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与健康教学设计2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40 KB
- 文档页数:5
空气质量与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3. 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4. 培养学生保护空气质量、关爱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空气质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意义3. 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4. 保护空气质量的方法和建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质量的概念、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意义,空气污染的危害。
2. 教学难点: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真实情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采用总结归纳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分析空气污染的情况。
2. 准备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工具或软件。
3. 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空气质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介绍空气质量的概念、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意义,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案例分析】(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保护空气质量的方法和建议。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空气质量地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空气质量的差异,引发学生对空气质量的关注。
2. 新课导入:介绍空气质量的概念,解释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探讨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保护空气质量的方法和建议。
5.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
初中生物教案:空气质量与健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空气污染的途径和危害。
3. 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
4. 培养学生关注空气质量,提高环保意识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空气质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空气污染的途径和危害。
3. 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改善方法。
2. 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和解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空气质量的相关知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进行课堂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3. 提前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相关知识,以便进行课堂讨论。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吗?2. 总结:空气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
二、空气质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5分钟)1. 讲解空气质量的概念。
2. 强调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三、空气污染的途径和危害(10分钟)1. 讲解空气污染的途径。
2. 讲解空气污染的危害。
四、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5分钟)1. 讲解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
2. 强调提高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提醒学生关注空气质量,提高环保意识。
六、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改善方法(10分钟)1. 讲解空气质量的监测方法。
2. 讲解空气质量改善的方法。
七、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和解读(10分钟)1. 讲解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方法。
2. 讲解如何解读空气质量指数。
八、实例分析:我国空气质量现状(10分钟)1. 分析我国空气质量的现状。
2. 讨论我国空气质量改善的必要性。
九、实践活动:调查身边的空气质量(15分钟)1. 布置调查任务:调查学校周边的空气质量。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教课设计一、教课目的1.描绘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能纲要说出空气污染的原由。
2.试试认识当地的空气质量。
3.经过认识当地空气质量和对“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灰尘粒子”的研究,培育学生主动获守信息的能力、着手能力、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经过学生亲身采集资料和讲堂剖析议论,体验空气质量与人类生活的亲密关系,培养学生勤于思虑的科学态度,加强自觉保护环境、爱惜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5.经过学习使学生自觉关注自己健康。
二、教课重难点1.教课要点:描绘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
2.教课难点:学会正确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灰尘粒子。
三、教课方法本节课可运用CAI 课件和学生研究议论相联合进行“问题解决”式教课。
要创建情境,启迪学生剖析,指引议论沟通等。
要重视“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灰尘粒子”研究实验中方法的指导。
四、教课课时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课准备1.相关呼吸系统疾病的图片资料;几种大气污染的图片;网上对于空气质量数据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采集、检查与课本相关的资料。
3.实验器具:凡士林,载玻片,显微镜。
六、教课过程本节课的教课,教师能够指引学生预先做个检查,如关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状况的资料、图片;家属中抽烟的人数,家属中呼吸系统疾病与空气质量的关系;能够经过检查当地一周来空气质量报告,也能够组织学生接见气象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来获得一些资料。
讲堂上,教师指引学生剖析这些资料,进而证明大气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一)导入1.展现相关呼吸系统疾病的图片资料,几种大气污染的图片,让学生明确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2.经过复习上堂课学过的相关气体互换的内容,引出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的健康。
初中生物教案:空气质量与健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3. 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对健康的影响。
4. 培养学生保护空气质量、关爱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空气质量的概念及重要性2. 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及意义3. 空气污染的来源4. 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5. 保护空气质量、关爱健康的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质量的概念、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及意义,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对健康的影响。
