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的完整病例
- 格式:ppt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19
五例羊水栓塞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AFE)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其特征是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突然出现低血压、呼吸急促、胸痛、心脏骤停等症状。
本文报告了五例羊水栓塞病例,并通过文献复习探讨了羊水栓塞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
患者,32岁,G2P1,孕38周。
在行剖宫产术过程中,突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呼吸困难等症状。
手术室心肺复苏后,诊断为羊水栓塞。
患者经积极治疗,康复出院。
患者,27岁,G1P0,孕40周。
在自然分娩过程中,突然出现呼吸急促、胸痛、血压下降等症状,迅速恶化并出现心脏骤停。
立即行心肺复苏及剖宫产术,诊断为羊水栓塞。
患者经治疗,康复良好。
患者,36岁,G3P2,孕39周。
在剖宫产术过程中,突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症状。
手术中诊断为羊水栓塞。
患者经积极治疗,康复良好。
患者,29岁,G2P1,孕41周。
在自然分娩过程中,突然出现呼吸急促、胸痛、血压下降等症状,迅速恶化并出现心脏骤停。
立即行心肺复苏及剖宫产术,诊断为羊水栓塞。
患者经治疗,康复良好。
患者,30岁,G3P1,孕37周。
在行剖宫产术过程中,突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呼吸困难等症状。
手术室心肺复苏后,诊断为羊水栓塞。
患者经积极治疗,康复出院。
羊水栓塞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涉及多因素过程。
一项研究发现,超过一半的羊水栓塞患者在发病前存在高凝状态或血小板减少症。
子宫收缩过强、急产、催产素使用不当、胎儿位置异常等也是羊水栓塞的高危因素。
羊水栓塞的早期诊断困难,易漏诊和误诊。
当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血压下降、呼吸急促、胸痛、心脏骤停等症状时,应高度怀疑羊水栓塞的可能。
此时应迅速组织抢救,包括及时的心肺复苏、抗过敏治疗、抗休克治疗等。
对于羊水栓塞的治疗,文献中存在多种方法,包括早期心肺复苏、抗过敏治疗、抗休克治疗、血液净化等。
然而,由于羊水栓塞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对于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评价仍存在争议。
华西经典病例分析共享产妇临产时凝血功能急剧恶化并产后大出血一例一、病史汇报:产妇,34岁,停经39+3W,腹胀痛伴见红6小时于2013年7月6日16:00分步行入院。
自诉上午10时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胀痛,并渐密渐强渐规则,伴少量阴道流血,遂由家人陪送入院。
孕期以来,一般情况正常。
既往体键,2005年足月平产一活女婴。
否认肝炎、结核、、高血压、肾病、过敏及输血史。
无不良嗜好。
体检心肺无异常,心率86次/min,律齐无杂音。
肝脾肋下未扪及。
专科情况:腹隆如孕月,有规则宫缩40”/3-4’,强度中等,胎儿估重3140g,头先露已入盆,胎心134分/min,肛查宫颈容受100%,质软居前,宫口扩张7cm,S-1胎膜未破。
双下肢轻度水肿。
6月25日在我院B超、血常规,尿常规均正常,O型血,RH(+)。
入院诊断:G3P1,39+3W,活胎、临产。
入院后立即送产房待产。
16:17胎膜自破,羊水清亮,约20ml,血压130/85mmHg,胎心136次/min,持续产妇心电监测、胎心监测。
密切观察。
17:15胎心突然减慢,87次/min,立即鼻导管吸氧,宫口扩张9cm,S-1,胎膜已破,羊水清亮,上推胎头时胎心明显好转,考虑脐带受压,抬高臀部,与维生素C静滴,17:20宫口开全。
经处理后胎心无明显改善,与5%碳酸氢钠125ml静滴,见右侧大阴唇阴道粘膜面有少许擦伤,活动性出血,与2-0可吸收线缝合,针眼活动性出血不凝,凝血功能回报FIB4.65g/L,余正常。
肝肾功能、电解质、CRP正常,血糖3.8mmol/L。
产科当即考虑羊水栓塞?胎儿窘迫、DIC。
立即完善准备,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
二、麻醉手术过程:17:55入手术室,血压100/60mmHg,心率98次/min,spo2 98%,取L1-2硬膜外穿刺顺利,置管通畅(据说整个过程5min完成)。
输液平衡液、聚明胶。
