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道教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8.92 MB
- 文档页数:37
8 亚洲国家民俗8.1 亚洲民族概况亚洲的气候从南到北跨热、温、寒三个气候带,有48个国家和地区,大多为多民族国家。
亚洲是世界古代民族形成与发展的摇篮之一。
早在公元前三千年至公元前两千年之间,西亚、南亚和东亚的新石器文化体系发展为对人类历史具有深远影响的三大文明中心,即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南亚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和东亚的中国黄河流域文明。
蒙古人种在亚洲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
欧罗巴人种在亚洲只有南支中的印度一地中海类型,主要分布在南亚和西亚。
尼格罗一澳大利亚人种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亚洲还有三种混合人种类型:阿伊努人(黄黑)、达罗毗荼人(黑白)中亚人种(黄白)。
在全世界两千多个民族中,亚洲约占一半;在亚洲,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民族有90多个;人口上亿以上的民族有4个:即汉人、印度斯坦人、孟加拉人和日本人。
亚洲民族的语言主要分属七大语系。
汉藏语系分汉、藏缅、壮侗和苗瑶4个语族,约占亚洲人口的42.9%,主要分布在中国和东南亚。
印欧语系的民族约占亚洲人口的28.4%。
有印度和伊朗两个语族。
南岛语系分布在东南亚各岛国。
属达罗毗荼语系的民族共约2亿多人,约占亚洲人口的6.6%。
分布在南亚的南部。
属南亚语系的民族共约8400万。
阿尔泰语系所属各民族在亚洲共约8100万人,分满一通古斯语族、蒙古语族和突厥语族,分布在中国东北、中国西北、蒙古、中亚和西亚。
闪含语系中只有闪语族在亚洲,主要民族是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等,分布在西亚。
除七大语系外,还有巴布亚语和高加索语系。
此外,在亚洲还有一些语言的系属尚未确定,或是孤立语言。
它们是日语、朝鲜语、阿伊努语、安达曼语和布里什语(克什米尔)。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除世界性宗教外,亚洲还有一些影响较大的地区性宗教。
在亚洲,信奉大乘佛教(又称北传佛教)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信奉小乘佛教(又称南传佛教)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斯里兰卡、缅甸、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云南省部分地区;信奉喇嘛教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地以及尼泊尔、锡金、不丹、蒙古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印度北部等。
目录第1章绪论 (1)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2 研究综述 (1)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2)第2章神道教的起源及其教旨的形成 (3)2.1 神道教的起源 (3)2.2 神道教教旨的形成 (3)2.2.1 原始神道时期 (3)2.2.2 神社神道时期 (4)2.2.3 国家神道时期 (5)2.3 神道教旨及神国思想 (6)第3章二战后的神道教 (7)3.1 国家神道的消亡 (7)3.2 现代神道的形成与发展 (8)第4章神道教对二战后日本社会生活的影响 (10)4.1 日本政治生活中的神道思想 (10)4.2 日本经济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神道活动 (10)4.3 神道教于二战后的日本军事生活 (11)4.4 神道教对二战后日本文化生活的影响 (11)4.5 国民日常生活中的神道因素 (12)结语 (13)注释 (14)参考文献 (16)致谢 (17)第1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作为日本的传统民族宗教,神道教的发展贯穿了日本历史的每一阶段。
