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院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98.50 KB
- 文档页数:10
中国故宫博物院文物术语中英文对照摘要:一、前言二、中国故宫博物院简介三、文物术语中英文对照列表1.陶瓷2.青铜器3.书画4.玉器5.金银器6.珠宝7.钟表8.古籍9.家具10.其他四、总结正文:【前言】中国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收藏了大量的国家级文物。
为了方便国际交流与合作,本文将提供一份中国故宫博物院文物术语的中英文对照。
【中国故宫博物院简介】中国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市中心,成立于1925 年,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
博物院收藏了大量的古代文物,包括陶瓷、青铜器、书画、玉器、金银器、珠宝、钟表、古籍、家具等。
这些文物反映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文物术语中英文对照列表】【陶瓷】1.瓷器- Porcelain2.青瓷- Celadon3.彩瓷- Famille-rose4.斗彩- Doucai5.粉彩- Fencai6.单色釉- Monochrome glaze【青铜器】1.鼎- Ding2.觚- Gu3.爵- Jue4.斝- Jia5.卣- You6.簋- Gui【书画】1.绘画- Painting2.书法- Calligraphy3.山水画- Landscape painting4.花鸟画- Bird-and-flower painting5.人物画- Figure painting6.扇面画- Fan painting【玉器】1.玉佩- Jade pendant2.玉璧- Jade disk3.玉琮- Jade cong4.玉戈- Jade halberd5.玉璜- Jade huang6.玉玦- Jade loop【金银器】1.金冠- Gold crown2.金钗- Gold hairpin3.金镯- Gold bracelet4.金币- Gold coin5.银壶- Silver pot6.银盘- Silver dish【珠宝】1.珍珠- Pearl2.翡翠- Jadeite3.蓝宝石- Sapphire4.红宝石- Ruby5.钻石- Diamond6.祖母绿- Emerald【钟表】1.钟- Clock2.表- Watch3.怀表- Pocket watch4.闹钟- Alarm clock5.挂钟- Wall clock6.钟楼- Clock tower 【古籍】1.经- Classics2.史- History3.子- Philosophy4.集- Collection5.诗词- Poetry and song6.小说- Fiction【家具】1.床- Bed2.椅- Chair3.桌- Table4.柜- Cabinet5.屏风- Screen6.架子- Shelf【其他】1.雕塑- Sculpture2.壁画- Mural3.织绣- Embroidery4.漆器- Lacquerware5.玻璃器- Glassware6.象牙器- Ivoryware【总结】本文提供了一份中国故宫博物院文物术语的中英文对照,包括陶瓷、青铜器、书画、玉器、金银器、珠宝、钟表、古籍、家具等类别。
故宫博物院非遗介绍摘要:一、前言二、故宫博物院的简介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重要性四、故宫博物院的非遗保护工作五、故宫博物院的非遗展示与传播六、结语正文:一、前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
在众多文化遗产中,故宫博物院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尤为引人关注。
本文将着重介绍故宫博物院在非遗保护、展示和传播方面的贡献。
二、故宫博物院的简介故宫,旧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位于北京市中心。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质建筑群,被誉为“东方的大皇宫”。
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丰富多样,涵盖了古代书画、器物、珍宝、宫廷历史等多个领域。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传统文化承载者代代相传并不断创造的实践、表现、表达,以及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根基,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故宫博物院的非遗保护工作故宫博物院一直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首先,故宫博物院对宫廷文化进行了系统梳理,挖掘出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次,故宫博物院通过筹办各种展览、讲座等活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播和普及。
此外,故宫博物院还开展了非遗技艺的培训与传承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储备人才。
五、故宫博物院的非遗展示与传播故宫博物院的非遗展示与传播方式多样。
