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地球物理重磁报告

应用地球物理重磁报告

应用地球物理重磁报告
应用地球物理重磁报告

应用地球物理—重磁电

读书报告

姓名:***

学号:***************

攻读专业:固体地球物理学

课程成绩:

前言

重力勘探是测量与围岩有密度差异的地质体在其周围引起的重力异常﹐以确定这些地质体存在的空间位置﹑大小和形状,从而对工作地区的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作出判断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磁法勘探是通过观测和分析由岩石、矿石(或其他探测对象)磁性差异所引起的磁异常,进而研究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或其他探测对象)的分布规律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二者有广泛的应用,如研究地壳深部构造;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划分成矿远景区;掩盖区的地质填图,包括圈定断裂﹑断块构造﹑侵入体等;广泛用于普查与勘探可燃性矿床(石油﹑天然气﹑煤);查明区域构造,确定基底起伏,发现盐丘﹑背斜等局部构造;普查与勘探金属矿床(铁﹑铬﹑铜﹑多金属及其他),主要用于查明与成矿有关的构造和岩体,进行间接找矿;也常用于寻找大的﹑近地表的高密度矿体,并计算矿体的储量;工程地质调查;如探测岩溶,追索断裂破碎带等。

随著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微处理机的广泛应用,测量磁场3个分量及其梯度的高精度航空磁力仪已经制成。加上高精度的导航和数据处理,绘图和资料解释推断的自动化,今后航空磁法勘探将代替部分地面磁法勘探,并在工作过程中自动作出解释,绘出磁性体空间分布图。利用这些图件,再结合其他资料,能可靠地对工作地区的地质构造作出推断,供找矿﹑找地下水﹑工程建设和地震预报等方面应用。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重磁勘探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测量精度方面大大提高。

由于重磁法勘探应用广泛,成本不高,因此在勘探领域一般是其他勘探方法之前的首选方法。由于地球区域复杂,通常要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各种处理,以去除各种无关影响,提取所要的结果。同时根据处理结果对其进行解释,其中解释又分为定性解释与定量解释。

在本次课程中,重力和磁法方面,我们主要学习了重磁方法的基本理论知识,重磁异常的反演方法以及重磁资料的地质解释和在勘探中的应用等。本文结合应用地球物理—重磁电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介绍了重磁数据处理基本原理与方法,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做了几个简单的正演模型,结合所学知识对正演模型进行了初步的解释,为在实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第一章 重磁数据处理原理与方法

一、重力场与磁场的波谱介绍

重磁数据的处理分为空间域和波数域,在空间域中重磁数据的处理十分复杂,而经过傅里叶变换到波数域中后就变得十分简单方便。在波数域中对数据所有的处理都是一些因子的乘积;而且由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出现运算速度明显加快;除此之外波数域处理的另一个优点是没有了边缘损失。鉴于上述优点重磁数据处理都是在波数域中进行的。

在波数域数据处理时要先把数据扩充到2的整数幂倍,然后利用FFT 计算原始数据的谱,再将原始异常的谱乘以处理过程的权因子求转换谱,最后用逆FFT 转换回空间域异常。用到泊松公式波数谱,其中重磁异常波数谱由水平尺寸、深度因子、位移因子和磁化因子乘积构成。

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1、 解析延拓:

根据某观测平面上的实测异常,换算场源以外其它空间位置的异常称为解析延拓。换算平面位于实测平面之上,称为向上延拓,换算平面位于实测平面之下,称为向下延拓。向上延拓可以突出深部异常,压制浅部异常;计算形状参数勾绘断面图。而向下延拓可以突出局部异常,压制深部异常;划分水平叠加异常;评价低缓异常;增加解释推断的信息。延拓的波数谱只与深度因子有关,?h >0为向上延拓,?h <0为向下延拓。

下面以无限长直立台阶为模型说明解析延拓的作用:

模型参数:埋深H=10km ,h=8km ,台阶厚度t=H-h=2km ,剩余密度ρ=0.9g/cm 3 ,剖面线从x 从-100km 到+100km ,y 为1到128km ,间隔均为1km 。由图1-1对比可知,向上延拓后重力异常幅值变小了,向下延拓后重力异常幅值变大了,当在边界时会出现局部振荡。

2、导数异常的计算:

(1)垂向导数的计算:求垂向导数就是要根据实测重磁场T 的分布来计算 n n

T z ??该平面上的分布。n 为求导的阶数,常用的是n=1和n=2,即计算垂向一阶

导数或垂向二阶导数。因为n n n T r T z ?=?,所以n r 是计算年n 阶垂向导数的波数

响应。即垂向一阶导数的波数响应为r, 垂向二阶导数的波数响应为r 2。垂向导数异常能区分相邻异常体的异常,减少其相互迭加的影响。或者减轻围岩的干扰,分离迭加在背景场中的局部场。从理论上分析用垂向二阶导数的零值线可以圈定异常体韵范围和位置。

图1-1(黑色为原始数据,蓝色向下延拓2km ,红色为向上延拓2km )

(2)水平导数的计算:水平导数即对x 方向的导数T iuT x

?=?和y 方向的导数 T ivT y

?=?若s 是实测平面上某一任意方向,它与x 方向的夹角为α,则cos sin (cos sin )

T T T i u v T s x y αααα???=+=+???。方向导数可以用来突出某一方向的异常特征。x 方向的方向导数对于x 方向的高频成分有放大作用,y 方向的方向导数对于y 方向的高频成分有放大作用,因此实践中常用方向导数来分析区内某一方向的构造线特征。

3、区域场与局部场的分离——匹配滤波:

区域场与局部场的分离是区域重磁场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实际资料解释中也有重要意义。区域场以低频成分为主,局部场则以高频成分为主。采用提取不同波数成分的场就可以完成场的分离。

匹配滤波:当实测场是由区域场与局部场迭加而成时,从径向平均对数功率谱曲线土就会显示两个拟合直线段,它们分别反映了区域场和局部场的主频段。因而采用一般的波数滤波方法就可以进行场的分离。

4、化磁极:

化极是将斜磁化的

Z、△T转换成垂直磁化的垂直磁异常。它消除由于磁化

a

场的倾角和偏角引起的磁异常不对称性的一种滤波技术,以便使异常似乎是在磁极处获得的,从而异常形态简化,利于推断解释。

5、小波分解:

区域场和局部场的分离,是重磁场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实际的资料解释及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从谱分析的观点来看,区域场和局部场的频率成分不同,区域场主要为低频成分,而局部场主要高频成分,因此通过提取不同频率的场,即可实现对位场的分离。区域场小波的多尺度分析理论和MALLAT算法,为我们提供了重磁位场分离的理论基础和计算途径。

二维小波分解是在x和y方向上,分别做一维小波变换来实现,我们可以将二维小波分解与重构用公式表示如下(三层分解):

S=(A3+H3+D3+V3)+H2+D2+V2+H1+D1+V1,

S=(A2+H2+D2+V2)+H1+D1+V1,

S=A1+H1+D1+V1

二维重磁异常S可逐步分解成不同尺度、不同形状的成分,A1-A3反映总体趋势成分,H1-H3表示X方向的趋势和Y方向的细节成分,D1-D3表示对角方向的细节成分(即X与Y方向的细节成分),V1-V3表示X方向的细节成分和Y方向的趋势成分。

第二章实际模型正演

一、重力模型

为了模拟多层地质条件下的区域场和局部场的分离,利用小波变换二维多尺度分析方法,建立了有五个均匀长方体组成的空间三维三层地质模型。根据第一章介绍,对五长方体三层地质模型进行多尺度分离。各长方体的参数参见表2.1,五长方体空间位置如图2.1,五长方体叠加重力异常等值线如图2.2。

表 2.1长方体模型参数

图2.1 长方体模型空间位置图图2.2五个长方体叠加重力异常等值线图

根据图2.3中可以发现,逼近阶次的逐渐增大模型的局部场逐渐被剥去,剩下的区域场逐渐明晰,到尺度为6时,区域场基本已经被分离干净;从2.3图中还可以发现,小波一阶和二阶逼近(图a和图b)反映的主要是五个模型的叠加重力异常,而小波四阶和五阶逼近(图c和图d)反映的主要是第二层和第三层长方体模型的叠加重力异常,而小波六阶逼近(图e)反映了第三层长方体模型的重力异常即区域场,从分离的效果来看,基本反映了三层地质模型的特点,说明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分解对于多层地质模型的位场分离依然有良好的效果。

利用小波变换多尺度分析对位场分离后的等值线如下图:

(a)小波分解一阶逼近 (b)小波分解二阶逼近

(b)小波分解三阶逼近 (c)小波分解四阶逼近

(d)小波分解五阶逼近(e)小波分解六阶逼近

图2.3五长方体模型重力异常小波多尺度分解

二、磁法模型

利用小波变换二维多尺度分析方法,建立了有四个均匀球体组成的空间三维地质模型,各球的参数见下表(其中,球心坐标、埋深及半径的单位均为m,磁化强度单位为A/m,磁化倾角I取90°):

表 2.2球体模型参数

对垂直磁化球体磁场模型进行多尺度分离如下:

(a)垂直磁化球体理论模型磁场正演(b)小波分解一阶逼近

(c)小波分解二阶逼近(d)小波分解三阶逼近

(e)小波分解四阶逼近(f)小波分解五阶逼近

(g)小波分解六阶逼近

图2.4垂直磁化组合球体小波多尺度分解

从图2.4可以看出,总体趋势上来说,随着分解层数的逐渐增加,深度较大的球体产生的磁场(区域场)逐渐被分离出来,而浅部球体产生的磁场(局部场)逐渐被剥去,说明利用小波多尺度分解的方法分离区域场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从图e可以看出当分解层数为6时,浅部球体产生的磁场已经被分离干净,仅剩深部球体产生的磁场,说明在此种情况下,最佳分离尺度为6。

致谢:

非常感谢几位老师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予我们指导,同时也感谢***师姐在学习过程中给予提供的帮助;最后,祝几位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安康!

参考文献:

[1] 成礼智等编著.小波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 张德丰著.MATLAB小波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

[3] 飞思科技产品研发中心编著.小波分析理论与MATLAB 7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3

[4] 胡宁.东昆仑三维重力异常解释方法研究[J].青海地质,1996,5(2):33-42.

[5] 李宗杰,杨林,王勤聪.小波变换在位场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石油物探,

1997,36(2):86-93,70-78,88.

[6] 李宗杰,杨林,王勤聪.二维小波变换在位场数据处理中的应用试验研究[J].石油物探,1997,36(3):71-86.

[7] 侯遵泽,杨文采,刘家琦.中国大陆地壳密度差异多尺度反演[J].地球物理学报,1998,41(5):642-6.

[8] 侯遵泽,杨文采.中国重力异常的小波变换与多尺度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

1997,40(1):85-95.

[9] 李健,周云轩,许惠平. 重力场数据处理中小波母函数的选择[J].物探与化探,2001,25(6):410-416.

[10] Moreau F.Identification of sources of potential fields with the con-Tionuos wavelet transform:Basic theor[J].Geop- hys Res,1999,104:5003.

[11] Hornby P,Boschetti F,Horovitz F G Analysis of potential field data in the wavelet domain[J].Geophys,1999,137:175.

[12] Saihac P Identification of sources of potential field with the con-Tinous wavelet transform:Complex wavelet and application to aeromagnetic profiles in French Guianal [J].Geophys Res,2000.105:19755

实验一:二度直立柱体正演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重磁资料处理与解释》实验一 二度直立柱体正演程序设计 专业名称:地球物理学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老师:王万银、纪新林、纪晓琳、邱世灿提交日期:2016-11-29

目录 1 基本原理 (1) 2 输入/输出数据格式设计 (1) 2.1 场源参数数据格式设计 (1) 2.2 计算点坐标数据格式设计 (1) 2.3 计算结果输出数据格式设计 (2) 2.4 参数文件数据格式设计 (2) 3总体设计 (2) 4测试结果 (3) 4.1 测试参数 (3) 4.2 测试结果 (4) 5结论及建议 (4) 附录:源程序代码 (5)

