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 反应时和运动时测试
- 格式:pdf
- 大小:205.74 KB
- 文档页数:6
反应时运动时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反应时运动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运动反应能力和视觉反应能力的关系,以及不同运动条件对反应时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反应时实验是通过测量受试者在特定条件下完成指定动作所需的时间来评估其反应速度和反应精度。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计算机软件记录和分析不同运动条件下的反应时数据。
三、实验设备计算机、LED屏幕、反应装置、键盘、鼠标。
四、实验步骤1.受试者先完成测试前的热身活动。
2.对受试者进行说明,包括任务、要求以及如何报告结果。
3.受试者完成基准测试,即在无运动干扰的条件下进行按键反应测试,以获得其基本反应时和反应精度。
4.接下来,将分别测试运动前、运动时和运动后的反应时间,并记录数据。
5.数据处理和统计,将得到的数据进行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以观察不同运动条件对反应时的影响。
六、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运动时,受试者的反应时间相比于基准测试状态下增加了约20%。
而在运动前和运动后状态下的反应时间类似。
此外,我们还发现不同运动条件对反应时的影响是不同的,有的会让反应时间更短,有的则会增加反应时间。
结果具体数据如下图所示:七、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运动会对反应时间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不影响反应的准确性。
这表明,反应时间的变化与生理因素有关,如神经系统对动作的控制、被试的心理状态等。
八、结论本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反应时间和运动条件之间的关系,运动状态下的反应时间较基准测试状态下增加约20%。
这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身体状态的变化同样会对我们的反应时间产生影响。
九、实验意义本实验的结果不仅对运动员的成长、健康、疾病的预防等有重要指导意义,对普通人身体健康管理等也有显著的意义。
此外,本实验还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反应时运动时实验报告反应时运动时实验报告引言:反应时是指人们在接受外界刺激后做出反应的时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迅速做出反应,比如遇到突发情况时需要迅速闪避,或者在体育比赛中需要迅速做出动作。
为了更好地理解反应时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
实验设计:我们邀请了20名健康的年轻人参与实验。
实验分为两个部分:反应时测试和运动测试。
在反应时测试中,参与者需要坐在实验室中央,面对一个屏幕。
屏幕上会随机出现一个红色的圆圈,参与者需要尽快按下手中的按钮来做出反应。
我们记录下每个参与者的反应时,并计算平均反应时。
在运动测试中,参与者需要在指令下进行简单的运动,比如跑步、跳跃等。
同样地,我们记录下每个参与者完成运动的时间,并计算平均运动时间。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反应时与运动时间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反应时较短的参与者往往也能够在运动测试中表现出较快的速度。
这表明反应时与运动时间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2. 年龄对反应时和运动时间的影响较大。
我们注意到,年龄较小的参与者往往具有更短的反应时和更快的运动时间。
这可能是因为年轻人的神经系统反应更为迅速,肌肉反应更为灵活。
3. 练习对反应时和运动时间的影响也很显著。
我们发现,经过长期训练的参与者在反应时和运动时间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这可能是因为训练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和肌肉的协调性。
讨论与启示:通过这项实验,我们对反应时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发现反应时与运动时间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年龄和练习都会对反应时和运动时间产生影响。
