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选择性
- 格式:ppt
- 大小:730.50 KB
- 文档页数:21
教师招聘如何区分知觉的几种特性知觉的特性是心理学知识点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但是也是一个理解的难点。
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知觉的特性具体怎么区分。
知觉的基本特性包括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一、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从背景中把少数事物区分出来,从而对它们作出清晰的反映。
知觉的选择性强调知觉对象和背景之间的差异。
比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写粉笔字,学生就会将白色的粉笔字知觉为对象,而将黑板知觉为背景,从而选择出粉笔字。
生活中也有知觉的选择性的反面应用,比如军人的迷彩服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丛林中做好掩饰,避免被敌人发现,这就是对象和背景的差别不大,所以不能不容易选择出对象。
二、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的部分、不同的属性组成的,但我们并不把它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或知觉的组织性。
知觉的整体性与知觉对象本身的特性及其各个部分间的构成关系有关。
更强调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主要涉及到几组定律:1.接近律空间、时间上接近的客体更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如图1所示,我们会把他知觉为三组正方形。
2.相似律物理属性(强度、颜色、大小、形状等)相似的客体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如图2所示,我们会把白色或黑色正方形知觉为三组。
3.连续律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等特点的客体,易被知觉为同一整体。
如图3所示,我们会把左边的图形知觉为一个整体,右边的图形知觉为两个部分。
4.封闭律在知觉一个熟悉或者连贯性的模式时,如果其中某个部分没有了,我们的知觉会自动把它补上去,并以最简单和最好的形式知觉它。
如图4,我们倾向于把它知觉为一个正方体和8个圆形。
三、理解性人对于知觉的对象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予以解释,并用语词来标志它,知觉的这一特性称为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主要是强调加入知识经验的赋予事物意义。
如图5所示,我们会认为这些黑点所组成的图形是一只斑点狗,是因为我们有知识经验积累,知道斑点狗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经验,就只能认为它是一组乱码。
从知觉的角度分析《射雕英雄传》选段——暨论知觉的四个品质及其实践意义关键词:知觉知觉理解性知觉整体性知觉选择性知觉恒常性神雕英雄传一、知觉及其四个品质的概念1. 知觉的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互相关系的整体反映。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是人脑对感觉信息选择、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人通过知觉过程,在获得感觉信息的基础上,把感觉信息整合成有意义的事物并加以解释和理解。
知觉具有的四个品质:知觉理解性、知觉整体性、知觉选择性、知觉恒常性。
2.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解释,并用语词加以概括于标志以赋予其意义的组织加工过程。
知觉理解性具有的特点:(1)知觉理解性是以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前提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
(2)知觉理解性受言语指导的重要影响3. 知觉选择性是指人受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等因素的影响,有意或无意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知觉选择性具有的特点:(1)受客观刺激物特点的影响(2)知觉选择性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4. 知觉整体性是指人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属性、部分整合为一个整体加以识别的过程。
知觉整体性具有的特点:(1)知觉整体性不仅与刺激物本身的特征(如接近、连续或相似等)以及各部分之间结构成分密切相关,而且还受到人的主观状态,特别是人原有知识经验的影响。
一个人具有的知识经验,是对当前知觉活动提供补充信息和整合属性的必要条件。
(2)刺激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对个体产生整体知觉的作用不同。
客观刺激物的关键性成分或关键性特征对知觉的整体性起决定性作用。
4. 知觉恒常性是指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客观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其知觉映像的过程。
知觉恒常性是个体知觉客观事物的重要知觉特性,他在视知觉中表现比较明显。
一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在知觉恒常性的产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知觉的选择性名词解释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进行注意、筛选和加工的倾向性和能力。
人类面对环境中复杂的刺激信息,无法一下子处理所有的信息,因此必须进行选择性的处理。
知觉的选择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解释:
1. 注意的选择性:人们对于环境中的刺激有主动的关注倾向,根据需求和兴趣选择性地关注某些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
例如,当我们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中,可以选择性地关注某个声音并忽略其他的声音。
2. 加工的选择性:人们对于所关注的刺激进行更深入和详细的加工,而对于其他的刺激进行简化或者忽略。
这种选择性的加工能力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处理刺激信息并做出适当的反应。
例如,在观看一部电影时,人们可能只关注剧情中的关键细节,而忽略其他的次要情节。
3. 认知的选择性:人们在处理刺激时,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对信息进行选择性地理解和解释。
人们往往更倾向于接受符合自身认知结构的信息,而对于与之冲突的信息持保留态度。
例如,在接受新的科学理论时,人们可能更容易接受与自身已有知识和信念相符合的观点,而对于与之相悖的观点可能持怀疑态度。
