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等重点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试题精编
- 格式:doc
- 大小:95.00 KB
- 文档页数:38
名词解释杜克海姆的“集体意识”(南开2000,社会学)“社会交往形式”(齐美尔)(人大1996,社会学)“报酬类型”(布劳)(人大1999,社会学)“权威结构”(达伦多夫)(人大1999,社会学)“戏剧论”(戈夫曼)(人大1997,社会学)文化堕距(奥格本)(人大1998,社会学)“挑战与应战”(汤因比)(人大1999,社会学、人类学)“精英”(帕雷托)(人大2000,社会学)需要层次(马斯洛)(人大2000,社会学、人类学)《群学肄言》(南开2000,社会学;北大2000,社会学、社会保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北大1998,社会学)米尔斯的“权力” (南开2000,社会学)费孝通(南开2000,社会学)卡尔?曼海曼(北大1998,社会学)吴文藻(北大1997,社会学)社会控制(复旦1998,应用社会学)社会控制的规范性(复旦1997,应用社会学)人际沟通(南开2000,社会学)社会解组(北大1997、1998,社会学)角色失调(人大1997,社会学)文化控制手段(人大1997,社会学)社会结构分化(人大1997,社会学)社会整合(人大1999,社会学)社会权力(人大1999,社会学)社会设置(人大1999,社会学)社会静力学(北大1998,社会学)关联主义(吉大2000,社会学)中轴原理(吉大2000,社会学)离散数据(人大1997,社会学)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人大1998,社会学)亲属称谓制(人大1997,社会学)晕轮效应(人大1998,社会学)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人大1998,社会学)零和博弈(人大2000,社会学、人类学)跨文化心理学(南开2000,社会学)目标体系(南开2000,社会学)福利性物价政策(南开2000,社会学)大社会学理论体系(南开2000,社会学)非对抗性阶级冲突(南开2000,社会学)地位群体(南开2000,社会学)“中间变量法” (南开2000,社会学)社会物理学(北大1997,社会学)交换理论(北大1997,社会学)精英循环(北大1998,社会学)群体凝聚力(人大1996,社会学)扩展家庭(人大1996,社会学)题器(人大2000,社会学)通婚圈半径(人大1996,社会学;1999,社会学、人类学)结婚投入(人大1996,社会学)代偿(人大1997,社会学)家族(人大1997,社会学)事实婚姻(人大1997,社会学)社会经济地位量表(SES)(人大1998,社会学)应激(人大1998,社会学)姻亲(人大1998,社会学)泛灵信仰(人大1999,社会学、人类学)隐私屏障(人大1999,社会学、人类学)不平等指数(人大2000,社会学、人类学)人口性别比(人大2000,社会学、人类学)主文化与亚文化(人大1999,社会学)库拉圈(人大社会学、人类学1999)组织结构(复旦1997、1998,应用社会学)文化模式(复旦1997,应用社会学)生活方式(复旦1998,应用社会学)群体(复旦1998,应用社会学)地位相悖(北大1999,社会学、社会保障;人大2000,社会学)“社会人”假设(北大1999,社会学、社会保障;人大2000,社会学)社会性资源(吉大2000,社会学)社会唯名论(复旦1997,应用社会学)人类生态学(复旦1998,应用社会学)家庭生命周期(复旦1998,应用社会学)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的方针(复旦1998,应用社会学)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吉大2000,社会学)刚性结构(吉大2000,社会学)迟发展效果(吉大2000,社会学)成就动机(人大1996,社会学)文化相对主义(人大1996,社会学)图腾崇拜(人大1996,社会学)认知判断(人大1997,社会学)制度文化(人大1997,社会学)地位一致(人大1999,社会学)内群体(人大1999,社会学)“天职观”(人大1999,社会学)正式组织(人大2000,社会学)相对剥夺(人大2000,社会学)机会均等(人大2000,社会学、人类学)职业声望(人大2000,社会学、人类学)异化劳动(吉大2000,社会学)普遍化的他人(吉大2000,社会学)平等互惠准则(吉大2000,社会学)群体持续性(吉大2000,社会学)利他行为(南开2000,社会学)偏见(南开2000,社会学)暗示(南开2000,社会学)自我(南开2000,社会学)韦伯的“感召权威”(人大1999,社会学史)韦伯的“权威”(南开2000,社会学)韦伯的“新教伦理” (人大1997,社会学史)韦伯的“普遍合理化” (人大1998,社会学史)韦伯的“目标合理性” (人大2000,社会学史)“镜中我”(库利)(人大1999,社会学、人类学)匿名理论(人大1997,社会学)标签理论(人大1998,社会学)帕森斯的“行动” (南开2000,社会学)模式变量(帕森斯)(人大1998,社会学)“进化共相”(帕森斯)(人大1996,社会学)“反常分工”(杜尔克姆)(人大1996,社会学)多元分层空间(布劳)(人大2000,社会学)“反功能”(默顿)(人大1997,社会学;人大1999,社会学、人类学)安全阀(科塞)(人大1998,社会学)边陲国家(北大1997,社会学各专业)世界体系论(吉大2000,社会学)二元社会结构(人大1996,社会学)西方中心主义(人大1997,社会学)早发内生型现代化(人大1997,社会学)社会趋同论(北大1998