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虫啉拌种技术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2
如何用吡虫啉拌种【吡虫啉拌种技术】吡虫啉拌种技术前言:国内吡虫啉产品的剂型多为供喷雾法使用,用于种子及土壤处理的吡虫啉制剂所占比例极少。
全世界范围内,吡虫啉用于土壤及种子处理的量,约占总用量的60%左右,目前中国远低于这一水平;国家农业部于xx年秋季在四川召开的秋播作物工作会议上,要求将中国秋播作用拌种量所占比例提升至70%以上。
吡虫啉拌种市场在中国具有极大的潜力。
尽管农业部药检所早在2000年后已下发一批吡虫啉专业拌种剂(含湿拌种剂、悬浮种衣剂、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但因市场接受问题,销量有限,基本没有造成成型影响。
自xx年前后,因拜耳、青岛华垦加大高巧牌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推广力度,加之吡虫啉拌种的卓越表现,吡虫啉拌种快速被市场接受。
尤其是xx年高巧在河南、山东小麦、花生拌种市场取得重大突破,直接带动吡虫啉拌种剂市场。
目前吡虫啉拌种剂市场极为混乱,大量厂家,包括国家知名制剂企业。
利用广大农民、农资经销商对种子及土壤处理专用剂型认知上的缺失,纷纷将吡虫啉喷雾用剂型,尤其是高含量吡虫啉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液剂,修改包装后用于拌种处理。
尽管吡虫啉对种子是安全的,但农药中大部分助剂、溶剂、填料对种子萌发存在一定药害风险。
这类产品本质上属于私自扩大农药登记范围,不但药效难以保证,且存在极大的药害风险。
近两年已有大量类似事件报导。
吡虫啉拌种核心技术表现为用药剂量,吡虫啉拌种对剂量要求极高:如剂量不足,则吡虫啉拌种的持效期优势无法体现;如剂量过大,则对作物种子萌发及生长存在明显抑制作用。
吡虫啉拌种效果直接取决于剂型:非专业拌种剂剂型受其中助、溶剂限制,存在极大药害风险,且药物利用率难以预计,无法准确把握剂量。
尽管吡虫啉在无作物土壤中是稳定,半衰期可达150天之久,但由于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吡虫啉在耕地中降解较快,根据国家环境所的数据,吡虫啉在东北黑土中半衰期为4天,红壤中为10天,水稻土为11天。
杀虫剂吡虫啉使用方法吡虫啉在杀虫剂中早已经名声在外了,早已经被广大农民朋友所熟悉和知晓,但是在使用中有的农民朋友还是不知道或者说不清楚它的具体正确的使用方法,今天就从杀虫剂吡虫啉的简单介绍到具体的使用方法以及适用作物给大家做一个全面的讲解,希望由中国农药第一网为你编辑这篇文章后对吡虫啉有更深刻的了解。
有效成分吡虫啉(imidacloprid)常见商品名称吡虫啉、艾美乐、康复多、大功臣、大丰收、蚜虱净、一遍净、扑虱蚜、高巧、连胜、必林、毒蚜、蚜克西、蚜虫灵、虱蚜灵、敌虱蚜、抗虱丁等。
主要含量与剂型5%乳油、5%片剂、1 0%可湿性粉剂、25% 可湿性粉剂、50%可湿性粉剂、70% 可湿性粉剂、70%水分散粒剂、200 克/升可溶液剂、350 克/升悬浮剂、600 克/升悬浮种衣剂、70%湿拌种剂等。
理化性质吡虫啉纯品为白色结晶,熔点143.8 C (结晶体I)、136.4 C (结晶体口),微溶于水、甲苯、异丙醇,可溶于二氯甲烷,pH5〜11稳定。
原药外观为浅桔黄色结晶。
在土壤中稳定性较高,半衰期150 天。
属低毒杀虫剂,原药大鼠急性经口LDso 为1260 毫克/ 千克,对兔眼睛有轻微刺激性,对皮肤无刺激性,试验条件下无致癌、致突变作用,对高等动物、鱼、鸟类低毒。
产品特点吡虫啉是一种吡啶类杀虫剂,具有内吸、胃毒、触杀、拒食及驱避作用,杀虫谱广、药效高、持效期长、残留低。
其杀虫机理是作用于昆虫的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而干扰害虫运动神经系统。
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
该药速效性好,施药后1 天即有较高的防效,且药效和温度呈正相关,温度高、杀虫效果好。
吡虫啉常与杀虫单、杀虫双、噻嗪酮、三唑锡、三唑磷、异丙威、抗蚜威、仲丁威、丁硫克百威、灭多威、敌敌畏、毒死蜱、马拉硫磷、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氯氰菊酯、联苯菊酯。
氰戊菊酯、阿维菌素、灭幼脲、哒螨灵等杀虫剂成分混配,用于生产复配杀虫剂。
吡虫啉的使用方法
吡虫啉是一种常用的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各种室内和室外的昆虫害。
以下是吡虫啉的使用方法:
1. 首先,选择合适的吡虫啉产品。