1 基本原理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中,形体(二度体)模型如图1所示。设该直立六面体x 方向的坐标范围为21~ξξ,z 方向(铅垂向下为正)坐标为21~ζζ;又设该直立六面体剩余密度为σ, 根据正演理论得知,其在空间任意一点 ),,(z y x 处产生的重力异常为 ()()()()22 22ln 2arctan 11z x g G V G x x z z z ξζξσσξξζζξζζ????-???==--+-+-?? ???-???? (1-1) 式中,G 为万有引力常数,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值为() 2311-m 10676s kg ??/.。 2 输入/输出数据格式设计 2.1 场源参数数据格式设计 场源参数按照一个二度体为一个记录进行设计,在数据文件中占一行。第一列为剩余密度density(g/cm 3);第二列~第三列为x 坐标的起点1ξ和终点2ξ(m);第四列~第五列为z 坐标的起点ζ1和终点2ζ(m ,向下为正)。以上各量均为实型变量,各量的意义见图1所示。 2.2 计算点坐标数据格式设计 计算点坐标数据格式设计为非规则网,采用一个计算点为一个记录的方式设计。第1列保存计算点x 坐标x_coordinate(m),第2列保存计算点z 坐标z_coordinate(m)。以上各量均为实型变量。 图1 直立二度体模型示意图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实验报告修订版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实验 报告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多媒体技术》 实验一:媒体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姓名: 教师:张敏 完成日期: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加深对声音、图像、视频媒体信息的的数字化理解; 2.通过相关软件熟悉常见的音频、图像分析方法。 二、实验环境: 1.高档微机:MPC(附带耳机和麦克风) 2.操作系统:Windows 2000或XP 3.音频处理软件:Cool Edit 4.编程工具:Matlab7.0 实验过程: (一)、音频处理 1、音频的采集 使用Cool Edit录制声音。新建一个声音文件,选择合适的声音声音格式(22050Hz、16位、单声道) 单击左下方的红色按钮即可开始录音。 2、音频降噪 在波形文件中选中噪音段波形,然后选择“效果(T)——噪音消除——降噪器”,出现如图所示窗口。 单击噪音采样,然后关闭窗口,选中整段的波形文件,重新打开降噪窗口,单击确定即可完成降噪工作。 3、添加混响效果

选中菜单栏中的“效果(T)——常用效果器——混响”,出现如下的窗口。 在此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加相应的效果,也可以在“效果(T)——常用效果器”中选择其他效果进行添加。 4、录音与伴奏混缩 将录制好的音频文件与伴奏在多轨编辑窗口中进行音轨混缩,制作合成的音频文件,并储存为MP3格式。 (二)、基于Matlab的图像分析 1、彩色图像处理 利用matlab提供的图像文件读取函数imread()可以将图像文件读取到相应的矩阵中,便于对图像的处理。接着可以分别利用matlab提供的彩色图像处理的一些函数将图像不同颜色通道的分量进行提取、加强等。处理结果可有显示函数imshow显示。 彩色图像读取 x=imread('1.JPG') %读入图像 imshow(x) %显示图像 彩色图像分通道显示 x_r=x(:,:,1); %红色分道 x_g=x(:,:,2); %绿色分道 x_b=x(:,:,3); %蓝色分道 imshow(x_r) imshow(x_g) imshow(x_b) 彩色图像绿色通道颜色加强并显示 x_gg=x_g+100; %绿色分道加强100 y(:,:,1)=x_r; y(:,:,2)=x_gg; y(:,:,3)=x_b; subplot(1,2,1),imshow(x); %显示原图像 Subplot(1,2,2),imshow(y) %显示加强后的图像 2、图像二值化

电子科大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考核成绩:实验地点:仿真指导教师: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内容:1、实验名称、目的、原理及方案2、经过整理的实验数据、曲线3、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以及得出的结论4、对指定问题的回答 实验报告要求:书写清楚、文字简洁、图表工整,并附原始记录,按时交任课老师评阅实验名称: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测试与调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负反馈电路的设计原理,各性能指标的测试原理。 2、加深理解负反馈对电路性能指标的影响。 3、掌握用正弦测试方法对负反馈放大器性能的测量。 二、实验原理 1、负反馈放大器 所谓的反馈放大器就是将放大器的输出信号送入一个称为反馈网络的附加电路后在放大器的输入端产生反馈信号,该反馈信号与放大器原来的输入信号共同控制放大器的输入,这样就构成了反馈放大器。单环的理想反馈模型如下图所示,它是由理想基本放大器和理想反馈网络再加一个求和环节构成。 反馈信号是放大器的输入减弱成为负反馈,反馈信号使放大器的输入增强成为正反馈。四种反馈类型分别为:电压取样电压求和负反馈,电压取样电流求和负反馈,电流取样电压求和负反馈,电流取样电流求和负反馈。 2、实验电路

实验电路如下图所示,可以判断其反馈类型累电压取样电压求和负反馈。 3.电压取样电压求和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引入负反馈会使放大器的增益降低。负反馈虽然牺牲了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但它改善了放大器的其他性能指标,对电压串联负反馈有以下指标的改善。 可以扩展闭环增益的通频带 放大电路中存在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以及有源器件内部的极间电容,使得放大器存在有效放大信号的上下限频率。负反馈能降低和提高,从而扩张通频带。 电压求和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增大 当 v一定,电压求和负反馈使净输入电压减小,从而使输入电流 s

重磁数据处理大报告-陈亮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空学院 姓名:陈亮 班级: 061132 学号: 480 指导老师:杨宇山

目录 一、地质任务3 二、工区概况3 三、数据整理4 一、重力资料数据整理4 二、磁场资料数据整理6 四、材料图4 五、研究区重磁异常分析10 六、重磁资料数据处理13 1、重力场延拓13 2、磁场化极处理 16 3、重力场的分离 17 4、磁场的分离18 5、重磁资料导数换算处理20 七、局部重磁异常分析25 八、学习总结25

一、地质任务 (1)将布格重力异常Δg和磁异常ΔT整理出来,计算布格重力异常和磁异常的总精度。 (2)利用surfer绘制测点点位图(即实际材料图),布格重力异常平面图,磁异常ΔT平面图。 (3)根据密度统计表分析研究区的物性特征。 (4)分析研究区重磁异常特征。 (5)对重磁资料进行处理(化极、延拓、导数换算等并绘制结果图件),并进行断裂构造分析。 (6)提取与矿有关的局部重磁异常(绘制结果图件),并进行对应分析,区分矿与非矿异常、磁铁矿与磁铁矿的可能分布范围。 (7)撰写报告。 二、工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北纬°—°,处在我国非常重要的铁多金属矿成矿带西段。在以往地质、物探工作基础上,2015年3月人们在研究区中部完成了面积为5km2(×2km,线距50m,点距20m,测向方位角0度)的1:5000地面重磁扫面工作。 此次重力施工设计精度为50μGal,磁测施工设计精度为5nT,共完成了3116个测点,检查点159个,重力观测误差为μGal,磁测观测误差为;重力近区地改范围0~20m,在野外完成,采用差分GPS(RTK)进行8方位方形域测量,检查点59个,误差为μGal。点位测量采用RTK差分GPS进行测量,检查313个点,高程测量误差为,平面位置测量误差为。 研究区铁矿赋存于燕山期早的中酸性岩与三叠系地层的接触部位,研究区经历了后期的构造变动,断裂构造发育,浅表磁铁矿经历了风化和淋滤作用后,形

