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汽车可靠性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3.91 MB
- 文档页数:17
汽车的可靠性资料汽车的可靠性1 可靠性的定义⼴义可靠性由三⼤要素构成:可靠性、耐久性和维修性。
通常所说的可靠与不可靠,只是对汽车本⾝的质量⽽⾔。
1.1可靠性汽车的可靠性是指汽车产品在规定的使⽤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
汽车可靠性包括四个因素:汽车产品、规定条件、规定时间和规定功能。
汽车产品是指汽车整车、总成或零部件,它们都是汽车可靠性研究的对象。
规定条件是指规定的汽车产品⼯作条件,它包括:⽓候情况、道路状况、地理位置等环境条件,载荷性质、载荷种类、⾏驶速度等运⾏条件,维修⽅式、维修⽔平、维修制度等维修条件,存放环境、管理⽔平、驾驶技术等管理条件。
规定时间是指规定的汽车产品使⽤时间,它可以是时间单位(⼩时、天数、⽉数、年数),也可以是⾏驶⾥程数、⼯作循环次数等。
在汽车⼯程中,保修期、第⼀次⼤修⾥程、报废周期都是重要的特征时间。
规定功能是指汽车设计任务书、使⽤说明书、订货合同及国家标准规定的各种功能和性能要求。
不能完成规定功能就是不可靠,称之为发⽣了故障或失效。
根据故障的危害程度不同.汽车故障通常分类:1)致命故障。
指危及⼈⾝安全、引起主要总成报废、造成重⼤经济损失、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故障。
2)严重故障。
指引起主要零部件或总成损坏、影响⾏驶安全、不能⽤易损备件和随车⼯具在短时间(30min)内排除的故障。
3)⼀般故障。
指不影响⾏驶安全的⾮主要零部件故障,可⽤易损备件和随车⼯具在短时间(30min)内排除。
4)轻微故障。
指对汽车正常运⾏基本没有影响,不需要更换零部件,可⽤随车⼯具(5min内)较容易排除的故障。
1.2 汽车的耐久性:是指汽车进⼊极限技术状态之前,经预防维修(不更换主要总成和⼤修)维持⼯作能⼒的性能。
1.3维修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使⽤的产品,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法进⾏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能完成规定功能的能⼒。
1.4 汽车的使⽤期限:是指新车开始使⽤直⾄报废为⽌的使⽤延续时间(或⾏程)。
汽车维修工程习题第一章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一、名词解释1.汽车失效:汽车运行过程中,零部件逐渐丧失原由的或技术文件所要求的性能,而引起汽车技术状况变差,直至不能履行规定的功能,叫汽车失效。
2.汽车工作能力:汽车按技术文件规定使用性能指标,执行规定功能的能力,称汽车工作能力。
3.可靠度:汽车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不发生故障的概率。
4.可靠性: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四要素:产品、条件、时间、功能)。
5.汽车技术状况:汽车技术状况是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性能参数值(结构参数、技术状况参数)的总和。
二、填空题1、汽车早期失效期的基本特征是开始时失效率( 较高)。
2、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类型分为(突发性)、(渐进性)两类。
3、汽车失效类型有(磨损)、(疲劳断裂)、腐蚀、变形、老化。
4、对汽车而言,按照故障率函数特点,把故障分成早期失效期故障、(偶然失效期故障)、耗损失效期故障。
5、对汽车而言,可靠性标志着汽车在整个使用寿命周期内保持所需( )的性能。
6、引起零件失效的原因分为工作条件、设计制造以及()。
7、汽车的使用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的( )。
8、对汽车而言,可靠性标志着汽车在整个使用寿命周期内保持所需( )的性能。
三、判断题1、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使用可靠度取决于零部件引起的突发性和渐发性故障()四、简答题1、汽车技术状况恶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组成汽车零件间相互作用的结果(2)汽车使用与保管的环境条件的影响(3)以零件隐伤和过载等为主的偶然因素的作用。
2、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外观症状有哪些?(1)汽车的动力性下降。
(2)燃料和润滑油消耗增加。
(3)汽车制动性能变差。
(4)汽车操纵稳定性变差。
(5)汽车排放和噪音超限。
(6)行驶中出现异响和异常震动。
(7)汽车可靠性变差。
3、可靠性的定义是什么?4、产品可靠性分哪两类?它们的定义是什么?5、汽车可靠性的特点是什么?6、常用可靠性的评价指标有哪些?汽车可靠性寿命评价指标有哪两个?平均寿命的定义是什么?7、汽车常见的故障模式有哪些?举例说明。
《汽车可靠性》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名称:汽车可靠性Automotive Reliability2、学时:30 学分:23、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4、先修课程:汽车构造,汽车诊断与维修5、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生6、考核方式:考查7、建议教材、教学参考书:汽车可靠性。
肖生发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08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汽车可靠性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汽车可靠性主要介绍汽车可靠性的基本概念,汽车系统可靠性分析,汽车可靠性设计,汽车可靠性试验和汽车失效分析,汽车可靠性管理等内容。
期望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们熟悉和掌握汽车可靠性的基本知识,而且可以强化学生对汽车可靠性的实际应用能力,以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开展汽车可靠性方面的实践,也能有助于提高我国汽车行业汽车可靠性的研究水平。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成绩评定综合考虑,其中平日考勤占30%,期末成绩占70%。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清晰明了汽车可靠性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技术指标。
(2)能独立完成汽车可靠性的分析与设计。
(3)全面掌握汽车可靠性实验。
(4)了解汽车可靠性管理。
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汽车可靠性的概念,指标及常用方法.(2)实验的熟练理解.(3)汽车可靠性的设计与管理.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汽车可靠性分析方法.(2)对汽车可靠性试验的全面了解.(3)对汽车能进行基本的汽车可靠性设计.三、教学课程学时分配撰写人:刘建房系(部)公章:系(部)教学主管签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