2. 教学难点: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实际情况。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计算空气质量指数(AQI)。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分析空气污染的实际情况。
2. 准备空气质量指数(AQI)计算工具或软件。
3. 准备小组讨论模板,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教案内容依次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进行展开。
每个章节的内容要围绕主题“空气质量与健康”进行详细讲解,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城市空气质量排行榜,引发学生对空气质量的关注,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空气质量吗?为什么空气质量对我们很重要?”2. 讲解空气质量的概念及重要性:简要介绍空气质量的定义,解释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 介绍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及意义:讲解AQI的计算公式,展示如何通过监测数据计算AQI,并解释不同AQI值对应的空气质量状况。
4. 分析空气污染的来源:介绍常见的空气污染源,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等,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空气污染的现状。
空气质量与健康——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质量影响人类健康的原因和危害。
2.掌握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基本知识。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4.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知识点:空气质量、健康、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环保意识三、教学过程:1.导入向学生展示某个城市的照片:“这是某座城市的照片,它看起来很美丽。
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周围的空气有没有让你觉得不舒服?”2.学习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1)让学生发言,谈一谈空气质量会对人类健康带来哪些影响。
(2)让学生表现几个空气污染指数如PM2.5、PM10、SO2、NO2等。
(3)让学生了解各种污染物的来源和带来的危害。
(4)让学生知道怎样保持空气清新与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3.了解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基本知识(1)通过图书和网络等途径了解污染物源和排放途径,了解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基本知识。
(2)通过实验模拟,让学生感受环境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1)通过展示活动、视频和案例等形式来展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并积极响应环保行动。
(2)让学生自主或集体参与环保工作,为保护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3)通过立法、法律指导和执法等环保行动来加强环境保护,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教学反思:本教案着重从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和环保意识三个方面入手,让学生认识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了解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科普、活动和实验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进而行动起来,推进众人参与的环保行动。
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质量的概念和影响因素;2、了解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和预防措施;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空气质量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空气质量是指空气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和组成和物理因素等有关状态的总体反映,一般包括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浓度、温度、湿度、气压等参数。
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燃煤、焚烧、沙尘天气等。
其中,机动车尾气污染最为严重,占据了空气污染的主要贡献。
2、空气污染的健康危害和预防措施2.1 健康危害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1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空气污染物能够悬浮在空气中被人体吸入,加重呼吸系统疾病,例如哮喘、支气管炎、肺癌等。
2.1.2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长期暴露在空气污染环境中,会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2.1.3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空气污染会影响人体大脑的功能,导致失眠、头痛、嗜睡等症状。
2.1.4 对孕妇和婴儿的影响空气污染使孕妇易产生早产、畸形等情况,也会影响婴儿的发育和智力。
2.2 预防措施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减少空气污染造成的危害,人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2.2.1 减少机动车排放通过提高车辆的排放标准、采用新能源汽车等措施减少机动车排放物质的排放;2.2.2 开展治理工业污染减少工业企业的废气、废水排放,严格落实治理环保手续等措施,降低工业污染物排放量;2.2.3 控制燃煤污染燃烧燃煤也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通过提高燃煤的燃烧效率、采用清洁能源等方式控制燃煤污染;2.2.4 增加生态绿化人工改造绿地,增加森林覆盖率,引进天敌等方式,减少空气污染产生的负面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需要简单地介绍什么是空气质量,并讲解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
根据污染物的危害程度,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如何预防空气污染的方法,教师可以结合真实案例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教学。
6空气质量与健康教案教案:空气质量与健康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2.了解空气质量的评价标准;3.掌握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4.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
二、教学内容1.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2.空气质量评价标准;3.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4.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
三、教学步骤Step 1:引入问题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自己周围的空气质量对健康有什么影响?",并给学生一些时间思考和讨论。
Step 2:介绍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1.老师通过幻灯片或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2.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真实案例,让学生感受到不良空气质量对人体的危害性。
