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护理配合
- 格式:ppt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29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护理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尽管乳腺癌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手术后的护理也是患者康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心理因素以及社会支持等方面因素。
首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护理应重视创面护理。
手术后的创面需要保持干燥、清洁和无菌,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护理人员应进行规范操作,定期更换敷料,并且注意术后创面的消毒和包扎。
此外,根据患者的术后病情,还应该密切关注创面愈合的情况,并及时处理术后出血、渗液等并发症。
其次,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护理还需要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问题。
乳腺癌手术对患者的身体形象造成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女性术后会出现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她们积极调整心态,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同时,还应提供具体的康复建议,如适当的锻炼、心理疏导等,以帮助患者重塑自信,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护理还需要注重患者的疼痛管理。
手术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伤口疼痛、胸肌紧张等不适感。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药物镇痛。
此外,还可以采取非药物性的疼痛缓解措施,如按摩、温热敷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另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护理还需要关注患者的生活方式调整。
手术后的患者应该注意饮食、作息、锻炼等方面的调整,以促进康复和预防乳腺癌的复发。
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提供相关的营养指导,帮助她们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鼓励适当的体育锻炼,并提供必要的康复训练。
此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护理还需要保证患者的社会支持。
乳腺癌的康复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患者需要得到家人、朋友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护理人员可以安排康复小组、康复训练营等形式,提供康复咨询和心理辅导,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生活,并提供必要的经济和法律援助。
总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护理是一个综合性工作,需要细致入微地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问题。
生的配合更加流畅,手术时间也随之缩短,患者的手术应激反应发生率下降。
(3)术后护理:①术后早期采用多模式的镇痛[4]方式,全身麻醉加腹直肌后鞘神经阻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手术的应激反应。
②术后1~3d早期下床活动与ERAS成功与否明显相关[5]。
应积极鼓励患者术后早期进食,促进肠功能恢复,提供营养。
术后早期拔除胃管,下床活动,尽量减少引流管留置时间,从而减少肠粘连、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血栓形成、肠麻痹、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6]。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4 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珋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为(11 6±2 5)h,住院时间为(4 5±1 1)d,对照组分别为(17 7±2 5)h和(5 7±1 0)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3 讨论快速康复外科由丹麦外科医师Kehlet在2001年率先提出,其将一些已经证明有效的措施整合并运用于肝胆外科的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快速康复外科,不是指手术速度加快和减少临床干预,也不是为了完成平均住院日的目标,而是让患者尽“快”脱离围手术期各种不良刺激,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尽量避免内环境不稳定的状态[7-8]。
老年患者基础病多、各脏器储备功能差、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差,围手术期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延长其恢复时间。
快速康复外科的目标主要依靠麻醉、微创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护理3个环节来实现[9-10],其中护理工作占有重要的位置。
因此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必将促进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
ERAS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具体体现[11],将ERAS理念与手术室整体护理结合起来,使手术患者在住院期间能真正享有整体护理服务的完整性、连续性,并实现手术室护理专业化。
乳腺癌患者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观察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部分城市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位。
手术是治疗腺癌的主要手段,乳腺癌改良根治切除术是常用的术式。
许多患者发现时已属晚期,可直接蔓延到邻近部位,以及随血性转移,亦可种植转移。
1 术前护理1.1常规术前准备检查血、尿、便常规和肝、肾功能,电解质:进行心电图和X线检查。
1.2对于高龄的患者,如高于60岁应常规检查心、肺功能,如有异常,应给予相应的术前治疗,以减少手术中或术后发生心、肺功能失代偿及并发症的发生。
1.3皮肤准备注意手术范围的皮肤准备,特别是乳头和乳晕部位的清洁。
若估计需要植皮者应准备供皮区的皮肤,当有皮肤溃疡时,应该术前3天开始换药,1天两次,并且要用酒精擦净和消毒溃疡周围的皮肤。
1.4适量配血,做普鲁卡因皮肤过敏试验,术晨遵医嘱应用术前药物。
2 手术配合2.1手术体位与固定:患者取仰卧位,患侧上肢外展90°,用板支持并固定。
2.2手术开始前巡回护士将高频电刀,电动吸引器,搁手板等,术中用物备齐,检查电刀铅板及电凝器是否完好,调节其大小是否灵活。
检查吸引器吸力是否正常,以防导管和瓶塞漏气和吸力不足。
体位摆好后,即应调整好无影灯,使手术视野清晰、明亮。
保证输液管道的通畅无阻,充分固定以防滑脱并经常观察点滴的速度。
使用电凝、电切时注意勿烧伤患者。
观察手术进行进度,主动配合手术。
创造良好手术环境,保持手术室清洁、整齐、安静。
2.3器械护士要熟悉手术操作步骤,与手术医生配合协调,快速准确地传递手术中所需要的各种器械,同时在术中采用各种方法防止癌细胞以各种形式播放,从而提高疗效,术中不仅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更要注重“无瘤观念”,手术野贴薄膜以保护切口。
应站在外展手的上方,防止患者手臂过度外展,损伤臂丛神经。
