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2-1.3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1)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23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知识精讲一. 本周教学内容:1.3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1. 本讲学习目标要求:使学生能够区分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数量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 知识结构:二. 重点、难点: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三. 具体内容:(一)环境承载力1. 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产生环境承载力主要是指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一旦超过这个限量,则会使原有的人口生态系统失衡,甚至崩溃。
人类的生存环境是有限的,地球所能提供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有限的空间、资源环境条件对于所能容纳的包括人类在内的任何生物种群的数量、规模都有一定的客观限制性。
2. 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环境承载力的自然环境要素有太阳、空气、淡水、土地、生物等。
环境承载力既可以从单一的因素考察,如淡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也可以从自然环境系统综合考察。
它们都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但不同资源对决定环境承载力的意义不同。
自然资源对环境承载力的意义淡水资源过去只对个别干旱地区的人口数量起限制作用,现在已在越来越多的地区被看成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决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也是决定地球环3.地球到底能承载多少人口?由于认识的角度不同,采用估计方法各异,得出的结论自然存在差异。
对于有限的地球资源来说,人类应该控制人口的增长。
今天地球上的60亿人口面临的种种资源、环境问题,不能不说很大程度上与人口的过多有直接关系。
(二)合理人口容量1. 合理人口容量的概念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合理人口容量指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合理人口容量与环境承载力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的概念。
一个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合理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
环境承载力VS人口合理容量 1. 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注意 2.环境承载力是最大承受量,是极限值;人口合理容量是最适宜承受量,是相对值。
3.两者都受相同因素的影响随影响因素变化而变化
我国西北地区人口密度远远小于东南部地区,主要原因有哪些?气候干旱,缺少淡水;土地资源生产力小;科技不发达;地形较崎岖,交通不方便,与外界的联系少。
根据以下两段材料区别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开展了我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容量的研究工作。
从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估测,全国耕地面积保持1.23亿公顷,播种面积1.93亿公顷,粮食总产量8.3亿吨,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个方案测算,我国耕地面积可承载人口的极限分别为16.6亿、15.1亿、13.8亿。
最多能养活16亿人。
材料二: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容量为8亿-9亿人。
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之内;如果按照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
问题: 1.材料一是指环境承载力;材料二是指合理人口容量。
2.目前我国的人口数量是否能够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3.提高我国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