Step 3:讲解空气质量评价标准1.老师向学生讲解空气质量的评价标准,如PM2.5、O3、SO2等指标。
2.老师可以使用图表等方式展示不同空气质量等级的含义和对人体的影响。
Step 4:讨论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1.分组讨论: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
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总结的方法,并由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补充。
Step 5:强调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1.老师向学生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环保行动的例子,如节约用水、减少塑料袋的使用等。
四、教学资源1.幻灯片或视频:介绍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和空气质量评价标准;2.图表或数据:展示不同空气质量等级的含义和对人体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讨论和小组展示:评价学生对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方法的理解和归纳能力;2.学生的参与和反馈问题的能力:评价学生对于空气质量对健康影响的理解和提问能力。
六、拓展延伸1.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环境监测站,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监测的过程和方法。
2.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宣传环保知识等。
初中生物教案:空气质量与健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分级标准。
3. 引导学生认识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4. 培养学生保护空气质量、维护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质量的概念、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及分级标准、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2. 教学难点: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空气质量的概念、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方法及分级标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3.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保护空气质量、维护健康的措施。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课件。
2. 收集一些空气污染案例。
3. 准备空气质量指数(AQI)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空气质量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问题。
1.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空气质量吗?它为什么对我们很重要?2. 讲授新课2.1 讲解空气质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2 介绍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并举例演示。
2.3 讲解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分级标准,让学生了解不同级别对应的空气质量状况。
3. 案例分析3.1 教师展示一些空气污染案例,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
4. 小组讨论4.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保护空气质量、维护健康的措施。
4.2 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建议。
5. 总结与反思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空气质量。
6. 作业布置6.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调查所在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空气质量的概念、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方法及分级标准,认识到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初中生物教案:空气质量与健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空气质量的评估指标,如PM2.5、PM10、SO2、NO2等。
3. 引导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4.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空气质量的含义及其重要性2. 空气质量的评估指标3. 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4. 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5. 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空气质量的概念、重要性、评估指标及与健康的关系。
难点: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实际情况。
3. 运用互动讨论法,探讨改善空气质量的途径。
4.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空气质量地图,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问题。
2. 讲解空气质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定义,阐述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 介绍空气质量的评估指标:讲解PM2.5、PM10、SO2、NO2等指标的含义及作用。
4. 分析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引导学生了解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等污染源,探讨其对健康的影响。
5. 探讨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讲解空气污染对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与健康之间的联系。
6. 讲解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让学生了解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加大环保力度等方法。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环保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9.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空气质量与健康的调查报告,让学生深入了解当地空气质量状况。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收集不同地区的空气质量数据,分析比较其差异,并探讨原因。
空气质量与安康(二) 教学设计〔共16篇〕篇1:空气质量与安康教学设计空气质量与安康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描绘空气质量对人安康的主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分析^p 理解空气质量对人安康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关注空气质量。
教学重点:描绘空气质量对人安康的主要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资料分析^p 理解空气质量对人安康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小游戏:憋气〔30 s〕感受怎么样?──引出:空气对我们的重要性。
CAI课件展示空气清新的优美环境图片〔图片和音乐〕和环境污染(空气污染严重)的图片。
师:你愿意生活在哪种环境中呢?为什么?生:我们都会希望生活在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环境中,因为在那里我们可以尽情呼吸清新的空气。
