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微课)
- 格式:ppt
- 大小:799.00 KB
- 文档页数:15
公开课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一篇:公开课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六年级阅读复习课教案)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昨天老师给你们布置了一项作业——概括《秋天的怀念》一文的主要内容。
老师摘录了其中两位同学的答案,假如你是评分老师,你会给他们打满分了吗?(指1名回答)为什么?那我们平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会出现类似这些或别的一些困惑吗?(指2-3名说说自己遇到的困惑)你们知道吗?每年的毕业考试几乎都会出现这样的题型,它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
但是每年这项题目得满分的学生特别少,参加考试的同学10人中就有8人会被扣分。
看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但老师相信,我们班的同学是最棒的!经过系统复习,反复训练,我们一定会掌握方法,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得更好,有信心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课题)二、复习、归纳1、现在看第三位同学的答案(示投影,指1生读)这位同学呢?能拿满分吗?为什么?(指名1-2生答)(据生答,板书:简洁、重点突出、完整)2、同学们真棒!要使主要内容概括得简洁、重点突出就要找到简便可行的方法。
其实啊,从中年级起我们就开始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了,老师多多少少已经交给你们许多方法了(指名说)。
现在老师帮你们总结起来常用的就是:要素罗列段意合并句子摘录课题扩充。
当然还会有其他一些概括方法。
【··】3、课前老师请了几个小秘书帮我总结整理这几个方法的相关资料(可以举已经学过的课文为例谈谈)。
现在看看这几个小秘书的工作做得怎么样呢?4、方法归纳出来了,老师想检验、检验同学们的运用能力。
看(出示四篇文章:《爱之链》《海伦凯勒》《黄山奇松》《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你发现这些文章在体裁上有什么不一样吗?),下面我们分组讨论练习,全班分成四大组,每大组位负责完成其中一篇课文的讨论练习,请看讨论要求(出示小组讨论要求,指1生读)4、小组汇报:(1)指生1汇报《爱之链》①用什么方法概括的②请认真聆听,并来来评评他概括出来的主要内容的优缺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
2. 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概括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
2.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简洁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教授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章,示范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经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教授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文章,示范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经验。
5. 练习:学生练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6. 总结: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技巧,强调其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和小组讨论的参与度来评价学生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运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技巧,阅读更多的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技巧应用于写作过程中。
七、教学资源1. 文章样本:提供不同类型和难度的文章,供学生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2. 教学指导手册:提供详细的教学指导和案例分析,帮助教师进行教学。
八、教学安排1. 课时:本章节的教学计划安排在2课时内完成。
2. 教学顺序:在学生掌握了文章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的基础上,进行本章节的教学。
九、教学评价1. 学生练习:通过学生完成的练习,评价其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技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备课《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案一、文章主要内容概述本教案针对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进行期末复习备课,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所学内容,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 写话题作文•通过复习写话题作文,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2. 识记词语•复习巩固课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造句和识记,帮助学生提升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阅读理解•针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理解和概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字理解和分析能力。
4. 古诗文鉴赏•复习古诗文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文,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
5. 作文评析•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析,指导学生如何提升写作水平,注重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6. 背诵篇目•复习背诵的篇目,加深对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设计方案根据以上主要内容,设计以下教学方案:1. 复习写话题作文•提供不同主题的作文题目,并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结构和要求完成作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词语记忆与运用•设计词语记忆游戏,帮助学生巩固词汇记忆,并提供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3. 阅读理解训练•提供一些阅读理解题目,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章自主思考答案,并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古诗词鉴赏训练•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方法,选取几首古诗进行解析讨论,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5. 作文评析指导•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析,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并通过篇目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6. 背诵篇目训练•安排每日背诵古诗文篇目,定期测试背诵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加深对篇目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内容安排根据以上教学方案,具体安排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周:复习写话题作文和词语运用•第二周:阅读理解训练和古诗文鉴赏•第三周:作文评析和背诵篇目训练•第四周:整体复习和测试准备四、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练习、评析等多种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写作品梗概》习作教学设计游伟【设计理念】本案是对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进行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明确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同时,要求学生学习写常见的应用文。
“作品梗概”就是对叙事性作品的内容进行大略概括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是对学生概括分析能力的综合考察。
学生在五年级的上学期已经学习过缩写故事,掌握了概括故事的基本方法。
本次习作在此基础上进行提升。
本次习作在理清缩写与梗概的异同点,明确二者作为应用文体的特点后,引导学生习得作品梗概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梗概的特点,习得作品梗概的写作方法。
2.通过“理解‘梗概’含义—明确‘梗概’意义—例学‘梗概’写法—欣赏‘梗概’范作”等教学环节,让学生知道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和怎样改。
3.获得作品梗概写作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掌握梗概的特点,习得作品梗概的写作方法。
2.通过“理解‘梗概’含义—明确‘梗概’意义—例学‘梗概’写法—欣赏‘梗概’范作”等教学环节,让学生知道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和怎样改。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梗概’含义—明确‘梗概’意义—例学‘梗概’写法—欣赏‘梗概’范作”等教学环节,让学生知道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和怎样改。
【教学准备】阅读本单元要求阅读的两本名著《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教学过程】一、理解“梗概”含义——明确内容写什么(一)理解梗概1.学生猜测“梗概”一词的含义。
(板书:梗概)教师出示树干插图以及词语义项,引导学生理解“梗概”一词的含义,并延伸拓展理解“作品梗概”的含义。
(板书:作品)2.师生共同阅读几篇作品——通讯《开国大典》、小说《绿山墙的安妮》、电影《银河补习班》的梗概,使学生对梗概有感性印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概括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概括的基本方法,能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2. 教学难点:将提取的信息进行合理归纳,形成完整的概括。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相关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概括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概括。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概括方法,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学习概括方法1. 教师讲解概括的基本方法,如提取关键词、归纳中心思想等。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阅读中总结的概括方法。
3. 教师总结并强调概括的关键步骤。
(三)实践练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尝试运用概括方法提取关键信息。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进行展示,并点评指导。
3. 学生根据教师的点评,对概括方法进行修正和完善。
(四)拓展延伸1. 教师出示一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让学生尝试运用概括方法进行阅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概括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概括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1. 学生根据所学概括方法,对一篇课外阅读文章进行概括。
2. 每位学生完成一篇概括练习,下节课进行展示。
六、板书设计1. 概括方法- 提取关键词- 归纳中心思想- 总结段落大意2. 概括步骤- 阅读全文- 提取关键信息- 归纳总结通过以上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概括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