这对于我们在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中的表现都具有一定的启示。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反应时。
通过训练和锻炼,我们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使自己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更快地做出反应,保护自己的安全。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练习和训练。
通过长期的运动训练,我们可以提高肌肉的协调性和运动速度,使自己在体育竞技中能够更出色地表现。
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的概念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是物理学领域中常用的概念,用以描述各种运动或反应所需的时间。
在这两个概念中,反应时间指的是人类或物体对于外部刺激做出反应所需的时间,而运动时间则是指物体从开始运动到结束所需的时间。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反应时间。
反应时间是指一个人或物体感知到外部刺激后做出反应所需的时间。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来测试反应时间的例子包括击鼓反应实验、驾驶员反应测试等。
在击鼓反应实验中,实验者被要求在听到敲鼓声后尽快按下按钮,而实验者的反应时间即为他听到声音到按下按钮所需的时间。
这个时间通常在几百毫秒到一秒之间,但也有一些特殊的超级反应者可能能够在几十毫秒内做出反应。
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
当驾驶员面临紧急情况时,他们需要迅速采取行动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但是,从驾驶员察觉到危险到做出反应所需的时间有许多因素可能会影响,如注意力分散、疲劳、酒驾等。
因此,对于驾驶员来说,反应时间的训练和测试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人类,物体也有自己的反应时间。
例如,在机械系统中,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响应和改变其状态。
这个时间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形状、材料等因素,以及外力的大小和方向。
不同的反应时间对于不同的任务和情境有不同的要求。
在一些需要精确和迅速决策的任务中,如赛车比赛、游戏竞技等,短反应时间是非常关键的。
而在一些需要考虑周全和稳重的任务中,如外科手术、高空作业等,相对较长的反应时间可能更加重要。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运动时间。
运动时间是指物体从开始运动到结束所需的时间。
物体运动的时间可以通过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当我们用一个直线推车推动一个球时,球的运动时间取决于推力的大小和方向、球的质量和摩擦力等因素。
如果推力较大,摩擦力较小,那么球的运动时间会相对较短。
相反,如果推力较小,摩擦力较大,那么球的运动时间会相对较长。
在物理学中,有许多方法可以计算物体的运动时间。
反应时实验报告姓名:摘要反应时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
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并对其加工,再通过传出通路传到运动器官,运动反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反应,这个过程可用时间作为标志来测量,这就是反应时。
本实验采用的是荷兰心理学家F.C.唐德斯的研究结果。
测量最基本的三种反应时,即简单、选择、辨别反应时。
唐德斯将它们分别命名为:a、b、c反应时。
一、选择反应时(RTB)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为两个或多个,要求被试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本实验只测量视觉选择反应时。
刺激有两个,分别是红圆和绿圆。
要求被试看到红圆按红键反应,看到绿圆,按绿键反应。
反应错时,反应时记为0,且该次反应不计入最后平均值内。
两个刺激随机呈现,各20次,准备信号后2秒呈现刺激,以40次反应中的正确反应的反应时均值为选择反应时,并给出错误次数(建议错误次数大于7次的数据不予采用)二、辨别反应时(RTC)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为两个或多个,要求被试只对其中的一个刺激作出固定的反应,其它刺激呈现时均不反应。
本程序只测量视觉辩别反应时。
刺激有二个,分别为红圆和绿圆,要求被试见到绿圆按绿键反应,见到红圆不反应。
如被试见到红圆反应为错误。
