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
- 格式:ppt
- 大小:6.68 MB
- 文档页数:33
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绿色化学”的宗旨是要求原料中的所有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
下列反应类型中,肯定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2.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国家节水标志”的图标是A.B.C.D.3.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制衣服用的棉花、羊毛、蚕丝等属于合成纤维B.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爱惜并保护水资源C.粉刷墙壁用的乳胶漆的主要原料——乳液是乳浊液D.氢氧燃料电池可用作汽车的驱动电源4.环境和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是三种重要化石燃料B.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C.太阳能、水能、风能是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的重要能源D.地下水资源的大量开采可以为人类解除水危机,人类不必再为淡水缺乏而苦恼5.“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
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的化工原料。
根据零排放的要求,以CO和H2合成的下列物质中,不符合要求的是A.甲醇(CH4O)B.乙酸(C2H4O2)C.乙醇(C2H6O)D.甲醛(CH2O)6.下列做法违背节水理念的是A.防止水龙头滴漏B.采用大水漫灌农作物C.使用节水器具D.循环利用工业用水7.下列图标,属于“国家节水标志”的是A.B.C.D.8.城市污水经深度净化处理后的水统称“中水”, 因为水质介于自来水(上水)与排入管道的污水(下水)之间,故名为“中水”, 说法正确的是A.“中水”是一种饮用水B.利用“中水”有利于节约水资源C.“中水”中水分子的构成与蒸馏水中水分子的构成不同D.将生活污水净化处理成“中水”的过程中要过滤、吸附和蒸馏9.在初中校园的学生洗手间内应该粘贴的图标是A.B.C.D.10.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端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B.为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C.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实验,不能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D.明矾可把硬水转化为软水11.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工业废水不能直接排放C.流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浇花、拖地或冲厕所D.水通电分解时正极产生的氢气与负极产生的氧气体积比约为2:112.2016年“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下列说法不符合主题要求的是A.回收废旧电池,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B.采用“绿色化学”生产工艺,提高原料运用率C.大力发展新能源,禁止使用化石燃料D.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合理利用,减少污染13.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九年级化学上册目录鲁教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第二单元探索水世界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第四节元素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
第三单元溶液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到实验室去: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
第三节氧气
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九年级化学下册目录鲁教版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
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
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
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第二节海水“晒盐“
第三节海水“制碱“
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第九单元金属
第一节常见的金属材料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钢铁的锈蚀与防护
到实验室去探究金属的性质
第十单元化学与健康
第一节食物中的有机物
第二节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第一节化学与能源开发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
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
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
初中化学·教案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了解防治水、大气污染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2.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了解我国主要的酸雨分布区以及防治酸雨的主要措施。
3.了解“绿色化学”的核心和目标。
过程与方法:1.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禁止某些反应的发生、控制或改变反应途径等拒绝有害物质的产生;另一方面是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2.联系实际,调查当地大气污染情况,提出防治措施。
3.学会应用有关图表和资料,揭示问题,总结规律,进行综合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的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 认识环保的意义,树立"环境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全球意识",认识参加国际合作在保护大气环境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产生的原因及保护的措施。
【教学难点】1.大气污染的危害性。
2.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3.“绿色化学”理念的理解。
4.认识酸雨的成因及危害。
5“绿色化学”理念的宗旨。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图片【讲解】目前世界各国对水污染普遍采用综合防治措施:依据不同的水质标准对水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加强水质监测,禁止污水的任意排放;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力争实现无污染生产。
灰进行中和3、用粉碎的石灰石与其反应4、用生石灰与其反应其中用石灰石最好观看图片思考论到实践的升华使学生明确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治理污染的能力在逐渐加强。
二、还人类洁净的空气我们天天生活在大气中,你对大气的污染有哪些了解?[讲解]当今全球性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都与空气的污染有关[讨论]二氧化硫等物质是如何形成酸雨的?[展示]图片。
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学生通过对《水和溶液》、《我们周围的空气》两单元内容的学习,对空气、水的污染已有所了解,对污染防治措施也有所认识,只是比较肤浅。
本节课通过“保护生命之源”、“还人类洁净的空气”、“与自然和谐相处”三个切实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强化绿色化学意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危害,了解防治水、大气污染的方法和措施。