不同的吡虫啉产品适用于不同的害虫,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购。
2. 在使用吡虫啉前,先仔细阅读产品标签上的使用说明和安全提示。
3. 室内使用:将合适剂量的吡虫啉溶解或稀释后,使用喷雾器或喷雾器等工具均匀喷洒在室内的受虫害区域,如地板、墙壁、家具等。
避免直接喷洒在食品、水源等与人类接触频繁的区域。
4. 室外使用:将吡虫啉均匀撒在室外受虫害的区域,如花园、草坪等。
也可以将吡虫啉稀释后喷洒在植物表面,对叶面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5. 清洗:在使用吡虫啉后,应及时清洗使用的工具和喷洒的区域,避免孩童或宠物误食或接触。
注意事项:
- 使用吡虫啉时,应遵守国家、地区或地方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法使用。
- 使用吡虫啉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如戴手套、口罩等,避免直接接触。
避免吸入
喷雾剂的气味。
- 在使用吡虫啉后,应将未使用完的产品妥善保存,避免儿童或宠物接触。
- 如使用吡虫啉后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 扔掉使用过的容器时应按照当地的废品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请注意,以上是一般的使用方法,实际使用时需根据产品说明进行操作,或者根据专业人士的指导进行使用。
吡虫啉养花使用方法吡虫啉是一种广谱杀虫剂,可以有效地控制花卉上的害虫,保护花卉的生长和发展。
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吡虫啉也会对花卉造成伤害。
因此,正确使用吡虫啉是保护花卉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介绍吡虫啉养花的使用方法。
一、了解吡虫啉的特点吡虫啉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的、低毒的杀虫剂。
它的主要成分是吡虫啉,具有广谱杀虫作用,能够有效地控制花卉上的各种害虫,如蚜虫、卷叶蛾、白粉虱等。
吡虫啉的杀虫作用是通过干扰害虫的神经系统而实现的。
吡虫啉对花卉的毒性较小,不会对花卉造成严重的伤害。
二、选择适当的吡虫啉产品在使用吡虫啉之前,需要选择适当的吡虫啉产品。
吡虫啉产品的品种很多,包括乳剂、粉剂、水剂等多种形式。
不同的产品具有不同的杀虫效果和使用方法。
因此,在选择吡虫啉产品时,需要根据花卉的种类、害虫的种类和数量以及花卉的生长阶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适当的产品。
三、正确使用吡虫啉1.使用前准备在使用吡虫啉之前,需要对花卉进行适当的处理。
首先要将花卉的枯叶、病叶、病株等进行清理,保持花卉的清洁卫生。
其次,要对花卉进行浇水,使其处于充分的生长状态。
最后,要选择适当的天气和时间进行喷洒,避免在高温、强风、雨天等不利的天气条件下使用吡虫啉。
2.喷洒方法在使用吡虫啉时,需要注意喷洒的方法。
首先,要选择适当的喷洒器具,如手动喷雾器、压力式喷雾器等。
其次,要将吡虫啉充分溶解在水中,按照说明书中的比例进行稀释。
最后,要将吡虫啉均匀地喷洒在花卉的叶面、花骨朵、花序等部位上,使其充分吸收。
3.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吡虫啉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遵循使用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其次,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如佩戴防护手套、口罩等。
最后,要避免在花期中使用吡虫啉,以免对花卉造成伤害。
四、注意吡虫啉的副作用尽管吡虫啉对花卉的毒性较小,但它也会对花卉造成一定的副作用。
使用吡虫啉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对花卉造成伤害。
吡虫啉拌种的标准用量-回复吡虫啉(Imidacloprid)是一种广谱杀虫剂,常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的害虫。
它属于新一代的氨基烟碱类农药,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等优点。
使用吡虫啉拌种可以有效防治土壤中的害虫,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吡虫啉拌种的标准用量。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吡虫啉拌种的目的。