多媒体实验报告(DOC 55页)

多媒体实验报告(DOC 55页)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视频点播与实时 流媒体传输系 统搭建与设计专业班级软件工程1307班 学号3901130721 姓名谭淇蔚 实验成绩: 批阅教师:

2015年12 月9 日 实验1-2《视频点播与实时流媒体传输系统搭建与设计》实验学时:2 实验地点:二综x204 实验日期:2015年12月9日星期三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训练学生对网络多媒体系统的综合性认知,熟悉相关软硬件的使用以及关键组件的设计与开发。 二、实验内容 1.采用Windows Media Service服务、Web服务实现一个视频点播系统原型,并对客户端页面进行适当设计(主题、风格自选) 2.进一步采用Media Encoder实现实时广播(Real Time Broadcast)系统。 三、实验方法 1.实验前预习Windows服务器的基本管理方法(主要包含用户管理、服务管理等) 2.准备若干流媒体格式文件(数量在3个以上,含WMV、WMA等格式) 3.分组完成各项实验任务(3人一组) 5.做好实验记录(保存各类实验数据和截图) 四、实验步骤 视频点播系统: 1.配置Windows Media Service服务 2.创建点播站点 3.设计客户端页面(含脚本程序) 4.在远端浏览器中测试系统 5.验收 视频广播系统: 1.安装视频与音频实时捕获装置 2.配置Windows Media Encoder 2.在服务器创建广播站点并连接Encoder

3.设计客户端页面(含脚本程序) 4.在远端浏览器中测试系统 5.验收 五、实验结果 1.采用Windows Media Service服务、Web服务实现一个视频点播系统原型,并对客户端页面进行适当设计(主题、风格自选)(1) 改变菜单开始样式 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 弹出属性框,然后选择样式。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学号: 2220 姓名:刘娟 专业:教育技术学 实验三单级交流放大器(二) 一、实验目的 1. 深入理解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 学习测量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值的方法。 3. 观察电路参数对失真的影响. 4. 学习毫伏表、示波器及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二. 实验设备: — 1、实验台 2、示波器 3、数字万用表 三、预习要求 1、熟悉单管放大电路。 2、了解饱和失真、截止失真和固有失真的形成及波形。 3、掌握消除失真方法。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前校准示波器,检查信号源。 按图3-1接线。 图3-1 1、测量电压参数,计算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调整RP2,使V C=Ec/2(取6~7伏),测试V B、V E、V b1的值,填入表3-1中。 ~ 表3-1 … 输入端接入f=1KHz、V i=20mV 的正弦信号。 分别测出电阻R1两端对地信 号电压V i 及V i ′按下式计算 出输入电阻R i : 测出负载电阻R L开路时的输出电压V∞,和接入R L(2K)时的输出电压V0 , 然后按下 式计算出输出电阻R ; 将测量数据及实验结果填入表3-2中。 V i (mV)Vi′(mV)R i ()V ∞ (V)V (V)R () 调整 R P2测量 V C (V)Ve(V)Vb(V)Vb1(V)

[ 输入信号不变,用示波器观察正常工作时输出电压V o 的波形并描画下来。 逐渐减小R P2的阻值,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在输出电压波形出现明显失真时,把失真的波形描画下来,并说明是哪种失真。( 如果R P2=0Ω后,仍不出现失真,可以加大输入信号V i ,或将R b1由100K Ω改为10K Ω,直到出现明显失真波形。) 逐渐增大R P2的阻值,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在输出电压波形出现明显失真时,把失真波形描画下来,并说明是哪种失真。如果R P2=1M 后,仍不出现失真,可以加大输入信号V i ,直到出现明显失真波形。 表 3-3 调节R P2使 输出电压波形不失 真且幅值 为最大(这 时的电压 放大倍数 最大), 测量此时 的静态工作点V c 、V B 、V b1和V O 。 表 3-4 ` 五、实验报告 1、分析输 入电阻 和输出电阻的测试方法。 按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调节RP2,使Vc 的值在6-7V 之间,此时使用万用表。接入输入信号1khz 20mv 后,用示波器测试Vi 与Vi ’,记录数据。用公式计算出输入电阻的值。在接入负载RL 和不接入负载时分别用示波器测试Vo 的值,记录数据,用公式计算出输出电阻的值。 2、讨论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 静态工作点过低,波形会出现截止失真,即负半轴出现失真;静态工作点过高,波形会出现饱和失真,即正半轴出现失真。 实验四 负反馈放大电路 一、 实验目的 1、熟悉负反馈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2、通过实验加深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 阻值 波 形 何种失真 正常 不失真 R P2减小 饱和失真 R P2增大 ? 截止失真 V b1 (V) V C (V) V B (V) V O (V)

《应用地球物理学》主要知识点要点

一、名词 正演(问题):已知地质体求其引起的异常。(给定地球物理模型,通过数值计算或物理模拟,得出相应的地球物理场) 反演(问题):已知异常反推地质体的形状和产状。(已知异常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求场源的赋存状态(如产状、形状和剩余密度等) 重力勘探:重力勘探是观测地球表面重力场的变化,借以查明地质体构造和矿产分布的物探方法。 零长弹簧 零点漂移:在相对重力测量中,由于重力仪灵敏系统的弹性疲劳、温度补偿不完全等因素,仪器读数的零点值随时间而不断变化。 重力场强度:单位质量的物体在场中某一点所受的重力作用。 大地水准面:以平静海平面的趋势延伸到各大陆之下所构成的封闭曲面,作为地球的基本形状。 重力异常:由地下岩矿石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引起的重力变化,或地质体与围岩密度的差异引起的重力变化。 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对实测重力值只做正常场与高度校正。 布格重力异常:观测重力差值经过正常场校正、地形校正和布格校正之后得到异常称为布格重力异常。 均衡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再进行均衡校正。 重力梯级带:重力异常等值线分布密集,异常值向某个方向单调上升或下降。 三度体:x,z,y,三个方向都有限的物体。 二度体:地质体沿走向方向无限延伸。 特征点法:根据异常曲线上的一些点或特征点(如极大值点、零值点、拐点)的异常值及相应的坐标求取场源体的几何或物性参数 磁法勘探:利用地壳内各种岩矿石间的磁性差异所引起的磁异常来寻找有用矿产或查明地下地质构造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磁异常:通常把研究对象引起的磁场部分叫做磁异常,而周围环境和围岩引起的磁场同归为正常场。 磁场强度:单位正磁荷在磁场中所受的力。 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为场源在观测点的磁场强度与磁化物体所形成的附加磁场强度的和。