一是利用丰富的藏品资源和古建筑空间,举办各类非遗展览,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览”等;二是开展非遗讲座、研讨会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与分享;三是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传播非遗知识和技艺;四是与国内外博物馆、文化机构开展合作,推动非遗的国际传播。
六、结语故宫博物院的非遗保护、展示和传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晋商博物院热血山河简介晋商博物院是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一座专门展示晋商历史文化的博物馆。
它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山河之间,被誉为“热血山河”。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晋商博物院的特色和魅力。
晋商博物院建立于2005年,占地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晋商文化展示中心。
博物院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设计元素,展现出中国古老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
进入晋商博物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馆门,门上镶嵌着金色的繁花,寓意着晋商的繁荣与富裕。
穿过门口,便来到了广场上,广场上矗立着一尊晋商文化的标志性雕塑,雕塑形象为一位晋商商人,手持古代商人常用的算盘,象征着晋商的智慧和商业精神。
进入博物馆内部,首先进入的是展厅一,这里主要展示了晋商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展厅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生动地再现了晋商的辉煌历史。
通过展览,人们可以了解到晋商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商业组织之一,他们在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接着进入展厅二,这里主要展示了晋商的商业经营和贸易活动。
展厅内陈列着大量晋商经营的实物,如古代商铺、货物和商业合同等。
通过观看展览,人们可以了解到晋商是中国古代最早进行国际贸易的商人之一,他们在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继续向前走,来到展厅三,这里主要展示了晋商的家族文化和家族管理制度。
展厅内陈列着晋商家族的家谱、宗祠和祭祀用具等,展示了晋商家族的血脉传承和世代相传的家族文化。
通过观看展览,人们可以了解到晋商非常重视家族的传承和管理,在商业经营中注重家族的合作和互助。
最后来到展厅四,这里主要展示了晋商的慈善事业和社会责任。
展厅内陈列着晋商捐赠的文物和善款用于教育、医疗、扶贫等公益事业。
通过观看展览,人们可以了解到晋商不仅是商业家,还是一批有社会责任感的慈善家,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回报社会。
除了展览之外,晋商博物院还设有讲座、学术研讨、展览交流等活动。
故宫博物院:穿越时光的紫禁城之旅我和几个小伙伴一直对故宫博物院充满了无限的憧憬,总觉得那红墙黄瓦之下藏着无尽的秘密和数不清的精彩故事。
终于,我们逮着一个机会,开启了这场令人兴奋不已的故宫之行。
刚到故宫的午门,那宏伟壮观的建筑就把我们给震住了。
阿强眼睛瞪得像铜铃,嘴巴张得老大,半晌才冒出一句:“哇塞,这门也太气派了吧!感觉像穿越到古代当大侠了。
”我笑着说:“你可别瞎闹,这可是以前皇帝进出的地方,严肃着呢。
”这时候,旁边一位导游阿姨听到了我们的对话,笑着走过来搭话:“小朋友们,这午门可不简单哦。
在古代,一些重大的典礼,像颁发诏书啦,还有出征凯旋的时候,都会在这里举行盛大的仪式。
你们看这建筑的规模,多宏伟,彰显着皇家的威严。
”我们跟着人流走进故宫,首先来到了太和门广场。
哇,那场面,人山人海的,但丝毫不影响我们对周围一切的好奇。
阿美指着地上的石板说:“你们看这些石板,一块一块的,不知道当年是怎么运过来的,肯定费了好大的劲儿。
”我蹲下身子,仔细观察着石板,说道:“这石板上都有岁月的痕迹了,说不定以前很多达官贵人都从上面走过呢。
”正说着,一个调皮的小男孩从我们身边跑过,差点撞到阿强,小男孩的爸爸赶紧追上来,连连道歉:“不好意思啊,孩子们太兴奋了。
这故宫啊,对小孩的吸引力太大了,一进来就像脱缰的野马。
”穿过太和门,太和殿就映入眼帘了。
那金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殿宇高大威严,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阿强扯着嗓子喊:“这就是皇帝的金銮殿吧?太霸气了!”导游阿姨笑着点头说:“没错,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比如皇帝登基、大婚、出征等。
你们看这殿内的装饰,龙椅、蟠龙金柱,每一处都尽显奢华。
而且啊,建造这太和殿的时候,那可是汇聚了全国顶尖的工匠,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呢。
”我好奇地问:“阿姨,那皇帝真的每天都坐在那个龙椅上办公吗?”阿姨笑着回答:“不是哦,太和殿更多是用于仪式,皇帝平时在其他宫殿处理政务。