吡虫啉拌种主要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土壤中的害虫,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因此,在使用吡虫啉之前,我们需要对目标作物和土壤中的害虫进行调查和鉴定。
第一步是确定目标作物和目标害虫。
不同作物对害虫的耐受性和对吡虫啉的敏感性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目标作物和地区常见的害虫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吡虫啉产品。
第二步是确定使用的吡虫啉产品。
吡虫啉产品有不同的配方和剂型,如颗粒剂、水溶性粉剂、悬浮剂等。
选择合适的产品可以根据目标害虫的特点和环境条件来确定。
第三步是根据土壤情况和目标害虫的密度确定用量。
一般来说,吡虫啉的使用剂量较小,但具体的用量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常见的吡虫啉拌种用量范围为每公顷使用0.5-1.0千克。
可以根据土壤类型、害虫密度、作物品种等因素来确定最佳用量。
第四步是准备工作。
在使用吡虫啉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清理田间杂草和留茬,以减少害虫的栖息地。
其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土壤的水分状况,保证作物根部的吸收能力。
最后,在使用吡虫啉时要注意液体的均匀搅拌和混合,确保吡虫啉能够充分分散在土壤中。
第五步是使用吡虫啉拌种。
将准备好的吡虫啉产品均匀撒播在拌种器中,根据目标用量将吡虫啉产品与种子混合均匀。
在进行拌种的过程中要注意,吡虫啉不可过量使用,以免产生农药残留和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第六步是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害虫的生活习性进行后续管理。
一般来说,吡虫啉会持续在土壤中发挥作用,但需要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和害虫的再度侵害情况来进行补种和追肥等管理措施。
总结起来,吡虫啉拌种的标准用量需要根据目标作物、目标害虫、土壤情况和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确定。
吡虫啉使用方法吡虫啉防治对象
吡虫啉,属于低毒的杀虫剂产品,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用于杀灭蚜虫、飞虱、蓟马等虫害,有着不错的效果。
吡虫啉如何使用呢,吡虫啉防治对象都有哪些呢?
吡虫啉使用方法:
种子拌种:一般亩用有效成分3~10克,兑水喷雾或拌种。
安全间隔期20天。
防治绣线菊蚜、苹果瘤蚜、桃蚜、等害虫,可用10%吡虫啉4000~6000倍液喷雾。
防治梨木虱、卷叶蛾、粉虱、斑潜蝇虫害:用5%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
防治蟑螂:可以选择神农2.1%灭蟑螂胶饵。
使用吡虫啉需注意三个方面:
1、施药时注意防护,防止接触皮肤和吸入药粉、药液,用药后要及时用清水洗洁暴露部位。
2、不要与碱性农药混用。
3、不宜在强阳光下喷雾,以免降低药效。
吡虫啉防治对象:
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飞虱、粉虱、叶蝉、蓟马。
可用于水稻、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蔬菜、甜菜、果树等作物。
对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的某些害虫,如稻象甲、稻负泥虫、稻螟虫、潜叶蛾等也有效。
吡虫啉药害问题:
吡虫啉对棉花、豆类和瓜类等敏感作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会产生药害。
另外,相关专家研究表明,使用粒径过细的吡虫啉粉剂进行拌种,同样会对种子存在有害影响。
除此之外,水稻病虫害对吡虫啉的抗药性有逐年上升趋势,所以国家已经明令禁止吡虫啉在水稻上使用了。
吡虫啉作为杀虫剂中常用的农药,防治虫害效果不错,深受用户的喜爱。
上述内容就是吡虫啉使用方法,吡虫啉防治对象的资讯,介绍到这里,信息望对大家有帮助哦!。
小麦常用药剂:吡虫啉主要杀什么虫、使用该药剂的的方式有哪些?点击右上角立即关注,在第一时间了解、学习更多三农资讯。
