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真话,抒真情完美版
- 格式:ppt
- 大小:531.50 KB
- 文档页数:33
《修辞立其诚——写真话,抒真情》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修辞立其诚”的含义。
2. 引导学生认识到写真话、抒真情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理解“修辞立其诚”的含义。
2. 掌握写真话、抒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表达真实情感。
2. 如何克服写作中的虚假表达。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真假难辨的新闻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真实与虚假的区别。
2. 讲解“修辞立其诚”的含义,强调写作要真实、诚恳。
3. 分析现实生活中写真话、抒真情的重要性。
4. 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以“真实”为主题的短文。
第二章:写真话【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写真话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勇于表达真实情感的品质。
【教学重点】1. 掌握写真话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真实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将内心真实的情感用文字表达出来。
2. 如何避免写作中的虚假表达。
【教学过程】1. 讲解写真话的方法: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表达真实情感。
2. 举例分析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真实的素材。
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真实情感的短文。
4. 互相交流,引导学生勇于表达真实情感。
第三章:抒真情【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真情表达的意义。
2. 培养学生抒发真实情感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真情表达的意义。
2. 掌握真情表达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将内心真实的情感用文字表达出来。
2. 如何避免写作中的虚假表达。
【教学过程】1. 讲解真情表达的意义:传递正能量、增进人际交往、提升自我价值。
2. 分析真情表达的方法:用生动的语言、具体的细节、真挚的情感。
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真情表达的短文。
4. 互相交流,引导学生学会抒发真实情感。
第四章:修辞手法运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表达真实情感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
《修辞立其诚——写真话,抒真情》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修辞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3.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
二、教学内容:1. 修辞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常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3. 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素材,真情实感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4. 写作实践和点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真情实感的表达。
2. 难点:如何将修辞手法与真情实感相结合,写出有感染力的文章。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修辞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常用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真情实感。
3. 写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文章。
4. 点评法: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修辞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讲解修辞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常用手法。
3. 分析优秀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真情实感。
4. 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写真话,抒真情。
5. 学生写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6. 收齐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7. 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8. 课后学生根据教师点评修改文章,提高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修辞概念和手法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准确性和创造性。
3. 评价学生文章中的真情实感和感染力。
七、教学资源:1. 优秀文章示例:用于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真情实感。
2. 修辞手法参考资料:提供给学生查阅和参考。
3. 写作模板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修辞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第二课时:讲解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3. 第三课时:分析优秀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真情实感。
4. 第四课时:布置写作任务,学生写作实践。
《修辞立其诚——写真话,抒真情》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修辞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真实情感,写出真挚、感人的文字。
二、教学内容1. 修辞的定义和作用2.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运用3. 写实与抒情的区别和结合4. 真情实感的表达技巧5. 写作实践:以写实为基础,融入抒情,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真情实感的表达。
2. 难点:如何将修辞手法与真情实感有机结合,写出有感染力的文章。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修辞的概念、手法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真情实感。