,社会学各专业)依附论(人大1996,社会学)社会风险(南大1995,社会学;南大1999,社会学)社会行为(南大1995,社会学;南大1997,社会学)性别角色(南大1995,社会学)文化反哺(南大1995,社会学;南大1996,社会学;南大1997,社会学;南大1999,社会学)侵犯(南大1995,社会学)参照群体(南大1995,社会学)社会角色(南大1995,社会学;南开2000,社会学;浙大2000,社会学)时尚(南大1995,社会学;南开2000,社会学)民族性格(南大1995,社会学)边际人(南大1995,社会学;南大1998,社会学)印象整饰(南大1996,社会学)旧固(南大1996,社会学)挫折—侵犯假说(南大1996,社会学)认知平衡理论(南大1996,社会学)角色冲突(南大1996,社会学)时髦(南大1996,社会学)代沟(南大1996,社会学;南大1997,社会学;人大2000,社会学)基本人格结构(南大1997,社会学)民意(南大1997,社会学)社会运动(南大1997,社会学)人口素质逆淘汰(南大1997,社会学)老龄化社会的指标(南大1997,社会学)离土不离乡(南大1997,社会学)标定主义理论(南大1997,社会学)非现实冲突(南大1995,社会学)透视法则(南大1995,社会学)广义交换媒介(南大1995,社会学)社会安全阀定律(南大1995,社会学;浙大1999,社会学)炫耀消费(南大1998,社会学)腐败(南大1998,社会学)家户(南大1998,社会学)失业、待业与下岗(南大1999,社会学)亚当?斯密问题(南大1999,社会学)“离土不离乡”与“离土又离乡”(南大1999,社会学)市场性流动方式(南大1999,社会学)集群行为(南大1999,社会学)城市人口集中度及其测量指标(南大2000,社会学)基尼系数(南大2000,社会学;人大1996,社会学)人缘(南大2000,社会学)家族企业及其转化(南大2000,社会学)交易(南大2000,社会学)血缘关系(北师大2001,民俗学)文化丛(北师大2001,民俗学)城市化(北师大2001,民俗学)社会流动(北师大2001,民俗学;复旦1998,应用社会学)社会保障(北师大2001,民俗学;浙大2001,社会学)去个性化(南开2001,社会学;人大2001,社会学)刻板印象(南开2001,社会学)流言(南开2001,社会学)冒险性转移(南开2001,社会学)类语言(南工2001,社会学)韦伯的“理想类型”(南开2001,社会学)杜克海姆的“社会事实”(南开2001,社会学)科层制(南大1995,社会学;浙大2000,政治学理论)社区发展(南大1996,社会学;复旦1998,应用社会学)中间阶层(南大1996,社会学)未组织的集团(南大1996,社会学)社会学想像力(南大1996,社会学)功能普遍性(南大1997,社会学)社层流动(南大1997,社会学;浙大2001,政治学理论)情境文化(南大1997,社会学)剧本期望(南大1997,社会学)社会有机体论(南大1998,社会学)社区效率(南大1998,社会学)单面社会(南大1998,社会学)生活世界(南大1998,社会学)自控性社会(南大1998,社会学)符号价值(南大1999,社会学)反社会化(南大1999,社会学)现实性冲突(南大1999,社会学)《江村经济》(南大1999,社会学;南开2001,应用社会学)权力精英(南大1999,社会学)社会(南大2000,社会学)“白领阶层”(南大2000,社会学)社会结构(南大2000,社会学;北大1997,社会学;北大1999,社会学、社会保障;吉大2000,社会学)模式变项(南大2000,社会学)功能替代(南大2000,社会学)后工业社会(南大2000,社会学)失业人员(南大1998,社会学)资本主义精神(南大1998,社会学)社会化(浙大2001,政治学理论)“蓝领”(浙大2001,政治学理论)心理上断乳(浙大2001,政治学理论)社会事实(北大1997,社会学;南开2001,应用社会学)参与观察(南开2001,应用社会学;人大1997,社会学)参照群体(南开2001,应用社会学)默顿(Robent K.Menton)(南开2001,应用社会学)社会心理(浙大2000,社会学)制度化(浙大2000,社会学)《社会学年鉴》(浙大2001,社会学)托马斯的“情境定义”(浙大2001,社会学;南开2000,社会学)“AGIL”功能图式(浙大2001,社会学;浙大2000,社会学)贝尔的“中轴原理”(浙大2001,社会学)社区(浙大2000,政治学理论;浙大1999,政治学理论)社会变迁(浙大2000,政治学理论)芝加哥学派(北大1999,社会学;浙大2000,政治学理论;浙大1998,政治学理论)兴趣(浙大1999,政治学理论)初级群体(浙大1998、1999,政治学理论;北师大2001,民俗学)集体意识(浙大1999,政治学理论)经济制度(浙大1999,政治学理论)社会阶层(浙大1998,政治学理论)社会制度(浙大1998,政治学理论;复旦1997、1998,应用社会学)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浙大2000,社会学)形式社会学(浙大2000,社会学)首属群体(浙大2000,社会学)社会指标(浙大1999,社会学)参照群体(浙大1999,社会学)米德的“主我”与“客我”(南开2001,社会学;人大2001,社会学)默顿的“正功能”与“负功能”(南开2001,社会学)米尔斯的“权力精英”(南开2001,社会学)社会工作(南开2001,社会学;浙大2000,社会学)社会政策(南开2001,社会学)宏观社会工作(南开2001,社会学)弱势群体(南开2001,社会学)社区服务(南开2001,社会学)矫治社会工作(南开2001,社会学)“福利国家”(南开2001,社会学)接纳他人(南开2001,社会学)案主自决(南开2001,社会学)小组工作(南开2001,社会学)文化模式(本尼迪克特)(人大2001,社会学)差序格局(人大2001