稻麦巴巴团队宗旨:让每一位农民朋友成为一名文化人!稻麦巴巴:用最质朴的语言,帮助农民科普知识,解决实质性难题。
药剂吡虫啉有哪些特点?吡虫啉是烟碱类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对人,畜,作物安全的特点。
吡虫啉是如何杀死虫的?药剂使用后可以被作物吸收到叶片内保存起来,在作物体内残留期可以达25天,害虫吸食作物带毒汁液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
吡虫啉主要对哪些虫有作用?吡虫啉主要防治刺吸式口器的害虫。
如蚜虫,蓟马,粉虱等以吸食作物汁液的个体较小的害虫。
吡虫啉具有触杀,胃毒,内吸多重作用。
吡虫啉使用对温度敏感,温度20度以上使用才有效果。
吡虫啉因为使用年代久远,目前已经产生很强的抗药性,因此在使用过程要和其它药剂交替使用。
以小麦为例,吡虫啉的使用方式有几种?以小麦为例,吡虫啉主要用于喷雾,拌种,颗粒剂三种方式使用。
用于喷雾的吡虫啉有10%可湿性粉剂、70%可分散颗粒剂两种剂型。
拌种剂主要是60%悬浮剂,土壤处理主要剂型是2%颗粒剂。
吡虫啉在小麦上使用时期:一是在播种前。
亩用2%吡虫啉颗粒4-5斤与种子混合播种或撒地表旋耕土中;二是进行种子处理。
选用60%吡虫啉种衣剂30毫升,拌麦种30斤左右,凉干播种;三喷雾使用,主要在小麦孕穗期,灌浆期。
亩用10%计量是20克,或70%计量3克喷雾。
使用该药剂,还有那些要注意的?因为目前害虫已经对吡虫啉产生了很强的抗药性,因此在喷雾使用时,尽量避免单一使用吡虫啉,可以和啶虫脒,吡呀酮,噻虫嗪混合使用。
另外,吡虫啉只对蚜虫,蓟马等害虫有效果,而对小麦粘虫等鳞翅目害虫无效,因此要和菊酯类,有机磷类杀虫剂配合使用,达到一喷多效的效果。
关于【药剂:吡虫啉】的讲解就到这里,若有不足或其他问题,可在评论区讨论。
同名微信公众号【稻麦巴巴】,提供农民朋友讲解种植技术指导!稻麦巴巴团队宗旨:让每一位农民朋友成为一名文化人!稻麦巴巴:用最质朴的语言,帮助农民科普知识,解决实质性难题。
吡虫啉最佳的使用方法是什么,对蚧壳虫有效吗1、拌种:播种小麦前,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能有效的防治蛴螬以及蚜虫等多种害虫,持效期通常可达80-120天。
2、土壤处理:播种马铃薯前,亩用4%吡虫啉颗粒剂1000-2000g拌有机肥15-20公斤,并均匀的撒在土壤的表面上,随后播种,持效期通常可达90天以上。
一、吡虫啉最佳的使用方法是什么1、拌种可在播种小麦、玉米、马铃薯、大蒜、花生、大豆、瓜菜等作物前,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通常可有效的防治蛴螬、蚜虫、蓟马、飞虱等多种害虫,持效期一般可达80-120天。
2、土壤处理在播种小麦、马铃薯、甘薯、玉米等作物前,每亩使用4%吡虫啉颗粒剂1000-2000g拌有机肥15-20公斤,均匀的撒在土壤的表面,然后再播种,持效期一般可达90天以上,能有效的预防地下害虫以及地上害虫。
3、穴施在定植黄瓜、西瓜、甜瓜、番茄、茄子、辣椒等作物前,可用4%吡虫啉颗粒剂500-1000g拌有机肥30-50公斤,随后穴施与周围土壤拌匀后再移栽幼苗,然后覆土,通常可预防多种害虫的危害。
4、灌根处理在定植番茄、茄子、辣椒、西瓜、甜瓜等作物的幼苗时,可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500倍液结合浇水进行灌根,一般每株施用200-300ml,不仅可以预防害虫,还能预防病毒病。
二、吡虫啉对蚧壳虫有效吗1、吡虫啉对蚧壳虫一般有效果,通常可在4-5月蚧壳虫卵第一次盛孵期时,用10%吡虫啉2000倍喷雾防治,因为蚧壳虫喜欢聚集在果蒂、枝干和叶背面等不易接触到药剂的部位,因此打药时需额外重视这些部位。
2、吡虫啉是一种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主要用来蚜虫、飞虱、粉虱、叶蝉、蓟马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也对鞘翅目、双翅目以及鳞翅目的某些害虫有效,比如稻负泥虫、潜叶蛾等,不过对于线虫以及红蜘蛛无效。
3、在防治梨木虱、粉虱等害虫时,既可用10%吡虫啉4000-6000倍液喷雾,也可用5%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
吡虫啉拌种剂之剂型篇——谨防拌种药害吡虫啉拌种的剂型选择目前吡虫啉常见剂量有乳油、可溶性液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泡腾片剂,直接登记土壤或种子处理的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悬浮种衣剂、湿拌种剂等。