神道教塑造了大和民族的形象、气质、秉性和特色,是日本国民的一种精神灵魂,固有信仰,行为准则和伦理标准。
神道教深深影响了日本社会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对日本社会结构中基本要素的协调组合和发挥功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战后,虽然日本民主主义改革中制定的和平宪法规定了政教分离的原则,但日本政界和神道教之间的联系却日益密切,神道教越来越成为日本政治家们取悦民众、争取民众支持的一种工具和手段。
而神道教本身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也在极力扮演着越来越多的政治角色。
这样,在二战中曾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神道教又具有了再次发展和复兴的机会。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有必要去研究神道教的发展轨迹,尤其是二战后其对日本社会生活的影响。
研究二战后神道教对日本社会生活的影响,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神道教,了解日本社会生活;同时,还可以使我们理解当代日本社会的种种现象。
浅析宗教元素在宫崎骏动画作品中的功能作者:陈闯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5期陈闯(郑州华信学院信息工程系,郑州河南 451150)摘要:宫崎骏作为日本主流动画的领军人物,是第一个将动画片思想上升到人文主义高度的动画大师,他扩大了用动画向人们传达人文主义思想的广度和深度.宗教元素是宫崎骏动画片创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宗教元素如宗教传说、宗教人物、宗教建筑以及宗教思想在动画片中发挥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烘托动画片氛围的重要作用.宫崎骏这种立足本民族文化,发掘宗教元素的创作手法经过时间证明是正确的,他的动画作品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再一次证明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关键词:宫崎骏;动画片;宗教元素中图分类号:J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4)03-0062-02在日本乃至世界动画界,宫崎骏都是一位具有自身独立风格的动画大师.他通过动画片向人们传达他的思想.他善于揭示人类本质,善于传达环境保护以及对女性的关怀,他的动画片处处体现着人文主义的思想.为了准确表达这种人文主义思想,其动画作品多使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采用民族语言进行创作.日本的宗教元素作为民族语言的重要做成部分,在其作品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1 推动动画故事情节发展宫崎骏的动画作品,多以日本本土为创作背景,动画片的创作往往会引入日本宗教元素.神道教作为日本土生土长的宗教在日本宗教中居于主导地位,所以其动画作品中神道教的元素出现十分频繁,正是这些元素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烘托动画片氛围的作用.世界上任何一个宗教,都有其宗教的神明,神道教的宗教神明非常繁多.首先神道教的原始基质认为万物有灵,他们敬畏自然,日神、月神、海神、草神、山神、土神、木神、雷神、八岐大蛇都是其神明.(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日本的神明和中国有区别,日本的神明分为几个等次:人—鬼-仙-神-神祗)由于日本多山地和森林,人们经过长期的生活,就对山地和森林产生敬畏,他们认为森林有其守护神,山地有山神,树林里有树神,水里有水神,神道教很大一部分东西都在描述这些.宫崎骏巧妙的把这些宗教神引入到动画中,经过艺术加工让这些宗教神灵变为动画的主角,去传达作者的思想,成为动画主题思想的代言人,通过这些角色展开戏剧的冲突,推动动画故事情节的发展.例如,宫崎骏最著名的动画作品《幽灵公主》中,展现的就是人与森林之间的斗争,人类为了生存无休止的砍伐森林,侵占森林,而森林中住着各种各样的神明,自然之神乃是麒麟兽,它可以赐予生命,也可以夺取生命;狼族、猪族都是守护森林、信奉麒麟兽的生物.