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苏轼《渔家傲·临水纵横回晚鞚》原文译文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2.92 KB
- 文档页数:3
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苏轼《渔家傲临水纵横回晚》赏读渔家傲临水纵横回晚?苏轼临水纵横回晚?。
归来转觉情怀动。
梅笛烟中闻几弄。
秋阴重,西山雪淡云凝冻.美酒一杯谁与共。
尊前舞雪狂歌送。
腰跨金鱼旌旆拥。
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在临近水的地方随意地骑马迟暮归家,到家反而心情不平静。
在暮霭中听到几支笛奏的乐曲,秋天的天气阴暗沉重,西山已见淡雪,浓云也已为之凝冻了。
谁与我共饮一杯美酒呢,席中用妓妾的歌舞下酒。
腰带佩系着金鱼袋,出外时被仪仗旗帜簇拥。
鱼袋旌旆的荣华富贵义有什么用呢?只能作为如梦的人生中一个装饰而已。
⑴渔家傲:词牌名,北宋流行,有用以作十二月鼓子词”者,也是曲牌名,南北曲均有。
⑵纵横:奔放,不受拘束。
?(KNG):有嚼口的马络头。
⑶梅笛:吹奏《梅花落》笛曲。
弄:乐曲,曲调;又乐曲一阕或演奏一遍称一弄。
几弄,几阕乐曲。
⑷尊:泛称一切酒器。
舞雪:形容舞女的动作迅速,其衣袖飘动如雪片回旋。
⑸腰跨金鱼:腰间挂着鱼袋佩饰。
金鱼,又称鱼袋”宋代以之表明官阶身分,需翰林学士及中书堂后官,始可佩之。
旌旆(JNGPI ):古代旗帜名,“旌”缀旄牛尾于竿头,下有五彩析羽,用以指挥和开道。
“旆”是旗末状如燕尾的 垂旒。
这里 “旌旆 ”泛指护卫旗帜。
⑹浮生梦:谓世事虚浮无定,生命短暂,有如一场梦宋哲宗元 ?八年( 1093 年)十月词人自汴京任途中,词人为了记录当时自己感悟人生的情绪波动, 上片起首,突现了词人意志豪壮的英武气势。
“临水纵横回晚鞋 ”,他骑 着金镀银鞍辔马,奔驰在水滨,豪纵奔放,无所拘束,一直到晚上才勒住马缰 驶向归程: “归来转觉情怀动 ”,一旦回到居处,竟忽然情怀转向波动。
“梅笛烟 中闻几弄 ”,远远听到《梅花落》的笛声吹奏几曲,顿时感到 “秋阴重,西山雪淡 云凝冻 ”,一种莫名的压抑感霎时涌上心头。
此时此地的词人,他闻笛声而感到 “秋阴重 ”,是很真切自然的。
十月的北方,气候转冷,西山已见淡雪,浓云也已 为之凝冻了。
渔家傲原文翻译及赏析
《渔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创作,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抒怀词。
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下面小编整理了渔家傲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渔家傲》译文及注释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
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
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注释:
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⑤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⑥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
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渔家傲》原文及翻译《渔家傲》原文及翻译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渔家傲》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作品简介: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
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
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注释⑴渔家傲:词牌名。
双调六十二字。
⑵星河:银河。
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殷勤:关心地。
⑹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
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
嗟,慨叹。
⑺学诗谩有惊人句:隐括杜甫诗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谩有,空有。
⑻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⑼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
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蓬莱,又称蓬壶。
翻译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