地磁作业(转换、延拓)

应用地磁学实验报告 实验2——磁异常转换计算 学号: 10105218 姓名:朱占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水平圆柱体磁场异常分布; 2、用Matlab实现水平圆柱体的磁异常场正演计算; 3、利用正演结果进行磁异常分量之间的换算; 4、通过程序换算认知测点间距即采样点数对换算效果的影响; 5、加深对磁法勘探的理解认识; 二、程序代码 %磁法异常换算 %剖面为北向A’=0度,则有I=is。 %所测数据均在同一水平面,柱体深30m,半径8m,测点数为100, %测点间距依次选取2 4 6 8m clc clear fprintf('\n柱体深30m,半径8m,测点数为100,点距依次选取2 4 6 8m\n'); for b=2:2:8 fprintf('\n点距取%dm\n',b); figure('color','w','NumberTitle','off ','name','za-→ha'); x2=1:b:100*b; %点距为bm x1=x2-100*b/2; h=30; %柱深 R=8; %柱体半径 m s=pi*(R^2);%柱体截面积 k=0.2; %磁铁矿磁化率 u=4*pi*10^(-7); %磁导率 B=50000; %nT磁感应强度 H=B/u ; %磁化场强度 M=k*H; %磁化强度 m=M*s; %磁矩 a=0; %剖面为北向A’=0度. I=90/180*pi; %倾斜角 is=atan(tan(I)*csc(pi/2-a)); hold on za=u*m*((h.^2-x1.^2)*sin(is)-2*h*x1.* cos(is))./(2*pi*(x1.^2+h.^2).^2); hax=-1*u*m*((h.^2-x1.^2)*cos(is)+2*h* x1.*sin(is))./(2*pi*(x1.^2+h.^2).^2); plot(x2, za,'.-m'); plot(x2, hax,'.-g'); title('za转换为hax') xlabel(' X剖面走向/m'); ylabel('磁异常nT'); c=[0.4268 0.1749 0.1103 0.0813 0.0645 0.0536 0.0458 0.0400 0.0355 0.1759]; n=length(c); %转换系数个数 m=length(za); for i=(n+1):(m-n) haxz=0; for j=1:n haxz=haxz+c(j)*(za(i+j)-za(i-j)); end haxzh(i)=haxz; end for i=1:80 haxzh1(i)=haxzh(i+10); end x=((n+1)*b):b:(100*b-n*b); plot(x,haxzh1,'.-') legend('za','hax','za→hax'); end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实验报告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实验 报告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多媒体技术》 实验一:媒体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姓名: 教师:张敏 完成日期: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加深对声音、图像、视频媒体信息的的数字化理解; 2.通过相关软件熟悉常见的音频、图像分析方法。 二、实验环境: 1.高档微机:MPC(附带耳机和麦克风) 2.操作系统:Windows 2000或XP 3.音频处理软件:Cool Edit 4.编程工具:Matlab7.0 实验过程: (一)、音频处理 1、音频的采集 使用Cool Edit录制声音。新建一个声音文件,选择合适的声音声音格式(22050Hz、16位、单声道) 单击左下方的红色按钮即可开始录音。 2、音频降噪

在波形文件中选中噪音段波形,然后选择“效果(T)——噪音消除——降噪器”,出现如图所示窗口。 单击噪音采样,然后关闭窗口,选中整段的波形文件,重新打开降噪窗口,单击确定即可完成降噪工作。 3、添加混响效果 选中菜单栏中的“效果(T)——常用效果器——混响”,出现如下的窗口。 在此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加相应的效果,也可以在“效果(T)——常用效果器”中选择其他效果进行添加。 4、录音与伴奏混缩 将录制好的音频文件与伴奏在多轨编辑窗口中进行音轨混缩,制作合成的音频文件,并储存为MP3格式。 (二)、基于Matlab的图像分析 1、彩色图像处理 利用matlab提供的图像文件读取函数imread()可以将图像文件读取到相应的矩阵中,便于对图像的处理。接着可以分别利用matlab提供的彩色图像处理的一些函数将图像不同颜色通道的分量进行提取、加强等。处理结果可有显示函数imshow显示。 彩色图像读取 x=imread('1.JPG') %读入图像 imshow(x) %显示图像 彩色图像分通道显示 x_r=x(:,:,1); %红色分道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要点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学号: 222014321092015 姓名:刘娟 专业:教育技术学

实验三单级交流放大器(二) 一、实验目的 1. 深入理解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 学习测量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值的方法。 3. 观察电路参数对失真的影响. 4. 学习毫伏表、示波器及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二. 实验设备: 1、实验台 2、示波器 3、数字万用表 三、预习要求 1、熟悉单管放大电路。 2、了解饱和失真、截止失真和固有失真的形成及波形。 3、掌握消除失真方法。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前校准示波器,检查信号源。 ●按图3-1接线。 图3-1 1、测量电压参数,计算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调整RP2,使V C=Ec/2(取6~7伏),测试V B、V E、V b1的值,填入表3-1中。 表3-1 Array ●输入端接入f=1KHz、V i=20mV的正弦信号。 ●分别测出电阻R1两端对地信号电压V i及V i′按下式计算出输入电阻R i : ●测出负载电阻R L开路时的输出电压V∞,和接入R L(2K)时的输出电压V0 , 然后按下式计算出输 出电阻R0;

将测量数据及实验结果填入表3-2中。 2、观察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将观察结果分别填入表3-3,3-4中。 ●输入信号不变,用示波器观察正常工作时输出电压V o的波形并描画下来。 ●逐渐减小R P2的阻值,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在输出电压波形出现明显失真时,把失真的波形描 画下来,并说明是哪种失真。( 如果R P2=0Ω后,仍不出现失真,可以加大输入信号V i,或将R b1由100KΩ改为10KΩ,直到出现明显失真波形。) ●逐渐增大R P2的阻值,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在输出电压波形出现明显失真时,把失真波形描画 下来,并说明是哪种失真。如果R P2=1M后,仍不出现失真,可以加大输入信号V i,直到出现明显失真波形。 表 3-3 ●调节R P2使输出电压波形不失真且幅值为最大(这时的电压放大倍数最大),测量此时的静态工 作点V c、V B、V b1和V O 。 表 3-4 五、实验报告 1、分析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测试方法。 按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调节RP2,使Vc的值在6-7V之间,此时使用万用表。接入输入信号1khz 20mv后,用示波器测试Vi与Vi’,记录数据。用公式计算出输入电阻的值。在接入负载RL和不接入负载时分别用示波器测试Vo的值,记录数据,用公式计算出输出电阻的值。 2、讨论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 静态工作点过低,波形会出现截止失真,即负半轴出现失真;静态工

