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分析论文
- 格式:pdf
- 大小:201.24 KB
- 文档页数:5
《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在热分析中的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热分析作为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ANSYS软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在热分析中的应用,包括其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优势及挑战等方面。
二、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基本原理ANSYS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广泛应用于结构、流体、电磁场和热分析等领域。
在热分析中,ANSYS利用有限元法将复杂的连续体离散化,将求解域划分为一系列的单元体,然后通过对每个单元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整个结构的热行为特性。
三、ANSYS在热分析中的应用1. 稳态热分析稳态热分析主要用于研究物体在恒定温度场下的热行为。
通过ANSYS软件,可以建立物体的三维模型,设置材料属性、边界条件等参数,然后进行稳态热分析。
分析结果可以用于产品设计、优化和性能评估等方面。
2. 瞬态热分析瞬态热分析主要用于研究物体在温度场随时间变化情况下的热行为。
例如,在汽车发动机、电子设备等领域的热管理中,需要了解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
通过ANSYS软件进行瞬态热分析,可以得出设备在不同时间点的温度分布情况,为产品设计、优化和故障诊断提供依据。
四、ANSYS在热分析中的优势1. 高精度:ANSYS软件采用先进的有限元法,可以将求解域划分为足够小的单元体,从而得出较为精确的解。
2. 多物理场耦合分析:ANSYS可以用于多物理场耦合分析,包括热-结构耦合、热-流体耦合等,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实际工程问题的复杂性。
3. 丰富的材料库:ANSYS拥有丰富的材料库,可以用于模拟各种材料的热性能。
4. 强大的后处理功能:ANSYS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可以方便地查看和分析计算结果,为工程设计提供有力支持。
五、挑战与展望尽管ANSYS在热分析中具有诸多优势,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在处理大规模复杂问题时,计算资源的消耗较大;对于某些特殊材料和复杂结构的建模和分析难度较高;此外,ANSYS软件的学系成本较高,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
热分析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稀土功能材料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热分析技术在稀土功能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及发展现状。
在我们分别介绍了热分析技术的意义和稀土功能材料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详细阐述了热分析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常见技术,以及其在稀土功能材料研究中的应用、性能优化和合成过程中的作用。
结论部分探讨了热分析技术对稀土功能材料研究的推动作用,并展望了未来热分析技术在该领域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热分析技术在稀土功能材料中的作用,并为未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热分析技术、稀土功能材料、发展现状、应用、历程、性能优化、合成过程、推动作用、未来发展。
1. 引言1.1 热分析技术的意义热分析技术是一种通过对物质在升温或降温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热量的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的方法。
它能够提供物质的热稳定性、相变温度、热容量、热传导性等重要信息,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结构至关重要。
热分析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判断物质的热性质,为物质的制备、性能调控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在当今的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热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研究、药物研发、环境监测等领域。
通过热分析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物质的热学性质,加速新材料的开发和优化过程。
在稀土功能材料研究中,热分析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
稀土功能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磁性材料、光学材料、催化剂等领域。
热分析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稀土功能材料的热响应性能,优化材料制备过程,提高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
热分析技术在稀土功能材料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1.2 稀土功能材料的重要性稀土功能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能和广泛应用前景的材料,在材料科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稀土元素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和磁性性质,能够赋予材料独特的性能,广泛应用于光学、磁性、电子等领域。
稀土功能材料在信息存储、光学器件、电池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1. 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能:稀土功能材料具有吸收、发射、放大、频率变换等优异的光学性能,广泛应用于激光器、LED、荧光显示器等光电器件中。