,社会学;北大1998,社会学各专业)解构(人大2001,社会学)亲子连名制(人大2001,社会学)核心家庭(人大2001,社会学)三元犯罪原因说(菲利)(人大2001,社会学)面子(人大2001,社会学)霍桑实验(人大2001,社会学)象征符号(人大2001,社会学)文化资本(人大2001,社会学)合作(人大2001,社会学)“法理权威”(韦伯)(人大2001,社会学)“行动系统”(帕森斯)(人大2001,社会学)“印象管理”(戈夫曼)(人大2001,社会学)技术革命(浙大1999,社会学)意识形态(浙大1999、2001,社会学)结构性流动(浙大1999,社会学)迟发展效应(浙大1999,社会学)社会失范(浙大2001,社会学)本土方法论(浙大2001,社会学)社会分化(浙大2001,社会学)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浙大1999,社会学)理想型(浙大1999,社会学)镜中自我(北大1997,社会学;浙大1999,社会学)情境定义(北大1998、1999,社会学;北大1999,社会保障;浙大1999,社会学)试题检索【考点】社会学概论主要包括这样几个部分:一是社会学理论家、理论流派及其观点;二是社会学史或社会思想史(中国和外国);三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体系与框架(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群体、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等);四是应用社会学。
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题库、模拟题、押题、笔记重点——育明教育夏老师2016年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模拟题社会学研究方法和分支学科研究方法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笔记第十四章:资料整理1、资料分析(复旦96<简>:理性分析与统计分析有什么关系与区别):资料分析不仅决定着收集到的资料是否有价值,而且能够很好的检验假设和理论,或者适当地回答所研究的问题,还能够以可以理解和令人信服的形式描述研究成果。
通过分析,研究者可以将认识从具体提高到抽象、从个别提高到一般,并可从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假设,将研究引向深入。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分析的水平决定着整个研究的水平。
(1)社会统计学:是有关社会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推论的一整套方法,它不仅包含全部抽样理论、统计检验理论和大部分的社会测量法,而且使分析技术获得极大的发展,主要是多元统计方法的发展,如路径分析、因素分析等。
2、资料整理:就是对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检查、分类和简化,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以为进一步分析提供条件的过程。
因此,资料整理既是资料收集工作的继续,又是资料分析的前提。
3、定性资料的整理:(1)资料的审查:目的是消除原始资料中的虚假、差错、短缺、余冗等现象,以保证资料真实、可信、有效、完整、合格,从而为进一步整理分析打下基础。
对定性资料的审查主要集中在真实性、准确性和适用性上。
<1>真实性审查:也称信度审查,即看资料是否真实可靠的反映了调查对象的客观情况。
方法:(A)根据已有的经验和常识进行判断。
(B)根据材料的内在逻辑进行核查。
(C)利用资料间的比较进行审核。
(D)根据资料的来源进行判断。
<2>准确性审查:也就是效度检查,一方面是审查收集到的资料符合原设计要求及对于分析所研究的问题有效用的程度。
另一方面是审查资料对于事实的描述是否准确,特别是有关的事件、人物、时间、地点、数字等要准确无误,切忌事实资料含混不清,模棱两可,数据资料笼统模糊。
北京大学社会学理论1997-2015年考研真题2015一、名词解释1.field(bourdea)2.双轨政治3.共同体与社会4.再社会化5.社会分化二、论述题1.涂尔干的"反常现象"2.初级群体的发展趋势及在现代社会的作用3.比较布迪厄、常人方法学、艾里亚斯对"理性"的分析4.试述对越轨行为的几种分析理论三、简答题1.中国社会心理学的最新研究理论方向2.什么是“社会性消费设施\",分析它对城市的重要作用3.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对中国劳动力结构的影响4.有人说:\"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扩大城市化,当中国城市化水平赶上欧美城市化水平(80%—90%),三农问题就解决了,请就分析这一观点5.教育与职业地位的获得的关系以及在中国近10年的发展趋势2014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参照群体2.文化模式3.系统和生活世界4.(哈贝马斯)滕尼斯二、论述题(每题20分)1.在越轨行为解释中默顿提出的“手段-目标”理论。
2.“sociology of postmodernity”和“postmodern sociology”两者的含义和区别。
请列举1980年以后活跃在西方当代社会学理论中的分别代表这两种类型的社会学家,阐述他们的观点并分析差异。