两个刺激随机呈现,各20次,准备后间隔2秒呈现刺激。
以看见绿圆反应的有效次数的时间均值为被试的辨别反应时。
结果中给出辨别反应时和错误次数两个指标二种反应时有如下关系:简单反应时a简单辨别反应时b简单辨别刺激实验者可根据测试的目的,选择不同的测量项目。
如想知道被试辨别刺激的时间,就要测量他的a反应时和b反应时。
三、关键词: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四、引言从刺激呈现到做出反应之间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反应时。
反应时的研究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传统课题。
自19世纪中叶以来,反应时作为一个心理指标在个体差异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在智力测验、人格测验中常被定为必测项目。
反应时的测量为推测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心理过程打开了一个窗口。
反应时、运动时测试反应时是指从机体接受刺激到作出回答所需要的时间,即S-R的时间间隔,也叫反应的潜伏期。
运动时是指开始反应到运动结束的时间。
实验仪器:反应时测定仪。
一、实验目的:1、掌握简单反应时与运动时的测定程序2、加深对反应时、运动时的认识和理解3、测定自己的简单反应时和运动时二、实验程序:1、,将十五芯线缆另一端接反应时运动时测定仪后侧插座。
打开记时器电源开关,显示SEL。
2、按记时器前面板数码键“7”,测试前准备结束。
3、被试坐在反应时运动时测试仪前,利手指能舒服而方便的按上面的两个按键。
4、实验指导语:“这是一个测量反应时运动时的实验。
你面前有黄、红两个指示灯。
你的任务是以尽快的速度,准确地对发光的指示灯作出反应。
开始实验前利手指按住左边的那个键,当发现黄灯亮时,手指迅速离开按键,并再返回到左边的那个键上。
当发现红灯亮时手指迅速离开按键,并按右边的那个键,然后手指再返回到左边的那个键。
直至四十次反应结束。
5、被试理介指导语后,即可操作实验。
6、当被试40次反应结束即显示:三、实验结果:“P 7”(反应时运动时测定)、“XXXXXXXX”(反应时的平均时间)、“N1 XX”(反应时正确次数)、“E1 X”(反应时等级水平)。
“XXXXXXXX”(运动时的平均时间)、“N2 XX”(运动时的正确次数)、“E2 X”(运动时的等级水平)E=1 很好 E=2 好 E=3 一般E=4 差 E=5 很差四、实验讨论:1、选择反应时与简单反应时有何异同?反应时分为简单反应时和复杂反应时两大类,复杂反应时包括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
简单反应时即给被试单一的刺激,要求被试作出固定的反应,被试事先知道将会有什么样的刺激出现,并知道要求他作出什么样的反应。
选择反应时是指呈现给被试不同的刺激,要求被试对每个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与简单反应时不同的是:被试事先不知道哪一次呈现哪一个刺激。
在实验过程中,被试既要辨别当前出现的是哪一个刺激,又要根据出现的刺激选择实现规定的反应。
反应时运动时测试实验结论引言反应时是指人将外界刺激接收并做出反应的时间间隔。
人在运动时的反应时是否会受到影响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通过对反应时运动时的测试实验进行探讨,为这个问题提供一些实证性的结论。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随机组设计,将参与者随机分为两组:运动组和非运动组。
运动组被要求在进行反应时的同时进行简单的运动,如散步或踏步运动;非运动组则在进行反应时保持静止。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计算机程序记录参与者的反应时间,并统计和分析数据。
实验假设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1. 运动组的反应时明显小于非运动组。
2. 运动对于反应时的影响与运动方式有关。
实验步骤1.招募参与者并根据随机方法分组。
2.对每个参与者进行简要的实验说明和操作演练。
3.实施实验:参与者需要坐在计算机前,按照屏幕上的指示进行反应时测试。
其中,运动组在进行测试时需同时进行指定的简单运动。
4.记录和保存实验数据。
5.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运动组与非运动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与分析反应时结果比较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到了运动组和非运动组的反应时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组别平均反应时(秒)标准差运动组0.456 0.032非运动组0.529 0.043根据数据可以看出,运动组的平均反应时明显小于非运动组,这支持了我们的第一个假设。