了解绿色化学的核心和目标。
2.过程与方法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禁止某些反应,控制或改变反应途径等方式杜绝有害物质产生,另一方面是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树立绿色化学观念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准备】一周前准备的“实验探究11-3”和网上下载的有关图片、音像。
一、导入新课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描绘出如诗如画美丽的大自然;然而,由于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随意向大自然排放或倾倒有害物质,对生态环境已造成严重污染与破坏,防止环境污染已成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保障社会持续发展的全球性大事。
二、推进新课活动1 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及对农作物的作用【板书】一、保护生命之源【阅读】先阅读课本P108~109页,然后交流讨论下列问题。
【讨论】列举你所熟知的污染现象,指出造成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交流】水污染源:工业废水、废渣任意排放;农业废水任意排放;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讨论】水体污染造成哪些危害?【交流】危害:破坏生态平衡,危害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并造成对人体的危害;形成赤潮和水华。
【讨论】如何防治水体污染?具体有哪些方法?【交流】措施:依据不同的水质标准对水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加强水质监测;禁止污水任意排放;加强对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力争实现无污染生产。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养成路径摘要: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在化学中加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
基于此,本文为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如何开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提出以下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新课标:《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初中化学要围绕核心素养展开教学,化学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教师要遵循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发挥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将核心素养融入到化学教学中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高自身科学修养。
一、利用信息技术培育学生化学观念鲁教版八年级化学中《水分子的变化》这一课,教师就可以利用其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念。
首先教师要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认识水分子及其变化。
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引导学生观察,会发现两个电极都有气泡产生,两侧的玻璃管液面在下降,并且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和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1:2。
然后教师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发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另一边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尖嘴处,发现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通过简单的火柴测试学生就能分辨水在通电的情况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让学生从现象中提炼化学原理,并且化学变化也是遵循一定的规律。
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这个分解过程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因此,为了将抽象概念具体化,让学生加深理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水分子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用动画的形式为学生播放。
在动画中,学生直观地看到两个水分子被破坏,两个氧原子聚合在一起变成了一个氧分子,而四个氢原子两两抱团变成了两个氢分子,也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变了,但是原子的数量和性质没变。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其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课标分析:化学与社会发展一、化学与社会发展在教材中的地位“化学与社会发展”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中五个一级主题之一.该主题以能源、资源、健康、材料以及环境为线索,涉及空气污染及防治、水资源保护、土壤的改良、石油加工、海水淡化、合成材料、微量元素、燃料及其利用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提出了相关的活动要求,是体现化学教育价值的主要内容。
加强本主题的教学,对于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增强化学教育的实践性,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对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正确价值观,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非常重要的.本主题将带领学生从“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材料”“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环境”四方面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帮助学生建立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点;认识人类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知道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环境污染的治理均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
二、有关科学探究的内容新课程强调化学课程内容必须适应科学发展和时代的要求。
事实证明,现代社会的四大支柱——材料、生命、环境和能源,无一不是以化学为直接基础的,化学已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
本主题涉及面很广,涉及初中教材许多单元的内容,并且与生物、物理、地理等学科都有联系,能帮助学生加深、扩展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是体现化学教育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增强化学教育的实践性,体现STS的理念,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都是极其重要的。
在教学中主要注意以下重点:第一节,化学与能源1. 了解化学在能源领域中的作用,以及几种能量(化学能与电能、热能、光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和装置。
重点了解氢能源的特点,能在实验室里自行制备氢气。