3.布鲁默的符号互动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4.现代城市中初级群体的衰落及其原因。
三.简答题(每题10分)1.中国社会心理学实现“文化自觉”的可能途径。
2.我国城市人口比例53%,而城市户口只有35%,这种现象叫做“伪城市化”。
现在城市中农民工越来越多,但是这些农民工未能真正进入城市生活。
有学者提出“伪城市化”。
请你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3.农村发展对于现代中国的意义。
4.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年以来对中国城乡人口结构、家庭功能和消费模式的影响。
5.从制度和结构的角度,谈谈中国非正规就业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题库、笔记重点——育明教育夏老师2014年北大社会学研究方法和统计考试真题一.名词解释(5分/题*4=20)1、分层抽样2、结构式访谈3、同期群研究4、理想类型法二.单选题(方法和统计合并,方法的2分/题,统计的3分/题)1、不一定能减小效度的是A.被调查者不配合B.调查者不认真C.样本规模不够大2、以假设值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以下判断正确的是(题干表述貌似不对)A.以假设值为中心的正态分布的外侧B.以总体参数为中心的正态分布的外测C.以总体参数为中心的t分布的内测D.以统计值为中心的t分布的内测3、如何判断参数估计的无偏性A.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一致B.样本统计量越接近总体参数越好4、将某一定距变量转换成标准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测量数的单位不变B.分布的平均值肯定发生变化5、如何判断参数估计的有效性A.方差越小越有效6、对于统计检验显著的意义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A.不同总体某变量有显著差异B.有变量有重要的实际意义C.有变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7、中国楼房都是以“一层”“二层”来进行表述,它是A.定类变量B.定序标量C.定距变量D.定比变量8、以下哪一项不是进行参数估计的判断方法A.无偏性B.有效性C.独立性D.一致性三.判断题(判断正误,错了的改正)1、下列问卷:(共6分)A.请问您的婚姻状况是(2分)(1)未婚(2)在婚(3)离异(4)丧偶(5)其它B.您的北京空气质量不满意的因素有:(2分)(1)汽车尾气大(2)燃煤空气污染(3)工厂废弃C.请问您对财税体制改革的方案满意吗?(2分)(1)满意(2)无所谓(3)不满意2、效度低,信度不一定低;信度低,效度不一定低3、简单随机抽样是最科学最简单易行的抽样方法。
4、访谈法不仅可以适用于定量研究,而且还可以适用于定性研究。
5、利克特量表是用总分表示被测试者态度的强弱四.简答题(10分/题*2=20分)1、对于下面的情境回答问题:A说:“据调查,中国的房产自有率为80%,世界第一。
北京大学考研历年真题解析——882社会学研究方法与分支学科研究方法主编:弘毅考研编者:prentice弘毅教育出品【资料说明】1.命题风格与试题难易北大社会学研究方法和分支学科研究方法的出题从2011年起开始有比较新的确定出题方向了。
显得更加灵活,甚至有些名词解释大部分人都没有听过,需要结合自己对这个名词的体会而演绎出来。
社会学方法试题的关键点在于统计学的60分,一般统计学的选择题有两三个难题,这些难题如果能做对,就会有近10分的优势,最重要的是最后的两道统计计算题,15分一题,做错一题就会让整个研究生考试出现很大的危险。
所以大家需要十分重视。
尤其是统计学的知识需要掌握地很熟很熟。
社会学方法的另一个关键点是其中的两个简答题和一个论述题,这些题都比较灵活,需要大家发挥,并考察大家的社会学方法知识和实践能力。
这部分分值也很高,所以大家要把握好。
2.考试题型与分值从2011年以来,北大的方法题型开始固定下来,估计下一年也不会变。
首先是4个名词解释,共20分,其次是10单项选择题,共10分,之后是10个判断改错题,共20分,然后是2道简答题,共20分,一道论述题,20分,10道统计选择题,30分,2道统计计算题,30分。
共150分。
3.各章节的出题比重北大社会学方法题中,单向选择题,3个左右的名词解释和判断改错题一般会出自《社会学研究方法教程》以及巴比的《社会研究方法》,主要是偏重于一些研究方法名词,以及一些容易出现混淆的概念辨析等。
简答题和论述题以及个别名词解释都是考的比较灵活的,很少能在相关书上找到确切的答案,但其思路还是有的,因此特别需要掌握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有关步骤,按步骤答题,尤其是科学环,很重要,因为科学环包含了社会研究的逻辑。
《社会统计学》书上的例题很重要,大部分的统计选择题和两道统计计算题都能在此书上找到联系,需要大家花大力气把握。
也有些统计选择题在书上没有明确的说明,需要大家理解好相关概念,做一些延伸和思考。
北大社会学考博试题- -1998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入学考试试题社会学理论1名词解释(3分/题)结构化 Bourdieu 沟通行动2从理论与方法两方面论述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产生、原因及学科建设的意义,以及你的观点。
(21分)3比较韦伯与Durkheim对现代社会的论述。
(20分)4中国农村体制改革目前遇到的难点与关键点是什么,试用社会结构动因及运行机制分析之。
