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
- 格式:docx
- 大小:36.87 KB
- 文档页数:19
杜威传播学者杜威传播学早期学术思想源流包括欧洲源流和美国源流,杜威就是美国源流的代表人物。
一、杜威简介杜威(John Dewey)是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
而对于杜威来说,传播学,就如 D.J.切特罗姆所说:现代传播在“杜威的工作中却不是主要课题,对于杜威漫长丰富的一生事业来说,它确实可以看成是个次要的小题目。
”传播之于杜威,尽管次要,但意义非同寻常。
它不仅曾是杜威重要的关注对象,而且与他其他领域的许多思想相互关联;它承担了推动社会改革运动的使命,也是晚年杜威在各种不同背景下反复思考的问题。
因此,杜威的传播思想不可忽略,尤其应该成为传播思想史和传播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杜威的传播思想是他为新时期的进步主义确定基调的集中表现,他也是在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通过关于传播本质和社会作用的论述,为库利、米德等其他早期传播思想家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理解现代西方传播思想的发展变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二、杜威与传播学(一)杜威的传播观杜威从经验自然主义哲学观出发,形成了自己对传播的理解:活动参与和经验共享。
杜威认为,传播能改变活动参与的双方,使经验共享,使行动合作。
杜威所言的“经验共享”和“活动参与”,不仅有意义的共享,还有经验的共享,更重要的是把传播视为人们共同从事社会实践活动。
这种活动包括有机体与自然以及有机体之间的互相作用,它对有机体和自然都发生社会作用,正是这种作用使人从动物进化到人,即人的社会化过程。
杜威是把社会作为有机体来研究的。
他最著名的观念是:大众传播是社会变迁的工具,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把这些观念灌输给了其学生库利和帕克。
他还认为,“有组织的信息”能帮助创造一个“伟大的社会”。
在杜威看来,社会整体的存在高于社会的个人的利益”,而“传播的功能就是要使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相协调”。
现代传播对于社会存在的意义杜威在《民主与教育》(1915)一书中说:“社会不仅是由于传递、传播而得以持续存在,而且还应该说是在传递、传播之中存在着。
杜威简介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
出生在佛蒙特州柏林顿市附近的农村,祖先三代都是佛蒙特州的农民。
柏林顿市人口近一万五千人,其中约半数为本地人,半数来自爱尔兰和魁北克。
本地出生的人包括在佛蒙特州或新英格兰其他地方居住很久的盎格鲁撒克逊中产阶级新教徒家庭的后裔。
杜威就是在这样一个群体的传统中成长起来的。
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和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明日之学校》(1915)、《经验与教育》(1938)和《人的问题》(1946)等。
思想背景19世纪当时流行的是殖民时期筵席下来的旧教育,再加上19世纪后期从德国传入的赫尔巴特教学方法逐渐刻板化,使得当时的学校陈陈相因,缺乏生气。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当时传统教育的改造者,是新教育的拓荒者,他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
思想内容(一)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
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
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
(二)教育无目的论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的。
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
实则,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
(三)“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著名教育家杜威是谁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与哲学家,他提出的教育思想体系为教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你知道杜威这个人物哪些资料介绍?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著名教育家杜威约翰·杜威(John Dewey),美国早期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他生于佛蒙特州,在佛蒙特大学读书。
后来他在霍普金斯大学的赫尔门下学习。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最有声望的实用主义哲学家。
他于1879年毕业于佛蒙特大学,后进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研究师从皮尔士,1884年获博士学位,此后相继在密执安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五四运动前后他曾来中国讲学,促进了实用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哲学的改造》(1920)、《经验与自然》(1925)、《确定性的寻求》(1929)等。
1884年杜威获取博士学位后在密执安和明尼苏达大学任教。
1886年他出版了第一本美日心理学教科书,在当时很受欢迎。
1894年到芝加哥大学任教工作十年。
这十年是他对心理学有重大影响的时期。
1904年他到哥伦比亚大学教书直到1930年退休。
在那里他不再研究心理学,而只是把心理学应用到教育和哲学方面,宣扬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学思想。
近代美国教育思想家、实用主义哲学家,恐怕没有一个能够比得上杜威对美国及世界教育思想与实施,有其深远的影响及无与伦比的贡献。
杜威不仅是二十世纪中的一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而且在美国国内,也是一位积极推动社会改革,倡言民主政治理想的所谓自由主义派人士,同时也是一位致力于民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实践者。
他的思想,不仅形成了美国继实用主义之后而起的实验主义(Experimentalism)哲学体系,而且也是间接影响到新教育──所谓进步主义教育──实施与理论的一位教育哲学家。
由于他毕生从事著作、教学,受业学生分居世界各地,故其影响是他人所不能匹敌的。
美国著名哲学、教育家杜威经典语录杜威哲理名言名句导读:1、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
——杜威《我的教育信条》2、所谓恶人,无论有过多么善良的过去,也已滑向堕落的道路而消逝其善良性;所谓善人,即使有过道德上不堪提及的过去,但他还是向着善良前进的人。
——杜威3、失败是一种教育,知道什么叫“思考”的人,不管他是成功或失败,都能学到很多东西。
——杜威4、教师总是真正上帝的代言者,真正天国的引路人。
——杜威《我的教育信条》5、对我来说,信念意味着不担心。
——杜威6、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
——杜威7、支配想像的是未来,而不是过去。
黄金时代是在我们前面,不是在我们背后。