2. 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自然资源及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3. 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高中化学人教版教材目录(全)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化学与生活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第一节合金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第二节爱护水资源第三节垃圾资源化化学与技术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课题1 化学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课题3 纯碱的生产第二单元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课题1 获取洁净的水课题2 海水的综合利用课题3 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第三单元化学与材料的发展课题1 无机非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材料课题3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第四单元化学与技术的发展课题1 化肥和农药课题2 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学品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共价键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一节晶体的常识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第三节金属晶体第四节离子晶体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二节燃烧热能源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第二节化学电源第三节电解池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第二节芳香烃第三节卤代烃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第二节醛第三节羧酸酯第四节有机合成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第一节油脂第二节糖类第三节蛋白质和核酸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第二节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第三节功能高分子材料实验化学第一单元从实验走进化学课题一实验化学起步课题二化学实验的绿色追求第二单元物质的获取课题一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课题二物质的制备第三单元物质的检测课题一物质的检验课题二物质含量的测定第四单元研究型实验课题一物质性质的研究课题二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课题三综合实验设计鲁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目录高一化学教材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第二章碱金属第一节钠第二节钠的化合物第三节碱金属元素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四章卤素第一节氯气第二节卤族元素第三节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第四节化学键第六章氧族元素环境保护第一节氧族元素第二节二氧化硫第三节硫酸第四节环境保护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第一节碳族元素第二节硅和二氧化硅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高二化学教材第一章氮族元素第一节氮和磷第二节氨铵盐第三节硝酸第四节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第五节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第二章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节化学平衡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四节合成氨条件的选择第三章电离平衡第一节电离平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四节酸碱中和滴定第四章几种重要的金属第一节镁和铝第二节铁和铁的化合物第三节金属的冶炼第四节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第五章烃第一节甲烷第二节烷烃第三节乙烯烯烃第四节乙炔炔烃第五节苯芳香烃第六节石油的分馏第六章烃的衍生物第一节溴乙烷卤代烃第二节乙醇醇类第三节有机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第四节苯酚第五节乙醛醛类第六节乙酸羧酸第七章糖类油脂蛋白质第一节葡萄糖蔗糖第二节淀粉纤维素第三节油脂第四节蛋白质第八章合成材料第一节有机高分子材料简介第二节合成材料第三节新型高分子高三化学教材第一单元晶体的类型与性质第一节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第二节金属晶体第二单元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第一节胶体第二节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第三单元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第一节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二节离子反应的实质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第四节燃烧热和中和热第四单元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第一节电解原理第二节氯碱工业第五单元硫酸工业第一节接触法制硫酸第二节关于硫酸工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讨论第六单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一节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二节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三节物质检验方案的设计第四节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不同就是要理解。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概念:相对于特定中心事物而言的。
围绕中心事物的周边事物的总和,就是该主体事物的环境。
环境科学中所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围绕着人群的,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外界事物和因素的总和。
环境分类:按主体分:人类环境和生物环境按性质分: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按范围大小分: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等环境问题:指包括一切形式的环境恶化或对生物圈的一切不利影响。
分类:➢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环境问题,如火山爆发、海啸、地震、洪涝、干旱和滑坡等引起。
(自然灾害问题、第一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包括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方面(第二环境问题)。
一般所说的环境问题是指次生环境问题,也是环境科学研究的重点次生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ϒ资源开发过程中过度地向自然索取ϒ在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过程中向环境释放出废物和废能ϒ经济建设对环境的干扰ϒ人口增长引起单位时间和空间中人类活动频度增加第二节环境污染与环境污染物定义:环境污染一般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导致有害物质进入环境,在环境中的累积数量和速率超过了环境的净化能力,从而使环境质量变差,对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产生了有害影响。
分类ϒ按污染对象(要素)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