手术开始切皮时见切口血液黑红、不凝,尿液酱油色(据说导尿时尿管前段8cm尿色淡黄清亮)。
羊水栓塞2例报道【关键词】剖宫产羊水栓塞1 病例摘要1.1 例1 患者女,42岁。
因停经40+4周,要求住院分娩而于2005年11月26日入院。
该患平素月经规律,无肝肾疾患、无血液病史。
LMP:2005年2月15日。
孕期顺利。
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90mmHg,一般状态良好,心肺未查及异常,宫高32cm,腹围104cm,胎心良好。
无宫缩。
内诊:宫颈2.0cm,宫口容1指,先露儿头,高浮,S=-4。
胎膜未破,产道无异常。
B超双顶径88mm,枕额径118mm,羊水最大平段42.6cm,胎盘左侧壁,胎盘功能三级。
各项辅检均无明显异常。
于当日11时25分在连硬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术中于胎儿娩出后1分钟,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口吐白沫,继而鼾睡,口唇及四肢紫绀,血压70/40 mmHg,心率29次/min,血氧饱和度降至85%,考虑羊水栓塞,立即给予面罩给氧,静推阿托品1 mg ,地塞米松20mg 静注,20mg静点。
罂粟碱30mg静推。
预防出血,提检各项检查,于11时35分血压为75/45 mmHg,给升压药,12时血压升为120/60 mmHg,脉搏90次/min,患者意识恢复。
12时15分压宫底,阴道大量新鲜血液流出,约1000 ml,无凝血块,血液标本回报重度溶血。
血尿100ml,考虑为凝血障碍引起,给予止血,输血,补充凝血因子,几次检查均阴道流血不止,于12时45分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中顺利,血压120/80 mmHg,脉搏90次/min,呼吸20次/min。
17时尿液色、量转至正常,术后第7天,患者痊愈出院。
1.2 例2 患者女,24岁,因停经39+2周,阴道溢液1d而于2006年9月12日入院。
平素月经规律,LMP:2005年12月10日,孕期顺利,妊娠后早孕反应及胎动时间均正常。
孕期门诊定期检查无异常,无用药史,无药物过敏史及血液病史。
病例汇报:柴林玲,31岁,39+2周妊娠于2011-3-22,2:16分娩,肌注缩宫素20u,2:23胎盘胎膜娩出,2:40静滴5%GNS500ml加缩宫素20u,2:50进入产房检查,子宫收缩可,检查胎盘、胎膜完整,拆解产床,膀胱截石位,检查软产道,宫颈3、6点各有一出裂伤,3-0可吸收线缝合止血,益母草2ml肌注,米索前列醇200ug舌下含化,地塞米松20mg静推,此过程阴道流血约100ml,有血块。
问产妇,系孕5产3存3流2,吸氧,心电监护,持续导尿,第2路输液甲硝唑500ml静滴,复方氯化钠500ml加缩宫素20u继续,发现病人未办理入院手续,办理入院,填写入院记录,知情同意书,4:10心电监护提示休克,通知病危,特级护理,急查血常规、血型、凝血四项,血交叉,病人家属同意后,冰冻血浆400ml,红细胞4u,电话叫韩文蕙、内三科,总值班、麻醉师、张长业,协助抢救,4:40病人心跳、呼吸骤停,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阿托品1mg 加肾上腺素1mg静推,5分钟/次,3次;尼可刹米0.375加洛贝林3mg 静推,5分钟/次,3次;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应用;5%碳酸氢钠40ml 静推;静推地塞米松10mg,输注红细胞悬液,阿托品1mg加肾上腺素1mg 静推,5分钟/次,2次;尼可刹米0.375加洛贝林3mg静推,5分钟/次,2次。
5:50家属放弃抢救,5:55产妇临床死亡。
死亡原因:呼吸循环衰竭,DIC,羊水栓塞。
反思过程中不足:1心电监护仪,如果有血氧饱和度监测,是否能够早期识别呼吸困难;2病人办理入院手续晚,贻误治疗;3凌晨3时很不想打扰休息人员,一时犹豫,听班人到了,病人心跳、呼吸骤停;4产房备有成人气管插管器械、除颤仪、加合理药物应用,是否有子宫切除时机;5断断续续阴道流血,未能及早诊断羊水栓塞,采取相应措施。
困惑:子宫切除的手术时机;休克系产后出血引起,抑或羊水栓塞引起;加强宫缩、宫颈裂伤缝扎后,阴道流血停止,是治疗有效,还是羊水栓塞高凝期,如何判断?。
羊水栓塞的病例医学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简称AFE)是一种临床上罕见但危险的产科紧急情况,可导致孕产妇及胎儿死亡。
本文将以一个真实病例为基础,探讨羊水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1.病例介绍患者为30岁的女性,妊娠39周,初孕。
既往病史无特殊。
患者自然分娩开始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皮肤苍白,胸痛,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症状。
立即呼叫急救人员,患者被紧急送往产科重症监护室。
2.羊水栓塞的临床特点羊水栓塞的临床症状多样化,常以迅速发生的呼吸困难、低血压、心脏骤停等危重症状为主要表现。