电磁跳环演示实验报告

电磁跳环演示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 1、电磁感应:当通过回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时,就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产生感应电动势,若回路闭合,则会产生感应电流,且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满足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ε与通过该回路的磁通量Ф的时间变化率成正比,即/d dt ε=-Φ。对于导体回路是N 匝线圈,定义全磁通:1N i i =ψ=Φ∑,其中i Φ为通过线圈第i 匝的磁通量。 对于各匝线圈磁通量相同的特别情形,则有/Nd dt ε=-Φ。 3、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 4、安培定律: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满足F IBl =。 5、麦克斯韦的涡旋电场理论:随时间变换的磁场在其周围产生电场,并且感应电场的环流不为零,而等于感应电动势,即S C B E dl dS t ε?=?=-??????。 实验器材 1台电磁跳环演示仪(接交流电源),2 个相同的封闭小铝环(记为A 环)、1个钻 有许多小孔的封闭小铝环(B 环)、1个开口 小铝环(C 环)、一个封闭的小塑料环(D 环)、 一个大铝环(E 环),一个连有小灯泡的线 圈。右图为本实验所用的电磁跳环演示仪。

实验内容 一、普通实验 1、分别将1个封闭的小铝环(A环)、钻有许多小孔的小铝环(B环)、开口的小铝环(C环)和小塑料环(D环)放入电磁跳环演示仪中,接通电源,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A环和B环向上跳起,C环和D环不动。 解释:由于A环和B环是封闭的导体铝环,当接通电磁跳环演示仪的电源时,通电线圈瞬间产生磁场,使穿过铝环的磁通量瞬间增大,由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可知,铝环将产生感应电流激发反向磁场来“抵抗”磁通量的增加,在由安培定律可判断出铝环受到向上的安培力(其值远大于铝环自身的重力)作用,因而往上跳。然而,由于C 环是开口的,因而其形不成闭合回路,也就不会有感应电流的产生,故不受安培力的作用,C环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仍处在台面上。D环由于不是导体,自然也就不会有感应电流产生,故不受安培力作用,仍处在台面上。 2、将1个A环放入电磁跳环演示仪中,接通电源,待A环稳定在半空中时,再用手拿着大铝环(E环),缓缓套入演示仪中直到与稳定的A环处在同一平面(近似),而后将E环较慢地向上(或向下)运动,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A环“跟随”E环向上(或向下)运动。 解释:在E环靠近A环的过程中,E环已经由于电磁感应而产生了感应电流,其感应电流又会激发磁场来影响A环。由楞次定律和安培定

重磁实验报告(地大)

重磁资料采集与处理实习 一、实习目的 (1)通过本次实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熟悉Grapher和sufer以及matlab软件的使用,会进行基本的操作和数据处理。 二、实习内容 (1)重磁数据的光滑、拟合、插值和网格化 1、利用Grapher软件实现磁异常曲线的光滑、拟合与去噪 上图红线代表线性光滑后的结果,可见磁异常在局部呈锯齿状,很可能地下分布有基性的喷出岩;蓝线代表10阶多项式拟合后的结果,可以反映区域场的变化情况。

将原始曲线改为散点图,可看出光滑后的效果。 2、利用Surfer软件实现磁异常数据的网格化与显示 测区内测点分布图如下:

打开sufer,点击Grid中出现Data,然后选中目标文件进行网格化,将网格化的文件在sufer中显示如下:

(2)组合长方体重力异常计算与分析

1、计算出多个长方体的重力异常,并将结果导出为GRD格式Model 1: X1 = -100; %长方体X方向起点坐标 X2 = 100; %长方体X方向终点坐标 Y1 = -100; %长方体Y方向起点坐标 Y2 = 100; %长方体Y方向终点坐标 Z1 = 10; %长方体Z方向起点坐标 Z2 = 55; %长方体Z方向终点坐标 经过matlab运行后导出mod_1.grd Model 2: X1 = 120; %长方体X方向起点坐标 X2 = 180; %长方体X方向终点坐标 Y1 = 120; %长方体Y方向起点坐标 Y2 = 180; %长方体Y方向终点坐标 Z1 = 1; %长方体Z方向起点坐标 Z2 = 20; %长方体Z方向终点坐标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实验报告1

第1 页/ 共2页 江 西 理 工 大 学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实验一 Graphic and Image Processing 日期 2017-5-3 专业班级 计算机141班 地点 信息学院M601 实验人 陈丹 学号 20 同组人 单独完成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多媒体图形图像的概念和基本处理方法 (2) 熟悉PhotoShop (3) 使用PhotoShop 实现图像处理 二、实验内容 利用 PhotoShop 实现对图片的处理。 三、实验过程和结果 1.打开图像“人物 .JPG ”,通过路径选取人物的上半身,拖动到一个新建的文档中。 2.通过“色彩范围”选取“水珠”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实验报告 第2 页/ 共2页 3.选取“水珠”拖动到“人物”文档中 4.去除多余的水珠 5.复制“水珠”图层,调整大小,完成图像“水珠人物.JPG ”。 四、实验总结 启动: 1、窗口组成:标题栏、菜单栏、属性栏、工具箱、面板、状态栏、文件编辑区 2、打开:在灰色区域双击(Ctrl+O ) 3、新建:按Ctrl 双击灰色区域(Ctrl+N ) 1)名称:文件名 2)预设:Photoshop 提供的预设文件大小 3)宽度、高度:自定义文件大小(单位:默认单位为像素px ) 4)分辩率:(练习——72像素/英寸;打印——300像素/英寸或更高) 5)颜色模式:颜色显示模式。(常用包括RGB 模式、CMYK 模式、灰度模式) 6)背景内容:选择一种背景色(白色、背景色、透明) 概念: 1、像素:构成图像的最基本(最小)的单位 2、分辨率:单位面积上像素点的多少,分辨率用PPI 来表示 3、图像分类: (1)位图:又称点阵图或光栅图,一般用于照片品质的图像处理,放大后失真,位图分辨率有关,分辨率越大,图像越清晰 (2)矢量图:放大后不失真,一般用于工程图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汇总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01 实验项目名称:门电路逻辑功能及测试 学号姓名专业、班级 实验地点物联网实验室指导教师时间2016.9.19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门电路的逻辑功能、逻辑表达式、逻辑符号、等效逻辑图。 2. 掌握数字电路实验箱及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3、学会检测基本门电路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1、仪器设备:双踪示波器、数字万用表、数字电路实验箱 2. 器件: 74LS00 二输入端四与非门2片 74LS20 四输入端双与非门1片 74LS86 二输入端四异或门1片 三、预习要求 1. 预习门电路相应的逻辑表达式。 2. 熟悉所用集成电路的引脚排列及用途。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前按数字电路实验箱使用说明书先检查电源是否正常,然后选择实验用的集成块芯片插入实验箱中对应的IC座,按自己设计的实验接线图接好连线。注意集成块芯片不能插反。线接好后经实验指导教师检查无误方可通电实验。实验中

