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井功图诊断与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78 MB
- 文档页数:57
抽油井示功图应用实例与调整效果分析抽油井示功图是用来分析油井的产能及工作状态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示功图获得油井的产能、流体性质以及井底流体动态等信息。
下面将介绍两个抽油井示功图的应用实例,并分析调整效果。
1. 应用实例:分析抽油机工作状态抽油井示功图可以用来分析抽油机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通过示功图可以观察到抽油机的工况参数,如冲程长度、冲次、冲程时间等,并可以计算出抽油机的功率及效率。
如果示功图显示抽油机的功率波动较大或者效率较低,可以根据示功图的特征来判断问题出在哪里,如抽油泵的磨损、阀门失效、载荷过重等。
根据示功图反馈的信息,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如更换磨损部件、修复阀门、减少载荷等,从而提高抽油机的工作效率,降低能耗。
2. 应用实例:评估油井产能抽油井示功图可以用来评估油井的实际产能。
通过示功图可以观察到油井的采油动态,如油井的油水比、油井的产量等。
根据示功图反馈的信息,可以计算出油井的产能,并与设计产能进行对比。
如果示功图显示油井的产能较低或者油井的油水比较高,可以根据示功图的特征来判断问题出在哪里,如油井的堵塞、沉积物堆积、水气井干扰等。
根据示功图反馈的信息,可以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如清理井筒、防止沉积物堆积、减少水气井干扰等,从而提高油井的产能。
调整效果分析:通过抽油井示功图的分析和调整,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工作效率:根据示功图的反馈信息,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从而提高抽油机的工作效率,减少能耗。
2. 提高产能:通过示功图的分析和调整,可以优化油井的工作状态,降低油井的油水比,提高油井的产能。
3. 减少停产时间:示功图的分析可以帮助及时发现油井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从而减少油井的停产时间,提高油井的连续生产能力。
4. 降低维护成本:通过示功图的分析和调整,可以及时发现抽油机和油井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从而避免设备的进一步损坏,降低维护成本。
抽油井示功图在抽油机工作状态分析和油井产能评估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且通过示功图的分析和调整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
抽油井示功图应用实例与调整效果分析抽油井示功图是通过记录抽油泵动力参数的变化,反映出抽油泵所遇到的井筒情况。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井下情况,还可以提高采油效率。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抽油井示功图的应用实例以及调整效果的分析。
一、应用实例1. 诊断井下问题通过抽油井示功图的分析,我们可以快速诊断井下出现的问题。
比如,如果示功图中出现了压力跳动的情况,可能就是井压太低的原因,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井下压力。
2. 优化采油方案抽油井示功图可以反映出地层参数的变化情况,从而帮助我们优化采油方案。
比如,某些地层的产油能力很差,抽油泵连续运行可能会增加井底流体黏度,导致采出油量降低。
此时,我们可以通过示功图分析确定最优频率,以达到更高的产量。
3. 监测井下作业效果抽油井示功图还可以用于监测井下作业效果。
比如,砂控作业后,我们可以通过示功图的分析判断井下沙粒的清除情况,从而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修井作业。
二、调整效果分析抽油井示功图的应用可以调整油井的开采情况,提高采油效率。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调整效果分析。
1. 频率调节每个抽油泵的最佳工作频率不同,根据示功图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某个频率下,抽油泵的效率最高。
如果我们进行了频率调节,可以使得抽油泵以最佳频率运行,从而提高采油效率。
2. 降低井下沉积物3. 加强工具的维修保养示功图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表明工具存在一定的损坏或故障,需要及时加强维护和保养。
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能导致采出油量降低,甚至直接导致井停产。
以上就是抽油井示功图的应用实例以及调整效果的分析。