4. 情感的选择性:人们的情感状态和需求也会对知觉的选择性产生影响。
在不同的情感状态下,人们会对不同的刺激有不同
的反应。
例如,当一个人心情愉悦时,会更容易注意和关注积极的刺激,而忽略消极的刺激。
总之,知觉的选择性是人类对外界信息进行注意、筛选和加工的倾向性和能力。
它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处理复杂的刺激信息,在有限的认知资源下作出适当的反应。
不同的选择性因素如注意、加工、认知和情感等会相互影响和作用,从而构成了个体特定的知觉体验。
名词解释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我们在感知世界时所面临的一种过程,即选择性地关注和处理我们感兴趣或重要的刺激信息,而忽略或排除其他无关的信息。
这种选择性的知觉使我们能够处理并适应复杂的外部环境,并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于重要或有意义的刺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每时每刻都会受到大量刺激的冲击,包括声音、图像、文字等等。
如果我们对这些刺激的处理没有选择性,那么我们的大脑将不堪重负,无法有效地处理这么多的信息。
因此,选择性知觉成为了我们生存和适应的必备能力。
选择性知觉有很多不同的机制。
首先,是注意力的选择性。
注意力是选择性知觉最基本的过程,它使我们能够集中精力和意识于某些特定的刺激,而忽略其他无关的刺激。
例如,在一个拥挤的咖啡馆里,我们可以选择性地注意到朋友的对话,而将周围其他人的谈话排除在外。
这种选择性注意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交流和集中精力。
另一个与选择性知觉相关的机制是感知的过滤。
感知的过滤是指我们对刺激进行初步的处理和筛选,以决定哪些信息要进一步被处理和注意。
例如,在道路上行驶的汽车会经过我们的眼睛,但我们只会选择性地注意红绿灯的变化,而不会关注每一辆车的型号和颜色。
这种感知的过滤使我们能够更加高效地处理信息,并快速做出反应。
此外,情绪的影响也是选择性知觉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的情绪状态会影响我们对刺激的选择性注意和感知。
例如,当我们感到紧张和担忧时,我们更容易注意到与我们的情绪相关的刺激,并将其放大。
这种情绪选择性知觉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应对情绪和情感体验。
选择性知觉的田野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这一现象。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选择性知觉不仅受到注意力和情绪的影响,还受到个体差异、文化背景和经验的影响。
例如,不同国家和文化对于选择性知觉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某些文化更注重集体主义和社会关系,而另一些文化更注重个人主义和自我实现。
这些差异可以影响人们对刺激的选择性注意和感知。
知觉的选择性名词解释(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对当前正在进行着的刺激物和从属刺激之间的关系发生反应。
知觉选择性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1.选择作用;2.主动选择;3.对已经形成的图式的依赖。
(2)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不需要我们的意志努力,也不需要我们预先确定目标,而是由外界刺激本身直接引起的一种被动的心理状态。
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比具有下列特征: 1.无意注意并不总是随人的心意活动而产生的; 2.它的范围比较窄; 3.它只受人的活动所持续时间长短的影响; 4.它的维持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 5.在完成某项活动时它不但可以代替有意注意,而且可以弥补有意注意的缺陷。
(3)有意注意的起源及其特点有意注意的起源:知觉的组织能力。
在刺激呈现时,当外界刺激的个别属性与已有的知识结构相联系时就会产生有意注意的活动。
有意注意的特点:目的性、有意识性、主动创造性、稳定性、有序性。
(4)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在人的有意注意指向性活动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注意状态。
有意后注意与有意注意最大的区别在于:在有意后注意的情况下,人不再对原来呈现的刺激物表现出直接的追求,而是把注意转移到了其他事物上面。
(5)无意识:根据不同目标而使用不同的材料,并且加工这些材料的器官的活动。
(6)反应时:反应时是一个动作所需要的时间。
(7)延缓模式:延缓模式是指那些经常或反复发生,但是难于识别的刺激序列,即刺激对感受器的呈现速度很慢。
(8)加工速度:加工速度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机体从外部输入的感觉信息中提取并加工完毕的感觉信息的量。
加工速度与机体的感觉能力、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环境的条件等都有关系。
(9)有意识记:有意识记是指在记忆过程中自觉地确定了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有意识记的特点有: 1.有明确的目的性;2.有自觉的意志努力;3.有积极的情绪色彩;4.有一定的速度。
(10)记忆广度:记忆广度是指人在实践活动中调动储存信息的数量。
记忆广度的测验方法有: 1.节省法;2.差异法;3.作业法;4.回忆测验法。
浅析知觉的四个特性的例子在教师招聘考试中,知觉的基本特性作为重点考察知识出题的频率非常高,但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中,很多同学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误解,下面老师将对知觉的四个基本特性进行整理和解释,希望同学们能够结合例题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知觉指的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认识和把握,在知觉过程中,有以下四种基本特性。
1. 知觉的选择性-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关系知觉的选择性指的是人们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的反映的特征就叫知觉的选择性,其中被清楚的知觉到的客体叫做对象,未被清晰的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
例如:对于这个图形而言,如果我们清楚的知觉到的是白色的杯子,那黑色区域就被当为背景,如果我们清楚知觉到的是黑色的人脸,那白色区域就被当为背景,因此知觉的选择性反映的是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在考试中,比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红为对象,绿为背景。
大合唱时不张嘴的人,不张嘴的人为对象,张嘴唱的人为背景,这些都证实了在知觉过程中对象和背景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知觉的选择性。