(25分)5费孝通"乡土中国"的特点,对当今有什么意义,举例说明。
(25分)社会学方法1社会学理论解释的类型。
(10)2比较实验方法与抽样调查方法。
(10)3当代社会学方法的进展与特点。
(15)4近十几年来社会学实地研究(包括社区研究、田野调查和个案研究的进展与问题,以案例或自己的调查说明。
(20)5设X1、X2、Z(定类变量提示可以设为虚拟变量)与Y可以写成多元回归方程,请写出来。
(?)1999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入学考试社会学理论1.帕森斯结构功能论的基本观点?以后的学者有哪些批评?功能主义和新功能主义如何对待这些批评?(20)2.结合中国社会实际,分析"现代性"的几种主要观点?(10)3.马林诺夫斯基说,三十年代出现了社会学的中国学派,他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你有什么看法?(10)城乡社会学方向1.用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中国农村社会的制度或组织变迁?(20)2. 用一个或几个理论分析中国农村的非农化过程。
(20)3. 试以社会学的观点分析中国社会目前面临的"需求不足"现象。
(10)4、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有人认为与亚洲某些国家在经济活动中重视人际关系的特点有关,你有什么看法?(10)社会学研究方法1、试述社区调查与大规模问卷调查的优缺点,并以实例说明。
(20)2、试述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方法论之争。
(10)3、韦伯的个体主义方法论与科尔曼的个体主义方法论的差异?(10)城乡社会学方向1.说明社会学研究在方法上与其他学科(如经济学)的不同?(20)2.如果进行进城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差异和相互关系的调查,请设计问卷的基本结构和设计程序。
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题库、笔记重点——育明教育夏老师2016年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模拟题社会学研究方法和分支学科研究方法《社会学理论》复习材料3、实际意义:以经济交易论和行为心理学为基础,探讨人类社会行为的一种社会学理论,利己主义、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每个人都想在交换过程中获取最大利润,其结果使得投资大小与利润多寡基本上相对应。
(1)对整合的解释:所有生活于整个社会中的人,其行为趋向于社会肯定的方面,随着互动次数增多会形成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维持着社会的整合;(2)对权力的解释:权力取决于提供报酬的能力,但Homans对权力的说明只适用于初级群体而不适用于正式的社会组织;(3)对地位的解释:Homans坚持对等交换的思想,无力解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不平等现象。
4、理论缺陷:①心理还原主义:把一切行为都归结于简单心理行为,取消了各门学科研究的独立性;②关于人的行为是一种理性行为的批评:引入“经济人”概念,把人描述成为了获得最大利润而进行理性的行动,而实际上许多人的行动由非理性的偏好和习惯而定;③理性命题中的同义反复错误:一些概念相互定义,无法用经验材料进行检验。
二、布劳(P.M.Blau)的结构主义交换论《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1964)、《不平等与异质性》(1977)1、理论目标:克服Homans在解释宏观领域现象时暴露的不足,为分析非制度化的人际互动和制度化的结构关系提供一般性交换理论框架,填补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之间的鸿沟。
2、基本概念:交换关系指行动者与那些他们期待给能自己的行动以适当回报的他人之间的关系;社会交换是一种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自愿性活动。
社会交换vs.经济交换:①社会交换中,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报酬的价值具有相对性、模糊性,同一报酬的价值在各交换场合因时、因人、因地而异;②社会交换过程中人的目的是多重的,他们的兴趣、偏好往往自相矛盾,未获得可供理性选择的完全信息,他们的选择绝非纯粹基于利害得失的理性权衡,而是要受社会规范的制约。
北大社会学考研试题1. 试题一:社会学中的"社会交往"概念是如何定义的?请分析社会学家们对社会交往的不同观点,并比较其优缺点。
2. 试题二:社会学研究中存在着各种研究方法和理论,如实证主义、符号互动主义、结构功能主义等。
请选择一种理论或方法,并详细阐述其基本原理和研究应用。
3. 试题三:社会结构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概念之一。
请解释社会结构的含义,并举例说明社会结构对个体的影响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4. 试题四:社会问题是社会学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