目录摘要 (1)Abstract (2)1 绪论 (3)1.1 研究来源与意义 (3)1.2 研究的国内外状况 (4)1.3 研究方法 (4)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5)2 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 (6)2.1 热分析理论基础 (6)2.2 有限元方法理论 (8)2.3 活塞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11)2.4 活塞有限元分析的内容 (14)3 活塞温度场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活塞热对流边界条件的计算 (15)3.2 活塞温度场的分析 (24)3.3 活塞强度分析 (27)3.4 型不同火力岸高度活塞的热应力对比分析 (36)3.5 O型与平顶型活塞的温度场分析 (40)4 结论与展望 (43)4.1 结论 (43)4.2 展望 (43)致谢 (44)参考文献 (45)内燃机活塞的热-结构耦合仿真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指导单位:摘要:活塞作为内燃机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它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内燃机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耐久性,同时直接影响到内燃机的排放性能。
活塞的工作环境极为恶劣:混合气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使活塞顶部乃至整个活塞温度很高,且温度分布很不均匀,导致活塞产生热应力和热变形;同时活塞还受到燃气压力、高速往复运动产生的惯性力、侧向推力和摩擦力等周期性载荷作用,产生机械应力和机械变形[1]。
热负荷和机械负荷将导致活塞产生裂纹、活塞环胶结以及拉缸等。
因此,在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很有必要对活塞进行温度场和强度分析,了解活塞的温度分布和应力分布情况,进而改进活塞。
本文利用活塞二分之一模型,使用ANSYS软件计算了活塞在最大爆发压力工况点的温度分布情况;温度、机械载荷单独作用时的应力和变形情况;温度、机械载荷共同作用时活塞的应力和变形情况,为优化活塞设计提供了较符合实际工作状况的基础温度与应力数据及改进方向[2]。
(热)毕业论文总结15篇一、引言本文旨在探讨热现象在各种环境和应用中的重要性,以及热科学在工业、能源、医疗、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通过对热现象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开发更高效、更环保的能源,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人类生活。
二、文献综述1. 热力学基础:本文详细阐述了热力学的四大定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等。
这些定律在解释和预测热现象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2. 热在工业中的应用:讨论了热在工业生产中的各种应用,如热能转换设备(如锅炉、加热器)、热处理工艺等。
这些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能耗。
3. 热与能源:阐述了热与能源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如何利用热科学开发环保、高效的能源。
例如,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离不开对热现象的研究。
4. 医疗中的热:讨论了热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热敷、红外线治疗等。
这些方法在缓解疼痛、促进康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来观察热现象,通过数学模型来解释和预测热行为。
此外,还利用了计算机模拟和数值分析等方法,提高了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结果与讨论1. 热现象的观察: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了各种热现象,如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等。
这些现象在各种环境和条件下都有表现,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 热科学的应用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热科学在工业、能源、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例如,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能耗;改善了医疗效果,提高了康复速度。
3. 未来研究方向:根据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如高温超导、纳米材料在热科学领域的应用等。
这些方向有望带来更多的科研成果,推动热科学的发展。
五、结论本文通过对热现象的深入研究,探讨了热科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热现象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地位,热科学的应用对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热分析技术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摘要:热分析技术主要用于分析材料的物理性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作为一种新型技术,该技术在被提出后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实际的材料分析中,热分析技术展出了较高的优势,该技术下的材料分析更加准确、敏捷,而且速度快、效率高,随着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热分析技术也在其物理性质和温度关系分析中显示出了良好的性能,未来,热分析技术还将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热分析技术;高分子材料;技术作用;技术应用引言至今,热分析技术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是对物质物理参数与温度变化之间进行深入研究的一种技术。
以其明显的应用优势与特点,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