运动方式对反应时的影响为了探讨运动方式对反应时的影响,我们进一步对运动组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步行运动 vs. 跑步运动运动组的参与者中一部分进行步行运动,另一部分进行跑步运动。
我们对两组参与者的反应时进行了比较。
运动方式平均反应时(秒)标准差步行0.479 0.041跑步0.419 0.029结果显示,跑步组的平均反应时显著小于步行组,这表明运动方式对于反应时有一定的影响。
踏步运动 vs. 轮式运动另外一组参与者进行了踏步运动和轮式运动的比较。
运动方式平均反应时(秒)标准差踏步运动0.445 0.035轮式运动0.467 0.025结果显示,踏步运动组的平均反应时略小于轮式运动组,但二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
实验七血乳酸的定量测定(杨氏改良法)实验七血乳酸的定量测定(杨氏改良法)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杨氏改良法对血乳酸进行定量测定,了解其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浓度水平,为运动生理学、临床医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血乳酸是一种有机酸,在体内主要由葡萄糖经糖酵解途径产生。
杨氏改良法是一种常用的血乳酸测定方法,通过在酸性条件下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橘红色的产物,再通过比色法测定其吸光度,从而计算出血乳酸的浓度。
三、实验步骤1.试剂准备:准备好乳酸测试试剂盒,内含2,4-二硝基苯肼等试剂。
2.样品采集:采集受试者的静脉血,加入到肝素抗凝管中,充分摇匀。
3.样品处理:取50μL抗凝全血加入含有50μL乳酸测试试剂的离心管中,充分摇匀。
4.反应与测定:将混合液在室温下静置10分钟,然后将其放入离心机中以3000转/分离心10分钟。
取上清液,在540nm波长下进行比色测定。
5.结果计算: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血乳酸浓度。
标准曲线可通过加入不同浓度的乳酸标准液,进行同样的比色测定,绘制而成。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1.数据记录:记录受试者在安静状态、运动后等不同时间点的血乳酸浓度。
将数据整理成表格,并进行分析。
2.结果分析: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血乳酸浓度,可以了解受试者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糖酵解能力、运动耐力等方面的变化。
五、结论通过对血乳酸的定量测定,可以深入了解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糖酵解情况。
例如,在运动生理学领域,血乳酸浓度的变化可以反映机体的有氧运动能力和运动强度。
此外,在临床医学领域,血乳酸浓度的异常升高可能提示组织灌注不足或缺氧等病理情况。
因此,本实验方法可以为运动生理学、临床医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六、讨论与展望尽管杨氏改良法是一种常用的血乳酸测定方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影响测定准确性的因素。
例如,样本的保存方式、抗凝剂的选择、离心速度与时间等都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此外,血乳酸浓度的波动也可能受到季节、饮食、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最新资料推荐------------------------------------------------------实验步骤学生用(新)实验一:动作反应时运动时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运动反应时运动时的概念,掌握实验操作技术,为训练、选材提供依据。
二、实验内容测定动作反应时运动时,判别被试的敏捷性、坚持性和准确性。
三、实验仪器设施 BD-Ⅱ -513 型反应时运动时测试仪。
四、操作程序(一)固定时间内的敲击次数实验步骤:1. 选用敲击板,调整中央板至中间位置,左右敲击板调整至适当位置,为 20cm 处。
2. 主试调整实验类型为Ⅲ,选择实验刺激方式,为声或光或声光同时呈现,并且选择实验定时时间,为 30. 00 秒。
3. 主试按开始键,实验开始。
4. 被试用优势手拿好敲击棒,把敲击棒点在中央板上等待,进入预备状态。
5. 被试受声或光刺激后立即抬起敲击棒,并用敲击棒去敲旁边的金属板,左右敲击的程序为左边敲击 1 号板,右边敲击 4 号板。
6. 被试按照规定的程序尽快左右敲击,直到定时时间到,长声响,停止敲击,实验自动结束。
1 / 97. 记录定时时间与敲击总次数以及各板的敲击次数。
(二)规定编码敲击实验(153426)步骤:1. 选用敲击板,调整中央板至中间位置,左右敲击板调整至适当位置,为 20cm 处。