1.与非门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 (1)选用双四输入与非门74LS20一片,插入数字电路实验箱中对应的IC座,按图1.1接线、输入端1、2、4、5、分别接到K1~K4的逻辑开关输出插口,输出端接电平显 图 1.1 示发光二极管D1~D4任意一个。 (2)将逻辑开关按表1.1的状态,分别测输出电压及逻辑状态。 表1.1 输入输出 1(k1) 2(k2) 4(k3) 5(k4) Y 电压值(v) H H H H 0 0 L H H H 1 1 L L H H 1 1 L L L H 1 1 L L L L 1 1 2. 异或门逻辑功能的测试

图 1.2 (1)选二输入四异或门电路74LS86,按图1.2接线,输入端1、2、4、5接逻辑开关(K1~K4),输出端A、B、Y接电平显示发光二极管。 (2)将逻辑开关按表1.2的状态,将结果填入表中。 表1.2 输入输出 1(K1) 2(K2) 4(K35(K4) A B Y 电压(V) L H H H H L L L H H H H L L L H H L L L L L H H 1 1 1 1 1 1 1 1

长安大学重磁报告三

重磁实验报告 (三) 复 杂 形 体 正 演 姓名: 学号: 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 指导教师:鲁宝亮、王万银 完成日期:2013年12月18日

目录 一、基本原理: (1) 1、重力异常计算公式 (1) 2、磁力异常计算公式 (2) 3、化极磁力异常计算公式 (3) 二、输入/输出数据格式设计: (3) 1、输入数据文件名的格式设计 (3) 2、输出数据文件名的格式设计 (4) 3、重要变量的名称 (4) 三、总体设计: (6) 四、测试结果: (7) 五、结论及建议: (9) 附录:源程序代码 (9)

一、基本原理: (1 Z 地质体重力异常的计算 重力异常计算公式: ???-+-+--==??=?v z z y x d d d z G V z V g 2 /3222])()()[()(ζηξζηξζσ 式中:V 为地质体的剩余质量对A 点的单位质量产生的引力位;v 为地质体的体积。 我们还可以推导出计算重力异常垂向梯度或重力垂向梯度异常的基本公式为: ζηξζηξηξζσd d d z y x y x z G V z g v zz ???-+-+------==???2/52222 22])()()[()()()(2 计算重力异常水平梯度或重力水平梯度异常的基本公式为: ζηξζηξξζσd d d z y x x z G V x g v xz ???-+-+---==???2/5222])()()[())((3 ζηξζηξηζσd d d z y x y z G V y g v yz ???-+-+---==???2/5222])()()[())((3 一阶导数类边缘识别计算公式: 垂向导数:z z y x g z y x VDR ???=),,(),,( 总水平导数:22)),,(()),,((),,(y z y x g x z y x g z y x THDR ???+???= 解析信号振幅:22VDR THDR ASM +=

电子技术应用实验教程实验报告综合篇(含答案) 电子科技大学-大三上

第一部分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 本部分主要涉及实验要用到的三种仪器:数字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和稳压电源。学生在自学了《电子技术应用实验教程综合篇》(后称教材)第一章内容后,填空完成这部分的内容。 一、学习示波器的应用,填空完成下面的内容 示波器能够将电信号转换为可以观察的视觉图形,便于人们观测。示波器可分为模拟示波器和数字示波器两大类。其中,模拟示波器以连续方式将被测信号显示出来;而数字示波器首先将被测信号抽样和量化,变为二进制信号存储起来,再从存储器中取出信号的离散值,通过算法将离散的被测信号以连续的形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我们使用的是数字示波器。 使用双踪示波器,能够同时观测两个时间相关的信号。信号通过探头从面板上的通道1 和通道2 端送入,分别称为CH1和CH2。 在使用示波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选择触发源和触发方式 触发源的选择:如果观测的是单通道信号,就应选择该信号作为触发源;如果同时观测两个时间相关的信号,则应选择信号周期大(大/小)的通道作为触发源。 (2)正确选择输入耦合方式 应根据被观测信号的性质来选择正确的输入耦合方式。如图1.1所示,输入耦合方式若设为交流(AC),将阻挡输入信号的直流成分,示波器只显示输入的交流成分;耦合方式设为直流(DC),输入信号的交流和直流成分都通过,示波器显示输入的实际波形;耦合方式设为接地(GND),将断开输入信号。 0U 1V 5V (A) 0U 1V 5V 图1.2 被测信号实际波形 t 0 U (B) t 0 U -2V 2V (C) DC 图1.1 输入耦合开关示意图 图1.3 不同输入耦合方式时的波形

