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 靶基因验证 实验报告

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 靶基因验证 实验报告

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 靶基因验证 实验报告
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 靶基因验证 实验报告

合同号:HY-XXXX 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

(miRNA靶基因验证)实验

和元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2013年4月21日

摘要:本实验使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验证hsa-mir-21对目的基因Tropomyosin 1(TPM1)的抑制作用;通过检测带有TPM1的3’UTR的luciferase在hsa-mir-21过表达时的表达情况,同时结合带有突变预测结合位点的3’UTR的luciferase的表达,进一步确定了hsa-mir-21与TPM1靶基因3’UTR的作用位点。

关键词:hsa-mir-21,3’UTR,Tropomyosin 1(TPM1),Dual-Reporter Assay

1.实验原理:

萤光素酶是理想的报告基因,因为哺乳动物细胞中不含内源性萤光素酶,一旦转录完成立刻就生成功能性的萤光素酶。单报告基因实验往往会受到各种实验条件的影响,而双报告基因则通过共转染的“对照”作为内参为试验提供一基准线,从而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小细胞活性和转染效率等外在因素对实验的影响,使得数据结果更为可信。Dual-Luciferase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在细胞中同时表达萤火虫萤光素酶和海肾萤光素酶,两者没有种源同源性并对应不同的反应底物,故而没有交叉干扰。得益于超强的光信号和超高的信噪比,本系统被广泛用于miRNA靶基因验证。

由于miRNA主要通过作用于靶基因的3’UTR起作用,可以将目的基因3’UTR区域构建至载体中报告基因luciferase的后面,通过比较过表达或者干扰miRNA后,报告基因表达的改变(监测萤光素酶的活性变化)可以定量反映miRNA对目的基因的抑制作用;结合定点突变等方法进一步确定miRNA与靶基因3’UTR的作用位点。

2.实验目的:

验证hsa-mir-21与靶基因Tropomyosin 1 3’UTR是否发生作用并进一步确定hsa-mir-21与靶基因Tropomyosin 1 3’UTR的作用位点。

1.质粒与细胞株

pMIR-对照质粒(和元生物);pMIR-TPM1-WT野生型3‘UTR实验质粒(和元生物);pMIR-TPM1-MUT突变型3‘UTR实验质粒(和元生物);pRL-CMV(E2261,Promega);293T细胞株来源于ATCC,细胞培养条件为DMEM+10% FBS+5% CO2。

2.实验试剂

lipofectamine 2000(11668-019, invitrogen); 胎牛血清(FBS)(SV30087.02,Hyclone);DMEM(12800-017,GIBCO);胰酶(Trypsin-EDTA)(11668-500,Invitrogen);24孔板(3524,Corning); miR-X mimics(和元生物);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System(E1910,Promega);Opti-MEM(31985-062, invitrogen)。

3.仪器设备

荧光显微镜(IX71,奥林帕斯);CO2培养箱(3111,Thermo);生物安全柜(BSC -Ⅱ-A2,上海净化);低速离心机(TDZ4-WS,上海湘仪);血球计数板(REICHERT,Bright-Line);

水浴锅(HWS12,上海一恒);酶标仪(Infinite M1000,TECAN)

4.统计学处理

GraphPad Prism(Ver5,GraphPad Software)作图,并进行双侧t检验。

实验共分以下3个主要步骤:

1.质粒转染细胞;

2. 双报告基因检测;

3. 统计学分析。

1.质粒转染细胞:

(1)细胞铺板:将细胞按70%的汇合度接种到96孔板。

(2)转染:16小时后转染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和RNA,每个样品设置6个复孔

1)配制DNA和转染试剂: 96孔板转染质粒时每孔比例为Firefly:

Renilla:转染试剂=0.1μg:0.01μg:0.25μl

2)配制RNA和转染试剂稀释液,RNA的终浓度为100nM,转染试

剂每孔0.25μL

3)稀释好的DNA和RNA及转染试剂,常温孵育5min

4)将稀释好的DNA和RNA分别和转染试剂混匀,常温孵育20min

5)每孔弃去50ul培养基,将25μL DNA转染混合液和25uL RNA转

染混合液分别添加到每孔细胞样品中,

6)转染6小时后,换新鲜完全培养基

2.双报告基因检测

(1)质粒共转染48小时后,弃去培养基,用100μl 1XPBS洗1遍

(2)倾斜96孔板,吸干剩余的PBS

(3)去离子水将5XPLB稀释成1XPLB,使用前放到常温

(4)每孔加50μl稀释好的1X PLB,摇床常温条件下摇15min,进行裂

(5)白色不透光的96孔酶标板中每孔加步骤4的上清液10μl,加入100

μl预先混好的LAR II,2s后测数据

(6)每孔添加100μl预先混好的Stop&Glo Reagent,静止2s后,测数

注意:进行Luciferase活性检测时,需在避光条件下进行。

5.实验结果:

表1. 空白校准后的数据:

图1.hsa-mir-21与TPM1验证结果

**表示p<0.01

从图1的结果可以看到,hsa-mir-21可以调控带有TPM1的3‘UTR的luciferase的表达(p<0.01)。在结合位点突变后,这种调控关系消失,由此证实了hsa-mir-21是通过该结合位点调控luciferase的表达。

6.参考文献:

Zhu S, Si ML, Wu H, Mo YY. MicroRNA-21 targets the tumor suppressor gene tropomyosin 1 (TPM1). J Biol Chem. 2007;282(19):14328-14336.

