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初中第一讲《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 格式:pptx
- 大小:164.70 KB
- 文档页数:24
第一讲散文阅读之概括主要内容一、主要知识点回顾散文阅读之(概括内容或情节)一.答题指导:概括内容的基本方法有三种:(一)要素串联法:(用于写人记事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如果时间地点不重要可简缩成:人+起因+经过+结果如果人物事件特别繁杂,比如小说戏剧一类的文章,大多数情况下,只注重分析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二)段意串联法:(用于写景状物类)段意串联→适当增减(三)摘句法:抓标题、重点词、中心句、中心段或过渡段结构上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或内容上的中心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二、典例精析一只羊其实怎样杨瑞霞生命在经历了那么漫长的一个过程之后,总会为我们保留一些什么。
对于我来说,我的生命就无意中为我存留了一些印迹,一些人或者事情。
另外,还有一只羊。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家里有过一只羊。
是一只绵羊。
它肯定是在很小的时候被买来的,可我完全不记得它小时的样子。
在我的印象里它是一只很大的羊,它健壮,肥硕,高傲,沉稳,一副成年人的模样。
在我小的时候,我分不清一个人和一只羊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我把它当成是家里的一口人,而且是一个大人。
现在想起来,当时犯了同样常识性错误的不光是我,还有我的父母,他们肯定是把它当成了我们。
还有我的哥哥们,他们把它当成了什么?是不是当成他们自己了呢?当时粮食很紧张,父亲42元钱的工资,要养活全家6口人。
在这种情况下,一只羊能长成那样的特例,除了一家人——当然包括羊在内——的相濡以沫之外,似乎不可能再有别的什么解释了。
总之,那只羊是在那样一个错误的环境下长大,结果便是它也跟着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它从来就没把自己当成是一只羊。
对于我们中间一些不曾亲自与羊一起生活过的人,对于羊的认识,往往来自于听到的童话。
在那个世界里,羊永远是弱势群体,它所代表的特性是柔弱,善良,逆来顺受且又无话可说。
日积月累呆若木鸡、目瞪口呆、神采奕奕、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乐不可支眉开眼笑衣衫不整慈眉善目贼眉鼠眼其貌不扬乘兴而来大快人心大喜过望惊喜若狂扬眉吐气欣喜若狂称心如意踌躇满志春风得意得意洋洋得意忘形满面春风如释重负如愿以偿喜出望外无忧无虑眉飞色舞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法一: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法二:要素串连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法三: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
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法四:标题追溯法。
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
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法五:内容借助法。
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
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
2. 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概括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
2.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简洁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教授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章,示范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经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教授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文章,示范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经验。
5. 练习:学生练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6. 总结: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技巧,强调其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和小组讨论的参与度来评价学生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运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技巧,阅读更多的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技巧应用于写作过程中。
七、教学资源1. 文章样本:提供不同类型和难度的文章,供学生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2. 教学指导手册:提供详细的教学指导和案例分析,帮助教师进行教学。
八、教学安排1. 课时:本章节的教学计划安排在2课时内完成。
2. 教学顺序:在学生掌握了文章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的基础上,进行本章节的教学。
九、教学评价1. 学生练习:通过学生完成的练习,评价其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技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一讲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中学阅读常见问题一:文章主要内容概括不够精炼,准确1.文章缩不短,怎么写都很长2.分不清哪些该删,哪些该留。
3.抓不住重点,不分主次概括内容八字原则:明确、完整、简要、通顺“明确”是指让别人一看就明白这段主要写什么。
“完整”是指该概括的要点不能遗漏。
“简要”是指语句要简洁,做到言简意明。
“通顺”是指语句要通顺。
概括内容的方法: 1.题目扩展法2.段意归并法3.要素串联法(重点)4.借助关键句法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在具体材料之中的,是通过对人、事、景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的。
记叙文有“六要素”,即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事件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把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事情发生、发展的脉络。