其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将会大大促进两者之间的相互发展。
?从热分析目前的整体应用情况来看,其在检测高分子材料、对应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化学与物理性能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高分子材料研究的深入,热分析技术起到了巨大的辅助推动作用,作为衡量物质物理参与与温度之间密切关联的新型技术,其前景十分广阔,在以后的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将会发挥更大的功效。
1热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热分析技术概念的提出最早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国际热分析协会将该技术定义为在特定程序控制温度的环境下,对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之间的有效关联、温度依赖与物理性质关系进行解读与全面测量的新型技术。
热分析技术既可以实现不同物理参数测定方式的集合,又可以使集合的测定方式分散开来,掌握操作起来十分灵活,灵敏度高。
定义中涉及的程序控制温度通常情况下为线性温度,一定程度上涉及非线性温度或者恒温。
物理性质的测量主要涉及该物质的特定光学特征、声学特点、机械及电学特征等。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积极拓宽研究领域的同时,也注意创新高分子材料研究的方法。
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很强的应用与再塑性,研究者指出,通过改变高分子材料的熔融温度、物质组成比例、材料本身的热稳定性,可以改变高分子材料的既定性能,使高分子材料满足更多的生活与生产需求,而高分子材料性能的改变需要借助一定的技术,其中,热分析技术是最佳的分析工具,其是高分子材料研究中最关键的一环。
热分析技术周瑞勇(10物本一班,201001071465)摘要:热分析(thermal analysis,TA)是指用热力学参数或物理参数随温度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的方法。
热分析技术是在温度程序控制下研究材料的各种转变和反应,如脱水,结晶-熔融,蒸发,相变等以及各种无机和有机材料的热分解过程和反应动力学问题等,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分析测试方法。
关键词:热分析;热力学;温度程序;材料的转变与反应0引言热分析(thermal analysis,TA)是指用热力学参数或物理参数随温度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的方法。
国际热分析协会(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for Thermal Analysis,ICTA)于1977年将热分析定义为:“热分析是测量在程序控制温度下,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依赖关系的一类技术。
”根据测定的物理参数又分为多种方法。
最常用的热分析方法有:差(示)热分析(DTA)、热重量法(TG)、导数热重量法(DTG)、差示扫描量热法[1](DSC)、热机械分析(TMA)和动态热机械分析(DMA)。
此外还有:逸气检测(EGD)、逸气分析(EGA)、扭辫热分析(TBA)、射气热分析、热微粒分析、热膨胀法、热发声法、热光学法、热电学法、热磁学法、温度滴定法、直接注入热焓法等。
测定尺寸或体积、声学、光学、电学和磁学特性的有热膨胀法、热发声法、热传声法、热光学法、热电学法和热磁学法等。
热分析技术能快速准确地测定物质的晶型转变、熔融、升华、吸附、脱水、分解等变化,对无机、有机及高分子材料的物理及化学性能方面,是重要的测试手段。
热分析技术在物理、化学、化工、冶金、地质、建材、燃料、轻纺、食品、生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 热分析技术分类1.1.差示扫描量热(DSC)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ic)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一系列应用,它既是一种例行的质量测试和作为一个研究工具。
热分析技术论⽂ 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关系的⼀类技术。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热分析技术论⽂,希望你们喜欢。
热分析技术论⽂篇⼀ 浅谈热分析技术 摘要: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关系的⼀类技术。
能快速准确地测定物质的晶型转变、熔融、升华、吸附、脱⽔、分解等变化,对⽆机、有机及⾼分⼦材料的物理及化学性能⽅⾯,是重要的测试⼿段。
热分析技术在物理、化学、化⼯、冶⾦、地质、建材、燃料、轻纺、⾷品、⽣物等领域得到⼴泛应⽤。
关键词:热分析;程序控制;测试⼿段 1.热分析定义 热分析(thermal analysis,TA)是指⽤热⼒学参数或物理参数随温度变化的关系进⾏分析的⽅法。
国际热分析协会(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for Thermal Analysis,ICTA)于1977年将热分析定义为:“热分析是测量在程序控制温度下,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依赖关系的⼀类技术。
”根据测定的物理参数⼜分为多种⽅法。
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关系的⼀类技术。
这⾥所说的“程序控制温度”[1]⼀般指线性升温或线性降温,当然也包括恒温、循环或⾮线性升温、降温。
这⾥的“物质”指试样本⾝和(或)试样的反应产物,包括中间产物。
定义中的“物理性质”包括质量、温度、热焓变化、尺⼨、机械特性、声学特性、光学特性、电学及磁学特性等等。
2.热分析的起源及发展 在热分析的发展历史上.⼈们最早发现和应⽤的是热重法[2]。
热重法的出现证明了⼈类对热及热重认识的深化和使⽤的成功。
⼤约公元前五万年,⼈类就学会了使⽤⽕,这是⼈类控制热的开始。
公元前332—330年,古埃及⼈提炼⾦时使⽤的称重法是⼈类学会称重的标志。
然⽽,真正把重量与热联系起来还是⼗⼋世纪的事,1780年英国⼈Higgins在研究⽯灰粘结剂和⽣⽯灰的过程中第⼀次⽤天平测量了试样受热时所产⽣的重量变化。
热分析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第一篇:热分析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热分析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摘要: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关系的一类技术。