荧光素酶常见问题与解答

1) 什么是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试系统(DLR) DLR 测试系统灵敏,方便,在一个系统中用于测量两个单独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萤火虫荧光素酶及海洋海肾荧光素酶 (Renilla reniformis) ,DLR测试系统可用于细胞裂解物及无细胞的翻译系统。 2) 有哪些海肾荧光素酶载体 海肾荧光素酶载体pRL用于在转染的哺乳细胞中组成性地表达海肾荧光素酶。这类载体还有T7启动子,可用 T7RNA 聚合物在体外合成海肾荧光素酶,有4个不同的载体: pRL-SV40 载体 pRL-SV40 载体含 SV40 增强子及早期启动子区域,可在多种细胞中组成性地高表达海肾荧光素酶。 pRL-SV40 载体还含有 SV40 的复制起始区,可在表达 SV40 大 T 抗原的细胞中,如 COS-1 , COS-7 细胞中,瞬时及附加体似地复制。 pRL-CMV 载体 pRL-CMV 载体含有 CMV 极早增强子及启动子,可在多种细胞中组成性地高表达海肾荧光素酶。 pRL-TK 载体 pRL-TK 载体含 HSV 胞嘧啶激酶启动子区域,在多种细胞中组成性地弱表达海肾荧光素酶。pRL-null 载体 pRL-null 载体缺真核启动子及增强子,在海肾荧光素酶基因的上游含有多克隆位点。 3) 用双报告基因有何优点 一般地说,实验报告基因用于测试实验条件下基因的表达,而另一个报告基因作为内对照,以提供实验报告基因测试的归一化。将实验报告基因的活力与内对照报告基因的活力作归一化可消除实验中不同测试间所固有的变化,这些变化减弱实验准确度,其中包括培养细胞的数目及活力的差异,细胞转染及裂解的效率。海肾荧光素酶可用作对照报告基因及实验报告基因。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试中,将萤火虫荧光素酶作为实验报告基因,海肾荧光素酶作为对照报告基因。

实验绿色荧光蛋白

生物技术实验报告 姓名:张龙龙 学号:2011506066 班级:11级生技02班

前言: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是一类存在于包括水 母、水螅和珊瑚等腔肠动物体内的生物发光蛋白。当受到紫外或蓝光激发时,GFP 发射绿色荧光。它产生荧光无需底物或辅因子发色团是其蛋白质一级序列固有的。GFP 由3 个外显子组成,长2.6kb;GFP 是由238 个氨基酸所组成的单体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7. 0kMr,其蛋白性质十分稳定,能耐受60℃处理。1996 年GFP 的晶体结构被解出,蛋白质中央是一个圆柱形水桶样结构,长420 nm,宽240 nm,由11 个围绕中心α螺旋的反平行β折叠组成,荧光基团的形成就是从这个螺旋开始的,桶的顶部由 3 个短的垂直片段覆盖,底部由一个短的垂直片段覆盖,对荧光活性很重要的生色团则位于大空腔内。发色团是由其蛋白质内部第65-67位的Ser-Tyr-Gly自身环化和氧化形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表达用基因克隆引物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外源基因的原理、流程及方法。 3、掌握PCR、DNA片段的酶切与连接、细菌转化、阳性克隆筛选、质粒提取、DNA样品的纯化、核酸电泳等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 二.实验原理 基因工程一般包括四个步骤:一是取得符合人们要求的DNA片段,这种DNA片段被称为“目的基因”;二是将目的基因与质粒或病毒DNA连接成重组DNA;三是把重组DNA引入某种细胞;四是把目的基因能表达的受体细胞挑选出来。 本实验根据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用该引物将GFP基因从含GFP基因的质粒中扩增出来。再利用双酶切切开表达载体pET23b 和目的基因的两端接头,通过T4连接酶GFP基因与表达载体重组。将含GFP 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导入宿主菌BL21(DE3),在IPTG的诱导下,使GFP基因表达 三.实验材料及仪器 1、实验材料:含有GFP的质粒;DNA Marker;DH5α;BL21; 2、仪器: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恒温摇床、制冰机、台式离心机、涡旋振荡器、冰箱、电泳仪、透射仪、PCR仪、PCR管、刀片、玻璃涂棒、酒精灯、无菌牙签、吸水纸、微型离心管、台式冷冻离心机、塑料手套、1.5ml离心管。 四.实验内容 4.1 质粒的提取、酶切及电泳鉴定: 1)实验试剂:LB培养基;溶液Ⅰ;Tris-HCl(pH=8);溶液Ⅱ;溶液Ⅲ; 酚/氯仿抽提液;无水乙醇;电泳缓冲液;加样缓冲液;GoldView核酸 DNA 染色剂;1%的琼脂糖凝胶;XhoⅠ(10U/μl);NdeⅠ(10U/μl);T 4 lisase。 2)实验步骤: 质粒的提取与鉴定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自我总结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自我总结 实验原理: 目前由两个主要的应用方向: 第一是检测转录因子与目的基因启动子区DNA相互作用,转录因子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行使调控基因表达功能的蛋白质分子,也称为反式作用因子。某些转录因子仅与其靶启动子中的特异顺序结合,这些特异性的序列被称为顺式因子,转录因子的DNA结合域和顺式因子实现共价结合,从而对基因的表达起抑制或增强的作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luciferase Assay)是检测这类转录因子和其靶启动子中的特异顺序结合的重要手段。 第二是研究微小RNA(microRNA)对于靶基因的调控,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croRNA潜在的靶基因以及干预位点序列,并设计合适的microRNA质粒或干预片段,同时构建靶基因的报告基因质粒,二者同时转染细胞,这是确定microRNA是否能影响(上调或下调)靶基因的首选研究方法。 实验流程: 1)构建一个将靶启动子的特定片段插入到荧光素酶表达序列前方的报告基因质粒,如pGL3-basic(转录因子与靶基因)或pMIR-REPORT Luciferase质粒(微小RNA与靶基因)2)将要检测的转录因子表达质粒(或microRNA质粒)与报告基因质粒共转染293细胞或目的细胞。如果此转录因子(或microRNA)能够激活靶启动子,则荧光素酶基因就会表达,荧光素酶的表达量与转录因子的作用强度成正比。 3)加入特定的荧光素酶底物,荧光素酶与底物反应,产生荧光素,通过检测荧光的强度可以测定荧光素酶的活性,从而判断转录因子是否能与此靶启动子片段有作用。 实验目的:研究转录因子和MicRNA对于靶基因调控的首先方法 实验步骤: (1)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并预测启动子区可能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2)设计引物用PCR法从基因组DNA中克隆所需的靶启动子片段,将此片段插入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中。 (3)筛选阳性克隆,测序,扩增克隆并提纯质粒备用。 (4)扩增转录因子质粒(或microRNA质粒),提纯备用,同时准备相应的空载质粒对照。(5)培养293细胞(或其它目的细胞),并接种于12孔板中,生长24小时(80%汇合度)。(6)将报告基因质粒与转录因子表达质粒共转染细胞。 (7)用适当的方法提取蛋白并用于荧光素酶检测。 (8)加入酶作用底物,于荧光计数仪上测定荧光素酶的活性。 (9)计算相对荧光强度,并与空载对照比较,判断影响因子是否有效的作用于靶基因。

