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测交
- 格式:ppt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13
果蝇的三点测交试验
果蝇的三点测交试验是一种经典遗传学实验,用于研究性状的遗传方式和遗传规律。
该实验利用果蝇容易繁殖、生命周期短、遗传稳定等特点,通过人工控制交配,可以确定
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从而深入了解遗传现象。
实验步骤:
1.饲养果蝇:首先需培育出足够数量、健康的果蝇,确保其基因型和表型的稳定性。
采用人工饲养的方式,果蝇的饲养环境需控制恒温、恒湿、恒光、无杂质。
2.选取实验材料:选择具有稳定性状的果蝇为实验材料。
例如,选取表现为黑色眼睛、有翅膀、灰色体色的果蝇为正常型(wild type),选取表现为白色眼睛、无翅膀、黄色体色的果蝇为突变型(mutant type)。
3.实验设计:设计交配方案,进行杂交。
将正常型的雌性与突变型的雄性交配,产生
F1代。
将F1代的雌性与F1代的雄性进行三点测交试验。
4.观察表型:观察F1代和F2代的表型。
例如,如果F1代的全部表现为正常型,说明突变型的性状为隐性遗传;如果F1代和F2代都表现为正常型和突变型的混合,则说明突
变型的性状为隐性遗传;如果F1代表现为正常型,F2代表现为正常型和突变型比例为3:1,则说明突变型的性状为显性遗传。
5.计算遗传比例:根据后代表型推断基因型,利用遗传学计算方法计算各基因型在后
代中分布的比例。
三点测交试验是一种重要的遗传学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性状的遗传方式,对基因表达和遗传变异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
思路。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果蝇三点测交实验报告篇一:果蝇三点测交实验实验报告20XX年11月2日—20XX年11月27器编号___摘要:本实验通过白眼、小翅、焦刚毛三隐性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杂交,得到F1代后使其自交,统计F2代各类果蝇数目,进行连锁分析并验证连锁互换定律。
引言: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在一起,作为一个单位进行传递,称为连锁律。
在生殖细胞形成时,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称为交换律或互换律。
连锁和互换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也是造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般而言,两对等位基因相距越远,发生交换的机会越大,即交换率越高;反之,相距越近,交换率越低。
因此,交换率可用来反映同一染色体上两个基因之间的相对距离。
以基因重组率为1%时两个基因间的距离记作1厘摩(centimorgan,cm)。
基因座位很近,只发生一次交换,重组值=交换率基因座位较远,可发生两次交换,重组值<交换率基因图距就是通过重组值的测定而得到的。
如果基因座位相距很近,重祖率与交换率的值相等,可以直接根据重组率的大小作为有关基因间的相对距离,把基因顺序地排列在染色体上,绘制出基因图。
如果基因间相距较远,两个基因往往发生两次以上的交换,这是如果简单的把重组率看作交换率,那么交换率就会被低估,图距就会偏小。
这时需要利用试验数据进行校正,以便正确估计图距。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确定除进行两个基因间的测交外,更常用的是三点测交法,三点测交法就是研究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如a、b、c三个基因是连锁的,要测定三个基因的相对位置可以用野生型果蝇(+++,表示三个相应的野生型基因)与三隐性果蝇(abc,三个突变型基因)杂交,制成三因子杂种abc/+++,再用三隐性个体对雌性三因子杂种进行测交,以测出三因子杂种在减数分裂中产生的配子类型和相应数目。
由于基因间的交换,除产生亲本类型的两种配子外,还有六种重组型配子,因而在测交后代中有8种不同表型的果蝇出现,这样经过数据的统计和处理,一次试验就可以测出三个连锁基因的距离和顺序,这种方法,就叫三点测交或三点试验。
果蝇三点测交实验生93 沈睿2009012372 同组:敖佳明一.实验目的1.理解和验证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
2.通过实验计算在同一染色体上控制三对性状的基因的相对位置和图距。