通过上述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井下情况,提高采油效率,并对井底工具的维修保养提供指导。
油田抽油机井示功图判断油井泵况解析摘要在油田开发的实际工作中,实测示功图作为分析深井泵工作状况的主要依据。
由于抽油泵井下工作情况较为复杂,在生产过程中,深井泵将受到制造质量,安装质量,以及砂、蜡、气、稠油和腐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所以,实测示功图的形状各不相同。
为了能正确分析和解释示功图,常常需要与理论示功图进行对比分析,而且实测示功图的解释应以理论示功图为基础。
主题词:载荷游动阀固定阀泵况1静载荷下理论示功图如图1所示,静载理论示功图绘制于以悬点位移为横坐标,悬点载荷为纵坐标的坐标系中。
在下死点A处的悬点静载荷为W1。
冲程开始后,液柱载荷W2逐渐加在活塞上,并引起抽油杆柱和油管柱的变形,液柱载荷全部回到活塞上之后,停止变形(Q=B`B)。
从B点以后悬点以不变的静载荷W1+W2上行至上死点C。
从上死点开始下行后,由于抽油杆柱和油管柱的弹性,液柱载荷W2逐渐地由活塞转移到油管上,故悬点逐渐卸载。
在D点卸载完毕,悬点以固定的静载荷W1继续下行至A点。
这样,在静载荷作用下的悬点理论示功图为平行四边形ABCD。
ABC为上冲程静载变化线。
AB为加载线,加载过程中,游动阀和固定阀同时处于关闭状态。
在B点,加载完毕,变形结束,B`B=Q,活塞与泵筒开始发生相对位移,固定阀也就开始打开而吸入液体。
BC为吸入过程,BC=S`,在此过程中游动阀仍然处于关闭状态。
CDA为下冲程静载变化线。
CD为卸载线,卸载过程中,游动阀和固定阀也同时处于关闭状态。
在D点,卸载完毕,变形结束,D`D=Q,活塞与泵筒开始发生相对位移,游动阀被顶开而开始排出液体。
DA为排出过程DA=S`,排出过程中固定阀仍然处于关闭状态。
2理论示功图的分析在绘制和解释理论示功图的基础上,我们把理论示功图分成四个部分进行分析,使我们进一步了解示功图的作用。
我们首先把理论示功图(图2)划分成四个部分即:A、B、C、DA表示固定凡尔,如这部分有缺失首先在固定凡尔上找原因。
抽油井示功图应用实例与调整效果分析【摘要】抽油井示功图是评价油井生产状况和诊断问题的重要工具。
本文首先介绍了抽油井示功图的基本原理,包括示功图的绘制方法和常见类型。
然后通过实际应用实例分析了示功图在诊断油井问题和优化生产方面的作用,指出了示功图对于发现产量下降原因和故障的重要性。
接着对示功图的调整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如何通过调整示功图来改善油井生产效率。
最后讨论了示功图在提高油井产能和延长油井寿命中的作用,强调了示功图对于油田开发和管理的重要性。
抽油井示功图是油田工程中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监测油井生产情况,优化生产参数,提高油井产能,延长油井寿命。
【关键词】抽油井示功图、基本原理、应用实例分析、调整效果分析、提高油井产能、延长油井寿命、作用、结论1. 引言1.1 引言抽油井示功图是油田开发中常用的重要工具,通过对油井生产过程中产出的示功图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油井的实际生产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延长油井寿命。
在油田开发中,抽油井示功图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可以用于实时监测油井产能和工作状态,还可以用于分析油井井底流体性质和井底流动状态,为油田开发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通过分析示功图数据,工程师可以了解油井的产液能力、油水比、动态流体性质等关键参数,从而制定合理的调整措施。
本文将通过对抽油井示功图的基本原理、应用实例分析和调整效果分析,探讨示功图在提高油井产能和延长油井寿命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将探讨示功图在油田开发中的实际应用意义和发展趋势,为油田工程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参考。
2. 正文2.1 抽油井示功图的基本原理抽油井示功图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记录油井的动态工作过程,绘制出相应的功图图形,从而分析油井的生产状态和性能特征。
在抽油井工作过程中,抽油泵在每个工作周期内所做的功和所能产生的压力波动会被传感器记录下来,并转换成示功图。
示功图可以反映油井的产能、产液能力、产气能力、液面动态响应等重要参数。
抽油井示功图图谱1、考虑弹性的理论示功图2、冲程损失增载线越长,冲程损失越大,它与泵挂深度有关系。
3、考虑惯性和振动的理论示功图①实际上抽油杆是有弹性会“形变”的。
②ab 段为增载线(是受力后伸长);bc 段为上行过程。
③cd 段为卸载线(卸载后缩短);da 为下行过程④ab 和cd 都是倾斜着上下,与位移过程成线性的线段。
⑤理论示功图的特征:ab ∥cd 、bc ∥da3.2振动大后产生下倾现象。
冲数越快,动载也越大。
3.3地面平衡轻,下冲程平衡块向下运动,井下负荷轻,动载增大,下行程曲线阻尼特征较明显,振幅大;平衡重后与之相反。