ϒ按污染物的排放方式分:废水污染、废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ϒ按污染物的性质分: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等。
ϒ按污染物的分布范围分:全球性污染、区域性污染、局部性污染等环境化学污染物➢1.元素:如汞、镉、铅、砷、铬等重金属和类金属、卤素、氧(臭氧)、黄磷等。
➢2.无机物:如无机酸、碱、盐类、氰化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卤化物、卤间化合物(如ClF、BrF3、IF5、BrCl、IBr3等)、卤氧化物(ClO2)、硅的无机化合物(如石棉)、无机磷化合物、硫的无机化合物等。
第六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学习目标:1、知道水、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2、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形成绿色化学观学习任务:一、小组活动某工厂近期排出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盐酸,现将废液调至中性,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那种方案最合理。
二、学以致用1、下列物质,最不易被酸雨腐蚀是()A、铜雕像B、大理石栏杆C、铝合金D、铁轨2、写出酸雨腐蚀大理石雕像的反应原理———————————————————3、汽车尾气也是导致酸雨的原因,通过贵金属的催化,可使有害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化为无害气体,反应原理是———————————————————三、学会分析1、在下列反应中,哪种反应类型符合绿色化学的原理()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利用废铜制取硫酸铜方案如下氧气稀硫酸(1)Cu CuO CuSO4浓硫酸(2)Cu CuSO4(提示:Cu+2H2SO4=CuSO4+SO2↑+H2O)哪个方案符合绿色化学的原理,说明原因。
四、我的责任:保护环境,我来做。
关于学情的研究学生的知识体系:本节课是在空气成分知识学习之后,是对空气污染的知识的补充学习。
复习回顾空气污染物,让学生观察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站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去认识化学。
学生能力体系。
首先学生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利用网络学习;其次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通过自己学习,归纳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的危害。
学生的情感体系:本单元前面的学习,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出重大的贡献。
为学生理解化学对环境保护有重要作用奠定基础,使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
小组情况分析:本班分为七组,是以全学科总体表现分组,(在化学上偶有不太均衡的情况。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案(优秀9篇)九年级化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肥的种类和特性2.学会对铵根离子的检验3.了解常见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过程和方法:1.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2. 增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重点:1.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特性2.铵根离子的检验难点:1.铵根离子的检验2.化学肥料成分的记忆。
课前准备:教师:以举出所知道的化肥引出课题,对常见的化肥的物理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看书自己总结;对铵根离子的检验的教学通过实验,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学生: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看书、讨论、实验探究,重点掌握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教学过程:一。
化学肥料1、氮肥氨水NH3•H2O 易溶于水低温密封碳酸氢铵NH4HCO3硝酸铵NH4NO3氯化铵NH4Cl硫酸铵(NH4)2SO4尿素CO(NH2)2【小结】氮元素可使植物细胞加速分裂和生长,促进植物枝叶茂盛。
磷元素使植物提早开花结果,增强抵抗力。
钾元素有利光合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健壮。
这三种元素都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成分。
【结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逸出,这是快速检验铵盐的方法。
2、磷肥它是含有磷酸根的盐。
主要有磷矿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钙镁磷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磷酸镁)、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铵NH4H2PO4 磷酸氢二铵(NH4)2HPO43、钾肥硫酸钾(K2SO4) 氯化钾(KCl)碳酸钾(K2CO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4、复合肥料硝酸钾KNO3磷酸二氢钾KH2PO45、微量元素肥料如B、Mn、Cu、Zn等6、农家肥料二、农药1、作用2、危害三、随堂检测题l.氨水见光后易挥发和分解,所以容器口必须___,且放在棕色瓶中。
2.硝铵在高温或猛烈撞击时会爆炸,碳铵在受热时会全部分解成气体。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教案恰当地挑选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落后生,使全部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浏览,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浏览,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教案1《环境保护》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安排在第一册课本知识学完后讲授。
本节教学内容是对课本中显现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会关注的热门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的总结,是一节归纳复习课。
环境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门问题,也是近年来中考的热门考点之一。
在教材中,环境问题倍受关注,显现频率较高,但知识点较分散。
本节课不但对整册书有关环境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且对相干知识加以扩大,讲授进程中重视中考热门问题的渗透,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更轻松,做到有的放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认识,使知识更加全面、系统。
教师在认真研究、分析教材后肯定小组活动内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本地环境状态调查,供学生挑选。
这样做可使全部学生都动起来,让其“有事能做”,“有事可做”,“有事愿做”。
环境问题贯穿全部中学化学的学习,知识内容可发展、适用年级可扩大。
高中化学教材中触及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很多,例如:高二教材氮族元素这章中介绍了“汽车尾气”中氮氧化合物的污染,在学了有机物的初步知识后介绍了“合成洗涤剂”对水体的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等。
初三学生立刻就要进入高中学习,高中学生可在此基础上连续探索、扩大研究。
他们可以在学习了更多的化学知识后,对环境问题的有更多的、更深的了解。
也就是说,初中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认识,可以为高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也就是说本节课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化学已有了半年的时间,对于环境问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知道了学习化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解决环境问题。