3.深入了解果蝇生活史、世代周期。
二.实验原理1.三点测交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同时确定三对等位基因的排列顺序和它们之间的图距。
首先用野生型果蝇和带有三个隐性性状的果蝇杂交,获得三个基因均为杂合的子代(F1),再使F1与三隐个体测交,得到的后代中多数个体与亲本个体相同,也存在少量与亲本不同的个体,即重组型。
通过对测交后代表型及其数目的分析,分别计算三个连锁基因之间的交换值,从而确定三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顺序和距离,并能计算出并发率。
2.完全连锁现象雄性果蝇具有较为罕见的基因完全连锁现象,所以在做测交实验时,需挑出杂交F1代处女蝇与三隐雄蝇进行杂交,如果性别反转,则结果会严重偏离实验目的,得不到三对性状的基因的相对位置和图距。
三.实验器材野生型(wt)果蝇一瓶、三隐(白眼w、小翅m、焦刚毛sn,相关基因均在第三号染色体上)果蝇一瓶、双筒解剖镜、广口瓶、麻醉瓶、毛笔、解剖针、乙醚、果蝇培养基、25℃培养箱。
四.实验步骤1.配制培养基培养基成分如下表所示:成分名量成分名量玉米粉180 g 糖稀80 g大豆粉20 g 麦芽糊精80 g琼脂15 g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溶液(防腐剂)2.5 g粉末溶于16 ml 95%的乙醇啤酒酵母37 g表1 果蝇培养基成分表先将1.5 L水烧开,然后将玉米粉在烧杯中溶于额外500 ml水,慢慢搅拌并混匀,再慢慢倒入(边加边搅动,防止结块)已煮沸的1.5 L水中,混匀,煮沸后,保温并调节温度至50度,保持3-4小时。
大约保温3小时左右。
将称量好的大豆粉、琼脂、啤酒酵母、麦芽糊精混合搅匀,一块加入保温的玉米糊中,边加边搅拌至混合均匀,提高温度煮沸。
煮沸后先换成小火,再加入称量好的糖稀,慢加快搅,务必防止糖稀粘锅煮糊。
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实验报告实验五六七:双因子杂交、伴性遗传和三点测交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果蝇的杂交实验,正确理解分离定律的实质,并验证与加深理解三个的遗传规律。
2、认识伴性遗传的正、反交差别,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
3、掌握绘制遗传学图的原理和方法,加深对重组值、遗传学图、双交换、并发率和干涉等概念的理解。
4、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并学会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1、材料: 18号果蝇(野生型)及三种突变体果蝇即14号果蝇(黒身残翅)、w号果蝇(白眼)和6号果蝇(白眼卷刚毛小翅)2、试剂:乙醇、乙醚、果蝇培养基等3、器具:麻醉瓶、酒精灯、白瓷板、毛笔、镊子、培养管、棉球等三、实验原理:果蝇具有生活史短、繁殖率高、饲养简便、染色体数目少(2n=8)和突变性状多等特点,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
本次设计实验就是利用果蝇进行一系列的遗传学验证实验和染色体基因相对顺序和距离的测定,下面简要介绍关于双因子杂交、伴性遗传和三点测交的基本原理。
1、双因子杂交:果蝇的灰体基因(E)与黑檀体基因(e)为一对相对性状,位于ⅢR70.7位置,而长翅(Vg)与残翅(vg)为另一对相对性状,位于ⅡR67.0位置。
这两对基因是没有连锁关系的,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因此非同源染色体的这两对非等位基因可以很好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自由组合规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非等位基因,其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非等位基因可自由组合进入同一配子,结果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若显性完全, F1自交产生F2代表现出4种表型,比例为9:3:3:1。
双因子杂交的遗传规律:双因子杂交正交双因子杂交反交18♀×14♂ 14♀ × 18♂2、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叫作伴性基因,其遗传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有一定差别,它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方式与雌雄性别有关,伴性基因的这种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 )。