登记“喷雾“的吡虫啉剂型,针对种子定向喷雾,本质上也构成了“拌种”。
在实际应用中,也有不少厂家将登记为“喷雾”的高含量吡虫啉制剂私自更改登记方向,定位于拌种。
其中最常见的是600克/升吡虫啉悬浮剂、48%吡虫啉乳油、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克/升吡虫啉可溶性液剂。
以上剂型针对植株体表喷雾是绝对安全的,一是稀释倍数高,多在4000倍以上;二是植株地上茎秆、叶片等器官耐受力较强。
如用于拌种,则存在极大的药害风险:首先种子是植物最敏感、最易受损的器官,且一经受损极可能导致死亡。
其次,以上剂型如用于拌种,少量兑水后直接浇淋在种子上,实际稀释倍数多在100倍以下。
截止目前,私自更改农药登记,使用“喷雾”用吡虫啉制剂拌种,已造成大量药害事件,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两起:2007年麦播,在河南、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由于一种称为“一拌无蚜”的小麦拌种剂导致的药害使得小麦不出苗或出苗缓慢、出苗不齐,被农民称为“一拌无芽”。
该产品实质是高含量吡虫啉乳油。
该事件发生后,《农药市场信息》、《河北日报》、《农民日报》以《“无蚜”变“无芽”——谁拌出弥天大谎》为题进行报导。
由于大面积药害发生后,生产厂家迅速消失,该事件至今未得到彻底解决;2011年5月5日,青岛有线电视二台生活在线节目报导,青岛平度农户因使用南方一企业生产的登记为“喷雾”的600克/升吡虫啉悬浮剂进行花生拌种,导致花生种大量霉烂不能萌芽。
后期发现,凡使用吡虫啉悬浮剂(含专业的悬浮种衣剂)拌种的花生,萌芽后根茎基部多呈黑色,且毛细根数量少于未拌种。
鉴于拌种剂施药对象(种子)的特殊性,与种子直接接触的物质必须强调绝对安全。
尽管证实吡虫啉对种子是安全的,但农药制剂中大量助剂、溶剂、填料等化学物质也可能对种子产生影响。
苗博士1.3%咪鲜吡虫啉悬浮种衣剂的知识介绍
苗博士1.3%咪鲜·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是湖南农大海特农化有限公司生产的浸种型多功能水稻种衣剂。
它采用新型复合成膜材料和缓释技术,将杀虫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微肥等活性成分高度集成,对水稻苗期稻蓟马、恶苗病、立枯病等多种病虫害防效好,播后25~30天内药效稳定;同时能促使秧苗早生快发,提高分蘖成穗率;还能驱避鼠鸟,降低播种成本。
另外,该种衣剂采用高分子成膜技术,所成衣膜牢固,具有均匀分布的膜孔,遇水只吸胀不溶解,包衣种子浸种72小时活性成分损失小于10%,衣膜透水透气性好,既保证了包衣种子播种后活性成分的缓释,又能满足种子正常萌发所需氧气和水分。
拌种包衣的种子可按常规方法浸种催芽,进行水育、旱育和直播。
水稻浸种前和露白后都能使用。
浸种前拌种的,种子晾干后浸种;稻种露白后拌种的,在放置半小时后播种。
70吡虫啉使用方法,需要兑水多少倍在防治小麦以及棉花蚜虫时,可用70%吡虫啉湿拌种剂50-60g 均匀拌种防治,而在防治苹果绵蚜时,可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8000-10000倍液进行喷雾。
注意为了避免降低药剂的药效,不能在有强烈阳光以及低温环境中使用,而且在大风天也不宜使用。
一、70吡虫啉使用方法1、使用方法(1)防治苹果绵蚜、苹果瘤蚜等害虫时,一般可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8000-10000倍液喷雾防治。
(2)在防治小麦蚜虫以及棉花蚜虫时,通常可用70%吡虫啉湿拌种剂50-60g均匀拌种或者包衣,将其晾干后再播种。
(3)防治保护地蔬菜白粉虱、斑潜蝇时,一般可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6-8g兑水45-60kg均匀喷雾,通常可每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
(4)防治黄瓜、西瓜等瓜果类蔬菜上的蚜虫、粉虱、蓟马等害虫时,一般可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4-6g兑水45-60kg喷雾防治。
2、使用注意事项(1)不宜在有强烈的阳光的环境中使用该药剂,也不宜在低温环境中使用,因为会降低药效。
(2)在使用时需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药液接触到皮肤。
(3)大风天不能使用该药剂,也不能在有蜜蜂、蚕的地方使用该药剂,避免产生毒性。