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
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渔家傲秋思诗词鉴赏
《渔家傲秋思》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
该诗以渔家为题材,描述了渔民在秋天的景象和生活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渔民勤劳努力、积极乐观的赞赏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诗中以“渔家”为景,描绘了渔民在渔村的场景。
首先,诗人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大海波光粼粼,蓝天白云融洽共生,秋风吹拂着柳树、茅屋和渔船。
接着,他描写了渔民们的生活:他们每天清晨出海捕鱼,即使是秋天也不例外,坚持自己的努力和勤奋。
渔民们帆影初缓,转瞬便行云流水般,他们骄傲地航行在海上,展现出强大的力量和乐观的心态。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和渔民的生活描写为主线,通过描绘渔村的景象和渔民们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对自然美的赞叹。
作者将渔民的坚韧不拔和积极向上的品质与大自然的壮丽景色结合在一起,展示了生活的美好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这首诗词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大自然的壮丽和渔村生活的乐趣,抒发了作者对渔民劳动和积极向上精神的赞赏。
八上语文《渔家傲》诗歌赏析八上《渔家傲》赏析一、课下注释:①选自《李清照集笺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渔家傲,词牌名。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
这首词是记梦之作。
②〔云涛〕如波涛翻滚的云。
一说指海涛。
③〔星河欲转〕银河流转,指天快亮了。
星河,银河。
④〔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⑤〔殷勤〕情意恳切。
⑥〔报〕回答。
⑦〔嗟〕叹息,慨叹。
⑧谩(man)〕同“漫”,空、徒然。
⑨〔九万里风鹏正举〕(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
举,高飞。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⑩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11).〔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二、整体把握《渔家傲》大约是李清照南渡之后的作品。
一般说来,李清照南渡后的词作大多沉痛愁苦,而这一首却充满了浪漫幻想的气息。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词的一开头便写梦中所见景象。
天上云海茫茫,那一团团的白云相接,就像奔涌的波涛,又和拂晓的晨雾连在一起,越发显得迷蒙。
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那天河好像也在流转,河中似乎漂浮着许多船,风帆舞动,随云涛起伏。
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这样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作者在梦中穿过云涛、晓雾、星河,来到天帝居住的宫殿,用一个“归”字,好像她原来是从天上宫阙来到人间,经历了千辛万苦后又回到天帝身旁。
这大概是她经历了人生道路的流徙奔波之苦后,希望得到一个美好归宿的潜意识促成的吧。
她不仅回到了“帝所”,还听到天帝对她讲话,关心她想要回到哪里去。
经受了人间的冷漠之后,听到天帝殷勤的垂问,多少心愿,终于得到了诉说的机会。
于是自然引出下阕。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上句是说作者回告天帝:我所走的路很漫长,天色却已黄昏,前程遥远,难以到达。
一个“嗟”字,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
《渔家傲临水纵横回晚鞚》全词翻译赏析《渔家傲·临水纵横回晚鞚》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临水纵横回晚鞚。
归来转觉情怀动。
梅笛烟中闻几弄。
秋阴重。
西山雪淡云凝冻。
美酒一杯谁与共。
尊前舞雪狂歌送。
腰跨金鱼旌旆拥。
将何用。
只堪妆点浮生梦。
【前言】《渔家傲·临水纵横回晚鞚》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
上片词人写自己从大自然中游览归来,再回到现实中形成的强烈反差;下片着重描绘壮行送别的激动场面和个人的抑郁心态。
全词叙述悲凉,表达词人内心的抑郁之情。
【注释】⑴渔家傲:词牌名,北宋流行,有用以作“十二月鼓子词”者,也是曲牌名,南北曲均有。