3.4二级振动示功图图形抽油杆上、下运动时就会发生二级振动。
这种示功图图形在左下方和右上方(即在冲程:下死点和上死点处)经图形的右上方会有一个“结”出现。
这是抽油杆杆柱受力换向与杆柱弹性作用下造成的。
由于弹性振动传递快,而杆柱与油管和液体摩擦等因素造成滞后,影响曲线的形状而产生扭结。
冲次:4-6冲次:4-5 平衡轻示功图平衡轻示功图4、抽油机所承受最大载荷主要为抽油杆自重+液柱载荷+振动惯性载荷。
对同一口井杆柱自重与振动载荷是相同的,液体由于含气不同,井液密度不同,因此含气量越大,液柱载荷越小,相对最大悬点载荷越小,功图上下行程线相距越窄,功图面积越小。
反之越大。
功图a 相对密度为0.4 功图b 相对密度为0.6 功图c 相对密度为0.9 功图d 相对密度为1.1 4.15、抽喷理论功图由于抽喷井井液梯度小,上下行程距离短。
图形特征为近于水平状,很少有大的振动波,图形两端曲线近于平行(有增载和卸载特征),喷势较大的井,两端还有圆形面积,属于抽油过程中接近上,下死点时速度慢,喷势容易顶开游动阀球,相当于阀常开,也给下行柱塞以托力而减载。
6、有气体影响的理论示功图含气井由于抽油泵筒内存在大量气体,抽油杆下行时没有立刻卸载,而是首先压缩泵筒内气体,造成缓慢卸载特征,下行曲线为凸圆弧曲线特征。
抽油井示功图应用实例与调整效果分析
抽油井示功图是油气采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采集抽油井示功图可以更
加准确地了解井筒内油气的产出情况,进而帮助采取更加合理的采油措施。
下面我们来介
绍抽油井示功图的应用实例以及调整效果分析。
1、了解油井运行状况
通过抽油井示功图,可以了解油井的压力、流量等参数,进而推算出油井的运行状态,以便进行调整。
2、判断油层产能
通过分析示功图数据,可以对油层的产能进行判断,为后续的采油作业提供基础数
据。
3、判断水淹情况
通过分析示功图数据,可以了解井筒内部的水淹情况,帮助进行水淹处理。
4、预测井底储层状况
通过收集连续的示功图数据,可以对井底储层的状况进行预测,帮助制定后续采油计划。
5、检测油井工作效率
利用示功图数据,可以检测油井的工作效率,找出异常情况,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对抽油井示功图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有些数据异常,需要进行调整。
下面分别
介绍调整效果分析:
1、调整泵效率
通过对泵效率的调整,可以提高油井的产量,提高采油的效率,从而减少成本。
2、调整气液比
气液比是指在油井中液体和气体的比例,通过对气液比的调整,可以减少水淹情况,
提高油井的生产效率。
3、调整冲程长度
冲程长度是泵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冲程长度的调整,可以使泵的工作更加适应井筒的情况,提高泵的工作效率。
总之,通过抽油井示功图的应用实例以及调整效果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抽油井生产的情况,有效提高采油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的发展带来重要支持。
六、解释抽油机井理论示功图A-驴头位于下死点 D点卸载终止点 C-驴头位于上死点AB-增载线 CD-卸载线B-吸入凡尔打开,游动凡尔关闭点增载终止点λ+λ-冲程损失(抽油杆伸长及油管缩短之和)D-固定凡尔关闭,游动凡尔打开点BC-活塞冲程上行程线也是最大负荷线AD- 下行程线也是最小负荷线 B1C-光杆冲程OA-抽油杆在液体中重量 AB1-活塞以上液柱重量ABCD-抽油泵所做的功七、实测示功图的解释(1)图1为其它因素影响不大,深井泵工作正常时测得的示功图。
这类图形共同特点是和理论示功图的差异不大,均为一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2)图2为供液不足的典型示功图。
理论根据:活塞下行时,由于泵内没有完全充满,游动凡尔打不开,当活塞下行撞击到液面游动凡尔才打开,光杆突然卸载。
该图的增载线和卸载线相互平行。
(3)图3为供液极差的典型示功图。
理论根据:活塞行至接近下死点时,才能接触到液面,使光杆卸载,但由于活塞刚接触到液面,上冲程又开始,液体来不及进入活塞以上,所以泵效极低。
(4)图4为气体影响的典型示功图。
理论根据:在活塞上行时,泵内压力降低,溶解气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由于气体膨胀,给活塞一个推动力,使增载过程变缓。
当活塞下行时,活塞压缩泵内气体,使泵内压力逐渐增大,直到被压缩的气体压力大于活塞以上液柱压力时,游动凡尔才能打开。
因此,光杆卸载较正常卸载缓慢。
卸载线成为一条弯曲的弧线。
(5)图5为“气锁”的典型示功图。
所谓“气锁”是指大量气体进入泵内后,引起游动凡尔、固定凡尔均失效,活塞只是上下往复压缩气体,泵不排液。
(6)图6为游动凡尔漏失的典型示功图。
当光杆开始上行时,由于游动凡尔漏失泵筒内压力升高,给活塞一个向上的顶托力,使光杆负荷不能迅速增加到最大理论值,使增载迟缓,增载线是一条斜率较小的曲线。
卸载线变陡,两上角变圆。
(7)图7为游动凡尔失灵,油井不出油的典型示功图。
图形呈窄条状,整个图形靠近下负荷线。
(8)图8为固定凡尔漏失的典型示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