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结合教材图示、曲线,理解生长素的作用特点2.结合实例,归纳总结影响生长素两重性的因素3.尝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理解预实验的重要性1.通过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曲线的分析,培养用模型和建模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学习“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掌握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能力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作用方式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2.生长素作用的特点及其表现(1)特点: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表现①浓度较低⎩⎨⎧促进生长促进发芽防止落花落果②浓度过高⎩⎨⎧抑制生长抑制发芽疏花疏果3.影响因素(1)浓度: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甚至会杀死植物。
(2)器官: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
根、芽、茎敏感程度为:根>芽>茎。
(3)成熟程度:一般来说幼嫩细胞敏感,衰老细胞迟钝。
4.顶端优势(1)概念: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
(2)原因①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A→B(用图中字母表示),A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
②B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
(3)解除方法:摘除顶芽。
(4)应用示例:棉花的“摘心”、果树剪枝等。
5.生长素类似物(1)概念: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
(2)应用①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
②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
③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
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1.实验原理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扦插枝条生根情况不同。
2.常用方法(1)浸泡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
(2)沾蘸法:省时。
3.实验流程4.变量分析(1)自变量:生长素类似的浓度。
(2)因变量:生根情况。
(3)无关变量:生长素类似物的剂量、温度和光照等。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生长素浓度升高,植物细胞生长速度加快。
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同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反应的灵敏度不同,根>芽>茎。
图1 图2从上图可知:(1)生长素的功能具有两重性,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植物器官生长,浓度过高则抑制植物器官生长。
(2)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植物同一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促进效果或抑制效果不同)。
(3)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植物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茎),同时说明不同器官正常生长所要求的生长素浓度也不同。
(4)曲线在A′、B′、C′点以上的部分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不同的促进效果,而且A、B、C三点代表最佳促进效果点。
(5)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如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
误区警示不要将AA′、BB′、CC′段理解为抑制阶段,这些阶段仍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逐渐降低。
2.两重性的典型体现——顶端优势(1)顶芽由于产生生长素并向下运输,导致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侧芽由于接受了顶芽运来的部分生长素而导致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
(2)解除方法:去掉顶芽。
要点提示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体现所需浓度的“高”与“低”是以该器官“最适浓度”为标准的。
大于该标准浓度,促进生长的作用逐渐减少,而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二、生长素的实践应用1.顶端优势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在农作物、花卉和果树栽培中,摘心打顶是根据顶端优势原理,解除其顶端优势,可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原因是减少叶枝徒长,使果枝得到足够的养分,避免落花落果。
同时可解除顶芽对花芽的抑制作用,达到多开花、多结果的目的。
2.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主要将生长素类似物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生长素类似物浓度适中,处理的部位是植物形态学的下端。
§3.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传递调节细胞代谢的信号,但不参与细胞代谢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在较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较高浓度生长素会抑制生
长(图示如下)。
Eg: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具体表现在: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生长素的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程度和器官种类的不同而有较大
差异
Eg:
①通常较低浓度的生长素起促进作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起抑制作用。
②幼嫩细胞比成熟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
③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顺序不同:根>芽>茎(如下图所示)。
Eg: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由于侧芽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导致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
从而出现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即顶端优势。
✧生长素类似物:生长素类似物是指人工合成的结构和生理效应与生长素相似的有机物,
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实验设计提示:
Ⅰ、确认变量:
①因变量:一般选择生根的数量
②自变量:不同浓度的NAA(一种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
③无关变量:找出重要的无关变量并提出排除方法
Ⅱ、处理枝条的方法
①浸泡法:低浓度长时间处理
②沾蘸法:高浓度短时间处理。
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生长素不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生长素通过作用于相应的受体,使植物细胞壁松弛,从而使细胞增长。
在许多植物中还能增加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实现对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
(2)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作用的两重性如下图所示。
在上图中,促进作用最强时的生长素浓度称为最适浓度(B点),在低于最适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促进效果越显著;超过最适浓度以后,随着浓度升高,先是对生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小,然后变为抑制且抑制作用越来越强,甚至杀死植物。
(3)实例——顶端优势①概念: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②原因: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导致顶芽处生长素浓度低而促进自身的生长;侧芽由于接受了顶芽运来的部分生长素而导致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③解除方法:去掉顶芽。
如果摘除顶芽,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了,侧芽受到的抑制作用就会解除,不久,侧芽就发育成侧枝。
辩误区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实例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能够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茎的向光性和茎的负向重力性不能体现两重性,只能体现生长素的促进生长作用。
【例1】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的向光性现象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B.低于最适浓度,促进植物生长;超过最适浓度以后,则抑制植物生长C.最适浓度对植物生长促进最强,浓度过高、过低时则作用不明显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促进根生长的效果可能相同解析:植物的向光性现象只能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未体现生长素的抑制作用,A项错误;低于最适浓度,促进植物生长,超过最适浓度以后,随着浓度升高,先是对生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小,然后变为抑制且抑制作用越来越强,B、C项错误;从促进曲线可以看出,在最适浓度的两侧,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促进根生长的效果可能相同,D项正确。
精心整理高二生物必修三人教版第三章单元知识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作用机理
·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最适浓度之前,随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加强
·最适浓度之后,随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减弱
·当浓度高于某点时,随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越强,甚至杀死植物
精心整理
·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与其最适浓度呈负相关
·敏感性越强,其正常生长发育要求的最适生长素浓度越低·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
·一般,幼嫩>衰老细胞。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即吲哚乙酸,是最早发现的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
对果树进行压条时,需要把压条的树皮环割一圈,环割后剥圈以下的侧芽会迅速发育成侧枝,这是因为
(A)顶芽不再产生生长素
(B)剥圈以下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升高
(C)剥圈以下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
(D)剥圈以上的侧芽生长素浓度降低
生长素在扩展的幼嫩叶片和顶端分生组织中合成,通过韧皮部的长距离运输,自上而下地向基部积累。
根部也能生产生长素,自下而上运输。
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是由色氨酸通过一系列中间产物而形成的生长素有多方面的生理效应,这与其浓度有关。
低浓度时可以促进生长,高浓度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这种抑制作用与其能否诱导乙烯的形成有关。
生长素的生理效应表现在两个层次上。
在细胞水平上,生长素可刺激形成层细胞分裂;刺激枝的细胞伸长、抑制根细胞生长;促进木质部、韧皮部细胞分化,促进插条发根、调节愈伤组织的形态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