本文从热分析在食用香精中的应用以及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等方面介绍了热分析技术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热分析;食用香精;DSC;食品包装材料材质AbstractsThermal analysis is in process control temperature, amount of measur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 and temper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of technology.This paper, from thermal analysis in flavouring essen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ood packaging application,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in food analysis is introduc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rmal analysis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food science.热分析技术简介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关系的一类技术。
在加热或冷却的过程中,随着物质的结构、相态和化学性质的变化,通常伴有相应的物理性质的变化、依此构成了相应的各种热分析测试技术。
热分析技术具有测量精度高,简单省时,图谱易分辨,所需试样量少,不需预处理等优点。
热分析技术的方法较多,常用的热分析方法有: 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差示热分析(DTA)法和热重(TGA)法.近年来, 热分析法得到了迅猛发展, 出现了多种新型测量仪器和方法, 如动力机械热分析(DMTA)法、热机械分析(TMA)法、声纳热分析(sono metr yt herm al analy sis)法、发散热分析(emanation ther-mal analy sis)法等。
热分析技术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分析摘要: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
与传统材料相比,高分子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其应用领域涵盖了诸多领域,如电子、能源、医疗和环境等。
然而,高分子材料的热性能和热稳定性对其应用性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热特性和热行为,对于深入了解材料的热稳定性、热转变行为以及材料的可逆性等至关重要。
基于此,本文将简要分析热分析技术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以期为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和应用提供有益的指导。
关键词:热分析技术;高分子材料;应用引言高分子材料在现代科技和工业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在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医学和电子领域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要充分发挥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和优势,需要深入了解其热性能、热行为和热稳定性。
热分析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表征工具,可以提供高分子材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热行为和热性能参数,为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和应用提供重要的指导。
1 差热分析法差热分析法这种热分析技术可以测量材料随温度变化而产生的热效应,如吸放热、热稳定性、玻璃化转变和结晶等现象。
在高分子材料领域,差热分析法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研究工具,用于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热性质。
首先,高分子材料的熔融行为是差热分析的重要应用之一。
差热分析仪将被测样品与参比样品同时加热,可以测量两者之间的温度差异。
在高分子材料的熔融过程中,材料从固态转变为液态,这个转变过程伴随着吸热现象,即熔化热。
差热分析曲线中出现的热效应峰就是熔化峰,通过测量其峰值和温度可以得到材料的熔点和熔融热。
其次,差热分析法可以用于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热稳定性。
通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对材料进行加热,可以观察到材料的热分解行为。
热分解时释放的热量可以在DSC曲线中表现为放热峰。
通过测量这些放热峰的温度和峰值,可以确定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和热分解热。
这个参数可以帮助分析材料的稳定性,预测其使用寿命,并为材料的设计和改进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先进材料热分析中的反应和机理众所周知,强的原子间连接形成各种性能较强的材料,所以,材料热降解是极其重要的研究领域。
人们能用热的稳定性分析来分析材料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条件下的性状,反过来,具有挑战性环境下材料的性状表现又提供材料使用寿命的有价值的信息。
曝露在高温环境下的聚合物的化学键的断开机理是很难研究的,也难以跟踪其反应历程。
关于这一主题,在已经发表的文献中有用的信息并不多。
本书在高温条件下材料降解时发生的反应和它们的机理方面,提供丰富和深入的信息。
与现有的其他著作相比,本书的特点在于既重视热分析的基础,又强调材料的降解模式,特别是在材料降解的机理方面论述比较详尽。
本书各章作者是先进材料和传统材料的热降解和分析领域的专家。
每章讨论曝露在高温环境下的材料、可能的应用和化学实体(chemical entities)的性态,以及热分解的模式和历程。
这些信息对于综合和开发新材料的工艺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共22章。