——杜威《哲学的改造》8、科学的伟大进步,来源于崭新与大胆的想像力。
——杜威9、一件事若过于注重实用,就反为不且实用——约翰·杜威10、要真正做到多思,我们必须甘心忍受并延续那种疑惑的状态,这是对彻底探究的动力,这样就不至于在示获充足理由之前接受某一设想或肯定某一信念。
——约翰·杜威11、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
——杜威12、劳动受人推崇。
为社会服务是很受人赞赏的道德理想。
——杜威13、科学最伟大的进步是由崭新的大胆的想象力所带来的——杜威14、如果他不能筹划他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寻找出路,他就学不到什么;即使他能背出一些正确答案,百分之百正确,他还是学不到什么。
——约翰·杜威15、"找出一个人最适合做的并保障他(她)能够去做的机遇环境,是通往幸福的关键。
英语原文:To find out what one is fitted to do, and"to secure"an opportunity to do it, is the key to happiness. ——约翰·杜威" 16、感觉标志着行为习惯发生了从一个过程进入另一个行动方式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感觉都是“相对”的。
有关杜威的知识点总结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20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功能主义心理学和进步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对教育理论和实践,社会政治、民主和道德哲学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在国际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对杜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一、生平杜威出生于美国佛蒙特州,后来移居康涅狄克州。
他曾在弗吉尼亚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哲学和心理学学位,并于1884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他在多所大学任教,并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了实验教育学,使得他成为了一位教育革新的先驱者。
杜威早年受到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影响,后来又受到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詹姆斯的心理学实验方法的影响。
他对于人类的智力和社会进步,以及科学方法的发展都保持着极大的兴趣,这些思想都在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有所体现。
二、教育理论1. 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杜威提出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张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技能,使其在社会中能够发挥作用。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一个与现实紧密结合的过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实际技能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杜威强调实践教育和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提倡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
2. 经验主义教育理论杜威的教育理论强调学生的经验和实践是教育的基础,他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积极的、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体验。
因此,他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问题解决,以此促进其全面发展。
3. 民主教育理论杜威认为,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和公民道德的重要工具,他主张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对社会责任感。
他强调学校应该是一个民主社会的缩影,学生应该参与学校的组织和管理,以此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民主意识。
三、心理学理论1. 功能主义心理学理论杜威是功能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于心理过程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心理功能的目的和作用,而不是其结构和机制。
第1篇一、引言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世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道德教育领域,杜威提出了独特的观点,强调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情境性。
本文将从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出发,结合我国教育现状,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杜威道德教育思想概述1. 道德教育的本质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的道德品质,使其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有爱心的人。
他强调道德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培养其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
2. 道德教育的目的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体能够适应社会生活,实现自我价值。
他主张道德教育应该关注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培养其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3. 道德教育的方法杜威强调道德教育的方法应该是实践性的,主张通过情境教学、体验教学等方式,使个体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道德、体验道德、实践道德。
三、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1. 重视道德教育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启示我们,在我国教育改革中,应重视道德教育,将其纳入教育体系的核心地位。
通过道德教育,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公民,为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2. 注重个体发展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强调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启示我们在道德教育中应注重个体发展。