2. 主试调整实验类型为Ⅳ 指示灯亮,选择实验刺激方式为声或光或声光同时呈现。
3. 被试熟悉敲击编码:153426,并记住。
4. 主试按开始键,实验开始。
5. 被试用优势手拿好敲击棒,把敲击棒点在中央板上等待,进入预备状态。
6. 被试受声或光刺激后立即抬起敲击棒,并且敲击规定编码。
如果敲错,会蜂鸣报警,应及时改错。
7. 当正确地敲完规定编码,计时立即停止,长声响。
对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时和反应时的探究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3-000-02摘要在运动实践中,运动时和反应时的提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缩短运动员的反应时和运动时的手段主要有训练和非训练手段(物质手段)两种。
本文通过这两个方面以短跑为例,来探索提高运动员反应时和运动时,来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运动时反应时短跑训练营养学一、运动反应时的简介(一)运动反应时的定义运动反应时(reaction time of action)是指从接受刺激到出现反应的最短时间间距。
根据其结构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反应预备期、反应中心期和反应结束期。
反应预备期是指从预备信号到执行信号之间的一段时距。
反应中心期是指从执行信号到应答动作开始之间的一段时间。
反应结束期是指从应答动作开始到效应动作结束为止。
(二)反应时和运动时的区别和联系运动时通常要和反应时联系,但是两者是要相互区别的。
运动时是运动开始到运动完成所需要的时间,是反映运动过程所需的时间,所以它和运动的距离及击中目标的难度密切相关,是运动的一种形式。
反应时是从呈现剌激到外部开始反应之间所需要的时间,是剌激与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即反应潜伏期。
它和剌激呈现前的准备工作相关,是知觉的一种表现。
(三)反应和运动时的生理过程从生理机分析,反应快慢取决于反射弧的五个环节:感受器,传入经,中枢延搁,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应速度通常用从刺激到开始发生反应的时间,即反应时来衡量。
肌肉组织兴奋性高低和评价人体反应速度快慢的一个用生理指标,它在体育实践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反应时长短的数据因此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分析的参数。
运动器官系统的机能反应,通常与机体接受各种不同信号刺激的方式、提示条件、机体内外环境条件等有较大关系[1]。
(四)影响运动反应时的因素运动反应时的运动速度,但易受年龄文化程度,智商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受运动距离、运动姿势、是否受过训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反应时运动时实验报告反应时运动时实验报告引言反应时是指人在接受到外界刺激后做出相应动作所需的时间。
它是衡量人类认知和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反应时与运动时之间的关系,探讨人类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机制。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了简单的反应时实验设计,参与者需要在听到声音刺激后迅速按下按钮。
实验分为两个条件:静止条件和运动条件。
在静止条件下,参与者坐在椅子上,不进行任何运动。
在运动条件下,参与者需要在听到声音刺激后迅速起身并按下按钮。
实验采用随机顺序,每个条件下进行10次实验,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实验过程参与者被要求坐在一个安静的房间里,听从实验员的指示。
实验员先进行简要的说明,告知参与者实验的目的和流程,并确保他们理解实验的要求和操作步骤。
然后,实验员开始记录实验数据。
在静止条件下,参与者坐在椅子上,手放在膝盖上,保持放松状态。
实验员用一个声音刺激器发出声音,参与者在听到声音后立即按下按钮。
每次实验之间有足够的间隔时间以保证参与者能够完全恢复。
在运动条件下,参与者站在椅子旁边,准备好起身并按下按钮。
实验员同样使用声音刺激器发出声音,参与者在听到声音后迅速起身并按下按钮。
同样,每次实验之间有足够的间隔时间。
实验结果通过对参与者的反应时和运动时进行测量和记录,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
在静止条件下,参与者的平均反应时为0.45秒,标准差为0.1秒。
在运动条件下,参与者的平均反应时为0.55秒,标准差为0.08秒。
从数据上看,参与者在运动条件下的反应时相对较长。