其他症状包括胸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等。
由于羊水栓塞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及排除其他可能疾病。
3.羊水栓塞的诊断方法(1)临床评估:围产期临床评估对羊水栓塞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测量生命体征和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可能的并发症。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方面的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并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3)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胸片、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排除其他疾病,如肺梗塞、心衰等,并确定是否存在栓塞的证据。
此外,胎儿心电图和胎儿超声检查可用于评估胎儿情况,指导产时处理。
4.羊水栓塞的治疗措施对于羊水栓塞的治疗,及早采取综合性救治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1)立即行CPR:若患者心跳停止,应迅速进行心肺复苏(CPR),包括心肺按压和人工呼吸。
(2)切实维护生命体征稳定:通过输血、输液、持续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维持患者的稳定状态。
(3)纠正凝血异常:根据凝血检查结果调整凝血功能,如输注新鲜冷冻血浆、凝血因子等。
(4)积极处理休克:对休克患者,应及时补充血容量、使用升压药物,以提高组织灌注和氧合。
(5)评估胎儿情况:通过胎儿心电图、超声检查等手段评估胎儿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胎儿的生存。
羊水栓塞-病例分析病例摘要:一女性,25岁,自然破膜,约10min后,出现寒战及呼吸困难,因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
尸检发现双肺明显水肿、淤血及出血,部分区域实变,切面红褐色,多数血管内可见数量不等的有形羊水成分,如胎粪、胎脂、角化物及角化细胞等。
病理诊断双肺羊水栓塞,肺水肿。
分析题:1、羊水栓塞的发生机制是什么?2、试分析产妇死亡的原因?参考答案:1、破膜后宫缩将羊水压入胎盘附着处的血窦,或进入破裂的子宫壁静脉窦及破裂的子宫颈内膜血管,经母体子宫静脉进入肺循环,在肺动脉分支和毛细血管内引起羊水栓塞。
2、死亡可能原因是①羊水中胎儿代谢产物入血引起过敏性休克;②羊水栓塞阻塞肺动脉及羊水内含有血管活性物质引起反射性血管痉挛;③羊水具有凝血致活酶的作用引起DIC。
给自我进行病例分析的同学的一点建议病理学教学上可以根据学校本身的条件实施多元化教学,比如问题为中心的学习(PBL)、临床病例讨论会(CPC)等有机结合起来,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然而培养自学型人才更重要,老师教是为了学生会学,并不是学生当时的成绩有多高。
前面我们也说过,病例分析在病理学学习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尤其在培养学生自我处理问题能力上很有帮助!因此建议大家进行适量的病例分析!下面我就具体的病例分析实施给大家一点建议:1、选择好合适的病例,如果是预习,就选简单的经典的,如果是讲课以后的复习,就要选复杂一些的。
2、不要单干,要几个人一组,比如一个宿舍一组很方便。
3、要自我从病例中找问题,再分析讨论最后找到结果。
讲课以后再进行比对,看有哪些欠缺。
对有疑惑的地方可以向老师解决,也可以发到网络论坛上让大家讨论。
注:讨论越激烈对大家越有帮助。
4、具体实施:如果是预习,先看教材,再选病例,然后找问题,其次分析讨论,最后找到答案。
如果是课后大家可以自由一些,可以根据大家的具体水平来具体操作。
病例分析可能当时不会给大家带来什么,但无形中已经把你培养成了思维缜密的学习者。
引产羊水栓塞危重病例讨论记录范文病史回顾患者为31岁的孕妇,从自己的病史得知,患者于孕32周时因胎盘早剥进行了引产手术。
手术进行后,患者出现了突发性呼吸困难,胸痛,血压下降等症状。
随即被送往急诊科进行救治。
体格检查入院时,患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意识模糊,面色苍白,气促,胸痛,心率加快,血压下降,肢端发绀等症状。
CT检查显示双肺多发性血栓栓塞(PE)的影像学表现。
实验室检查患者抽血检查显示 D- 二聚体、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 C-反应蛋白升高。
动脉血气分析为呼吸性酸中毒。