二、70%吡虫啉需要兑水多少倍1、70%吡虫啉兑水的倍数通常与防治对象有关,比如在防治柑橘蚜虫、白粉虱、柑橘木虱等害虫时,一般可用70%可湿性粉剂,或70%水分散粒剂8000-10000倍液喷雾防治,而将药剂用在兰花上时,通常可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喷施防治害虫,因此70%吡虫啉兑水的倍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该药剂的内吸性较强,被叶片吸收后会迅速传导至植株各个部位,持效期在15天以上,对飞虱、蚜虫、稻水象甲等害虫的防治效果显著,但对于线虫以及红蜘蛛的防治效果不理想。
3、70%吡虫啉适用于水稻、棉花、小麦、甘蔗、番茄、茄子、辣椒等作物,在防治飞虱类害虫时,可在低龄若虫高峰期时,用70%水分散粒剂兑水1500-2000倍均匀喷雾防治,而在防治蚜虫类害虫时,可用70%水分散粒剂兑水2000-2500倍均匀喷雾防治。
吡虫啉拌种的标准用量取决于作物类型和种子重量,具体如下:大粒作物:每40毫升吡虫啉兑水100-150毫升,包衣30-40斤种子(1亩地种子)。
玉米:每40毫升吡虫啉兑水100 -150毫升,包衣10-16斤种子(2-3亩地种子)。
小麦:每40毫升吡虫啉兑水300-400毫升,包衣30-40斤种子(1亩地种子)。
大豆:每40毫升吡虫啉兑水20-30毫升,包衣8-12斤种子(1亩地种子)。
棉花:每10毫升吡虫啉兑水50毫升,包衣3斤种子(1亩地种子)。
其它豆类:豌豆、豇豆、菜豆、四季豆等作物,每40毫升吡虫啉兑水20-50毫升,包衣一亩地种子。
油菜、芝麻、菜籽等用40毫升兑水10-20毫升包衣2-3斤种子。
地下结果、块茎类作物土豆、姜、大蒜、山药等一般用40毫升兑水3-4斤分别包衣1亩地种子。
移栽类作物红薯、烟草及芹菜、葱、黄瓜、番茄、辣椒等蔬菜类作物,使用方法如下:带营养土移栽的:40毫升,拌碎土30斤充分和营养土搅拌均匀。
不带营养土移栽的:40毫升水以漫过作物根部为标准。
移栽前浸泡2-4小时后用剩余的水兑碎土搅拌成稀泥,再蘸根移栽。
蔬菜种植生产上常用农药介绍说明:杀虫剂(上)吡虫啉(高巧、艾美乐、康复多)制剂及外观:70%高巧湿拌种剂为红色粉末,60%高巧种子处理悬浮剂为红色悬浮液,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为褐色颗粒状物质,20%康复多浓可溶剂为清澈黄色液体。
作用特点:低毒高效广谱型内吸性杀虫剂,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持效期较长,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具较好的防治效果。
作用点是昆虫烟酸胆碱酯酶受体,干扰害虫运动神经系统。
防治对象:温室白粉虱、菜蚜、蓟马、马铃薯甲虫等。
应用技术:防治菜蚜,应在虫口上升时喷药,每公顷可用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15~19.5克,对水喷雾,喷液量一般每公顷300~750升。
注意事项:不宜在强阳光下喷雾施用,以免降低药效。
喷药时应穿戴防护服、手套。
有关化学农药分类和生物农药分类知识可参考:不懂常见农药分类大全,买农药肯定会吃亏和生物农药分类知识及使用配制技术介绍。
杀螟丹(巴丹、派丹)制剂及外观:50%、98%巴丹可溶性粉剂为淡蓝绿色细粉末。
作用特点:巴丹是沙蚕毒素的衍生物,属中等毒杀虫剂。
胃毒作用强,兼具触杀和一定的拒食及杀卵作用。
击倒快,但有时复苏。
有较长的残效期。
杀虫谱广,可防治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双翅目等多种害虫和线虫。
防治对象:小菜蛾、菜青虫、跳甲、二十八星瓢虫。
应用技术:防治小菜蛾、菜青虫在2~4龄幼虫期施药。
对黄条跳甲而言,防治重点是作物苗期。
二十八星瓢虫应在幼虫盛孵期和分散危害前及时防治。
用量均为每公顷用50%巴丹可溶性粉剂375~750克,对水750~900升喷雾。
注意事项:该药对蚕毒性大,不可在桑园附近施用。
辟蚜雾(抗蚜威)制剂及外观: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外观为蓝色粉末。
50%辟蚜雾水分散粒剂外观为蓝色颗粒。
作用特点:中等毒选择性杀蚜虫剂,具触杀、熏蒸和渗透叶面作用。
杀虫迅速,施药数分钟即可迅速杀死蚜虫。
残效期短,对作物安全,对蚜虫天敌没有不良影响。
辟蚜雾对温度敏感,20℃以上时有熏蒸作用,15℃以下时只有触杀作用,15~20℃之间时熏蒸作用随温度升高而增强。
杀虫剂吡虫啉使用方法吡虫啉在杀虫剂中早已经名声在外了,早已经被广大农民朋友所熟悉和知晓,但是在使用中有的农民朋友还是不知道或者说不清楚它的具体正确的使用方法,今天就从杀虫剂吡虫啉的简单介绍到具体的使用方法以及适用作物给大家做一个全面的讲解,希望由中国农药第一网为你编辑这篇文章后对吡虫啉有更深刻的了解。