在这片森林边上有一座铁镇,首领是黑帽子夫人,她是崇尚科技的人类,不断开采铁矿,冶金锻造,研制火器,为此不惜与具有神异力量的生物开战;在森林之外,还有一个王国图谋在黑帽子夫人和森林神族开战时,一举消灭两者.于是人、生物、自然之间(甚至人与人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环环相扣、不可调和的仇恨日渐激化,正是这种矛盾推动着动画情节的发展,从而反映出人性的本质,和环境保护的主题.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在动画电影《龙猫》中,就是以日本四国岛的神明为原型,创造的“多多洛”;《千与千寻》中的男主角是日本宗教传说中的河童.2 烘托动画片氛围动画电影与实拍电影具备很多相似点,尤其是对于蒙太奇手法的运用,而在动画中隐喻蒙太奇的运用最为普遍.这种蒙太奇手法往往将不同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突出出来,以引起观众的联想和想象,进一步让观众领会导演的寓意和事件的情绪色彩.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中,隐喻蒙太奇往往就是和宗教元素结合在一起的,通过这些宗教元素渲染一种恐怖紧张的气氛,从而烘托动画片的氛围,把观众带入到动画片的发展中.例如在《千与千寻》中,小千一家人开车在森林里行进,小千就看到在路边森林的草丛中有很多宗教的雕塑,雕塑的造型十分阴森恐怖.他们在停车的时候甚至发现一个很大的宗教雕塑就立在路的中间,最后他们发现一个废弃的建筑,小千的父母说是废弃的游乐场,事实上那个建筑是神道教中的代表性建筑-神社,再加上动画色彩和音效的烘托使整个建筑就给人一种十分悚然的感觉,这也就预示着将会发生不好的事情.观众看到这里都会逐渐有一种不安又好奇的感觉,果不其然,通过这个神社,小千一家就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全都是各种各样的神和妖,而且造型都是十分的恐怖.在这个让人恐惧的世界里,千寻的父母在看到美味食物的时候就拼命的去吃,而不知道这些食物是供奉给神灵的,结果就变成了猪,小千被迫在汤屋中进行繁重的工作,还要受到汤屋中其他人的歧视和刁难.整个片子的基调虽然有温馨有感动,但是很多部分都通过这些宗教的元素营造了一种不安的气氛,而正是这种不安的气氛往往又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在另外一部片子《平成狸合战》中,宫崎骏更是把这种宗教恐怖的因素发挥到极致.狸猫为了保护自己的森林幻化成各种各样的妖怪,上街游行,整个片子的气氛骤然就变的恐怖,.另外狸猫和狐狸的斗争中,狐狸的变化也营造出一种惊悚的气氛.但是在另外一些作品中,宗教元素却在营造着欢乐的气氛.龙猫是日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在动画片《龙猫》中,只有善良的小孩子才能看到,女主角小米和桎月就是这样两个善良的孩子,他们在公交车站偶遇龙猫,搭乘龙猫的巴士回到家,种下了龙猫给的神奇种子,和龙猫一起飞翔,后来小米为了去医院看望病重的妈妈走失,桎月向龙猫求救,龙猫帮助她找到了小米并且用龙猫巴士送姐们俩去了医院,整个片子的温馨感人.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宗教元素如宗教神、宗教建筑等这些元素,在烘托整个动画片的氛围上发挥着很大的作用.3 为场景设计和人物塑造提供素材场景设计和人物设计是动画片制作中两个最为重要的环节,场景设计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了舞台,而动画片的人物塑造却为动画情节的发展提供了角色.任何动画片场景和角色的塑造都不是凭空出现的,他是动画创作者以现实社会为背景,通过二次创造升华得出的.宫崎骏同样也不例外,作为一个人文主义动画大师,宫崎骏注重对本民族文化的发掘和展现,宗教元素对宫崎骏动画作品场景和人物的塑造影响颇深.3.1 宗教元素与场景设计在场景塑造上,神道教的建筑在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中出现很多,而且往往都起到了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如《龙猫》中,在主角家附近出现的鸟居以及山顶神树下面祭祀用的神龛,公交站后面祭祀的狗神等等都给观众传递了一种暗示,暗示着要有一些神奇或者奇怪的事情发生;《千与千寻》中的汤屋设计与现实中的汤屋有较大的不同,《千与千寻》中的汤屋,建在一个高高的台子上,在通往汤屋的路上有一座通体红色的桥,这座桥是一条界线,不允许人类进入,汤屋红墙绿瓦,墙上还有宗教的符号,窗户破破烂烂,整个气氛看起来比较阴森恐怖;还有神社后面的街道上,挂着各种各样的宗教神幡.