请选择一个当前社会问题,结合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其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5. 试题五:社会变迁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请选择一种社会变迁模式,并解释其核心概念和关键特征,同时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6. 试题六:社会学研究旨在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而社会研究方法的选择对于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着重要作用。
请从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中选择一种,分析其特点、优势和劣势。
7. 试题七:社会福利是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请结合社会福利理论和实践,分析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对社会稳定和公平的作用,并提出你对社会福利改革的建议。
8. 试题八:社会控制是维持社会秩序和规范行为的一个重要机制。
请解释社会控制的概念及其种类,并分析社会控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和作用。
9. 试题九: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请解释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并举例说明社会心理学对解释社会现象的重要性。
10. 试题十: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行动和社会变革。
请结合社会变革理论,分析社会变革的方式、途径和影响,以及个人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和责任。
北大等重点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试题精编2010北大考研社会学理论试题一、名词解释1、城乡二元结构2、共同体3、初级社会群体4、新功能主义二、论述题1、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转型进程中,群体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发生条件及预防措施。
2、试述孔德的人类认识阶段理论,并阐述其意义。
3、试分析下列四个概念的联系:文化、社会化、社会互动和社会群体。
4、试评述吉登斯的现代性的理论特征理论。
三、简答题1、试述社会转型中社会心理的特征。
2、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人口数量,按此标准中国城市人口统计中存在什么样的偏差。
3、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民工潮”,有了很大的加剧,就农村方面分析其原因。
4、试述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
5、试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道路的特点。
2010南开社会学理论真题一1小群体2虚拟社区3形式社会学4敏化概念5哈贝马斯6《社会研究的新规则》二1社会分层的社会反应2韦伯对冲突社会学的影响3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4社会变迁的形式5当代中国性别角色变迁6布劳对交换轮的贡献三1从社会学理论发展的角度,对比评述涂尔干帕森斯加芬克尔社会秩序观2社会结构理论分析我国社会建设2010 南大社会学理论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失范性自杀2、价值中立3、索引性表达4、知识考古学5、消费社会6、二、简答题1、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的分析2、齐美尔关于群体数量层面的分析3、帕森斯的模式变量的观点4、符号互动论关于自我的论述5、福柯对话语形态的分析三、论述题1、比较韦伯与迪尔凯姆对现代社会的诊断2、比较霍曼斯与布劳社会交换论的异同3、西方社会学理论对当代社会建设的意义南开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试题一、名次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内群体2、地位一致3、“镜中我”4、文化堕距5、社会性别6、吉登斯(A.Giddens)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简述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
2、简述西方学者论“后现代化”的主要观点。
3、简述戴维斯(K.Davis)和摩尔(W.Moore)提出的功能主义社会分层观。
4、如何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样性。
5、试述默顿(R.K.Merton)的“中层理论”思想。