⑵纵横:奔放,不受拘束。
鞚(kòng):有嚼口的马络头。
⑶梅笛:吹奏《梅花落》笛曲。
弄:乐曲,曲调;又乐曲一阕或演奏一遍称一弄。
几弄,几阕乐曲。
⑷尊:泛称一切酒器。
舞雪:形容舞女的动作迅速,其衣袖飘动如雪片回旋。
⑸腰跨金鱼:腰间挂着鱼袋佩饰。
金鱼,又称“鱼袋”,宋代以之表明官阶身分,需翰林学士及中书堂后官,始可佩之。
旌旆(jīng pèi):古代旗帜名,“旌”缀旄牛尾于竿头,下有五彩析羽,用以指挥和开道。
“旆”是旗末状如燕尾的垂旒。
这里“旌旆”泛指护卫旗帜。
⑹浮生梦:谓世事虚浮无定,生命短暂,有如一场梦。
【翻译】在临近水的地方随意地骑马迟暮归家,到家反而心情不平静。
在暮霭中听到几支笛奏的乐曲,秋天的天气阴暗沉重,西山已见淡雪,浓云也已为之凝冻了。
谁与我共饮一杯美酒呢,席中用妓妾的歌舞下酒。
腰带佩系着金鱼袋,出外时被仪仗旗帜簇拥。
鱼袋旌旆的荣华富贵义有什么用呢?只能作为如梦的人生中一个装饰而已。
【赏析】上片起首,突现了词人意志豪壮的英武气势。
“临水纵横回晚鞋”,他骑着金镀银鞍辔马,奔驰在水滨,豪纵奔放,无所拘束,一直到晚上才勒住马缰驶向归程:“归来转觉情怀动”,一旦回到居处,竟忽然情怀转向波动。
“梅笛烟中闻几弄”,远远听到《梅花落》的笛声吹奏几曲,顿时感到“秋阴重,西山雪淡云凝冻”,一种莫名的压抑感霎时涌上心头。
《临江仙·夜归临皋》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临江仙·夜归临皋》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临江仙·夜归临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作于谪居黄州时期,是一首即事抒情之作。
此词上阕叙事,着意渲染其醉态。
写夜醉回到居所,家童已睡熟,无人开门,只得“倚杖听江声”。
酒后静立于夜深的长江边,很容易触发联想。
下阕就写酒醒时的思想活动:几经挫折,受尽冤屈;满腹才华,却落得获罪流放的下场。
躲开名利场,乘坐扁舟,归隐江湖。
全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水乳交融,不假雕饰,语言畅达,格调超逸,颇能体现苏词特色。
作品原文临江仙·夜归临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作品注释⑴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临皋:在湖北黄冈县南江边,苏轼曾寓居于此。
⑵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
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
⑶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
⑷“长恨”句:引用庄子典。
《庄子·知北游》云:舜问乎丞曰:“道何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
”⑸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奔走钻营,追逐名利。
《庄子·庚桑楚》云:“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
”⑹夜阑:夜尽。
残,尽,晚。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有“酒阑”,裴骃集解曰“阑,言希也。
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
”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有“白露凝兮岁将阑”,李善注曰“阑,犹晚也”。
縠(hú)纹:比喻水波微细。
縠,绉纱类丝织品。
作品译文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
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
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
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天津市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①开学典礼上,刚刚步入南开中学的少年们____________地高唱南开校歌,决心在南开园中用自己的努力和拼搏见证这段____________的青春岁月。
②新媳妇走上前想帮助小战士缝衣服,小战士____________地摆摆手跑走了,从他匆忙的脚步可以揣测出他____________的内心。
A.意气风发风华正茂局促不安忐忑B.意气风发风华正茂忐忑局促不安C.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忐忑局促不安D.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局促不安忐忑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个肩膀宽宽的小伙儿,扛了几枝青竹,长长的拖在他后面,刮打得石级哗哗作响。
B.不爱说话尽管是香雪的天性,但和台儿沟的姐妹们总是有话可说的。