基因工程实验报告

基因工程实验报告 、

小麦GAPDH截短体的重组与表达 摘要:本实验通过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手段对小麦总RNA进行提取、PCR扩增及与质粒载体的重组构建的操作,并将重组质粒以氯化钙法导入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诱导目的基因表达,并在蛋白水平进行Western检测。通过本对实验的实践,我们对基因工程技术将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字:小麦基因;载体;感受态 前言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为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它是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技术。它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障碍。 (一)实验过程

1.实验部分流程:

2.小麦总RNA提取(Trizol法) 2.1 材料 小麦幼苗 2.2 试剂配制及器具处理 ① 0.1%的DEPC H2O(DEPC:焦碳酸二乙酯) ②器具处理:试剂瓶、量筒、研钵、大小枪头和1.5ml和0.2ml 的EP管等用纱布包裹,在 0.1%的DEPC H2O中浸泡过夜(37℃),高压灭菌,80℃烘干备用。剪刀、镊子和药匙等160℃烘烤6h以上。 ③无RNA酶灭菌水(DEPC H2O):用将高温烘烤的玻璃瓶(180℃×2h)装蒸馏水,然后加入 0.1%的DEPC(体积/体积),处理过夜后高压灭菌。 ④Trizol ⑤ 75%乙醇:用新打开的无水乙醇和DEPC处理过的水配制75%乙醇(用高温灭菌器皿配制),然后装入高温烘烤的玻璃瓶中,存放于低温冰箱。 ⑥氯仿(最好用新的)。 ⑦异丙醇(最好用新的)。 2.3 操作步骤: ①先在研钵中加入液氮,再将小麦叶片剪成小段在液氮中磨成粉末,用液氮预冷的药匙取50~100mg组织粉末加入已盛有1ml的Trizol液的EP管中(注意研磨粉末总体积不能超过所用Trizol体积的10%),充分混合均匀。 ②室温放置5min,然后加入200μL的氯仿,盖紧EP管并剧烈摇荡15秒钟。 ③ 12000rpm离心10min,取上层水相于一新的EP管中(千万不要将中间的沉淀层和下层液混入,否则重新离心分离),加入500μL异丙醇,温和颠倒混匀。室温放置10min,12000rpm 离心10min。 ④小心地弃去上清液,加入1ml的75%乙醇,涡旋混匀,4℃下12000rpm离心5min。 ⑤重复步骤④。 ⑥弃去上清液(尽量将残余液体除去),室温或真空干燥5~10min(注意不要干燥过分,否则会降低RNA的溶解度)。用30μL DEPC处理过的水将RNA溶解,必要时可55℃~60℃水浴10min。RNA可进行mRNA分离,或贮存于70%乙醇并保存于-70℃。 3. RT-PCR扩增目的基因cDNA 3.1 试剂 ① RNA模板 ②Olig(dT)18 ③反转录缓冲液 ④dNTP ⑤ M-MULV反转录酶 ⑥ RNA抑制剂(RNasin) ⑦Premix EX Taq DNA聚合酶 ⑧ PCR特异引物 3.2操作步骤: 3.2.1 RNA的反转录 采用Thermo Scientific(Fermentas)RevertAid Fir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 Total RNA 6μL(需加入RNA约1μg) OligodT primer 1μL H2O(nuclease-free)5μL 12μL 65℃ 5min,补加下列试剂: 5× Reaction buffer 4μL RibolockRNase Inhibitor 1μL 10mM dNTP Mix 2μL RevertAid M-MuLV Reverse Transcriptase 1μL 20μL 42℃ 60min 70℃,5min,﹣20℃保存

质粒DNA的提取和纯化实验报告

质粒DNA的提取和纯化实验报告

实验一、质粒DNA的提取和纯化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碱裂解法小量制备质粒DNA的方法。 2、初步了解DNA纯化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1、细菌质粒是一类双链、闭环的DNA,大小范围从1kb至200kb以上不等。各种质粒都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独立于细胞染色体之外的自主复制的遗传成份,通常情况下可持续稳定地处于染色体外的游离状态,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可逆地整合到寄主染色体上,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并通过细胞分裂传递到后代。 2、质粒已成为目前最常用的基因克隆的载体分子,重要的条件是可获得大量纯化的质粒DNA分子。目前已有许多方法可用于质粒DNA的提取,本实验采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 3、碱裂解法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制备质粒DNA的方法,其基本原理为:当菌体在NaOH和SDS溶液中裂解时,蛋白质与DNA发生变性,当加入中和液后,质粒DNA分子能够迅速复性,呈溶解状态,离心时留在上清中;蛋白质与染色体DNA不变性而呈絮状,离心时可沉淀下来。 4、纯化质粒DNA的方法通常是利用了质粒DNA相对较小及共价闭环两个性质。例如,氯化铯-溴化乙锭梯度平衡离心、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聚乙二醇分级沉淀等方法,但这些方法相对昂贵或费时。对于小量制备的质粒DNA,经过苯酚、氯仿抽提,RNA酶消化和乙醇沉淀等简单步骤去除残余蛋白质和RNA,所得纯化的质粒DNA已可满足细菌转化、DNA片段的分离和酶切、常规亚克隆及探针标记等要求,故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常用。 三、实验步骤 1、挑取单菌落接种到含Amp的LB液体培养基试管内(3.5ml/管) 2、将试管放入恒温震荡培养箱中,37℃,200r/min培养12-16h。 3、将菌落转入1.5ml离心管中(尽量倒满)1200r/min,离心30s(沉淀菌体) 4、重复一次第三步的过程 5、弃掉上清液并扣干,加入预冷的Solution1 100微升,剧烈震荡打散菌体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 ●原则 荧光素酶检测系统,可用裂解液来温和而快速地提取真核细胞中的荧光素酶,用其底物来检测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步骤如下: 1)加裂解缓冲液裂解转染的细胞。 2)将上述裂解物转移入微孔板或者试管中(根据检测的需要选择所用器材类型)。 3)加入含有所有酶反应成分(必须包括底物荧光素),使化学发光反应开始。 4)用荧光仪或者液闪计数仪检测所发射的荧光。 ●特点 ◆敏感度和检测范围:5 fg荧光素酶 ◆发射光的线性范围:10 fg—10 ng ◆确切的检测限依检测仪器而定。 ◆特异性:本文介绍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操作步骤,通常用来检测转染了萤火虫荧光素酶 基因的真核细胞中荧光素酶表达的活性。不适用于对细菌荧光素酶进行检测。 ●器材和试剂 ◆器材 在微孔板或试管中,用自动或手动荧光仪、液闪计数仪或者摄影胶片都可以检测到荧光素酶活性,而且高度敏感。当用微孔板时可以是白色,也可为黑色。 ◆试剂 1)荧光素酶检测试剂:荧光素酶检测试剂包括荧光素、ATP、CoA、以及一些添加剂,这些 试剂可以启动酶反应。这种荧光酶检测试剂的混合物可稳定保存在在-60℃以下12个月,- 15℃~- 25℃一个月,2℃~8℃只能保存一周。避免反复冻融。应避光保存,因为荧光素在 光照下会发生氧化。 2)裂解缓冲液:下面将加以介绍。 ●基本操作步骤 下面的操作步骤适用于培养的真核细胞。提取物必须立刻检测,否则必须在-15~-25℃储存大约一个月。不要反复冻融以避免酶活性的降低。 1)将荧光素酶报告基因与β-gal对细胞进行共转染,按实验计划进行处理。 2)彻底吸去培养皿(60mm)中的细胞培养液,用冰预冷的磷酸盐缓冲液(PBS,无钙和镁离子) 小心冲洗细胞3次,彻底去除剩余的PBS。10×PBS缓冲液:NaCl 100g,KCl 2.5g,Na2HPO4 14.4g,KH2PO42.5g,用三蒸水定容至1000 ml。 3)加入最小体积的Triton/甘氨酰甘氨酸裂解缓冲液盖过细胞,例如60 mm的培养皿用360 μl裂 解液,35毫米的培养板用150 μl裂解液。用橡皮刮将细胞刮离培养皿。将裂解物转移到微量离 心管中。Triton/甘氨酰甘氨酸裂解缓冲液:1%(v/v)Triton X-100,25mmol/L甘氨酰甘氨酸(p H7.8),15mmol/L MgSO4,4mmol/L EGTA,1mmol/L DTT(临用前加入) 4)在漩涡混合器上轻轻振荡细胞裂解液,以最大速度4℃离心以去除细胞碎片。将上清转移到另 一个微量离心管中,置于冰上以备分析。 5)在开始化学发光反应之前,将100 μl的细胞提取物转移到荧光仪或者液闪计数仪所用的检测 器皿中(我们建议用96孔板)。加入360 μl荧光素酶分析缓冲液。荧光素酶分析缓冲液:25m