第1部分聚合物的降解,含第1-12章:1. 共价枝Covalent branch接在硅的表面上的有机单分子层的热稳定性;2. 辨别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类剂型的生物医学稳定性的热分析;3. 由配位化合物和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经固态热分解得到的材料;4. 用氢氧化镁来限制高密度聚乙烯的可燃性的方法;5. 聚合物(生物)降解研究中的热分析;6. 聚合物和纳米复合材料的热和氧化降解性态;7. 热降解对聚氨酯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影响;8. 热固性环氧树脂的可控热降解;9. 偏二氯乙烯屏障聚合物的热降解机理;10. 质谱仪在阐明聚合物材料的热降解机理中的作用;11. 高分子聚苯乙烯的降解机理;12. 聚乳酸及其与淀粉的混合物的热蒸发分析应用。
第2部分其他材料的降解,含第13-22章:13. Amazon油料种子热分析中的反应机理;14. 纤维素和纤维素基板的热降解;15. 与快堆技术相关的钠醇盐的热分解性态;16. 骨制品的热降解和形态特征;17. 用水热法降解废电子与电机设备的过程和机理;18. 高温下石工结构的换热机理和热力学分析;19. 振动光谱在阐明肌肉类食品在热处理中蛋白质的构象变化中的应用;20. 层状氢氧化-触媒剂的热活化;21. 天然纤维的分解:反应动力学和降力机理;22. 固体的非等温降解的反应动理学机理。
热分析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稀土功能材料中的应用1. 引言1.1 热分析技术的意义热分析技术是一种在材料科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分析手段,通过对材料在升温或降温过程中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变化进行测定和分析,可以揭示材料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为研究者提供宝贵的实验数据和理论支持。
热分析技术既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也可以用来分析材料的成分和纯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材料科学中,热分析技术可用于研究材料的相变过程、热稳定性、热传导性、热膨胀性等热力学特性,也可以用于分析材料的热异常现象、热动力学参数、反应速率等动力学特性。
通过热分析技术,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材料的设计、合成和性能优化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验依据。
因此,热分析技术在材料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1.2 稀土功能材料的重要性稀土功能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包括稀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合金和复合材料等。
这些材料因其在光电、磁性、催化等方面的独特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并在各种领域得到应用。
稀土功能材料在信息技术、新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信息技术领域,稀土功能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光存储、激光器、纳米电子器件等方面。
稀土元素掺杂的荧光粉可用于制备LED显示屏,稀土磁铁用于生产硬盘驱动器等。
这些应用不仅提高了设备的性能,而且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
在新能源领域,稀土功能材料被用于制备高效的太阳能电池、储能电池等,为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而在环境保护领域,稀土功能材料的催化活性被广泛运用于废水处理、废气净化等方面,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
稀土功能材料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对相关技术的推动作用上,对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和开发稀土功能材料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2. 正文2.1 热分析技术的发展现状热分析技术是一种通过对材料在升温或降温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技术手段。
热分析报告范文1. 简介热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材料结构和性能的重要方法。
它通过对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揭示了材料的热稳定性、相变温度、热解动力学等重要参数。
本热分析报告旨在通过对某材料样品的热分析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为进一步研究该材料的热性能提供指导。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热分析方法,研究某材料样品的热性能,包括热分解温度、热稳定性和热解动力学。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探究该材料的热行为和热性能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应用和开发该材料提供科学依据。
3. 实验方法3.1 样品制备选择某材料样品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样品制备,并保证样品的纯度和质量。
3.2 热分析仪器使用某型号热分析仪进行实验,该热分析仪具有高温电炉、热电偶、气氛控制系统等基本部件,能够对样品进行不同温度下的热分析。
3.3 实验步骤(1)将样品装入热分析样品槽中;(2)设置实验参数,如升温速率、实验温度范围等;(3)启动热分析仪器,开始实验;(4)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样品的热变化曲线、质量变化等数据;(5)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4.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得到了样品的热变化曲线和质量变化数据。
下面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图1 展示了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变化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200°C左右,样品开始发生明显的质量损失,表明发生了热分解反应。
进一步升温到400°C,质量损失进一步加剧,样品变得不稳定。
随后,在600°C左右,质量几乎完全损失,样品已经完全热分解。
根据质量变化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样品的热分解温度和热分解动力学参数。