数字计算:计算一个人一天内呼吸的次数。
进步学生对空气质量的重视度。
从而导入课题。
学习新知:1.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安康师:多媒体展示:资料让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发布小组在课前所搜集到的有关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安康情况的资料,其他同学聆听并对资料内容进展评价。
学生:分析^p 资料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2页资料分析^p ,分小组讨论。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讨论① CAI课件展示课本“资料分析^p ”中的讨论题、吸烟的危害、世界无烟日宣传画,本组同学发表意见,组内其他同学作补充,并在全班作交流分析^p 。
②CAI课件出示有关煤气中毒的图片和资料、师生结合肺内气体交换的原理,理解煤气中毒的原因,加强防范意识,进步学生处理问题的才能。
③CAI课件展示有关沙尘暴的资料,让学生理解沙尘暴对人体的危害,对学生进展环保教育。
④CAI课件展示空气质量状况报告,引导学生关注当地空气质量日报。
2.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众多的例子告诉我们,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安康。
那么,这些空气污染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⑴CAI课件展示常见大气污染图片,在学生充分调查的根底上,师生一起分析^p 当地的空气被污染的原因,并能简要说出其危害。
空气质量与健康(生物教案)第一章:空气质量的概念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了解空气质量的定义和组成理解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认识空气质量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的定义和组成:介绍了空气质量的定义,以及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解释了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空气质量的重要性:强调了空气质量对人类生活、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空气质量的定义和重要性。
讲解与演示:使用图表、图片等资料,讲解空气质量的组成和影响因素。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并分享讨论结果。
1.4 教学评价: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空气质量定义和组成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空气质量与健康关系的理解。
第二章:空气污染的来源与影响2.1 教学目标: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理解空气污染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认识减少空气污染的重要性2.2 教学内容:空气污染的来源:介绍了工业排放、交通排放、农业排放等主要空气污染来源。
空气污染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解释了空气污染对空气质量、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减少空气污染的措施:提出了减少空气污染的重要性和可行措施。
2.3 教学活动:讲解与演示:使用图表、图片等资料,讲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影响。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空气污染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并分享讨论结果。
案例研究:分析具体案例,了解不同来源的空气污染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2.4 教学评价: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空气污染来源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空气污染对环境和健康影响的认识。
第三章: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估3.1 教学目标:了解空气质量监测的方法和设备学会使用空气质量指数(AQI)评估空气质量理解空气质量评估的意义和应用3.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监测的方法和设备:介绍了采样器、遥感技术等空气质量监测的方法和设备。
空气质量与健康教案2八年级生物教案(一)知识目标: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2、尝试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3、学会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了解空气受污染的程度。
4、学会抽样记数的方法。
5、尝试用所学的方法探究有关空气中尘埃粒子的问题。
(二)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有关资料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情感目标: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健康与周围的空气质量有密切关系,爱护环境等于爱护自己。
教学重点:4、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5、做好探究实验采集和测算空气中尘埃粒子。
教学难点:1、学会正确采集尘埃粒子和比较精确的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2、学会抽样记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综合法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空气质量统计资料及数据、呼吸道疾病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每个人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可见空气质量与健康有关,有什么关系呢?教师总结,评价。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资料:1、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2、请你根据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分析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死亡率为什么会逐年上升?3、请结合资料3、4和身边的实例,分析居室的空气质量与人的健康关系。
4、除了以上资料所提到的,影响居室空气质量的因素还有哪些?认真阅读资料,分析讨论、补充得出结论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让学生说说自己收集的资料。
能不能检测一下我们班级的空气质量呢?布置作业:探究实验。
每个小组派个代表交流收集的材料。
学生按小组合作完成,检测班级不同时间同一地点尘埃粒子数是否相同。
学生总结我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教师总结这节课同学们认真收集资料,了解当望你们能成为环保的好卫士。
地的空气质量,以及污染情况。
空气质量与健康● 教课目的知识目标1.描绘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2.试试认识当地的空气质量。
3.学会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认识空气受污染的程度。
4.学会抽样记数的方法。
5.试试用所学的方法研究有关空气中尘埃粒子的问题。
能力目标1.经过剖析有关资料回答以下问题,培育学生剖析、归纳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经过“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研究,培育学生的着手能力,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情目标让学生理解自己的健康与四周的空气质量有亲密的关系,爱惜环境就等于爱惜自己。
● 教课要点1.描绘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2.做好研究实验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 教课难点1.学会正确采集尘埃粒子和比较精准的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2.学会抽样记数的方法。
● 教课方法实验法、解说法、综合法。