【典型例题1】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①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睡好。
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②儿子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
”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
”搁了电话。
③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④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
”⑤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⑥在寒潮初袭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源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7旬的母亲。
八上语文名著阅读每章概括第一章保尔十二岁时因成绩不好,又把烟灰放在了瓦西里教父的复活节面包里,不得已退学。
来到了一家旅店打杂。
后来因为强迫加班导致误工而被赶出了旅店。
去了一家发电厂工作。
在旅店的日子,保尔受尽老板娘的压迫,和管堂们的欺辱,看到了生活在底层阶级人们的艰辛痛苦、贫穷、无奈,并且憎恨那些仗势凌人的有钱人,官僚与无所事事的流氓人渣。
第二章沙皇被推翻的消息轰动了俄罗斯。
保尔所在的小镇上,出现了一些“布尔什维克”。
富人都逃跑了,红军来了,市民得到了红军发配的枪支。
但不久,红军一撤退,德国人就来了,他们要求所有市民缴纳枪支。
有钱的富人又回来了。
保尔经哥哥认识了装配工朱赫来,成为了好朋友,朱赫来教会了保尔一套英式拳击,还时常给保尔讲一些革命道理,告诉保尔有的人确实该打。
保尔从邻居家偷了中尉的手枪,把枪藏在房梁上,德军搜查时没有发现。
第三章保尔在河畔钓鱼,巧遇了林务官的女儿冬妮娅,打了她的两个跟班。
火车站的工人们罢工遭恐吓。
阿尔焦姆等三位工人被迫帮德国人开车时,为了革命杀了一个德国人,之后逃到乡下去了。
但他们的家人打听不到他们的消息。
冬妮娅在湖边读书,看见了保尔在游泳。
他们在一起聊天,成了朋友。
保尔给冬妮娅买一套新衣服,令冬妮娅很惊喜。
但保尔因为要养活自己和妈妈,又找了一份锯木的工作。
第四章“烧杀掳掠犹太人”的消息在镇上传得沸沸扬扬,引起很多人的恐慌,保尔的好友谢廖沙等人商量着如何藏身。
戈卢勃和帕夫柳克发生冲突后的第三天,虐杀犹太人的消息兑现了。
屠杀进行了三天两夜,有很多人被杀戮和摧残。
但只有几个人抵抗。
第五章一晚,朱赫来为了躲避彼得留拉匪帮的搜捕,在保尔家藏了八天。
给保尔说了许多关于革命的事。
令保尔明白了革命的意义,也知道了朱赫来是共产党。
第八天晚上,朱赫来出去后就没有回来。
一次,保尔回家时看到朱赫来被一个士兵押着,果断地把押送兵扑倒,救了朱赫来。
当天,朱赫来离开了小镇,但保尔被维克托告发,抓到城防司令部。
第01讲: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讲解)【技法说明】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一般是要通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
【常考题型】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技巧点拨】方法一: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例文分析:《孩子与老人》成长的路上,我们收获了经验,丢失了梦想。
因为一只兔子,老人与孩子吵了起来。
孩子是在草丛里发现那只的。
那只灰色的兔子半藏在草丛中,孩子想抓住它的耳朵,却发现它不知被谁下的夹子给夹住了,被夹断了的右腿仅有一丝皮毛连着,一双充满期待的眼睛望着孩子,看得出,它已经被夹了好几天了。
孩子想扳开夹子,却发现自己的力气实在是太小了。
于是,他便向一旁的爷爷求助。
爷爷说:“就算放了这只兔子,它也活不下去的。
”爷爷的眼扫了扫兔子。
孩子急了,说道:“你凭什么说它活不了呢?如果不救,它只有一种结局,但如果我们救了它,它就有活下去的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很小,”爷爷意味深长地说,“它在野外已经失去了生存的能力,如果伤口感染的话,它就必死无疑了。
”孩子彻底生气了,他觉得自己不再是为这只兔子辩护了,而是为这个抽象的、幼稚的世界辩护。
他涨红了脸说:“怎么能用可能性来衡量一件事呢?没有人能完全地预知未来!”爷爷诧异地望着孩子,一会儿他笑道:“没有什么不对,你现在还小,等你到了我这个年龄,就会知道的。
”孩子突然发现,自己的认真在爷爷的面前是多么可笑,在年龄和经验面前,他无力回击。
这些有“经验”的人,总是在善意地提醒年轻人他们也曾年轻过,也曾是那个满怀希望的孩子。
中考阅读指导:第一讲准确理解概括主旨一、阅读辅导考点:感知并能概括文章(段)内容知识要点:准确感知和理解语言材料,概括文章(段)的主题。
考试说明:1、能判断对文章(段)内容的概括正确为否。
2、能准确概括出文章(段)的中心。
努力避免感知不准,理解不透,概括不准或不全等问题。
3、能找出最能体现文章(段)主题的语言材料或事件材料。
4、能结合自已的认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就文章(段)主题谈一点体会。
考点例析:(一)、阅读下列散文,然后结合本考点的考试说明答题。
%1她在自己的牛活中积下了一个厚厚的茧。
%1那是一种细细的,若有若无的丝织成的。
%1她埋怨、气恼,然后就是焦急;甚至自己折磨自己。
她想用死来结果自己,同时用死来对这突不破的网表示抗议。
%1但是,她终于被疲劳征服了,沉沉地睡过去。
她做了许多梦,那是关于花和草的梦,是关于风和水的梦,是关于阳光和彩虹的梦,述有爱的追逐以及生儿育女的梦……%1在梦里,她得到了安定和欣慰,她得到了力量和热情,得到了关于生活的可贵。
%1当她一觉醒来,她突然明白拯救自己的,只冇自己。
于是,她便用牙齿把自己吐的丝一根根咬断,咬破自己积下的茧。
%1果然新的光芒向她投來,云隙间的阳光刺激著她的眼晴。
新的空气,像清新的洒,使她陶醉。
%1她简直要跳起來了。
%1她简肓要飞起来了。
%1一伸腰,果然飞起來了。
原來,在她沉睡的时刻,背上长出两片多粉的翅膀。
(11)从此,她便记住了这一切,她把这些告诉了子孙们,你结的茧,得你自己去咬破!(⑵蚕,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下來。
1、选出符合本文第一至笫三自然段内容的一个成语()A. 自作自受B.作茧自缚C.自讨苦吃D.垂死挣扎2、请从文中找出两句既能体现主题,又富含哲理的话来。
3、联系本文的主题,联系你的学习和生活实例,谈一•点休会,50字左右。
(二)、阅读下列议论文段,然后答题。
马克思的这段名言早已成为广大科学工作者的座右铭:“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概括文章内容•知识梳理•从记叙类文本情节概括六要素角度入手来归纳概括题的答题思路和方法:第一步:按照记叙类文本情节概括六要素找出相关信息。
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第二步:分析题目类型。
判断题目需要全文概括还是分层概括。
(注意表格类、箭头类常见变式题型)第三步:将提取出的要素信息根据题目要求整理成句。
全文概括:根据记叙类文本情节概括六要素整理成句→(何时何地何人因何做何事有何果)分层概括:分析已知信息,然后回文定位,根据已知信息仿写作答。