基因工程实验报告

基因工程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2

基因工程实验报告 、

小麦GAPDH截短体的重组与表达 摘要:本实验通过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手段对小麦总RNA进行提取、PCR扩增及与质粒载体的重组构建的操作,并将重组质粒以氯化钙法导入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诱导目的基因表达,并在蛋白水平进行Western检测。通过本对实验的实践,我们对基因工程技术将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字:小麦基因;载体;感受态 前言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为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它是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技术。它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障碍。 (一)实验过程

1.实验部分流程: 片段胶 小麦幼苗小麦总RNA RT-PCR扩增小麦pGEX-4T-1 表达载体 表达菌株 目的蛋白 目的蛋白 Western

2.小麦总RNA提取(Trizol法) 2.1 材料 小麦幼苗 2.2 试剂配制及器具处理 ① 0.1%的DEPC H2O(DEPC:焦碳酸二乙酯) ②器具处理:试剂瓶、量筒、研钵、大小枪头和1.5ml和0.2ml 的EP管等用纱布包裹,在 0.1%的DEPC H2O中浸泡过夜(37℃),高压灭菌,80℃烘干备用。剪刀、镊子和药匙等160℃烘烤6h以上。 ③无RNA酶灭菌水(DEPC H2O):用将高温烘烤的玻璃瓶(180℃×2h)装蒸馏水,然后加入 0.1%的DEPC(体积/体积),处理过夜后高压灭菌。 ④Trizol ⑤ 75%乙醇:用新打开的无水乙醇和DEPC处理过的水配制75%乙醇(用高温灭菌器皿配制),然后装入高温烘烤的玻璃瓶中,存放于低温冰箱。 ⑥氯仿(最好用新的)。 ⑦异丙醇(最好用新的)。 2.3 操作步骤: ①先在研钵中加入液氮,再将小麦叶片剪成小段在液氮中磨成粉末,用液氮预冷的药匙取50~100mg组织粉末加入已盛有1ml的Trizol液的EP管中(注意研磨粉末总体积不能超过所用Trizol体积的10%),充分混合均匀。 ②室温放置5min,然后加入200μL的氯仿,盖紧EP管并剧烈摇荡15秒钟。 ③ 12000rpm离心10min,取上层水相于一新的EP管中(千万不要将中间的沉淀层和下层液混入,否则重新离心分离),加入500μL异丙醇,温和颠倒混匀。室温放置10min,12000rpm 离心10min。 ④小心地弃去上清液,加入1ml的75%乙醇,涡旋混匀,4℃下12000rpm离心5min。 ⑤重复步骤④。 ⑥弃去上清液(尽量将残余液体除去),室温或真空干燥5~10min(注意不要干燥过分,否则会降低RNA的溶解度)。用30μL DEPC处理过的水将RNA溶解,必要时可55℃~60℃水浴10min。RNA可进行mRNA分离,或贮存于70%乙醇并保存于-70℃。 3. RT-PCR扩增目的基因cDNA 3.1 试剂 ① RNA模板 ②Olig(dT)18 ③反转录缓冲液 ④dNTP ⑤ M-MULV反转录酶 ⑥ RNA抑制剂(RNasin) ⑦Premix EX Taq DNA聚合酶 ⑧ PCR特异引物 3.2操作步骤: 3.2.1 RNA的反转录 采用Thermo Scientific(Fermentas)RevertAid Fir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 Total RNA 6μL(需加入RNA约1μg) OligodT primer 1μL H2O(nuclease-free)5μL 12μL 65℃ 5min,补加下列试剂: 5× Reaction buffer4μL RibolockRNase Inhibitor 1μL 10mM dNTP Mix 2μL RevertAid M-MuLV Reverse Transcriptase 1μL 20μL 42℃ 60min 70℃,5min,﹣20℃保存