实验四果蝇的三点测交一、实验目的验证连锁互换定律,掌握并进行连锁分析,学习绘制遗传学图的原理和方法。
了解伴性遗传与非伴性遗传的区别,了解伴性基因在正、反交中的差异。
二、预备知识1、三点测交三点测交把三个基因包括在同一次交配中,即用三杂合体abc/+++或ab+/++c跟三隐性个体abc/abc测交。
进行这种试验,一次就等于三次“两点试验”,而且带有另外两个优点。
一次三点测验得到的三个重组值是在同一基因型背景、同一环境条件下得到的,而三次“两点试验”就不一定这样。
重组值既受基因型背景的影响,也受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所以,只有从三点试验所得到的三个重组值才是严格地可以互相比较的。
通过三点测交试验,可以得到三次两点试验所不能得到的资料,即双交换的资料。
果蝇的白眼、小翅、卷刚毛为X-连锁基因,全部隐性于各自的野生型基因(红眼、长翅、直刚毛),把白眼、小翅、卷刚毛雌蝇(wmsn/wmsn)与野生型雄蝇交配(+++/Y),F1雌蝇全部为野生型,雄蝇则全部表现为三隐性突变型,让F1互交,在F2中,不管雌雄性别,除了出现双亲类型外,还会出现新的表型种类,这是由于F1雌蝇中两个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互换的结果,根据基因在染色体线性排列的遗传理论,对F2进行分析即可知不同基因间的连锁距离。
因为这三个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这个试验也可用来作为伴性遗传试验。
当基因位于X或Y染色体上时,一般不含相对的等位基因,产生伴性遗传,在正交和反交试验中产生不同的结果。
2、连锁率和互换率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在一起,作为一个单位进行传递,称为连锁律。
在生殖细胞形成时,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称为交换律或互换律。
连锁和互换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也是造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般而言,两对等位基因相距越远,发生交换的机会越大,即交换率越高;反之,相距越近,交换率越低。
因此,交换率可用来反映同一染色体上两个基因之间的相对距离。
三点测交的计算方法三点测交,又称为三点求交或三点测量法,是一种用于计算三角形或者三维空间中多个对象的公共交点坐标的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几何计算、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视觉等领域。
下面将详细介绍三点测交的计算方法。
三点测交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同时测量至少三个点的空间坐标,然后根据这些坐标进行计算,求得三个对象的交点坐标。
在处理三角形交点的情况下,通常选择三个三角形的顶点作为测量点。
在处理更复杂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任意三个点进行测量。
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1.测量三个点的三维坐标:首先需要使用测量仪器(例如全站仪或者激光测距仪)测量三个点的空间坐标。
这些点可以是三角形的顶点,也可以是其他感兴趣的体素或者物体的顶点。
2.构建方程组:根据测得的坐标,可以构建一个包含三个方程的方程组。
每个方程代表一个点的坐标,形式为Ax+By+Cz+D=0,其中A、B、C和D是方程的系数,x、y和z是点的坐标。
3.求解方程组:解方程组可以得到一个交点的坐标(x,y,z)。
这可以通过消元法、高斯消元法或者其他数值解法完成。
4.验证交点:为了验证交点的准确性,可以将求得的交点坐标代入方程组,检查是否满足每个点的方程。
如果交点坐标能够使每个点的方程都成立,那么它就是三个对象的交点。
需要注意的是,三点测交法对于准确的测量和定位非常重要。
测量的误差会直接影响到计算的结果,特别是在处理绝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应用中。
因此,在进行三点测交之前,需要保证所测点的坐标具有足够的精度。
此外,三点测交方法也可以通过其他优化算法进行改进,例如最小二乘法、非线性优化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高计算的精度和效率,特别是在处理大量点和复杂模型的情况下。