6、简要评述沃勒斯坦(I.Wallerstein)的“世界体系理论”。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试比较迪尔凯姆(E.Durkheim)与韦伯(M.Weber)所开创的社会学研究范式之间的区别,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简要评价。
2、试用社会学的集体行为理论,结合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特点,论述如何对“集体**件”加以预测、引导和控制。
3、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城乡社会的分化加剧,“农业不可持续,农村没法发展,农民过于贫困”的“三农”问题日显突出。
试从制度层面对我国“三农”问题形成的原因和后果做社会学分析。
南开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社会学理论注意:请将答案写在专用答题纸上,答在此试题上无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实证主义2、炫耀消费3、“托马斯定理”4、文化的反功能5、社会排斥6、布迪厄(Pierre Bourdieu)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如何理解社会分层中的“地位不一致”现象。
2、简述舆论形成的要素、过程和功能。
3、简述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的宗教社会学观点。
4、什么是社会问题?如何识别社会问题?5、简述布鲁默(Herbert Blumer)提出的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原则。
6、简述经济行为分析的社会学视角。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试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主要特点。
2、试述科塞(Lewis Coser)的冲突功能论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我国现实,说明“安全阀”机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
3、试析农民工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由于农民工特殊的社会身份所引起的相关社会问题。
2008年真题一、名词解释共30分)社会人假设、精英阶级、后现代城市、集体意识、模式变项、沟通行动二、简答题(6×10=60分)1.请举例分析亚文化的正、反功能。
2.简述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犯罪现象的主要特点。
3.如何理解贫困问题分析的文化视角和结构视角?4.简述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的基本命题。
5.简述功能主义理论的思想来源。
6.简评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论述题(30×2=60分)1.请结合西方社会思想史谈谈古典社会学理论的成就与局限。
2.试用社会变迁的观点阐释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运动。
2002-2007北师大社会学真题一、名词解释印象管理(戈夫曼)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杜尔克姆)复式角色安全阀(科塞)《江村经济》二、简答题简述帕雷托精英循环理论简述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的模式变量理论简述吴文藻先生提出的社区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特点三、论述题试分析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社会意义试比较布劳理论与霍曼斯理论的异同2002年社会学研究方法试题一、名词解释横剖研究法整群抽样建构效度行为标志观察法重点访问复本信度二、简答题举例说明假设的几种表达方式简述抽样设计中确定样本容量的因素举例说明运用类型法建立综合指标的过程三、计算题下面是对吸烟者年龄分布状况的调查获得的数据:21-24岁 212人 25-34岁 273人 35-44岁 257人45-54岁 226人 55-64岁 152人 65以上 89人(1)根据上面资料作统计表(频次、频率)、直方图、折线图;(2)计算四分互差;(3)如何准确比较21-24岁人群与55-64岁人群中吸烟人数的多少?为了解受教育年限与职业声望的关系而进行一项抽样调查,获8组数据:X(年限)12 16 9 19 21 10 5 12Y(声望)70 80 50 86 90 65 44 752003年社会学理论试题一、名词解释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社会事实《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AGIL 系统《社会学原理》(孙本文)差序格局二、简答题简述孔德社会学的整体性特点简述杜尔克姆的“失范”理论简述韦伯的“理想类型”方法在社会学研究中的意义三、论述题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与科塞的功能冲突理论为我们认识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提供了哪些启示?试运用符号互动理论分析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自我”形成的规律性。