●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空气质量统计资料及数据、呼吸道疾病的有关资料、多媒体。
● 教课过程[导入新课]教师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呼吸,一个人每日要呼吸两万多次,每日起码要与环境互换一万多升气体,可见空气质量的利害与人的健康息息有关。
那么空气质量的利害与人的健康关系怎样呢 ?今日我们就来研究这个话题。
(板书课题:空气质量与健康)[解说新课]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教师:(组织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剖析”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加入到小组内参加剖析议论。
)(1)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2)请你依据采集到的有关资料,剖析呼吸系统疾病惹起的死亡率为何会逐年上涨?(3)请联合资料 3、4 和身旁的实例,剖析居室的空气质量与人的健康关系。
(4)除了以上资料所提到的,影响居室空气质量的要素还有哪些?学生:(仔细阅读资料,剖析议论,相互增补,在老师的点拨指导下得出以下结论)(1)在空气质量差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呼吸系统发病率高,即呼吸道简单患鼻炎、咽炎等,肺部简单患肺炎、肺结核、肺癌等。
空气质量与健康——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2.学习如何保护自己免受空气污染危害。
3.了解包括动物和人类在内的生物对于清洁空气的需求。
二、教学重点:1.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2.如何保护自己免受空气污染危害。
3.生物对于清洁空气的需求。
三、教学难点:如何有效地减少空气污染。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发学生对于空气质量的关注,让学生积极参与此次学习。
2.知识讲解(20分钟)(1)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空气污染是指空气中的任何物质对于环境和人体造成的危害。
空气污染不仅会让空气变得不清新,同时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空气污染会导致各种严重的肺部疾病如哮喘、肺炎、肺癌等。
此外,空气污染还会加剧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的发作。
因此,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对于人类健康来说非常重要。
(2)如何保护自己免受空气污染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自己免受空气污染的危害。
如:•少开车,减少尾气排放•总是关上车窗,以防止空气污染进入车厢•善加利用公共交通系统和步行•减少室内吸烟(3)生物对于清洁空气的需求生物对于空气质量的需求并不比人类低。
例如,树木可以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样就可以净化空气。
此外,许多鸟类和昆虫也需要清洁空气以生存。
3.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空气污染对于生物的危害,并学习生物如何适应这种环境改变。
4.小组探究(30分钟)将学生分组,让他们根据探究问题进行讨论,并汇报研究成果。
5.归纳总结(10分钟)通过总结,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如何保护自己免受空气污染的危害,并了解到空气质量对于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方法:通过学生的案例分析和小组探究成果的汇报,让学生对于空气污染的危害和如何保护自己有更深刻的理解。
六、教学资源:1.作业2.其他相关资料七、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如何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
初中生物教案:空气质量与健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2. 使学生掌握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健康建议。
3. 培养学生保护空气质量、维护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2. 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健康建议。
三、教学难点1. 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2. 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健康建议。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空气污染案例和图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3. 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空气质量差的照片,引起学生对空气质量问题的关注。
提问:“你们认为空气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的原因。
2. 新课导入:介绍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通过PPT展示相关数据和图表,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3.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具体的空气污染案例,了解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健康建议。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空气质量,提出建议和措施。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践。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全球空气质量问题,如PM2.5、臭氧层破坏等。
2. 让学生了解我国空气质量监测政策及相关部门的职责。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空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及保护空气质量的方法。
2. 强调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提醒学生关注空气质量,维护自身健康。
八、课后作业1. 调查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了解当地政府采取的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2. 结合家庭、学校和社会,提出自己能为改善空气质量做出的努力。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对空气质量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空气质量与健康(生物教案)第一章:空气质量的概念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定义和组成使学生认识到空气质量对健康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的定义和组成:PM2.5、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空气质量指数(AQI)及其意义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空气质量的定义和组成,以及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案例分析法:分析空气污染事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1.4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询问学生对空气质量的认识,引导他们思考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观看视频:播放有关空气污染和健康影响的视频,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应用,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第二章:空气质量的测量与评估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空气质量的测量方法和评估指标使学生了解我国空气质量监测体系2.