根据实验数据的拟合结果,我们得到样品的热分解温度为450°C,表明该材料在高温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此外,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可以用于预测和控制材料的热分解速率,从而为材料加工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5. 结论通过对该材料样品的热分析实验,我们得到了样品的热分解温度和热分解动力学参数,揭示了该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热解行为。
热分析技术的发展热分析法由法国科学家Chatelier在1887年首次提出,在其发展史上,人们最早发现和应用的是热重法。
1780年英国人Higgins在研究石灰粘剂和生石灰的过程中第一次用天平测量了试样受热时所产生的重量变化。
1786年英国人Wedgwood在研究粘土时测得了第一条热衷曲线,观察到粘土加热到“暗红”时出现明显的失重,这就是热重法的开始。
差热分析法应该起源于法国,1887年法国人Chatelier将一个铂-铂/10%铑热电偶插入受热的粘土试样中测量了粘土变化过程,由于Chatelier只用一根热电偶,因而,严格说不算是真正的差热分析而是热分析。
直到1889年,英国人Robert 和Austen采用两个热电偶反相连接,一个热电偶插入样品中,另一个插入参比物内,通过一镜式检流剂显示输出信号,直接记录样品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这才是差热分析的真正含义。
1955年以前,在差热分析实验中,一般都是将热电偶的接点直接插入试样和参比物,1955年Boersma指出这种做法的弊病,并且开始把热电偶的接点埋入具有两个孔穴的镍钧匀块中,样品和参比物分别放在两个孔穴中,直到今日,差热分析仍用这种方法。
1964年Wattson 和ONeill等人第一次提出了“差示扫描量热法”的概念,后来被Perkin-Elmer公司采用,研制了差示扫描仪DSC,由于DSC仪能直接测量物质在程序控温下所发生的热量变化,而且定量性和重复性都很好,于是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现在差示扫描量热仪的品种及差示扫描量热法的应用都很快热分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第一次使用的热分析测量方法是热电偶测量法,1887年法国勒·撒特尔第一次使用热电偶测温的方法研究粘土矿物在升温过程中热性质的变化。
此后,热分析开始逐渐在粘土研究、矿物以及合金方面得到应用。
电子技术及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热分析技术的纵深发展,逐渐产生了DTA(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zer)技术;根据物质在受热过程中质量的减少,产生了TG(Thermogravimetric Analyzer)技术,等等。
热分析动力学综述摘要:综述了热分析的发展过程和研究现状,以及热分析动力学处理数据的方法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热分析;热分析动力学;数据处理方法1.热分析的发展过程和研究现状1.1热分析简介热分析是一种很重要的分析方法,通常在毛细管中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熔点和在坩埚中测定物质的冷却曲线都属于热分析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简单的热分析方法目前已逐步被现代精密的热分析仪——热台显微镜和差热分析仪所取代。
近年来,热分析不仅涉及的内容范围宽,而且在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甚为广泛。
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在加热或冷却的过程中,随着物质的结构,相态和化学性质的变化都会伴有相应的物理性质的变化。
这些物理性质包括质量,温度,尺寸和声,光,热,力,电,磁等性质。
例如在热台显微镜下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熔点,就是在程序升温条件下,观察粉末状有机化合物转变为液体时所产生的光学性质的变化。
1.2热分析方法热分析方法是关于物质物理性质依赖于温度变化而进行测量的一项技术,是一类多学科通用的分析测试技术,其仪器种类繁多,应用范围极广。
目前的热分析方法共分为九类十七种:测质量的有热重法(TG),等压质量变化测定,迤出气检法(EGD),迤出气分析(EGA),放热热分析,热微粒分析;测温度的有升温曲线测定,差热分析(DTA),测热量的有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尺寸的有热膨胀法;测力学特性的有热机械分析(TMA),动态热机械法(DMA);测声学特性的有热发声法,热传声法;测光学特性的有热光学法;测电学特性的有热电学法;测磁学特性的有热磁学法。
在这些分析技术中,其中热重法,差热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应用最为广泛。
热分析所测定的热力学参数主要是热焓的变化。
根据热力学的基本原理,我们知道物质的焓,熵和自由能都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他们之间的关系可由Gibbs-Helmholtz方程式表达。
由于在给定温度下每个体系总是趋向于达到自由能最小状态,所以当逐渐加热式样时它可转变成更稳定的晶体结构或具有更低自由能的另一种状态。
摘要复合材料因具有高的比强度、比刚度、耐腐蚀性以及材料的可设计性等优良性能,已成为新一代飞机中必不可少的材料。
目前,金属工装因其热膨胀系数较大,成型的复合材料制件以不能满足要求,采用复合材料作为复材制件成型工装的材料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由于传统工装设计以经验为主,造成工装结构不合理,降低了制件的质量,增加了生产成本。
因此,优化工装结构,稳定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已成为复材制件生产中继续解决的问题。
本文提出利用Python语言在ABAQUS平台上开发复材工装分析系统。
在此基础上,对一套实际复材工装进行热应力分析,得到工装的整体应变云图结果。
这些结果对工装的进一步结构优化提供了定量参考。