关注个体在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方面的需求,使个体在道德教育中实现自我价值。
3. 强化实践性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主张通过情境教学、体验教学等方式,使个体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道德、体验道德、实践道德。
这启示我们在道德教育中应强化实践性,让个体在实践中体验道德、感悟道德。
4. 关注道德情感杜威认为,道德教育应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培养其道德情感。
这启示我们在道德教育中应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感需求,激发其道德情感,使其在道德教育中产生共鸣。
四、结语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深入挖掘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内涵,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推动道德教育改革,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公民。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20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他的道德教育思想为世人所重视和研究。
杜威认为,道德教育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教育实践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杜威强调了道德教育的社会性和现实性。
他认为,道德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道德教育应当融入到社会生活中,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杜威主张通过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和价值观念,使他们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杜威强调了道德教育的民主性。
他认为,道德教育应当是共同参与、平等对话的过程,而不应当是一种权威式的灌输。
在他看来,民主精神是道德教育的本质,学生在学校中应当体验到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通过讨论、合作等方式来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杜威的民主道德教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道德教育模式,即注重个体参与和民主决策的教育模式。
杜威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道德教育理念。
他认为,学生应当成为道德教育的主体,他们应当在实践中主动构建自己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而不是被 passively 接受他人的道德规范。
杜威要求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和个性化的辅导来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道德品质,从而构建积极向上的道德个性。
杜威强调了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的融合。
他认为,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是相互关联的,不能割裂开来。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应当融入大量的道德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杜威主张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来促进学生的道德全面发展。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意义。
在今天我们进行道德教育时,我们可以借鉴杜威的思想,让道德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注重学生的民主参与和实践经验,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与道德的融合,从而培养出更加全面、积极向上的人才。
杜威的简介杜威的简介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名人姓名:杜威出生年代:1859-1952名人职称: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名人国家:美国相关介绍: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美国着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
出生在佛蒙特州柏林顿市附近的农村,祖先三代都是佛蒙特州的农民。
柏林顿市人口近一万五千人,其中约半数为本地人,半数来自爱尔兰和魁北克。
本地出生的人包括在佛蒙特州或新英格兰其他地方居住很久的盎格鲁撒克逊中产阶级新教徒家庭的后裔。
杜威就是在这样一个群体的传统中成长起来的。
杜威在柏林顿市上公立学校,毕业后入本地的佛蒙特大学。
大学第四年,他学习了基本的政治、经济、哲学和宗教理论,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大学毕业后,在中学任教三年。
1882年进霍布金斯大学攻读哲学。
受到来自密歇根大学客座教授、新黑格尔主义的主要倡导者莫理斯和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思想复兴的影响。
他发现,这个哲学强调宇宙的精神的和有机的性质,正是他一直在模糊地探索着的东西,他热切地信奉这个哲学。
1884年,杜威获得霍布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同年秋,受聘为密歇根大学哲学和心理学讲师。
除1888~1889年曾在明尼苏达大学任哲学教授以外,杜威在密歇根工作了十年。
在此期间,他主要致力于黑格尔和英国新黑格尔主义哲学研究,对霍尔与詹姆斯在美国提出的新实验生理心理学进行了深入研究。
杜威对教育的兴趣始于在密歇根的年代。
他发现多数学校正沿着早先的传统路线进行,没有适应儿童心理学的最新发现和变革中的民主社会秩序的需要。
寻找一种能补救这些缺陷的教育哲学,成了杜威主要关切的事情。
1894年,他离开密歇根,任芝加哥大学哲学教授,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
他在芝加哥的成就使他获得全国的名望。
进化论的生物学和心理学在他的思想中越来越占优势,导致他抛弃黑格尔的理论,接受工具主义的认识论。
杜威名词解释杜威相关名词解释1. 杜威(John Dewey)杜威(John Dewey)是一位美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被公认为教育改革和实用主义教育的重要代表。
他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实践经验和社会背景对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点。