C.袁隆平的论文《水稻雄性的不孕性》发表,它宣示了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和实现途径,开创了水稻研究的新纪元。
D.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精湛、技艺高深、造诣巧妙的代名词。
3.下列有关作家的表述,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操汉末文学家建安风骨以乐府写时事B.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讽喻诗平易通俗C.杨万里宋代诗人中兴四大家诚斋体D.闻一多诗人、民主战士创造社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4.下列对文学常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流行于宋代,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在句数、字数、平仄和用韵上都有规定。
B.新诗是“五四运动”时期产生的新体诗歌,它适应了时代的要求,用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内容,形式上打破了旧体格律诗的束缚。
第一本新诗集是胡适创作的《尝试集》。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起初称为《诗》,东汉时期正式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渔家傲》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渔家傲宋·李清照原文: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译文: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
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
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注释: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
有用以作“十二月鼓子词”者。
《清真集》入“般涉调”。
明蒋氏《九宫谱目》入“中吕引子”。
作为曲调,原是用于佛曲、道曲。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二·〈事始·八相太常引〉》:“而南方释子作《渔父》、《拨棹子》、《渔家傲》、《千秋岁》唱道之辞。
”《渔家傲》词牌创调者当为北宋范文正。
《乐府纪闻》:“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霅(TiáoZhà)间,作《渔歌子》。
”按张志和所作“西塞山前白鹭飞”一词,亦名《渔父词》,其调之曲拍,不传于后世。
而唐宋词人,又多有《渔家乐》之作,其为描写渔人生活之词则同。
至范希文乃有本调之创,题义盖与《渔家乐》无二致也。
《东轩笔录》云:“范文正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曲,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
欧阳公尝呼为‘穷塞王’之词。
及王尚书素出守平凉。
文忠亦作《渔家傲》一首以送之。
”是此调之创自希文,已可證明;惟所咏则渐涉于泛耳。
按此调始自晏同叔,因词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取以为名。
如杜安世词三声叶韵,蔡申道词添字者,皆变体也。
外有《十二个月鼓子词》,其十一月、十二月起句俱多一字。
欧阳永叔词云:“十一月,新阳排寿宴。
十二月,严凝天地闭。
”欧阳原功词云:“十一月,都人居暖阁。
临水纵横回晚鞚。
归来转觉情怀动。
梅笛烟中闻几弄。
秋阴重。
西山雪淡云凝冻的意思“临水纵横回晚鞚。
归来转觉情怀动。
梅笛烟中闻几弄。
秋阴重。
西山雪淡云凝冻”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渔家傲·临水纵横回晚鞚》,其古诗全文如下:临水纵横回晚鞚。
归来转觉情怀动。
梅笛烟中闻几弄。
秋阴重。
西山雪淡云凝冻。
美酒一杯谁与共。
尊前舞雪狂歌送。
腰跨金鱼旌旆拥。
将何用。
只堪妆点浮生梦。
【注释】⑴渔家傲:词牌名,北宋流行,有用以作“十二月鼓子词”者,也是曲牌名,南北曲均有。
⑵纵横:奔放,不受拘束。
鞚(òn):有嚼口的马络头。
⑶梅笛:吹奏《梅花落》笛曲。
弄:乐曲,曲调;又乐曲一阕或演奏一遍称一弄。
几弄,几阕乐曲。
⑷尊:泛称一切酒器。
舞雪:形容舞女的动作迅速,其衣袖飘动如雪片回旋。
⑸腰跨金鱼:腰间挂着鱼袋佩饰。
金鱼,又称“鱼袋”,宋代以之表明官阶身分,需翰林学士及中书堂后官,始可佩之。
旌旆(īn pèi):古代旗帜名,“旌”缀旄牛尾于竿头,下有五彩析羽,用以指挥和开道。
“旆”是旗末状如燕尾的垂旒。
这里“旌旆”泛指护卫旗帜。
⑹浮生梦:谓世事虚浮无定,生命短暂,有如一场梦。
【翻译】在临近水的地方随意地骑马迟暮归家,到家反而心情不平静。
在暮霭中听到几支笛奏的乐曲,秋天的天气阴暗沉重,西山已见淡雪,浓云也已为之凝冻了。
谁与我共饮一杯美酒呢,席中用妓妾的歌舞下酒。