诊断引产羊水栓塞并发双肺多发性血栓栓塞。
治疗患者急诊进行了左心室抽血,压力性输氧,血栓通路栓塞、升压等综合治疗措施。
讨论引产羊水栓塞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急诊情况,通常发生在妊娠晚期和分娩过程中。
病因主要与羊水中胎儿毛囊上皮细胞、羊水栓子等有关。
羊水栓塞对母婴健康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影响。
而且,与常见的凝血机制失调引起的肺血栓栓塞相比,引产羊水栓塞发生突然,症状严重,进展迅速,病情危重,易于被误诊或漏诊。
因此,一旦患者出现突然的呼吸困难,心慌,胸痛等症状,应高度怀疑有引产羊水栓塞的可能。
治疗方面需要做到迅速诊断,积极抢救,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
在手术治疗中应慎用强高血管活性药物。
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应注意减少过度操作和强烈情绪的刺激。
另外,麻醉、手术和促进虚脱改善术后的心脏和肺功能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对于引产羊水栓塞的患者,预防和抢救意义都十分重要。
一方面,要加强对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利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指导孕妇做好孕期保健和产前准备。
另一方面,医护人员需不断学习进取,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和处理能力,提升抢救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结论引产羊水栓塞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
对中山医院诊治危重病诊断和救治技术不足导致严重事故的情况,医院发现引起病患家属提出的其他问题,包括温柔和善意,和颜悦色的欢迎问题,还有中山医院治疗病人态度和服务存在问题进行了整改。
羊水栓塞案例分析羊水栓塞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它发生在分娩或流产后,通常是由羊水或羊水栓塞物进入母体循环系统引起的。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对羊水栓塞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
患者为30岁女性,G2P1,妊娠38周入院。
患者因剧烈腹痛、呼吸急促、血压下降、意识模糊等症状,被紧急送往产科急诊科。
经过详细询问和检查,医生怀疑患者可能患有羊水栓塞,立即进行了紧急剖宫产手术。
手术过程中,医生发现子宫内大量羊水混有凝块,经过清除后患者情况逐渐好转。
羊水栓塞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突发性呼吸急促、胸痛、咳嗽、血压下降、意识模糊、休克等。
这些症状往往在分娩后立即出现,且发展迅速,对患者的生命威胁极大。
因此,对于出现上述症状的产妇,应高度怀疑羊水栓塞的可能性,并立即采取紧急救治措施。
羊水栓塞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临床上,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特别是分娩或流产过程中是否有羊水进入母体循环的可能。
同时,辅助检查包括超声心动图、CT肺血管造影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治疗羊水栓塞的关键在于迅速而有效地清除羊水栓塞物,维持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
对于重症患者,应立即进行紧急剖宫产手术,清除子宫内的羊水和凝块。
同时,采取积极的呼吸支持和循环支持措施,包括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等。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有心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总之,羊水栓塞是一种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对于出现相关症状的产妇,应高度怀疑羊水栓塞的可能性,并立即进行诊断和治疗。
只有及时有效地清除羊水栓塞物,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和死亡率。
希望通过本文的案例分析,能够增加人们对羊水栓塞的认识,提高对该疾病的警惕,最大限度地保护产妇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