关键词:复材工装、ABAQUS、Python、热应力分析Thermally analyzed of composited material processequipment of aircraft based on ABAQUS simulationAbstractWith high specific strength,high specific stiffness ,erode-resistant and material designable, polymer composite material become essential in the new generation of aircraft. nowadays ,the composite parts formed using metal frock with a large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therefore, the uses of composite material frock forming the composite part are the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future. the traditional design of frock depends on experiences mainly. resulting in the structure of frock is unreasonable.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and increasing the production costs. Consequently it is problem need to be solved urgently in forming composite parts such as optimization of frock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composite material frock design system is programmed in ABAQUS using python language. Base on these, an actual composite material frock is thermally analyzed. These results provide quantificational reference for more optimization of frock. Keywords: composite material process equipment, ABAQUS, python, thermal analysis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热重分析方法在吸附科学中的应用——以介孔碳材料为例学号:姓名:摘要:热重分析法(TG)是热分析方法中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它和差热分析法(DTA)、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共同构成了热分析的三大支柱。
热重分析法可以用于各种领域的科学研究,本文将主要介绍热重分析法在吸附科学中的应用,并结合介孔碳材料为例,分析具体的氮气的吸附等温线,同时简要介绍几种模型在计算材料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中的应用。
关键词:热重分析法(TG) 氮气的吸附等温线介孔碳材料比表面积BET模型和BJH模型物质在某温度会发生分解、脱水、氧化、还原和升华等物理、化学变化而出现重量变化。
热重分析法(TG)就是在程序控制温度和一定气氛条件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或时间关系的一种热分析方法。
它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灵敏快速以及试样微量化等优点。
热重法的应用十分广泛,有力地推动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聚合物、石油化工、人工合成材料科学的发展。
因为物质在吸附解吸的过程中,同样伴随着质量的变化,所以热重法在吸附科学中的应用也是十分有趣的内容。
多孔碳材料是指具有不同孔道结构的碳材料,包括活性碳、碳分子筛等。
按照其孔径大小,多孔碳材料可以分为如下3种:微孔碳材料(孔径<2 nm),介孔碳材料(2 nm<孔径<50 nm),大孔碳材料(孔径>50 nm)。
介孔碳由于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较好的水热稳定性,疏水性和亲有机物特性等性质,使其在吸附、分离、催化及新型功能材料的开发等领域都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为了研究介孔碳材料的比表面积,我们经常会研究它的氮气吸附等温线,进而通过相应的计算模型得到材料具体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曲线。
1 热重分析法(TG)热重分析法(TG)就是在程序控制温度和一定气氛条件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或时间关系的一种热分析方法。
进行热重分析的仪器,称为热重仪,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温度控制系统,检测系统和记录系统。
其中记录天平,它基本上与一台优质的分析天平相同,对灵敏度、准确度、重现性、抗震性能、反应性、结构坚固程度以及适应环境温度变化的能力等都有较高的要求。
热分析技术在陶瓷中的应用
刘崇武SC15014050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些热分析方法在陶瓷材料领域的应用,这些应用贯穿在陶瓷材料制备的整个过程,包括原料分析、工艺过程和材料检测。
这些热分析技术提供了测量陶瓷原料的组成及其在受热和冷却过程中特性的方法,为陶瓷材料烧成制度的制订提供依据,在材料性能测试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是陶瓷材料领域中重要的分析测试方法。
关键字:热分析技术陶瓷材料
随着陶瓷技术的发展,陶瓷的各种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的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由陶瓷材料制作的电容器、热敏电阻、压敏电阻、气敏电阻、光敏电阻等,已在激光、光电、航海、生物、能源和环境等技术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1]。
陶瓷材料基质粉料制备、粉料成型、粉料烧结等过程都和热的利用联系非常密切,而这些制备过程中的条件对陶瓷的性能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对陶瓷制备过程进行热分析对于提升陶瓷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帮助。
1.热分析在陶瓷原料制备过程中的应用
目前陶瓷基质粉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固相合成法和液相共沉淀法以及溶胶凝胶法等,这些方法都离不开利用热分析技术对反应过程中的机理、相变以及热分解条件的影响等进行研究。
传统的固相合成法制备陶瓷材料主要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固态原料充分混合均匀后经高温锻烧制得,利用此方法制备的粉料粒径粗并且分布范围宽,且杂质浓度高。
因此想要利用此方法制备出高性能的陶瓷粉体,就要利用热分析技术对固相反应中什么温度下开始反应,发生何种相变,反应时间为多长等条件进行研究[2]。