这些来源于神道教的元素在场景的塑造上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为故事情节的顺利看开展制造了舞台,营造了气氛.3.2 宗教元素与角色塑造在角色塑造上,神道教的元素就更为明显了.我们以《平城狸合战》为例,虽然本片不是宫崎骏直接导演的,但作为吉卜力动画工作室的作品,宫崎骏扮演着一个幕后制作人的角色.这部作品是宫崎骏作品为数不多直接用宗教元素来表现主题的,片子里的主要角色的塑造也直接来源于神道教的宗教神传说.我们先来看一下传说中是怎么描述狸猫的:“狸猫在日本宗教信仰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一种神秘的动物,它们会使用一种类似障眼法的幻术,身体可以变成任意形状,或者把树叶变成钱什么的用来欺骗人类,喜欢作弄人类,狸猫还常常表现出一些行为,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例如自行点火,发出各种奇怪的声响,偷喝老百姓家里酿的酒,喝得醉醺醺,四脚朝天躺在庭院里呼呼大睡.”日本宗教传说里关于八百八狸猫的描述是:住在日本四国岛的狸老大,有著一颗相当大的头颅,据说手下狸猫数众多,专为守护四国这块地盘而和狐军团对抗.从很久以前,狸一直给人们很容易亲近的印象,和住在山里的人相处得十分融洽.而动画片中的狸猫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宗教传说中的十分相似,如狸猫平时通过幻术变成人类在人类中生活;狸猫平时聚在一起嗜酒如命,一直喝到醉醺醺;狸猫为了保护森林变成各种妖鬼去恐吓人类以及和狐狸作斗争等等.通过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出宗教元素对于宫崎骏动画角色的塑造影响是十分大的.神道教历来都有女神崇拜的信仰,他们的主神天照大神,其实也就是太阳女神,她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大日霎贵”,霎在日本也被称为巫女,也就是说她也可以叫“大日巫女贵”.这里的巫女和欧洲的巫女是有区别的,神道教的巫女是尊贵神圣的象征,这在宫崎骏动画片的人物塑造中也得到了体现:女生一般都是齐耳短发,衣服为通身的长衫,身材纤细,五官精致,大眼睛,小嘴巴,小鼻子,温文尔雅,神情坚毅执着,内心却有有些柔弱.虽然造型上没什么突出,但是他们的出身都比较高贵,如《幽灵公主》里的姗是狼神的女儿,《悬崖上的金鱼公主》里的小鱼是海神的女儿,《魔女宅急便》里的女主角琪琪是魔女之后,而《风之谷》里的娜西乌卡是风之谷的公主,《天空之城》里的希塔是天空之城的皇族,可见这些角色的地位,这与宗教中尊巫的信仰是相符的.另外的体现还表现在:宫崎骏动画片中的这些具备巫女特质的人物,一开始都是很平淡很软弱的形象,但是都会伴随着故事的发展逐渐地显示出其非凡的一面,最后起到拯救世界,拯救人类或者保护一方平安的作用.宫崎骏动画融合了中西方有关魔女和巫女历史内容,对这些角色做了相应的改变,把她们所具备的巫女实力或者说巫女的本质展现了出来.4 结语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宗教元素是宫崎骏动画片创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宗教元素如宗教传说、宗教人物、宗教建筑以及宗教思想在动画片中发挥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烘托动画片氛围的重要作用.宫崎骏这种立足本民族文化,发掘宗教元素的创作手法经过时间证明是正确的,他的动画作品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再一次证明了民族的才是受欢迎的.宫崎骏动画作品中这些宗教元素的使用,给我们崛起中的中国动画提供了经验,我们应该把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的悠久文化融入到我们的动画创作中去,只有这样,我们国家的动画作品才能具备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特色,我们的动画事业才能够蒸蒸日上.参考文献:〔1〕刘嫣然.押井守动画作品中的哲学、宗教与文学元素探寻[J].大众文艺,2011(21):155.〔2〕苏静.知日·妖怪[J].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3〕陈闯.浅析动画片与色彩学的关系[J].文学与艺术,2010(5):88. 〔4〕宫冢准.日本的民俗宗教[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关于日本神道教的简单介绍什么是神道教:神道是日本原始宗教,以祭祀日本本土天神地祇为主,以日本皇祖皇宗的遗训为内容,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