总之,三点测交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可以用于计算三角形或者三维空间中多个对象的交点坐标。
通过测量三个点的坐标并求解方程组,可以获得这些对象之间的交点,并在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7三点测交法测定果蝇基因重组率三点测交法测定果蝇基因重组率摘要通过选取⿊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X染⾊体上的三个基因:⽩眼(w)、⼩翅(m)与焦刚⽑(sn)基因进⾏三点测交实验,统计计算⾮等位基因的重组率,并对照标准基因图谱进⾏χ2检测,验证其相关性。
引⾔⼴泛⽤于遗传学研究的果蝇为⿊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 属于果蝇科、果蝇属, 它作为遗传学模式⽣物有如下特点:1)⽣活史长短随温度⽽不同;2)成年雌性蝇类长到12⼩时才成熟,便于确保雌性蝇类是处⼥蝇;3)繁殖能⼒强;4)突变种类多,染⾊体数⽬少。
位于同源染⾊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形成配⼦时,多数随所在染⾊体⼀起遗传,若发⽣⾮姊妹染⾊单体之间的交换可产⽣少量的重组型配⼦。
位于同⼀条染⾊体上的基因连在⼀起的伴同遗传的现象称为连锁(linkage)。
连锁现象是英国遗传学家(W. Bateson)等⼈于1906年在⾹豌⾖(Lathyrus doratus )杂交过程中发现。
1911年摩尔根⽤果蝇做杂交实验,发现了同类现象,提出了连锁与互换的概念,称之为遗传学第三定律。
基因的交换率反映了两基因之间的相对距离。
1910年,Morgen TH提出假设:假定沿染⾊体长度上交换的发⽣具有同等的⼏率,那么两个基因位点间的距离可以决定减数分裂过程中发⽣重组染⾊体的发⽣率,即重组分数。
⼈们规定同⼀染⾊体上两个位点间在⼀百次减数分裂发⽣⼀次重组的机会时,定义两位点间的相对距离为⼀个cM(centimorgan)。
根据基因在染⾊体上有直线排列的规律,把每条染⾊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连锁群)制成图称为遗传学图(genetic map),亦称基因连锁图(gene-linkage map )。
三点测交就是通过⼀次杂交和⼀次测交,同时确定三对等位基因(即三个基因位点)的排列顺序和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是基因定位的常⽤⽅法。
三点测交名词解释
三点测交是一种用于鉴定基因型的方法,通常用于鉴定两个等位基因的组合情况。
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三种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切割一个质粒或噬菌体载体上的基因,产生不同的限制性片段。
然后将这些限制性片段与另一个质粒或噬菌体载体上的基因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新的重组体。
通过分析重组体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可以推断出两个等位基因的组合情况。
三点测交通常用于鉴定基因型,可以用于研究基因突变、基因定位、遗传疾病等方面。
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等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需要已知限制性片段的长度和序列信息,不适用于多等位点基因型的鉴定等。
遗传学实验报告果蝇三点测交实验2009012337 生92 盛心磊同组组员:李骜飞、张延庆、刘昱、郭泽华、薛静雯、王静楠、周央中一、实验目的1.根据给定的果蝇性状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并按照预定实验方案设计三点测交试验,进行果蝇麻醉,处女蝇挑选,果蝇转移和杂交等操作,并按时观察和记录果蝇的状态、生理特征等信息。
2.学会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判定结果的可信程度,了解统计学的重要意义。
3.熟练运用解剖镜,了解果蝇培养的条件和基本的实验方法。
4. 学会计算图距,并学会绘制基因图谱5. 更好地理解基因重组率和图距的概念,进行基因定位,了解X2检验的应用二、实验原理1. 果蝇生活史普通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双翅目的昆虫,它的生活史从受精卵开始,精力幼虫、蛹和成虫阶段,是一个完全变态的过程。