3. 写作指导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给予个别指导。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修辞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修辞的基本概念、手法和作用,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分析:分析优秀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真情实感,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
4. 实践: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写实为基础,融入抒情,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
5. 指导: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提出修改意见。
6. 讨论:分组讨论,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7.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是否正确运用修辞手法是否能够将写实与抒情有机结合文章是否具有真挚、感人的情感2. 评价方法:个别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文章进行详细点评,给出改进意见。
小组评价:学生相互评价,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分享。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自我分析,总结优点和不足。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次课程所学内容,总结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阅读一篇优秀文章,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真情实感。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尝试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写一篇真挚、感人的文章。
修辞立其诚——写真话抒真情1.欣赏例文,进一步领会作文与做人的关系;重新审视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2.尝试在写作中落实“写真话,抒真情”的原则,学会以负责的态度发表自己的看法,抒写真情实感。
3.通过学习和练笔,能够注意端正文风,提高自己质朴为文的能力。
第二板块“活动体验”,通过对数位文坛大家创作趣闻、故事体验的研读,从四个方面向我们揭示了“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的方法和途径。
[专题扫描]孔子说:“修辞立其诚。
”什么意思呢?“修辞”就是修饰词句,是写作;“立其诚”就是写文章要实在,要诚实,写真话,抒真情。
由此看来,文章能打动人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有真情实感,要采撷生活中足以令人感动的事,用朴实率真的文字加以表现。
“修辞立其诚”,“诚”是内在的,“辞”是外在的,“诚”是主导,“辞”以“诚”存,“立诚”之“辞”才更有价值和魅力。
《中庸》中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孟子也有同样的说法:“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这里作为“天之道”的“诚”,在朱熹看来是“天道之本然也”,也可以说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和法则;“人之道”就是要去努力把握客观存在的规律和法则,从而获得真理性认识。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修辞立其诚”要求我们在撰文著书时不仅要说心里话、真心话,而且还要保证至少是争取让自己说的心里话、真心话有真知灼见,是真理。
所以,《中庸》说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接近真理、认识真理、说出真理。
本专题内容由四个环环相扣、逐步提升的板块构成。
第一板块“走进现场”,通过对一篇歌颂母爱的佳作《丑娘》的感知和赏读,引导我们对写真话、抒真情的认知和理解。
第三板块“写作实践”,通过四道题目的设计,分别从四个角度让学生认识“写真话、抒真情”在不同文体、不同场合的运用:一、发现生活中的“真”;二、写作要有真情实感;三、负责任地发表看法;四、文章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修辞立其诚》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素养目标】1.梳理文章论证思路,理解文本论述的严密逻辑性,了解各段之间的紧密联系。
2.学习文中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体会文章严谨准确、简易朴实的语言特色。
3.深入理解作者观点的社会现实意义,从中得出对自己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梳理文章论证思路,了解各段之间的紧密联系。
从中得出对自己的启示.【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现在很多学生写出的文章总感觉不能打动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真情实感。
写文章时常常东拼西凑,生编硬造,千篇一律,给人似曾相识之感。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孔子说:“修辞立其诚。
”“修辞”就是修饰词句,是写作。
“立其诚”就是写文章要实在、诚实,写真话,抒真情。
由此看来,文章能打动人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有真情实感,要采撷生活中足以令人感动的事,用朴实率真的文字加以表现。
二、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张岱年(1909—2004),字季同,别署宇同,河北献县人。
中国当代哲学家和哲学史家,被学界誉为“国学大师”。
1933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今北京师范大学),先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曾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名誉会长。
张岱年的学术研究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哲学史的阐释,二是哲学理论问题的探索,三是文化问题的探讨。
张岱年著述丰富,硕果累累,是中国当代哲学研究最有威望且成就突出的大师,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大纲》《真与善的探索》《中国伦理思想研究》《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等,有《张岱年全集》(八卷本)行世。
2.题目解说“修辞立其诚”是《易传》的美学观点。
“修辞”就是修我言辞,“立诚”就是立我诚心。
“修辞立其诚”是要求修辞者持中正之心,怀敬畏之情,对自己的言辞切实承担责任,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述。