2. 杜威教育理论杜威的教育理论是他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实用主义教育观:杜威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技能,帮助他们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经验主义学习:杜威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学习,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
•学生中心的教育:杜威主张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主动性和创造力。
•社会导向的教育:杜威认为教育应该紧密结合社会情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民主教育理念:杜威主张以民主的方式管理和组织教育,让学生参与决策和合作。
3. 杜威实验学校杜威实验学校是以杜威的教育理念为基础建立的学校模式。
这类学校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提供具体实践和体验的教育方式。
学生在这种学校中通过参与项目和实践活动来学习,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杜威主义杜威主义是指杜威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强调以实践为基础的学习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杜威主义的教育方法在教育改革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于传统教育方式的转变和学校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5. 杜威式教育杜威式教育是指基于杜威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进行的教育实践。
这种教育方式注重学生的实践经验和主动性,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帮助学生发展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杜威学派杜威学派是指以杜威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作为基础,对教育领域进行研究和改革的一群教育学者和教育管理者。
这个学派通过推广杜威的教育观点,探索和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对现代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以上是针对“杜威”的相关名词解释。
杜威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对于教育领域的发展和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我们思考和探索教育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第1篇一、引言约翰·杜威(John Dewey)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
他的教育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主张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杜威的教学实践,分析其核心教育理念,并结合具体案例展示其实践探索。
二、杜威的教学实践核心教育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杜威认为,教育应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经验为基础,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创造。
2. 实践性教学杜威强调实践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主张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杜威认为,教育应关注历史与现实,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认识现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他主张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教育,使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 综合性教育杜威主张教育应涵盖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他认为,教育应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三、杜威的教学实践探索1. 蒙台梭利教学法杜威曾深入研究蒙台梭利教学法,并借鉴其理念。
蒙台梭利教学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索,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杜威认为,蒙台梭利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2. 项目式学习杜威提倡项目式学习,即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 教学案例:芝加哥实验室学校芝加哥实验室学校是杜威教育理念的典型实践案例。
该校采用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实验室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实验室学校的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4. 教学案例:杜威与儿童图书馆杜威在儿童图书馆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杜威杜威是一位在西方世界中被称为大师的著名学者,其教育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现代世界的一部教育名著。
他的教育思想在19世纪末产生于社会急剧发展、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的美国,目的在于改造旧学校,使学校在社会改良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杜威强调教育的“社会方面”,是其教育理论的一个根本出发点;同时,杜威又从经验论哲学观点和机能主义、本能论心理学观点出发,突出了教育的“儿童方面”。
他力图把这二个方面综合起来讨论,从而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等主张;要求把社会的需要、儿童的发展以及教育的过程都作为教育的目的;强调课程、教材、教法都必须同社会生活直接联系起来,并充分顾及儿童的特点和兴趣,鼓励儿童从活动中进行发现式的学习。
杜威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把儿童的兴趣和活动引导到合乎社会要求的轨道上来,使他们适应社会的需要。
因此,儿童的整个学习过程就是道德教育的过程,儿童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社会教育。
杜威所有这些论述中,既有谬误,也有合理的因素,因此他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