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的测量方法:采样、分析、监测等空气质量评估指标:AQI、PM2.5浓度、PM10浓度等我国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国家、地方、企业三级监测网络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空气质量的测量方法和评估指标,以及我国空气质量监测体系的基本情况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空气质量监测站,了解监测设备的运行原理和操作流程2.4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空气质量的测量方法和评估指标,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空气质量监测站,亲身体验监测工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章: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与危害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使学生认识到减少空气污染的重要性3.2 教学内容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燃煤、农业活动等空气污染的危害:健康损害、生态系统破坏、气候变化等减少空气污染的途径:减排、治理、节能、绿色出行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危害和减少空气污染的途径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减少空气污染,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3.4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询问学生对空气污染来源和危害的认识,引导他们思考减少空气污染的必要性观看视频:播放有关空气污染事件和治理成效的视频,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减少空气污染,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第四章:空气质量与疾病的关联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与疾病之间的关联使学生认识到改善空气质量对健康的重要性4.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与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支气管炎、肺炎等空气质量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空气质量与肿瘤:肺癌、鼻咽癌等空气质量与儿童发育:影响生长发育、免疫力降低等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空气质量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病例,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4.4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询问学生对空气质量与疾病关联的认识,引导他们思考改善空气质量对健康的重要性观看视频:播放有关空气质量与疾病案例的视频,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通过改善空气质量来预防疾病,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第五章:空气质量的改善与个人行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改善空气质量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认识到个人行动对空气质量改善的重要性5.2 教学内容改善空气质量的途径: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治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个人行动:绿色出行、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政府、企业、个人在空气质量改善中的责任与担当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改善空气质量的途径和方法,以及个人行动的重要性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政府、企业、个人在空气质量改善中的角色和责任,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5.4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第六章:空气质量标准与法规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相关的标准和法规使学生认识到遵守空气质量标准和法规的重要性6.2 教学内容国际和国内空气质量标准:WHO、我国环境保护部等制定的标准空气质量法规和政策:大气污染防治法、行动计划等企业和个人的法律责任:排放许可、合规监督等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空气质量标准和法规的主要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违反空气质量标准和法规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后果6.4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遵守空气质量标准和法规的重要性,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政府官员、企业代表、环保人士等角色,进行模拟对话,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第七章:室内空气质量与健康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室内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使学生掌握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7.2 教学内容室内空气质量的来源:建筑材料、家具、生活习惯等室内空气质量问题:甲醛、苯、TVOC等污染物的危害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通风、净化、绿色装修等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室内空气质量的来源、问题和改善方法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室内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7.4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询问学生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认识,引导他们思考室内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观看视频:播放有关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和改善措施的视频,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室内空气质量的来源、问题和改善方法,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第八章:空气质量与全球气候变化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减少空气污染对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8.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温室气体排放、臭氧层破坏等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等减少空气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国际合作、低碳发展等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空气质量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及应对措施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个人和国家在减少空气污染、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责任,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8.4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询问学生对空气质量与气候变化关系的认识,引导他们思考减少空气污染对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观看视频:播放有关全球气候变化和空气质量问题的视频,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个人和国家在减少空气污染、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责任,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第九章:空气质量监测与技术发展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监测的方法和技术使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空气质量改善的推动作用9.