腰带佩系着金鱼袋,出外时被仪仗旗帜簇拥。
鱼袋旌旆的荣华富贵义有什么用呢?只能作为如梦的人生中一个装饰而已。
【赏析】上片起首,突现了词人意志豪壮的英武气势。
“临水纵横回晚鞋”,他骑着金镀银鞍辔马,奔驰在水滨,豪纵奔放,无所拘束,一直到晚上才勒住马缰驶向归程:“归来转觉情怀动”,一旦回到居处,竟忽然情怀转向波动。
“梅笛烟中闻几弄”,远远听到《梅花落》的笛声吹奏几曲,顿时感到“秋阴重,西山雪淡云凝冻”,一种莫名的压抑感霎时涌上心头。
此时此地的词人,他闻笛声而感到“秋阴重”,是很真切自然的。
2017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渔家傲》
渔家傲
作者:李清照
记梦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
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
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整理。
古诗渔家傲·临水纵横回晚鞚翻译赏析《渔家傲·临水纵横回晚鞚》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临水纵横回晚鞚。
归来转觉情怀动。
梅笛烟中闻几弄。
秋阴重。
西山雪淡云凝冻。
美酒一杯谁与共。
尊前舞雪狂歌送。
腰跨金鱼旌旆拥。
将何用。
只堪妆点浮生梦。
【前言】《渔家傲·临水纵横回晚鞚》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
上片词人写自己从大自然中游览归来,再回到现实中形成的强烈反差;下片着重描绘壮行送别的激动场面和个人的抑郁心态。
全词叙述悲凉,表达词人内心的抑郁之情。
【注释】⑴渔家傲:词牌名,北宋流行,有用以作“十二月鼓子词”者,也是曲牌名,南北曲均有。
⑵纵横:奔放,不受拘束。
鞚(òn):有嚼口的马络头。
⑶梅笛:吹奏《梅花落》笛曲。
弄:乐曲,曲调;又乐曲一阕或演奏一遍称一弄。
几弄,几阕乐曲。
⑷尊:泛称一切酒器。
舞雪:形容舞女的动作迅速,其衣袖飘动如雪片回旋。
⑸腰跨金鱼:腰间挂着鱼袋佩饰。
金鱼,又称“鱼袋”,宋代以之表明官阶身分,需翰林学士及中书堂后官,始可佩之。
旌旆(īn pèi):古代旗帜名,“旌”缀旄牛尾于竿头,下有五彩析羽,用以指挥和开道。
“旆”是旗末状如燕尾的垂旒。
这里“旌旆”泛指护卫旗帜。
⑹浮生梦:谓世事虚浮无定,生命短暂,有如一场梦。
【翻译】在临近水的地方随意地骑马迟暮归家,到家反而心情不平静。
在暮霭中听到几支笛奏的乐曲,秋天的天气阴暗沉重,西山已见淡雪,浓云也已为之凝冻了。
谁与我共饮一杯美酒呢,席中用妓妾的歌舞下酒。
腰带佩系着金鱼袋,出外时被仪仗旗帜簇拥。
鱼袋旌旆的荣华富贵义有什么用呢?只能作为如梦的人生中一个装饰而已。
【赏析】上片起首,突现了词人意志豪壮的英武气势。
“临水纵横回晚鞋”,他骑着金镀银鞍辔马,奔驰在水滨,豪纵奔放,无所拘束,一直到晚上才勒住马缰驶向归程:“归来转觉情怀动”,一旦回到居处,竟忽然情怀转向波动。
“梅笛烟中闻几弄”,远远听到《梅花落》的笛声吹奏几曲,顿时感到“秋阴重,西山雪淡云凝冻”,一种莫名的压抑感霎时涌上心头。
渔家傲原文,翻译,赏析集锦15篇渔家傲原文,翻译,赏析集锦15篇渔家傲原文,翻译,赏析1原文:渔家傲·送省亲秦州宋代:苏轼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
白马皂貂留不住。
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
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
渐见靴刀迎夹路。
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
译文: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
白马皂貂留不住。
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
一首《阳关》曲感情多么深厚啊,知道你又想去秦川。
要离去的人挽留不住啊。
回望分手的地方,因为天飘降霏霏的雾,看不见孤城。
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
渐见靴刀迎夹路。
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
估计到达目的地时,正是暮春时节,长安花落如雨。
古老的关隘杨柳絮刚刚飘飞。
渐渐看见下属官员左手握刀,祷脚塞在靴筒里到郊外夹道欢迎你。
谁能比得上王文度被父亲搂抱着坐在膝上这样的美事呢。
注释: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
白马皂(zào)貂(diāo)留不住。
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lín)雾。
渔家傲:词牌名。
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张元康:疑为张果之。
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凤翔监承事,熙宁五年(1072年)台州黄岩令。
省亲:探望父母。
秦州:甘肃天水、陇西等地。
几许:好多。
秦川:古地区名。
泛指今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带。