神道教的起源:神道起初没有正式的名称,一直到公元5世纪至8世纪,汉传佛教经朝鲜半岛百济传入日本,渐渐被日本人接受,为了与“佛法”一词分庭抗礼创造“神道”一词来区分日本固有的传统信仰与外国传入的佛法。
是以在《日本书纪》〈用明天皇纪〉中的“天皇信佛法,尊神道。
”句中,首次出现了“神道”这个称呼。
汉字传入日本后,“神”字被用来表示日语中的“かみ”(kami)。
当时的日本人称已逝的人之亡灵为“かみ”,亦将认为值得敬拜的山神及树木、狐狸等动植物的灵魂称为“かみ”。
“かみ”还包括一些令人骇闻的凶神恶煞。
其后,人物神的历任天皇、幕府将军、功臣、武士等也渐渐被作为膜拜对象,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而现在,根据日本文化厅统计在日本国内约有1亿2百万支持者,占日本人口比例近85%。
但日本五大新闻之一的《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指出很多日本人不过是进去寺庙里面求神许愿罢了,并不是真正信仰,与中国大陆类似。
祭祀活动:日本神道祭祀包括了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典礼。
祭祀分大祀、中祀、小祀。
大祀包括大尝祭。
中祀包括新尝祭、神尝祭、相尝祭、神衣祭、祈年祭。
小祀包括镇花祭、镇火祭、镇魂祭、三枝祭、道享祭、风神祭、祈雨止雨祭、月次祭、星祭、招魂祭、荒神祭、地镇祭。
《古事记》中除了至尊神天照大神以外,神道教的神按职别包括六个辅佐神、五部上祖神、三十二神、五行神、风神、雷神、山神、草神、海神、河神、二十一祓神、六福神、道祖神、和歌神、八大武神、军神、酒造祖神、医术祖神、神乐祖神、服部祖神等等。
神宫里的神官称为祭主、大宫司。
神社的首领称为神主,其下有祢宜(觋)、祝、巫(神子)等等。
神乐舞女称为巫女。
明治二十七年颁布《神官神职服制》敕令,此后修正3次,分为正装、礼装、常装。
正服黑罗冠、略服乌帽子(有位立乌帽子、无位折乌帽子)。
神道教提到中国的本⼟宗教,许多⼈会想到道教,⽽⽇本的本⼟宗教,则⾃然是神道教了。
神道教的起源⽇本的神道教,是⽇本本⼟的萨满崇拜起源,来⾃于对⾃然界的万物崇拜,属于泛神论宗教,区别于基督教的⼀神论。
认为万物皆有灵,⾃然界的⼭川、森林、太阳、⽕、雷、动物(如狐、蛇)、祖先的灵等都成为他们祭祀崇拜的对象﹐因此有⼭神、⽔神、海神、⽥神、地神、雷神、太阳神(如天照⼤神)等等。
神道教标志虽然这个宗教起源很早,但是却⼀直都没有名字。
直到公元5⾄8世纪,佛教经朝鲜传⼊⽇本,渐渐在当时的⽇本扩张开来,为了与“佛法”⼀词分庭抗礼,于是便创造了“神道”⼀词来区分⽇本固有的“神道”,与从外国传⼊的“佛法”区分开来。
⽇本的神道,按照地域划分⼜分为⼤和神道和琉球神道,⼤和神道最初以⾃然崇拜为主,起源于本州岛和四国岛本地的崇神传统,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祗。
琉球神道以龙宫信仰、御岳信仰为主,起源于琉球群岛。
⽇本的神道教以《古事记》和《⽇本书记》两本书作为经典,曾经因为没有系统的理论和学说⽽⼀度衰微为佛教的附庸。
德川幕府时期,⽇本的神道学者结合了中国的朱熹理学,把神道教内容强调到尊皇忠君,之后的明治维新,明治政府将神道教尊为国教,是为国家神道,⿎吹以⽇本为中⼼,建⽴以神道教为统治思想的世界秩序,成为教导百姓忠贞爱国﹑誓死效忠天皇的⼯具。
战后在盟军的要求下,⽇本政府宣布政教分离,裕仁天皇宣布废除国家神道,政府不得资助神社,之后神道教才不再成为思想控制⼯具。
神道教的神职⼈员⽇本的神道教,我们最经常能了解到的,⼤概就是什么神官啊,巫⼥啊等等了,那么他们⼜是什么⼈呢?神官,神官头顶的帽⼦和⼿⾥的笏板都是沿袭⾃唐朝巫⼥神官和巫⼥都是神社⾥的神职⼈员,⼤概类似于我们的道⼠和道姑朋友。
古代的神官和巫⼥都是终⾝职业。
神官在神道中是神与⼈之间的媒介,他们也负责替信徒祓除与主持婚礼。
在远古时代因政教合⼀因此⽒族⾸领也是神官,到后来才有专门的神职。
道教的简介主要历史介绍道教发源于历史悠久的华夏大地,从中国的洪荒时代起人类首先开始寻求自然的庇佑,遂而认为万物有灵,这是原始人类在形成宗教之前最先出现的理论。