有效成分吡虫啉(imidacloprid)常见商品名称吡虫啉、艾美乐、康复多、大功臣、大丰收、蚜虱净、一遍净、扑虱蚜、高巧、连胜、必林、毒蚜、蚜克西、蚜虫灵、虱蚜灵、敌虱蚜、抗虱丁等。
主要含量与剂型5%乳油、5%片剂、1 0%可湿性粉剂、25%可湿性粉剂、50%可湿性粉剂、70%可湿性粉剂、70%水分散粒剂、200克/升可溶液剂、350克/升悬浮剂、600克/升悬浮种衣剂、70%湿拌种剂等。
理化性质吡虫啉纯品为白色结晶,熔点143.8℃(结晶体I)、136.4℃(结晶体Ⅱ),微溶于水、甲苯、异丙醇,可溶于二氯甲烷,pH5~11稳定。
原药外观为浅桔黄色结晶。
在土壤中稳定性较高,半衰期150天。
属低毒杀虫剂,原药大鼠急性经口LDso为1260毫克/千克,对兔眼睛有轻微刺激性,对皮肤无刺激性,试验条件下无致癌、致突变作用,对高等动物、鱼、鸟类低毒。
产品特点吡虫啉是一种吡啶类杀虫剂,具有内吸、胃毒、触杀、拒食及驱避作用,杀虫谱广、药效高、持效期长、残留低。
其杀虫机理是作用于昆虫的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而干扰害虫运动神经系统。
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
该药速效性好,施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且药效和温度呈正相关,温度高、杀虫效果好。
吡虫啉常与杀虫单、杀虫双、噻嗪酮、三唑锡、三唑磷、异丙威、抗蚜威、仲丁威、丁硫克百威、灭多威、敌敌畏、毒死蜱、马拉硫磷、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氯氰菊酯、联苯菊酯。
氰戊菊酯、阿维菌素、灭幼脲、哒螨灵等杀虫剂成分混配,用于生产复配杀虫剂。
适用作物及防治对象吡虫啉广泛适用于瓜果蔬菜、粮棉油作物、甜菜、茶树、马铃薯、落叶果树、常绿果树及观赏植物等,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如蚜虫类、叶蝉类、粉虱类、飞虱类、蓟马类、木虱类、盲蝽类等,并对鞘翅目的甲虫、双翅目的斑潜蝇和鳞翅目的潜叶蛾等害虫也有较好的防效。
不同浓度吡虫啉包衣处理在油菜上的应用Ⅰ.对蚜虫种群发展的影响黄芳;吴红平;李冬富;郝仲萍【摘要】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吡虫啉(高巧,60%悬浮剂)包衣处理对油菜蚜虫发生的影响.播种前对油菜种子进行不同浓度(药种比分别为1∶5、1∶25、1∶125)的药剂包衣处理,结果表明,经处理后的油菜在苗期和花期后的蚜虫发生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并且花期后不同浓度药剂处理间存在一定差异,药种比最低的处理上发生少量蚜虫而药种比最高的处理上蚜虫未发生;药剂包衣处理后的油菜上有翅蚜的比例发生显著变化,最低药种比处理中有翅蚜比例维持在6%~10%,中浓度药种比处理中在油菜苗期不发生有翅蚜,但在花期其有翅蚜比例超过20%,至结角期有翅蚜比例仍达到15%左右;中浓度处理田块中有翅蚜可在未经过药剂处理的油菜上快速繁殖并建立种群,个体发生量与对照差异虽不显著(P=0.6),但在数值上略高.以上结果说明,不同浓度吡虫啉包衣处理可有效防控蚜虫对油菜的为害,但中浓度处理可导致有翅蚜大量发生及蚜群后代繁殖力提升.%Effects of imidacloprid (Gaucho) coating on aphids in fields of oilseed rape were studied.Seeds were treated by Gaucho in different ratios of 1∶5, 1∶25 and 1∶125 (weight of chemical versus se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aphids occurred on the seedlings in the treatments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and so were in the flowering stages when no aphid was found in the highest treatment and a few aphids in the lowest treatment;2) ratios of alate aphid between the treatmen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6%~10% alate aphids appeared in the lowest treatment, while zero in the medium treatment, in the seedlings, over 20% in the