行根治术前先结扎血管,以减少血流,降低术中血性转移:离断残端包裹,周围组织用盐水纱垫保护,如疑为癌肿可能,先行局部肿块切除,并立即行冰冻切片,若阳性行根治术时应重新消毒铺巾,更换器械、手术衣、手套等,凡接触肿块所有的器械,尤其剪刀、刀要另行处理,用蒸馏水浸泡10分钟,原用的敷料丢弃,重新更换,防止将癌细胞带入正常组织。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护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护理一、术后第一天的护理1、术后环境管理:保持手术室内环境清洁、温度适宜、通风良好。
2、术后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评估,及时给予有效的镇痛治疗。
3、术后伤口护理:观察伤口排泄物,及时更换干净的敷料,定期清洁伤口。
4、术后引流护理:定期检查引流管,注意引流情况,避免引流阻塞。
5、术后液体管理:监测患者液体平衡,根据医嘱进行适当的液体输注。
二、术后第二天至出院的护理1、术后病情观察:监测患者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2、饮食管理: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逐渐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3、术后活动护理:鼓励患者进行适量活动,促进康复,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4、心理护理:关注患者情绪变化,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其积极应对病情。
三、术后出院指导1、伤口护理:嘱患者回家后继续观察伤口情况,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更换敷料。
2、饮食指导: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提供合理的饮食建议,注意均衡营养。
3、活动指导:告知患者回家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剧烈运动。
4、用药指导:嘱患者按时按量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5、随访安排:安排患者定期去医院复查,及时了解病情,指导患者进行后续治疗。
附件:1、术后护理记录表2、患者出院指导书3、相关术后康复指导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术后环境管理:指根据卫生部相关标准和规定,对手术室的环境进行清洁、消毒,以减少感染风险。
2、伤口护理:指对手术切口进行清洁、消毒,并定期更换敷料,以预防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3、液体管理:指根据患者的体液平衡状况,进行液体输注和监测,以保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运作。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护理(二)引言概述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治疗该疾病的常见手术方法之一。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至关重要。
本文将着重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护理的相关内容,包括术后伤口护理、引流护理、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和心理支持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1. 术后伤口护理-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和清洁。
- 观察伤口是否有红肿、渗液或异味,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 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刺激伤口。
2. 引流护理- 监测引流液量和颜色,记录引流量的变化。
- 注意引流管是否畅通,及时处理引流管的堵塞。
- 避免引流管的牵拉和压迫,确保引流管的稳定。
3. 疼痛管理- 给予定时的镇痛药物,如阿片类镇痛药。
- 按摩和温热敷可缓解术后肌肉疼痛。
- 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保证患者充分休息。
4.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的消化功能和口服摄入能力,选择适合的饮食。
-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促进伤口愈合和免疫力恢复。
- 参考医生建议,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补充品。
5. 心理支持- 积极与患者交流,关心和倾听其情感需求。
- 提供信息和教育,帮助患者了解术后恢复过程。
- 引导患者寻求家庭和社会支持,参加康复活动和心理咨询。
总结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护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良好的术后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伤口护理、引流护理、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和心理支持是护理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和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康复和心理健康。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护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护理术后第一天1. 患者维持卧床休息,将翻身姿势提示患者避免压迫手术部位。
2. 观察患者的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失眠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
3. 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4. 定期观察伤口出血、渗液情况,密切观察伤口温度和颜色的变化。
5. 帮助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分泌物阻塞。
6. 应用止痛药物控制术后疼痛,注意药物的给药方式与时间。
7. 帮助患者进行早期肢体运动,促进术后恢复,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术后第二天至出院前1. 继续观察伤口出血、渗液情况,定期更换伤口敷料。
2. 保持伤口局部清洁,注意避免感染的发生。
3. 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调整止痛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
4. 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如抗生素、促红细胞素等。
5. 提供情感支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帮助其应对手术后的不适和恢复过程。
6. 指导患者进行淋巴引流操和肩关节活动,避免手臂运动过度。
7. 教育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包括穿着舒适的内衣、避免做剧烈运动、定期复查等。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护理记录单、疼痛评估表、手术顺利程度评价表、术后并发症观察表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 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失眠等症状:指手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可能是麻醉药物、术后药物或术后应激反应导致的。
2. 伤口渗液:指手术切口处可能出现的液体排出,常见为混合液体,包括组织液、血液和淋巴液等。
3. 抗生素:指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生长繁殖的药物。
4. 促红细胞素:指一类能够刺激骨髓产生红细胞的药物,用于治疗贫血等疾病。
5. 淋巴引流操:指通过特定动作促进淋巴液流动,以减轻手臂和肩部水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