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课堂导入方法初探
- 格式:docx
- 大小:7.41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科学课的教学导入一个精彩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习兴趣。
同时,新课的导入又不能一味地追求新奇而变得浮躁,所以,设计科学合理的导入方式对教学很有意义。
而且小学科学课教学目的明确要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持久的兴趣和求知欲”。
在教学中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一、从生活现象导入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与科学有关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即可以让孩子免除对科学的畏惧,又可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蒸发》这一节时,我让学生先洗手,慢慢观察自己的手上的水,他们跑到哪里去了?紧接着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现象?学生有的说雪糕化了,有的说把水洒在地上,水不见了,还有的说下雨之后水消失了……这些来自生活中孩子们身边的现象让学生兴奋不已,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后面的学习中,他们积极参与,轻松的掌握了蒸发的含义,使这节课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学生的记忆效率也特别高。
二、从生活实践导入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所以在教《土壤与植物》时,我把校门口小小的菜园分成了相同的几份,并为孩子们买回了扁豆种子。
他们兴高采烈的开始了劳动,他们自己动手松土、挖坑、浇水、浸种、播种……我发给他们各组几张观察记录卡,然后便让他们自己观察、记录,在后面的时间中我经常会看到学生在地里观察讨论,还回家和家长请教管理方法。
经过几周的观察记录,他们讨论得出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必要的条件:如土壤、阳光、水等,并总结了很多让植物生长的更壮的经验。
经过孩子们亲手的劳动,他们不仅爱上了科学,而且还提高了实践能力。
三、从生活中的问题导入科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生活中相信学生也有很多的为什么,渴望得到解决。
在教《温度计的秘密》一课时,我让学生帮我一个忙:同事家的铝壶水垢太多了,他请我帮忙解决一下,可是我一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谁可以帮我一下?学生们听了都很乐意帮助我,他们和我一起找来刷子、清洁球、有的还找来牙膏,听说这些是可以做到除去水垢的。
专题讲座———-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导入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也有人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导入在一堂课中所占的时间也就是五分钟左右,然而短短的五分钟却关系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才能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教师要从学生的爱好入手,设计各种各样的导入方式,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谈一谈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导入的一些做法:一、实验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活动.科学课原本就有许多的实验要做,然而,如果能把实验运用到导入这一环节之中,教师将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多变的实验方法,巧妙地安排新异有趣的实验,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动力,主动探索.例如教三年级《液体的热胀冷缩》时,教师先演示一个“水吹气球”实验,即用一根试管装满冷水,在管口蒙上一块气球皮,然后把试管放到一个装有开水的水槽中,试管口的气球皮就会鼓起。
学生被这一新奇的现象吸引住,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达到了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故事导入,激励学生陶冶情操听故事是儿童的一大兴趣爱好。
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
”科学教材中一些著名实验、发现事例,是情境教学的优质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授课内容,采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名人轶事、历史故事来导入,能够使学生终身难忘,他们会追踪科学家的思维,去体验创造发明的境界.例如教五年级自然《雷电》时,结合课文讲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雷雨中用放风筝的实验来捕捉天空中的电的故事;这些丰富的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能够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再现科学家们的忘我探索情境,激励学生陶冶情操,培养发现精神。
三、联系旧知识导入,激发求知欲巴甫洛夫说过:“任何一个新问题的解决,都要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同类题。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巧妙地设计导入,让学生把原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到新知识中,使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在新知识中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例如在教学生认识导体、绝缘体、半导体时,教师先出示一个简单的电路板(用电源、导线、开关、灯泡连接而成的),紧接着设问“有什么方法使小灯泡亮?”学生答:“合上开关。
低年级小学科学课堂导入【摘要】课堂导入环节时间虽短,对于课堂教学的作用却不容小觑。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多媒体、游戏、微课、直观等四个角度切入,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
巧妙地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的养成、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关键词】科学教学、课堂导入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多媒体导入多媒体课件具有很多功能,可以加工图片、文字、动画、声音、影像等,根据课的内容需求进行加工和编辑,帮助学生直观的接收到各种信息。
如一年级上册起始课《科学家这样做》这一课,关于珍妮.古道尔的故事,孩子们不太了解这位女科学家,教师可以在网上收集有关她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播放。
如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第一课《我们知道的植物》可以这样导入,孩子们老师带领你们去到植物园,感受一下那里的风景吧!出示哈尔滨植物园的课件和视频。