”接着,我们来到了中和殿。
博物馆简介介绍汇报人:2023-12-15•博物馆概述•博物馆类型与特点•博物馆的功能与作用目录•世界著名博物馆介绍•现代博物馆发展趋势与挑战•参观博物馆建议与注意事项01博物馆概述博物馆是征集、收藏、研究、展示人类文明和自然遗产的场所,通常具有文物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功能。
定义博物馆具有丰富的文物收藏、多样化的展览、专业的学术研究、以及针对不同观众的教育活动等特点。
特点定义与特点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和自然遗产的守护者,对于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传承博物馆通过展览和教育活动,向公众提供知识和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公民素质和文化素养。
社会教育博物馆的文物收藏为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对于推动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研究博物馆作为旅游景点,吸引大量游客参观,对于促进旅游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旅游价值博物馆的重要性博物馆起源于16世纪的欧洲,最初以私人收藏和研究为主。
随着时间的推移,博物馆逐渐成为公共场所,并向公众开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博物馆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和需求,数字化、互动式、社区化的博物馆逐渐成为趋势。
博物馆的历史与发展当代趋势起源与发展02博物馆类型与特点传播历史知识、文化信息、艺术瑰宝和科学成果的公共文化机构。
旨在反映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自然博物馆的展示内容通常以分类学为基础,通过不同类别的动植物标本展示,让公众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自然博物馆是以自然界各类动植物为展示对象,通过陈列、展出、宣传教育等方式,向公众传播自然科学知识、生态信息和科学成果的公共文化机构。
自然博物馆的藏品以动植物标本为主,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等标本,旨在揭示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科技博物馆是以科学技术为展示对象,通过陈列、展出、宣传教育等方式,向公众传播科技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公共文化机构。
科技博物馆的藏品以科技展品为主,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的展品,旨在揭示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内蒙古博物馆简介概况一、博物馆概况内蒙古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路81号,建筑面积达到3.6万平方米。
该博物馆于1957年创立,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国家级博物馆。
它以收藏、研究、展示内蒙古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为主要任务,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
二、展览内容1. 内蒙古历史文化展该展览以内蒙古地区的历史文化为主题,包括了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的各个历史时期。
其中包括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实物,如金缕玉衣、骨笛、铜鼓等。
2. 内蒙古自然生态展这个展览主要介绍了内蒙古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
游客可以在这里看到许多珍稀动物标本和丰富多彩的植被。
3. 内蒙古民俗风情展这个展览主要介绍了内蒙古地区的民俗文化和生活方式。
游客可以在这里看到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和服饰。
4. 内蒙古艺术品展这个展览主要介绍了内蒙古地区的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陶瓷等多种形式。
其中不乏一些非常有名的作品,如赵无极的《草原》等。
三、藏品亮点1. 金缕玉衣金缕玉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珍贵的文物之一,也是内蒙古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它是清代皇帝乾隆时期为其母亲所制作的礼服,由黄色绸缎和金线、玉片组成,十分华丽。
2. 铜鼓铜鼓是一种古代乐器,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文物之一。
内蒙古博物馆收藏了许多铜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昭君出塞图铜鼓”。