3.文学常识学术论文概念: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于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修辞立其诚——写真话,抒真情》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修辞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写真话、抒真情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修辞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3. 如何通过修辞手法写真话、抒真情。
4. 分析并鉴赏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修辞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修辞手法写真话、抒真情,以及修辞手法的创新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修辞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并鉴赏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3. 实践训练法: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运用修辞手法写真话、抒真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修辞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讲解修辞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
3. 分析并鉴赏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4. 开展写作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5. 点评学生作品,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运用修辞手法写真话、抒真情。
6.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修辞在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中的运用。
2. 让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感受修辞手法的魅力。
3.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交流活动,分享彼此作品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对学生课后作业进行批改,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写作实践评价:对学生写作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作品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创新。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语文教材,提供相关课文和写作素材。
2. 参考书籍:提供修辞学、文学鉴赏等方面的参考书籍。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多修辞手法和文学作品的参考资料。
2024届成都市金堂县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注意事项:1.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娉婷(...pīng)汹涌(yǒng)忧戚(qī)沉甸甸(diān)B.解剖(pōu)游弋(yì)灰烬(jìn)间不容发(fà)C.宽宥(yòu)麾下(...zèng)金戈铁马(gē)...huī)憎恶(D.箴言(...zhé)强聒不舍(.....qiǎng)...zhēn)冠冕(...guàn)折腰(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B.我想起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澜语,原野上怪诞的风。
C.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D.风云变换的季节里,密云来去匆匆,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
3.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三星堆悠久的历史背景、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游园览胜。
B.无数科技工作者默默奉献、殚精竭虑,创造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
C.在《霸王别姬》中,梅兰芳以惟妙惟肖的表演,成功塑造了重情重义的虞姬形象。
D.我们中学生应多读一些文质兼美、底蕴深厚的文章,并从中断章取义,反复斟酌。
修辞立其诚——写真话,抒真情素材一长得太偏,必须挖掉!【画面描述】一个青年模样的人大脑里(脑部横截面)长了一棵小树苗。
由于小树苗长得太偏,有个戴眼镜的人(年纪稍大,可能是教育者、家长,也可能是公司管理者、部门领导,也可能代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手拿铁铲,声称:“长得太偏,必须挖掉!”【寓意点评】面对这些“长偏的树苗”,我们的正确做法应该是,或者给予尊重、认可、支持,或者适当引导、教育、扶正,但是绝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将它铲除、挖掉,这是扼杀个性、排斥创新的行为,值得教育者、家长以及整个社会去反思。
素材二屠呦呦:春草鹿呦呦【颁奖辞】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
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人物事迹】2019年10月5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1969年,中国中医科学院接受抗疟药研究任务,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
1971年,在失败了百余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
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
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速用示范】话题一:执着。
屠呦呦团队在提取青蒿素的道路上困难重重,若没有坚定的意志、专注的精神,根本无法成就青蒿素的神话。
不惧失败,执着付出,才能有所成就,创造辉煌。
话题二:普世情怀。
“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最高政治目标和【答案】第一次是叙述当年老师说这句话时的情形。
在老师说这句话之前,有一段细节描写:“他提过鞋左看右看,随即又把鞋举得高高的,兴奋地说,好漂亮的鞋呀!说着,又把鞋底端详了半天……”在这样铺垫的基础上,老师发出了赞叹。
如何让小学生作文说真话、抒真情关键词:习惯;活动;阅读陶行知先生教导我们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而且新课标的几次修订都坚持让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然而当前小学生作文假话、空话现象普遍。
