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恩拉瓦莱:从新城到欧洲中心——巴黎地区新城建设回顾
- 格式:pdf
- 大小:282.15 KB
- 文档页数:5
95[摘 要]二战后的巴黎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导致城市周边的建设行为此起彼伏,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和应对措施,建设行为盲目而无序,对巴黎城市的整体形象破坏严重。
由此,巴黎市政府决定在巴黎市郊另建新城,以整合盲目无序的建设行为,合理疏散巴黎市区人口和产业,引导周边地区合理发展。
[关键词]巴黎新城;EPA;规划建设历程;人口与就业平衡Planning & Developing Process of New T own in Paris/Zhao Xuebin[Abstract] After War Ⅱ, Surround Paris too many Construction resulting by increasing population. But all of those construction appeared chaos because absence planning. This Phenomena destroy the whole visualize of Paris, so the government de-cided to solve this problem by planning new towns,and new towns are propitious to evacuate popula-tion and industries in Paris, impulse suburbs of Paris developing healthy.[Key words] New T own in Paris, EPA, Process of Planning & Developing, Balance of Population and Employment巴黎新城规划建设及其发展历程□ 赵学彬[文章编号]1006-0022(2006)11-0095-03 [中图分类号]TU984.11+9 [文献标识码]C1.1社会背景法国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在战后的20年间,人口急遽增长。
法国巴黎的两次脱胎换骨法国首都巴黎是世界著名的历史名城,历史上有过两次大规模的改造。
其中始于19 世纪中叶的第一次改造由奥斯曼主持,这次改造以大规模的规划极大地改变了巴黎的风貌,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基本奠定了巴黎今天的城市格局,但是对巴黎古老的历史建筑和城市风貌造成了严重破坏;第二次改造始于20 世纪60 年代,这次改造加强了对历史建筑和城市风貌的保护,通过建设新城区,减缓老城区的压力,使旧城的风貌和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延续。
这两次改造对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巴黎风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本案例回顾了巴黎走过的旧城改造之路,包括曾经走过的弯路、回归文化自信后的成就、旧城改造中的色彩策略以及改造中留下的历史遗憾等。
奥斯曼主持的巴黎改造巴黎是法国的首都和法兰西文化的象征,坐落在巴黎盆地中央的塞纳河畔,拥有1500 多年的悠久历史(公元508 年建都)。
巴黎整个城市建筑布局与建设气势恢弘,色彩和线条优美和谐。
巴黎曾被拿破仑夸赞“是世界上最美的城市”。
而在19 世纪以前,巴黎在建设发展思路上还在因为严重分歧而争论不休。
在拿破仑帝政时代(1804 ~ 1815 年),拿破仑欲把巴黎建成他和他的法兰西军队的功德碑。
他认为一切妨碍实施“宏伟构想”的旧建筑都应该推倒,提出了拓宽马路建设林荫大道的创造性设想,还要修建大广场和大纪念碑,而对城市卫生和安全之类的设施基本不感兴趣。
他说巴黎“不仅过去是最美的城市,现在也是,而且将来还要是最美的城市”!其核心就是“美”,并且是以“大”为主要审美取向的美。
由于政治上的失败过早来临,他的设想没有来得及在他有生之年完全实现,而只建起了大、小凯旋门等少数建筑,但他的这些夸张和大胆的设想成为下一任改造者的重要设计基础。
拿破仑三世时期的1852 年,一位叫做乔治·欧仁·奥斯曼的男爵调任巴黎所在的塞纳行政区任行政长官。
从这年开始至1870 年的18 年任期内,奥斯曼启用了著名的城市建筑师欧仁·贝尔格朗德等一批建筑师、规划专家和水利专家,对巴黎市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规划和改造。
规划解读之——巴黎大区总体规划(1994年)郭瑞卢潇潇沙琳陆丽钱悦斐林彤摘要:巴黎大区总体规划 (1994)是目前巴黎大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性法律文件该。
规划是在1965年和1976年《巴黎地区整治规划管理纲要》的基础上制订的。
本文简要介绍了巴黎大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巴黎大区总体规划的历史详细介绍了,巴黎大区总体规划 (1994)的编制背景及规划文本的具体内容,并进行实施效果评价和历史经验总结。
关键词:巴黎大区都市圈城市规划1 引言上世纪80年代起.许多欧洲城市先后掀起一股城市更新热潮。
.它们纷纷通过改造工业用地,兴建文化设施.改善公交状况.整合城市与交通空间、主办国际文化体育盛会等一系列举措更新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味。
西班牙的毕尔巴鄂、法国里尔、德国城市汉诺威,均可称为其中的经典案例。
城市设计前所未有地超越了空间审美,成为一种启动都市化发展的策略.而这一转变与西欧城市进入后工业社会经济转型期,开始寻找新的城市发展契机不无关系。