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监测方法:地面监测、卫星遥感等空气质量监测设备:传感器、分析仪器等空气质量技术发展:大数据、等在空气质量监测中的应用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空气质量监测的方法、技术和应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科技进步对空气质量改善的推动作用,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9.4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询问学生对空气质量监测方法和技术的了解,引导他们思考科技进步对空气质量改善的重要性观看视频:播放有关空气质量监测技术和应用的视频,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科技进步对空气质量改善的推动作用,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第十章:空气质量与可持续发展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与空气质量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实现可持续发展对空气质量改善的重要性10.2 教学内容可持续发展与空气质量的关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可持续发展目标:减少贫困、改善福祉、保护地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绿色经济、低碳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可持续发展与空气质量的关系及实现途径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个人和国家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空气质量中的责任,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10.4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询问学生对可持续发展与空气质量关系的认识,引导他们思考实现可持续发展对空气质量改善的重要性观看视频:播放有关可持续发展和空气质量问题的视频,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小组讨论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六章:空气质量标准与法规难点解析: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记住复杂的法律法规内容。
空气质量与健康●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2.尝试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3.学会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了解空气受污染的程度。
4.学会抽样记数的方法。
5.尝试用所学的方法探究有关空气中尘埃粒子的问题。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有关资料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健康与周围的空气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爱护环境就等于爱护自己。
●教学重点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2.做好探究实验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教学难点1.学会正确采集尘埃粒子和比较精确的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2.学会抽样记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综合法。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空气质量统计资料及数据、呼吸道疾病的有关资料、多媒体。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一个人每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可见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
那么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的健康关系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话题。
(板书课题:空气质量与健康)[讲授新课]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教师:(组织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分析”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加入到小组内参与分析讨论。
)(1)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2)请你根据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分析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死亡率为什么会逐年上升?(3)请结合资料3、4和身边的实例,分析居室的空气质量与人的健康关系。
(4)除了以上资料所提到的,影响居室空气质量的因素还有哪些?学生:(认真阅读资料,分析讨论,相互补充,在老师的点拨指导下得出如下结论)(1)在空气质量差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呼吸系统发病率高,即呼吸道容易患鼻炎、咽炎等,肺部容易患肺炎、肺结核、肺癌等。
(2)空气质量的恶化,是导致呼吸系统引起死亡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
(3)烟雾污染和装修污染影响居室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
吸烟危害吸烟者自身的健康,也影响周围不吸烟者(被动吸烟者)的健康。
装修后的墙壁往往含有甲醛、苯、甲苯和二甲苯等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
这些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聚集到一定的浓度,可以使人感到不适,严重时可以使人患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
(4)新购买的家具、清新剂等,往往也含有上述对人体有害的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也会影响居室的质量,等等。
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教师:同学们讲得很好,说明你们课前认真地收集并阅读了大量的资料。
大气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这些有害物质既可以引起包括肺癌在内的呼吸系统疾病,还可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引起其他系统的疾病。
我们当地的空气质量如何?大气主要有哪些污染物呢?(组织学生对课前准备的空气质量统计资料及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本地区空气质量被污染的现状)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后发言)(1)我们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每天基本是“轻微污染”;(2)我们城市的空气中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3)常见的大气污染源一般有:工厂排放的烟尘废气和居民炉灶排放的烟尘废气,汽车、摩托车等各种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农作物秸秆焚烧排放的浓烟、地面扬沙和沙尘暴等。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说明同学们课前进行了认真的调查访问,也查阅了空气污染的有关资料,那么我们如何自己测量周围的空气质量呢?学生:我们可以利用课前测量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并计算尘埃粒子数,就能判断周围的空气质量状况。
教师:对。
