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蒸腾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5.55 MB
- 文档页数:35
第4节蒸腾作用【学习目标】1、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意义2、利用实验观察分析植物的蒸腾现象【学习重难点】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意义。
难点: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学习过程】模块一预习反馈:比比你的自学能力!1、植物体从土壤不断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保留在植物体内,绝大部分水主要以的形式散失到体外。
2、在温暖、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植物体内的水分以的形式散失到体外,这种生理过程叫。
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主要通过叶片的来完成。
3、植物体吸收的水分只有1%---5%保留在植物体内或被利用,其余部分散失到体外,则是植物散失体内水分的主要方式。
4、蒸腾作用促进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和。
蒸腾作用可以叶面温度。
模块二合作探究: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办法多!(一)分析实验“植物的蒸腾失水”1、该实验采用的是实验法。
实验中是将和去掉叶片的枝条进行对照,因此,实验的变量是。
2、通过观察塑料袋上是否出现,来说明植物是否进行蒸腾作用。
只要保证塑料袋上的水珠一定来自植物体内,就可以说明植物在进行着。
因此,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滴植物油的目的是:。
3、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有叶片的塑料袋中出现,无叶片的塑料袋不出现或出现很少。
4、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5、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为了保证植物能正常地进行蒸腾作用。
模块三形成提升:试一试,你一定能过关!1、人在树荫下要比在房屋的阴影下感觉凉快,主要原因是树木的A、呼吸作用B、蒸腾作用C、遮挡阳光D、光合作用2、移栽幼苗时,要尽量在阴天或傍晚,其主要原因是A、减少呼吸作用B、减少无机盐的丢失C、可以促进光合作用D、可减少水分的蒸发3、气孔是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下列哪种物质不会从气孔进出?4、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水蒸气 D、无机盐4、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5、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6、 A、促进有机物在体内运输 B、促进水分在体内运输C、促进无机盐在体内运输D、降低叶面温度,避免灼伤叶片6、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蒸腾作用能带动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以及水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B、蒸腾作用的结果是把植物体内的水全部散失掉C、蒸腾作用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表现D、蒸腾作用晚上要比白天旺盛7、号称“世界爷”的巨杉,树高可达142米,影响水分输送到树梢的生理活动是8、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模块四小结反思1、本课知识:1、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意义2、利用实验观察分析植物的蒸腾现象2、本课易错(混)点:蒸腾作用的概念、意义3、本课困惑:第5节运输作用【学习目标】能掌握植物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有机物的部位及方向【学习重难点】重点:植物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有机物的部位及方向难点:植物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有机物的部位及方向【学习过程】模块一预习反馈:比比你的自学能力!1、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在中运输。
第四节蒸腾作用一、果蔬组织中的水分含量:大多果蔬的含水量在85%-90%,少数蔬菜含水量可高达90%以上,甚至98%。
状态:自由水(游离水)约70%,易发生蒸散;结合水(束缚水)少于30%,不易失去。
功能:维持正常的生理生化活动,维持组织的膨压(脆、嫩),保持食用品质和商品品质。
二、果蔬的蒸腾作用1.概念: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表面,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现象。
2.蒸腾的途径1)自然通道—主要途径气孔:叶片表面自由开闭;皮孔:根、茎、果面持续张开,苹果、梨表面的皮孔又称果点。
2)表皮层角质层:高级脂肪酸;蜡质层:附着角质表面或埋于内部,脂肪酸或相应醇构成的酯或混合物;随着成熟角质和蜡质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
3.蒸腾的原理与参数由于贮藏产品与环境之间存在水汽压差,实质是扩散过程。
1)水汽压pws: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所容纳的最大水汽产生的水汽压。
pwi:产品内部自由空间的水汽压。
pwa:产品周围环境的水汽压。
新鲜果蔬其pwi可近似等于相同温度下空气的pws。
2)相对湿度(RH)一定温度下,环境相对湿度计算为:RH= (pwa/pws)×100%新鲜果蔬某一温度下其内部的相对湿度近视1;品温与环境一致时pwi=pws,蒸腾取决于pwa;若品温与环境不一致时,需要分别计算各自温度下的pwi和pwa。
例1.品温21℃的果实直接转入相同温度的室内,室内的相对湿度为50%,果实的水分变化:21℃下空气的饱和水汽压(pws)为2.487kPa,则果实内部的水汽压pwi=2.487kPa周围空气的实际水汽压:pwa= pws×RH=2.487×50%=1.244kPa,因此pwi-pwa=2.487-1.244kPa=1.243kPa ﹥0,故果实内水汽向环境蒸腾。
例2.品温30℃的果实转入21℃的室内,室内相对湿度为50%,果实的水分变化:30℃空气的饱和水汽压(pws)为4.246kPa,则果实内部的水汽压pwi= pws(30℃)=4.246kPa,周围空气的实际水汽压:pwa= pws(21℃)×RH=2.487×50%=1.244kPa,那么pwi-pwa=4.246-1.244kPa=3.002kPa﹥0,故果实内水汽向环境蒸腾。
第4节蒸腾作用1.蒸腾作用(1)蒸腾作用的概念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的过程。
(2)蒸腾作用的部位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进行一定的蒸腾作用。
【例1】蒸腾作用发生的部位主要是()A.根、茎、叶B.叶C.所有器官D.花、果实、种子解析:2.蒸腾作用对于植物自身的重要意义(1)降低植物体的温度水分散失过程中,可带走一些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因此即使在炎热的夏天,植物体也不会因为气温太高而受到灼伤。
(2)促进对水的吸收和运输叶片细胞散失水分后,就要从植物体其他部位吸收水分。
这样,就促使根从土壤里不断地吸收水分,并将水分从根运输到叶里。
(3)促进无机盐的运输无机盐是溶解在水中的,在水分运输的同时,也将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而促进了无机盐的运输。