基因工程大实验报告

基因工程综合实验报告 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克隆及表达 班级生物工程081班 姓名盖雪 学号08771029 指导教师高凤山 实验时间2011.10.10-10.14 成绩

一、实验原理 二、主要试剂 DNA Ligation Kit Ver.2.0; Eco RI、Bam HI限制性内切酶;含15%甘油的 0.1mol/L CaCl2,20-30mL。无菌;0.1mol/L CaCl2 , 20-30mL ;50%甘油(无菌,保存菌种用,50mL)4×25mL LB液体培养基(现配现用),卡那霉素(Kan)100mg/mL配2mL(过滤),X-gal 二甲基甲酰胺配成20mg/mL 配2mL; IPTG 24mg/mL, 配2mL(需过滤);蛋白Marker; 0.5M EDTA,pH8.0; 溴化乙锭溶液(EB) (贮存浓度:10mg/mL,使用浓度0.5μg/mL)

三、仪器设备 紫外成像系统,高速冷冻离心机,恒温震荡培养箱,高压灭菌锅,冰箱,水浴锅,微波炉,电炉子,试管架,tube 架,试管,瓶塞,锥形瓶,胶板,电泳槽(包括琼脂糖凝胶和SDS-PAGE),电泳仪,培养皿,移液枪,枪头(各种规格),玻璃涂棒,记号笔,标签纸,卫生纸,水漂(水浴用),试纸,称量纸,一次性手套,酒精灯,火柴,药勺,搅拌子,量筒,烧杯,镊子,tip, tube(1.5mL, 2mL) 五、实验步骤 (一)准备工作 LB培养基配制;LB固体培养基配置;接菌(制备感受态用) 1)LB固体配制 配制固体培养基100mL 加入蒸馏水100mL溶解,用2mol/L NaOH调pH值至7.4,121℃灭菌20min。 灭菌结束后,待温度降至80℃以下时,方能取出,在超净台上,当培养基凉至50-60℃时,迅速加入Kan 30μL(若氨苄,加100ul),摇匀,倒板(4个)。凝固后放入4℃冰箱。 2)LB液体配制 配制100mL液体LB培养基 加入蒸馏水100mL溶解,用2mol/L NaOH调pH值至7.4。 然后分装,每管5mL,每人分装2管,一共12管;另外分装30mL LB与三角瓶中,余下的LB在原三角瓶中与试管等一起高压,121℃,20min。高压后,将剩余三角瓶中的LB分装至1.5mL tube中,每管800μL LB (共10个)。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将高压后的LB试管加入卡那,每管1.5μL。 总结:需要灭菌的东西-液体培养基(试管、30mL三角瓶及剩余液体LB的三角瓶)-固体培养基、离心管(至少30个)、各种规格的枪头。 3)接菌 下午,接种BL21感受态于1管5mL培养基中,37℃震荡培养。 (二)感受态细胞制备、转化、重组菌接种 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从大肠杆菌DE3平板上挑取一个单菌落接种于5mL LB液体培养基的试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指导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实验教学 目录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探究实验十四扦插材料的处理 (89) 第四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课外探究家蚕的生殖与发育 (91) 第四节鸟的生殖 探究实验十五探究鸟卵的结构 (92)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探究实验十六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94)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模拟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97) 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二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探究实验十七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100)

探究实验十四扦插材料的处理 ■实验预习 1.下列不属于无性生殖方式的是() A.试管婴儿 B.克隆 C. 组织培养 D.出芽生殖 2.下列不属于无性生殖的优点的是() A.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B.繁殖速度快 C.培育新品种 D.以上都是3.有性生殖有生物个体生命起点是() A.生殖细胞 B.受精卵 C.卵细胞 D.幼体出生 4.某同学在橙树枝上做了多次嫁接柑桔枝条,就是没有成功。可能的原因是() A.形成层对齐 B.温度不适宜 C.水分适宜 D.接穗和砧木属同科植物5.下列哪项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最大区别? () A.是否产生生殖细胞B.是否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结合 C.后代是否有性别之分D.亲代是否有性别之分 6.克隆羊“多莉”,是将白面绵羊的乳腺细胞核移植到黑面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后,经一系列培育而成。试根据遗传学原理,分析“多莉”的面部毛色应是 () A.黑色B.白色C.黑白相间D.不能确定 ■实验指导 1.材料选取:用茎繁殖成活率高的植物,如柳枝、玫瑰枝、葡萄枝、枳壳枝等一年生新枝。 2.对枝条的处理: (1)上下两端至少各有一个芽。上芽利于长茎叶;下芽利于长根。 (2)上端切口角度是45度,而下端切口是斜向的 3.扦插的要求: 茎插入角度为45度,保证上端切口与地面呈90度角。 ■实验报告 目的要求: 1.进一步掌握对照实验的设计 2.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材料用具:

荧光素酶报告实验

荧光素酶报告实验 1 扩增目的片段 扩增包含靶基因与miRNA互补位点的3’UTR序列以及mutant序列,上下游引物5’端各含有不同的酶切位点和保护碱基(如Pme I,Spe I);电泳检测目的条带,看大小是否正确,然后用试剂盒纯化PCR产物备用。主要采用了2 种方法进行序列突变及扩增,如下图所示: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1.2 取1-2 μg纯化的目的片段或pMIR-REPORT载体,按酶切反应体系配制混合液进行酶切(加0.01% BSA),酶切3h后,80℃灭活5 min,冰上降温。酶切产物进行胶回收。