同学们可以利用课前各小组采集到的尘埃粒子数,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
现在请各小组制定出科学的测算计划与方案。
学生:各小组按5点取样法算出,小组之间根据数据讨论,交流尘埃粒子数与环境的关系。
教师:(根据小组测算结果,让各组探究讨论以下问题)(1)楼层越高尘埃越少吗?(2)下雨前和下雨后尘埃粒子数量相同吗?(3)一天中不同时间,同一地点尘埃粒子的数量相同吗?学生:(各组在老师的点拨下,小组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共同讨论后得出以下结论)(1)楼层越高尘埃越少。
(2)下雨前和下雨后尘埃粒子的数量不一样(下雨前的尘埃粒子数量多,下雨后的尘埃粒子数量少)。
(3)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早、中、晚),同一地点尘埃粒子数不同。
教师:同学们做实验比较认真,计算方法也正确。
希望同学们以后继续发扬科学探究精神,研究生命现象。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空气质量既然与人体健康关系这么密切,我们应该如何防止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呢?你们有什么建议?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学生根据已有知识互相讨论、补充后总结、作答)1.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止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如:工厂必须注意消烟除尘,废气要经过处理才能排放到空气中去;城市要适当控制汽车的数量,改进汽车发动机,减少废气的排放;冬季要实行集中供暖,代替千家万户的炉灶。
2.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我们要大力植树造林。
因为树叶能吸附空气中的灰尘,有些树叶有监测空气污染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3.为了防止空气污染,我们要注意搞好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
[课堂小结]教师:让学生做课后练习,给予指导、点拨、纠正。
学生:学生思考、讨论后作答。
(略)[巩固练习]1.下列疾病中,可能由空气污染引起的是()A.感冒B.哮喘C.肝炎D.沙眼答案:B2.由于森林减少及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现在全球环境出现了()A.赤潮B.沙尘暴C.温室效应D.酸雨答案:C3.小倩的爸爸吸烟,小倩和妈妈虽然不吸烟,却是__________吸烟者,所以小倩经常咳嗽、患气管炎等疾病。
这是因为烟雾中的尼古丁等有毒物质,抑制了气管、支气管内表面_________的摆动,使__________不能及时排除,呼吸道易受到病菌侵袭的缘故。
答案:被动纤毛痰4.某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为78,表明该城市的空气质量为()A.优B.良C.轻度污染D.重度污染答案:B5.冬天上课教室门关闭较久后,不少同学会出现打“呵欠”的现象,是因为()A.打“呵欠”会传染B.同学们想睡觉C.教室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D.大家养成了打“呵欠”的习惯答案:C6.住宅装修完毕,室内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苯、甲醛、氡等有害气体,除去这些有害的气体的根本方法是()A.关闭门窗放大量的茶叶B.关闭门窗,放大量的醋C.喷空气清新剂D.打开门窗,通风透气答案:D●板书设计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一、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二、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活动与探究1.某学习小组探究在擦黑板时,教室内空气的尘埃粒子含量。
他们将制作的载玻片采集装置,放到教室的中央,擦黑板后五分钟,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五个抽样点的尘埃粒子数分别是10、16、14、17、8(每个抽样点的面积为4平方毫米)。
请同学分析:A.在400平方毫米的范围内有__________个尘埃粒子。
B.教室前排位置的尘埃粒子数应比测定出的尘埃粒子数__________。
C.在现有的条件下,应如何降低粉笔灰对同学的污染。
请谈谈你的看法。
2.写出你身边常见的空气污染源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一、空气质量周报中的三项指标从1997年开始,我国先后有几十座城市定期发布城市空气质量周报,以便为各地及时提供当地的空气质量信息。
在空气质量周报中,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和可吸入颗粒物是三项常用的指标。
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简称API),是将常规测定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转化成数值(1~300以上),并通过分级(一般为五级)来表示空气污染度和空气质量状况。
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级别使用于反映城市短期的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的重点,目前我国的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级别是:0~50,与其对应的空气污染物浓度为空气质量日均值一级标准,空气质量为“优”;51~100,与其对应的空气污染物浓度为空气质量日均值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为“良好”;101~200,与其对应的空气污染物浓度为空气质量日均值三级标准,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201~300,与其对应的空气污染物浓度为空气质量日均值四级标准,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超过300的空气污染物浓度为空气质量日均值五级标准,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
可吸入颗粒物(Inholable Particles,简称IP),曾叫做“可吸入尘”“飘尘”“微尘”,是指漂浮于空中的、粒径小于10 μm的颗粒物,包括固体颗粒物、液体颗粒,或固体吸附液体、气体后而形成的颗粒物,数量通常用mg/m3或μg/m3表示。
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可吸入颗粒物容易被人吸入,因此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近些年来,许多国家将可吸入颗粒物列为检测空气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跑步时不宜只用鼻呼吸跑步时,人体对氧的需要量增加。
如果跑步时只用鼻呼吸将满足不了人体对氧的需要,此时,势必迫使呼吸肌加强活动,加快呼吸频率,以提高肺的通气量,来满足人体对氧的需要。
其结果是,呼吸肌会较快地产生疲劳,反而影响氧的供应。
因此,人们常常在跑步时注意掌握呼吸动作的节奏,适当张口协助鼻进行呼吸。
据研究,兼用口、鼻呼吸,肺的通气量可由只用鼻呼吸时的80 L/min增至173 L/min,并且因呼吸频率不过快,而延迟呼吸肌疲劳的产生。
通过口腔,还可以辅助散发运动中体内产生的热量。
但是,在严冬进行跑步时,注意张口不宜过大。
这样,可以使吸入的冷空气经过口腔时得到温暖,从而减小对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
三、世界无烟日世界卫生组织于1987年作出决定,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
此举告诫人们吸烟有损健康,呼吁世界“烟民”在该日停止吸烟或戒烟,并呼吁这一天所有商人不卖烟。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选择了“青少年不要吸烟”作为本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
在我国召开的第三个“世界无烟日”座谈会上,有关专家呼吁:控制吸烟应从青少年抓起,还强调控制青少年吸烟要从小抓起;教育部门要充分利用教育阵地,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要绝对禁止中小学生吸烟。
据有关报刊报道,我国青少年吸烟率近年来不断上升。
如果不加控制,到2025年,我国每年死于吸烟的总人数将由现在每年10万人上升到200万人。
据调查,青少年吸烟已成为我国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我国70%以上的吸烟者开始吸烟的年龄都在15~25岁之间。
为推动我国控制吸烟工作的深入开展,必须杜绝青少年吸烟现象。
四、马路上的无形魔鬼——铅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铅。
铅多积聚在离地面1米左右的大气中,而距地面25~100厘米处正好是儿童的呼吸带。
儿童长期吸入这种含铅的尾气后,容易发生铅中毒,对孩子的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