下面是为专门您整理好的:道教的简介。
道教发源于历史悠久的华夏大地,从中国的洪荒时代起人类首先开始寻求自然的庇佑,遂而认为万物有灵,这是原始人类在形成宗教之前最先出现的理论(英语:animism),进而产生了对自然的敬信,灵魂的敬信,祖先的敬信,直至在历史的河流里慢慢进化成祖先与天神合一,成为对天无上的信仰,后世各类至上神的雏形。
在原始社会时代,已有先贤追问生命的意义,挑战人类生命的极限。
炎黄子孙的先祖,中华民族始祖,古部落联盟首领,轩辕黄帝应为第一人,据《史记;封禅书》载“且战且学仙”,“黄帝问道于广成子”。
至殷商时代,史前时期的对自然敬信已发展到信仰天帝和天命,《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
”天命实际上是指对自然的规律、法则的敬畏信仰。
《荀子;天论》言:“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时初步形成了以天帝为中心的天神系统,在远古部落社会,政祭本是合一,国家大事便先由大巫事先卜筮以向天帝请求解疑答惑。
(大巫是担任上帝与下帝之间媒介任务的人,掌国家祭祀。
在上古乃至商代,巫都是一个崇高的职业。
轩辕黄帝出战之时,都要请巫咸作筮。
国家政事大小,都要徵得他们的同意。
如果他们不同意,即使其它统治者同意了,事情还是不行。
)周代鬼神崇信进一步发展,所信仰的鬼神已形成天神、人鬼、地祗三个完整的系统。
并把崇拜祖宗神灵与祭祀天地并列,称为敬天法祖。
敬天信仰出自儒教圣经《诗经》:“敬天之怒,无敢戏豫。
敬天之渝,无敢驰驱。
”东汉顺帝时(永建元年丙寅-建康元年甲申[西元126;144年]),张陵于蜀郡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了五斗米道,把儒家的敬天与百姓法祖总结汇集并加入其它诸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个崭新的宗教,名曰道教。
道者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玄之又玄,无法用任何语言文字来表达。
017文化纵横从《混同秘策》看佐藤信渊的“经世”思想佐藤信渊一生奔走于日本各地,曾随宇田川玄学习兰学,还跟随井上仲、木村泰藏学习天文、地理、历学、测量等,随吉川源十郎学习神道,与被称为日本国学“四大金刚”之一的平田笃胤学习国学。
一生涉猎范围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农业等多个方面,其著作更是高达300余种,主要包括《经济要录》《农政本论》《天柱记》《混同秘策》等。
其中,《混同秘策》是佐藤于1823年所著,主要思想为“宇内混同”。
其中“宇内”,是指“宇宙之内”“混同”就是“混合、同化”,进一步解释为“统一”之意。
佐藤信渊的“经世”思想的来源日本人对于中国的觊觎要追溯到十六世纪,日本权臣、政治家丰臣秀吉(1536-1598)就曾提出比较系统而又明确的占领中国的计划,1587年他亲征九州之时,在家书中说道:“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
并于1592年发动了侵占朝鲜的战争,日军在朝鲜即将灭亡之际,按计划准备继续进攻中国。
朝鲜向明军求救,日军大败。
随着丰臣秀吉生病去世,虽然侵略行动按下了暂停键,但理论思想仍在继续扩展。
并河天民(1679-1718)在其《开疆录》一书中,首次提出将日本变成“大大的日本国”的思想观点,其目标直指中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思想不降反增,整个江户时代,便出现了林子平(1738-1793)、本多利明(1744-1820)、藤田幽谷(1774-1826)、佐藤信渊(1769-1850)等一大批带有政治倾向的思想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便是佐藤信渊于1823年所著的《混同秘策》中的“宇内混同”的思想。
“皇国史观”“皇国史观”又称为“国体史观”,是以天皇为中心的,评判历史人物或事件之于天皇是忠诚还是谋逆的一种思想观念,该思想认为日本历史上的一切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
随着德川家康建立幕府,实行“锁国”后日本开始遭遇西方列强侵略,对此一大批思想家从各方面提出拯救日本的策略,其中,日本江户末期著名的政治学者林子平在其著作《海国兵谈》中就提出了著名的“海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