对于教育史上这样一位影响巨大的人物,我们应该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给予恰当的评价。
▇教材(返回索引)张季娟、袁锐锷编著《外国教育史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修订版:第二十四章杜威的教育思想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现代著名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
《新大英百科全书》(1979年版)在介绍杜威时说,他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教育改革中所谓进步运动的卓越思想家”。
1930年,巴黎大学在授予杜威荣誉博士学位时,称他是“美国精神的最深刻、最完全的表现”(转引自《新大英百科全书》第5卷,1979年版,第680页)。
杜威的教育思想曾经在全世界广泛传播,有人说,“杜威的教育学说,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且影响了全世界”。
可以认为,杜威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
杜威关于教育的语录1. 杜威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你想想,就像给孩子一个兴趣的小火苗,然后看着它熊熊燃烧,多棒啊!比如鼓励孩子对天文感兴趣,他可能就会像火箭一样在知识的宇宙中飞驰。
2. 杜威讲教育即生长,这多有道理呀!那不就像小树苗一点点长大,变得枝繁叶茂嘛!就像看着孩子从牙牙学语到能说会道,这过程多让人惊喜。
3.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非将来生活的预备,这不是很对嘛!难道教育就是为了以后吗?当下的体验就不重要啦?就像和孩子一起做手工,享受的就是那个当下的快乐呀。
4. 杜威说如果我们还用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那等于抹杀孩子的明天,哎呀,这话说得太深刻啦!好比一直让孩子死记硬背,那怎么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的能力呢?5. 杜威强调从做中学,这可太有意思啦!不就像让孩子自己去摸爬滚打,然后学到真本事嘛!像让孩子自己尝试做饭,那才能真正学会烹饪呀。
6. 杜威指出教师总是真正上帝的代言者,真正天国的引路人,这得多重要啊!就像在黑暗中给孩子点亮一盏灯,指引他们前行,想想那些优秀的老师不就是这样嘛。
7. 杜威说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这多在理呀!不就是要让孩子有自我成长的能力嘛!就像给了孩子一把钥匙,让他们自己去开启知识的大门。
8. 杜威认为失败是一种教育,知道这个多好呀!就像孩子摔倒了再爬起来,那也是一种成长啊!比如孩子比赛输了,不就更懂得努力的意义了嘛。
9. 杜威讲儿童能力初期萌芽尤其可贵,这不就是要珍惜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嘛!就像看到孩子第一次会走路,那是多么让人兴奋的时刻呀。
10. 杜威说学校中的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求知识的方法,这说得太对啦!难道就是为了记住那些知识吗?不,是要让孩子学会怎么去学习呀!就像教会孩子怎么钓鱼,而不是直接给他们鱼。
约翰〃杜威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年10月20日出生于美国佛蒙特州,美国早期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他于1879年毕业于佛蒙特大学,后进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研究师从皮尔士,1884年获博士学位,此后相继在密执安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代表作品《哲学之改造》、《民主与教育》。
中文名约翰〃杜威国籍美国逝世日期1952年6月1日(壬辰年)毕业院校佛蒙特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代表作品《哲学之改造》、《民主与教育》外文名John Dewey出生日期1859年10月20日(己未年)职业学者哲学家主要成就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人物简介约翰〃杜威(John Dewey),美国早期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他生于佛蒙特州,在佛蒙特大学读书。
后来他在霍普金斯大学的赫尔门下学习。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最有声望的实用主义哲学家。
他于1879年毕业于佛蒙特大学,后进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研究师从皮尔士,1884年获博士学位,此后相继在密执安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五四运动前后他曾来中国讲学,促进了实用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哲学的改造》(1920)、《经验与自然》(1925)、《确定性的寻求》(1929)等。
1884年杜威获取博士学位后在密执安和明尼苏达大学任教。
1886年他出版了第一本美日心理学教科书,在当时很受欢迎。
1894年到芝加哥大学任教工作十年。
这十年是他对心理学有重大影响的时期。
1904年他到哥伦比亚大学教书直到1930年退休。
在那里他不再研究心理学,而只是把心理学应用到教育和哲学方面,宣扬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学思想。
近代美国教育思想家、实用主义哲学家,恐怕没有一个能够比得上杜威对美国及世界教育思想与实施,有其深远的影响及无与伦比的贡献。
杜威不仅是二十世纪中的一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而且在美国国内,也是一位积极推动社会改革,倡言民主政治理想的所谓自由主义派人士,同时也是一位致力于民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实践者。
他的思想,不仅形成了美国继实用主义之后而起的实验主义(Experimentalism)哲学体系,而且也是间接影响到新教育──所谓进步主义教育──实施与理论的一位教育哲学家。
由于他毕生从事著作、教学,受业学生分居世界各地,故其影响是他人所不能匹敌的。
他的门徒胡适,是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著名学者和新文化运动的一员健将。
杜威(John Dewey)出生于一八五九年的十月二十日。
这一年也是英国进化论的提倡者达尔文(Charles Darwin 1809-1882)发表其《物种起源》(Origin of Species)巨著的一年。
杜威诞生在一个中产社会阶级的杂货商家中。
由于杜威的家乡,是新英格兰(New England)的维蒙特(Vermont)州的贝林顿(Burlington),人民生活习惯,娴习于自治,崇尚自由,笃信民主制度,这些可以说是新英格兰殖民区的传统精神。
生平介绍杜威在公元1859年10月20日出生,他诞生在一个中产阶级的杂货商家中。
他的家乡在新英格兰的维蒙特州的贝林顿。
这个地方向来习于自治,崇尚自由,笃信民主制度。
杜威小的时候有点害羞,并不是很聪明的小孩,不过他很喜欢看书,是大家公认的书虫。
他在中学毕业之后,就进入当地的维蒙特大学就读。
大学的时候,杜威修过希腊文、拉丁文、解析几何及微积分,大三开始涉猎自然科学的课程,大四时,他才更广泛地接触到人类智能的领域。
1879年,杜威大学毕业,开始了他一直想要从事的教职工作,并且继续研读哲学史。