【例2】下列有关植物体蒸腾作用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促进无机盐的吸收B.降低植物体的温度C.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D.促进水分的吸收解析:3.植物蒸腾失水的实验(1)实验过程从一株阔叶植物上,剪下大体相同的两个枝条。
把其中一枝上的叶片全部剪掉,另一枝剪除下部的叶片。
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加入等量清水,将两枝条分别插入两个试管中,管内水面上滴少量的植物油(防止试管内水分的蒸发)。
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在两个枝条上,扎紧塑料袋口,使其不透气。
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植物的蒸腾作用强)。
数小时后,观察实验现象。
(2)实验现象有叶片的塑料袋壁上出现水珠,没有叶片的塑料袋壁上没有水珠。
(3)实验结论植物体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体外,在塑料袋壁上凝结成水珠。
【例3】 如图,将天平已平衡的实验装置放于阳光下照射3 h 后,发现天平明显向右倾斜,产生此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蒸腾作用B .光合作用C .呼吸作用D .分解作用解析:A√ 石蜡封住液面,其质量改变应考虑植物的生理活动对其的影响,天平明显向右倾斜,说明左侧质量减小。
课题第5章第4节蒸腾作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2、举例说明蒸腾作用的概念;3、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4、说出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5、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运用观察和分析能力,形成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重点难点重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难点:1、植物的蒸腾作用概念;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法教学反思一、组织教学二、导言: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需要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
这其中作为植物组成成分的水为1.827千克,维持植物生理过程的水为0.25千克,两者用水量加起来约为2.077千克,仅占植物吸入体内水分总量的1%,那其余的99%的水分“跑”到哪里去了呢?要弄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得从植物的蒸腾作用说起,那么,什么叫做蒸腾作用呢?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有什么意义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些问题。
师生共同学习探究新课。
(一)植物的蒸腾现象请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上面的演示实验,在观察时,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并分组讨论:①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②试解释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
③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④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实验目的,首先在于使学生观察到植物的蒸腾现象,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种生理现象,使他们认识到:植物体内水分能够以水蒸气形式散失(水珠的发生),从而解答了导入时提出的玉米一生所吸收总水量的99%的水“跑”哪去了的问题。
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追问,植物体为什么要大量地散失水分?它们是怎样散失水分的呢?这样做有什么意讨论法义?从而引导出本节课的主题――植物的蒸腾作用。
(二)蒸腾作用教师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总结:①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温度、阳光。
②蒸腾作用的主要结构基础――气孔。
③什么是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形式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植物经常处于吸水和失水的动态平衡之中。
植物一方面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另一方面又向大气中蒸发水分。
陆生植物在一生中耗水量很大。
据估算,一株玉米一生需耗水200kg以上。
其中只有极少数(约占1.5%~2%)水分是用于体内物质代谢,绝大多数都散失到体外。
其散失的方式,除了少量的水分以液体状态通过吐水的方式散失外,大部分水分则以气态,即以蒸腾作用的方式散失。
所谓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 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散失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与一般的蒸发不同,蒸腾作用是一个生理过程,受到植物体结构和气孔行为的调节。
一、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和方式(一)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陆生植物在进行光合和呼吸的过程中,以伸展在空中的枝叶与周围环境发生气体交换,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地丢失水分。
蒸腾作用消耗水分,这对陆生植物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它既会引起水分亏缺,破坏植物的水分平衡,甚至引起祸害,但同时,它又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
1.蒸腾作用能产生的蒸腾拉力蒸腾拉力是植物被动吸水与转运水分的主要动力,这对高大的乔木尤为重要。
2.蒸腾作用促进木质部汁液中物质的运输土壤中的矿质盐类和根系合成的物质可随着水分的吸收和集流而被运输和分布到植物体各部分去。
3.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这是因为水的气化热高,在蒸腾过程中可以散失掉大量的辐射热。
4.蒸腾作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CO2的同化这是因为叶片进行蒸腾作用时,气孔是开放的,开放的气孔便成为CO2进入叶片的通道。
(二)蒸腾作用的方式蒸腾作用有多种方式。
幼小的植物,暴露在地上部分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
植物长大后,茎枝表面形成木栓,未木栓化的部位有皮孔,可以进行皮孔蒸腾(lenticular transpiration)。
但皮孔蒸腾的量甚微,仅占全部蒸腾量的0.1%左右,植物的茎、花、果实等部位的蒸腾量也很有限,因此,植物蒸腾作用绝大部分是靠叶片进行的。
叶片的蒸腾作用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角质层的蒸腾,称为角质蒸腾(cuticular transpiration);二是通过气孔的蒸腾,称为气孔蒸腾(stomatal transpi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