因春秋、战国地属秦国而得名。
皂貂:指黑貂制成的袍服。
回首处:回望分手的地方。
孤城:指凤翔府城。
霏雾:飘拂的云雾。
宋代周邦彦《应天长》词:条风布暖,霏雾弄晴。
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
渐见靴(xuē)刀迎夹路。
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
到日:到达的日子。
长安:古都城名。
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故关:古老的关隘。
指今甘肃清水县陇关。
靴刀:一种置于靴中的短刀。
下级官迎上级官时,“皆绒服,左握刀,右属弓矢,帕首祷靴,迎于道左”,以全副武装的隆重礼仪迎接。
夹路:列在道路两旁。
东坡《同王胜之游蒋山》诗:夹路苍冉古,迎人翠麓偏。
苏轼《渔家傲·临水纵横回晚鞚》译文及赏析苏轼《渔家傲·临水纵横回晚鞚》译文及赏析《渔家傲·临水纵横回晚鞚》宋代:苏轼临水纵横回晚鞚。
归来转觉情怀动。
梅笛烟中闻几弄。
秋阴重,西山雪淡云凝冻。
美酒一杯谁与共。
尊前舞雪狂歌送。
腰跨金鱼旌旆拥。
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
《渔家傲·临水纵横回晚鞚》译文在临近水的地方随意地骑马迟暮归家,到家反而心情不平静。
在暮霭中听到几支笛奏的乐曲,秋天的天气阴暗沉重,西山已见淡雪,浓云也已为之凝冻了。
谁与我共饮一杯美酒呢,席中用妓妾的歌舞下酒。
腰带佩系着金鱼袋,出外时被仪仗旗帜簇拥。
鱼袋旌旆的荣华富贵义有什么用呢?只能作为如梦的人生中一个装饰而已。
《渔家傲·临水纵横回晚鞚》注释渔家傲:词牌名,北宋流行,有用以作“十二月鼓子词”者,也是曲牌名,南北曲均有。
纵横:奔放,不受拘束。
鞚(kòng):有嚼口的马络头。
梅笛:吹奏《梅花落》笛曲。
弄:乐曲,曲调;又乐曲一阕或演奏一遍称一弄。
几弄,几阕乐曲。
尊:泛称一切酒器。
舞雪:形容舞女的动作迅速,其衣袖飘动如雪片回旋。
腰跨金鱼:腰间挂着鱼袋佩饰。
金鱼,又称“鱼袋”,宋代以之表明官阶身分,需翰林学士及中书堂后官,始可佩之。
旌旆(jīng pèi):古代旗帜名,“旌”缀旄牛尾于竿头,下有五彩析羽,用以指挥和开道。
“旆”是旗末状如燕尾的垂旒。
这里“旌旆”泛指护卫旗帜。
浮生梦:谓世事虚浮无定,生命短暂,有如一场梦。
《渔家傲·临水纵横回晚鞚》赏析上片起首,突现了词人意志豪壮的英武气势。
“临水纵横回晚鞋”,他骑着金镀银鞍辔马,奔驰在水滨,豪纵奔放,无所拘束,一直到晚上才勒住马缰驶向归程:“归来转觉情怀动”,一旦回到居处,竟忽然情怀转向波动。
“梅笛烟中闻几弄”,远远听到《梅花落》的笛声吹奏几曲,顿时感到“秋阴重,西山雪淡云凝冻”,一种莫名的`压抑感霎时涌上心头。
此时此地的词人,他闻笛声而感到“秋阴重”,是很真切自然的。
2019-2021北京高中语文期中汇编:内容理解一.诗歌阅读(共6小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定风波李珣雁过秋空夜未央①,隔窗烟月锁莲塘。
往事岂堪容易想,惆怅,故人迢递在潇湘。
纵有回文②重叠意,谁寄?解鬟临镜泣残妆。
沉水香消金鸭③冷,愁永。
候虫声接杵声④长。
[注]①央:尽。
②回文:前秦才女苏蕙作回文诗以传情意。
③金鸭:如鸭形的金属香炉。
④杵声:以杵捣物声,此指制作寒衣发出的声音。
(1)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雁过秋空夜未央”,开篇写北雁南归、长夜漫漫,点明具体时间。
B.“隔窗烟月锁莲塘”的“锁”字,既写景致特征又含人物观景心情。
C.“沉水香消金鸭冷”写香不觉间已燃尽,以香消炉冷表现时间推移。
D.末句“候虫声接杵声长”写周围环境的喧闹使人物的愁绪得以排遣。
(2)全词抒发了主人公长夜难眠之愁,说说引发主人公愁绪的原因有哪些?2.(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
【I】树杪:树梢。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2)“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张来《感春》)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3.(2019秋•通州区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译文:《渔家傲》
渔家傲
作者:李清照
记梦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
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
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第1 页共1 页。
范仲淹诗词鉴赏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①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
②塞下:边地。
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③衡阳雁去的倒文。
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