酶切体系连接体系Component V olume (μl) Component V olume (μl) H2O 16-x H2O 8-m-n Vector or DNA x Vector m NEB Buffer I或IV 2 DNA n Spe I 1 10×T4 Ligase Buffer 1 Pme I 1 T4 DNA Ligase 1 Total voloume 20 Total voloume 10 1.3 配制连接反应混合液(DNA和Plasmid的molar ratio为3:1到6:1),16℃连接过夜或室温连接10 min。连接完毕后,将连接产物转化入感受态大肠杆菌(热激法)。Amp(100 μg/ml)抗性培养板筛选阳性克隆,菌落PCR鉴定目的片段,送3个样本测序,提取质粒酶切鉴定等。并扩繁阳性克隆。重组Luc-3’UTR 质粒主要元件和组成如下图所示(重组Luc-3’UTR-Mut 原理相同): pLuc-MET 3'UTR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 4.接种对数生长期的HEK293细胞(10% FBS+90% DMEM培养)于96孔板,3×103个/孔,每个实验组设置6个复孔,37℃,5% CO2培养箱中培养24h; 5.根据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说明书,配制转染液,转染HEK293细胞; A 液B液 pLuc-3’UTR 0.1 μg Lipofectamine 2000 0.5 μl pRL-SV40 0.05 μg OPTI-MEM 25 μl Mimic/NC 100 nM终浓度 OPTI-MEM 25 μl 6 转染48 h后,吸除96孔板中的培养液,用ddH2O稀释Passive Lysis Buffer至1×浓度,在96孔板中加入1×Passive Lysis Buffer,20 μl/孔,用移液枪反复吸打裂解细胞; 7 在白色不透明的96孔板中加入100 μl/孔的Luciferase Assay Substrate; 8 从每孔裂解好的细胞悬液中吸出11.5 μl加入Luciferase Assay Substrate中混匀; 9 在酶标仪500 ms条件下检测,并记录数据; 10 用Stop & Glo? Buffer稀释Stop & Glo? Substrate至1×使用浓度; 11 在第7步完成后,加入Stop & Glo? Substrate 100 μl/孔,混匀; 12 在酶标仪500 ms条件下检测,并记录数据,两次测得数据的比值代表各孔样本的相对荧光强度。

DNA重组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重组DNA技术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掌握DNA重组技术理论基础; 2.掌握质粒载体、外源DNA的准备、酶切、连接技术方法; 3.掌握连接产物的转化方法及操作; 4.掌握阳性重组体的的鉴定和筛选方法; 三、实验原理: 1.重组DNA技术 重组DNA技术是指在体外通过人工“剪切”和“拼接”等方法,对各种生物的核酸(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微生物或真核细胞内,使重组基因在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需要的基因产物,或者改造、创造新特性的生物类型的技术。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①目的基因的获取:主要有化学合成、PCR、基因组文库、cDNA文库构建等。cDNA文库是以mRNA为模板,利用反转录酶合成与mRNA互补的DNA,再复制成双链cDNA片段,与适当载体连接后转入受体菌,这些受体菌包含了所有cDNA信息,总称cDNA文库。常用于筛选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基因组DNA文库是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组织或细胞染色体DNA切割后,与适当载体连接后转入受体菌,这些受体菌包含了所有基因组DNA信息,因此称为基因组DNA文库。 ②基因载体的选择与构建:常用载体有质粒、噬菌体、病毒DNA等。分为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克隆载体:用于目的基因的克隆、扩增、序列分析和体外定点突变等。表达载体:用于在宿主细胞中表达外源目的基因,获得大量表达产物。选择好的载体与目的基因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成合适片段。

③目的基因与载体的拼接:通过粘性末端连接法(同源互补粘性末端连接、非同源互补粘性末端连接)、平端连接、人工接头连接、同聚物接尾、经部分补平的不匹配末端的连接等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进行连接。 ④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将连接有目的DNA的载体导入宿主细胞,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a、转化:将质粒或其它外源DNA导入宿主细胞(常用大肠杆菌),并使其获得新的表型的过程。b、转染:将外源DNA导入真核细胞的过程。c、感染:以λ噬菌体、柯斯质粒和病毒为载体的重组DNA分子,在体外经过包装成具有感染能力的病毒或噬菌体颗粒,才能感染适当的细胞,并在细胞内扩增。 ⑤重组体的筛选:可通过遗传标记如抗药性标志选择、营养缺陷型的互补筛选法及分子标记(PCR、分子杂交)等直接筛选或是根据免疫化学法、酶联免疫检测法等进行间接筛选。 ⑥无性繁殖转化子(含重组分子的受体细胞) ⑦目的基因的表达 2、质粒酶切及鉴定原理 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种工具酶,其特点是具有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上的特异核苷酸序列的能力,能在这个特异性核苷酸序列内,切断DNA双链,形成一定长度的DNA序列。根据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切割特性、催化条件及是否具有修饰酶活性可分为Ⅰ、Ⅱ、Ⅲ三类,II型限制性内切酶只需要二价镁离子的激活,酶在其识别序列内切割双链DNA,产生的各种DNA片段具有相同的末端结构,而且大多数的II型酶可提供粘性未端,有利于片段再连接,限制性内切酶对环状质粒DNA产生的酶切片段数与切口数一致。因此,鉴定酶切后的片段在电泳凝胶的区带数,就可以推断切口的数目;从片段迁移率可判断酶切片段大小。用已知分子量的线状DNA为对照,通过电泳迁移率的比较,可以粗略地测出分子形状相同的未知DNA的相对分子大小。本实验采用的限制性内切酶是Bam HI 和Hind III。 对于DNA回收,回收的目的是为了纯化提取的质粒,以用于以后的分子杂交、重组质粒的构建、序列分析等。目前常用的回收技术有:柱纯化回收法、电洗脱法、低熔点琼脂糖凝胶法、DEAE滤膜插片法等,其中柱纯化回收法、电