物理演示实验

大连海事大学 《物理演示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Syllabus for INTRODUCTION OF PHYSICAL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课程编号新 000000000 原13012200 学时/学分18/1 开课单位物理系考核方式考查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执笔者牟恕德 编写日期 2008年3月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所有物理定律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建立在对客观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物理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物理教学内容的理解,巩固记忆,激发兴趣,诱导思考,纠正错误观念,能使学生真实感地看到支配物理现象的规律如何起作用,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习物理实验知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1、培养和提高学生基本的科学实验能力,其中包括: 自学能力:通过自行阅读实验教材和其它资料,能正确概括出实验内容、方法和要求,做好实验前的准备; 动手能力:借助教材《物理演示实验》和仪器说明书,正确调整和使用仪器;安排实验操作顺序,把握主要实验技能,排除实验故障;掌握常规物理实验仪器的使用,掌握科学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科学实验报告的形成,为进一步学习和从事科学实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析能力: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表达能力: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曲线,正确表达实验结果,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 2、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要求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遵守纪律、遵守操作规程、爱护公共材物、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 物理演示实验是面向全校各年级学生的开放式实验选修课,共18学时;学生可自主安排在计划课表内任何时段来上课。 二、课程简介 《物理演示实验》将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中不易观察到的或习以为常而未引起注意的物理现象突出地显示出来,把实际较为复杂的现象,在课堂演示的条件下分解出有意义的部分,从兴趣和提高关注度出发,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建立物理思想,培养学生根据物理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演示实验片广开学生眼界,介绍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的新技术、新发明、新材料、新探索、新成果,分享现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喜悦。 INTRODUCTION OF PHYSICAL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displays the physical phenomenon which is unobservable in daily life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or is accustomed and thus not given attention. It draws out the significative parts from real complex phenomenon through the demonstration in class. In view of the students' interest,physical demonstration experiement may cultivate students' exploring spirit and inducts them to observe and think so that they can found physical idea and possess the abilities to analyse and solve questions according the physical theories. Physical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introduces new technique, new invention, new exploration and new production in modern technology and so widen students' eyereach and make students enjoy the flying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chnology

信息物理工程学院实验教学大纲汇编.doc

{教育管理}信息物理工程学院实验教学大 纲汇编

《集成电路与应用》实验教学大纲13 《大地测量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14 《GPS 定位原理及应用》实验教学大纲15 《GPS 定位原理与应用》实验教学大纲16 《GPS 定位原理与应用》实验教学大纲17 《摄影测量与遥感》实验教学大纲18 《地图概论》实验教学大纲19 《空间测地理论与技术》实验教学大纲20 《工程测量》实验教学大纲22 《工程测量》实验教学大纲24 《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实验教学大纲26 《地形三维可视化技术》实验教学大纲28 《数字高程模型》实验教学大纲29 《地下工程测量》实验教学大纲30 《计算机网络通讯》实验教学大纲31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教学大纲32 《实用数据处理》实验教学大纲33 《空间信息系统的集成与实现》实验教学大纲34 《城市遥感技术》实验教学大纲35 《测量学》实验教学大纲36 《测量学》实验教学大纲38 《测量学》实验教学大纲40 《地图投影》实验教学大纲42 《数据结构》实验教学大纲44 《数字测图的原理与方法》实验教学大纲45 《摄影测量学》实验教学大纲47 《遥感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48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实验教学大纲49 《测量平差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51

《地理信息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教学大纲54 《遥感技术应用与处理》实验教学大纲55 《信号与线性系统》实验教学大纲56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57 《医学图像处理》实验教学大纲59 《VC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61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教学大纲63 《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65 《算法与数据结构》实验教学大纲67 《现代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大纲69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实验教学大纲71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学大纲73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大纲75 《单片机原理与智能仪器设计》实验教学大纲77 《微弱信号检测》实验教学大纲79 《医学仪器原理》实验教学大纲81 《C 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83 《应用地球物理导论》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 课程名称:应用地球物理导论 英文名称:PrincipleAndApplicationofGeophysics 适应专业: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地质工程 执笔人:朱德兵 实验教材(指导书):《物探专业实习实验指导书》 一、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48总学分:3实验学时:10实验学分:0.5 二、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在分别讲授完地震勘探、电法勘探以及所有课程后对学生进行的三类物探方法认识

多媒体实验报告

多媒体技术 班级:网络1202 姓名:李耿卓 学号:3120610050

多媒体中的多媒体通信技术 1、交互性。交互性是多媒体通信系统区别于其他通信系统的重要标志,它是指在通信系统中人与系统之间的相互控制能力。交互性为用户提供了对通信全过程完备的交互控制能力。 2、集成性。多媒体通信系统需要具备能同时处理如信息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和显示的能力。由于各种媒体之间存在着空间关系、时间关系、链接关系等比较复杂的关系,因此,要求多媒体通信必须具有集成性。 3、同步性。同步性是多媒体系统之间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它是由多媒体的定义决定的,是指多媒体通信终端上显示的声音、图像和文字等必须以同步的方式进行工作。 多媒体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1、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中最为关键的是音频和图像压缩编码技术。(1)音频数据压缩技术。作为携带信息的极其重要的媒体,声音是多媒体技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为了使信号便于多媒体通信系统的传输和处理,并且使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就需要对数字信号依次进行量化和压缩编码。(2)图像数据压缩技术。图像作为多媒体通信中的一类重要的煤体,能够更直观的体现信息的内涵,也更易于被接受。但在通信的过程中,由于图像存储时需占用较大的空间,因此对其所生成的数据信号进行压缩是非常必要的。 2、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包括接入网技术和宽带网络技术。在多媒体通信系统中,能够满足多媒体应用需要的通信

网络必须具有可提供服务质量的保证、具有高带宽、能实现媒体同步等特点。因为网上传输的是由多种媒体综合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数据流,不但要求网络具有对各种信息高效综合的能力,还要求网络对信息具有高速传输的能力。 3、多媒体信息存储技术。多媒体信息对存储设备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要求存储设备的容量足够大的同时,还对其带宽、存储速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为了获得大容量的存储,并进一步提高数据的读取速度,一种新技术——SAN,便产生了。其实质是一种新型的网格,采用可伸缩的网络拓扑结构,以数据存储为中心,利用光线通道有效的进行数据传输。 多媒体同步 1、多媒体同步:保持和维护各媒体之间和各媒体对象内部存在的事态关系,组织多种媒体序列以实现某种特定的表现。多媒体同步所研究的主要问题:如何表示多媒体数据的时域特征;在处理多媒体数据时,如何维护时域特征。媒体间的同步关系即流间同步。将不同类型的媒体数据流按一定的时间关系进行合成,保证不同媒体间的时间关系。如:音频和视频之间的时态关系, 音频和文本之间的时态关系等, 表现为各个媒体流中在同步点上的同时播放。流间同步的复杂性和需要同步的媒体的数量有关媒体内的时间关系即流内同步, 主要是保证单个媒体流之间的简单时态关系, 也就是按一定的时间要求传送每一个媒体对象, 其表现为媒体流的连续性, 以满足人类感知上的要求。流内同步的复杂性不仅和单个媒体的种类有关, 而且和分布式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