这个铜鼓上刻有昭君出塞的场景,十分精美。
3. 赵无极的《草原》赵无极是中国现代画坛上非常有名的画家,他的作品《草原》被誉为中国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幅画现在收藏在内蒙古博物馆中,是该馆最重要的艺术品之一。
四、教育活动内蒙古博物馆还定期举办各种教育活动,如讲座、展览、研究等。
这些活动旨在向公众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提高公众文化素质。
五、参观信息1.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2. 门票价格:成人40元/人,学生20元/人。
3. 交通方式:乘坐公交车或出租车到达内蒙古博物馆站即可。
厦门十大著名博物馆介绍厦门市内十大著名博物馆的简介:1.厦门海洋博物馆:位于厦门市思明区,展示海洋科学、海洋生物、航海历史等内容。
馆内设有多个展厅,包括水生动物展览厅、珍稀鱼类展览厅等。
2.鼓浪屿博物馆:位于厦门市鼓浪屿,是一座展示该岛历史文化的博物馆。
馆内陈列着与鼓浪屿相关的文物和图片,介绍该岛的过去和现在。
3.厦门博物院: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展示厦门的历史、文化和艺术。
馆内设有多个展厅,包括历史文物展厅、艺术品展厅等。
4.思明区博物馆: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是一座以思明区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
馆内展示了该区域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等内容。
5.厦门植物园博物馆:位于厦门市湖里区,是一座以植物研究和展示为主的博物馆。
馆内展示了丰富的植物标本和相关知识。
6.福建省博物院厦门分院: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是福建省博物院的分支机构。
展示了福建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品。
7.厦门大学考古博物馆:位于厦门大学校园内,收藏和展示了大量的考古文物,包括陶器、青铜器等。
8.厦门市美术馆: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是一座专门展示艺术作品的博物馆。
馆内有绘画、雕塑等不同形式的艺术品展览。
9.厦门科技馆:位于厦门市湖里区,是一座以科学和技术为主题的博物馆。
馆内设有多个展厅,介绍了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10.厦门市邮政博物馆:位于厦门市思明区,展示了邮政的历史和发展,收藏了各种与邮政相关的文物和邮票。
这些博物馆展示了厦门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知识,为游客提供了了解厦门本土文化的机会。
【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
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是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从2022年1月1日起,北京故宫博物院几乎每周一闭馆。
北京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故宫即紫禁城内。
北京故宫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198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22年10月,故宫博物院发布首款主题功能游戏和首张古画主题音乐专辑,拉开“智慧故宫”序幕。
北京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城中心,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占地面积723600余平方米,周围环以10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筒子河)。
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南名午门,北称神武门,左右为东华门、西华门,其中午门为参观入口,神武门为参观出口。
城内古建筑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一说为163,000平方米),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布局与形制均严格按照封建礼制和阴阳五行学说设计与营造,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外朝:紫禁城前半部(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辅以文华殿和武英殿,统称为“外朝”,是明、清两代皇帝办理政务、举行朝会及其他重要庆典的场所。
三大殿建于高8.13米的3层汉白玉石台基上。
后寝区,又称内廷,为紫禁城北部皇室生活区域的统称。
这里以皇帝、皇后的正寝宫殿乾清、坤宁二宫为中央,东、西分布皇帝的便殿,和后妃们居住的东六宫、西六宫,以及皇子们生活的乾东五所、乾西五所等院落。