RNA提取,RT-PCR实验报告

RNA制备及其鉴定 实验目的初步掌握组织总RNA制备的原理及其基本方法,掌握RNA纯度鉴 定的基本方法。 实验原理 细胞内的RNA通常与蛋白质结合,以核蛋白(RNP)的形式存在。分离制备RNA时,首先必须破碎细胞,使RNP释放到溶液中并与蛋白质分离,然后将RNA同其他的细胞成分分离开并保证RNA的完整性。本次实验我们选用了Trizol法分离提取小鼠肝组织的总RNA,Trizol法分离提取的RNA产率高、纯度好且不易降解。 评价RNA质量的标准是RNA的均一性和完整性。均一的RNA取决于有效的去除RNA提取物中的DNA、蛋白质和其他杂质;完整的RNA取决于最大限度地避免纯化过程中内源性及外源性RNA酶对RNA的降解。通常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RNA的浓度和纯度,纯RNA的A260/A280=2.0,但由于所用的标本不同,此比值有一定的变化,一般在1.8~2.0之间,低于改值表明有蛋白污染,需进一步用酚/氯仿抽提。RNA的完整性可通过琼脂糖电泳法进行鉴定。完整的RNA电泳时,28S和18SrRNA经EB染色后,两条电泳条带的显色强度近似为2比1。 本实验中几个重要试剂的作用: Trizol试剂:Trizol的主要成分是苯酚、异硫氰酸胍、十二烷基肌氨酸钠、β-巯基乙醇、醋酸钠、柠檬酸钠。它的主要作用是1、裂解细胞,使细胞中的蛋白、核酸物质解聚得到释放。2、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DNA和RNA与蛋白质的分离。3、抑制内源和外源RNase。 氯仿:氯仿的作用有多个方面,一、作为有机溶剂变性蛋白,使其沉淀并通过离心除去。二、通过变性作用抑制RNase活性;三、通过氯仿把水相里参与的苯酚抽提掉;四、作为溶剂抽提样品中的一些脂溶性杂质(比如油脂、脂溶性色素等),起到一定除杂作用。 异丙醇:异丙醇是沉淀核酸用的,作用和乙醇一样。只不过用量要比乙醇少。异丙醇是等体积,而乙醇一般需要2.5倍体积。在水相很多,离心管容积有限,加不下太多乙醇的时候一般会用异丙醇沉淀。 75%乙醇:应用无水乙醇+DEPC水制备。用乙醇洗涤沉淀,可去除所有残留的蛋白质和无机盐.RNA样品中如果含有无机盐,有可能对后续实验操作中的一些酶促反应产生抑制作用。 实验步骤按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特别注意创造一个无RNA酶的环境。实验结果 经RNA琼脂糖电泳后,紫外灯下观察RNA分离情况如下图: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promega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 1. 介绍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的转录调控常被用来研究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荧光素酶是理想的报告基因,因为哺乳动物细胞中不含内源性荧光素酶,一旦转录完成立刻就生成功能性的荧光素酶。 Dual-Luciferase?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中含有在同一细胞中同时表达的两种荧光素酶。通常,报告基因实验中往往会受到各种实验条件的影响,共转染的“对照”报告基因会作为内对照,为试验提供一基准线。实验报告基因经过内参照的处理可以减小细胞活性和转染效率对实验的影响,因此双报告系统减少了外部干扰,使得实验数据更可信。实验中报告基因和对照基因的酶没有种源同源性,萤火虫荧光素酶和海肾荧光素酶对应不同的反应底物,反应中没有任何的交叉干扰。

萤火虫荧光素酶底物和海肾荧光素酶底物分别与检测试剂反应可以使灵敏度最大化。由于超强的光信号和超高的信噪比,本系统被广泛用于制药和生物技术产业中。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适配于各种培养哺乳细胞的培养基,如1640,MEM,DMEM,F12等。这些试剂与被动裂解液所附带的试剂盒,可以从Promega试剂盒中分开,单独使用。 具有超高灵敏度和超宽线性范围的Veritas?微孔板发光检测仪特别适合DLR 报告基因检测系统,Veritas?软件中预装了DLR 的检测程序使得安装更为方便,内置自动加样器使得应用更为简单。 Veritas?微孔板发光检测仪使用荧光素酶检测试剂II (LAR II)最低可以检测到1X10-19 mol 荧光素酶分子,使用Stop & Glo?试剂可以检测到1X10-18 mol 海肾荧光素酶分子,检测线性范围分别为8 和6 个数量级。所有的检测均采用纯化的重组萤火虫荧光素酶 (E1701)和纯化的重组海肾荧光素酶。

目的基因的克隆转化及重组子筛选

实验报告 题目:单元二:目的基因的克隆、转化及重组子筛选 指导老师:丛佩清 日期:2013/10/24-2013/10/26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DNA片段胶回收的方法。 (2)学习DNA连接的有关技术。 (3)掌握用CaCl2 法制备感受态细胞的原理和方法。 (4)学习和掌握质粒DNA的转化和重组质粒的筛选方法。 (5)掌握质粒提取的基本方法。

(6)学习和掌握限制性内切酶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cDNA的TA克隆:Taq酶能够在PCR产物的3’末端加上一个非模板依赖的A,而T载体是一种带有 3’T突出端的载体,在连接酶作用下,通过粘性末端连接,把PCR产物插入到质粒载体的多克隆位点,称为 T-A克隆。可用于PCR产物的克隆和测序。 (2)感受态细胞制备原理:细菌处于容易吸收外源DNA的状态叫感受态,细菌处于0℃,CaCl2的低渗溶液中,细胞膨胀,细胞壁通透性增强,在冷热变化刺激下细胞膜表面产生裂隙,使外源DNA进入。 (3)蓝白斑筛选:载体带有一个LacZ基因的调控序列和头146个氨基酸的编码信息,编码α-互补肽;宿主细胞编码C端部分序列。诱导物IPTG 和乳糖的结构相似,可以与乳糖操纵元的阻遏蛋白结合,从而解除阻遏蛋白的作用,使载体得以合成α-互补肽,与宿主细胞编码的C端部分结合形成β-半乳糖苷酶,而X-Gal是β-半乳糖苷酶的显色底物,在β-半乳糖苷酶的催化下会产生蓝色产物。可用于重组克隆的筛选,重组克隆无法产生α-互补肽,因而无法使X-Gal显色,培养基上表现为白色菌落。 三.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DH5a、LB培养基、0.1mol/L CaCl2溶液、Binding Buffer、spin-column、SPW 溶液、1μl pMD19-T Vector、5μlSolution Ⅰ、250μlSolution Ⅰ、250μlSolution Ⅱ、350μlSolution Ⅲ、HiBind ? Mini Columns (I)、500 μlBuffer HB、1400 μlDNA Wash Buffer等 四.实验步骤、现象、结果及分析: Ⅰ10月24号 (1)cDNA电泳及胶回收 1. 取上周制备的置于-20℃冰箱保存的目的基因产物1、2、3组DNA样品,选取其中2号组及3号组进行琼脂糖电泳,因1号组RT-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有杂带故弃而不用,1、3号组DNA样品(已加入loading buffer)分别加入SYBR Gold2μl,1%琼脂糖电泳,紫外灯下切胶。 2.把所割胶放入1.5 ml EP管,称重如下表一。 表一:cDNA琼脂糖凝胶重量 空管2管3管 重量(g)0.9045 1.2280 1.2961 净重(g)0.3235 0.3916 3.按1g/1ml 的量,大致各加入400μl Binding Buffer,65℃水浴7min;(每隔2-3 min,摇一下); 4.把溶液转移至spin-column,10000g 离心1 min ,倒出套管内残液; 5.在柱子中加入300μl Binding buffer,10000g 离心1min,倒出套管内残液; 6.在柱子中加入700ul 的SPW 溶液,放置3min,10000g 离心1min ,去残液; 7.10000g 离心1min(去乙醇); 8.把柱子放入干净的1.5ml EP 管。加Elution Buffer 20μl。室温放置1min,10000g 离心1min。 9.检测DNA的纯度和浓度,如下表二所示。选取质量好的2号组进行接下来的连接转化。 表二:cDNA吸光度测定 2组3组

