L。
(2)将该植物较长时间置于右侧光照下,乙图________点浓度可表示③侧生长素浓度;________点表示④侧生长素浓度。
此时,植物茎将________生长。
(3)将该植物向左侧放倒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可表示⑦侧浓度的是乙图中
________点浓度,表示⑧侧生长素浓度的是乙图中________点浓度,因此根将____ ____生长。
表示⑤侧浓度的是________点浓度,表示⑥侧浓度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