再向东为乾隆皇帝兴建起的太上皇宫殿院落宁寿宫区,外西路则是供太后、太妃们养老的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等区域。
开放时间故宫博物院全年开放,开放时间按照淡、旺季会有所改变,遇到法定假期、重大活动或特殊情况也会延长或缩短开放时间,请随时注意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的公告。
故宫博物院角楼简介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
博物院坐落在北京市中心的故宫内,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
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宝库。
故宫博物院由上百座建筑组成,其中角楼是其中一座重要的建筑之一。
角楼位于故宫的四个角落,共有四座,分别名为东角楼、西角楼、南角楼和北角楼。
每座角楼都是三层建筑,高约9.4米,呈正方形。
角楼的建筑风格典雅,既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又融入了一些西方建筑元素。
角楼是故宫博物院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们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角楼曾经是皇帝和皇后的居住地,也是举行重要仪式和接待外国使节的场所。
角楼内部装饰华丽,展示了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瑰宝。
东角楼是故宫博物院中最著名的角楼之一。
它建于1420年,是明代皇帝的宫殿之一。
东角楼有三层,每层都有华丽的装饰和精美的家具。
楼内的壁画和雕刻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自然景观等。
西角楼是故宫博物院中另一座重要的角楼。
它建于明代,也是皇帝的宫殿之一。
西角楼的建筑风格与东角楼相似,但装饰和布局略有不同。
楼内的家具和器物展示了明代宫廷生活的奢华和精致。
南角楼和北角楼是故宫博物院中剩余的两座角楼。
它们的建筑风格和功能与东角楼和西角楼类似,但在细节方面有所差异。
南角楼和北角楼也有精美的壁画和雕刻,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和艺术。
故宫博物院角楼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角楼是故宫博物院的重要景点之一,也是了解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绝佳场所。
游客可以在角楼中欣赏到精美的艺术品和文物,感受中国古代宫廷的独特魅力。
故宫博物院的角楼是中国宫殿建筑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它们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
角楼是故宫博物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窗口。
成都博物馆的介绍成都博物馆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是一座集展览、研究、教育、保管和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
成都博物馆创建于1941年,前身为四川省立博物院,是中国西南地区最早成立的博物馆之一。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成都博物馆,是全国重点博物馆之一,也是四川省文物收藏、保护和宣传的中心。
成都博物馆馆藏丰富,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包括青铜器、陶瓷、书画、石刻、文献、竹木牙角、金银器、织绣等多个类别。
其中,以青铜器闻名,珍藏有大量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如钟、尊、爵等。
成都博物馆还收藏有大量古代瓷器,展示了中国古代陶瓷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风格。
此外,成都博物馆还收集了大量书画作品和石刻文物,展现了古代成都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风采。
成都博物馆不仅有丰富的馆藏,还注重展览和教育工作。
博物馆经常举办各类临时展览,展示不同主题和内容的文物,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
此外,成都博物馆还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如讲座、导赏、参观等,为公众提供了解历史文化知识的机会,促进了文化传承和交流。
成都博物馆建筑设计独特,融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体现了成都的历史文化特色。
博物馆内部分为展览区、教育区、研究区、办公区和服务区等不同功能区域,各区域之间布局合理,通道畅通,并配备了先进的展览设备和信息化系统,为观众提供了舒适便利的参观体验。
总的来说,成都博物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文化机构,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示了古代成都的繁荣与辉煌。