在制备陶瓷的过程中,首先对原料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测定这些矿物原料的热效应以及热值等,此时可以利用到热分析中的差热分析法[3]。
由于矿物在各自特定的温度范围内产生相应的热效应值,通过测定矿物这些热效应值,就可以了解各种矿物受热变化的特征及变化的实质,作为鉴定矿物类型的依据: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根据热效应曲线中的峰谷面积与产生这一效应的作
用物质的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例如:黏土矿物中水的存在形式有吸附水(层间水)、结晶水和结构水。
在加热过程中,各种水的溢出温度不同,如结构水的溢出温度最高,故呈不同特征的差热曲线,从而可以区分黏土矿物[4]。
热重分析是热分析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它能够在程控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热重法定量性强,能够准确地测量物质的质量变化及变化的速率。
它用来分析陶瓷原料的含水量(包括游离水、结晶水的定量)、挥发物和灰分含量,也能够反映原料在温度变化过程中的相变、热分解等物理、化学过程。
原料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发生的晶型转变、相转变、分解、氧化还原反应等过程会伴随热效应,这时可以通过差热分析(DTA)或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来反映这些热效应,从而分析原料的物相和热处理过程的性质变化。
由于DTA或DSC曲线上的峰在温度轴或时间轴的位置、形状、峰的数目与物质有关,故可以用来定性地表征和鉴定物质;而峰的面积与热焓有关,故可以用来定量地估计参与反应的物质的量或测定热化学参数[5]。
液相共沉淀法制备陶瓷粉料前驱体,前驱体经热分解可获得高纯、微细的粉料。
利用速率超解析热重法可以分开一些比较难以分离的步骤,如制备BaTiO3粉料前驱体,Murty[6]等人通过热分析技术研究了BaTiO(C2O4)2·(4+x)H2O热分解行为。
180℃前经两步脱去全部结晶水,在180~250℃范围草酸根开始分解,到600℃左右全部转变为碳酸根,约750℃前驱体转变为BaTiO3。
陶瓷粉料在成型前均需加入适量的粘合剂进行造粒。
粘合剂常采用有机醇、醚、酯等,成型的生坯在烧结前必须控制升温速率以便缓慢排除粘合剂,粘合剂的热行为可以借助TG—DTA或TG—DSC技术跟踪。
Hoppelrt[7]为制作多层陶瓷电容器对聚醋酸、乙烯酞胺和聚乙烯醇能否作为粘合剂采用T G、D T A并辅以IR等技术对它们进行了测试和评定。
测试结果从图1可以出:聚醋酸乙烯酯分解速度快,完全燃烧的温度偏高。
在多层电容器的生产中,有机粘合剂的热分解速度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如分解速度剧烈,生坯中会有气泡发生,以致损害甚至毁坏多层电容器结构另外,排尽粘合剂的最高温度偏高,会使基质BaTiO3烧结时被碳氢化合物或碳残渣还原。
所以认为P A是不适合作粘合剂的。
图1:聚合物的TG曲线图
2.热分析在陶瓷制备过程中的应用
陶瓷材料的性能不仅与其化学组成有关,还与材料的显微结构密切相关。
烧结是使陶瓷材料获得预期的显微结构,赋予材料各种性能的关键工序。
根据陶瓷坯体烧结过程中收缩曲线,可以确定陶瓷烧结过程中快速收缩温度区间、不同温度的收缩量和最佳烧结温度,结合DSC—TG曲线,可准确地表征出陶瓷坯体在烧结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如吸附水和结构水的排除、碳酸盐、硫酸盐及硫化物的分解、旧晶相的消失、新相的产生等[8]。
利用热膨胀仪测定陶瓷坯体和陶瓷釉的热膨胀系数,选择合理匹配的热膨胀系数,增强坯釉的适应性;通过模拟陶瓷烧结过程进行原位测试,获得不同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的线收缩率,因此可以进一步进行陶瓷材料的烧结动力学研究[9]。
根据液相烧结有液相和连续固溶体形成以及晶相转变发生,这些过程所释放的能量可作为液相烧结的推动力,所以这类液相烧结过程可采用DTA技术测量相变焓或反应焓来追踪,如文献[10]用DTA技术测得成分为Ba0.776Sr0.27Y0.004TiO3+0.75wt%SiO2+0.042wt%MnCO3(3.5wt%聚乙烯醇压片)得到的DTA曲线如图2所示,从图可以看出:220—560℃放热峰为粘合剂聚乙烯醇燃烧所致,1230℃吸热峰为玻璃相熔融所致。
图2BaTiO3生坯的DTA曲线
3.热分析在陶瓷材料性能表征中的应用
陶瓷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要求要达到某些技术性能,如力学、光学、电磁学性能等。
这些性能可以通过材料的一些本征物理量来反映。
这些物理量包括弹性模量、热学常数、电阻率、折射率等,其中热学常数的测定就可以通过热分析来进行。
如采用热线法测定材料的导热系数λ,采用DSC技术测定材料的比热Cp,采用绝对伸长法或差示热膨胀法测量材料的膨胀系数等。
而目前新型的激光热常数测定仪则可以同时测定材料的热扩散系数T、比热Cp、导热系数λ等。
热分析技术在陶瓷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除上述介绍的几种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应用。
热分析技术为分析和研究陶瓷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为陶瓷材料制备过程中产品质量的分析和控制提供了标准的和例行的检验方法,为陶瓷材料学科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操作简便、快速、灵敏的等温法和非等温法研究手段。
对陶瓷材料的发展的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淑荣.热分析在功能陶瓷材料中的应用[J].化学通报,1996(10):21-25.
[2]罗文辉.陶瓷材料领域的现代热分析技术[J].国外建材科技,2005,26(2):14-16.
[3]差热分析在陶瓷工业中的应用[J].陶瓷,1980,02:51.
[4]刘树.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建筑陶瓷工业中的应用[J].佛山陶瓷,2013,03:1-6.
[5]郝斌.陶瓷原料粒度和升温速率对差热分析曲线的影响研究[J].唐山学院学报,2015,03:61-64.
[6]Multhy H S G,Subba R M et al.J.Inorg.Nucl.chem.1975,37:891
[7]Hoppert H.Thermochim.Acta.1977,20.81
[8]池至铣.热分析在陶瓷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陶瓷工业,2009,04:24-26.
[9]李宇春,周涛,朱志平,张芳.热分析方法在金属陶瓷材料研究中的应用[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3:78-80
[10]周海球.热分析技术在陶瓷材料烧结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