对于这种现状,作为教师有义务竭尽全力去改变它。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根据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写真话的前提1.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的意识社会生活与自然景物是丰富多彩的,它们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离开对生活、人物以及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也就难以捕捉和积累写作的素材,作文的内容就很难真实、丰富起来。
新课标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逐渐明白观察同作文的联系,认识到观察生活的重要性,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不失时机地捕捉生活素材。
2.教会学生在观察中深入思考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但观察更应该用心灵去体验。
只有在观察时加上自己的深入思考,由表象观察到实质,才能有个人的独特感受。
第九册语文课本中的《金蝉脱壳》,作者细致入微地描述了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
蝉儿在脱壳前“肥肥的,通身发出金黄色亮光”,脱壳时保护甲的颜色“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变成了深绿色”,脱壳后身上的颜色由浅而深变化“渐渐地变成了深绿色,变成了棕黑色”。
作者通过观察与思考,抓住蝉儿颜色的变化,再现了金蝉脱壳的神奇情景。
如果没有由表及里、深入思索的观察,是绝不会有这样生动有趣的描述。
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不仅用眼睛观察,更应该用心灵体验,注意事物的变化,思考隐藏在事物背后的实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观察。
二、努力开展各类活动,为写真话提供素材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单调,积累的生活素材匮乏,教师应该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作文的素材,为作文的写真话打下基础。
1.重视学生的课间活动课间十分钟是学生最快乐的时光,是他们舒展身心、释放心灵的好机会。
写作文应该写真话抒真情例文作文教学和训练真情实感作文培养和激发感情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感情为文章的“灵气”。
因而在作文中反映作者的真情实感是很重要的,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感情并在作文中恰当的表达特别重要。
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做过一些尝试,形成文字,以求教于同仁,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首先,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感情的培养。
如: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父母、尊师重友、爱科学、爱劳动、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等,是需要不断培养的。
甚至包括正确的爱情观念,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培养。
比如,在以“父爱”或“母爱”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要求学生写一篇记人叙事的作文,本来这个话题最好表达真情实感,但很多同学在作文中表达的对父母的感情也是淡漠的,这可能由于长辈的过分溺爱和骄纵,导致孩子忽视了对别人的情感投入。
于是,我要学生阅读《小巷深处》《背影》《我的第一本书》等文章,把体现“父爱”或“母爱”的文字划下来,进行交流。
然后我谈我和父母生活中最感动我的一个细节,再让学生谈他们与父母生活中的最感动自己的一个镜头,再把学生的作文发给他们,让他们对照一下自己的作文,反思一下是不是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学生很受触动,重写这篇作文,结果大部分同学的文章写得很感人。
比如林某的《为爸爸洗脚》一文中叙述爸爸替别人耕田挣钱,累倒了,此时的小作者感到对自己不愿做家务、学习上偷懒的自责,主动为爸爸洗脚时发现年仅40岁的爸爸的脚竟然像百年老松树的皮那么粗糙,痛心得泪流满面。
下决心以后要常做家务和努力学习,来报答父母。
文章写得情真意切,催人泪下,写出了作者对父亲那种深沉的爱的理解和作者的感恩之心。
这也让我明白学生并不缺乏感情,重要的是要善于去培养他们的感情。
其次,要激发学生的感情。
学生的作文是有一定限制性的,不像作家、诗人那样见物生情而产生心理上的表达的需要。
学生面对限制性的作文一时难以调动思想感情。
写作文说真话抒真情的好处议论文要不?说真话我国流传着许多有关诚信的名言,如“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
”“人若无信,不知其可也。
”“言必信,行必果。
”等等。
的确,诚信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前提。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天都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如果失掉了别人对自己最基本的信任,我们岂不是会成为人人避之的独行者?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数不胜数的诚信的人有如繁星,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商鞅立木取信,获得了百姓信任,从而推行了新法;臾骈不负信,赢得世人尊敬;季札挂剑了却徐国国君心愿,被传为千古佳话。
时空变幻,可诚信依然闪烁着诱人的光芒。
许多伟人也是诚信的坚守者和力行者。
宋庆龄任国家副主席的时候,有一次许诺幼儿园的孩子们“六一”要去看望他们,但“六一”那天天气突变,倾盆大雨下个不停,老师和孩子们都以为她不会去了。
可到了约定的时间,宋庆龄熟悉的身影又出现在他们的视野,孩子们兴奋不已,也感动的留下了眼泪,事后她说:“既然我说了,就得守信。
”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诚信这一美德却被一些人逐步淡忘和遗失。
君不见,为了牟取暴利,商家们给猪肉注水,用福尔马林浸泡海鲜,君不见,屡见不鲜的假烟假酒,毒大米,劣质奶粉,黑心棉,摧残了多少鲜活的生命!面对那些层出不穷的骗子,防不胜防的骗术,以假乱真的产品,在善良人们无奈与无助的背后,更可怕的,是整个社会诚实守信的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不要漠然地说这些与我无关,与同学约好时间却没有准时出现,在考场抄袭作弊,毕业后迟迟不偿还助学贷款,这些难道不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吗?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说与我无关?也许你还会说,这些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到了作大事的时候,我自然会讲诚信。
殊不知,高尚的品德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修养而成,在小事面前尚不能以诚信严格律己,何谈大事?一种在小事中养成的惯性只会让我们在背离诚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没有诚信的人间,是一个苍凉而荒芜的世界。
我们诚信待人,付出的是真诚和信任,收获的是友谊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