2003年社会学研究方法试题一、名词解释操作概念抽样误差利克特量表中介变量趋势研究测量的信度二、简答题三种无结构式访问法的区别观察法的优点社会学三种研究范式三、设计题已知某大学新生3000人,欲从中取一个100人的样本,进行学习生活的调查,请按照系统抽样方法设计抽样距离,假设第一个被选中的号是15号,则第10个和第80个选中的号是多少号?请为该调查问卷设计一个封闭式,一个开放式和一个相倚式问题。
四、统计分析某大学A学院270名本科生的入大学前居住地分布情况是:130在大中城市,100在小城镇,40在农村;B学院550人的情况是:400在大中城市,90在小城镇,60在农村。
试选择合适的集中趋势说明两个学院新生入学前居住地分布特点,并比较两个趋势的代表性。
2004年社会学理论试题一、名词解释《群学肄言》《北平生活费之分析》(陶孟和)文化模式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主体我与客体我显功能和潜功能二、简答题如何理解社会设置的可重复性简述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比较韦伯与帕森斯社会行动概念的异同三、论述题系统阐述社会学功能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就这一理论在当前我国社会学研究与社会发展实践中的作用,谈谈你的看法。
结合我国社会现代化的过程,谈谈你对现代化理论中的趋同论和依附论的认识2004年社会学研究方法试题一、名词解释个案调查层次谬误抽样框参与观察解释性研究测量的效度客观陈述法二、简述题简述社会学的三种研究范式简述文献法中文献的主要类别举例分析简单随机抽样和偶遇抽样的区别三、设计题某课题组正在进行一项关于社会流动的研究,他们想设计一个有关城市的原居民和外来流动人员之间关系的量表,请你帮助他们完成这个工作。
(要求:你的量表不得少于5个问题,并说明你的量表是总加量表,还是累积量表。
)根据你自己有关调查研究的知识,为上述研究的课题组分别选定一个定类变量,一个定序变量,一个定距变量作为调查时的指标。
该课题组打算邀请你为他们设计一份问卷,请你根据该研究题目的特点,分别设计一个封闭式问题,一个开放式问题和一个相依问题。
该课题组打算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和重庆五个城市调查2500名原住居民(每城市500人),以了解大城市原住居民对社会流动的态度,请你以任何一个城市为例,设计一个三阶段抽样方案。
四、统计分析题『该题是2003年统计分析题的翻版』某大型公司2000年度招收270名毕业生所属专业情况:130名人文和社会科学类学生,100名管理类学生,40名理工类学生;2001年度招收的550名毕业生所属专业情况:400名人文和社会科学类学生,90名管理类学生,60名理工类学生。
试帮助该公司做一个简单的新员工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提示:选择合适的集中趋势说明该公司两个年度招收毕业生专业特点特点,并比较两个趋势的代表性。
)2005年社会学理论试题一、名词解释《社会行动结构》《农村社会学》(杨开道)区位理论目标--手段说伊丽莎白济贫法案社会交换二、简答题简述帕森斯的“模式变量”理论简述潘光旦的“民族位育之道”简述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思想三、论述题论述符号互动理论的形成过程及主要观点,阐述这一理论在人的社会化研究中的意义。
综述国内外有关社会保障思想的理论,你认为根据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以及实施中应坚持什么样的思想原则。
2005年社会学研究方法试题一、填空题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三层次是()、()、()。
变量间的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相联系的性质,它们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
社会学家特纳把当代社会学理论主要形式归纳为四类,它们分别是()、()、()、()。
社会学研究中的分析单位有5个层次,分别是()、()、()、()、()。
二、名词解释扎根理论抽样框重点访问民意测验概念组分析参数值三、参数说明题(要求:对方法作出简要说明,并用恰当的实例说明题目中的具体方法。
)整群抽样物质痕迹观察边缘编码四、辨析题试比较社会学研究中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的优缺点。
五、应用设计题某课题组研究城市居民代际职业流动问题,需要进行问卷调查。
课题组设计好的问卷中有两道题不太恰当,兹列如下,请你指出其错误并加以修改。
其一:职业流动会增强社会活动能力,促进社会进步,请问你认为中国社会的职业流动水平是否应该提高?A应该大幅度提高 B应当适度提高 C可以保持现状 D不必提高其二:和你父母相比,你认为你在就业前的知识训练是否更为充分?A是更充分 B差不多 C不如父母充分 D说不清楚请你根据这一课题的范围,设计三个问题,它们分别用以测量一个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和一个定比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