二.游戏导入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通过精彩的游戏导入新课,玩中获取知识,培养了心智,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如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第一课《发现物体的特征》,观察教师出示的课件,游戏的规则;只能摸,不能看,猜一猜它是什么物体?让学生通过摸猜一猜物体。
如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第七课《认识一袋空气》这样导入。
同学们,猜谜语游戏开始了,“看不见、摸不着、动植物离不开它”,这是什么呢?三.微课导入微课导入方法比较多,它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提升教学效果。
如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第六课《它们去哪里了》,实验微课进行导入。
学生通过观看微课主要掌握实验的操作方法,同时产生这些物质在水中可能会发生的现象进行猜测。
如二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第七课《磁铁和我们的生活》,进行问题微课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孩子们回答完以后,播放微课视频进一步了解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导入1、直截了当导入法.以已知得素材为动身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得讲解,谈话或提咨询,以引起回忆,自然而然得导入新课.2、新旧知识联系得方法.“温故而知新”.任何知识都不是独立存在得,它必定与其他知识有着如此或那样得内在联系.在导入新课时,以复习、提咨询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新旧知识联系得支点,激发学生得求知欲,使学生参与学习得过程.3、运用典故导入得方法.依照中学生得心理,通过故事、寓言、谜语或成语等典故来组织导入语来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创设一种引人入胜得学习情境加上富有感染力得语言来调动学生得情感,非常快学生就进入学习得最佳状态.4、幽默轻松得导入方法.在教学中,以情境运用富有哲理和情趣得幽默导入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引起学生强烈得求知欲,使枯燥抽象得概念变为轻松欢乐得音符,调动学生情感使学生对繁杂得理论变得易明白易记.wc5、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依照学生得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提出咨询题,揭示矛盾,巧设悬念,引起学生得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课堂教学具有高度得凝聚力,减少教学盲目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中.如讲《食物得营养》一课,教师上课提出:“你们吃过馒头、瘦肉、鸡蛋、花生等食物,你们明白这些食物中得营养以及这些食物对躯体起到什么作用吗?”如此得设疑,学生都想急于了解知识,猎取知识.如此使学生心中设下一个又一个悬念激发学生得兴趣.6、设疑导入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引入新课时,要精心设咨询以激发学生学习得积极性.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关系”时,可提出咨询题:7、生活实际导入法.利用生活实践中学生经常接触到得一些现象事物来调动学生得学习积极性.因为这些事物尽管熟悉,但学生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然,用如此得现象在作为情境,学生必定有要探个毕竟得心理,激发出了学生探究得兴趣和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由现象深入事物本质得探究精神,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得能力.8、实验导入法.采纳适当游戏实验将学生置于一种自然愉快得学习环境中可有助于学生理解.例如教学《大气压》时,我就通过实验演示:把一张纸片盖在装满水得玻璃杯上,将水杯连同那张纸片一起倒过来,当托住纸片得手撤离后,纸片可不能掉下来,杯里得水也可不能流出来,学生十分惊奇,非常想明白其中得隐秘,这时,我就讲“今天学习得知识就能揭开那个隐秘”,讲完随即板书课题.如此导入新课富有吸引力,效果非常好.如此就自然得引出新课.9、创设情境导入法.利用语言、电化教具、挂图、活动等多种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得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得兴趣、诱发思维.例如,讲授花和花得种类时,让学生观看彩图和标本,教师同时用生动形象富有情感得语言描纶一幅春天得情境,使学生被感染,内心产生学习得动机也可利用漫画、故事、音乐、录像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渲染课堂氛围.还可利用时事热点咨询题巧妙得设置导入情境,一定能起到非常大得作用.。
小学科学课堂导入如何才有效【摘要】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好的导入能起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拟从落实导入的目的性,趣味性,启发性等方面进行阐述,力求有效的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兴趣。
【关键词】科学课导入有效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一种教学行为。
一堂课的开篇开得好,就能先声夺人,使学生形成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氛围之中。
几千年前孔子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观点,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求知欲是人的本性。
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第一条就提出要保持与发展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可见,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求知欲。
良好的导入就是科学教学过程中的保持求知欲的第一步。
本文从“如何有效进行课堂导入”谈些粗浅的看法。
1落实导入的目的性,力求指明学生学习的方向导入应该具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性,导入新课作为课堂教学第一环节,肯定有其本身的价值存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出现这样课堂的导入:你已了解了哪些知识?你还想研究什么?这样的问题导入是如此的宽泛、空洞,学生不知道老师准备研究什么,也不清楚本堂课有何任务,只能被动地等待老师下一个内容的呈现。
如何让我们的导入目标更明确呢?1.1 根据既定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
好的导入为课堂的有效教学提供了前提保障。
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它一定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必要而有机的部分。
如:三下《磁铁有磁性》新课导入设计:小朋友,想不想来看一场表演呢?你们看,老师能让这个玩具自己挂在我的棍子上。
教师表演用铁制玩具靠近裹着布的磁铁,玩具挂住了。
谁能说说其中的奥秘?学生猜测是磁铁的原因。
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如何导入小学科学课教学目的要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持久的兴趣和求知欲”。