2. 知觉的整体性--知觉对象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知觉的对象总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但我们总是把客观事物作为整体来感知,即把客观事物的个别特征综合为整体来反映,这是知觉的整体性。
对于这幅画而言,画者只画了一些关键的部分,而我们在知觉的时候会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将其部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认识这是一匹马,这反映了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总是把客观事物作为一个整体的感知和反映,在考试中,我们遇到的窥一斑而知全豹就体现了我们队一个事物关键部分的认知会转换为对整体的把握,反映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体现了整体性。
3. 知觉的理解性--个体经验不同对知觉对象赋予的意义不同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根绝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他,使其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同样一朵玫瑰花,普通人看来这就是一朵很漂亮的玫瑰花,诗人可能会看成爱的象征,而植物学家可能会从他的根茎叶去分析,因此对于同一对象,因为知觉主体的知识经验不一样,对其赋予了不同的一样,产生了不同的知觉结果,考试中,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或者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都是因为知觉的主体的经验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见解,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四个特性的例子对于知觉的这四种基本特性,考试的时候往往会给一个具体的题干描述,让考生选择对应的知觉特性。
所以这个知识点需要进行重点的学习和区分。
首先是知觉的选择性。
关于此特性的概念为: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
在此概念中,最重要的两个关键词就是对象和背景,对于此特性,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把对象从背景中知觉出来,这就叫知觉的选择性。
比如在我们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用笔在讲义上标记出重点知识,就是把这些重点知识作为知觉的对象,把它们从所有呈现的知识当中知觉出来的过程,体现的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14年山东德州考过一道题目: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体现的是知觉的哪个基本特性。
这道题目体现的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其次是知觉的整体性。
首先是概念: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的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但我们总是把客观事物作为整体来感知,即把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综合为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此概念中,最重要的两个关键词就是部分和整体。
因此,简单来说,由事物的部分推整体,体现的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比如我们古语有说:窥一斑而知全豹,也就是通过豹子的一个斑点,就可以得出这个动物是豹子。
体现的就是从部分推整体的过程,为知觉的整体性。
有一道考题说:漫画家勾勒数笔,别人就知道画的是谁。
这个体现的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再次是知觉的理解性。
它的概念是: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在此概念中,最重要的关键词就是知识经验。
体现的就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知识经验,因此对同样的事物也会有不同的理解。
典型的例子就是:1000个人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正是由于人们的知识经验不同,因此对于同样的人“哈姆雷特”就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和认识,这个体现的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简单一句话就是:单对象,多结果。
14年潍坊考过一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体现的是知觉的哪个特性。
简述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知觉选择性是指在感知和处理外界信息时,个体会根据自身兴趣、需要、经验和目标等因素,有选择性地关注某些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的倾向。
以下是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一些因素:
1. 个体的兴趣和需要:个体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兴趣和需要相关的信息,对于与自己关注或关心的主题、产品或活动等信息更容易吸引注意力。
2. 经验和知识:个体会倾向于选择与自身经验和知识相符合的信息。
根据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个体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处理相关的信息。
3. 目标和意图:个体的目标和意图会影响他们对信息的选择性。
个体会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目标和意图相符的信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意图。
4. 外部刺激的特点:某些外部刺激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容易引起个体的注意。
例如,鲜艳的颜色、强烈的声音或动作等,更容易引起个体的关注。
5. 个体的情绪和情感状态:个体的情绪和情感状态会影响他们对信息的选择性。
在积极情绪下的个体可能更容易选择积极的信息,而在消极情绪下的个体可能更容易选择消极的信息。
6. 社会和文化因素:个体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也会影响他们对信息的选择性。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会导致个体对信息的不同选择。
综上所述,个体的兴趣和需要、经验和知识、目标和意图、外部刺激的特点、个体的情绪和情感状态以及社会和文化因素等都会对知觉选择性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