荧光素酶报告系统

亦称发光酶。是催化生物发光的酶系的总称。它是光物质的冷水抽提物在氧中发光时,底物虫荧光素被消耗以后残余的对热不稳定的高分子成分。现在对萤虫相海萤以及发光细菌的虫荧光素酶结晶物的研究得最多。它们属于加氧酶(oxygenase),不含金属和辅酶。对于发光,有的酶必须以ATP等作为辅助 因子,有的则不需要。其发光机制等已了解到可因种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虫萤光素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一般仅作用于来自近缘种的虫荧光素。当然,萤虫、海萤的酶是不能互相代替引起发光的。海萤的虫荧光素酶在干燥状态下相当稳定,可以保存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试∶结合萤火虫和海洋腔肠荧光素酶先进的共报告基因测试技术 在用萤火虫荧光素酶定量基因表达时,通常采用第二个报告基因来减少实验的 变化因素。但传统的共报告基因(比如CAT,β-Gal,GUS)不够便利,因为各自的测 试化学,处理要求,检测特点存在差异。Promega提供一种先进的双报告基因技术,结合了萤火虫荧光素酶测试和海洋腔肠荧光素酶测试。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试系统,结合pRL载体系统,表达第二个报告基因海洋腔肠荧光素酶,在单管中进行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试,快速,灵敏,简便。系统还提供PLB裂解液,用来裂解在多孔板中培养的哺乳细胞,不需操作单个样品。对于正在使用萤火虫荧光素酶报 告基因载体的研究人员。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试系统将使他们立即体会到该系统的便利。 介绍 双报告基因用于实验系统中作相关的或成比例的检测, 通常一个报告基因 作为内对照, 使另一个报告基因的检测均一化。检测基因表达时双报告基因通常用来瞬时转染培养细胞,带有实验报告基因的载体共转染带有不同的报告基因作为对照的第二个载体。通常实验报告基因偶联到调控的启动子, 研究调控基因的结构和生理基础。报告基因表达活力的相对改变与偶联调控启动子转录活力的改变相关,偶联到组成型启动子的第二个报告基因,提供转录活力的内对照, 使测试不被实验条件变化所干扰。 通过这种方法, 可减少内在的变化因素所削弱的实验准确性, 比如, 培养细 胞的数目和活力的差别, 细胞转染和裂解的效率。 使用萤火虫荧光素酶,结合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 β-半乳糖苷酶(β-Gal), 或葡萄醛酸糖苷酶(GUS)的双报告基因,近几年已普遍使用。但这些双报告基因 组合削弱了荧光素酶操作的优势, 比如荧光素酶测试和定量可在几秒钟内进行, 但CAT, β-Gal和GUS测试法, 则在定量前需要长时间的保温。另外,这些报告 基因受限于它们的灵敏度和线性应答范围, 必须注意不要超过这些范围, 内源性

基因工程实验报告资料

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基因工程综合实验所属课程名称:基因工程原理 班级:12生物工程3班学号:201230620312 姓名:李杰锋 指导老师:徐学锋

目录 0.摘要 (1) 1.前言 (1) 2.实验材料和仪器 (2) 2.1 实验材料 (2) 2.2 实验仪器 (2) 3.实验试剂 (2) 3.1DNA提取所需试剂 (2) 3.2 PCR实验所需试剂 (2) 3.3 双酶切实验所需试剂 (2) 4.实验步骤 (3) 4.1 质粒DNA提取 (3) 4.2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3) 4.3 质粒DNA的双酶切分析 (4) 4.4 琼脂糖凝胶制备 (4) 5.实验结果与分析 (5) 5.1质粒DNA提取所得凝胶电泳结果 (5) 5.2 PCR扩增实验结果 (5) 5.3质粒DNA的双酶切分析结果 (6)

摘要:本实验包括质粒DNA的提取、DNA的凝胶电泳、质粒DNA中靶基因的酶切分析及质粒DNA中重组进的靶DNA序列的PCR扩增。通过本综合实验,进一步理解质粒DNA的提取原理、凝胶电泳中DNA分离的机理、限制性内切酶的工作原理及PCR是如何实现DNA扩增的,也掌握了DNA的提取技术、凝胶电泳技术、DNA酶切分析技术及靶基因的体外快速扩增技术,进而了解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并学会分析与解决实验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复性)及适温延伸等几步反应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行,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省时等特点。不仅可用于基因分离、克隆和核酸序列分析等基础研究,还可用于疾病的诊断或任何有DNA或RNA的地方。 关键词:凝胶电泳限制线内切酶DNA质粒 1 前言 本次实验对象为含有重组了1kb DNA片段的PET32.a表达质粒。该表达质粒中长度约6kb。首先采用离心破碎法破碎细胞,再使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最后通过各种化学抽提纯化质粒DNA,最后得到纯化后的DNA质粒作为之后实验的材料。在碱性溶液中,双链DNA氢键断裂,DNA双螺旋结构遭破坏而发生变性,但由于质粒DNA分子量相对较小,且呈环状超螺旋结构,即使在高碱性pH条件下,两条互补链也不会充分分离,当加入中和缓冲液时,变性质粒DNA 又恢复到原来的够型;而线性的大分子量细菌染色体DNA则不能复性,与细胞碎片、蛋白质、SDS等形成不溶物,通过离心沉淀可被除去,而质粒DNA及小分子量的RNA则留在上清液中。混杂的RNA可用RNaseA酶消除,再用酚/氯仿处理,可除去残留的蛋白质,达到纯化质粒DNA的目的。 PCR是根据DNA双螺旋结构在变性温度下解链为单链DNA,在退火温度下加入反应体系的特异引物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单链DNA特异结合,然后在延伸温度下,通过DNA聚合酶的聚合作用,不同的脱氧核苷酸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由引物引导合成出与模板DNA互补的新链,实现DNA的扩增的技术。本次实验我们将以纯化后的质粒DNA作实验材料,在预先设计好引物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