果蝇繁殖力强,在适宜的温度下(20°-25°,30°以上不育)每只受精的雌蝇能够产卵400个左右,每两个星期完成一个世代。
成熟的雌蝇在交尾后(2-3d)产卵在培养基的表层,经过一天孵化成幼虫,4-5d之后开始化蛹,附在瓶壁上,最后羽化出成虫。
成虫在羽化出8-12h后开始交配,25°下果蝇的寿命是37d。
2. 果蝇性状特征及判定标准雌蝇雄蝇体型较大体型较小腹部椭圆形末端稍尖腹部末端钝圆腹部背面5条黑纹腹部背面3条黑纹最后一条延伸至腹面成一黑斑无性梳第一对足第一跗节有性梳表1 雌雄果蝇主要差异比较(注:性梳为最可靠的鉴别特征,但观察起来稍费时间。
一般在进行大量计数时,选择观察腹部形状以及条纹数进行判定。
)3. 三点测交为确定三个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和相对距离所作的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
染色体上两连锁基因距离越远,在它们之间非姊妹染色单体互换的机会就越多,反之就越少,因此可用这两基因间的互换百分数(一般可用它们之间的重组百分数)的大小来表示它们之间距离的远近,而以1%的互换(或重组)定为一个图距,作为连锁基因的距离单位。
三点测交一、实验目的1、验证连锁互换定律2、掌握并进行连锁分析,熟悉作染色体图的实验方法3、了解伴性遗传与非伴性遗传的区别,了解伴性遗传在正反交中的差异二、实验原理三点测交是指三个基因包括在一次交配中,那就是用三杂合体abc/+++或ab+/++c跟三隐性个体abc/abc测交。
三点测交实验的优点:①一次三点测交实验即与三次两点测交实验的结果相同。
②一次三点测交实验中得到的三个重组值是在同一基因型背景同一环境条件下得到的,而三次两点测交就不一样了。
事实上,我们知道重组值既受基因背景的影响,也受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所以只有从三点试验所得到的三个重组值才是严格地可以互相比较的。
③通过三点测交实验,还可以得到三次两点测交无法得到的资料,即双交换。
果蝇的白眼,小翅,卷刚毛为X-连锁基因,全部隐性于各自的野生型基因(红眼、长翅、直刚毛),把白眼、小翅、卷刚毛雌蝇(WNSn/WMSn)与野生型雄蝇交配(+++/y)。
F1雌蝇全部为野生型,雄蝇则全表现为三隐性突变型,让F1雌雄蝇互交,在F2中,不管雌雄性别,除了出现双亲类型外,还会出现新的表型种类,这是由于F1雌雄中两个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互换的结果,根据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的遗传理论,对F2进行分析即可知不同基因间的连锁距离。
且在F2的雌性当中两条染色体为杂合的,故可以发生交换,所以F2当中还会出现一些发生单交换和双交换的基因型。
因为这三个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这个实验也可用来作为伴性遗传实验,当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时,它与性别相连系的遗传现象,跟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现象有所不同,这种遗传称为伴性遗传。
在果蝇中,性染色体是XY型,即在雌体上有一对X染色体(X,X),在雄体上有一条X染色体一条Y染色体(X,Y),当基因位于X染色体而Y染色体一般不含有相对的基因就产生伴性遗传,在伴性遗传中,正交和反交产生不同的结果,例如,在本实验中三、实验材料野生型果蝇,白眼、小翅、卷刚毛三隐性纯合体的果蝇装有培养基的空培养管,麻醉瓶,镊子,毛笔,乙醚,解剖镜四、实验步骤1、4月12日星期五早上10点至12点之间,在实验室向两瓶新培养基中分别放入5-6对的纯种野生型果蝇和纯种三隐型果蝇。
果蝇的三点测交实验李国卫131140075一、实验目的验证遗传第三定律——连锁定律掌握连锁分析与计算基因作图的原理和方法了解伴性与非伴性遗传的方式和特点二、实验原理1、三点测交就是把三个基因包括在同一次交配中,那就是用三杂合体abc/+++或者ab+/++c跟三隐性个体abc/abc测交,进行这种试验,一次实验就等于三次“两点实验”,而且带有以下两个优点:1、一次三点测交中得到的三个重组值是在同一基因型背景同一环境条件下得到的,而三次“两点测交实验”就不一定这样,重组值既受基因型背景的影响,也受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所以只有从三点实验所得到的三个重组值才是严格的可以相互比较的。
2、通过三点实验,还可以得到三次两点实验所不能得到的资料,即双交换的资料。