通过馆藏展览和教育活动,成都博物馆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为广大公众提供了解历史、感受文化的平台,也是中国文物保护和传播的重要力量。
2011.04.02
○
河
南博物院创建于1927年,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当
时馆址定在开封,1961年迁至郑州,1998年河南博物院新馆建成
开放,文物藏品13万余件。河南博物院坐落在郑州市农业路中
段,据有关数据显示,该馆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7.8
万平方米,展馆面积3万余平方米,有19个展厅,是一座国
家级现代化博物馆。院区中央为主展馆、东西两侧配厅及文物
仓库楼,四隅分布着电教楼、临展楼、办公楼和培训楼等,整
体布局结构严谨,取九鼎定中原之寓意,建筑形式新颖别致,
气势雄浑,充分体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特色。整个院区绿
草成茵,环境幽雅,馆中有园,园中有馆,展厅内部陈列精致,
文物荟萃。
历史沿革
2011.04.02
1927年6月,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河南省政府主席的
冯玉祥将军在治豫政纲中就提出了“教育为立国根本要政”的主
张,并身体力行,极力扶持文化教育事业。1927年7月,在冯玉
祥将军的亲切关怀下,由省政府委派郭须静、徐金泉 、何日章三
人为河南博物馆筹备委员,隶属省教育厅,指定开封法院西街前
法政学校校舍为馆址(即今开封市三圣庙街),是为河南博物院发
轫之始。
1928
年5月,原河南省政府为表现各民族的历史和现状,
宣传民族共和和世界大同的理想,遂将河南博物馆改名为“民族
博物院”,并改由省政府直接领导,同时划拨 刘师古堂充公遗产
的一部分为专款,限期开放。民族博物院以“启发民众知识文明、
激增命思想、促进社会文明”为办院宗旨,广泛征集历史、自然
科学、农业、艺术、生理卫生等方面的实物料。
1928年10月10日,在藏品缺乏的情况下,大量运用模型等
手段,成功举办了陈列展览。
1930年12月1日,河南省政府将“民族博物院”恢复为“河
南博物馆”,并确定为社会教育机关,直属省教育厅领导。12月
23日教育厅委任关百益为馆长,并收回民众师范房舍为古物陈列
室。
1931年1月20日,河南省教育厅又颁布了《河南博物馆组
织条例》,其中明确博物馆的宗旨为:“一、发扬固有文化;二、
2011.04.02
提倡学术研究;三、增长民众知识;四、促进社会文明”。同时
设立了保管部、搜集研究部两个大部,成立了由民政厅厅长、教
育厅厅长、河南大学校长、博物馆馆长等组成的7人理事会,将
原民族博物院的19个陈列室调整为7个,撤去了大量民族服饰和
模型,充实了历史文物。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大肆侵入。为避免
文物被毁,馆藏主要文物68箱被迫移运重庆,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1940年日伪期间,河南博物馆被更名为“河南省立博物馆”,下
设事务部、保馆部、研究部等。抗战结束后,国民党河南省政府
派谢孟刚为接收委员,接收了日伪当局控制下的河南省博物馆,
但终因解放战争的爆发,国民党政府忙于内战,经济严重匮乏,
经费拮据,博物馆步履维艰。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一举解放了古都开封。
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和文博事业,立即成立了以
赵干亭为主的三人管理小组,进驻博物馆,整饬馆务。
1949年11月,河南省政府任命省教育厅厅长乃生兼任馆长,
开始组织人员,整理文物、展室,修缮房舍、设施,进行业务活
动,博物馆再次出现生机,蓬勃发展。
1953年,根据中央文化部颁发的《对地方博物馆的方针、任
务、性质及发展方向的意见》,河南省博物馆被确定为地志性博
物馆。1961年,河南省博物馆由开封迁至省会郑州,有了较好的
陈列展览场地。
2011.04.02
1966-1976年,博物馆组织瘫痪,业务荒废。中国共产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河南省博物馆渐入佳境,进入了一个新的
历史发展时期。
20世纪80年代,博物馆力量不断壮大,机构设臵趋于合理,
设立了陈列部、保管部、社会教育部、图书室、研究部、《中原
文物》编辑部、办公室、行管科、保卫科等科室,建立健全了岗
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博物馆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1991年秋,根据李瑞环同志的有关指示,经原省委书记侯宗
宾、原省长李长春等领导同志的积极争取,国务院决定由国家和
河南省共同投资筹建新馆舍。
1997年7月,河南省政府决定,将中原石刻艺术馆与河南省
博物馆合并,成立河南博物院。
《河南古代文化之光》河南博物院最重要的大型基本陈列。
展览分布在主展馆一、二层八个展室内,据有关数据显示,该陈
列总面积3200平方米。展览由序厅、“文明曙光”、“三代辉煌”、
“兼容并蓄”、“盛世荣华”、“余光明媚”及观众参与部分组
成,汇集河南出土的精美文物约2000件, 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
展示发生在河南的最突出的古代文化科技成就。主展馆三层西侧
展厅,有六个专题性文物展览,分别是《河南古代玉器馆》《楚
国青铜艺术馆》《明清工艺珍品馆》《天地经纬——地动仪与观
星台》《河南古代石刻艺术馆》《国之重宝馆》。展览选择河南