→(由已知推未知)二、精讲精练【一】阅读文本,回答下面问题后生可畏刘斌立(1)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楼,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
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的翻着。
(2)我问律师楼的合伙人李信,他一脸嬉笑地回答:“这孩子他爸是我们律师楼的大客户,也是老朋友了。
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打杂,一边让他看书备考。
其实我们啥事也没给他安排,让他自己在那天天待着呢。
”(3)“哦,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的。
”我随口应和道。
(4)“老实!您可别小瞧这小子,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靠谱的摇滚乐队干了两年的鼓手。
”老李边说边摇着头。
(5)后来我再去律师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男孩,他也是经常应景似得挺朋克,一会夹克上带钉,一会头发颜色又变了。
(6)那年律考后没几天,我去律师楼办事,发现常远那桌子没了,人也没了踪影。
问道老李,没想到老李苦笑着说:“那小子跑了,据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茫崖矿区那边,在矿区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呢。
他爹差点没气背过去,已经发誓不管他了。
(7)我又惊讶又好笑,随着老李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
(8)一年以后一天,我突然接到鉴睿律师楼李信律师的微信。
“还记得那个玩摇滚乐的男孩吗?他又回来了!这次主动来求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打杂看书。
阅读理解(一)概括文章内容教学目标:1.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1.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能抓住文章特点,运用所学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 .激发兴趣,直奔主题1.激情引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的日子即将一去不复返了!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只要你们抓紧时间,认真学习,就一定能考出一个好成绩,大家有信心吗?在六年的语文学习中,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课内外阅读,回想一下,学习一篇课文的时候,需要了解文章的哪几方面呢?(生自由谈:如:理解字词,思想上的收获,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了解表达方法,积累语言材料等。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并且检验一下,我们掌握的怎样?那好,请同学们和老师走进记叙文阅读理解第一讲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十六年前的回忆》的主要内容是文章写了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事情。
运用了段意串联法(把每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修改组合。
)《顶碗少年》的主要内容是一位少年在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
运用了要素组合法(找到文中的六要素,并有条理组织起来);《千年梦圆在今朝》的主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进行不断尝试与追求,最终实现飞天梦的事。
运用了课题扩充法(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
因为题目就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只要把题目扩展就行了);《索溪峪的“野”》的主要内容文章写了索溪峪的山是野的,水是野的,野物是野的以及游人也是野的。
运用了句子摘录法(摘录概括性的语句,如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有时需要稍加改动。
)1.师:怎样才能简洁、完整而又通顺的概括主要内容呢?那一定是有法可循了,你们还记哪些好的方法呢?2.指名生边说边板书:(标题扩充法段意合并法要素罗列法句子摘录法)。
第一讲:概括类题型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步骤1:在一般情况下,做此类题目一定要先搞清楚文章的六大其本要素。
即:时间、地点、人物(是什么人)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只要是记叙文,一般都具备这六要素.但有的记叙文,如果六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或者某些要素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是可以省略的.步骤2:明确了文章的六要素以后,根据自己做题的需要选择概括文章内容所需要的要素,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合,即完成此类题目。
句式是:什么人+干什么、什么人+怎么样或为什么+干什么二、概括中心思想或主旨答题套路:文章内容+中心思想答题技巧:1.掌握概括方法:题目、文章开头结尾、文中关键词语及抒情议论的句子往往与中心有密切的关系,可根据这些词句来领会和概括文章主旨.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反映、歌颂、批判、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作者……的感情.三、理清结构层次理清结构层次即划分段落应注意以下几种方法:(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3)按照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4)总分总(掐头去尾)四、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解题思路: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及其相关事件等能体现人物性格的部分。
方法:(1)如果文中有作者对人物评价性的词语,找出这些词语即可.(2)如果作者没有直接评价人物,则需根据相关事件进行概括。
答题公式:人物形象=身份+性格(品质等,包括优点和缺点)专项训练冬阳。
童年.骆驼队林海音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
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爸爸和他讲价钱。
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
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呢?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