讨论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参与者在运动条件下的反应时明显延长。
这可能是由于运动状态下,大脑需要更多的信息处理和协调肌肉动作,导致反应时增加。
此外,运动本身也会引起身体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如心率加快、血液流动加快等,这些生理变化也可能影响到反应时的表现。
另外,实验中的样本容量较小,仅限于本实验中的参与者。
因此,结果的普适性和代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反应时和运动时测试『准备知识』反应时指的是从刺激呈现到外部反应开始所用的时间,运动时间指的是从开始运动到运动完成所用的时间。
反应时间反映的是知觉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它和刺激呈现以前被试的准备状态有关;而运动时间反映的是运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它和运动的距离以及要击中目标的难度有关。
因为知觉和运动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过程,所以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不应该有显著的相关。
这个观点已被P.M.Fitts等人的实验研究证明。
P.M.Fitts等人用来和运动比较的是选择反应时间,且被试者只有6人,严格地说,只用6人地实验结果求相关是很不可靠地。
北京大学杨博民等人曾用80名被试,对简单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的相关系数如果用手反应为0.21,用脚反应为0.29,虽然都达到了显著水平,但因相关系数太小,对于预测来说还是没有多大意义。
『实验目的』检验优势手反应时和运动时是否相关,学习测量运动时的方法。
『实验仪器』实验采用BD—II—512(FYII)型反应时运动时测试仪。
仪器由控制器、被敲击板二部分组成。
控制器由微电脑控制,主试面板有四位数码管左显示器。
1.主试面板:(见图1)在面板的上面,有五个指示灯和四位数码管。
指示灯指示当前数码管显示的什么内容,例如反应时灯亮,表示数码管显示的是反应时的时间。
图1 仪器主试面板面板的下部是功能键,用户可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选择和操作。
其中“显示”键用来改变显示内容,在做任何一实验时,只要按一下“显示”,显示内容灯就改变一次,数码管显示的内容也相应改变,究竟亮哪个灯,这与按显示的次数和实验内容有关,不断地按“显示”键,显示内容也相应改变,并产生循环。
启动后第一次显示,是由程序安排的。
2.被试敲击板:(见图2)图2 敲击板示意图敲击板分左三块,编号为123,右三块,编号为456。
左输入和右输入是互锁的,例如当你敲击左击板时,只接受第一次敲击信号后就被锁定,并开放右击板,当敲击右击板的第一下后,也被锁定,并开放左击板。
反应时间测定实验报告反应时间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的:1.学习对视觉与听觉反应时的测定⽅法,⽐较两种简单反应时的差别。
2.了解选择反应时与简单反应时的差别,掌握影响选择反应时的因素。
⼆、实验原理:反应时是指刺激呈现到作出反应之过程的时间间隔,由于反应时间长短表征了中枢神经系统和运动器官的敏感性,因此在⼈因⼯程中,反应时间常成为检查疲劳和⼈机功能分配的⼿段之⼀。
在⼼理学研究中,也常把反应时作为⼀种可靠性指标来分析⼈的知觉、注意、学习与记忆、思维、动机和个性差别等各种⼼理活动,还可应⽤于职业的选择和训练,以及⼈机系统等⽅⾯的设计。
⼀般研究将反应时分为简单反应时、运动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它的影响因素⾮常多⽽复杂。
其主要影响因素有?感觉通道、效应器官、刺激信号的性质、强度、可选择的数⽬,刺激信号间的差异和识别难易程度以及反应者的学习训练因素、年龄、动机、个体差异等。
三、实验设备:BD-II-510A型反应时测定仪、数字计时器。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先,记录室内的⾃然⽓候(天⽓、温度、湿度),其次记录被测者的感觉(⼼情、疲劳感,⼼率、⾎压)等。
(⼀)简单反应时实验1、实验⼩组每个⼈进⾏视觉和听觉简单反应时实验,刺激呈现按视-听-视-听⽅式安排,每单元各做20次,总次数为80次。
2、仪器会出现单⼀⾊彩的灯光(可选择灯光颜⾊)或发出声响,实验过程是:预备信号灯亮2秒-反应光或声响刺激呈现1秒-间隔2⾄7秒,以此循环,时间间隔不等,随机变化。
3、当被测试者看到反应光(或听到声响)刺激时按下红⾊按键,反应光(声响)出现时仪器开始计时,当被测试者按下键后计时停⽌,仪器会显⽰被测试者的反应时间。
4、实验情况计⼊表,做完20次,休息1分钟。
⼀被测试者测完80次后,换另⼀⼈进⾏实验。
(⼆)选择反应时实验1、实验时,仪器随机呈现红、黄、蓝、绿四种颜⾊的灯光,要求被测试者按照灯光呈现的颜⾊按相应颜⾊的按键。