见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五十五。
④边声: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声。
角:军中的号角。
⑤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⑥长烟:荒漠上的烟。
⑦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勒:刻石记功。
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⑧羌管:羌笛。
霜满地:喻夜深寒重。
【背景】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先世邠人(今属陕西)人,后迁居吴县(今江苏苏州)。
他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曾向仁宗赵祯上条陈十事,要求改革当时弊政。
他又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其《岳阳楼记》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后世所传诵。
他的词,有的写边塞生活,有的写羁旅情怀,或苍凉悲壮,或缠绵深婉,对后来的苏轼、王安石有一定的影响。
一○三八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
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
一○四○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
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
此词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时。
【赏析】词在于抒情写景,“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是这首词最本质的思想亮点。
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
后汉时,将军窦宪追击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纪功。
词中霜雪满头的老将军,已擦干思乡之泪,在恋家与报国的矛盾中,他是以戍边军务为重。
他尽忠职守,不建功勋于边陲,虽有时思乡心切,也是不打算归去的。
如此耿耿丹心,怎能视而不见?首句“寨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
宋词:苏轼《渔家傲·临水纵横回晚鞚》原
文译文赏析
《渔家傲·临水纵横回晚鞚》
宋代:苏轼
临水纵横回晚鞚。
归来转觉情怀动。
梅笛烟中闻几弄。
秋阴重,西山雪淡云凝冻。
美酒一杯谁与共。
尊前舞雪狂歌送。
腰跨金鱼旌旆拥。
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
【译文】
在临近水的地方随意地骑马迟暮归家,到家反而心情不平静。
在暮霭中听到几支笛奏的乐曲,秋天的天气阴暗沉重,西山已见淡雪,浓云也已为之凝冻了。
谁与我共饮一杯美酒呢,席中用妓妾的歌舞下酒。
腰带佩系着金鱼袋,出外时被仪仗旗帜簇拥。
鱼袋旌旆的荣华富贵义有什
么用呢?只能作为如梦的人生中一个装饰而已。
【赏析】
上片起首,突现了词人意志豪壮的英武气势。
“临水纵横回晚鞋”,他骑着金镀银鞍辔马,奔驰在水滨,豪纵奔放,无所拘束,一直到晚上才勒住马缰驶向归程:“归来转觉情怀动”,一旦回到居处,竟忽然情怀转向波动。
“梅笛烟中闻几弄”,远远听到《梅花落》的笛声吹奏几曲,顿时感到“秋阴重,西山雪淡云凝冻”,一种莫名的压抑感霎时涌上心头。
此时此地的词人,他闻笛声而感到“秋阴重”,是很真切自然的。
十月的北方,气候转冷,西山已见淡雪,浓云也已为之凝冻了。
下片着重描绘壮行送别的激动场面和个人的抑郁心态。
“美酒一杯谁与共。
尊前舞雪狂歌送。
腰跨金鱼旌旆拥”,词人独自身着庄重的朝廷命服,与送行人饮酒话别,席中有佳丽妙女为之歌唱狂舞,自己腰挎金鱼佩饰,有齐整的旌旗卫队前呼后拥,情景显得十分威严壮观。
然而,到结语,词情却突然转向滑落:“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
”而与首句的“临水纵横回晚鞋”形成强烈反差。
这些威严和排场又有什么用呢?在词人看来,只能是妆点他的世间虚浮无定的梦境罢了。
词人当时沉重异常,心情十分沮丧,还有一生中坎坷挫折经历的深刻教训,时时笼罩着他的头脑,心潮起伏,慨叹人生,理所当然。
全词悲壮苍凉,诗魂飘渺,在情思的波动和落差中,强化了浮生若梦的理念;词章表面轰轰烈烈、笔势奇纵,却成为表现词人内心抑郁的铺垫。
扩展阅读:人物生平之早年经历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
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庆历八年(1048年),苏洵因父丧居家,闭户读书,把自己以学识品行教授给苏轼与幼子苏辙。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
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