1882年,杜威首次发表论文,这三篇论文被刊登在全国唯一哲学学术论文的杂志上,对他自己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鼓舞。
后来,杜威拿到博士学位,也结了婚,他六个孩子中最聪颖的老三后来不幸因病夭折,对他和太太的打击很大。
1879年毕业于佛蒙特大学,1884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884-1888,1890-1894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1889年在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哲学。
1894-1904年在芝加哥大学任哲学系、心理学系和教育系主任,1902-1904年还兼任该校教育学院院长。
1904-1930年,他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兼任教授教职。
还担任过美国心理学联合会、美国哲学协会、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主席。
1896年他创立一所实验中学作为他教育理论的实验基地,并任该校校长。
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的教育方法,主张从实践中学习。
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口号。
其教育理论强调个人的发展、对外界事物的理解以及通过实验获得知识,影响很大。
杜威曾经到世界许多地方演讲,宣扬他的想法,他曾经到过中国、印度访问,因此他的思想也影响着美国以外的地区。
1894年,杜威跟他妻子创立了实验小学,后因归并的问题,遂辞职离去。
之后他到了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919年,他曾经先后在北京、南京、杭州、上海、广州等地讲学,他还去了苏联、土耳其、南非及墨西哥等地。
杜威在87岁的时候再婚,一直到93岁(公元1952年)才因肺炎去世。
中国经历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教职,是杜威的教学生涯中最长的一段时期,其间由于接触外籍学生的缘故,使他将教育的思想也能影响到世界其它各地。
尾野教授是一位日本的留美学生,曾受教于杜威,获得博士学位后返回日本,担任东京帝大教授,促成了一九一八年杜威在日本东京帝大的讲学。
杜威的东游是个很好的契机,于是中国有五个学术团体联名请他。
当时虽是北洋政府统治,但是民间学术社团与外国人交往却无任何限制。
五个教育团体请他到北京、上海、南京和其它几个城市讲演,他也接受了。
发起这件事的是胡适、蒋梦麟、陶行知等杜威的及门弟子,代表江苏省教育会、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知行学会等五个团体。
4月底,胡适专程从北京到上海去欢迎杜威夫妇。
杜威夫妇是在1919年4月30日到上海的。
[1]一九一九年,杜威曾先后在北京、南京、杭州、上海、广州等地讲学,由胡适先生等人担任讲学的翻译,把民主与科学的思想直接播种在中国。
杜威夫妇原来打算过了夏天就回美国,后来他们变更了计划,决定在中国留一整年。
这是由于五四运动大大地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他们要看一个究竟。
哥伦比亚大学准予杜威教授一年的假,以后,假期又延长到两年。
所以,他在中国的时间总共是两年又两个月,就是从1919年5月到1921年7月。
[2]当杜威离开北京,起程归国的时候,胡适写了一篇《杜威先生在中国》的短文,为之送行,登在《东方杂志》和《民国日报〃觉悟》上。
他说:‚自从中国与西洋文化接触以来,没有一个外国学者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杜威先生这样大的。
‛‚我们可以说,在最近的将来几十年中,也未必有别个西洋学者在中国的影响可以比杜威先生还大的。
‛[3]2人物理论教育本质论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1、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
‛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
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
2、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
‛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的社会生活。
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
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教学论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学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1、从做中学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
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how to do)的知识。
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
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
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入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
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
在杜威看来,这也许标志着对于儿童一生有益的一个转折点。
但是,儿童所‚做‛的或参加的工作活动并不同于职业教育。
杜威指出,贯彻‚从做中学‛的原则,会使学校所施加于它的成员的影响更加生动、更加持久并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
2、思维与教学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
所谓思维,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教学过程中明智的经验方法。
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思维,那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
因此,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
作为一个思维过程,具体分成五个步骤,通称‚思维五步‛,一是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五是验证或修改假设。
杜威指出,这五个步骤的顺序并不是固定的。
由‚思维五步"出发,杜威认为,教学过程也相应地分成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防。
这种教学过程在教育史上一般被称之为‚教学五步‛。
在杜威看来,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儿童可以学到创造知识以应付需求的方法。
但是,他也承认,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儿童与教师论尽管杜威并不是‚儿童中心‛思想的首创者,但是,他是赞同‚儿童中心‛思想的。
其最典型的一段话是:‚,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政变是重心的转移。
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