要达到此目的,我认为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能否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使学生尽快入情、入境,是教学活动顺利展开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下面,我就小学科学课教学的导入谈几点看法。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
设置悬念,既通过提出悬而未决的问题,给学生造成一种跃跃欲试和急于求成的紧迫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急迫地希望知道结果的状态,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欲答不能,欲罢不忍,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设计实验,提问设疑实验不但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而且也是激发其兴趣的重要手段。
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新颖、生动的实验并合理设疑,能促进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
例如:讲《磁铁玩具》一课时,要探究磁铁的特点。
一上课老师就设疑,“你们玩过小猫钓鱼吗?认识磁铁、知道磁铁的特点吗?师:先让各组同学玩一玩“小猫钓鱼”玩具感受一下。
玩后,让学生交流玩磁铁玩具时观察到的现象;再引出玩具上的一种特别物体——磁铁,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磁铁;然后采取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用实物呈现出不同的材料:钥匙、刀片、曲别针、曲尺、裁纸刀、橡皮、纸条、纽扣、铁钉、大头针、铁夹等。
让学生取一块磁铁试一试,看有什么发现。
实验结果发现能被磁铁吸得住的有:刀片、曲别针、裁纸刀、铁钉、大头针、铁夹;吸不住的有:曲尺、纸条、纽扣、铝钥匙等。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磁铁能吸铁的特点”这样的结论。
通过设计这样的实验,能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积极思维,从而达到教与学“合拍”。
2、联系实际,提问设疑科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在教学中联系实际,提出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问题,可使学生开阔眼界,启迪思维,并产生急于获得知识的兴趣。
如讲《食物的营养》一课,教师上课提出:“你们吃过馒头、瘦肉、鸡蛋、花生等食物,你们知道这些食物中的营养以及这些食物对身体起到什么作用吗?”这样的设疑,学生都想急于了解知识,获取知识。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导入第一篇:浅谈小学科学课堂导入浅谈小学科学课堂导入小学科学课堂导入是小学科学教师在一项新的科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引导学生进入科学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通俗地说就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开头,课题的引入。
它是小学科学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科学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科学课的开头开得好,就能先声夺人,使学生形成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氛围之中,形成定向导入。
成功的导入除了能引起注意、激发动机,还具有启迪思维、组织教学和承上启下的作用。
怎样做到成功导入呢?下面介绍小学科学课堂导入的“六•五•三”策略,其中,“六”代表小学科学课堂导入的“六字要诀”、“五”代表小学科学课堂导入的“五字忌讳”、“三”代表小学科学课堂导入的“三大形式”。
一、小学科学课堂导入“六诀”万事开头难,一堂科学课的开头也不例外。
但只要努力钻研,方法总会找到的。
其中的要诀是六个字——简、精、新、悬、巧、准。
1.简“简”即简洁明快,就是导入的语言要做到简洁、明白、易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欲望。
2.精“精”即精彩凝练,就是导入要做到内容精炼,讲解精彩,抓住关键,画龙点睛,不能拖泥带水。
3.新“新”即新颖别致,就是导入要有新意,形式新颖,能激起学生的强烈求知欲,不能千篇一律。
4.悬“悬”即奇妙悬乎,就是导入要给学生留下一点奇妙、奇怪的悬念,以紧扣学生心弦、吸引他们刨根问底,弄懂奇怪的原因。
“巧”即精心巧妙,就是导入要精心设计,巧妙布局,让学生掉入知识陷阱、进入“愤悱”境地。
6.准“准”即准确恰当,就是导入的知识点要找准确,要“导”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恰当设定知识的坡度(最好先在一个水平面上),以便学生由旧知向新知迁移,实现自然过渡。
二、小学科学课堂导入“五忌”小学科学课堂导入的设计和运用,要结合科学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主、客观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初探发布时间:2022-09-01T08:04:15.599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9期作者:问少军[导读] 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端,课堂的导入是课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生动体现,受问少军西宁市沈家寨小学青海西宁 810013摘要: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端,课堂的导入是课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生动体现,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老师的关注。
这种变化增加了公众对低年级小学理科教师的需求,并且如何在低学段小学中,开设自然课的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从低年级科学的教学需求和小学生的科学学习需求开始,小学科学教师的实际教学存在问题,本文从教师的两个方面以及科学课堂的引入趋势开始展示。
在我国小学阶段的学习,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导入做了如下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导入;艺术初探在小学科学教学当中,教师在进行科学教学之时,为了追赶科学教学的进度,通常是一上课直接为学生讲述教材当中的科学新知识,却很少考虑采用创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科学新知识的引入,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抓住学生的眼球,并提高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效率,导致小学科学教学目标一直难以完成。
鉴于此,在小学科学教学当中,教师要重视采用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新课的引入,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
一、旧知识导入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有限,在学习新知识时,往往因为个人的理解能力较差而出现消极应对的情绪,有的学生感觉无从下手。
为了避免学生逐步丧失科学学习的兴趣,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选择难度系数相对偏低的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其中旧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更足,学生也会产生一定的熟悉感,进而主动自觉地进行分析及研究。