“巴黎大区规划”的提出自然包含了转变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竞争力这层含义.然而。
作为一个有着复杂社会经济政治背景的国际化大都市.“巴黎大区规划”所面对的问题远比物质空间生产复杂得多。
2 区域概况2.1 基本概念2.1.1 小巴黎巴黎是法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法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巴黎同时也是法国的第75省,属于法兰西岛大区。
2.1.2 大巴黎即法兰西岛,是法国的一个行政区域,12012平方公里,人口一千一百万。
位于巴黎盆地中部。
该区域以巴黎为中心,因此俗称为大巴黎地区。
2.1.3 巴黎大区巴黎大区位于法国北部,是法国 22 个大区之一,由巴黎市和埃松、上塞纳、塞纳 - 马恩、塞纳 - 圣德尼、瓦尔德马恩、瓦尔德瓦兹和伊夫林等 7 省组成。
全区面积 1.2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 2.2% ,人口 1020 万,占全国人口的1/5, 是法国人口最多的大区。
巴黎大区不仅是法国的金融中心,也是欧洲最富有、最有竞争力的大区,同是也是一片融古典于现代、艺术与时尚于一体的热土。
法国巴黎大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变与组织管理巴黎大都市圈由巴黎市和埃松、上塞纳、塞纳一马恩、塞纳-圣德尼、瓦尔德马恩、瓦尔德兹、伊夫林7个省组成。
全区面积12072平方公里,人口1100万人,分别占法国总面积和人口的2.2%和18.8%。
1.大都市圈空间结构的演变。
19世纪末,在工业加速发展的推动下,巴黎的城市建设规模日益扩展。
为了对其实行统一有效的规划管理,1955年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设立巴黎大区(即巴黎大都市圈)计划区。
1956年,《巴黎地区国土开发计划》提出降低巴黎中心区密度,在近郊区和城市建成区边缘建设大型住宅区和卫星城。
从空间形态上看,20世纪60年代以前,巴黎是以市区为中心,呈同心圆向外扩展的。
传统的同心圆式发展模式曾导致城市中心过度集中和拥挤,给城市发展带来窒息的危险。
1960年的《巴黎大区区域开发与空间组织计划》则建议:利用工业企业扩大或转产的机会向郊区转移,通过改造和建立新的城市发展核心,重构新的城市空间格局。
1965年的《城市规划和地区整治战略规划》提出,在巴黎外围塞纳河两边轴线上建设8座新城,总规模将是当时巴黎建成区的2倍。
这是国际上首次提出新城概念和卫星城计划,并都已付诸实施。
1976年和1994年的《巴黎大区总体规划》虽将8个新城调整为5个,但都坚持多中心和卫星新城的空间组织思路和原则。
2.大都市圈空间组织系统。
20世纪下半叶,通过一系列成功的区域开发实践,巴黎人口向近郊和部分远郊扩散,形成了人口增长最快的集聚区;同时,乡村人口也流向城市集聚区和城市化周边市镇。
巴黎城市的边界不断跨越行政边界向外发展,在面积仅有78平方公里的巴黎城周围,形成了方圆约2500平方公里、人口约880万人的城市化郊区,对维持巴黎的生存和繁荣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郊的发展重点为9座副中心,即德方斯、圣德纳、博尔加、博比尼、罗矗尼、凡尔赛、弗利泽、伦吉和克雷特伊,形成了若干具有相当水平的工业小区。
远郊的发展重点为5座新城,即色尔基、马恩拉瓦莱、圣冈代、埃夫里、默龙色纳。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曾刚王琛图21956年的PARP规划2.31960年的PADOG规划1958年法国通过颁布法令开辟”优先城市化地区”,极大地促进了大型住宅区在巴黎郊区的建设,致使巴黎城市聚集区的蔓延发展没有出现丝毫减缓的趋势。
为此,戴高乐政府主持制定了新的《巴黎地区国土开发与空间组织总体计划》(简称PADOG规划)。
PADOG规划与PARP规划一样,主旨仍是通过限定城市建设区范围来遏止郊区蔓延,追求地区整体均衡发展。
规划者认为,未来巴黎地区城市发展的重点不是空间上的扩展而是对现有建成区的调整.建议利用企业扩大或转产的机会来向郊区转移,以疏散中心区压力;通过改造和建立新的城市发展极核来重构城市郊区;通过鼓励巴黎地区周边城市的适度发展或在巴黎地区以外新建卫星城镇,提高农村地区的活力(见图3)。
图31960年的PADoG规划示意图46国外城市规划2004V乩19,No51963年制订的巴黎地区规划指导方案与1960年的方案相似.也是继续执行限制巴黎增长的政策,控制巴黎地区的人口增长率。
除此之外,法国政府还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8个平衡性大都市地区,以与首都巴黎地区相平衡。
2.41965年的sDAuRP规划1964年巴黎大区政府成立.辖区面积扩大到约1.2万平方公里。
翌年出台了《巴黎大区国土开发与城市规划指导纲要(1965—2000)》(简称sDAuRP规划)。
如果说,此前历次区域规划是重视了城市发展质量而忽视其数量需求.那么sDAuRP规划则兼顾了城市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双重需求.即在完善现有城市聚集区的同时.有意识地在其外围地区为新的城市化提供可能的发展空间。
从这个意义上讲,该规划反映出规划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被称为巴黎区域规划的转折点。
基于人口规模从900万人增长到1400万人和建成面积从1200平方公里扩大到2300平方公里的预测.规划者制定了新的区域空间布局模式。
其主要内容包括:其一,改变先前的中心放射状布局,以遏制城市化蔓延的加剧i其二,改变“第二个巴黎”建设计划,因为单一的新中心很难在短期形成规模,建成后在相当长时间内也难与巴黎相抗衡;其三.扬弃简单模仿英国大伦敦地区的新城模式,以免阻碍巴黎地区以外的城市发展:其四.放弃巴黎为单一中心的建设计划.以避免城市交通陷入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