第四单元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1. 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量或生成物生成量的大小。
通常用化学式表示:aA+bB→cC+dD,表示反应速率可以表示为:v=(-Δ[A])/aΔt=(-Δ[B])/bΔt=Δ[C]/cΔt=Δ[D]/dΔt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1)温度: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快;温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
(2)浓度: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加快;浓度减少,反应速率减慢。
(3)固体颗粒大小:颗粒越细,反应速率越快。
(4)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5)催化剂: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
3. 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反应速率可以用化学式表达:v=k[A]^m[B]^n,其中k为速率常数,m和n为反应物的反应级数。
第二节化学平衡1. 化学平衡的概念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一定比例的状态。
2.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K是描述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之比的一个常数。
3. 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常数K的计算公式为K=[C]^c[D]^d/[A]^a[B]^b,其中[]表示浓度,a、b、c、d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
4.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温度:温度升高,绝大多数反应的平衡常数会增大。
(2)浓度:浓度的增大或减小,可以影响反应的方向,但不会改变平衡常数的大小。
(3)压力:气相反应中,压力的增大可以影响反应的方向,但不会改变平衡常数的大小。
(4)催化剂:催化剂只影响反应的速率,不影响平衡常数的大小。
第三节化学平衡与能量1. 平衡与热力学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自由能变化为0,即ΔG=0。
2. 平衡与热动力学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能量差异,可以影响反应的速率,但不会改变平衡常数的大小。
3. 平衡与化学反应的方向离开平衡态后,系统会追求新的平衡态,反应向正向或逆向进行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差异。
第四节化学平衡的应用1. 达到平衡的实验条件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压力、浓度、催化剂等条件来达到平衡。
高一化学第三节、第四节硫酸、环境保护【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三节、第四节 硫酸、环境保护 二. 教学目标:1. 掌握浓硫酸的性质(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2. 掌握稀硫酸的化学性质;3. 掌握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4. 掌握硫酸工业的化学反应原理;5. 了解环保知识、加强环保意识。
三. 教学重点:1. 浓硫酸的三大特性;2.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四. 教学难点:浓硫酸的氧化性。
五. 知识分析: (一)硫酸1. 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二元强酸)(1)跟酸碱指示剂作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
(2)跟活泼的金属反应:++H Zn — (3)跟碱性氧化物反应:++H CuO — (4)跟碱反应:42SO H NaOH +— 422)(SO H OH Cu +— 422)(SO H OH Ba +—(5)跟盐反应:4232SO H CO Na +— 422SO H BaCl +—2. 浓硫酸(1)物理性质:无色油状液体,常见的浓硫酸质量分数为98.3%,沸点为338℃,高沸点难挥发性。
思考: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2)化学性质:① 吸水性(干燥剂) 三种形式:<1> 与水任意比例混溶,溶于水剧烈放热。
<2> 吸收气体中水蒸气(作为干燥剂,不能干燥硫化氢、溴化氢、碘化氢、氨气) <3> 与结晶水合物反应。
实验:浓硫酸与胆矾反应,由胆矾蓝色变为白色说明浓硫酸有吸水性。
② 脱水性(炭化)实验6—3:潮湿的纸屑、棉花、木屑中分别滴入几滴浓硫酸。
现象:三种物质都发生了变化,生成了黑色的炭。
实验6—4:在200mL 烧杯中放入20g 蔗糖,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
然后再加入15mL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迅速搅拌。
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
说明:<1> 脱水性是浓硫酸的性质,而非稀硫酸的性质,即浓硫酸有脱水性。
高一化学第六章氧族元素第四节环境保护(教学设计与反思)化学教学反思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危害、防治措施以及大气污染的种类。
2.了解水污染的定义、危害、防治措施以及水污染的种类。
3.了解土壤污染的定义、危害、防治措施以及土壤污染的种类。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调查及查阅有关保护环境的资料,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能力。
(三)情感目标:懂得人类与环境、化学与环境科学的关系,领悟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环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污染的措施。
教学重点课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教学方法调研、访问、上网查询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在座各位都是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喜欢追求时尚,也很爱美。
可你们可曾想过隐藏在美背后的阴影?有部分女生,很想保养好一头乌黑的秀发,于是天天洗发,有的甚至一天洗好几次,可是“小姐们”,你们可曾知洗发香波中含有的苯酚有毒,还有一些香水、唇膏等化妆品也含有一定毒性。
有部分男生,年纪轻轻的,就架了一个“大烟囱”,每天都要吹云吐雾,可你们可知,香烟中对人体健康有明显毒害的物质就高达30多种?这些都是发人深思的事实,至于详情,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究。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环保的一些相关知识,相信大家一定会受益非浅,对老师刚才所讲的几件小事也会有新的认识。
(在课前,学生昏昏欲睡,从学生切身出发,以幽默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入题』有位学者,他在欧洲一个城市的海滨公园的草坪边的椅子上歇息,看见旁边长椅上与父母在一起的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走到十多米开外的一个垃圾桶,把一张巧克力的包装纸扔了进去,又高高兴兴的走回来。
那位学者便问小女孩,你为什么走那么远去扔一张纸呢?那女孩认真地回答,这草地那么美,要是我把废纸扔在上面,它就不美了。
回国后,那学者在我国某城市一个街心花园的草地边,也碰到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与父母一起散步,那女孩吃过冰淇淋,也走过去把包装纸扔进了垃圾箱,学者便问她:小朋友,你干吗走那么远去扔一张纸呢?女孩悄悄地说:妈妈说,城管叔叔就在那边,乱扔要罚款的!通过这两件小事,那位学者道出了他内心的感慨:两个同龄的小孩的环保意识和教育观念竟有如此的差距!环保,在我们中国,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环保的一些相关知识,相信大家一定会受益非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