教师则可以让学生自由探索,自己组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探索意愿和动机,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合作,这一点对突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有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光的折射时,教师则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小孔成像的相关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回忆影子的变化规律。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科学探索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科学的含义,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索。
3. 学生能够学会基本的科学探究技能,如观察、提问、假设、实验、总结等。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
2. 学生学会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培养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主题:科学的含义和探究方法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简单的科学现象,如吹气球、搭积木等,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简单的科学现象,如吹气球的原理。
3. 总结: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探究过程和结果,理解科学的含义。
第二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科学的含义和探究方法。
2. 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新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
3. 总结: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探究过程和结果,进一步理解科学的含义和探究方法。
三、教学资源1. 教室内环境布置,如科学角、实验器材等。
2. 教学课件和教案。
3. 实验器材,如气球、积木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等活动。
2. 学生小组合作情况,观察学生是否能够与小组成员良好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3. 学生总结和表达能力,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结果。
以上是一份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科学探索第一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学科支持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的确,能在课的一开始便吸引孩子的目光,让活泼好动的孩子忘却课间10分钟的美好时光,尽快融入科学教学的课堂中,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因此科学教学的起始--导入,是一节科学课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部分,是传授新课的“序幕”同时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积极性的关键一步。
小学科学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结合学生及科学课堂特点的实际情况,我对几种课堂导入的方法运用及对学生课堂效果进行反思。
一、小学科学课堂导入方法浅谈一个有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想要继续探索的好奇心,吸引孩子迅速融入科学教学的课堂之中,还能在他们的脑海里形成问题风暴,从而掀起学生积极思考探究科学的浪潮。
1.利用儿童喜玩的天性,激趣导入①童话故事导入故事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种爱听故事的天性,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将知识融入故事之中,由此来揭开科学课堂的序幕,学生定会兴致勃勃的。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起点和终点”中我采取预设故事情节,创设故事情境导入。
在一开始上课时我问:“孩子们,老师今天收到了一封来自青蛙王国的委托书,你们想知道委托书的内容吗?”顿时,原先还有些孩子还在神游或是讲话的,也笔直端正地坐着。
整个课堂上只剩下我朗读的声音:“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啊,我是青蛙王国的国王-威廉,我们国家即将举行秋季运动会,想邀请你们当我们的跳远裁判。
”这时班级就好像炸了锅一样,所有的孩子们都积极地回答“我愿意”,这时我又提出新的要求:“孩子们,要想当好裁判是要求的,老师在这节课会对你们进行培训,当你们培训考试合格后,发给你们合格证书,你们才能当裁判哦。
你们有信心吗?”所有的孩子都用异常激动的声音回答“有”。
此时再引出本节课“起点和终点”。
利用儿童的天性,会让孩子在接下来的科学课中信心十足,认真学习。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游戏导入做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根据小学生玩心重的心理特点,为体现“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的新课程理念,在新课导入时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做些充满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小学科学课课堂导入方法初探
李光
【摘要】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科学教学也概莫能外。
这一环节设计的好与坏,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恰当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获取知识,让他们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良好互动,达成教学目标。
常用的有: 1. 实验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 启发导入,引起学生学习注意。
3. 矛盾导入,调动学生热情。
4. 悬念导入,引领学生探究。
5. 故事导入,放飞学生想象。
良好的导入先声夺人,这是学生爱学科学、乐学科学的强有力的保障。
【期刊名称】考试周刊
【年(卷),期】2017(000)070
【总页数】1
【关键词】导入教学;实验;启发;矛盾;悬念;故事;激趣作为一线的老师都知道,在实际教学中,每一节课导入的环节都十分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激趣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科学教学也概莫能外。
导入教学这一环节设计的好与坏,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科学课教学中,课任老师要想方设法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获取知识,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实现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让他们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良好互动,达成教学目标。
实验导入,激发学习兴趣。