flowers and 15% in the fruits;3) aphids collectedin fields of medium treatment could establish a quick-developing population on untreated plants, and counts of individuals were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but showing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6).The abov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coating by imidacloprid could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aphids occurred on the oilseed rape, but a medium coating concentration could result in flourishing of alate aphids and increased reproductive ability.【期刊名称】《浙江农业学报》【年(卷),期】2017(029)003【总页数】5页(P428-432)【关键词】油菜;种衣剂;吡虫啉;蚜虫;田间种群【作者】黄芳;吴红平;李冬富;郝仲萍【作者单位】湖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服务技术中心,浙江湖州 313000;湖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服务技术中心,浙江湖州 313000;湖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服务技术中心,浙江湖州 313000;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65蚜虫是我国油菜生产中的重要害虫。
70%吡虫啉湿拌种剂使用技术
产品说明
本产品有卓越的的内吸性,有一定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拌种后通过作物的根部吸收,向上传导至植株的各个部位,能有效防治作物苗期的蚜虫、蓟马、叶甲、飞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并趋避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该药剂配伍性好,可以和绝大多数种子处理杀菌剂混合使用。
产品特点:
1、简单易行,省工省时省药,不受天气影响,田间药效发挥稳定
2、苗齐苗壮,长势旺,增强作物的抗逆能力进而大幅度提升作物的产量
3、大幅度减少通过飞虱、蓟马等传播病毒病的发病率,无农药残留污染,提升农作物的价值。
使用方法:
1. 马铃薯
将马铃薯种薯切块后,用70%吡虫啉湿拌种剂20克加水1.5~2升(千克)拌种薯150千克(一亩地种薯),均匀喷洒在种薯切块上,晾干(阴干)后及时下种。
2. 花生
播种前3~5天,用70%吡虫啉湿拌种剂30克兑水250毫升即半斤水拌花生种25~30斤/亩,充分拌匀,于阴凉处晾干。
3.玉米
播种前用70%吡虫啉湿拌种剂30克兑水200~250毫升(即4-5两)拌玉米种子20~25斤,充分拌匀,于阴凉处晾干。
4. 小麦
用70%吡虫啉湿拌种剂20克,兑水250-300毫升,混合均匀配成溶液,将25-30斤小麦种子摊在塑料薄膜上(也可以用盆),用配好的包衣液均匀洒在小麦种上,搅拌均匀,摊开晾干后播种;也可使用手动或电动拌种机拌种。
5. 大豆
大豆播种前,用70%吡虫啉湿拌种剂30克对水200~300毫升(即4-6两)混合均匀,拌大豆种子15~20公斤,可有效防治蚜虫和蛴螬等地下害虫。
6. 西瓜:
用70%吡虫啉湿拌种剂30克,加50毫升水,拌种1斤,也可蘸根、浇灌根。
7. 辣椒
播种时选用饱满的辣椒种子,用70%吡虫啉湿拌种剂10克药剂兑水30毫升拌200g(可移栽1亩大田),晾干后及时播种。
注意事项:
1 .不要在水泥上地面拌种,用大盆或者铺一层塑料布(油布),防止药剂被土壤吸收影响药效。
2.人工或者机器拌种时都应充分搅拌,使每粒种子均匀粘满药液,充分吸收。
3.拌过药剂的种子放在阴凉处充分晾干,不要在阳光下暴晒,最好是提前包衣,适期播种,不能食用和饲用。
4.如遇病虫害大发生年份请在当地植保部门指导下及时合理补充用药。
2011年4月29日于沈阳
以上资料仅供有志于进入拌种剂领域的企业参考与杀菌剂混拌时请尽量选择苯醚甲环唑、适乐时、嘧菌酯等,剂量需严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