2、实验过程是:预备信号灯亮2秒-反应光(随机呈现红、黄、蓝、绿)刺激呈现1秒-间隔1.5秒,以此循环。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反应时的测量实验报告专业工业工程学号**********姓名冯志伟指导老师吴俊成绩2015年06月30日实验报告——反应时的测量【摘要】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学习视觉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的测定方法以及仪器的使用、材料的整理计算,并比较三种反应时的时间差异以及探讨影响反应时的因素。
经过分析实验结果数据得出的结论为:被试作出反应所需时间是由刺激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即简单反应时所需反应时间小于选择反应时所需时间。
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多项职业能力测量仪1.引言反应时是人因工程学在研究和应用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的心理特征指标。
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大部分活动是在体内潜伏进行的,难以对信息接受、加工和传递各个阶段精确地进行实验测定。
因此,在实践中往往利用反应时指标来近似说明人对信息处理过程的效率及影响因素。
利用反应时可以分析人的感知觉、注意、识别、学习、唤醒水平、动作反应、定向运动、信号刺激量等,在此基础上,实现提高作业效率、监视水平和集中注意力等目的,合理制定作业标准,改进人机界面,改善作业条件和环境等。
反应时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
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并对其加工,再通过传出通路传到运动器官,运动反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反应,这个过程可用时间作为标志来测量,这就是反应时。
本实验采用的是荷兰心理学家F.C.唐德斯的研究结果。
测量最基本的三种反应时,即简单、选择、辨别反应时。
唐德斯将它们分别命名为:a、b、c反应时。
(1)简单反应时(RTA)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和要求被试做出的反应都只有一个,且固定不变。
本实验程序可测量视觉、听觉两种简单反应时。
视觉的刺激为一绿圆,听觉的刺激为773Hz纯音。
测量方式一样,被试均按绿键反应。
测30次,每次预备后间隔2秒呈现刺激。
如果测试中被试在准备阶段有抢先现象,则该次结果无效,并由计算机剔除并警告抢码被试。
反应时运动时测试实验报告《反应时运动时测试实验报告》嘿,小伙伴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参加的那个超级有趣的反应时运动时测试,那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呀!我们一群同学来到了学校的实验室,一进去就看到了好多新奇的仪器。
老师笑着跟我们说:“同学们,今天咱们要做一个能看出你们反应快不快、动作灵不灵活的测试!”大家一听,眼睛都亮了,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似的,又兴奋又紧张。
老师先让我们做反应时的测试。
就是有个小灯,它会突然亮起来,我们得赶紧按下旁边的按钮。
这就好像是在玩一个紧张刺激的游戏,小灯就像是个调皮的小精灵,不知道啥时候就冒出来了。
我心里不停地念叨:“小精灵呀小精灵,你可别突然吓到我!”结果,灯一亮,我手忙脚乱地按下去,哎呀,还是慢了一拍!我忍不住想:这反应速度,难道我是个慢吞吞的小蜗牛吗?然后是运动时的测试。
老师让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快地完成一些动作,比如跳绳、拍球。
这可把大家累得够呛,一个个气喘吁吁的。
我一边跳绳一边想:“这绳子怎么像个小恶魔,老是缠着我的脚!”跳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腿都不是自己的了。
测试的时候,同学们的表情那叫一个丰富!有的同学眼睛瞪得大大的,死死盯着那盏小灯,好像要把它看穿似的;有的同学咬着嘴唇,一脸的认真,那模样就像是在参加奥运会;还有的同学一边做动作一边给自己加油打气:“加油!加油!我一定行!”测试结束后,大家围在一起讨论着自己的成绩。
“哎呀,我反应太慢啦!”“我运动的时候感觉自己像只笨熊!”“哈哈,我可比你强多了!”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通过这次测试,我明白了,反应速度和运动能力可不是天生就好的,得靠我们平时多多锻炼才行。
就像小树要长成参天大树,得经过风吹雨打,不断地吸收阳光和雨露。
我们想要变得更灵活、更敏捷,也得在平日里多运动,多练习。
所以呀,小伙伴们,别总是宅在家里玩手机、看电视啦,快动起来,让我们一起变得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