历代古玉、河南淅川楚国墓地的青铜器、馆藏石刻等文物精品,
2011.04.02
分门别类向观众开放。而《天地经纬》展览则是从古代天文学、
古代科技史的角度,向观众进行科普教育,有多种可供参与的模
型与仪器。中原远古文明辉煌成就的震撼会使观众在精神上得到
升华。
珍贵院藏
莲鹤方壶 春秋。1923年8月25日出土。为河南博物院第
一批收藏品,开启了河南文物事业的先路。壶上有冠盖,器身长
颈、垂腹、圈足。该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壶冠呈双
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平盖上立一展翅欲飞之鹤;壶颈两侧用附
壁回首之龙形怪兽为耳;器身满饰蟠螭纹,腹部四角各攀附一只
立体小兽;圈足下有两个侧首吐舌的卷尾兽,倾其全力承托重器。
构思新颖,设计巧妙。
院藏“莲鹤方壶”(图2)
骨笛 出土于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华音乐文
明之源”。它是用鹤类动物的腿骨钻7个音孔制作而成。在第6
孔与第7孔之间还有一个用来调节音差的小孔。经测试,用它能
2011.04.02
吹奏出七声齐备的下徵调音阶。这支骨笛证明早在七八千年之前,
我们的祖先已经发明了七声音阶。
云纹铜禁 春秋。长方形的箱形器身由五层铜梗支撑的透雕
云纹构成;禁底有12只龙形怪兽张口吐舌,有不胜重负之感;而
禁的四周攀附的12条夔龙勾首伸舌,仿佛要吞饮禁上的美酒。这
件造型奇妙的铜禁的出土说明,公元前591至公元前560年,中
国古代工匠就已熟练地运用了称为“失蜡法”的青铜铸造工艺。
象牙萝卜、象牙白菜 两件艺术品造型自然,形神兼备。萝
卜由深到浅的红色,直到下端的象牙白非常自然,连萝卜上面的
根须,和须上没有洗干净的泥土,都看得清清楚楚。白菜翠绿鲜
嫩,形象逼真,叶子脉络清晰,显得生机盎然。趴在萝卜、白菜
上的大肚蝈蝈,造型饱满逼真。
[2][4
]
特色活动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 以动态的方式,复原古代音乐文物、
古代服饰、古代乐曲、古代表演,全方位再现历史文化鲜活的背
景,使观众真正走入古代文化的氛围,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中
2011.04.02
原国学讲坛 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本着弘扬中原文化、传承经典
国学的宗旨,该院推出“中原国学讲坛”系列学术讲座。它已成
为中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国学传播平台。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
宝
1、贾湖骨笛
贾湖骨笛
1987年出土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贾湖骨笛是我国目前出土
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被称为“中华第一笛”。长23.1厘米,
七孔。贾湖骨笛不只是中国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更被专家认定
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
2、杜岭方鼎
杜岭方鼎
2011.04.02
是目前人类所能认知的年代最早、体量最大、铸造最为完美、保
存最为完整的青铜重器。
3、“妇好”鸮尊
玉柄铁剑
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系商代晚期器物,它的出现证明中
国青铜时代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4、玉柄铁剑
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西周晚期器物。
5、莲鹤方壶
出土于河南省新郑城关李家楼村,春秋时期器物。
6、云纹铜禁
河南博物院云纹铜禁
出土于河南省淅川下寺2号楚墓,春秋时期器物。它的出现将中
国失蜡法铸造工艺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100年。
2011.04.02
7、四神云气图
出土于河南永城芒砀山梁国王陵区柿园墓,西汉早期。是中
国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画面最大、级别最高、保存最为完整的壁
画。
8、武曌金简
武曌金简
出土于中岳嵩山峻极峰,唐代早期。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唯一金
简。
9、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出土于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北宋晚期器物。是中国的稀世
珍宝,绝世无双。汝窑是北宋五大名窑之魁首。汝官窑系御用瓷,
烧造时间极短,只在北宋晚期烧了大约20年。之后,汝窑消失,
2011.04.02
技术失传。公认的传世汝官瓷仅67件半,市场上难得一见。文献
记载:汝窑有"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之称。到目
前为止,一共发现汝官窑传世天蓝釉器物五件,这件是唯一一件
经考古工作者科学发掘所得的器物,而且是唯一一件刻花作品,
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