果蝇的白眼,小翅,卷刚毛为X-连锁基因,全部隐性于各自的野生型基因(红眼、长翅、直刚毛),把白眼、小翅、卷刚毛(wmsn/wmsn)与野生型雄果蝇交配(+++/y)。
F1雌果蝇全部为野生型(理论上),雄果蝇则全部表现为三隐突变性,让F1雌雄果蝇互交,在F2中,不管雌雄性别,除了出现双亲类型以为,还会出现新的表形种类,这是由于F1雌果蝇中的两个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互换的结果,根据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的遗传理论,对F2进行分析可知不同基因间的连锁距离。
因为这三个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所以这个实验也可以用来作为伴性遗传实验,当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时,它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现象,跟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现象有所不同,这种遗传称为伴性遗传,在果蝇中,性染色体是XY型,就是说,在雌果蝇上有一对染色体XX,在雄果蝇上有一条X染色体一条Y染色体,当基因位于X染色体而Y染色体一般不含有相对的基因就产生伴性遗传,在伴性遗传中,正交和反交产生不同的结果,例如,在本实验中:正交:三隐雌果蝇X野生雄果蝇反交:三隐雄果蝇X野生雌果蝇 x—m—sn/ x—m—sn X +++/Y x—m—sn/Y X +++/+++x—m—sn/Y +++/ x—m—sn +++/Y +++/ x—m—sn 三隐雄野生雌野生雄野生雌2、 1903年,Sutton根据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与孟德尔的遗传假设因子行为平行,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三点测交的计算方法1.三点测交的基本原理三点测交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三个不同位置或方向的观测点,将目标物体的位置或方位进行测量,然后根据测量数据进行计算,确定目标物体的准确位置或方位。
三个观测点所在的位置应互不重合,并且三个观测点之间应形成一个三角形,该三角形可以理解为一个测量固定基线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角,通过测量这个角以及目标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可以进行三点测交的计算。
2.三点测交的计算流程(1)选择三个观测点,在确定观测点的位置时,应考虑到观测点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视线应该避免障碍物,并要保证测量仪器的精度和测量范围能够覆盖目标物体。
(2)进行观测,对三个观测点与目标物体的角度进行测量,可以利用经纬仪测量水平角,使用仰角仪或测距仪测量垂直角度,同时还需测量观测点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
(3)利用观测数据计算,根据测得的三个角度和距离,可以利用三角函数或者三角关系来计算出目标物体的位置或方位。
其中,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三边测量和一边两角测量两种。
3.三边测量法三边测量法是通过测量三个观测点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并结合观测点之间的角度,通过三角函数进行计算。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输入观测数据,包括三个角度和三个距离。
(2)利用三角函数,根据观测点与目标物体的距离以及观测点之间的角度,计算目标物体到每个观测点的投影距离。
(3)根据观测点的位置和目标物体的投影距离,可以计算出目标物体的位置。
4.一边两角测量法一边两角测量法是通过测量一个观测点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以及这个观测点与另外两个观测点之间的角度,通过三角关系进行计算。
(1)输入观测数据,包括一个角度、两个角度之间的距离和一个距离。
(2)利用三角关系,根据一个角度、两个角度之间的距离和一个距离,可以计算出另外两个角度之间的距离。
(3)根据观测点的位置和角度之间的距离,可以计算出目标物体的位置。
总结:三点测交的计算方法是通过对三个不同位置或方向的测量数据进行计算,来确定目标物体的位置或方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